工科女小土,家有蛋定两兄弟,分享育儿生活,点击蓝字关注,帮你少走弯路。
小土叨叨:上周文章里提到蛋蛋定定生病了(前文链接:不怕空气突然地安静,就怕孩子突然就生病......),留言里好多同命相怜的娃啊。这个周末跟队友二拖二,继续过得酸爽。
周日下午,我又带了老大去医院,不过这回是做矫正,又是拍片又是带牙套折腾了好久。我之前写过老大口呼吸的治疗史(前文链接:口呼吸斗争史:终究是错付了......为了牙齿啊鼻子啊,一趟趟地跑医院,说多了都是泪。
走进诊室时,天还亮着,走出诊室时,天色已暗,外面淅沥沥下着雨,蛋蛋穿着短袖摸上去有点凉,我一面搂着他,一面打着伞,时不时得留意脚下的水塘,就这么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不管怎么样,能做的为娘都已经做了,下面就耐心等等看是否有效果了。
带上牙套当天夜里,迷迷糊糊中,就听到老大疼得直哼哼,赶紧起床去看情况,大半夜的忙着给他倒水、按摩、安抚。等他又睡过去,自己再躺到床上的时候,翻来覆去也睡不着。越是睡不着,就越想着完了完了,不能睡不着啊,明天早上还要起床送他们上学呢。越是这样想,就越着急,更睡不着,恶性循环。
身体很疲惫,脑子却还醒着,其实从医院回来的路上,我心里就有点懊恼,如果之前带矫正带的时候不心软,再坚定一点,别管他抗拒不抗拒,坚持每天用,是不是今天就不用遭这份罪了呢。顺着这个事情,我想说说立规矩的问题。
立规矩总心软?
这些心理建设很必要
其实我是很反对这几年一味强调自由,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甚至于惯着孩子的风潮,舆论氛围成天声讨控制型父母,久而久之,很多父母就如履薄冰,有时候明明正常的立规矩,合情合理的要求孩子,有理有据的拒绝孩子,也会心里打鼓,担心万一行差踏错,给孩子造成什么阴影。不过立规矩不是容易的事,实际执行的时候,也难免时不时会心软和纠结,经常要做心理建设。 就像上次有个评论说起的,现在当家长太难了:“我当孩子的时候,社会告诉我,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我当妈了,社会告诉我,孩子的错都是父母的错。”今天要反思这个,明天要学那个,不停地修行。老实说,我们这一代在严厉的教养氛围下长大,到养育孩子的时候,本身就容易因为试图纠偏,而矫枉过正。在我观察到的情况中,很多人的问题不在过于控制,而恰恰是自由过火。谁没有满屋子追着孩子哄着孩子:“宝宝来刷牙!”吃饭的时候想尽办法:“来,宝宝多吃点蔬菜!”“手洗没洗?别揉眼睛啊!”“别离屏幕那么近,对眼睛不好啊。”“饮料少喝点吧,喝多了发胖,要蛀牙的。”“坐坐直,别驼背!”.......
很多事情的利弊,孩子还不懂得,很多时候,他们只会按照本能选择最舒服的路,但舒服的不一定是正确的。而选择的影响,往往不仅在当下,更在将来,等他真意识到什么是正确之选的时候,或许木已成舟,无法回头了, 牙齿也好,视力也罢,都是如此。我们常说,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驱力。与其凡事都靠家长严加规定的执行,不如让孩子内生出行为的动力和耐力。然而,内驱力的前提,是能为孩子建立“付出—激励”的正向循环。可往往生活挺多事情,回报周期太长,或者回报的效果并不直观,依靠孩子的心智无法理解。比如,每天吃糖不刷牙,不会马上就有蛀牙。对于只有几岁的孩子来说,他无法感受到,忍住不吃糖,到底有什么好处?绑在汽车的安全座椅上,又紧又不舒服,在小朋友看来,乘车出行几百次,也从来没有遇到过交通事故,遭这个罪又有什么值得呢?
