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揭秘!清朝宫廷代茶饮为何备受推崇?

中医宝典 2018-08-05

寻找好中医,你附近或看过的好中医 >>>

【中医宝典App】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在清代宫廷医药档案资料中,运用代茶饮法以治病和调理的记载很多,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形成清宫医案的一大特色。

代茶饮是将中药煎汤,或用开水沏,像日常饮茶一样频频饮服的一种中医传统服药治疗方法。这种治法有悠久的历史,其来源大约与我国人民的饮茶习惯有关。

代茶饮法之所以受到宫中欢迎,有这样几方面因素:

①服药较为方便;

②药多轻灵精巧,性多平和,味多甘淡,良药而不甚苦口;

③小量频服利于慢性病的防治,利于机体功能的调整,亦宜于长期坚持服用。

代茶饮在宫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用于轻症或慢性病的治疗。

宫中皇帝、后妃等平素养尊处优,如遇身体稍有不适,就要召御医诊视。若病情较轻,或经常有轻微不适者,一般不愿服苦药重剂,御医就常用几味气味淡薄的药做代茶饮方调理。道光四年正月,皇后时有心烦,御医郝进喜诊之,用灯心五钱,竹叶一钱,煎汤代茶。此方清心安神除烦,在宫中经常使用。慈禧太后经常有“胃气欠调,消化迟滞”等脾胃症候,曾用炒谷芽二钱,生槟榔二钱,水煎代茶,亦曾用不少类似的代茶饮方,取其有养胃消食化滞的功效。

2.对于病情较重者,用做辅助治疗,或做善后调理。

例如,乾隆年间某年九月初,某阿哥之福晋患“内有滞热,外受风凉,头痛鼻塞,发热恶寒,身体酸软”之证,用疏解清热汤治疗后,“外凉已解,惟肝胃有热”,即以清肝和胃汤调理,后在用此方的同时,以“灯心一两,每次一钱,煎汤代茶”。

灯心代茶饮能使上部郁热下行,而从小便排泄,用于滞热于内的辅助治疗甚有助益。又如道光三年四月,孝慎成皇后患“停滞受凉之症”,经“用药调治,诸症渐好,惟余热不净,胃气欠和”,御医赵永年等。“议用清热和胃代茶饮调理”,处方是:竹茹三钱,麦冬三钱,去心,小生地三钱,花粉三钱,赤苓三钱,神曲三钱,焦楂三钱、研,谷芽三钱、炒,灯心五十寸,水煎代茶。此方养阴清热和中,既清余热,又和胃气,药性平和,频频饮服,用于疾病向愈之善后调理颇为适宜。

3.有时也用于重危疾患的救治。

这种情况下,往往难于按一般方法服药,少量徐徐服之,或能生效。如嘉庆十九年三月,玉贵人脉案记载:“脉息虚细无力。原系素有血枯筋挛之症,用药以来,抽搐虽止,惟病久耗伤气血,胃气过虚,昨服归脾汤,脉症仍如前,此由真气已亏,汤剂不能运化,病势重大。今议用参莲代茶饮调理:党参五钱,莲肉五钱,水煎代茶。”

此后,又用加味参莲代茶饮(上方加茯神、龙齿)及元参麦冬汤代茶调治,而“抽搐渐止”,继用补益心脾之法,缓缓收功。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子刻,慈禧太后病势转重,“气虚痰生,精神委顿,舌短口干,胃不纳食”,此时服药已属困难,御医张仲元等只得拟“滋胃和中代茶饮”:竹茹一钱、朱拌,鲜青果十个,去尖研,厚朴花五分,羚羊角五分,水煎,温服。但是,对于这个濒死的独裁者,药物已难奏效。

4.也常用于妇、儿科疾病的治疗。

宫中后妃分娩之后,因不哺乳,故常用有回乳作用的代茶饮。如乾隆四十五年四月三十日,福晋分娩,五月初三日御医顾兴祖等拟回乳汤:生麦芽一两五钱,熟麦芽一两五钱,午晚二剂,煎汤代茶。生、熟麦芽同用为宫中回乳方的特点,至今,麦芽回乳仍为民间习用。由于小儿服药常有困难,故有时以代茶饮法治疗,这样可能较易于接受。乾隆三十五年二月出生的十一阿哥次女,次年三月患“风热发疹之症”,曾用“金银花一两,冲汤代茶”。用代茶饮方式服药治疗小儿疾病,符合儿童用药的特点,值得学习推广。

5.用代茶饮法治疗口腔、咽喉及胃肠道的疾病,亦属常用。

药液徐缓下咽,能更好地作用于局部而发挥药效,此法易获良好疗效,颇受宫中欢迎。如某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慈禧太后患咽喉肿痛后,“肺经稍有余热未尽,以致胸满作嗽”,即用清热代茶饮:麦冬二钱,焦楂二钱,杏仁二钱,陈皮二钱,焦曲二钱,水煎代茶。十二月十一日,“诸症已好,惟脾胃欠和”,而用和中代茶饮:橘皮三钱,竹茹二钱,缩砂一钱,水煎代茶。慈禧太后还用过“清肠代茶饮”:炒槐角二钱,枳壳二钱、炒,秋梨二个、去核,荸荠九个,甘草一钱,水煮代茶。

