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园丨陈春:百科全书般的朝宗大哥

2017-12-03 陈春 新三届


         老编的话: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新三届大学生即77、78、79级通常被视为一个群体,聚集了“文革”十年被耽误的人才。新三届以平均6%的超低录取率,成为中国当代史上难以复制的一代。


       他们有怎样的高考故事?他们的校园生活如何度过?本号特辟“卌年”和“校园”专题,征集新三届学子记录高考历程和大学生涯的文图稿件,共同分享新三届人永志不忘的那一段如歌岁月。


作者简介

陈春,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并入重庆大学)土木工程系77级。高级工程师,现为广东省东莞市建设培训中心主任。


原题

朝宗大哥



        朝宗大哥姓李,四川省乐山市人,与郭沫若同乡。1977年恢复高考,我俩都被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录取,同一个班,同一个宿舍。我是1975年高中毕业后下乡当知青,没怎么受过正规系统的文化教育,知识结构极不完整。好在自己尚能刻苦学习,有幸考入了大学。而朝宗大哥不同,他是1966年高中毕业,是“老三届”中的精英,文化功底相当扎实。他也下乡当过知青,返城后在家乡乐山市一所中学当音乐、美术课的代课老师,直到恢复高考。


        朝宗大哥比我年长11岁,像他这样年龄的老大哥在我们班上有十几位,个个见多识广,谈吐不凡,构成了班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我们是学理工科的,专业方向是工程力学,大家的专业学习任务十分繁重,但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朝宗大哥向我们展现出他多彩的人生。欣赏音乐、美术、文学艺术他很擅长,还有包括集邮在内的各类收藏爱好。他那独特的男高音民族唱法很有歌唱家吕文科的风格,把一首《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唱得是荡气回肠,令人拍案叫绝。他常向我们讲解如何去欣赏交响乐、芭蕾舞、话剧、京剧、川剧……以及各类乐器。


        当时交谊舞在大学校园里刚刚兴起,他舞姿潇洒,把交谊舞跳得出神入化,我们这些舞盲们在朝宗大哥的指导和带领下与全班同学一起跳起了欢快的《青年友谊圆舞曲》。“蓝色的天空像大海一样,广阔的大路上尘土飞扬……”优美的旋律至今还在我耳边回响。


        朝宗大哥特别爱看电影,一有新电影上映总是抢先去看,然后推荐我们去观看。看后他就发表影评,从电影的音乐、美术、摄影、演员演技、编排、情节……都要一一点评到,当然对影片的不足之处也不会放过。经他精彩点评过的电影数不胜数,印象最深的有墨西哥电影《叶塞利亚》《冷酷的心》,印度电影《流浪者》《大篷车》,日本电影《生死恋》《望乡》《追捕》,欧洲电影《简爱》《英俊少年》,国产电影《小花》《天云山传奇》……


        以前,我对美术可谓一窍不通。朝宗大哥不仅会绘画,还常把自己收藏的各种画册拿出来,给我们介绍西方油画、中国画、剪纸、版画、木刻、雕塑……各自的特点和欣赏方法。他在介绍西方油画的同时还结合画面内容向我们讲述希腊神话故事。从这时起我才知道了达芬奇、波提切利、罗丹、蒙娜丽莎、维纳斯……而所有这些都是我知识架构中的盲点。


        在他众多的收藏爱好中,集邮是重点。从他的集邮册中,我知道了邮票有特种票、纪念票、普通票、文革票之分。还有未使用票、使用票、盖销票、首日封、小型张……记得一次他向我完整演示了将一个信封上使用后的纪念邮票如何通过用水浸泡,再将其与信封分离后晾干收藏的全过程,整个过程神情专注,一丝不苟。受他的影响,我也爱上了集邮。


        朝宗大哥十分热爱自己的家乡,常向我们声情并茂地介绍家乡乐山市的风土人情和名胜古迹。三苏祠、乐山大佛、青衣江、大渡河、岷江、峨眉山……娓娓道来,令人心向往之!以致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个夏天就与未来的妻子(当时还在热恋中)去游览了乐山市的风景名胜,每到一处我都会向恋人讲解从朝宗大哥那里早已耳熟能详的当地掌故。


        朝宗大哥进校前已为人夫,为人父。爱人是位医生,女儿两岁不到,他没有工资收入,靠学校发的助学金生活。他给女儿取名叫李乐俭,意思是父母没有钱,孩子你可要节俭哟。可他却把爱人给的零花钱几乎全部用来买了各种书籍。


        那时为了买到一本心仪的书,他常去新华书店通宵排队。他将搜集的各种古今中外的名著和各类期刊杂志进行分类、编排,甚至还编号,都可以在宿舍开一个小型图书馆了。班上的同学们都来向他借阅,只要有借有还,他总是十分乐意与同学们共同分享这些书刊,共同交流读书心得,并对有争议的作品在宿舍展开热烈讨论。


