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速递丨中国德育2020年第18期
教育评价改革要实现四个转变
教育评价在当前为何如此紧要和受到密切关注,这都是与教育评价本身的内涵相关的。教育评价从表象来看经常是评选、评奖、考核、选拔等活动,但是这些多样化表象对应的内涵却是模糊的。在回溯教育评价定义发展的基础上,教育评价越来越可以明确理解为一种具有技术内涵的实态把握和价值判断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了要坚决克服教育评价的“五唯”问题,这说明消极的教育评价已经成为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作为技术工具的教育评价活动主要服务于什么目的?两个根本的方面是不能忽略的,一是诊断和促进,二是选拔和分配。教育需要良好的运行状态和更高水平的产出,也需要对职责、权利、资源、财富和机会进行合理配置,这两个“需要”决定了教育评价的价值和意义。可以说,没有教育评价的支撑,教育会重归自发状态,这样的教育难以回应人类社会在追求发展和避免危机上的积极性。
教育评价的主要目标是对教育进行实态把握和价值判断,实现这个目标的核心难度则主要体现在持有与表现、复杂与简化、未知与已知、个体与群体等四个维度的辩证关系中。目前的教育评价之所以被诟病,被提出最多的一个原因就是太过“表现主义”,没有真正关注教育参与个体或部门内在积淀和生发的“持有”,但这些“持有”经常发挥着没有外在“表现”的积极功能。“五唯”教育评价的核心问题就是片面地简化,虽然依据关键指标进行整体把握是一个相当理想和经济化的状态,但过于简化的教育评价会忽视教育系统本有的复杂。现有教育评价的确立基础是我们对教育的现有认识,但是教育认识虽不断发展,也难以破除对教育世界的所有未知。当前对教育评价的不少批判是维护主体性或个体性角度的,但这与教育评价经常被群体用来实现整体教育发展的情况不对应,群体层次的教育评价对个体产生一些制约和规范是正常的。
因此,目前的教育评价改革相对以往至少要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坚持整体性视野,时刻意识到教育评价是对某个方面或参与者整体的评价,任何简化都有背离整体的风险;二是保持教育评价的动态发展性,跟随对“持有”的更多认识、对复杂进行简化的手段升级、对已知边界的扩大、对个体与群体关系的优化而动态发展;三是对教育世界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保有必要的尊重,在对这些方面的深化理解中追求信度和效度;四是有意识地进行反思和接受“再评价”,教育评价本身也需要进行更高层面的实态把握和价值判断。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刊特约评论员:余清臣
卷首语
P01 教育评价改革要实现四个转变︱余清臣
新思想指引新征程
P05 论一体化德育体系构建的十大关键要素︱杨志成
观 察
P10 教育评价改革要面向教育理想追求︱李焕武
P12 让校规行在育人的正道上︱冯永刚
探 索
P14 制度保障视角下班主任工作改进:一项质性研究︱汪明帅 张 帅
P20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郭 平 王蓉琴
话 题 教育评价改革
教育评价具有导向、监督、管理、激励等功能,事关教育发展方向。科学的教育评价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完善教育管理系统、规范教学秩序、健全学生成长。教育工作者要大胆改革、积极探索,着力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建立科学的、 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积极作用。
P24 从大众视野看唯分数论评价改革︱刘磊明
P28 制度伦理:教师评价改进的新视角︱刘志芳
P33 中小学学业质量综合评价的区域创新——以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为例︱陈国民 王 斌 孔建美
P37 大数据支持下的学生评价新路径微探︱沈群亚
P41 以人为本视野下教育经费评价机制的突破与重塑︱刘大伟
讲 堂
P45 生命教育,让教育找到回家的路︱袁卫星
展 台
P50 深入推进新时代青少年校外教育优质项目建设——基于北京经验︱周立奇 王 芳
样 本
P55 打造嘉祥样板 探索英才教育——访四川嘉祥集团董事长向克坚︱本刊编辑 赵 庭 通讯员 向晏平
P59 以德为魂,探求品质德育︱樊文锋 刘 刚
P62 体验导行,以德润心︱李 琪 李莉萍
P65 践行八字校训 促进生命发展︱洪 涛
第一线
P69 活动型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探索︱王光永 李松林
P73 在情境中舒展生命︱章小英
P76 “风雨中的选择”班会实录︱邹丽琼
往期目录
声 明
本文系原创文章,版权属于本公众号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2020年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