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蓉: 《诗意常德》(旧体诗卷)编辑杂记
《诗意常德》(旧体诗卷)编辑杂记
《诗意常德》(旧体诗卷)终于交给出版社了,虽然悬着的心依然悬着,但实际上已完全于事无补,不过可以坐下来写写总结,以备后来采诗者。
武陵大地生生不息,常德文化源远流长,有些什么样的历史值得记忆?什么样的文化值得留存?我们该提炼、升华什么?又该给后人留下什么?这大概是常德市委市政府编辑《文化常德》系列丛书时思考得最多的问题,为了以诗情、画意、有趣的形式展现常德发展历程,体现常德品格特色,《文化常德》系列丛书分《诗意常德》(旧体诗卷、新诗卷)《故事常德》《映像常德》三本。我负责编辑的是《诗意常德》(旧体诗卷)。
我们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选什么样的诗?编委会经过讨论,决定选与常德有关的诗,选境界高尚的诗,选格调雅致的诗,选众口传诵的诗。都知道我们常德有一座诗墙,它是从近十六万首与常德有关的诗词中选出来的,我们选诗,肯定逃不开这个框子,但又不能不跳出这个框子,况且我在诗墙工作多年,对选刻上墙的古诗词耳熟能详,我可不能把这本书编成一个常德诗墙诗词的浓缩本,这是我最基本的一个想法。为了尽可能多收集到与常德有关的古诗词,我们在《常德日报》刊登了征集启事,五个编委分两头到各区县市政协文史委、党史办征集资料,有针对性地到个别常德文史大家家里收集资料。并且请武陵诗社帮忙召开各区县市诗词学会工作会议,请他们帮我们收集各种诗词选本。各区县市诗词学会非常尽职尽责,他们把各种简易的精装的选本都提供给了我们,大大扩大了我们初选的范围,还有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他们也毫无保留,因而这次我们的选本还有些“新鲜血液”,要感谢他们。但选本太多、良莠不齐也产生了一个负面效果,就是甄别这首诗与常德的关系时,费了老大功夫。举几个例子。
1、唐·岑参《澧头送蒋候》
君住澧水北,我家澧水西。
两村辨乔木,五里闻鸣鸡。
饮酒溪雨过,弹棋山月低。
徒闻蒋生径,尔去谁相携。
岑参是多牛逼的诗人呀,他居然有写“君住澧水北,我家澧水西。”,多重大的发现呀,我心想我只要弄清蒋候是谁就OK了,说不定那个蒋候还是常德人呢。遍翻资料不着,我只好求助在中华诗词研究院上班的莫师兄,他把《岑参集校注》发了一个电子档给我。可怜那本书字好小,还是竖排,我死瞪着电脑看了半天,终于找到这首诗,注解字更小,更看不清,只见里面说到什么终南山,我心想澧水跟终南山什么关系?一头雾水,看又看不清,只好又厚着脸皮要莫师兄帮我看看原书,解释解释。等了几日,莫师兄回话说,哪是什么澧水,是“灃(沣)水”好吧。好吧,不光我们常德的选本是“澧水”,百度上都是“澧水”,这害死人的百度。
2、宋·蒋捷《玉楼春·桃花湾马迹》
秦人占得桃源地。说道花深堪避世。桃花湾内岂无花,吕政马来拦不住。
明朝与子穿花去。去看霜蹄剜石处。茫茫秦事是耶非,万一问花花解语。
蒋捷不愧为宋末四大词人之一,此词写得流动自然,清新优美,完全能代表他的风格,而且头一句就说到“桃源地”,似乎与常德密不可分,诗墙上又没选,我一看就喜欢上了。可后来一查资料,这首词写的是江苏无锡太湖之滨的马迹山,与常德桃花源没有半毛钱关系,头一句不过是用典而已,于是只好忍痛割爱。
3、宋·杨万里《夹山寺竹枝词》
一水双崖千万萦,有天无地只心惊。
无人打杀杜鹃子,雨外飞来头上声。
写下“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杨万里如果有写夹山寺的诗,你说欢喜不欢喜?事实证明这又是一场空欢喜。《夹山寺竹枝词》其实是《峡山寺竹枝词五首》之误。而我们看到的版本正好只有这一首,如果当时选录的人录到的是第二首“一滩过了一滩奔,一石横来一石蹲。若怨古来天设险,峡山不到也由君。”会不会觉得与常德夹山寺地理风貌还是不太相符?会不会多打个问号?多翻点资料?大概也就不会选录在与常德有关的诗词中了。
