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耗时十年,这位校长用理性数据讲述教师发展与激励中的温情

吴真真 新学说 2021-12-24

演讲者|吴真真

编辑整理|Karry


We Do Our Best For our Teachers.

当我们谈数据的时候,是非常理性的,但我们又经常会说,老师的需求也有很多感性的部分。理性和感性的交织,数据和温情的碰撞,听长沙玮希国际学校吴真真副校长讲《教师的激励与发展》如何更好地激励老师,用数据说话,发现老师的需求。  


吴真真副校长从2009年开始做教师需求的研究,她是校长里为数不多的一直在一线授课的校长,所以她特别能够理解老师的需求。通常来说,老师是一个始终照顾别人的人,但其实他们也是需要别人的照顾的,这些“照顾者”也应该被关注、被照顾。因此她的主题又叫《照顾“照顾者”》。



以下为详细内容整理:


我2004年第一次接触到国际教育,我刚毕业上班没多久就因为前一任国际部部长的离职,而“被迫”接手了国际部部长一职。所以大家可以想像,当时我只有21岁(因为读大学比较早),我读大学比较早,我的高三学生是18岁,要管理的老师都比我大,所以那个时候我的管理是没有风格的。


刚才看到群里沈校长分享了一句话,叫做“校长是没有资格按照自己的个性去生活的,但是我们要用有个性的老师”。深以为然,我也非常庆幸,目前为止我还只是一个副校长,偶尔有那么一点个性,但同时我用了非常多有个性的老师。


2009年,我去读研究生,我的研究的课题就是《中国内地非公立学校教师激励》。在此之后,我一直致力于教学管理与教师激励的研究。我刚加入国际学校的时候,一位来自新加坡的校长他讲了的一句话让我非常感动:“如果一个老师在战战兢兢地工作,时刻想着他的KPI,那么他教出来的学生就是战战兢兢的。只有一个老师快乐地工作,他教出来的孩子才可以是快乐的”。

 

感动之余,我也在反思这句话是不是百分之百正确呢?如果学校对老师没有要求,会不会老师对学校也没有要求呢?今年,我带着中学的学生参观了湖南本土一家创新科技企业——远大。当时孩子问了一个问题,“在这样的创新企业你们的管理是什么样的?”。远大的管理者告诉他们,“远大的管理非常严格,严格到洗手都有标准动作,在食堂吃饭如果有剩饭,那么在接下来三天将不被允许到食堂吃饭”。所以“死板”的管理并不会阻止创新。那么在“快乐”和“管理”之间我们又该如何寻找平衡?


用数据说话

从2009年到2019年,基于一个标准量表,我一直持续更新调查问卷的数据,到目前为止,我的有效问卷超过800份。因为后期我没有继续采用spss来进行数据分析,在学术角度可能不是足够严谨,但是对于管理者发现教师需求来说很有说服力。

 

2014年开始我多了一个个人的兴趣爱好,就是生涯规划,我是国家认证的生涯规划师,也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所以,在我的工作当中用到了生涯理论中的“三叶草模型”,我通过微信、微博很多平台,包括网络授课平台,来认识很多老师并对他们进行采访。而我认为这个答案是最真实的,因为他不知道我是哪个学校的校长,很多时候我也不知道他是哪个学校的老师,这种时候可以讲出很多真心话。

 

最后从2016年开始我发现,中外教的差异还是挺大的,我们还是要去认真面对这个问题。作为一个中方管理校长,如何管理外籍的员工也是一个新的挑战。在国际学校里面,不只外教到了中国不适应,中国的老师从传统学校到了国际学校也会不适应,在这样的文化冲突当中,我做了接近有150个访谈,探究外教和中教在需求上到底有什么样的不同。


理论支撑

在做量表时候我主要用到“马斯洛需求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这两个理论,它们是以标准的学术论文为结构的。当然对我影响更大的是“双因素理论”,因为它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当提到老师对学校满不满意的时候,“满意”的对立面不是“不满意”,中间还有“没有满意”和“没有不满意”,然后才是“不满意”。


