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园丨网友称为“史上最牛班级”的老师们

2017-07-17 潘皓波 新三届

        

        老编的话: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新三届大学生即77、78、79级通常被视为一个群体,聚集了“文革”十年被耽误的人才。新三届以平均6%的超低录取率,成为中国当代史上难以复制的一代。


        他们有怎样的高考故事?他们的校园生活如何度过?本号特辟“卌年”和“校园”专题,征集新三届学子记录高考历程和大学生涯的文图稿件,共同分享新三届人永志不忘的那一段如歌岁月。 



原题:

网友称为“史上最牛班级”的老师们    


苏步青老校长在复旦学生活动中心二楼舞蹈房参加李源潮的婚礼茶话会。

 

1982年春秋季毕业的复旦数学系三百多名大学生中,30年之后有的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哈佛、斯坦福、剑桥等大学的终身教授、系主任,国内著名大学复旦、交大、北大等院校的院长、教授也不乏其人。


78级数学二班的孟晓犁被选为哈佛大学研究院院长,学术论文誉满全球。有的成为华尔街高盛、摩根斯坦利、德意志银行的执行董事。首席经济学家,78级数学三班的徐幼于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中成为“做空”老大,操控50亿美元大盘“做空”,一举成名为新生代“金融大鳄”。


有的担当政府官员做了省长、市长、部长。77级数学一班的李源潮在十八大后当选国家副主席。有的成为少将院士,如黄民强同学;也有的成为企业家、职业经理人、教师、工程师、研究员等等。总之,这一人群成为了杰出的精英人群。


当网络上疯传这些同学名单的时候,我们还应该想到他们成功背后的启蒙老师,感恩这些培养出教授、专家、精英的教授们、班主任和辅导员,其中有七位院士教授,他们是苏步青、谷超豪、胡和生、李大潜、夏道行、洪家兴、陈恕行等。他们就是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班级”的老师们。

 

苏步青先生给1978年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优胜者李骏、徐幼于、张琪等颁奖。

 

苏步青老校长是最疼爱78级数学系学生的,他亲自推动1978年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并且向教育部申请特殊政策,对前20名优胜者可以免试上复旦数学系。当时的前三名李骏、徐幼于、张琪等都是这样进入复旦的。在我们入学的第一天,苏老给我们做欢迎词,还豪迈地说,我的名字叫苏步青,所以我的学生“数不清”呀。


记得新入学不久,我们这批学生中有许多是跳级上大学的,最小的几名学生像孟晓犁、李世康、张坚等只有十五十六岁,还很有少年稚气也贪玩。课余后有几个同学在三号楼男生宿舍前平台上玩“打弹子”,正好被巡视的苏校长看到,大家慌得不得了,苏校长走过却安慰大家,要劳逸结合,发愤图强,为四化作贡献。此后,大家再也不玩这些东西了。


大学毕业时,天气特别热,苏老已经是年过八旬老人,但他还是坚持站在烈日下,与每个班级拍完年级集体照和班级集体照。而这些照片都是我们最珍贵的记忆。

 

 谷超豪先生和胡和生先生与7818级数学三班同学座谈

 

谷超豪先生和胡和生先生是一对恩爱伉俪、院士夫妇,是苏老最得意的两位弟子。他们德高望重,学术造诣深厚,解题思路清晰敏捷,给高材生们出题讲题,都是一点就通。


 严绍宗教授。


严绍宗教授是一位大高个、中气十足的人,在3208教室给我们整个年级200多名学生上《实变函数》。30年后,严克任同学讲起严老师时非常生动,他说,函数是有可微的,可积的,可没有听说函数是可操的,但严老师总说“硬操起一个函数”。他设计的期末考卷可谓精彩,六道题目,后一道题目必须在答对前一题后才会做,前三题是基础水平,一般同学都能做出,可得60分,但后两题是高级水平,做对得到95分,最后一题是顶级水平,超难的,5分。这样一次考试就能区分出学生的天赋和水平,真够刺激。


李大潜院士是我们复旦数学系的顶梁柱,既是苏步青、谷超豪的传人,又是当年又红又专的典型,获得过许多荣誉。他与我们同学总是很亲和,每年都邀请我们这些在美国英国一流大学做教授的同学回国讲课,联合做科研,还一起唱卡拉OK,他的俄罗斯民歌唱得一级棒。在复旦新成立的南方数学中心,他就盛情邀请在斯坦福大学任终身教授的李骏回国做执行院长。