宫中广泛应用的代茶饮,就其处方数来说是非常多的,在此难以尽述。这里仅就其功效作如下归纳,并在每类中介绍方例,以使读者了解其大概。

第一类,补益类代茶饮。

有补气、养血、滋阴之不同,但又常相互兼顾。

1、补气类 

常用人参、黄芪等,或兼以健脾和胃、养阴生津之品。方药如:

保元代茶饮:人参、制黄芪、炙甘草。道光朝全贵妃曾用此方。

人参须、老米,水煎代茶。慈禧太后曾用此方。

益气生津代茶饮:人参、鲜石斛、麦冬、鲜青果、老米。慈禧太后曾用此方。

2、补血类 

以当归、白芍、生地等组方,此类代茶饮方不若补气类代茶饮多。方例:

和胃代茶饮:当归身、川芎、白芍、生地、广木香、枳实、苍术、焦三仙。珍妃曾用此方。

3、补阴类 

清代宫廷中这类代茶饮方是非常多的,并有滋肾阴、养胃阴、补肝阴、养心阴、补肺阴等不同偏重,常用药如生地、玄参、麦冬、天冬、沙参、白芍等。方例:

滋胃代茶饮:绿豆、西瓜皮(去青皮)、香蕉(去皮)。此方有滋养胃阴作用。

光绪皇帝曾用的代茶饮方:干、鲜地黄,杭芍,归身,知母,云苓,山药,盐柏,酒芩,玄参,寸冬,泽泻。此方兼补肝肾之阴。

道光朝全贵妃曾用代茶饮方:玄参、桔梗、麦冬、甘草。有清肺养阴功效。

参苓代茶饮:沙参、块苓、天冬。乾隆朝定贵人曾用此方,有养阴兼扶脾之效。当时“定贵人脉息沉缓无力,原系肝阴不足之症。惟病后气血衰微,因循日久,以致脾土虚败,胃气日渐消耗,恐成虚脱之症”,而用此方。

第二类:调理脾胃类代茶饮。

多有健脾养胃或滋胃和中之效,常配伍以行气、消食之品。常用药有茯苓、白术、陈皮、半夏、三仙、谷芽、砂仁等。多用于病后调理、培补后天。

方例:和胃代茶饮:生於术、茅术、茯苓、陈皮、金石斛、谷芽、建曲、广砂。此方调补脾胃,兼养阴消食,系光绪皇帝病后调补方之一。

嘉庆朝华妃曾用代茶饮:陈皮、麦冬、半夏曲。有和胃益阴之效,亦用于病后调理。

二神代茶饮:茯神、神曲。此系嘉庆朝玉贵人病后调理方之一,有健脾安神、消食和胃之效。

第三类:消导类代茶饮。

均以神曲、山楂、麦芽、谷芽等消食化积药为主,或辅佐以健脾和胃清热之品。宫中因常食膏粱厚味之品,又少活动,易患饮食积滞,故此类方亦属常用。方例:

嘉庆朝三阿哥曾用代茶饮方: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益元散,引用灯心。此方为焦三仙加味,重在消导,兼能清热利湿,为病后调理方。

保元代茶饮:焦曲、谷芽、茯苓、南楂。嘉庆朝医案载“五阿哥喜痘八朝。浆满充足,头面周身,似有结痂之象,饮食如常,今议用保元代茶饮调理”。

第四类:解表类代茶饮。

解表药多属辛散,不宜久煎,故宜于用代茶饮法,亦为宫中所常用。方有疏风解表,清热解表,宣肺解表之别。除常用发散风寒、风热的解表药外,尚酌情伍以清热解毒药或宣肺药。方例:

嘉庆朝五阿哥曾用代茶饮:苏叶、防风、葛根、桔梗、枳壳、荆芥、前胡、广皮、甘草,姜、灯心为引。五阿哥不满周岁,“外受寒凉”,“以致微热鼻有清涕”,用此方疏风解表,发散风寒以治疗感冒。

清温疏解饮:荆穗、防风、薄荷、花粉、酒连、牛蒡、玄参、桔梗、黄芩、马勃、连翘、人中黄,引用芦根。道光朝四公主曾用此方,由解表与清热泻火药组方,兼顾表里,疏风清热。

杏苏代茶饮:杏仁、苏梗、橘红、半夏、茯苓、枳壳、焦曲、焦楂、前胡、桑皮、桔梗、浙贝,引用生姜皮。此方属宣肺解表,道光朝和嫔曾服用。

第五类:清热类代茶饮。

清宫医案中此类方亦甚多,有的兼有养阴、利湿、和中、化痰等作用,应用较广。此类方中有的只用黄连、灯心、金银花等单味药,或桔梗、花粉、桑白皮、菊花等两味药组方。其它许多复方只能简要举例介绍。

