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性技术如何改变战争规则
颠覆性技术是应用于国防和军事领域,能产生颠覆性创新效应的技术,主要指能够从根本上快速改变军事力量平衡,使对手失去作战能力,从而形成非常规或非对称作战优势的技术或技术群。颠覆性的作战效应源于颠覆性技术,但又绝不囿于技术层面本身。厘清颠覆性技术的颠覆机理与过程,有利于加快科技兴军步伐,加速先进科技向新质战斗力转化,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提供坚实支撑。
1.每一种战争形态都有其赖以存续的技术基础和标志性的武器装备,战争演进的历史鲜明地烙下了颠覆性技术更迭交替的印记
科学技术是军事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人类历史上的历次军事革命,均发轫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植根于作战手段的创新,成熟于作战方式的转型。
冷兵器时代,武器装备经历了木石兵器、铜兵器、铁兵器和钢制兵器几次大的更新,但终究没有超越以近战杀伤为主的战争模式。火药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和热能,使枪械和火炮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热兵器战争的物质基础,彻底颠覆了冷兵器战争形态和阵式作战样式。第二次工业革命催生了以坦克、飞机、航空母舰为代表的机械化装备,促使战争由平面走向立体,最终颠覆了热兵器战争形态和线式作战样式。
海湾战争拉开了信息化战争的序幕,堪称颠覆性技术集中展示的“秀场”。伊军虽拥有为数众多的飞机、坦克、大炮等主战装备,但当其指控、通信、预警等系统失效后就变成了“瞎子”和“聋子”。在信息技术群的强力推动下,战争主线已悄然从能量比拼向信息较量转移,“硅片战胜了钢铁”,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再一次被颠覆。
战争形态的演变史,从本质上看就是对军事技术和作战手段的颠覆史。但颠覆性技术从发明到成熟再到改变作战规则乃至开辟新的战争形态,通常要经历数十年乃至几百年的发展演变。火药发明于9世纪初,12世纪出现管状射击火器,14世纪传入西方并应用于欧洲战场,然而火枪成为主战兵器却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进程。其中,技术成熟缓慢是主要原因。法国直到1566年才淘汰了十字弓,而英国则到1596年才正式将火枪作为步兵武器,直到17世纪,十字弓和长弓完全从战场上销声匿迹。
从这个意义上讲,颠覆性技术的发展必然是一个渐变累积与跃升变迁交替发展的过程。同样,当代颠覆性技术发展也要经历类似过程。例如,“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在经历了多次“过山车”式的涨落后,终于迎来新的技术创新高潮,处于颠覆性爆发的前夜。
2.“弯道超车”的新质武器可达成颠覆性效应,新旧武器在创新思维下的巧妙组合运用,同样可使对手出乎意料,产生颠覆性的作战效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堑壕战”成为主导性作战样式,今天看来平淡无奇的机枪和铁丝网的组合使得战场陷入僵局,穿越前沿阵地几乎成为不可能。直到英军首次将由拖拉机改装而成的18辆坦克投入战场,才打破僵局。
颠覆性技术以达成“突然性、震撼性”的军事效应为基本宗旨。如果说一战时坦克作为一种“新奇武器”产生了颠覆性效应,那么,二战时坦克的颠覆性效应则体现在作战方法的创新上。最早使用坦克的英国,以及在坦克的数量和质量上位居当时世界首位的法国,始终未能摆脱“坦克支援步兵”这一传统作战模式的束缚,致使坦克这一颠覆性技术装备的威力难以充分发挥。德国则采用大规模集中使用“坦克+飞机”的战法,实施快速突击赢得了战争先机。实际上,盟军的很多武器都优于德军,而希特勒投入实战的坦克和飞机数量少于英法两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催生的机械化武器改变了传统“距离”的概念,德军的作战方式顺应了这一变革,而盟军未能紧跟时代步伐。简而言之,德军找到了充分利用当时最新科技的办法,通过对作战方法的“重构”,使颠覆性技术的战斗力潜能得以全面释放,而盟军却未能做到,这对审视当前颠覆性技术的发展与转化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3.战争是力量的较量,也是耐力的竞争,经济可承受力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因素。美军第三次“抵消战略”已将增加对手发展成本列入重要考量
考察颠覆性技术的颠覆效应,目光还必须超越战场,从战争赖以持续的经济基础与物质生产方式来思考问题。马克思指出:“刺刀尖碰上尖锐的经济问题就会变得像软绵绵的灯芯一样”。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凭借“闪击战”所向披靡,虽然赢了无数次会战,但最终却输了战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盟军的武器装备不仅造价低廉、经久耐用,而且供应充足。
对于盟军而言,批量生产工艺的首创者亨利·福特功不可没。亨利·福特是美国的一个工程师,他推出了当时最受欢迎的汽车——福特T型汽车。这种手摇发动的“便宜小汽车”造价低廉、性能可靠,一经推出就大获成功。
