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词解码】张海鸥:诗词创作的思维纹路和叙事方式

云帆出品 云帆诗友会 2022-04-30


诗词解码

张海鸥:诗词创作的思维纹路和叙事方式


        人类一切言说都与事实相关,诗词也不例外。所有诗词,无论长篇短制,无论偏重抒情言志还是阐发义理,无论写人还是写景,事都是必有的元素。


        但诗词的篇幅比史传、小说、戏剧短小,因而叙事方式独特。除了少数长篇叙事诗外,多数因文本体量限制,“叙事时间”[ 参罗钢《叙事学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第一版,第四章〈叙事时间〉。]有限,不容易原原本本地完整叙事,也不容易按时间顺序次第叙事,因而诗词往往疏离本事直指情、志、理、趣,将事件背景化、片断化、隐喻化[ 参张海鸥《论词的叙事性》,同注2。],从而引导阅读联想和叙事阐释。事的元素在诗词言说中或隐或显,或顺序或曲折,但无论如何,任何一首诗词都与事相关,例如《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陈尚君、李裕民等论证《登鹳雀楼》的作者可能是朱斌,因为将此诗归于王之涣首见于《文苑英华》,但此时王已去世240年,而在王去世两年后成书的《国秀集》中,此诗署名朱斌,同书也收了王诗3首。],题目就是叙事,四句诗将观察者置于宇宙时空中,在简洁明快的思忖中,直截了当地抽绎出事中之理——站得高看得远。白居易《忆江南》,直接用词牌提点叙事——回忆江南往事,作者曾在那里熟谙风景人文,往事历历在心。短篇如此,长例就无须胪列了。


        诗词文体在数千年历程中早已经典化、格式化,并且形成了既富于变化和张力又有严谨规律性的内在理路。其内在“理路”包括创作的思绪和思路、视线与向度选择、叙事预设、结构方式与叙说次第、意象置放与逻辑关系、叙事导向与阐释空间等等。思维的理路复杂微妙,可意会却难以言说。本文试图化隐为显,从纷繁中寻绎头绪,从难以言说中探求规律。

        一、视角选择与叙事预设


        1、认知视角和叙述倾向


        过程始于认知。创作诗词首先要确定写什么,这需要对所写目标有尽可能多的认知,在认知基础上选择一个叙说视角和倾向。比如白居易写《琵琶行》,他对琵琶女和自己的人生经历有各种认知,但只选择“沦落”的视角和咏叹知音的倾向。短诗固然不如长诗叙事丰富,但自有其独特的叙事性,如柳宗元写《江雪》,须对江、雪、人、钓等生活元素有深切的认知,并且对隐逸文化传统深有会心,在此基础上他确定了清高幽寂的情调,选择绝(断绝尘俗)、灭(消除欲望)、孤(孤芳自赏)、独(遗世独立)四个心灵视角,叙说一种超凡脱俗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境界。


        倾向和视角选择与作者的天分、修养、观念、识见、经验等因素密切相关。比如面对同一时代同一社会,是歌颂还是批判?是审美还是揭丑?是惩恶还是扬善?是赞同还是讽刺?倾向取决于观念和修养,倾向影响观察视角,影响审美表达。比如面对晚清帝国的灭亡和共和制兴起,革命诗家和保皇诗家的倾向选择和视角选择大不一样。又如2008年汶川地震那样的灾难,不同人的认知视角和倾向选择也是千差万别。


        2、作者叙事预设


        认知视角和叙述倾向确定后,诗词创作进入叙事预设阶段。

叙事预设是预设作品的叙说。作者从创作一开始,就潜在地想让读者知道什么、怎样知道,因此既预设故事,又预设叙述者形象,并且预设结构,形成叙说引导,他要通过各种预设引导读者按自己预设的方向去阅读阐释。


        叙事预设基于认知之真实或可能,选事或拟事入诗,按既定视角和倾向,为这首诗词设定叙事元素,或为背景,或为情节。为了精准说明这种程序,笔者以自己的近作为例——《减字木兰花·好望角》:


