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邀专栏】志澄观察:长征六号开启我国航天发展新长征

2015-09-21 黄志澄 战略前沿技术

特邀撰稿人:黄志澄


作者简介
黄志澄,空气动力学家、航天技术专家、技术评论家。长期从事空气动力学、航天发展战略研究,为我国大型试验基地建设、载人航天方案论证、新型航天器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十年来从事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等宏观科学领域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


9月20日由我国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新研制的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20星的方式,将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和国防科大、清华大学、哈工大、浙江大学6家单位研制的20颗卫星送入了预定的轨道。在这次发射中,首先采用了水平整体测试、水平整体星箭对接、水平整体运输起竖发射的“三平”模式。这次发射,也是我国研制的无毒无污染的液氧煤油发动机首次太空出征。由于长征六号发射的上述三个特点,因此它的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运载的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开启了的我国航天新长征。

上世纪80年代,我国首次实现一箭三星发射技术,之后也曾多次开展一箭多星的国内国际发射任务。一箭多星发射可以充分利用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经济便捷地在一次发射中将多颗卫星送入地球轨道,为卫星发射服务提供了多种选择。长征六号将20颗卫星分列三层,底层安放5颗卫星,中间层安放4颗主星,最上层安放1颗卫星,在卫星与火箭分离后,其中多颗卫星再分别释放出子星。为了满足多星发射的需求,长征六号还在国内首次采用了全透波卫星整流罩,使其具备了全向透波能力,改善了全箭力学环境和卫星环境条件。通过对多星发射技术的探索,我国已形成了系列化、标准化的多星发射接口,为今后进一步降低卫星发射成本、提升多星发射能力奠定了技术基础。

传统火箭执行发射任务,需要分段运输至发射场,再在塔架上完成各子级的垂直吊装总装和测试。执行载人航天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采用了垂直转运模式。长征六号创造性地采用了“三平”测试发射模式,对我国火箭的测试发射模式进行了重大变革。为此,科技人员将各种测试设备集成安装到车内的五个方舱内,大大减少设备数量,简化了测试发射流程。特别设计的自行式整体运输起竖车,集火箭运输、起竖、发射脐带塔等功能于一体,可以完成从测试到加注发射的所有流程。该车辆还能实现自动无人驾驶,能够保证车辆在发射阵地的自主导航驾驶及精确定位,三向定位精度误差可以不超过5毫米。按照设计,采用“三平”模式的长征六号的发射准备周期仅需7天,有力地适应了卫星发射低成本、短周期的需求。

经历数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包括遥感卫星、气象卫星、通信卫星和导航卫星在内的较完善的应用卫星体系,建立了包括“神舟”飞船和“天宫”空间实验室在内的载人航天工程体系,还进行了以“嫦娥”探测器为标志的月球探测,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商业航天发射。这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绩,与我国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我国从最早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只有数百千克的长征1号火箭开始,发展到现在已经具备了近地轨道8.5吨、太阳同步轨道6.1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5.5吨的运载能力。

我国长征2号火箭脱胎于40多年前研制的东风5号洲际弹道导弹。以长征2号为基本型号,增加第三级低温氢氧发动机和常温肼类发动机分别就成了长征3号和长征4号火箭。为了进一步增加运力,通过捆绑不同数量的助推器,又分别研制了长征3号乙、长征3号丙和长征2号E、长征2号F等火箭。目前我国的长征系列火箭的运载能力仍然较低,难于滿足发射空间站、重型卫星、载人登月和载人登火星的任务。数十年前研制的火箭发动机不仅单台推力偏低,而且使用有毒的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推进剂,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人身伤害。其价格也较为昂贵,不仅远高于液氧煤油推进剂,也高于液氢液氧推进剂。

由此,我国急需研制新一代运载能力更大、低成本、高效率发射和符合环保要求的运载火箭系列。其总体发展思路可以归纳为“一个系列、两种发动机、三个模块”。“两种发动机”指的是120吨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YF-100和50吨级推力液氢液氧发动机YF-77。“三个模块”指的是使用氢氧推进剂的5米直径模块、使用液氧煤油推进剂的3.35模块和2.25米模块。

长征六号是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首先投入发射的火箭,它的运载能力可将500千克的有效载荷发射到700千米高度太阳同步轨道。其一级直径为3.35米,采用了我国最新研制的YF-100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二、三级直径为2.25米,分别采用一台18吨推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和一台常规推进剂发动机。火箭起飞推力为1200千牛。由于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将用于明年发射的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上。因此长征六号的发射,将为长征五号的成功发射,跨出重要的第一步。长征五号系列最大的地球低轨道的运载能力可达25吨,它最大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可达13吨。无疑,长征五号将成为我国未来运载火箭的主力。

