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味道|他在湖州写就千年诗篇
全文3561字,阅读约10分钟
《湖州味道》特邀作者:陶忠德
投稿邮箱:963458800@qq.com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的这首《游子吟》,可以说是千古流传。
为瞻仰孟郊,2021年2月3日,笔者来到位于浙江省德清县武康街道千秋社区的孟郊祠。刚来到祠里,就看到一位中年人也跟着走进孟郊祠。在聊天中得知他姓马,今年46岁,是特地从嘉兴赶来至武康瞻仰孟郊祠。
走进祠内,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尊高达3米多金色的孟郊塑像。塑像上方的横联是“贞曜千秋”几个字,竖联是“名诗一首抒尽人间母子情,巨篇五百咏遍天下平民心”。
孟郊金像
孟郊高大塑像后边两侧分别是唐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和清武康知县刘守成《东野新祠记》。东西两边墙壁,用大理石凿刻而成的。
唐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
清武康知县刘守成《东野新祠记》
马先生看古今名人对孟郊的题词和评价后,感慨地说:孟郊诗词不仅仅是德清传统文化的一张金名片,更是当地的一批宝贵文化遗产。
据史料记载: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唐代著名杰出诗人。汉族,浙江省湖州市武康城西孟宅堡人(今德清县武康街道千秋社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县东兆),孟庭玢子。由于孟郊的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有“诗囚”和“苦吟诗人”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主要作品有《游子吟》《巫山曲》《寒地百姓吟》《织妇辞》《登科后》等。
天宝十年(751)五月十七日生于昆山县衙。孟郊五岁时,安史之乱爆发,生灵涂炭,颠沛流离。七岁启蒙,天资聪颖。至德元年(756)回故乡武康,附学三桥里丁家蒙学馆八年。17岁补县廪生,后以头名考中贡元。大历六年(771)与刘言史等同学组建武康县劝善会,开设粥厂救济穷人。大历七年(772)乡试中举。九年(774)随父去河南,隐居嵩山子晋峰麓潜心读诸家经籍。十一年(776)割股疗父,不久父丧,葬父于洛阳北邙山,回武康守孝。
孟郊是由裴氏一手带大的,可以说裴氏是孟郊最重要也是最值得感激的人。孤儿寡母的生活使得孟郊性情孤僻。但是母亲为了让他能够读书便苦苦支撑。看着母亲勤苦操劳照顾自己及两个弟弟,于心不忍,稍大些便开始往外求学,自讨生活。
直到三十岁,孟郊都一直在路上,走遍大江南北,是一名真正的“游子”。这段时间,靠着自己的诗情才华,在诗坛逐渐有了一些名气,但也仅限于此,其他一事无成。
七年(791)秋,41岁的孟郊至湖州考取乡贡,以湖州府的拨解身份荐赴长安应进士试,可惜落榜。他作《落第》诗一首:“晓月难为光,愁人难为肠。谁言春物荣,独见叶上霜。雕鹗失势病,鹪鹩假翼翔。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发泄伤感之情。就是在这次应试期间,他在长安和洛阳结识了李观与韩愈、张籍等人。由于性情相同,结为好友。
九年(793)第二次上长安赶考,再次落第。又作《再下第》诗一首:“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再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并将此诗题于长安(现西安)大雁塔上。随后为散心,又游陕、楚、湘等省,佑幕汝州(今河南)刺史陆长源府。
贞元十二年(796)再上长安,终于考中丙子科进士。时年孟郊已46岁了。但心情相当兴奋,便作《登第》诗一首:“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此诗跟《游子吟》一样,千年经久传唱。
贞元十五年,在苏州与友人李翱相遇,嗣后又历游越中山水。
随后他游幕汴州(今河南开封)宣武军司马陆长源府三年,后佐幕江苏常州剌史卢辅府一年。贞元十六年(800)四月,授江苏溧阳县尉。
为让清苦一生的母亲享清福,便回到武康接母亲。在夜晚的油灯下,看到母亲沧桑的脸颊,满头白发,专注的眼神,一针一线缝制衣服,心中感慨万千。“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千古绝唱《游子吟》就这样诞生了。
全诗采用白描的手法,表达了游子诗人对母爱的感激和尊敬之情,千百年来广为流传。
在溧阳任县尉之时,由于他不能舒展他的抱负,游历豫、陕、川、鄂、湘、桂、赣等地。以至公务多废,县令叫人代替他的职务,并扣他一半薪水给以假县尉。
贞元二十年(806年),孟郊辞去溧阳尉一职。