        天涯守望。一角罡風千古浪。帆影幢幢。世事长如两大洋。

        浮沉谁主。谁享甘怡谁历苦。夜夜灯光。总为船人照远航。


        身处南非好望角,触发我诗思的并非海阔天空的自然景观,而是人类的远航行为,因此我选择了一个富于时空张力的视角——守望与远航。这首先要对好望角曾经的故事有些认知,不需要很具体的时间、人物、事件和细节,但需要符合大致的历史和可能。在我的认知和联想中,有最早抵达此地的葡萄牙船队,有根本未曾到此的郑和船队,有十九世纪西欧列强的船队,我还联想了更多航海故事,甚至一些海难事件。但这些都无须一一确认,重要的是“远航”和“守望”这两个诗词意象到底可以勾连起多少人类故事。拙词次第出现“帆影”、“浮沉”、“甘苦”、“灯光”等意象,完成对读者引导性的叙事预设,使读者可以联想人类各种远航,想像其中的诱惑与艰辛、漂泊和守望、寻梦和风险、和平与战争、东西方文明之差异、宇宙间的无常与恒久等等。在这样的叙事预设中,作者引导读者站在超越时空的全能视角,想像人类航行故事的漫长历史和无限可能。


        叙事预设与认知密切相关。但诗词认知与历史认知有所不同。后者追求尽可能贴近真实的发生,前者还包括发生的可能。诗词的认知和叙事预设可分为:对已然的认知和叙说,对或然与必然的拟想和预设,个体叙事预设和普世叙事预设。历史事实是基础,但诗词的叙事预设可以不止于此,还有可能性介入。


        在诗词叙事预设中,历史真实服从逻辑真实,即真实的可能。当然,逻辑真实必须最大程度地接近历史真实或历史的可能,必须是那个人在那个时间那个地方那种处境下的真实或可能。因此陶渊明和范成大,李清照和沈祖棻,其人其诗都不容混淆,“人约黄昏后”的作者到底是欧阳修还是朱淑真,最好搞搞清楚。


        诗词叙事预设允许虚构但不允许虚伪,允许具备可能性合理性的想像却不允许荒谬的瞎说。比如现代人作诗词需要回避那些已经过时不可能再有的东西,像“妾”“奴”、城市里纵马驰驴、闹市间持刀仗剑、“吾皇”与“微臣”之类。2008年汶川地震后那首《江城子·废墟下的自述》备受讥讽,主要是因为虚伪矫情,“纵做鬼,也幸福”、“亲历死也足”是违反人性的,“只盼坟前有屏幕,看奥运,同欢呼”是虚假想像。“老干体”诗词这些年渐成贬义,与其常以虚饰掩盖真实、过分注重政治性而乖离人性有很大关系[ 参杨子怡《古今诗坛“老干体”之漫论》,刊《惠州学院学报》(社)2013年第2期。]。


        3、读者叙事预设


读者按照作品的叙事引导,首先要对与作者和作品相关的历史真实有一定认知,进而对作者的叙事预设进行认知想像。这个过程有对作者预设的依从性,也有读者的建构性参与。


        这时进入读者认知视野的作者,并不完全是历史上原本的真人,而是叙事学所称的“叙述者”[ 参张万敏《认知叙事学研究》第134-138页。]。这个叙述者是作者创作时预设的自我形象,比如陶渊明预设的“心远”者,杜牧预设的“落魄”者,晏几道预设的“拚却醉颜红”者,李清照预设的“人比黄花瘦”者。读者由对叙述者的理解进而接近原本作者,认知越多就越容易尽可能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叙事预设。比如理解李煜的“几多愁”,读者需要对李后主“四十年来家国”和“一旦归为臣虏”的经历有所认知和想像,从而产生“理解之同情”。又如阅读李清照的各种“愁”,读者需要对其生平有或多或少的了解,进而进行可能性想像。


        一般阅读所需要的认知未必全面深细,只须对作品中叙事预设的主要元素有必要认知即可。那些叙事元素也许是真实的,也许是可能的,但都是作者写作时有意的预设。

        二、叙事结构与阅读美感


        1、整饬均衡之感——起承转合的结构、对仗对称的句法


        一首律诗,两句一个节奏,八句内须完成叙说,通常是起承转合四段式或起承合三段式。前四句和后四句的格律基本重复,叙说功能也隐然有分工,常见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言志的模式就与四——四两段的结构有关。每两句之间,往往有对称关系。一句之内,也可能有对称关系,诗学术语是“对仗”。这些貌似“死板”的结构方式,营造出独特的严谨整饬、均衡稳重的诗意美感。


        诗词格律的五大要素——篇制、句式、平仄、对仗、押韵,经历数千年孕育而定型,是汉语智慧对文字声韵、语言结构、思维表述、诵读效果等多种关系长期忖度的诗化结晶。格律诗词整饬均衡的形式是与其它文体(包括自由体诗词)第一显著的区别。有格律的形式与有层次的诗意均衡布局,给阅读者提供整饬的美感、有规则的思维范式和记诵的便利,从而使创作与诵读、欣赏与记忆有纹路可循。


