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翱工程实验室丨增材制造金属晶格结构与蜂窝材料的性能和应用综述
增材制造(AM)是指一系列制造方法,涉及增量添加材料,以直接在其最终或接近最终的几何形状中构建零件,通常采用逐层工艺。尤其是金属AM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的采用。该技术可以提高具有复杂几何形状的工程材料的设计自由度,其中构建的蜂窝或晶格结构在广泛的应用中特别有前途。这些材料类似于随机泡沫,在过去几十年中已发现许多工业应用,但常规的晶胞结构对增材制造实现的制造结构具有更高程度的控制。这些结构多孔材料具有可针对特定应用(机械性能、渗透性、热性能等)进行微调的特性。与随机结构相比,对此类架构结构的设计和制造的控制开启了新的应用可能性,并实现了一系列新产品和功能。随着金属AM技术日趋成熟,并越来越多地被各行业采用,以及AM设计能力的提高,这一潜力才刚刚开始实现。这篇综述文章总结了AM晶格结构的独特性质,以及到目前为止如何成功地将其应用于特定应用,并重点介绍了在不久的将来可能感兴趣的各种应用领域。因此,本文的重点是金属增材制造晶格结构的独特可实现性质和相关应用。
根据ASTM ISO 52900术语标准[1],增材制造分为七个工艺类别,可以使用的多种材料,包括高端工程聚合物、金属、陶瓷等[2]。激光粉末床熔融(L-PBF)工艺现已在工业中广泛采用,并已达到高度成熟度,具有出色的零件质量,可以在各种流行的金属合金中可靠地生产[3],[4]。L-PBF工艺使用高功率聚焦激光束来熔化粉末的轨迹,具有重叠的轨迹和逐层处理,直到组件完成[3]。由于典型的轨道宽度为0.1-0.2mm,因此可以制造高度复杂的结构。逐层处理允许在许多情况下任何其他制造方法都无法实现的复杂性。在最新的商业系统中,典型的最大零件尺寸达到300毫米甚至更大。这种尺寸和分辨率范围为关键部件的生产提供了许多与行业相关的机会,这些部件采用优化的复杂几何结构,在较短的交付周期内生产,使技术与航空航天、医疗、汽车和通用制造业相关[5]。
AM的主要优势包括整合多个零件(零件之间的连接较少)、缩短小批量零件的交付周期、简化设计迭代以及针对特定短期或独特应用的定制设计,以及以前用传统制造方法难以或昂贵(甚至不可能)制造的复杂设计。复杂性是汽车和航空航天轻量化设计的一个关键驱动因素,因为可以制造优化的几何结构,使质量最小化,同时在预期负载下表现同样出色。这些优化几何结构可能包括遵循预期荷载路径的弯曲结构,在低应力区域没有材料。该方法已在部分规模拓扑优化和仿生工程设计的许多实例中得到成功证明,包括有机形支架和弯曲几何体,取代了传统的“块形”设计,这方面的实例在综述[6]中进行了讨论。当预期载荷已知时,这种拓扑优化的块体结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许多应用中都有希望,特别是那些涉及轻量化应用的应用。这些结构通常可以使用传统的制造方法制造(复杂度稍低),但由于复杂度的增加,这对于此类传统工具来说通常更昂贵或更具挑战性。在AM中,复杂性是“免费的”,与不太复杂的部件相比,利用这种复杂性没有额外的成本。因此,对可用复杂性的最佳利用通常是AM相对于传统制造业的成本和性能优势的关键,因此,充分利用AM中的复杂性具有重要意义。关于AM零件结构完整性的设计和评估的大多数可用文献都集中在具有简化几何不连续性的散装材料和部件上。有关这些研究的更多信息,请参见[7]、[8]、[9]、[10]。尽管上述研究在处理大块机械部件和结构时非常重要,但将其扩展到其他领域(如超材料)可能具有挑战性。
