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村发现 129期:发现李续宾兄弟故里
随着这些年对杨家滩及周边地区的深入探访,我对“湘军”这个团队的兴趣也愈加浓厚,这支在150年前从湘乡杀出来的农民和读书人组成的军队成了维护一个国家政权主要力量,并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变革埋下了种子。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湘军早期的名将李续宾和李续宜兄弟及他们的故居。
李续宾(1818年-1858年),字如九、克惠,号迪庵,湖南湘乡人,晚清湘军著名将领。嘉庆23年五月十八日卯正生于湖南湘乡,贡生出身。咸丰二年(1852年)在籍协助其师罗泽南办团练,对抗太平军。次年随罗泽南出省作战,增援被太平军围困的南昌。咸丰四年(1854年),在湘军攻占湖南岳州(今岳阳)、湖北武昌、田家镇(今武穴西北)等重要作战中,常当前锋、打硬仗,以功升知府。次年一月,随罗泽南南下,连占弋阳府、广信府(今上饶)、德兴、义宁府等府县。十二月,随罗泽南赴援湖北。咸丰六年(1856年)罗泽南战死后,接统其军,成为湘军一员重要统兵将领。 咸丰八年(1858年)十一月,在三河之战中陷入太平军的重兵包围,最终战死(一说自杀),所部尽覆,使湘军元气损伤颇大,谥忠武。
李续宾的故居就是锡三堂,“锡三”,表示这家主人受过皇帝的三次封赏。锡,音xī。“易”意为交换。“金”指金属,多指青铜。“金”与“易”组成字表示‘君臣之间用金属原料(如铜锭)和功劳政绩进行相互交换用以奖赏有功之臣。
李续宾参加湘军后,在田家镇一战中一举成名,被加赏“挚勇巴图鲁”名号,升为安庆知府。巴图鲁,满语中“勇将”之意。在清朝,用这个名号大量赐封将士,以鼓舞士气。封法有两种:一种只称巴图鲁;另一种在巴图鲁前再加勇号,满语勇号如“达桑”等,汉字勇号如“劲勇”等。李续宾的勇号为“挚勇”,既英勇也诚挚。这是李续宾的首封。 第二次是在1858年5月,李续宾率部从太平军手里夺得战略要地九江,清廷加赏他巡抚衔。 第三次,是在1858年9月的三河之役中。李续宾在咸丰皇帝再三催促其收复庐州(今合肥)的情况下,分兵冒进,加之友军未能按原定计划配合行动和敌情不清,导致在三河镇陷入太平军重围,最后全军覆没,自己也死于乱军之中。
锡三堂坐落于涟源市荷塘镇古楼村,座北向南,整个院落呈长方形,东西长100米,南北纵深50米,占地近5000平米。由水塘、朝门、倒座房、正厅、厢房和杂屋组成,原有三进五横,外墙用的青砖,内部用的土砖,目前大体保存还算完整。锡三堂虽然并不华丽,但住家舒适、安全,也气派。从规模上来看,跟杨家滩的其它湘军将领故居相比这里并不算很大。原因也许是李续宾本人长年在外征战,并没有心思在老家置业。加之李续宾去世过早,可能家中并没有积累太多财富,所以这个宅子体量并不算太大。其实锡三堂还是他老父亲帮他建的,李续宾本人并没有住过这里。李续宾是“湘军之母”罗泽南的学生。1852年,罗泽南在涟源杨家滩做教书先生、“闻风而动”响应清廷办团练抗击太平天国时,“续宾奉父命往佐之”。从此,李续宾跟随老师南征北战,成为罗泽南的得力战将。谢书记告诉我,其实在湘乡团练成规模之前,杨家滩当地还有很多“族练”,所谓“族练”就是当地大姓人家以族姓为单位自发组织起来的地方武装,主要是用于防范龙山的土匪和维护当地治安。所以罗泽南号召学生们办团练时才能以族练为基础迅速组织起一支队伍。显然李续宾的这位深明大义的老父亲的支持对他们兄弟二人的影响很大。
锡三堂选址相当考究,位于一个四面环山的盆地,整个建筑群背山而建,座北朝南,冬暖夏凉,视野开阔,只有一个极窄的入口。据传,当时整个建筑占地100亩,除了以山作为屏障外,院子四周还建有青砖围墙,墙上有炮台,平日有兵丁守卫。入口处距锡三堂大门约一里路,青石板主路上原来屹立着一座用汉白玉建造的雄伟牌坊,上面有咸丰皇帝的御笔题词,表彰李续宾、李续宜兄弟的功勋,可惜在文革时期被拆毁。
大门门口是月台,月台拾阶而上,月台不远处有下马石,但是后来由于村里修路,下马石被搬走,台阶被填平。
2015年第一次是来锡三堂还是杨市镇孙水社区的谢光辉书记带的路,根宝兄弟一起,湖南都市频道和娄底电视台的记者也来进行了采访。
谢书记指着门框上方一块很特别的青砖告诉我,这块砖上的四个字至今无人认识。
这四个字都是竹字头,下面左边是个“齿”,右边分别是“乞其足定”四个字。
后来关于这四个字我请教了老白,他给了我一些提示,下面这段看得似懂非懂的文字,我想这可能是用于辟邪用的字“符”。后来从锡三堂内的住户得知原来有人觉得锡三堂是将领府邸,肯定藏有金银财宝,遍寻收获不大,只发现了这块青砖,只能将它镶进门框之上,还留下新安装的痕迹。
朝门内是一块大坪,据老人们说这里是一个练兵场,因为主人是武官,驻兵200人看家护院。
二进是主人家眷的生活区,并肩两排房子。