        那时大学生们的思想很活跃,他与老大哥们对文艺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睿智与理性的见解分析使我从中获益匪浅。从他收藏的书刊中我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红与黑》《基督山伯爵》《茶花女》《一生》《娜娜》《华丽家族》《三言二拍》《西厢记》《牡丹亭》等中外名著。


        但有一件事情,令我终生难忘。那是刚进大学的第一学期,我从电视里看了郭沫若的早期话剧《蔡文姬》,从剧情中了解到蔡文姬创作了《胡笳十八拍》。朝宗大哥也看了该话剧,一次与他讨论观后感,无意中对他说我很想读一读这部《胡笳十八拍》,没想到他立即答道:“我家里就有,暑假回家后给你带来。”当时这么难找的书他竟然也有收藏,惊讶之余我对朝宗大哥佩服之极。


        暑假返校后,他果不失言,把《胡笳十八拍》交给了我,并告知要爱惜,看后归还。我打开一看,原来这是一套精致的艺术卡片,十八拍的每一拍分别印在一张卡片上,共计十八张。看后我随手一放,竟然将归还之事忘记了。过了一段时间,他向我要回,我找出来交给了他。谁知他打开点数后发现缺少了一张,表情立即严厉了许多,追问我那一张去哪儿了,一定要找回来。


        我翻箱倒柜也没找到,就嘟哝了一句:“不就弄丢了一张卡片,值得这么大惊小怪吗?”谁知我这句无心的话,让他对我发了从未见过的火,他对我大声喝斥道:“你真无知!你知道收藏是怎么一回事吗?把‘十八拍’变成了‘十七拍’,活生生让你给弄少了一拍,你不觉得痛心吗?我从家里辛辛苦苦给你带来,原来你就是这样对待艺术作品的?”


        这时我才明白原来自己犯了一个大错,更伤害了朝宗大哥,一时不知该怎么办,难过,自责,低头不语……连续几天都不敢正视他,不敢与他说话。最后还是朝宗大哥主动向我示好,同时他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应该怎样珍惜艺术品,爱惜书籍,并原谅了我,我也诚恳地向朝宗大哥道歉。对我来说,这是一次灵魂的震撼和人生的教育,让我终生受益。


        转眼间四年的大学生活就要结束了。毕业前夕,朝宗大哥把他所有的书装了几个大箱子,我和同宿舍的王正家同学借了一架板车,帮他将这几大箱书运至距学校好几公里外的小龙坎汽车托运站。搬着这些沉甸甸的书,我心里充满了不舍,默默念道:再见了,可爱的书,你们曾经也是我的精神食粮啊!


        毕业分手那天,紧握着朝宗大哥的手,感觉他不仅仅是我的同学,更像是我的兄长,良师和益友。突然间明白了,原来大学四年我竟然是在两个课堂上学习,一个是我的专业课堂,而另一个就是我的素质教育课堂。专业课堂是学校为我设置的,而素质教育课堂却是朝宗大哥等班上的老大哥们给我提供的。我相信当时班上有着与我同样感受的同学绝非我一人。 


原载《南方都市报》2017年11月23日

版权事务请与后台编辑联络



卌年:同学情谊

陶海粟:邓力群之子邓英淘的学术人生

谢思敏:我就是睡在李克强上铺的兄弟

唐师曾:我在北大的阳光里

高玉民:我们宿舍楼成了电视装配"车间"

陶景洲:我的同学李克强

陶海粟:挑战权威的初生牛犊

陶海粟:“屠夫状元” 任保山

马艺华:睡在我下铺的老兄

马艺华:我在大学收获了人生最完美的礼物

倪瑞杰: 妈妈捎的土特产被舍友分而食之

温时幸:杭大四年, 对"寒窗"一词体会颇深

陈兴良:我所认识的邱兴隆:其人、其事与其书

刘晓阳:阿阮的被褥床单是全宿舍最整洁的

侯建刚: 歌乐山下的"西政78级神话"

周大伟:同桌的你,你在天堂还好吗?

舒修:追忆复旦新闻系墙报“前哨”

王治平:我的大学时代

吴工圣:我和我们宿舍的七条汉子

陈锡文:人民大学78级报到第一人

追忆逝水年华:

北大经济系77级点滴回忆

北大中文系77级:

数风流人物,还看当年

珊伊:我在北大留学生楼的文化冲击

谢迪辉: 其实我们学的都是“屠龙术”

曹放:感恩时代的幸运

于泽俊:我的一个同学被父母逼迫退学了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永远的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爱情故事

主题七: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八 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九: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