长征六号火箭采用了独特的发动机氧箱自增压技术。它不再使用不断对发动机氧箱进行增压的独立的增压气瓶,而是利用发动机燃气发生器的富余氧气为一级氧箱进行增压,能为火箭减少12个单独增压气瓶以及一整套冗余增压系统,减轻了重量,减少了隐患。另外,长征六号创造性地使用了发动机燃气滚控系统,利用一级发动机涡轮泵后引出高温高压富氧燃气,与发动机一起对火箭进行滚动姿态控制,以保证火箭飞行过程中的姿态稳定。

由于我国运载火箭的发展,已成为制约我国航天发展的瓶颈。因而,这次长征六号的发射,已成为中国航天人近年来最关心的一次航天发射。“雄关温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无疑,由长征六号开启的我国航天新长征,将任重而道远。

作者黄志澄的更多文章,请回复“志澄”“zhicheng”或点击以下链接查阅:

【特邀专栏】志澄观察:美军将如何应对中国的“航母杀手”

【特邀专栏】志澄观察:美俄会合作再建新空间站吗?

【特邀专栏】志澄观察:“佩刀”为高超声速提供新动力

【特邀专栏】寄宿载荷是美国航天军民融合的新探索

【特邀专栏】志澄观察:小型无人机的中国优势

【特邀专栏】志澄观察:“新视野”是科学与工程结合的范例

【特邀专栏】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纪念“东方红-1卫星”成功发射45周年

【特邀专栏】志澄观察:“白杨-M”的弹头之谜

【特邀专栏】志澄观察:中国航天员期待参与空间国际合作

【特邀专栏】志澄观察:评美空军向SpaceX颁发认证

【科技专论】迎接新科技革命的黄金时代

【特邀专栏】黄志澄:穿越时空的爱 ——郭永怀和李佩的故事

【特邀专栏】志澄观察:与众不同的S-400导弹

【特邀专栏】志澄观察: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类地行星的启示

【特邀专栏】美评估英“军刀”发动机方案的几点思考

【特邀专栏】黄志澄:怀念北斗卫星创始人陈芳允院士

【特邀专栏】志澄观察:卡特硅谷之行的目的何在

【特邀专栏】马斯克等为何热衷打造卫星互联网

【特邀专栏】志澄观察:“白杨-M”的弹头之谜

【特邀专栏】志澄观察:美对抗中俄将建“太空战中心

【特邀专栏】志澄观察:Cyberspace译成什么为好

【特邀专栏】志澄观察:难产的美国版太空行为准则

【特邀专栏】志澄观察:美国为何“冻结”禁止反卫星试验提案



【战略前沿技术】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回复“贺飞”或“hefei”,查阅贺飞“博雅论鉴”专题系列文章;

回复“李萍”或“liping”,查阅李萍“专利萍论”专题系列文章;回复“纳米”或“nano”,查阅“纳米”专题系列文章;

回复“基金”或“fund”,查阅“基金”专题系列文章;回复“机器人”或“robot“,查阅“机器人”专题系列文章;回复“俄”或“Russia“,查阅“俄罗斯”专题系列文章;回复“加”或“plus“,查阅“互联网+”专题系列文章;回复“量子”或“Quantum“,查阅“量子信息”专题系列文章;回复“数据”或“data”,查阅“大数据”专题系列文章;回复“无人”或“UAV,查阅“无人机”专题系列文章;回复“革命”或“revolution,查阅“新科技革命”专题系列文章;回复“转化”或“transfer”,查阅“科技成果转化”专题系列文章;回复“谷歌”或“google”,查阅“google创新”专题系列文章;回复“工业4.0”或“industry”,查阅“工业4.0”专题系列文章;回复“神盾”或“DARPA”,查阅“美国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专题系列文章;

回复“颠覆”或“distructive",查看“颠覆性技术”和“颠覆式创新”专题系列文章;

回复“3D”或“4D”,查阅“3D打印”与”4D打印“专题系列文章;
回复“硅谷”或“silicon”,查阅“硅谷”专题系列文章;回复“石墨烯”或“graphene",查阅“石墨烯”专题系列文章;回复“智能制造”或“inte manu”,查阅“智能制造”专题系列文章;回复“智能”或“AI",查阅“人工智能”专题系列文章;回复“军民”或“integration",查阅“军民融合”专题系列文章;回复“激光”或“laser",查阅“激光武器”专题系列文章;回复“智库”或“tank",查阅“智库建设”专题系列文章;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战略前沿技术】2014-2015年历史文章目录已上线,回复“目录”即可查看,敬请关注!

【战略前沿技术】已开通原创、评论以及对原创作品的打赏功能

欢迎评论:对于文章有任何问题和看法,请移步文末进行吐槽和评论!

欢迎投稿:对于原创性作品将优先发表,并将获得读者打赏的全部!

欢迎打赏:请对原创作品随意和任性打赏,打赏将全部归作者所有!


【战略前沿技术】
引领科技创新发展
1

微信公众号:tech999

个人微信号:tech9999

邮箱:2669537857@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