又一道天井后是三进,正堂供着祖宗牌位,两边房子是主人的起居、读书、议事区域。
在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天井,虽已修建一百五十多年,但至今没有堵塞,因为整个建筑设计有科学的下水管道。
整个建筑群背山而建,坐北朝南,冬暖夏凉,视野开阔。门口有三口池塘,用于蓄水灭火。后院有三重水井,全用巨块青石砌成,井水终年不息。这里还有完整的排水系统,水从地下管道排入房前池塘,
三重井最上一口是出水井,是专门的饮用水井;多余的水流入第二口井,是洗菜用的;多余的水再流入最后一口井用来洗衣和其它生活用水。
水井引的山泉水,甘甜清澈,终年不息。
至今这里仍然是锡三堂内居民们的生活饮用水来源。
今年涟源市有关部门开始对锡三堂进行大规模的修缮,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看见它焕然一新。
李氏务本堂在锡三堂东北边三里处,据说也是李续宾的父亲为这两位有出息的儿子所建。也有说法是为李续宜所建。三进四横,占地近3000平米。全青砖、小青瓦,看样子建筑的年代要晚于锡三堂。
大门还包着铁皮,用铆钉固定,就像古代的铠甲。
朝门内的大坪也很宽敞。
这里的封火墙跟杨家滩等处同(治)光(绪)年后湘军将领故居一样都是平直高大的造型。
墙头上还有精美的灰塑。
大厅内的格局跟锡三堂大体相同,只是二进和三进之间没有天井,而是用游亭连接。
因为这里也是湘军将领故居,所以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前段时间曾有人来这里在一些没人居住的房间里来挖“宝贝”。现在当地村民的防范意识更强了,一但发现陌生人进入都会上来盘问。
就在我探访过锡三堂的当年,偶遇了一次李续宜家族后人的一次聚会。
李续宜(1822年-1863年),字克让,号希庵,谥勇毅,浙江布政使李续宾弟。咸丰初以文童从李续宾镇压太平军,转战江西、湖北、安徽,官至安徽巡抚。续宜治军严整,与兄续宾同负重名。曾国藩尝论其昆弟为人,续宾好盖覆人过,续宜则嫉恶稍严。续宾战必身先,骁果缜密,续宜则规画大计,不校一战之利,及其成功一也。古楼当地老乡也说李续宾和李续宜两兄弟是一文一武。
聚会上一位李贻献老先生向我们发表了一篇《忆童年的芹芳别墅》,这个芹芳别墅就是李续宜后代的聚居地。文中对芹芳别墅的位置和周边的地理进行了详细描述,其中讲到芹芳别墅对面就是“文家铺”,前面有条小河,后面是一座小山坡,出大门左边走两里路有一个萧家祠堂,是当年他读小学的地方。同时还讲了芹芳别墅内的一些结构:大门两边是一排小房子,进大门内是一块大坪,再上几级台阶进入大厅,大厅左右是住房……这些结构跟锡三堂很类似。
根据这些线索,我后面的两年时间里分别找到了芹芳别墅旧址和萧氏宗祠。详见下面这张卫星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锡三堂正处在一个被倒三角山包围的盆地之中,对外的出口应该就是在文家铺边上的那条小道,文家铺和萧氏宗祠的位置与文中描述完全一样!
今天的古楼跟一百多年前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河流山脉没有改变。
芹芳别墅已经不复存在,在它的原址上建起了古楼小学。
萧氏宗祠隐藏在一片民居之间,座东向西,三进两厢,高大的封火墙,非常壮观。
这种门楼是非常典型的湘乡地区的造型。
门楼上萧氏宗祠几个字虽被抠掉,但仍能看清字迹。下面还有“湘乡第十区”和“秀溪学校”的字样,所以据此可以断定这里就是文章中所指的那个小学。
这种“猫弓背”封火墙是我们湖南独有的样式,主要用于宗教和祠堂建筑之上。
祠堂大门是拱形的,上面有高浮雕的龙和两个天官,门墩抱鼓石已被盗。
门楼后是戏台,这个戏台非常高大,做工精湛。
戏台上最值得细细欣赏的是木雕,花鸟鱼虫山水和故事人物一应俱全。
戏台上方的八角藻井是古老的扩音回声装置。
这种木隔扇门已经非常难得一见了!
这是二进大厅。
高大的木柱支撑着巨大的抬梁木结构。
这是最后的拜堂。
在这里看见了几块用石碑砌成的石栏。
看样子这里是在民国十四年(1925年)由萧氏族人捐资在祠堂里增建了学校。
两边的厢房目前已经废弃。
虽然没有发现有祠堂始建年代的信息,但从封火墙上的青砖叠涩砌法来看,很有可能是在清道光、嘉庆年或者更早一些的年代。
李续宾、李续宜兄弟的后人人才辈出在文化、工业、教育等方面有杰出的贡献。今天,站在李续宾故居“锡三堂”门前,留给我们最重要的东西并不是这栋大宅院,而是通过了解李续宾戎马生涯的同时去回顾那段历史。在敬佩李续宾对国家的忠诚以及舍生取义的英雄品质及独特人格魅力的同时,弘扬我们湖南人“吃得苦、耐得烦、舍得死、霸得蛮”的血性和担当精神!
最后请大家观看我航拍的这几栋老宅的视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