离任后,流寓长安。在韩愈的推荐下入河南尹郑余庆幕,任河南水陆转运使、试协律郎。并客居洛阳宣仁门外街的东立德坊。自此,孟郊定居于洛阳立德坊。他的生活是到这时候才富裕一点,可以免于冻饿了。
然而好景不长,犹如惊浪,彻底击倒了已经老迈多病的孟郊:元和三年,五十八岁的孟郊幼子不幸夭折,早在此次丧子之前,孟郊已经接连两次丧子,而他身边这唯一的儿子也在十岁左右就遭遇不测,也是他当时尚且在世的唯一的儿子。
至此,他的三个儿子全部早逝,白发人送黑发人,心中的悲伤可想而知。
“一闭黄蒿门,不闻白日事。生气散成风,枯骸化为地。负我十年恩,欠尔千行泪。洒之北原上,不待秋风至。”孟郊的《悼幼子》。
四年(809)年,孟母裴氏病逝,他奔丧守孝。而这接连而来的巨大打击,让孟郊再次生出一种对于现世的消极心态。
唐元和九年(814)三月,山南道节度使郑余庆欣赏孟郊才华,奏章朝廷,推荐孟郊任兴元(今陕西汉中)府参谋,试大理评事。此时已64岁的他携妻郑氏同赴兴元,时值炎热初秋,八月五日在途中河南阌乡(今河南灵宝)不幸逝世。
孟郊葬于洛阳北邙山父墓之侧。韩愈撰《孟郊墓志铭》述:“母卒五年,而郑公以节领兴元当,奏为其军参谋,试大理评事,挈其妻行之兴元,次于阌乡,暴疾卒,时年六十四。”
张籍私谥孟郊为“贞曜先生”。孟郊的忘年诗友贾岛赋诗《哭孟郊》,颇有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的意思,其中那句“故人相吊后,斜日下寒天”,读者品咂再三,苦涩无比。
《旧唐书·孟郊传》:“辟书下而卒,余庆给钱、万葬送,赡给其妻子者累年。”韩愈又在孟郊故里浙江湖州武康建贞曜祠,因晚唐兵乱不断而遭毁。
南宋景定年间(1260—1264)天台籍的国材成德喜得进士后,出任武康知县。获悉武康怀安门外的孟宅堡是康代诗人孟郊的故居,与友人舒岳祥商议一起共建孟郊祠。舒岳祥不仅十分同意,还将自己祖先珍藏的孟郊真姿图拿出来,供塑匠塑像作参考。国材成德不但由官府出资,在孟祠旧址上重建祠堂,还为孟郊的诗刊刻成书,并作碑记记录始末。这也是历史上祭祀孟郊的第一座专祠。
但经过宋末元初的战乱,贞曜先生祠在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被战乱兵火所毁。
清代乾隆十一年(1746),这座已废弃460多年的贞曜先生祠,在湖州武康新任知县刘守成的倡导下得以重新建成恢复,迁回原址,改祠为寺设置山门,后又复为孟祠。
由于新祠位于乌回山,离城区三四里路,祭祀不便,在乾隆二十七年(1762),新任知县陈九霄又将祠迁回城内。
嘉庆二十年(1815),新任武康知县林述曾仍将孟郊神主迎回乌回山的孟郊祠,由于原祠经历70年风雨后坍塌不堪,林知县便将孟郊神主供奉于乌回祠后殿。太平天国战乱中,乌回祠也毁于兵燹。光绪年间,武康百姓在城西花坛建造祠庙,供奉孟郊,俗称花坛庙。
日寇侵略中国时期因畏慑于孟郊的声名与神灵,对孟祠一不敢纵火,二不敢动物,使孟祠秋毫未损,奇迹般地幸存下来。
我们如今所见到的孟祠,是在1998年经过原东野诗社社长俞武龙和千秋村热心村民阮根山、胡小英、原千秋村党支部书记李占卿等人募捐,共有1704人捐款,共募捐18万元,于1998年动工兴建,历经近四个月完成的。这也是历史上第四次重建的。
笔者了解到:祠门上方,“孟郊祠”三个金光闪闪大字是由原浙江省文联主席、著名剧作家顾锡东题写。
走进大门,便是孟郊祠正厅。新塑的3.2米孟郊金色立像,高高耸立在大厅正中,显得高大肃穆。孟郊身着官服,面色平静安详。
两旁是一副由李占卿、沈水法、俞武龙、林辰夫共同撰稿,由著名电视剧作家、原浙江电视台台长林辰夫书写的楹联:名诗一首抒尽人间母子情,巨篇五百咏通天下平民心。
横批由郭涌与俞武龙拟词,上海著名作家洪汛涛先生题写的匾额:贞曜千秋。
在孟郊故里浙江德清县城武康,“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作为诗人孟郊故里,足迹犹存。清河坊故里,有孟郊祠;在德清博物馆内,有“东野古井”碑和古井井圈,和孟母教子塑像;在四季如春河滨公园内,有孟郊老年塑像;而在春晖公园大门口,有“慈母春晖”长幅浮雕上镌刻了冰心书写的《游子吟》。
孟郊的诗为何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而传承千年,流芳百世?是因为诗中倾诉穷愁孤苦折射伟大的人性美。所以1992年9月,香港举办了一项活动“我最爱的十首唐诗”,最后在众多唐诗中,孟郊的《游子吟》名列榜首。这首诗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向世界各国推荐的学生优秀读物。
目前,孟东野诗,世传汴吴缕本5卷124篇,周安惠本10卷331篇,别本5卷340篇。华枕之校订影印宋刻《孟东野诗集》511篇。
来源:湖州发布制图:戴若瑜编辑:黄娟娟
湖 图
山水清音
摄影:陆明亮
投稿方式即日起,您可以通过进入“南太湖号”APP的“悦湖”菜单栏,找到“拍客”版块,进行投稿(不再接受邮箱投稿)。除了赢取积分,您的作品还有机会登上湖州发布和爱湖州微信哦!
南太湖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