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胡必亮:城镇化本质是一种全面转型,而非仅人口转型(视频实录) | 第3届大梅沙论坛

2016-12-05 胡必亮 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
↑ 点击上方“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关注我们


编者按:

第三届大梅沙中国创新论坛已于2016年11月5日顺利落幕,本届论坛有幸邀请了150余位在政、商、学界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内外演讲嘉宾与会,共举行了开幕式与主旨演讲,八场专题论坛,四场内部研讨会,两场对话,6000余人次听众现场聆听,百余名媒体朋友参与报道,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成为全国在改革创新领域最有影响的高层次交流平台。

从即日起,我们将陆续推出部分发言嘉宾的发言实录,包含视频、照片,全方位记录与回顾此次盛会,欢迎关注!


  • 视频实录:18:21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g03512fa7ek


中国新型城镇化:

多维的视角

胡必亮




胡必亮  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


谈到城镇化,大家都知道,它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很重要的动力。对这样一种现象,大家都很熟悉。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理解城镇化呢?其实我们现在对城镇化的理解,是有很大偏差的,要做到正确地理解城镇化,我认为首先应该理解城镇化的本质是什么。刚才东升董事长提到,他所理解的新常态就是社会经济的转型。这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与我理解城镇化本质的角度比较类似。我认为,城镇化的本质就是指一种全面的转型 – 从农村向城镇的全面转型。首先是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了,许多土地从农业使用转变为非农业使用;其次是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不仅有农业,还有大量的制造业、服务业;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人们的就业结构也发生变化,农业就业比重减少,非农业就业比重增加;当然,大量的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改变。也是就是说,整个的都发生了变化。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城镇化的过程实际上是全面转型的过程。


但是,如果我们看看现在关于城镇化的定义,大家都知道的,就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也就是说,目前城镇化的定义,仅仅只是将许多转型中的一个转型即人口的城乡转型包括进来了,其他方面的转型如土地使用的转型、经济结构转型、就业结构转型、社会转型等,都没有包括进来。因此,我们就会发现非常奇怪的现象,就是像阿根廷、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率要比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都要高,因为目前的城镇化率只考虑了一个人口因素,其他因素都没有考虑进来。大家都知道,阿根廷和巴西的很多人进城后是住在贫民窟的,生活质量是比较低的。


因此不论是从城镇化的本质来讲,还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我们都不能将城镇化理解成为一个一元的问题,否则就会出现这样的奇怪现象。如果我们认为城镇化是一个多维的现象,那么有哪些维度呢?


总体而言,城镇化是一个由许多系统构成的一个庞大系统,涉及到许许多多的方面。根据我们的研究,比较重要的至少包括这样几个方面:首先当然还是需要考虑人口因素的,人口从农村向城镇的转移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这也是其他一切因素发生变化的基础;二是是要考虑到自然资源的使用情况,包括土地、水等的使用情况、使用效率,这对于中国而言尤其重要;三是当然也要考虑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因素,包括产业发展、就业机会创造等,要将城镇化推进与产业发展、就业机会提供密切结合;四是要考虑环境保护的问题,包括空气、水等的保护,不能因为推进城镇化而是环境质量恶化;五是社会公平与公正的问题,不能因为城镇化使一部分人得到很多好处,而另外一部分人得到很少的好处或完全得不到好处,加重贫富差别的程度;六是要考虑空间结构的合理性问题


我们正是基于这几个维度的综合考虑后而提出我们对于新型城镇化的理解问题的。也就是说,我们所理解的新型城镇化,就是一个多维的城镇化概念,而不仅仅只是一个人口维度的城镇化问题。当然,多维多到多少,这个是可以讨论的,我们目前只是提出了六个维度,你提出七个、八个甚至更多,肯定是有道理的,但总会有重点,我们主要是强调这六个方面的重点,以确定我们的研究边界。


大家目前都提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其中重点在于促进农民工的市民化。很显然,仅仅用农民工的市民化来解释新型城镇化肯定是不够的。我是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问题研究的,如果亚非拉按照我们目前“摊大饼”的方式搞城镇化,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几十年后就需要四个地球才能承受,而这是不可能的,因此如果资源利用效率不能提高的话,如果你不注意环境保护的话,地球的可持续性存在、人类的未来生存都是大问题。因此我们一定要有多维的视野,综合考虑城镇化问题,这就是我们心目中的新型城镇化。


提到农民工市民化问题,这里面有一个接轨的方向问题,是让农民工与计划时代形成的传统户籍制度接轨呢,还是让农民工和城市户籍居民都向市场接轨,由市场决定人们的城乡流动选择行为。我们当然认为应该是后者。


基于多维视角和多个因素分析的城镇化,与仅仅基于人口一个因此的城镇化,其结构完全是不一样的。我和我的学生根据以上提到的六个因素,对中国总体的和分地区的城镇化进行了研究,然后与根据单一人口因素形成的城镇化水平进行比较发现,结果相差很大。


以200多个地级市的研究结果为例,如果按照排序情况来看,只有深圳是一致的,两种城镇化水平都在全国排序第一;从第二名开始就不一样了,有的差别还很大,譬如说宜春市、鹤岗市等东北地区的城镇化率按照单一的人口因素来排序,都比较靠前,但如果将六个因素综合考虑,就很靠后了,两者相差200多个位次。而不少东南沿海地区的地级市,按照单一人口指标计算的城镇化率排序而比较靠后的威海、舟山等地级市,如果按照六个指标综合计算出新型城镇化率后进行排序,都要前挪50位以上。