 

李大潜院士、欧阳光中教授与孟晓犁、应志良、潘皓波在三十周庆数学系草坪合影。

 

欧阳光中教授是《数学分析》专著的三位主编之一,他是给78级数学三班上数学分析课程的,这个班级多是数学竞赛的优胜者,所以,给他们上课都是做顶级的教授。我大学毕业后,非常荣幸担任过欧阳老师的助教,他讲课十分风趣,为人特别友善,总是笑呵呵,还请我到他家去吃饭。他太太是胡和生教授的妹妹,计算机系教授,也就是说他与谷超豪先生是连襟。


当然,对于学术他总是一丝不苟。期末给学生考试前,他总拿两套考卷让我们助教先做一遍,如果能够在一小时左右完成的考卷,他才选给学生考试用。

 

秦曾复教授在图书馆。

 

秦增复教授是我们上大班的《数学分析》课程老师,他的板书是复旦数学系有名的,字体隽秀有力,版面布局美观,四块移动的黑板,两节课整整好好写满,不多不少。讲课的时间也是不紧不慢,布置完作业,下课铃声刚刚响起,有时候精准也是一种艺术。我们同学都喜欢听他的课,总是早早去抢位子,坐在前排,那是一种聆听数学殿堂的音乐艺术,而这种艺术都是他平时在家里苦练造就的。后来,秦老师出任了复旦图书馆馆长15年。


 范莉莉教授。


范莉莉教授讲授《复变函数》课程。她人长得高挑,打扮也时尚,讲课语速很快,板书有她的绝技,就是人对着学生,手在黑板上盲写,但字字句句,甚至是换一个圆圈都是完整的。如果说,教授的明星范,范老师绝对是第一个。

 

夏道行院士与高汝熹教授在7818级毕业三十周年庆亲切交流。

 

夏道行院士,给我们上的是《泛函分析》,他对学生属于是偏严厉的,所以,学得差一点的同学总有点怕他。我们毕业30周年庆聚会时,他正好从美国圣路易斯回来,喜出望外地又与他相会在复旦六百号“小白宫”草坪前,他已是和蔼可亲的八旬老人了。

 

蒋尔雄教授。


蒋尔雄教授出国留学回来给我们上《矩阵计算》,讲了许多新思维和新解法,这些大数据的算法比谷歌的算法还要早十余年。他教出的博士生柏兆俊现在是UC Davis计算机系的系主任和终身教授,曾与谷歌创始人一起讨论PageRank的算法。

 

侯妞妞老师接受7818级学生赠送的纪念册。

 

侯妞妞老师虽然没有给我们上过课,但与我们是接触最多的老师。她是数学系的教务员,我们入学时就是她负责注册报到的,大学期间的每次考试结束,询问成绩单也是由她负责的。1978年入学时,她还只是一个刚刚生完孩子的小母亲,我们班的老班长张国亮等好多个1947年出生的老三届插队回来考上大学的都比她大。 


吴立鹏教授与马永甲、顾建鸿、潘皓波同学合影。

 

吴立鹏教授是教我们《概率论》的,他又是数学系的副主任,抓日常管理。他声音响亮,做事情干脆认真,是一名出色的教育管理者,后来与郑绍濂院长合作,担任常务副院长共同创办了一流的复旦管理学院。

 

汪家冈教授、洪家兴院士、高汝熹教授与潘皓波童鞋在三十周年庆合影。

 

汪家冈教授,教数学三班最新课程《现代概率论》,是概率与统计方面的专家,改革开放后他是最早出学术成果的复旦教师,备受我们当时苏步青校长和谢希德校长的器重。在他及其他统计学方面教授们的启蒙教育下,我们年级有三位同学获得相当于数学统计领域的“诺贝尔奖”,他们分别是哈佛大学的孟晓犁教授、哥伦比亚大学的应子良教授、普林斯顿大学的范建新教授。

 

洪家兴院士教授,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招生的复旦数学系博士生,他与童裕生、李绍宽、侯宗义被称为“四君子”,是苏步青校长、谷超豪先生亲自指导的博士生。他们那时还是助教,给我们做小课的辅导老师。

 

高汝熹教授,是数学二班的班主任,做过秦曾福教授的数学分析习题课教师,也主讲《常微分方程》课程。他总是鼓励学生创新思维,也总是和蔼可亲,后来他到管理学院成为计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方面的专家教授。