4、宋·严蕊《卜算子·咏红白桃花》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5、宋·梅尧臣《五月五日》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6、宋·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7、宋·陆游《狂吟》
浮世何须宇宙名,一狂自足了平生。
秋风湘浦纫兰佩,夜月缑山听玉笙。
学剑惯曾游紫阁,结巢终欲隐青城。
年来自笑弥耽酒,百斛蒲萄未解酲。
8、宋·张榘《念奴娇》
楚湘旧俗,记包黍沉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
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9、明·汤显祖《武陵春梦》
细语春情惜夜红,妨人眠睡五更风。
明朝悲翠洲前立,拾取砂挼置枕中。
10、明·张凤翼《竹枝词》
妾从湘江归,君向湘江宿。
欲识泪痕多,请看湘江竹。
不多举例了,这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看看这些诗,似乎都与常德有关,因为他们有写到什么“桃花、屈氏、沅湘、湘浦、楚湘、武陵”啦。而且这些诗人都太牛,我太想有他们与常德有关的诗作,尤其是宋朝,诗作相对少,还有严蕊、朱淑真两位女诗人,作品上乘,身份特殊,有她们的诗作当然增色不少。严蕊的诗作明显只是用典,和常德关系不大,不选也行。据说朱淑真的词,常德流传甚广,《全宋词简编》第460页,为朱淑真词集《断肠集》作序的魏仲恭说:“比往武陵,见旅邸中好事者往往传诵朱淑真词,每窃听之,清新婉丽,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因而诗墙选有朱淑真的词,我们选不选呢?经过编委会讨论,还是放弃了,编委会有人打比方,好比现在有些名歌曲,常德人都会唱,但不代表这首名歌就与我们常德有关,所以最后没有选。《竹枝词》一般为七言,但张凤翼的《竹枝词》为五言,比较少见,一心想选还是未选,因为他主要说的是“湘江”不是“沅江”,而且也没有资料可以佐证他与常德有过关联。还有一首诗要说明一下,就是宋朝谢枋得的《秦人洞》,一般选本选的的都是两首:
(一)
来避秦人万事休,鸟啼花落几春秋。
洞门深锁无人到,山自青青水自流。
(二)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花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我记得在诗墙工作的时候,老地委宣传部部长杨杰同志有次聊天时说,选两首是错的,谢实际上只写了一首。于是我特意跑到杨爷爷家里,找出他当年的笔记,只选了第二首。
经过各类典籍的普遍海选,再围绕标准不记名初选,然后编委会集中对比优劣一首首评选,从近二十万首与常德有关的古诗词中我们精选了260首,再延请湖南诗词协会专家为我们终选,最后确定207首。这与我们编委会设在政协的临时办公室207号好巧不巧,真没有刻意,大概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就诗的内容看,常德水文化、桃花源文化、德文化反映得多一些,这也是我们想突出的常德文化记忆重点。
各种选本质量的参差不齐真的让我差点“怀疑人生”,所以我想,我编的这本书一定要有权威性,坚决不把乱七八糟要求证的问题留给后人。可选可不选的坚决不选,只是用典与常德关系不大的不选,异文太多让人“搞陀不清”的不选。有时为了弄清一句话一个字是否正确,排版是否正确,多方沟通,真是“上穷碧落下黄泉”。特别感谢湖南文艺出版社美丽的苏编辑,她那里资料多,很多我把握不了的诗句或是错字、别字、简体字、繁体字,都是请她帮我去甄别的。