但福特最大的贡献并不是他的产品,而是他的生产方法。福特将前人提出的几项创新结合在一起,创造了当时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工厂,使组装一辆车所需的时间减少88%,价格降低70%。盟军的武器装备就采用了这种批量生产工艺,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先进的军事科技形成战斗力,要经历从构想到设计、从研制到生产、从应用于战场到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如果某些技术或技术群能够使这一链条发生质的变化、催生新的装备研发模式,同样会对战场乃至战争产生颠覆性效果。譬如,3D打印是一种典型的数字化制造技术,由于它突破了传统制造对设计的约束,可以有效推动武器装备设计与制造的创新,生产效率将成倍提高。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生产地点的局限,从而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作战部队后勤供应模式,将对武器装备的研发、制造和维修保障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颠覆性技术:影响大国军事博弈
或改变未来战场格局
来源:解放军报
蔡珏 孙迁杰 国防科技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颠覆性技术”(Disruptive Technology)在2014年成为美国“第三次抵消战略”的重点发展对象之后,一直备受瞩目。颠覆性技术集聚有效威慑和实战制胜双重优点,在世界新军事革命中的战略地位不容小觑,将会是各国战略威慑体系中的重要支撑。
1.引领潮流:颠覆性技术推动科学技术实现新的飞跃
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和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而颠覆性技术无疑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第一牵引力。颠覆性技术以其高度的前瞻性、创新性和对传统模式的大破大立,带来人类科技发展史上的一次次飞跃。从军事层面看,颠覆性技术关系到世界军事变革和军事技术发展的未来,对推动科技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颠覆性技术是科技革命和军事革命的突破口。历史上,每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和突破,都以颠覆性技术出现和成熟为标志。火药枪炮、蒸汽机、无线电、核技术、集成电路、互联网等技术伴随国际战略对抗孕育而生,催生了新的武器装备,改变了作战样式和战争面貌,展现了颠覆性技术的基础性、替代性、前沿性、对抗性以及时效性的基本特征。
颠覆性技术是大国军事博弈的制高点。人类战争历史表明,颠覆性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推动战争形态呈现“冷兵器→热兵器→机械化→信息化”的变革,从而不断丰富了战争胜负要素,呈现出“材料对抗→能量对抗→信息对抗”的更迭。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新军事革命的交织推进,纳米材料、生物技术、认知科学、量子计算与通信、能源替代、信息技术、海洋科学等方面涌现出一批新兴交叉前沿方向和领域,为颠覆性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世界主要大国也都将颠覆性技术发展作为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推进颠覆性技术的发展,抢占军事博弈的战略制高点。
颠覆性技术是军民两用技术驱动经济创新发展的增长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颠覆性技术的军民两用性特点日益凸显。一方面,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和应用,使得武器装备、作战力量发生转变;另一方面,颠覆性技术成果又可应用于社会领域,形成经济新常态,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如资源勘探、导航、材料、互联网等民用领域产业的快速发展。颠覆性技术发展的军民两用化深度融合,促进了军民协同创新,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
石墨烯:无限可能的神奇材料
2.风口浪尖:颠覆性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颠覆性技术的未来发展领域备受关注。一时间,各国对未来颠覆性技术发展领域潜力的预测层出不穷。例如,2009年,英国公布“国防技术计划”,提出了英国国防领域未来发展的重点技术,主要包括纳米技术、新兴量子技术、先进电子与光学材料、大功率技术、生物科学、未来计算技术、数据与信息技术、系统集成、自主技术、微电子技术等;2011年欧洲“未来前沿技术交流与展示会”上,欧盟委员会将石墨烯技术、人脑工程技术、零功率智能自主系统技术、伴侣型机器人技术、未来信息与通信加速器技术、个性化医疗信息技术,列为可能对未来信息与通信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的6项前沿技术;2013年7月,俄罗斯国防部提出,重点研发定向能武器、地球物理武器、波能武器、基因武器、心理武器等新概念、新机理、新原理武器;2014年11月,美国《国家防务》杂志认为,激光通信、3D打印、新能源技术、新生物医学技术、自主无人系统、高超声速武器、全息训练技术等10项颠覆性技术,将对未来军事作战产生重要影响。