 

李贤平教授,是数学三班的班主任,也是概率论和统计学方面的大师级人物。他讲统计学最早应用到文学作品的写作风格统计。他的《红楼梦的统计分析》曾轰动全国,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陈增荣教授。


陈增荣教授,是计算数学班的班主任,主讲过《并行算法》专业课程,30周庆时他给我们同学讲如何防癌,如何过健康生活,很有情趣。


 

于树模教授和司春林教授,都是数学一班的班主任,那个班也称为“和尚班”,因为没有一个女生,但他们班上出了像周林这样的高材生,他可以在15分钟之内,将两小时的考试考卷做完,而且还是满分。


于老师一口山东话,说得快时,大家都听不懂,但他总是很热情地同学在一起。 39 39865 39 15793 0 0 2496 0 0:00:15 0:00:06 0:00:09 3142司教授后来到管理学院担任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课程。

 

李立康教授,一头白发很有教授风范,担任过数学系系主任,他教授我们《数值计算》课程,为人谦和包容。

 

屠伯熏教授,虽已仙逝,但他讲课的风格永留同学们的心中。正如孟晓犁所说,他讲授《高等代数》课程,非常有激情,像是与数字、公式、定理、图形在交融互动,一堂课下来黑板写得满满的,而他的身上衣服也是满满的粉笔灰。他人不高,又有深度近视,但看数学问题都是一针见血,高屋建瓴。

 

孙芳烈教授。


孙芳烈教授,是77级数学一班李源潮的班主任。她为人慈祥,仪态端庄,热心开朗。每当校友们回到复旦数学系都会来看望她。我与孙老师也很有缘分,我们曾一起参加高考数学试题的阅卷,炎热的夏天,连续作战一个星期,十分疲倦。孙老师从家里带来自己用烤箱做的蛋糕,那时算是很新鲜的事情,大家一下子就开心起来。

 

欧阳鬯教授,他是夏道行先生的研究生,国内断裂力学和计算固体力学领域的知名学者。他曾为力学班开设《断裂力学》选修课,以后又担任了应用力学系(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的前身)第一任系主任,现在美国定居。

 

叶敬棠教授,他是谷超豪先生的研究生,国内流体力学和湍流力学领域的知名学者。我们在校时他担任数学系主管科研工作的副系主任,曾为力学班开设《湍流力学》选修课,现在美国定居。

 

柳兆荣教授,国内生物流体力学领域的先驱之一。他曾为力学班开设《生物流体力学》选修课,以后又担任了应用力学系(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的前身)第二任系主任,现已因病去世。

 

张文教授,国内转子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领域的领军人物,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复旦大学首席教授。他是为力学班开设课程最多的老师,包括三个学期的《理论力学》,以及各一个学期的《转子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选修课。他曾担任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系主任,亲手建立了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并让复旦校园里出现了第一架真正的飞机。他上课时永远面无表情,两眼正视前方,不管学生们有何反应都不能中断他的思路。现在美国定居。

 

马文华教授,他是苏步青先生的研究生,我们《解析几何》课程的主讲老师,上课时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丝毫没有架子。他长期研究微分几何和固体有限元方法及其应用,曾担任应用力学系(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的前身)副系主任、代系主任,现在新西兰定居。


 

附:

