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师节 | 千里跋涉只为给您梳一梳头

2017-09-07 赵荣超 新三届

老编的话:教师节快到了,本号推出“教师节”专题,刊发新三届同年朋友和其他读者缅怀老师的文章,欢迎投稿,敬请关注。

作者简介

        赵荣超,老三届高中生兼新三届本科生。1982年毕业于人民大学农经系,2006年从国家统计局辽宁调查总队退休。东北赵爷,好捕风弄影,摄影俱佳,言语诙谐幽默,常有妙笔,令人叫绝,捧腹者不予赔偿,广受同窗学友喜爱的老顽童帅锅一枚。


作者近影

原题

千里高铁来京

七旬学生看望80岁恩师


本期人物


        邓晓燕,老三届的高中生,下过乡,当过工人。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世界经济专业。曾就读南开大学世界经济专业在职研究生。2010年从辽宁省经贸委退休。

邓晓燕与李静老师 




1978年夏天,邓晓燕接到一个电话,是一个名字叫"鲁晓晨"的男生打过来的,电话里确认她已经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鲁 男生还通知她去"东北旅社"参加一个座谈会,说人民大学来辽宁招生的老师要见一下家在沈阳住的新生。

 

也就是在那个座谈会上,邓晓燕第一次见到了人民大学来的人,一个40多岁、干练利落的女老师,她叫李静。

 

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李静老师"在这个当年的"天之骄子"邓晓燕心中留下了那么深刻、那么美好的印象,以至于10年过去了、20年过去了、30年过去了……邓晓燕对老师的情谊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深。

2004年秋天,邓晓燕和李静、李威老师夫妇合影。李威先生是人大贸易系的老师

 

其实,我们"老三届"当年考上大学,虽然有内心高兴和外表荣耀的一面,但是更多的是家庭的困难和别离的苦衷,邓晓燕就是刚刚当上妈妈不久离开家去北京求学的,可想而知她必须有超常的决心和毅力才能实现梦想。

 

她的艰辛比我们这些当爸爸的男生多多了!我想,李静老师是从自己是母亲的角度理解和关心邓晓燕的,支持并鼓励她从容战胜各种困难完成学业,李老师给了她宝贵的精神力量,这种贴心的温暖使邓晓燕终生难忘。

 

今年2月末,我收到邓晓燕的微信。她说:看到了你发的春节看望李静老师的照片,心里非常想念老师。她决定,3月2号从沈阳乘高铁来北京,3号去看李静老师,问我能否一起去?我说,可以!没有问题。

 

自从2006年退休,我来北京女儿家的时间多了起来。只要在北京,每逢新年春节前后,我都要去看望李静老师的。刚开始那几年,我可以随意请他们出去,到附近的饭店,点她爱吃的饭菜。后来,我要搀扶着她,去有电梯的"世纪金源"楼上,吃天津包子、老边饺子……也算随意。再后来,老师坐上轮椅,不方便下楼出去吃饭了。邓晓燕听着,无语。

 

3月初,北京乍暖还寒。我帮助邓晓燕提着她特意从沈阳背来的大包小裹的"特产"去李老师家。其实,物流业快速发达的今天,已经不用这样了。但是,我知道邓晓燕带来的是深情厚意。

 

进屋后保姆用轮椅推出李老师那一刻,晓燕俯身去拥抱老师,就像久别的女儿见到母亲一样。我知道,她们都在克制自己,毕竟都是七八十岁的人了!邓晓燕献上两株鲜艳的郁金香,把柔柔软软的绒围脖给李老师围上……

 

啊,你别说,一个坐在轮椅上的老人,一下子好像来了精气神,让人又感觉出当年李静老师的气质和风韵。

 天气仍凉,出门散步前记得系上绒围脖

 

邓晓燕没有多少客套,她看李静老师头发长了,肯定是不方便出去理发。她让家人找出剪刀,给老师剪剪头发吧!

为您理下发,梳梳头,精神多了

 

晓燕呀晓燕,你让我惭愧死了!我每次去看李老师,总是想着拿点什么好吃的,你才真正像一个女儿那样细心周到。看得出李老师心情特别好,问完个人问家庭,问完这个问那个,当年在沈阳录取的邱贵生、鲁晓晨、李黎;对了,还问起了程和平,他怎样了?甚至已经离世的王勤学都问到了……真佩服李老师的好记性!

 

李静老师当年在"校报"工作,接触的同学太多了!许多人是在她的帮助和鼓励下,实现了"文章登报"的梦想。我清楚记得:我们班一个同学在校报上登了一个"小豆腐块"的文章,非常高兴自己的钢笔字变成了铅字,印在报纸上了。而如今这个人已经是著作等身的著名经济学家!

内心深处永远的八百人大教室

 

对那些各系各班的"通讯员",至今李静老师还如数家珍,不仅清楚地记住了一个个的名字,还能记住许多当年的故事,谁的家在哪里,谁有几个孩子,谁的文章写得好字写得也好……

 

我曾经把李静老师关注的话语转达给身在日本的孙维同学,有一次他归国回广东老家省亲,特意绕道来北京看望李老师,师生俩像母子欢聚,孙维尽其所能抚慰老师、帮助老师。老师不停地念叨:"小孙维,你有良心!"我在一旁逗孙维:"你的、良心的、大大的好!"老师笑出了眼泪……

2004年,李静老师退休10年后,沈阳的人大同学盛情邀请他们夫妇俩来辽宁,后排左起:王勤学、邓晓燕、邱贵生、赵荣超、鲁晓晨

 

那天从李静老师家出来,邓晓燕和我一起回母校转了一圈。30多年过去了,物是人非,往事如风,回首人生,感慨颇多。

 

庆幸上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使我们赶上了"改变命运"的那一班车!更庆幸有一个人不仅帮助我们改变了命运,还一直关注着我们的成长和处境。她是恩人、她是贵人,她是我们永远不能忘怀的老师。

 

        写在2017年教师节前夕

忆当年与成仿吾老校长在一起,右2作者


本号获许可推送,图片由作者提供



师道:教师节专题

网友称为“史上最牛班级”的老师们

杜丽燕:张宗炳先生说“我不知道”

范玮丽:老留学生巫宁坤的传奇人生

陈原:我与冯其庸先生的半世纪交往

管士光:冯其庸先生三幅墨宝的回忆

汪瀰:先生风范永存我心

蒋国辉:我的导师李锡胤先生

中南海讲课第一人孙国华先生

贺越明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贺越明:“另册”里的三六九等

杨劲桦:悼恩师彭明

斯雄丨 永远温暖的笑:

怀念我的老师画家朱维民先生

追忆朱维民先生:

他牵着我们步入艺术圣殿

童兵忆甘惜分:百岁人生只为真

喻国明忆甘惜分先生:

书生报国无他物,惟有手中笔如刀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关注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爱情故事

主题七: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八 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九: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