        2、丰富斑斓之感——列锦和铺叙


        诗词的结构并不都是起承转合形式。最不讲究起承转合的是列锦式,即并列或排比,称列锦是强调诗词的并列要尽可能美丽斑斓丰富多彩。如杜甫《饮中八仙歌》、李商隐《锦瑟》、杜甫《绝句》(两个黄鹂……)


        词的铺叙也是利用视角转换、内涵叠加的原理形成并列排比的展开方式,比如柳永《望海潮》、周邦彦《兰陵王·柳》、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丝丝入扣的细密流畅之感——进层、联珠(顶真)


        许多堪称经典的佳作,往往有层层进深式的叙说。比如曹操《短歌行》、李清照《声声慢》。


        次第叙说有时需要增加流畅连贯的美感,所以诗词中时而会用联珠(顶真)、回环等修辞手法。


        4、审美惊奇之感——对比、转折


        对比是存在的形式和内容,也是思维的方式和内涵。对比叙事给读者提供认知反差,从而加强叙说的冲击力、感染力。人类各种表达都常用对比方式,诗词的对比自有特点,由于篇制较短,又常用对仗、对称句式,所以诗词的对比通常是在同一时空中近距离直接推出,或“短兵相接”,或“急转直下”。


        转折也是增强冲击力和感染力的有效手法,是对比的曲折化和延展化。作者故意曲曲折折,在抑与扬、悲与喜、绝望与希望、赞成与反对、美丑善恶正误真假虚实等各种悖反关系中巧妙地营造审美惊奇[ 参张晶《审美惊奇论》,刊于《文艺理论研究》2000年第2期、《惊奇的审美功能及其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呈现》,刊于《文学遗产》2004年第3期。]之感。


        比较复杂的转折往往不是一次性完成式,而是从结构到内容回环往复,构成多重转折叙说。

        三、叙事引导与阐释空间


        赋、比、兴都是叙事引导方式。以赋为主的表达,直接将读者引入现场。比、兴、象征、隐喻的表现方式更具含蓄之美,更能给读者营造想像和阐释的可能。


        以象征事的“象”是所指,“事”是能指,诗之作与读都是在二者之间谋求最合理的阐释可能。读者的阐释就是跟着作者预设的“象”去“征”事。


        用典也是引导阐释的重要方式。典故是人类文化共同的财富,是经过历史提纯的文化符号,通常都具有比较单纯的导向。比如“尾生抱柱”不是讲“死心眼儿”的故事,而是对诚信的讴歌,引导人理解“诚信高于生命”的理念。李白用“鲁仲连”典故,强调卓越的才能、潇洒的风度、超然的精神境界。


        用典的原理是共识和引导:用具有共识性的意象作比况式叙说,建构阐释的可能。因此知晓度越高的典故,越适合用作共享引导。但知晓度与文化同质性正相关,一国一族一地甚至文化修养程度,都是影响知晓和共识的因素,所以用典必须考虑读者。典故当然具有修饰功能,能使诗词显得渊雅,但若只追求这个功能,忘记其叙事引导功能,那就是舍本求末、炫耀唬人了。因此诗词用典一要力避生僻,不宜为装饰和炫耀而刻意堆砌;二要尽量用得贴切恰当自然,不能怀着“众人不懂方见我之高深”的心态去故意卖弄,以艰深文浅陋。


        用典之高境是如盐入水,令读者即便不详知典故也能明白作者的意思。


        反讽也是引导叙事的重要手法。诗词的反讽有多种类型,并不只是讽刺,而是包括所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达。


        反讽叙事的理论依据是“话语转义”。比、兴、象征、隐喻都是“话语转义”,但与反讽“转义”的方向不同,前者是顺向转义,即在象与征之间寻找一致关系,寻找相似点。反讽却是反向转义,是用特殊的结构关系营造一种语境,将接受者导向反面阐释。作者使用反讽表达,却一定不希望接受者误解自己的真意,他只是机智巧妙地绕个弯子,让对方的思维在困惑和好奇中忽然转折,获得恍然大悟的快感。这需要较高的智慧和幽默,也需要接受者能会其意。

作者简介

        张海鸥,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现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诗教学会会长、中国苏轼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词学学会常务理事、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广东酒文化学会首任会长(早已让贤)。研究中国古代文学,诗词学,写作各体诗歌。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北宋诗学》《水云轩集》等著作十余种,承担国家、省部各级科研项目十余个,多次获得各种科研成果奖。被“诗词中国”活动评为“2016中国最具影响力诗人”。