史上最牛班级的老师们


蔡琪莲

辅导员

曹志浩

数值分析、计算数学教研室主任、教授

陈纪修

复变习题课、教授

陈康元

力学、教授

陈守吉

理论力学、教授

陈恕行

数理方程、院士、教授

陈天平

高等代数选修课、教授

陈增荣

并行算法课程、计算数学班主任、教授

范莉莉

复变函数、教授

冯景艳

力学、副教授

高坤敏

高等代数课程、教授

高汝熹

数分习题课常微分方程、数学二班班主任教授

郭毓陶

实变函数、教授

何成奇

复变函数、教授

洪家兴

偏微习题课、博士、院士、教授

侯妞妞

教务员

侯宗义

微分方程、教授

胡和生

解析几何、院士、教授

黄东群

力学、教授

黄宣国

微几习题课、李群、教授

黄振勋

数学三班班主任、常微习题课、教授

蒋尔雄

矩阵计算、数学系系主任、教授

蒋锦良

力学、教授

金福临

常微分方程、教授

金孝维

力学 、教授

李大潜

微分几何、院士、教授

李君如

计算数学课程、教授

李立康

计算数学课程、数学系系主任、教授

李绍宽

实变习题课、博士、教授

李贤平

数学三班班主任、概率论、统计、教授

李元熹

高等代数、拓扑、教授

刘鼎元

解几习题课、教授

柳兆荣

力学、力学教研室主任、教授

陆  飞

辅导员

陆章基

连续介质力学课程、教授

吕慧芳

图书馆

马文华

解析几何、教授

穆  晟

力学、教授

欧阳鬯

断裂力学、教授

欧阳光中

数学分析、教授

潘养廉

解几习题课、教授

秦铁虎

应用数学、教授

裘祖干

力学、教授

任福尧

单叶函数论

阮  炯

数学二班班主任、常微习题课、教授

沈伟家

数学二班辅导员、副教授

沈玮熙

数理方程、教授

盛芬云

力学、教授

是家鸿

偏微习题课、教授

舒五昌

算子代数、教授

树德基

力学、副教授

司春林

数学一班班主任、教授

宋家骕

力学、教授

孙莱祥

常微分方程习题课、教授、复旦大学副校长

谭德邻

复变习题课、教授

谭永基

应用数学、教授

陶明德

力学、教授

童裕孙

实变习题课、博士、教授

屠伯熏

高等代数、教授

汪嘉冈

现代概率论、教授

王  芬

高代习题课、教授

王哲民

抽象代数、教授

吴景琨

线性代数、教授

吴立鹏

概 率 论、教授、复旦管理学院副院长

夏道行

泛函分析、院士、教授

忻元龙

微分几何、教授

徐有恒

力学、教授

严绍宗

实变函数、教授复旦大学副校长

姚  军

计算数学课程、教授

姚慕生

应用数学、教授

姚允龙

常微分方程、教授

叶敬棠

湍流、教授、数学系系主任

于树模

数学一班班主任、教授

张  文

理论力学、教授

张福保

力学、副教授

张国梁

拓扑习题课、副教授

张慧生

力学、副教授

张锦豪

数学二班主任、复变函数、教授

张丽君

计算数学课程、教授

张荫楠

实变习题课、博士、教授

周慧良

力学、教授

周祖巍

数分习题课、教授

朱政华

秦曾复

计算数学、教授

数学分析、教授、复旦图书馆馆长 


7818级30周庆与教授教师们在数学系“小白宫”大楼前合影。

 

复旦数学系

7718(78.01-82.01)

7818(78.09-82.06) 

部分同学简况


柏兆俊  加州大学Davis分校计算机系 数学系教授、计算机系主任(复旦大学数学博士)


陈贵强  牛津大学数学教授,原西北大学数学教授  (中国科学院数学博士)    


范剑青  普林斯顿大学运筹与金融工程系讲座教授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统计学博士)


何  华  野村国际董事总经理,原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 (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博士)    


李  骏   斯坦福大学数学教授(哈佛大学数学博士 1978年首届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第一名)、中国南方数学中心执行主任


李  坚  华盛顿大学数学教授,复旦长江讲座教授(MIT博士)     


李乐德  耶鲁大学商学院管理学教授(西北大学博士)  


刘建国  杜克大学数学教授,原马里兰大学数学教授  (UCLA数学博士、计算数学)


陆  盈  斯坦福大学生物统计系教授       

 

孟晓犁  哈佛大学教授、统计系主任、研究生院院长


孙路平  美国花旗银行总部Technical Specialist 


魏景东  摩根斯坦利执行董事  

    

徐幼于  德意志银行执行董事      


姚大卫  哥伦比亚大学运筹学教授  (多伦多大学博士)    


叶可英  弗吉尼亚大学统计系教授      


应志良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统计系主任(哥伦比亚大学博士)  


雍炯敏  中佛罗里达大学教授,原复旦数学系主任,数学金融研究所所长


张  坚  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数学系教授(麻省理工学院博士)    

  

张  琪  密苏里大学数学系教授(杜克大学博士)      

  

张稚逸  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数学系教授      


周永胜  Triver Financial Investment Management, Inc. President(located in 

San Jose, CA.)  


包光伟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教授


陈大康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你没看错专业!)


