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究生标准化复试对遴选生源质量的影响分析

苏小红 王甜甜 等 计算机教育 2019-04-26
0 引 言

目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初试由国家统一组织,主要采用笔试形式;复试由招生单位自行组织,根据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及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身体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1]。部分考生为了追求初试的高分而忽视非考研课程的学习,导致知识和能力结构在本科阶段不能得到全面发展,这样“考”进来的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往往表现为发展后劲不足。因此,设置研究生复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克服初试采用笔试方式不能全面考核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局限性。近几年各高校均实行差额复试,尤其是名牌高校实行复试通不过否决制,这就意味着一部分考生即使达到初试分数线也有可能在复试中被淘汰。而评价复试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是分析复试在遴选优秀生源中发挥的作用。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复试方法,对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通过6年的复试跟踪数据分析研究生复试在遴选优秀生源中的作用。


1 研究生复试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研究生复试在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生招生复试改革,不仅要改革复试的内容,还要改革复试的形式。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复试方法不仅能有效提高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效率,还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生源质量。

为了制订更科学合理的复试方案,笔者对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硕士就职的企业(包括百度、腾讯、三星、华为、中兴、奇虎等14家)进行回访,部分调查结果如下。

(1)企业招聘毕业生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排名为:项目经历、沟通能力、实践经历、学习成绩、组织协调能力,其他。

(2)企业认为毕业生应掌握的知识排名为: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前沿知识、研究方法论知识、实务操作知识、外语计算机等工具类知识,其他。

(3)企业认为毕业生应具有的能力排名为: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执行能力、自我认知能力、沟通能力,其他。

上述调查结果显示,企业需要的是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而不是仅仅成绩优秀的“书呆子”。

与此同时,笔者对84名已经工作的哈工大计算机专业硕士进行回访,部分调查结果如下。

(1)学生认为学校传授的对个人发展最重要的知识排名为:专业基础知识、外语和计算机等工具类知识、专业前沿知识、研究方法论知识,其他。

(2)学生认为对个人发展最为重要的能力排名为: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认知能力、执行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其他。

上述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不只是专业知识,还有大量其他知识与技能对个人发展至关重要。

针对社会的需求,在研究生招生初试以专业知识考核为主的情况下,复试需要从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的生源(初试合格)中筛选出综合能力强的优秀考生。因此,复试应加强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核,如外语的听说能力、专业理论的实践应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有利于研究生教育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有利于造就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2 标准化多维度的研究生复试方法

1) 复试内容的改革[2]

首先,为了遴选专业基础好的生源,在复试中增加多门计算机专业核心专业课的考核,避免招收跨专业考研而计算机专业基础薄弱的考生以及本科阶段只顾学习考研课程而忽视其他专业课学习的“考研专业户”型考生。

其次,为了遴选实践能力强的生源,通过上机考试考核学生用高级编程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为了遴选综合能力强和素质高的生源,通过标准化面试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潜质和创新精神、语言沟通和交流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心理健康等。

2) 复试形式的标准化[2]

为了考核考生的专业基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上机考试、机器自动评分的形式,教师背对背从题库中抽题组卷,形成标准化机试题目,并按标准化评分策略由机器自动实时评分,减少人为因素干扰,避免人情分,使评分更公平公正。

为了解决面试考核成绩区分度不大、无具体量化指标、缺乏公平性和客观性的问题,采用标准化面试的方式,主要考核考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包括沟通交流能力、科创与实践能力、问题求解能力、逻辑思维与科技写作能力、专业知识、学科基础6个方面。

首先是流程标准化。根据考生人数成立相应数量的面试小组,每个面试小组由6位主考教师组成,每位主考教师负责1项指标的面试,每名考生需经过6位主考的面试。考生根据抽签结果确定面试小组,在考前等候区准备几分钟,然后依次进入各考场答题。考完进入考后等候区,待全部考生面试完毕方可离场。

其次是试题难度和评判原则标准化。要求被分到同一面试小组的所有考生考题相同,不仅对考生公平,也便于主考教师以相同的标准给考生打分。

3)复试分数占比的改革。

为了加强复试在选拔优秀生源中的作用与效果,2016年笔者在调整机试和面试内容构成的基础上,又提高了面试分数的占比,由原来的80分提高到150分,使复试总分由原来的280分提高到350分。研究生复试各单项考试的满分见图1。


3 研究生标准化复试改革的成效分析

2013年开始,学院研究生复试进行标准化机试改革;2014年,学院研究生复试进行标准化面试改革;2016年,学院开始修改复试内容并增加了复试分数的占比。

为了分析研究生标准化复试方法在选拔优秀生源中的作用与效果,笔者对学院近6年的研究生招生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总成绩(最终成绩)是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的加和,复试成绩是面试成绩和机试成绩的加和。在后续分析中,笔者将复试拆分为面试和机试两部分,并将这两部分成绩与初试和复试总分进行比较分析。

2011—2016年考生总成绩的分布直方图和密度曲线见图2。

由图2可知,总成绩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说明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整体上比较合理。