AM实现的一些最复杂的结构不是如上所述的拓扑优化的体结构,而是较小尺度的蜂窝或晶格结构,也称为架构蜂窝材料或超材料。这些结构类似于开孔随机泡沫,在过去二十年中已经发现了巨大的工业用途[11],[12],[13],[14]。主要区别在于,AM制造的多孔晶胞结构可以高度规则和可控制,通过精确控制制造工艺和多孔设计可以实现独特的性能。通常在晶格结构中,支柱和节点根据一些基本的构建块设计,结构单元设计以规则排列连接,并在3D空间中细分或重复。这些基于支柱的常规晶格类似于具有更复杂架构的脚手架结构。支柱和节点可能以不同的方式排列,从而影响有效的材料刚度、变形行为和失效模式。由于支柱连接的节点处的尖角,这些位置通常是负载条件下应力集中的位置,促使在这些角落中使用弯曲设计,例如圆角[15]。除了支柱和节点之外,另一种流行的晶胞设计方法是使用三重周期性最小表面(TPMS),这些表面有不同的变体,具有骨架或基于片状的品种[16]。在这两个品种中,多孔结构均由连续弯曲的几何形状制成,消除了应力集中。蜂窝和晶格架构的进一步设计和分类在[17]中讨论。
广泛的蜂窝设计以及使用增材制造在3D中精确定制其设计、密度和其他属性的能力为这些结构在工业相关产品和零件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机会。它们在医疗植入物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且到目前为止已经推动了大部分研究工作,在过去十年中对医疗植入物中的晶格进行了广泛的研究[18],[19],[20],[21],[22],[23],[24],[25],[26]。除医疗应用外,它们在轻量化方面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认可,并引起了航空航天和汽车行业的极大兴趣。在这些工作中,在理解AM晶格结构的性质及其对特定应用的约束或限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而文献综述通常包括提及晶格结构的各种潜在应用[27],[28]。然而,到目前为止,本文献尚未广泛考虑晶格结构的广泛潜在应用,大多数讨论是关于它们在植入物中的应用及其针对该特定应用的优化。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多孔随机泡沫在工业中发现了许多其他应用[11],[12],[13],[14],AM晶格结构有可能在各种类似应用中超越这些应用。为了达到这种性能水平,对AM的深入了解必须与对晶格结构设计,可制造性和测试的同样深入的理解相结合。特别是晶格结构的机械性能和疲劳性能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因为迄今为止的各种研究中报告了广泛不同的结果。正如最近在[29]中概述的那样,目前正在更好地理解这种可变性的原因,并且可以使用一些指南和质量控制方法实现适当的性能。一般来说,对于金属增材制造工业应用,需要一种结合材料、结构、设计和工艺知识的整体方法,以实现特定的期望性能[30]。除了材料选择和制造质量外,晶格结构的设计选择也是其在工业中成功实施的关键。这包括了解应用要求以及如何为每个特定应用选择或优化蜂窝结构,这是当前论文的重点。因此,本文采用了一种独特的以应用为中心的方法,重点关注晶格结构的可实现特性以及如何针对特定应用优化这些特性,回顾了迄今为止每个应用领域的文献中报告的成功案例。表1提供了摘要和概述,它将读者引导到本文中针对每种属性或应用程序类型的相应部分。
表1:蜂窝材料的选定应用以及相关的所需特性和更详细讨论的部分。
这种贡献对于设计工程师做出适当的选择特别有用,从而激励和告知这些领域未来的设计和设计选择。因此,本文的目的是为AM设计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提供全面的资源,以协助为特定应用选择合适的蜂窝结构、材料和工艺来制造晶格。由于该技术的工业重要性和可靠性,范围仅限于金属AM和主要由L-PBF制造的蜂窝结构。许多讨论也可能与其他材料和工艺相关,例如微米甚至纳米级的晶胞材料、聚合物和树脂(例如通过立体光刻)或更大规模的结构(例如通过定向能量沉积)。其他AM工艺和材料存在潜力,但本文的范围仅限于L-PBF的金属晶格结构。在本文中,术语“晶格结构”和“蜂窝结构”与更通用的术语“架构蜂窝材料”互换使用,后者指所有有意设计和增材制造的多孔结构。有时也使用“超材料”一词,以强调这些独特材料的独特性,有时甚至是优越性。
图文快览
表3:常见的增材制造合金及其应用领域[78].