清热和胃代茶饮:竹茹、麦冬(去心)、小生地、花粉、赤苓、神曲、焦楂、谷芽、灯心。此方曾为道光皇后服用,有清热养阴、和胃消食之效。

导赤代茶饮:赤苓、生地、木通、石斛、灯心。此方亦见于道光皇后脉案,仿导赤散方义拟方,有清热利湿养阴的功效。

光绪皇帝曾用代茶饮方:云苓、茅术、广皮、槟榔、酒黄芩、花粉、银花、连翘、竹叶卷心、寸冬。本方以清热和中作用为主。

清热代茶饮:蒌仁、麦冬(朱砂拌)、竹茹。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定贵人“痰涎上壅,气闭作抽”,御医拟此方有清热化痰养阴之效。

第六类:除湿类代茶饮。

这一类方中又可细分为化浊除湿、理脾除湿、利水除湿及祛风除湿等方。常用利水、化浊、燥湿药,或兼伍行气、健脾、祛风药。兹选一则光绪皇帝曾用的代茶饮方:大腹皮、木香、砂仁、陈皮、炒枳壳、泽泻、木通、赤苓、宣木瓜、楂炭。此属健脾理气除湿方。

第七类:祛暑类代茶饮。

包括清气祛暑、利湿祛暑及清暑益气等类代茶饮方,均有祛除暑邪的功效。如道光二十七年六月十一日,琳贵妃所用生津代茶饮,由沙参、麦冬、竹茹、益元散组成,有清暑利湿、益气生津、养阴除烦的功效,宜于夏季调理应用。

第八类:止嗽类代茶饮。

如嘉庆年间医案记载有五阿哥“脉息浮数,系肺胃痰热,微受风凉,以致咳嗽有热,头项微热,今用橘苏代茶饮”。其药物组成为:苏梗、橘红、杏仁、桔梗、半夏、桑皮、枳壳、前胡、赤苓、葛根、浙贝母、防风,引用生姜。

第九类:安神类代茶饮。

清代宫廷中也常用有安神宁心作用的小复方,以代茶饮法服用。如同治皇帝患天花时曾用安神代茶饮:茯神、炒枣仁、朱砂(冲)。慈禧太后临终时所用安神代茶饮则包括麦冬、枣仁、茯神等药,以补心阴、安心神。乾隆朝医案中还记载有福晋用枣仁、灯心或枣仁、麦芽水煎代茶,均以安神作用为主。

第十类:通便类代茶饮。

例如治光绪皇帝大便秘结方:“叭哒杏仁、松子仁、大麻子仁、柏子仁各三钱,共捣烂,滚水冲,盖片刻,当茶饮。”此方有润燥通便作用,用于素为阴虚体质的光绪皇帝是较适宜的。

其它尚有调气、截疟、治耳病及温中等许多类代茶饮,足见宫中代茶饮方剂的繁多。

从以上方例介绍可知,清代宫廷中广泛应用的代茶饮,其组方用药总的原则虽不出一般中药方剂学的规律,但又确有其特色。其组方特点,除注重辨证和配伍严谨之外,选药精、总药量少是突出特色。其遣药特点有:药性多平和,药味多甘淡,或微寒微苦,常用益气、滋阴、和胃、消导、利湿、清热等类药,少用过于苦辛或温阳、峻下药,一般不用动物药或质地坚硬、难以浸出之药,每味药的用量也较小。

由于代茶饮具有许多独特和优越之处,而成为一种保持中医辨证施治特色,又易掌握和运用,节约药物、方便服用的服药治疗方法。代茶饮不仅受到宫中御医的注重和皇帝、后妃们喜用,也很值得我们在现代临床工作中重视。

 ▍版权声明:

○ 本文摘自《清代宫廷医话》

寻找好中医,你附近或看过的好中医 >>>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伤寒论》在线阅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


人体穴位大全【图文版】


中医古籍的剂量不知道算多少?收藏这篇就够了


药房医院“代煎药”的猫腻!


被西方偷走的千年中医绝技


中国第一部全面《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电影,转发1次挽救1条生命★★★★★★★★


论中医之“气”


中医段位谈:衡量中医水平的三阶九级


什么是扶正祛邪?



中医理论八议

  1. 中医哲学对人类的重要贡献

  2. 中医哲学是具元创性的科学哲学

  3. 辨“证”论治的哲学解读

  4. 阴阳代表一条与西方科学不同的认识路线

  5. 中医学是象科学的代表

  6. 中医学生存的哲学依据与经络的时间本质

  7. 中医启示人类 重新审视科学

  8. 中医百年沉浮说明了什么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医宝典微信公众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