总成绩是全方位考核后的最终评价,是研究生录取的依据,以总分作为学生优秀程度的度量是合理的。通过分析机试与总成绩的联合分布以及面试与总成绩的联合分布,可以分析机试成绩和面试成绩的合理性,从而间接分析机试和面试方案的合理性。

2011—2016年机试与总成绩的联合分布见图3。

从机试与总成绩的联合分布可以看出机试与总成绩的关系,也就是机试与学生优秀程度的关系,该相关程度越大,说明机试越合理。

由图3可知,2013年标准化机试改革当年的效果并不明显,图中的点比较散乱。但是之后3年机试成绩的分布越来越好,机试与总成绩的相关系数在2015年升高到0.82,2016年与2015年持平,这2年机试与总成绩达到高度相关,说明改革后机试能更好地反映学生的优秀程度。

2011—2016年面试与总成绩的联合分布见图4。

由图4可知,从2011—2015年,面试与总成绩关系较弱,尤其是2013年,总成绩最低的考生面试都能得到将近满分,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这说明面试成绩没能体现出学生能力的优劣。面试流程不规范和缺乏统一的考核标准导致面试成绩缺乏公平性和客观合理性。2014—2015年进行标准化面试改革后情况开始逐步缓解,但并不明显。这是因为面试在复试的分数占比较少,对总成绩的影响较小,而且刚开始进行标准化面试,还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阶段。不过,从散点图一侧的分布图可以看出,2011—2013年没有采取标准化面试时,面试成绩分布都是不规则的分布;而2014年标准化面试改革后的面试成绩呈现出几乎完美的正态分布。这说明标准化面试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使面试成绩趋于合理化,这种合理化在2015和2016年得到了延续。2016年提高面试占比并改革面试内容后,面试与总成绩相关性得到了较大提高。

如果考试能使考生在成绩上呈现出差异化,则说明考试能更好地区分考生。显然,不能使考生成绩差异化的考试是失败的;反之,成绩差异化程度高的考试更能区分考生。离散程度是一个度量差异化程度的指标[3]

2011—2016年考生的初试(Preliminary test)、面试(Interview)、机试(Computer test)、复试(Retest)和总成绩(Final score)的离散程度见图5的盒图。由图5可知,近6年初试的离散程度变化不大,近2年(2015和2016年)机试成绩的离散程度有小幅提升,2016年标准化面试改革使面试成绩的离散程度大幅提升,从而使近2年尤其是2016年复试成绩和总成绩的离散程度均得到明显提升。这说明,标准化面试在复试中起到了有效区分考生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往面试因缺乏具体量化的评价指标导致面试成绩没有区分度的问题。

盒图级差即盒图胡须两级之差,因其剔除了离群点的影响,因此能更好地表征数据的离散程度,后文中的级差均指盒图级差,小提琴图[4-5]中间的竖线即是盒图,其边缘是密度曲线。将一种考试的各年份数据呈现在一起可以更方便地看出该考试随时间的变化,因此笔者将初试分数、复试分数、最终分数、面试分数和机试分数分别单独画一个小提琴图,见图6。

由图6可知,2014年标准化面试改革使面试成绩的分布趋于合理化,2016年进一步标准化面试改革通过提高面试分数的占比和改革面试内容,使面试成绩的级差大大增加,由2011年和2012年的小于30分增加到2016年的将近60分,增强了面试区分度。2013年机试改革后,机试的离散程度有所增加;2011和2012年机试的级差小于90分;到2015和2016年,机试的级差达到了110分以上。与此同时,复试和总成绩的级差也都大幅增加,2012和2013年的复试级差小于100分,2016年的复试级差已达到150分;2012和2013年总成绩级差均小于150分,到2016年总成绩级差已超过220分。复试对考生的区分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

将单项考试成绩与总成绩的斯皮尔曼相关系数[6]放在一起,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出单项考试与总成绩关系随时间的变化,见图7。

从图7可知,初试与总成绩的相关性在2014年标准化面试改革后下降并保持在0.7左右。复试与总成绩的相关性持续上升,在2016年达到0.89。机试与总成绩的相关性在2013年机试改革后呈上升趋势,到2015和2016年达到0.8左右。面试与总成绩的相关性在2014年略有下降但随后开始大幅度上升至0.63,说明面试改革的成效显著。改革后,复试与总成绩的相关性超过了初试,说明标准化复试更能反映学生能力的真实水平。

在主成分分析[7]中,通常使用方差贡献率来衡量成分的重要程度,以区分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借鉴这种思想,本文使用方差贡献率来衡量各项考试的重要性,见图8和图9。

从图8可知,2013年至2015年,机试贡献率呈上升趋势,面试贡献率基本保持不变。2016年机试贡献率稍有下降,面试贡献率显著上升,表明2016年提高面试分数的占比即面试的权重有一定效果,但面试依然与初试和机试的贡献率有较大差距。2013年至2016年,初试贡献率持续下降,原因在于标准化复试改革使复试的贡献率上升,初试的贡献率相对降低。至2016年,贡献率的排名为机试、初试、面试,表明机试对筛选考生的贡献最大,面试的贡献最小。