很显然,你衡量城镇化的标准不一样,每个地区的城镇化结果就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仅仅只是考虑到人口因素,东北的城镇化水平普遍比较高,但从多维视角的新型城镇化角度来看,东北的城镇化水平就不那么高了,不少地级市的城镇化水平都高估了100多位甚至200多位。 道理很简单,你只考虑了人口因素,没有考虑资源利用情况、环境保护情况、经济可持续增长情况等。相反,如果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不少东南沿海的地级市又都被低估了。因此,我觉得我们在考虑中国经济进一步的增长和发展潜力的时候,一定要从多维的视角来看问题,我的基本判断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潜力会大一些。


另外,如果我们从多维的视角来分析城镇化,就可以更加清楚地知道,不同的地区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如何改进,以不断提高我国的城镇化质量。


最后,基于我们的研究,我想就促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问题提出以下四点看法,也就是说,我认为以下的“四化”很重要:


1、市场化。新型城镇化的动力一定源于市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长期以来,我们的城镇化都是政府主导的,政府说在哪个地方建城市就在哪个地方建城市,这不符合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精神。


我们知道,城镇化是资源流动逻辑的一种结果,人往哪里走,钱向哪里流,不是任何人说了算,而是市场说了算。当然,也有例外,譬如说,由于某种特色的原因,国家需要在某地建设一个新城,特别是建设一个性质中心,这个不是由市场说了算,而是由政府说了算。除了这个特殊因素,其他都是资源流动逻辑的结果,也就是说,都是市场逻辑的结果。应该说,城镇化是资源流动的逻辑表现最显著、最典型、最强烈的一个领域。但现实情况却正好相反,城市发展往往又是受政府管理和控制最多、最强的一个部门。哪个地方要建一个城市,必须得到国务院的批准;哪个地方要撤销一个城市,通常也由国务院决定,城市是不能由市场力量来决定其是否破产的。


还有,过去东北不少地区的重工业发展都比较好,重工业基地集聚了很多人,人口比较多,因此国家批了不少地级市。但现在的情况变了,市场力量导致不少人离开了过去的城市,城市人口减少了,有的已经达不到地级市的标准了,是否可以将这些城市降级呢?现在一般不行,我想以后是可以的。也有另外一种相反的情况,过去是一个村庄,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非农产业发展很快,人口增加很多,达到了10多万甚至20多万,年GDP也达到了几十亿、过百亿甚至几百亿,这些村是否能够根据情况而变为市,而得到政府的认可呢?这些村的村长或书记希望当市长,是否可以呢?现在当然是不行的。我认为以后也应该是可以的。


因此我们的行政管理体制一定要改,过去规模大的城市、级别高的城市,如果现在不行了,可以把级别降下来;过去是村庄的,现在成长成为城市了,如果达到标准了,可以新设市,至少可以新设镇嘛。这些新设的市或镇,也不用再走老路了,不用完全吃国家财政,而主要是由市场决定其发展规模和速度。这样的话,就可以形成一批民办的城或镇,不仅有利于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还有利于丰富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政治的内容。


与市场化相联系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加快和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我们说要改革户籍制度,不是说要把农民工具有市场导向性的新城镇户籍改为传统的具有强烈计划时代特征的户籍,而是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构建新的城镇化户籍登记和管理制度。我们现在提出,未来几年,要解决1亿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我认为不应该是把市场导向的农民工与传统的户籍和福利制度对接,而是与城市居民一样共同享受新的适应市场规则需要的新的户口管理制度和新的城镇福利制度。农民工的市民化,我认为是说,达到一定标准的进城农民可以享受市民化的待遇,但不一定要享受传统意义上市民的户口,同时城镇居民的户口不应该再享有特权。


如果我们的户籍制度改革和我们推行的农民工市民化,还是用传统的思维,把农业户口搞成传统意义上的非农业户口,我认为不是正确的做法。农业人口的市民化过程应该与资源流动的市场化决定紧密结合起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很重要一点是要推进适应深化市场改革要求的新的户籍管理制度,而不是将市场化的人口流动登记管理方式纳入到传统的城镇户籍制度框架中。


2、集约化。主要是指资源的集约有效利用问题。现在很多地方,从资源承载力角度看,并不适合建大城市,但却用行政力量大搞,而且既不集约,也不节约,结果是搞得很多城市都缺水,有的城市严重缺水,有的城市都出现了地下水下沉的情况,这个是很危险的。没有合适资源的地方,不应该在那儿通过行政力量建城市;所有城镇建设,都应该走集约化道路,这也直接关系到城镇的低碳发展问题。


3、智能化。现在的城市都在向智能化方向转型,智能化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基本方向。智能化的产业,比如说物联网、互联网及其基础设施建设等,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现在已经有很多智能化的小区了,以后整个城市的行政管理、医疗管理、交通管理、水的管理、食品安全管理等都会是通过智能化的方式来进行管理的。这样的管理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效率,也有利于减少城市碳排放,代表了未来城市发展的基本方向。


4、生态化。刚才东升、郑主任都讲到了生态链,城市到最后是一个生态的城市体系,这个体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综合体,因此我们必须要用多维的视角来看城市。


以上“四化”是我们根据目前中国的现实情况,提出的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方向,也就是我们所理解的中国新型城镇化在目前必须注意的几个重要方面。我们认为,如果我们抓住了城镇化过程中的市场化、集约化、智能化、生态化问题,至少就抓住了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方向,否则继续推进的城镇化,还是老的城镇化,不仅旧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可能还会带来新的问题和麻烦。


我就讲这些,不一定对,请大家指正。谢谢大家!



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已经演讲人审阅。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3届大梅沙论坛部分精彩发言: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专注改革创新,是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社会智库。我们立足深圳,面向全国,放眼全球,致力于中国改革创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推动深圳乃至全国的改革创新,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和咨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