这种情况,做家长真的很难任由孩子自我决断,只能约束孩子的行为。但你我皆凡人,在每个哭闹纠缠的当下,总难免心生不忍;在无数次苦口婆心之后,总难免疲倦到想要放弃。很多家庭,队友懒得管,老人不让管,于是最终,常常只有老母亲去做这个“坏人”。谁不想轻松一点呢,谁不想嘻嘻哈哈你好我好大家好呢。作为一个心软的老母亲,我不得不在很多个怀疑自己的时刻,多提醒自己,如果孩子不肯为了长远的益处,牺牲眼下的舒适,他真的就能拥有健康快乐的一生吗?我曾经跟老大探讨过,有时候只要小孩稍微配合一点,做父母的就能少遭好多罪,我们是家人,相亲相爱意味着,不只是大人要理解小孩,小孩也需要有同理心面对大人。对大人和对小孩的要求可以是不同的,但彼此体谅,遵守规则是必须的。我们常会觉得规则限制了自由,但事实上,规则却保护着我们的自由,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如果弟弟有大吵大闹的自由,那么哥哥就失去了安静做作业的自由。
如果哥哥有打人的自由,那么弟弟就失去了不被欺负的自由。
如果每辆车都有闯红灯的自由,那么行人就没有安全通行的自由了。如果别人有不排队的自由,那么我们就没有先来后到的自由。
骑车带头盔,坐车系安全带,不玩火,吃饭不说笑,走路注意脚下,饭前便后洗手,带着口罩乘地铁,打喷嚏要用手肘遮住.....
日常的规矩多到让人觉得繁琐,可仔细想一想,哪一条不是保护我们的安全健康呢?如果没有这些规矩,就会连基本的安全健康都无法保障,那还谈什么幸福快乐呢?看到长辈老师要打招呼有礼貌,不可以对爷爷奶奶呼来喝去;
这些规则,帮助我们成为友善的人,成为能够融入集体的人,也让我们的社会更好地运转。在家无法无天,尚有家人包容,在外面,那可是要吃大苦头的。我们每个人都会走向社会,不止家里有规矩,学校,社会都有规矩,适应社会首先就是要懂得遵守规则。我很早以前看到过一个很形象的比方,规则就像是悬崖旁的护栏,告诉我们安全边界到底在哪里,如果撤掉护栏,也许有一时的痛快,却会留下危险的隐患。不被约束的孩子,就像是开车漫行在随时可能掉下深渊的山路之中。规矩告诉我们了行为的边界,给我们秩序感、安全感、掌控感、责任感,规则的重要性丝毫不逊于自由。因为,这正属于心理建设,只有知道了规矩的重要性,才有可能让孩子理解,真正从心底和行动认同立规矩这件事,全家人才可能步调一致,有坚持的勇气和决心。不至于一人立规矩,全家来拆台。当然,立规矩,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做强力镇压的强权家长。立规矩,也不妨敞开心扉,做真实的父母,和孩子们聊聊自己的苦衷。理解是信任的基础,虽然决策权未必在孩子,但决策的机制依然可以对孩子全然透明,每多一分理解,就更多一分信任,也减少一分推行的阻力。最终规矩是否能执行下去,还是要看耐心和坚持,太严了,执行难度过高,不持久,太松了,形同虚设毫无约束力,也无法维持。古人说刚柔并济,实在是很精辟。最后,强力要求的基础,是亲子之间的强力信任。它扎根于每一个从清晨到日落的亲子互动,来源于每一次同欢笑共苦乐的亲子联结,是一种“我不懂,但我相信你”的无条件信任。这种信任,可以说是只有父母才有的特权,绝不能滥用,更不能放弃。更多好文,请关注标星公众号,输入关键词,或搜索历史记录提取
号里发过很多文章,大家可以从历史推送里搜索关键词找到,另外历年的目录在这里,也可以直接点击:
《400+篇睡眠养育文汇总》👇
🔥《2020年的数百篇好文》👇
有需要也可以购买我写的《婴幼儿睡眠全书》《妈妈有力量》扫码进页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