参看更多:

【诗词解码】刘能英:创作近体诗必须过“七关”

【诗词解码】创意自成思想者 遣词兼任指挥家——杨逸明诗词创作琐记(上)

【诗词解码】创意自成思想者 遣词兼任指挥家——杨逸明诗词创作琐记(中)

【诗词解码】创意自成思想者 遣词兼任指挥家——杨逸明诗词创作琐记(下)

【诗词解码】熊盛元:卢象贤《黄龙山人诗词选》读后

【诗词解码】云帆名家段维畅谈意境联的构成方法

【云帆视点】高昌:诗要“活色生香”

【云帆视点】高 昌:好编辑是媒体的脸

【云帆视点】刘梦芙·近代名家诗词分论(一):黄遵宪思想与“诗界革命”论衡

【云帆视点】陈仁德:诗词思想性之我见

【云帆视点】星 汉·我说诗词热

【云帆视点】杨逸明·写诗三则

【云帆视点】杨子怡·古今诗坛“老干体”之刍议

【云帆视点】诗词名家刘梦芙访谈录


云帆·个人专辑集结号(不断添加中)

熊东遨  杨逸明  李树喜  范诗银  周笃文 刘征 

刘梦芙 魏新河 周燕婷 高昌 林峰 雍平 星汉

熊盛元 胡迎建 刘庆霖 宋彩霞 潘泓 段维 江岚

陈仁德 邓世广 沈华维 蔡世平 英子丁欣 方伟

金水 刘能英 武立胜 抱朴书生 史外外史 李子

李葆国 无名 韦树定 耿立东 师红儒 阿朱 屈杰

郎晓梅 崔杏花 廖国华 姚泉名 包德珍 刘道平

杨强 何智勇 吴化勇 曹辉  赵京战  钱志熙 天许

卢象贤 周泽安 张智深 陈逸卿 戴霖军 鉴水 深南

林丫头 何其三 宁静 何静 倾一阁 廖海洋 王旭

安全东 张家安 张晓虹 孔繁宇 王守仁 赵秀敏

李俊儒 汪冬霖 楼立剑 徐俊丽 白林中 赵英 张栋

陆玉梅 刘曙光 杨森翔 国印周 赵义山 曹阳 郭七

莫真宝 李伟亮 王纪波  王海亮 莫雨涵  韩倚云

楚家冲 楚成 祁丽岩 周维芳 半隐庐 何芳 何强

落雪听禅 刘泽宇 董学增 郭定乾 姚晓明 东阁茶

林看云 胡文汉 刘南陔 杨春杰 眭谦 晋风 白鹤

张明新 邢涛涛 黄友富  程运钦 吴瑾 诗影同春

刘英明 燕河 李静 枫叶 于钟珩 刘念魁 李昊宸

梦烟霏 尤悠 张芳君 白秀萍 老墨 崔德煌 孙文

木樨 玉蟾 韩保汇 蔡红柳 李梦痴 月白 刘冲霄

曹继梅 时玉维 安儿 陶永德 非也 何鹤 郑邦利

风清 梅庐 龙佩 匡晖 姜彬 马峥嵘 周路平 黄莽

善同 黄爱和 刘希波 查筱英 左启顺 何乃政

张奕 朱思丞 田幸云 曹谦 潘松 彭中文 邓寿康

蒋世鸿 张庆辉 胡水莲 华慧娟 侯兴黉 海天风

汪良忠 刘燕 戴爱琴 啸汉马 杨勇民 桐荫 夜轻寒

昨夜 月儿 王柳华 陈志文 风马驴 程良宝 武建东

程裕祯 小雨 孙才 唐云龙 李如意 熊华禄 蒋有亮

雨虹 老胡 严锦尧 蒋昌典 郑晓京 哈声礼 张海燕

陈楚明 秋水 柳金虎 汪时健 晓梦 田野 王映锦

傅占魁 褚宝增 邵天柱 冷迎春 文裳 谢郎 周向东

辜学超 朱泽民 陈少聪 晏水珍 王惠玲 陈越 文森

顾青翎 毛谷风 王瀚林 段兴朝 孔祥金 危阑独倚

秦凤 土土 白衣卿相 小乙 张小红 璐雨诗 曹初阳

长按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并置顶云帆

供稿:中山大学 张海鸥;编辑:璐雨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