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均论英雄】南湖区:推动“两退两进” 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
近年来,南湖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退低进高”“退散进集”双管齐下,既看“亩均所产”,又看“亩均所耗”,以“正面激励+反向倒逼”的差别化政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破解要素瓶颈制约,在革命红船起航地谱写“两鸟”理论的生动实践。
拓展空间、产业转型、优化环境是
“两退两进”的源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受发展阶段、发展模式的影响,南湖区靠块状经济起家、靠块状经济富民,“轻、小、私、加”的特征十分明显。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粗放型发展模式受到的制约愈发严重。
1.发展空间所限。南湖区地处杭嘉湖平原,土地肥沃,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因此虽然有城有乡,但在2015年以前外围农保率高达99.2%,且85%的耕地质量等级在4等以上,建设用地空间和指标受到极大限制。位于南湖区的嘉兴科技城,始建于2003年,是浙江省最早的科技城,但在2015年11月扩容升级前只有3.65平方公里。由于极度缺乏产业用地,很多孵化项目和优质企业外流,如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03专项“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总体组专家刘海涛,2005年落户嘉兴科技城,为当地赢得了“中国物联网技术发源地”的美誉,但2010年带领其核心团队+技术成果+物联网产业整体迁移到无锡。因此,南湖区比一般区域更早面对资源要素“卡脖子”的问题,也更早认识到“土地资源有限,科学利用无限”。要集约高效利用土地,就必须以“亩均论英雄”,在盘活存量、做优存量上做文章。
2.产业转型所向。很多“低、小、散、弱”企业都属于传统制造业,很多都是为人类衣食住行提供产品。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社会购买力的增强,这块市场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不断增长。但新的市场需求已由模仿型向私人订制型、低端化向高品质转变,“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四新经济”应运而生并逐步成为主流,南湖的产业转型也必须找准消费需求新热点,增强供给有效性。同时,广大中小企业也只有向创新要动力、向转型要出路、向品质要效益,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3.优化环境所需。“低、小、散、弱”企业中“无证无照、无安全保障、无合法场所、无环保措施”的“四无”企业(作坊)为数不少。从生态环境来看,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是“脏乱差”“污泥浊水”的源头,也是节能减排、治水拆违的重点对象。从社会环境来看,很多安全生产、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消防设施等,事故隐患非常大。从治安环境来看,吸引集聚了大量外来低端劳动力,社会治理、治安管理成本较大。因此,在浙江省全力建设“两个高水平”,嘉兴市努力迈向具有国际化品质的现代化田园型城市的征途上,南湖区作为主城区,“退低进高”“退散进集”既是牵一发动全身的突破口,也是势在必行的关键之举。2017年,南湖区全区减少COD排放量152吨,节约标煤9.2万吨,节约用电2.1亿度,刑事警情数在连续4年下降的基础上再次下降20.4%。
综合评价、正面激励、反向倒逼是
“两退两进”的主抓手
“退低进高”“退散进集”最主要的衡量标准就是“亩均效益”,以此来清理和规范低效的企业,把低效企业闲置的不建设、不投资、不纳税或者投资强度偏低、产出效益偏低和财政税收贡献率不高的企业或项目淘汰出去,实现资源效益提升。
1.完善综合评价体系。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到底是应该追求规模、产值还是税收贡献?似乎都有道理,但又不够全面。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完善,先后6轮的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南湖区的综合评价办法愈加科学。除电厂和燃气、给排水、垃圾焚烧、污水处理等具有公益性质的企业外,实际占有土地的全部工业企业及实际占有工业用地的所有工业类非企业生产主体均纳入了评价范围,按规上企业与规下企业分别设置评价指标和权数。其中规上企业不仅评价亩均税收,还对亩均工业增加值、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单位排污权工业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有所考虑。对企业统一评价后,按得分高低排序分为四类:A类优先发展类、B类提升发展类、C类调控转型类、D类倒逼整治类。