陈宏民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


陈晓曼  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


窦一康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总工程师


顾鸣高  香港中文大学统计系教授


何宁卡  珠海市人民政府市长


何志庆  华东理工大学数学系主任


黄民强  中科院院士,少将,总参五十八所研究员


李克难  平安大华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


李源潮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国家副主席


卢琳璋  厦门大学数学系教授


毛力奋  CCA SOFTWARE (SHANGHAI)首席执行官


毛文波  EMC中国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梅建平  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


邱维元  复旦大学数学系教授


潘皓波  金棕榈企业机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沈文海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副总工程师


束  宏  广发银行上海分行信用卡部总经理


闻申生  华夏基石公司副总裁


吴宗敏  复旦大学数学系教授,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 原复旦数学系主任


余跃年  信泰人寿保险,中国首批精算师,一次通过北美精算11门,创世界纪录


郁义鸿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产业经济学教授


张来武  科技部副部长,党组书记


张振跃  浙江大学计算机图象图形研究所所长


周  林  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学院院长,原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商学院凯瑞教授(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


周舜培  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


吴  正  复旦大学力学系教授


(资料截止2013年)


原载潘皓波新浪博客

版权事务请与后台编辑联络



卌年:恢复高考记忆

复旦数学系77级:在新世界门前

魏景东:一张准考证带来的回忆

贺越明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李辉:晒晒我的1977年高考试卷

复旦78级同学黄山巧遇邓小平

舒修:追忆复旦新闻系墙报“前哨”

冯印谱:一个黑五类子女的大学梦

魏达志:艰辛的求学之路

詹国枢:高考改变了我们全家的命运

翁大毛:难忘我的高考岁月

王利明,改变命运的一次考试

吴晔:三天高考喝凉水几乎饿晕倒

陈小鹰:感恩那些帮我和没帮我的人

孟国治:高考那年从打入另册到跃过龙门

郑忆石:我看到考场赶出去一个作弊者

雷颐:精神启蒙远未完成

袁晞:1978年那个炎热的夏日

明瑞玮: 我被高考撞了一下腰

邓天雄:我的高考一波三折

汪瀰的故事:坎坷求学路

蒋蓉:啼笑皆俱的高考往事

梁志全:那次火车旅行让我茅塞顿开

吴畏:我的高考,1978

周大伟:高考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高宽众:我考上了政法界“黄埔一期”

侯建刚: 歌乐山下的"西政78级神话"

王治平:我的大学时代

吴工圣:我和我们宿舍的七条汉子

吴工圣:一路走来  知恩感恩

陈锡文:人民大学78级报到第一人

管士光:回望来时路

李秋零:机会来了就要抓住

北大教授牛军口述当年高考经历

骆小元追忆上大学:生命复苏,心灵飞扬

张河:我的“自助式”高考复习

庞松:我们共同经历的年代

何平:毕业时黄达老师给我题词

追忆逝水年华:

北大经济系77级点滴回忆

北大中文系77级:

数风流人物,还看当年

海闻:从北大荒到北大到北加州

珊伊:我在北大留学生楼的文化冲击

一张北大旧照片,牵出40年前高考记忆

北大1981:一个口号激励一代人

宋家宏:高考,让我此生与书为伴

徐小平:生命中那盏明灯

周振华:拼搏三年走进心中圣殿

小学毕业的四哥,

连续三年高考成绩过了重点线

谢迪辉: 其实我们学的都是“屠龙术”

曹放:感恩时代的幸运

应亚平:默默自学机会终于降临

王俐:高考第一天我迟到15分钟

于泽俊:我的一个同学被父母逼迫退学了

陈中惠:我推迟半年拿到报到通知书

李杜:一张小饭桌送走四个大学生

陈海林:拿到录取通知书前一天,

我在杜甫草堂见到邓小平

段英贤:保存40年的一张准考证

杨鹏程:跨越13年,我参加过两次高考

周林林:老师押中了那年的高考作文题

赵凡:那年16岁,我跳级参加高考

陈平原:再也写不出比“高考作文”

更有影响的文章了

陈海贤:17岁那个炎热的夏天

张效雄:1977年兄妹三人同赴考场

盖生:1978:入学记忆回放

他向邓小平建言恢复高考:

当年只是说了几句真话

1978年入学的那拨大学生(上)

1978年入学的那拨大学生(下)

樊克宁:1977年恢复高考的来龙去脉

陈平原:说出你我的故事

1982版中国大学生

《那三届》:中国高考的记忆

李水山:"77级"自画像:

我们承载着时代精神

尹俊骅:高三那年废除高考,

我们连夜致电毛主席表忠心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关注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七: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八:反右运动60周年祭 

主题九: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