结论与展望
由金属增材制造(AM)制造的架构蜂窝结构正在提供一种全新的范式,其特性和功能现在才开始被利用。这些结构的新应用存在巨大的未开发潜力,因为它们具有许多可以调节和精确控制的独特性能,包括低质量、可设计机械性能、高表面积、渗透性、能量和冲击吸收、隔热和热机械性能以及更多。在讨论相关应用时,本综述提供了对设计功能和可实现的属性的一些见解。
尽管金属AM晶格结构具有所有潜在的好处,但它们可能不适用于某些情况或应用,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产生比随机泡沫更糟糕的结果。其中包括事先不知道载荷方向的情况 - 例如,架构格在特定方向上具有卓越的性能,但通常具有高度各向异性。已经讨论了商用金属AM系统的制造限制,这些限制可能会导致意外的错误或问题。在某些应用中,例如在医疗植入物中,粉末在孔隙空间中的滞留是已经确定的关键问题,其中包括许多其他问题。与所有新技术和工程方法一样,晶胞结构的设计和制造需要仔细考虑和质量控制。在这方面,还专门用了一节来讨论设计和制造方面的考虑。
通过概述除属性应用空间之外的制造挑战,本文为设计和制造工程师提供了全面的资源,以激发和进一步推动利用这些类型的结构在各种应用领域中用于新零件和产品的新进展。
参考文献
[1] ISO/ASTM,ISO/ASTM 52900-2015: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General principles --Terminology, 2015. https://www.iso.org/obp/ui/#iso:std:iso-astm:52900:ed-1:v1:en(accessed April 18, 2020).[2] D.Bourell, J.P. Kruth, M. Leu, G. Levy, D. Rosen, A.M. Beese, et al.Materials foradditive manufacturing CIRP Ann, 66 (2) (2017), pp. 659-681[3] T.DebRoy, H.L. Wei, J.S. Zuback, T. Mukherjee, J.W. Elmer, J.O. Milewski, et al.Additivemanufacturing of metallic components – Process,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ProgMater Sci, 92 (2018), pp. 112-224, 10.1016/j.pmatsci.2017.10.001[4] YadroitsevI, Yadroitsava I, du Plessis A, MacDonald E. Fundamentals of laser powder bedfusion of metals - 1st edition, Elsevier, 2021.https://www.elsevier.com/books/fundamentals-of-laser-powder-bed-fusion-of-metals/yadroitsev/978-0-12-824090-8(accessed November 25, 2020).[5] YadroitsevI, Yadroitsava I, Du Plessis A, MacDonald E, editors, Fundamentals of laserpowder bed fusion of metals - 1st edition, Elsevier, 2021.https://www.elsevier.com/books/fundamentals-of-laser-powder-bed-fusion-of-metals/yadroitsev/978-0-12-824090-8(accessed November 20, 2020).[6] A.du Plessis, C. Broeckhoven, I. Yadroitsava, I. Yadroitsev, C.H. Hands, R.Kunju, et al.Beautiful and functional: a review of biomimetic design inadditive manufacturing Addit Manuf, 27 (2019), pp. 408-427,10.1016/j.addma.2019.03.033[7] J.J.Lewandowski, M. Seifi Metal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 review of mechanicalproperties Annu Rev Mater Res, 46 (1) (2016), pp. 151-186,10.1146/annurev-matsci-070115-032024[8] A.Fatemi, R. Molaei, J. Simsiriwong, N. Sanaei, J. Pegues, B. Torries, et al. Fatiguebehaviour of additive manufactured materials: An overview of some recentexperimental studies on Ti-6Al-4V considering various processing and loading directioneffectsFatigueFract Eng Mater Struct, 42 (2019), pp. 991-1009, 10.1111/FFE.13000[9] C.Ye, C. Zhang, J. Zhao, Y. Dong Effects of post-processing on the surfacefinish, porosity, residual stresses, and fatigue performance of additivemanufactured metals: a review J Mater Eng Perform, 30 (9) (2021), pp. 6407-6425[10] R.Molaei, A. Fatemi, S.M.J. Razavi, F. Berto