2.坚持正面激励引导。科学运用综合评价分类结果,南湖区对企业实行用地、用电、用能、用水等多个差别化政策。比如对A类企业,可优先保障用地需求和申报省重点产业项目,优先保障用电和新增用能需求,优先保障建设项目新增排污总量指标。调高“两创”中心入驻标准,新建和改建“两创中心”5个,建成标准厂房22.3万平方米,实施差别化租金激励机制,原则上合同租金按30元/平方·月约定收取,对达到约定税收的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租金奖励,目前入园提升小微企业达到92家。
3.强化反向倒逼退出。一方面减存量,全面整治涉及违法使用土地、搭建违章建筑和占用消防通道的“四无”企业,累计关停1734家;通过产权转让、关闭破产、兼并重组等方式进行关停并转,累计出清了19家“僵尸企业”,重新合理配置资源。通过倒逼退出,腾退土地总面积3207.51亩,其中可复垦或建设用地1173.8亩,全区58个行政村(社区)中27个行政村(社区)完成整村清零。一方面控增量,提高工业项目准入门槛,对利用自有厂房或通过股权转让、拍卖、资产购买方式取得厂房,以及新增生产废水排放,新增VOC排放量1吨/年以上的工业投资项目全部实行项目准入。除经认定的“专精特新”、亩均效益高和高端人才等优质项目外,对租赁厂房面积1000平方米以下的工业投资项目原则上不予准入,近年来共联审项目124个,其中不通过项目23个。
地方有发展、集体有收益、
企业有效益是“两退两进”的落脚点
最大程度实现多方共赢是改革的根本落脚点,接下来,南湖区在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推进“退低进高”“退散进集”过程中,将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1.让地方有发展。深化“亩均论英雄”,既是集约发展的成功经验,更是对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回应。2017年与2016年相比,南湖区规上企业亩均销售收入从434.5万元/亩增长到517.8万元/亩,增幅19%;规上亩均税收从17.9万元/亩增长到19.8万元/亩,增幅11%;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从70.5万元/亩增长到86.6万元/亩,增幅23%;规下企业亩均税收从5.6万元/亩增长到6.7万元/亩,增幅20%。成绩是发展的最强动力,南湖区将把“提高亩均效益十法”用足用活,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高效领域集中,为浙江省“一年大提升,三年走前列,五年成示范”提供更多的县域经验和样本。
2.让村集体有收益。不能回避,很多“低、小、散、弱”企业租赁的厂房是村集体资产,租金收入是村集体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时,长期以来,“低、小、散、弱”企业也为吸纳本地农村转移劳动力作出了积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讲,“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因此,“两退两进”要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结合起来,鼓励村(社区)参股联建“两创”中心,发展集约规模化的租赁经济。结合“强村计划”,鼓励基层采用镇村联建、村村抱团的方式建设一定规模的企业标准厂房,如全区20个薄弱村参股的凤桥镇“两创中心”总投资7146万元,占地32.6亩,建成标准厂房2.9万平方米,2017年9月底投入使用。目前全区各镇均有所规划,建成后将进一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也是助推村民钱袋子鼓起来的组成。
3.让企业有发展。想方设法做好“低、小、散、弱”企业二次创业的引导与帮扶,2017年以来,南湖区积极与安徽、江西等地进行联系,接洽承接产业转移事宜,截至目前,已累计帮助16家企业实现异地转移发展,使“退散进集”工作更具人文关怀。同时,深化“亩均论英雄”,发力“两进两退”也是对其他企业的一次教育引导,倒逼企业走科技创新之路,加快向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发展模式转型,从而适应激烈竞争。
点击标题
查看“亩均论英雄”专栏往期精彩内容
6.宁波: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 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7.滨江:强化创新驱动 提升亩产效益 构建高水平现代化经济体系
10.杭州市下城区:产业集聚、资源集约、要素集成 推动“亩均论英雄”改革
点击标题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浙江经信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官方微信
联系电话:0571-87054704
及时、权威、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