举个例子,当你去问一位老师,“你对你的工资满意吗?”没有人会回答“满意”对吗?没有人说“我特别满意”、“这个工资不能再高了”,他只会说“还行吧”,或者说“太低了我想跳槽”。这个理论告诉我,有一些因素得到改善的时候,员工的不满意会消除,但是并不能够激励他更好地工作。


有一些因素能够对老师起到明显的激励作用,但当他不被满足时候似乎也不会造成很大的不满。比如说办公室环境,如果办公室环境特别高大上,确实能激励他工作,但是办公室环境似乎差一点似乎他也不会造成极大的不满。


老师也“傲娇”


表上的10项原因都是可以正向激励老师的,但其中对老师起到最大的激励作用的是第八项——工作的安全感,当我们讲幸福感的时候首先第一点就是安全感。民办学校的老师与有国家编制的老师在这方面的感受完全不一样。


我们学校曾经突发了一件事情:有一个女老师,她手术之后不敢请假太久。刚开始大家只是认为她的责任心特别强,于是详细的解释了其他同事如何代课。结果越解释她越紧张。后来才发现她觉得会影响她的工资,甚至学校会觉得不再需要她,从而解除合同。但其实按照当时学校的规则,她请病假也可以拿到跟她上班时同样的工资。就因为工资政策宣讲不到位才引起不必要的担忧。类似这样安全感的维护是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



我们再看一下这张图,当这些条件不好的时候,对老师的负面影响最大的还包括私人时间太少。老师特别需要自己的自由时间,他觉得“我的个人生活不想被打扰”,尤其是班主任,因为班主任会非常辛苦,晚上9、10点钟还要回家长的信息,有些国际学校依然要跟家长不断的互动。


在过去3年里面,我们学校的中方老师的主动流失率是0。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学校是一个非寄宿制学校,这就意味着寄宿生非常少,而且我们强制规定中学以前不允许寄宿,必须跟家长在一起。所以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老师需要来晚自习。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工作在晚自习的第一线,因为特别愿意上晚自习的老师总是不够。

 

不同背景的老师需求也少有不同。比如,女性教师更加在意工作内容有否是自己感兴趣的。所以在每学年分配工作的时候,不妨先考虑女老师的需求。再比如,学历越高的老师收到“学生成绩不好”带来的负面影响越小。在访谈中发现这是因为高学历给老师们带去更多的自信——即使学生成绩不好也不是因为我的能力问题。

 

我们接下来看看哪一波老师是最难搞定的,他们工作量太多会觉得太累,工作量太少又觉得不被领导重视。有这样“玻璃心”的老师大多数都是单身的、本科学历的、工作经验是半年到一年之内的。这个答案有一点心酸,因为这样的员工会越来越多。新生代老师也将是未来学校的中坚力量,我们需要更具温情的跟他们沟通、解释。


教师发展的三个阶段

不只是教师这个职业,在三叶草图中,所有的职业都会经历这样的三个阶段,而且这三个阶段是不断循环的。也就是说,价值、兴趣和能力在工作的时候是不能同时满足的,你总是有某一项或者某两项的缺失。我们需要做的是让三叶草转起来。

相对应的在情绪上,当一个人对于他的工作是非常有兴趣的,他也认为他获得的这个价值是对等的,但是他没有能力来完成这件事情,这个时候他会出现一个情绪叫做“焦虑”。第二个阶段,当他发现他的兴趣是非常好的,同时也有能力,而且越来越胜任这个工作时候,他发现自己的兑换价值不够高,被认可度也不够高,这个时候会出现一种情绪叫“失落”。 当发展到第三个阶段,兴趣非常好,能力也非常强,企业、学校都给了足够高的价值兑换,但是这个时候他会发现,工作不再有挑战性,也不再有新鲜感了,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种“厌倦”、“倦怠”的情绪,我们的人生在职场上面会不断地“三叶草循环”。

大家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当统计完学校(某被调研学校)员工认为自己处在什么状态,以上三项加起来远远大于百分之百这是因为很多时候人不只一种问题。75%是指失落,就是他觉得自己兑换的价值不够高,兑换价值不够高,除了薪资待遇,除了包括他的职位级别,还包括他的荣誉,他的受重视程度,他得到的家长学校的认可程度。

 