Fatigue and fracture of additivelymanufactured metallic materials Ref Modul Mater Sci Mater Eng (2021),10.1016/B978-0-12-822944-6.00010-4[11] L.J.Gibson, M.F. Ashby, B.A. Harley Cellular materials in nature and medicine (1st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12] L.Gibson, M. Ashby Cellular solids: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 (1999)[13] AshbyM, Evans T, Fleck N, Hutchinson J. Metal foams: a design guide, 2000.https://books.google.co.za/books?hl=en&lr=&id=C0daIBo6LjgC&oi=fnd&pg=PP1&ots=RzdRpOQWLh&sig=Qn3nc7WmcuuoFa7fl4QUxiACMHk(accessed May 15, 2018).[14] M.F.Ashby The properties of foams and lattices Philos Trans R Soc A Math Phys EngSci, 364 (1838) (2006), pp. 15-30, 10.1098/rsta.2005.1678[15] M.Dallago, S. Raghavendra, V. Luchin, G. Zappini, D. Pasini, M. Benedetti Therole of node fillet, unit-cell size and strut orientation on the fatiguestrength of Ti-6Al-4V lattice materials additively manufactured via laserpowder bed fusion Int J Fatigue, 142 (2021), p. 105946,10.1016/j.ijfatigue.2020.105946[16] L.u.Han, S. Che An overview of materials with triply periodic minimal surfaces andrelated geometry: from biological structures to self-assembled systems AdvMater, 30 (17) (2018), p. 1705708, 10.1002/adma.v30.1710.1002/adma.201705708[17] D.Bhate, C. Penick, L. Ferry, C. Lee, D. Bhate, C.A. Penick, et al.Classificationand selection of cellular materials in mechanical design: engineering andbiomimetic approaches Designs, 3 (2019), p. 19, 10.3390/designs3010019[18] YadroitsavaI, du Plessis A, Yadroitsev I. Bone regeneration on implants of titanium alloysproduced by laser powder bed fusion: A review, 2019. Doi:10.1016/B978-0-12-815820-3.00016-2.[19] X.P.Tan, Y.J. Tan, C.S.L. Chow, S.B. Tor, W.Y. Yeong Metallic powder-bed based 3Dprinting of cellular scaffolds for orthopaedic implants: A state-of-the-artreview on manufacturing, topological design,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biocompatibilityMaterSci Eng C, 76 (2017), pp. 1328-1343, 10.1016/J.MSEC.2017.02.094[20] L.E.Murr Open-cellular metal implant design and fabrication for biomechanicalcompatibility with bone using electron beam melting J Mech Behav Biomed Mater,76 (2017), pp. 164-177, 10.1016/J.JMBBM.2017.02.019
… …
原文来源
多孔材料与人工结构物理特性表征与验证技术领先者
● 比翱工程实验室丨从天然生态材料到人工结构,现代降噪材料综述● 比翱工程实验室丨增材制造的晶格结构的声学和热声特性
● 比翱工程实验室丨基于微观结构和本构特性的开孔泡沫材料声学模拟● 比翱工程实验室丨MOF和多孔材料
● 比翱观察丨最新研究框架理解新一类弯曲晶格材料● 比翱工程实验室丨主动与被动控制声学超材料的最新进展:综述● 比翱工程实验室丨基于高斯过程模型的机器学习算法用于多孔声学超材料的设计与表征
● 比翱工程实验室丨周期性局部共振结构的阻带效应与传输损耗● 比翱工程实验室丨虚拟单元法在控制复杂多孔弹性介质的声传播中的应用● 比翱工程实验室丨声学多孔材料拓扑优化的启发式和元启发式方法比较● 比翱工程实验室丨超材料防爆面板的创新设计与性能研究● 比翱工程实验室丨声波作用下圆柱形类骨多孔材料的三维生物力学建模
● 比翱工程实验室丨热粘性声学超材料用于抑制复杂形状结构的低频声模态● 比翱工程实验室丨使用传递矩阵法表征和开发周期性声学超材料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