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房”背后的投资逻辑分析丨阳光
关注 城市流动的方向
倾听 城市心跳的声音
最近,南京甚至全国很多城市频频出现“全民疯抢低价房,2万以下全扫光”现象,虽然目前是调控期,个人的购房资格、贷款资格都比较宝贵,但“买低不买高”的投资心理让很多人对低价房趋之若鹜,从而导致这些楼盘销售大热。说到底,这是一种“低价房”的特殊策略。
(一)刚需够得着。现在房价确实很高,动辄两万大几、三万多甚至四万多,严重挤压了刚需空间,只能从所剩不多的低价楼盘中寻机会。地段一般,开发商出于谨慎保守心理,面积也普遍做得偏小,讲求紧凑实用,往往90平就能做成小3房,甚至带2卫。面积上很“刚需”,功能性强,低单价低总价;
(二)地价刺激。几次土拍下来,即使偏远板块的地价也贵,像一些区域,新盘1.7万左右,附近地价都1.7万了,虽然目前并不完全适用地价来倒推房价从而验证此刻新房房价的被“低估”,但还是有地价的预期影响, “先上车再说”。地价的刺激,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三)投资心理。最近一轮牛市,截止到目前,房价涨幅最高的不是区域更好的主城、河西等地,反而是江北、麒麟、板桥等板块,呈现出明显的“低价高涨,高价低涨”局面,“买屌不买壕”成为最流行的投资术语,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此投资理念。
以上是原因分析。本质上,楼盘的定位很重要,匹配所在地段,现在的房价格局也体现了这点,遵循公式:好地段好房 > 好地段普通房,普通地段普通房 > 普通地段好房。在核心地段,质高价高的房卖得很好,大户型卖得比小户型更快。而在普通地段,没品牌溢价的比有品牌溢价的卖得好,毛坯比精装卖得好,低价比高价卖得好。进一步推论,楼盘的户型、定位与地段也有内在相关性,热卖时看不出来,一旦市场遇冷则非常明显,刚需板块的刚需楼盘也必须匹配刚需户型,户型过大显然不匹配,差小区非买个最大户型,二次出手时就比小区均价要低。
关于低价房和“唯涨幅论”,有五点分析:
(一)“唯涨幅论”忽略了体量,大体量的房子有其优势,哪怕涨幅低于小体量的房,但因为体量大,哪怕涨少点也能超过。在重视涨幅的前提下,也要重视体量这个因素;
(二)涉及到体量,低价房只能用一次性买2套、3套、4套、5套来补足体量的劣势,但在目前调控下,政府、银行对购房资格、贷款资格与个体的信贷能力都审查得很严,随随便便一次性买多套(如果不一次性,1套2套3套分别买的话,首付及贷款利率的提升,早就杀死了“投资效率”),然后统一以首套房的资格做多套房贷款——哪有银行现在这个时候协助去做违规之事?即使有,或中间担保机构,但违规之事也就没啥可讨论的。第二,目前的局面,低价房也是要抢的,一次性能买到多套的可能性也不大,除非搞定开发商,这也是违规之事(公司化运营房产投资的除外)。因此,实操的可能性较低;
(三)高价房一般在板块好的地段,学区、商业配套、交通等都较为优质,除了纯投资意义之外,也有实际的教育和居住可能。而有些低价房,往往地段偏僻,学区、交通、配套落伍,几乎不存在去住的可能,对很多人而言也只能是“纯投资了”,这就丧失了潜在“需求”;
(四)流动性。偏僻地段的低价房,即使一时价格冲高,但流动性也差,即使报价高高在上,但几乎无成交,这也是目前很多二手房的尴尬现状,的确,价格没降,但卖不出去,唯有降价才能提高流动性。资产是资产,而不是“不动产”;
(五)从意义上分析,低价房之所以是“低价房”,一定有低价的理由,否则,开发商傻啊,能卖高价不卖,偏偏学雷锋流道德的血液,自损利润,把肥肉留给买房人?事实上,低价房的地段及资源缺陷并不会因为热销就不存在,有的低价盘所在版块在未来若有实质性提升,“凤变冰”(凤姐变成范冰冰,形容差变好),投资划算,我点赞;若这种板块,既是地理上的边角料,也是政府及老百姓心理上的边角料,那么房价也不会涨多少,算是投资失败,关键的是因为买了这套,还丧失了其他机会,这也是机会成本。所以,一定要把握一点,即使低价房,也不能闭了眼买,必须买可能“凤变冰”的那种!
