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半之半夏
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而得名。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
今天,小编带大家来认识一下这味在许多方剂中均堪当大任的中药——半夏。
半夏,顾名思义,生于夏半之时。半夏二月生苗一茎,茎端三叶,浅绿色,颇似竹叶。根下相重,上大下小,皮黄肉白。古时多于5月-8月内采集块茎,除去外皮,晒干或烘干。《蜀图经》云∶五月采则虚小,八月采乃实大。
把夏天切成两半,你一半我一半,然后我们就各自有了一个半夏。
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
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下面来欣赏如此诗意的半夏~
半夏的绿色佛焰苞及花序顶端的鼠尾状附属器
半夏叶子有点可爱~(全裂为三片叶子)
半夏特征图(特征明显)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半夏具有一定毒性,入口麻舌刺喉,用药时多与生姜合用。一般配等量生姜同用,以减少或消除半夏之毒性,此为中药配伍中的相畏配伍。弘景曰∶凡用,以汤洗十许过,令滑尽。不尔,有毒戟人咽喉。方中有半夏必须用生姜者,以制其毒故也。
很多医家或病人听闻半夏有毒性,就不敢用生半夏,然经方中所用基本为生半夏。《黄帝内经》以及张仲景的《伤寒论》中,生半夏的使用都是以“升”为单位的。当时生半夏的使用十分普遍,却未见有中毒记载。那么,现代使用生半夏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中毒现象呢?
半夏属于天南星科植物,其与芋头一样,表皮下有粘液质成分。经常煮饭的人会知道削芋头皮的时候,手会感觉痒痒的,有刺激性。但煮熟后的芋头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反而香甜粉糯。(好吃~)
所谓半夏中毒,是由于该粘液物质对口腔、喉头、消化道粘膜有较强烈的刺激,引起喉头水肿,甚则窒息死亡。因此,只要除去粘液层,经过高温煎煮,便可放心使用。《伤寒论》的半夏条下都注一“洗”字,洗去粘液,就是为了除去对皮肤粘膜等的刺激。
下面介绍一下半夏的功效。
生半夏主要功效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尤善于散湿痰寒痰。
半夏有多种炮制品。古人根据不同的用药需求,炮制出了姜半夏、法半夏、半夏曲等。想知道他们是如何炮制出来的,亲们可以查阅炮制类书籍哦~
姜半夏:善于降逆止呕
法半夏:善于燥湿化痰、且温性有所减弱
半夏曲:消食化痰
大家可知道半夏还可以治失眠?下面介绍一下《黄帝内经》中的一个小方——半夏秫米汤,治疗失眠简单有效。
其汤方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以知为度。故其病新发者,复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者,三饮而已也。
——《黄帝内经》
内经中提及的秫米是什么?经研究,是现代使用的高粱米。古代的一升和五合到底是多少克?至今还没有答案。但有记载:一升等于10合。那半夏与高粱米的用量应为1:2。当然,医生会根据病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人为什么会失眠?《黄帝内经》告诉我们,是因为阳气不能入于阴中,阴阳之气承接转换出现了问题。“夏至一阴生”,天地之气逐渐从阳转阴。取象比类,生于夏半的半夏也当有交阴阳、和表里的能力。因此,半夏能使新病失眠者“复杯而卧”哦!
有失眠烦恼的亲们可以咨询医生,试试此古方哦!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
中国第一部全面《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电影,转发1次挽救1条生命★★★★★★★★
中医理论八议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医宝典微信公众号 zhongyida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