纵览世界主要军事大国所聚焦的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领域发展态势主要可分为三类:
一是改变未来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的颠覆性技术。如脑科学技术(脑机接口、类脑芯片)、自主系统技术(自主武器),使“意识作战”和“无人战争形态”成为可能;能源革命(替代能源)改变对矿物能源的依赖,用新型能源(核能、页岩气)和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等替代。
二是促进武器装备或民用产品性能跨越提升的颠覆性技术。如超材料技术、石墨烯储能技术、原子陀螺惯性导航系统、量子科学、核热火箭动力、太赫兹、激光武器、高超声速武器等,作战装备体积小、性能强,“轻装上阵”。
三是变革武器装备或民用产品研制生产流程的颠覆性技术。如大数据、纳米制造、微细制造等微系统技术和3D、4D打印集成制造技术,有望改变传统产品研制生产流程,使后勤保障不发愁。还有一些具有潜在颠覆性影响的科学技术,如:新型材料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网络空间技术、无人自主系统技术、高超声速技术、定向能技术、生物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都是开辟未来技术发展新格局的金钥匙。
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颠覆性技术
近年来,颠覆性技术热潮席卷学界、科技界和产业界,热潮的背后需要冷思考。总结人类历史经验,科技水平的发展和积累往往没有捷径可走,科技水平的提升可以实现跨越,但是不可以冒进。
要注重科学性。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其发展规律和生命周期,从分析预测、技术研发、技术转化、产品应用,任何一个步骤都需要反复实践和试验,而不是仅停留在强调技术本身。
要注重技术的循序渐进。每一项技术的创新到成熟,需要大量的人才积累、技术积累和经验积累,过分强调技术跨越容易忽视技术积累的重要性,最终因根基不牢而地动山摇。
要符合中国国情。中国当前大多数科技水平较世界科技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开展颠覆性技术研究应当从中国科技水平和发展需求的现实国情出发,不能盲目跟风,否则容易陷入“技术竞赛”和“军备竞赛”陷阱,浪费大量的宝贵资源和国家发展机遇。
习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指出,我军必须高度重视战略前沿技术发展,通过自主创新掌握主动,见之于未萌、识之于未发,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我们要积极探索发展颠覆性技术,抢占科技创新先机,占领军事技术制高点,选准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把“能打仗、打胜仗”作为发展颠覆性技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集中统一的组织管理,敏锐捕捉潜在颠覆性技术动向,坚持军民融合的发展途径,加强作战理论与概念创新,创造良好颠覆性技术发展环境,推动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向前发展。
关于“颠覆性技术”和“颠覆式创新”的文章,请点击以下链接查阅:
12大颠覆性技术,几百万亿规模!未来的高附加值产业方向都在这里了!
当颠覆性技术冲击传统市场领域——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实例及前景展望
林雪萍:颠覆性技术+高端制造 | 美军遏制中国的第三次抵消战略
颠覆未来战争的"科技风暴"——2015年世界军事科技发展及应用展望
紧紧抓住颠覆性技术发展机遇 积极抢占新“三大革命”战略制高点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预见未来:预见2016 |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站 |反卫星 |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
专家专栏: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铨 | |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
“远望智库”聚焦前沿科技领域,着眼科技未来发展,围绕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安全、知识产权等主题,开展情报挖掘、发展战略研究、规划论证、评估评价、项目筛选,以及成果转化等工作,为管理决策、产业规划、企业发展、机构投资提供情报、咨询、培训等服务,为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