刚才讲了涨幅、体量和其他,另外一个维度,即“时间”其实更是重要,也更为大家所忽略。这一轮房产大牛市,京沪其实涨幅也未必超过一些二线城市,核心地段的房价涨幅也未必超过普通地段,好房的涨幅也未必涨过低价房,但,这仅仅是截取了房价启动上涨到此时此刻这个阶段,实质是选择性舍弃了之前“低价房” “劣质板块”“低价城市”更长时间没涨、滞涨的那一段,这就是根本性问题。长期而言,在过去的岁月里,难道京沪的涨幅不如一个普通城市?好板块的不如劣质板块的?所以,低价房,可以买,没问题,但一定要注重时间,最好是启动前买、大涨之后抛,这才符合“低价房”这种投资品的核心意义所在,也才有效率。OK,凝练一下这一段的原则,就是:好房烦不了,可以长持、长捂;而低价房,则意味着短炒,时间节奏很重要。
综合以上,从低价房的哄抢现状,谈到背后的投资心理和因素分析,并指出“唯涨幅论”的不足,必须补上“体量”与“时间”两个维度,这样才能把“涨幅-体量-时间”的房价给立体起来,形成一个更准确和精确的系统分析。
如果是更精微的分析,其实所有的房价波动与比较的背后,是房子的“溢价”。高价房、低价房,其实并不重要,只是价格的表象。核心因素是溢价:真实价值=房价-溢价。所有的CEO盘(喻指开盘价极高的豪宅)都栽在这点上,再好的地段,再好的板块,再好的学校,再好的资源,再好的品质和物业,只要开发商给予了过大溢价,那么这个楼盘,真实价值被溢价弄得很受伤,从投资的角度,以后的涨势较弱也就是必然。比如上海的汤臣一品,南京的仁恒国际公寓,万科金域蓝湾,均属此类呵呵楼盘。而一个低价盘,地段、学区、交通等各种不行,或者市场行情不行,但就是价格还行,也就是几乎没有溢价,甚至开发商自己也自卑得不仅没有溢价,还给了点折损,OK,真实价值爆棚啊——买买买。比如上海的青浦、嘉定很多楼盘,南京江北的正荣润锦、特价时期的雅居乐滨江国际,哇,口水横流盘,然而机会稍纵即逝,别以为你聪明——实际上,很多人都很聪明,越明显的便宜,其实是越短的时间窗口。
所以,低价房哄抢,有其合理性,也有一定的风险。而风险与收益必须正比,这才符合这个残酷世界的原则,天下就没便宜还好的事——除非是权贵,有特殊的福利房等通道,那另当别论。好,我讲的就是三个核心点:“涨幅-体量-时间”、真实价值=房价-溢价、风险与收益正比。其实这一篇文章,除了投资,我讲的也是人世道理,丈母娘挑女婿,就算不门当户对,也要挑“凤变冰”的潜力股吧?有的婚姻捂盘了几十年,到头来还是一场错误,这就是选择有些“低价房”的后果。还有,翁帆的失误在于选择了一个烂熟的CEO盘,溢价太高, 幸福的涨幅也就可想而知了,哎!
加“南京城记”主编阳光,交流我们的房产、教育与城市
喜欢此文,欢迎转发、留言和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