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夏健脾,才可化生万物
编者按
从小暑再到立秋、处暑,这一时段我们称为长夏。长夏五行属土,与脾相应。脾有一个特点,就是喜燥恶湿。长夏阴雨连绵,湿邪严重,极易伤脾。平时生活中可以多吃些黄色食物,再加上穴位按摩,便可保你健康无忧。 |
长夏湿气盛,湿邪最易困脾
过了夏至,就是小暑了。从小暑到立秋、处暑,这一时段我们称之为长夏。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小暑的解释是:“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意思是说,到这个时候,天气开始炎热了。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只能说是酷暑的一个“预备期”,因此称之为“小暑”。
我国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过了小暑,吹来的风都带着热浪。蟋蟀也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躲避暑热的侵袭。老鹰也因为地面温度太高而转向清凉的高空活动了。
“暑”这个字是两“日”中间夹着一个“土”。两个太阳,说明阳气盛,这个时候可以说是天气间阳气最盛的时刻了。过了小暑,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先后结束,逐渐进入高温天气。而淮河——秦岭以北的地区则开始进入多雨季节,高温加湿热是这时气候的主要特点。
中医认为长夏五行属土。《白虎通义·五行》认为:“土,主吐含万物。土之为言,吐也。”在自然界中,金属是从土中来的,小麦、水稻等植物也生长于土中,动物死亡后还要化为土,因此万物归于土。
五脏之中,脾胃与土相配,为“后天之本”。为什么这么讲呢?古时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之说,脾为“仓廪之官”,胃为“水谷之海”,脾气健运,才能将水谷化为精微物质,并将其输布全身,供养五脏六腑及四肢百骸。反之,脾失健运,气血生化无源,脏腑缺少滋养,邪气便有机可乘,疾病也会随之而来。《脾胃论·卷上·脾胃虚实传变论》云:“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可见,脾胃是提供营养的大本营,这点与土生养万物的特征完全吻合,因此五行中将脾胃归于土。
脾土有一个特性,就是喜燥恶湿。举个例子来说,我们栽种植物光撒下种子还不行,还得及时浇水,这样植株才能健康生长。由此可见,土若生养万物,离开水是不行的。但是水太多了也不好,那样就会导致洪涝,照样不会有好收成。脾土也是如此。脾主运化水湿,以调节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但同时,脾又是最怕湿的。夏天雨水本就多,湿邪又是最难缠的一种外邪,阴雨连绵的日子,它通过人的口鼻、肌肤而入。当水分不能通过尿液排出体外时,就会滞留于人体内,从而使脾胃受困。脾胃运化失常,气血亏虚不能上容于面则面色发黄。脾又主肌肉,脾虚则肌肉无力,形体消瘦。经过一个夏天之后人经常会变瘦,就是这个原因。
黄色食物、穴位按摩助脾“一臂之力”
想要把体内的湿气祛除,首先要做的就是健脾。脾脏健壮,有了足够的动力,才能将体内的湿气运送出去。
如何养脾呢?有些人可能会想到吃补药。在古代,药又被称为“毒”,这里的“毒”指的是药物的偏性,如寒热温凉等。对于这种药物,把握得好可治病,把握不好反会“致病”,所以古代养生家都提倡“祛邪用药,补养用食”。
生活中的食物有很多,到底哪些可以补脾呢?你只要记住一个原则:多吃黄色食物。中医认为五脏对应五色:红色入心,青色入肝,黄色入脾,白色入肺,黑色入肾。像黄豆、南瓜、玉米、山药等都有很好的健脾效果。特别需要提一下的是芜荽。
芫荽原产于地中海,后来张骞出使西域时被带入中国,因此又被称为“胡荽”。又因其有一股特殊的香味,所以人们更喜欢称它为“香菜”。芫荽味美,被道家作为五荤之一。另外还具有一定的药物功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芫荽性味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芫荽入脾、胃、肺经,有消食下气、发汗、解表的效果。长夏脾胃因湿邪所困吃不下东西时,吃些芫荽便可起到振奋脾阳的效果。
芫荽怎么吃呢?我们一般是在做菜时将其作为配菜的,其实芫荽凉拌效果也不错。将芫荽切碎,加入适量姜丝、红椒丝,然后再加入精盐、香油搅拌均匀,一道美味的爽口小菜就做好了,不仅可口,还可开胃醒脾、和中理气,真是药食兼得的美味。但芫荽性温,口臭、狐臭及胃溃疡患者应忌服。《食疗本草》也提到芫荽“不得久食,此是熏菜,损入精神”。所以最好每隔一段时间食用一次,一般每周一两次就可以了。
除此之外,对于长夏久受湿邪困扰的患者来说,艾灸也有一定效果。艾灸虽然不能直接去湿邪,但可振奋脾阳。脾阳足则湿邪自化。关元穴是小肠经的募穴,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并且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与任脉的交会穴。它还有一个名字,叫“丹田”。《难经集注》认为,“丹田者,人之根元也,精神之所藏,五气之根元,太子之府也”。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便可壮一身之元气,从而起到补虚益损的效果。
关元穴位于腹部前正中线上,找这个穴位时先平躺于床上,然后将四指并拢置于脐下,手小指的下缘处就是此穴。将艾条一端点燃后,对准关元穴,艾条距皮肤2~3厘米,以使皮肤感到温热而不灼痛为宜,每次灸10分钟,不必每天都灸,中间可以隔一天。经常坚持不仅有助于体内寒湿之邪的排出,还有延年益寿的效果。如果不喜欢艾灸,可以拿一个热水袋放在小腹,前提是在你不怕热的情况下。
无土则万物无以生,脾胃失和则百病丛生。除了做到以前几点之外,还要少吃冷饮,护好脾胃,身体才能高枕无忧!
| 作者简介 |
王凤岐,著名中医临床专家,著名中医药养生保健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国医泰斗秦伯未嫡传弟子。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及新闻发言人、卫生部中医司教育处处长、世界针灸联合会司库、全国中医药编辑学会副主任委员等。
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与配制考试认证鉴定站站长、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总监、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知名专家、北京大医堂养生机构首席专家。
从事中医药事业及临床50多年,在中医药临床及学术上造诣深厚,曾负责组织并参与全国著名中医专家为国家领导人进行医疗保健,应邀在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意大利、法国、阿联酋、加拿大、南美和非洲等地进行学术交流讲学及医疗活动,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并受聘于台湾中医师协会会长顾问、香港中医师公众顾问、南美医师协会常务副会长、中智医师联合会总监、马来西亚医学保健协会副会长等职。是大陆第一位应邀赴台湾访问的中医学者,并任大陆第一届海协会理事,在港台中医药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著有《王凤岐的养生餐桌》、《王凤岐带你走出养生误区》、《春夏秋冬说养生》、《成语中的养生智慧》等畅销书。
来源:王凤岐的养生厨房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
中国第一部全面《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电影,转发1次挽救1条生命★★★★★★★★
中医理论八议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医宝典微信公众号 zhongyida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