前两天在我们的中方教师群分享了一篇文章,一个教育专家讲“往往那种说话语速非常快,特别会展示自己的老师,在教学创新上是做得最差的”。这句话说明了一个事实,很多老师默默埋头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得非常好,但是他们还难评到优秀,因为他们的风格不够外放,不容易被人发现。每个学校都有个人项目展。如果你深入研究,就会发现有些真正关注了个人项目展过程,真正带着学生重视探究过程的老师,个人项目展的展示形式却没有那么炫。因为他没有在这个结果的彩排上花更多时间,而他的考评往往还会非常低。所以这种失落感在老师当中是非常严重的,因为他们不被理解,得不到肯定。

在我们说到“失落”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家有没有发现我的量表里是没有“升职加薪”这两项的,这是因为当我把所有的问卷收集起来,用SPSS分析之后,这两项的信度是不够高的。这意味着大量的人在做问卷时候,回答这两个问题的时候给出的不是真实的想法。而当我做过所有访谈之后,如果只考虑升职加薪,不算认可度的话,78%的人希望加薪而不是升职,因为在学校里面往往升职并不意味多大程度的加薪,所以我们应该给到老师更多薪水上升的空间。


“颠覆常识”的中教和外教

临近结尾,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请各位以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回答,中教、外教谁加班更多,谁更喜欢加班?第二,开会时谁更遵守时间?我引用一句名人的话:“任何地方的人都有左、中。右”,不要轻易定义中教是这样的,外教是那样的。事实是我们学校很多外教早上5点就去上班,并且会自动地加班到晚上9点10点,他只是喜欢自愿加班,但他不希望你要求他加班。另外,有些外教也不遵守时间。

这三大关注点中,显然中方老师可以接受的不确定性程度是更高的,比如说教育局来检查,要求五分钟之后听一堂物理课,中方老师的应对能力会更强一些,说“可以”,然后把课一调夹着书就进教室了。但这样的情况是不可以发生在外教身上的,外教他不能面对这样的不确定性,他觉得“天哪,太恐怖了,怎么可以做这样的事情”。


形势和内容方面,其实外方的员工,尤其在奖励上面,更重视形式。几所学校都试过在感恩节由高层买很多零食,并写感谢的卡片,带着中层管理去各个部门致谢。中方同事面对感谢卡,都是“职业微笑”迎接,一看到零食就乐开花:“下次可以买多一点”。而外方同事一看到感谢卡就激动了:“其他都不要,你都拿回去给学生们分了,我只要这张卡片,这张卡片对于我来说太重要了,它意味着我工作的全部”!

 

 最后,关于直接和委婉。相信大家都认可外国人说话喜欢直接,而中国人相对委婉一些。在实际的管理中,要把我们原本的思维反过来。跟中方老师说话不妨直接一点,因为中方老师特别地聪明,你一委婉他可能会假装没有听懂你的意思,执行起来就会打折扣。但是对于外教,尤其是内地城市没有那么多的外国人,他们会觉得自己很小众,害怕“被欺负”——“我一个外国人,又不会讲中文,在你们的地界,你们经常开会讲着讲着就讲中文,我一个人听不懂,我都不知道你们是不是在骂我”。所以跟他们讲话的时候可以委婉一点,我们可以把should、must、have to这样的词换成could、would you please等稍微委婉一点的词,把“我认为你应该这样做”变成“我觉得这样做会不会更好一点”,或者是变成“你认为这样做会不会更好一点”,这样沟通会更加顺畅。

 

最后这句话是我的工作目标之一,“We try our best for our teachers”。我们想要老师有幸福感,就要在我们抓好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能够为我们的老师做到更多。


谢谢大家!


(ps:吴真真校长特别希望她能将教师需求方面的研究持续做下去。有兴趣的学校可以联系她哟~)


相关阅读


研究报告

《2019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报告》
《重构新现代课程》
《中国国际学校指南》《国际课程在中国》《2018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报告》

建校管理

新学说咨询----让办学更简单!

人才发展

新学说国际学校校长研修班新学说国际学校运营管理培训

行业活动

三点一校
行业研讨会FIT国际教师风采大赛VIS国际学校发展大会

联系我们

座机:010-52468286手机:15010927730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