从图9可知,2013年机试改革当年没有使复试的贡献率上升,反而有所下降;次年以后,初试的贡献率持续下降,复试的贡献率持续上升。在2014年以前,初试的贡献率较大,到2015年以后,复试的贡献率超越了初试,对筛选考生起到了主要贡献,表明标准化复试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使复试起到了遴选优秀生源的作用。


4 结 语

复试是研究生考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生招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改革和规范研究生复试方法,是为了强化复试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科学公平有效地遴选优秀生源。评价复试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关键看复试各个考察环节是否科学合理,能否真正起到遴选优秀生源的作用。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从2013 年起开展了标准化机试改革,建立了联合机试和面试的研究生复试选拔、评价与支撑体系;从2014年起开展了标准化面试改革;2016年进一步加大了标准化复试尤其是面试的权重,使面试内容更加全面,面试流程更加规范,面试标准和面试形式更加客观公正,为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和研究生招生工作效率奠定了基础。

这3次改革使面试成绩分布更加合理。标准化复试使考生成绩呈现明显的差异化,更有助于区分考生能力。复试尤其是面试与总成绩的相关性得到稳步提升,表明标准化复试方法是客观有效的,发挥了面试和机试在研究生招生和遴选优秀生源中应有的作用。尤其是2015年以后,复试已经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起到了主导作用,这说明标准化研究生复试不仅确保了复试的科学性、公平性和有效性,还充分发挥了复试在遴选优秀生源中的作用,即这种标准化复试改革是卓有成效的。


基金项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课题(B-2017Y0703-135);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JGXM-HLJ-2014047);校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CGPY-201425);校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YJ-201407)。

第一作者简介:苏小红,女,教授,研究方向为程序分析及其应用、软件错误定位、软件缺陷报告自动分派与开发者推荐、软件缺陷检测与漏洞挖掘,sxh@hit.edu.cn。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EB/OL]. [2018-05-03]. http://yz.chsi.com.cn/kyzx/jybzc/201509/20150911/1504073640.html.

[2] 苏小红, 刘挺, 王甜甜, 等. 联合机试和面试的研究生招生复试选拔与考评体系研究[J]. 计算机教育, 2014(21): 41-46.

[3] 庄作钦. Boxplot_描述统计的一个简便工具[J]. 统计教育, 2003(1): 34-35.

[4] Kampstra P. Beanplot: A boxplot alternative for visual comparison of distributions[J]. Journal of statistical software, 2008(28): 1-9.

[5] Hintze J L, Nelson R D.Violin plots: a box plot-density trace synergism[J]. The American Statistician,2012(52): 181-184.

[6] Hauke J, Kossowski T.Comparison of values of pearson's and spearma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n the same sets of data[J].Quaestiones Geographicae, 2011, 30(2): 87-93.

[7] 任雪松, 于秀林. 多元统计分析[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1: 185.


(完)


更多精彩:

写了这么多年的教学大纲,你真的写对了吗?

中美大学课堂教学和课后实践的比较及启示

《2018世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蓝皮书》【附下载】

以职业技能大赛为驱动的移动应用开发人才培养

张钹院士:水木清华60载,智能人生谱华章

清华计算机系:做计算机学科的国际领跑者

2018 ACM 杰出科学家名单公布,12 位华人学者上榜

基于大数据竞赛的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NQI框架下的教育信息技术标准化与认证

孙茂松教授: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刍议

“产教融合,共塑未来”,CIE 2018 中国 IT 教育博鳌论坛盛大落幕

教师职业规范来了!教育部印发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教育部清理“唯论文”等“五唯”,包括高校研究生毕业条件等领域

【专题策划】教育信息化,标准先行

《计算机教育》创刊15周年"十佳作者""十佳合作院校"名单公布了啦!

【目录】《计算机教育》 2018年第11期

“大学三年没有浪费时间”,跨专业考研成功的理由

项目驱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创新创业教育促进计算机智能科学课程的教学

新一代人工智能学科的专业建设与课程设置研究

写给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22条宝贵建议

面向混合式教学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及应用

关于“智能学科”的战略思考

你想知道的“新工科”重要资料,都在这里了!!!

“梅花”傲雪,笑迎人工智能教育满园春色

【目录】《计算机教育》 2018年第10期

CIE2018中国IT教育博鳌论坛,八大亮点邀您共赏产教融合盛典

“互联网+”时代的课程资源库平台建设研究与应用

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拟授奖项目出炉!

钱颖一:中国学生为何缺乏探索新知的能力?

大学生抄作业?清华这么做…

【言十系列】新工科建设与系统能力培养

【言十系列】论新工科建设及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科的作用

教育部新政给大学生“增负”:淘汰“水课”、严查论文抄袭

助力科研,Google Data Search重磅来袭!

开学了, AI 专业的本科生究竟学什么?

【目录】《计算机教育》 2018年第9期

【目录】《计算机教育》 2018年第8期

【目录】《计算机教育》 2018年第7期

张钹院士:走向真正的人工智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