在为每首诗写简释文章时,编委会经过讨论,放弃了“作者简介、注释、浅析”老三样的固定模式,而是把作者简介和重点的字词解释都放在了文章里,重点说明这首诗与常德的关系以及诗情诗意。特别是与常德的关系,一定要有据可依,不能含混不清,甚至以讹传讹,凡有说法必有来历,能明说的要明说,不能明说的要说明。因为是五个人分头写的文章,我很害怕风格不统一,给统稿增添无穷麻烦,所以在正式开始写之前请各位教授交了几篇例文给我,然后又约在一起讨论,我倾向于写得新潮浪漫些,几位教授倾向于写得古朴优美些,最后统一意见,即要像《唐诗鉴赏辞典》一样写得优美韵致,但尽量避免使用过于古拙的语言。为了向教授们靠拢,我在写简释文章时没有五马六道,更没有使用网络语言,只是比如用“有几分仙气”来形容吕岩的诗,用“不至于低到尘埃里”来形容某首诗的结句,评价孟浩然的诗“合他的脾性”,让“观者缓缓味之,同病者当会相怜”刘长卿的诗,我希望这样似乎可以拉拢一些年轻的读者。
我虽是主编,但在编委会里年纪最小,其他四位教授刘梦初、阮先、刘雷中、周勇不管是学识还是为人完全可以当我的老师,刘梦初教授本就是我的恩师,他曾亲自给我们授过课。但在编书的过程中,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有些篇章大胆地提出了修改意见,请他们查证、修改,有些文章还被退回修改过几次。这些教授们也并不卖资历论学识,对我的“胆大妄为”非常容忍,和我讨论求证,达成一致。其实,凡是这些修改意见我之前都和刘梦初教授交流过,遇到我自己把握不准的问题,确定不了的有疑问的字词句释义我都依赖他帮我查证。定稿之后我有请傅启芳先生、刘云培先生、梁颂成教授帮我审稿。他们评价很高,也指出了某些值得商榷的地方。真诚谢过。
为了本书更精美更吸引读者,我们请易凭、李安军、吴新华、杨仁春四位画家为本书插图,他们都是我们常德鼎鼎大名的画作者,有些画是他们为某首诗量身定做的,真心配一脸。都说诗画不分家,这也是本书的亮点之一。
6月29日,出版社把清样寄给我,而6月30日下午3点我要坐飞机外出学习。晚上加班校了一部分,一早起来,披头散发、蓬头垢面就开始校稿,一直校到2点多才开始清理行李,急匆匆赶往飞机场。我想说明的是,我的态度是严谨认真负责的,我保证和这本书的每一个字都确认过眼神,不是一次而是若干次,我确认它们都是对的,我才签字“照此付印”送给出版社。我希望它们都是对的,但我却又不能打包票说,一个错误都没有。好吧,如果有错,我面壁思过。
这本书出来,一定会有人觉得“遗憾”,那就是当代人写的旧体诗基本没有入选。一是篇幅有限,今人写的旧体诗太多,选起来困难重重。二是我觉得今人诗作留存下来比古诗容易,况且选起来矛盾百出,不选也罢。好在有关常德城乡发展的新历程、新风貌、新形象还有《诗意常德》新体诗卷、《映像常德》里有所反映,足以弥补本书的缺失。编书和写文章本就是一件遗憾的事,比如我把“照此付印”的书稿送到出版社没两天,有朋友就给我发来一首王昌龄的《卢溪主人》:“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似乎与常德关系密切,我们虽选有王昌龄的《留别武陵袁丞》,但这首诗是目前各种常德选本里没有的。留待后来者去考证吧。我相信所有的遗憾和缺失都可以在聪明的读者心里得到圆满的解决。
文章千古事。都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身经历过,你才知道,想编一本又精美又权威又值得推广值得流传的书,该有多少人为之付出心血。感谢常德市委、市政府倡导支持,感谢市政协精心组织,感谢编委会成员,感谢各区县市诗词学会,感谢各级评委、终审,感谢插图大师,感谢湖南文艺出版社,感谢与这本书相关的每一个人!请允许我双手合十,再次感谢你们!
作者自我简介
易蓉,常德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副主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武陵诗社副会长,常德市朗诵演讲协会理事。
云帆·个人专辑集结号(不断添加中)
长按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并置顶云帆
作者:易蓉;荐稿:邢涛涛;编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