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唐诗(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朗读+知识点

全册精讲+→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1-08-08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梅岭三章/陈毅

3.短诗五首

月夜/沈尹默

 萧红墓畔口占

 断章/卞之琳

风雨/芦荻

 统一/聂鲁达

4.海燕/高尔基

5.孔乙己/鲁迅

6.变色龙/契诃夫

7.溜索/阿城

8.蒲柳人家/刘绍棠

9.鱼我所欲也/《孟子》

10.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11.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12.词四首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

课外古诗词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

13.短文两篇

谈读书/培根

不求甚解/马南邨

14.山水画的意境

15.无言之美

16.驱遣我们的想象

17《屈原(节选)

18.天下第一楼

19.枣儿

20.曹刿论战

21.邹忌讽齐王纳谏

22.出师表

23.诗词曲五首

十五从军征

全册教材解析

电子课本图片

生字词汇总复习

朗诵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背景

今天,我们再读一首岑参的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朝的新疆龟兹是安西都护府,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边关,辖内包含天山以南的新疆、哈萨克大部、阿富汗、吉尔吉、塔吉克、土库曼东半部和乌兹别克大部地域。这首诗就是诗人岑参赴安西都护府接任武判官的职务时写就的。


简析

诗的前四句就一个词“惊奇”:在京都内地还是秋高气爽的八月,而在边关,北风已经卷地把白草都吹折了,带来的飞雪在树枝上堆积就像一夜春风使然,千树万树梨花开了,大有春光亮丽的特色。


读到这里,我想起了李白的诗:“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诗人借雪冷,想春暖,以求腰下剑,呵护春色归。还有伟人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雪的气魄、雪的威力、雪的能量,都蕴藏其中,领袖笔下的雪,如此多娇。不同的视野,不同的地位,不同的胸怀展示雪的情景也不同,所谓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接着四句“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写的就是一个“冷”字。这里的“罗幕”不是荣誉等级了,而是帐蓬,大冷的天住在湿罗幕里,狐裘大衣穿上,不暖,锦缎大被盖上,太薄。即使是百步穿杨的大将军,这时也拉不开弓了,都护的铁衣冷冰得都不想穿了。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瀚海阑干没有水都已是百丈冰了,愁云惨淡飘万里都已凝结不动了,前方的路很长,很难,多保重;中军帐中:核心指挥部的主帅已摆开酒筵,倾其所有,搬来各种乐器,且歌且舞,开怀畅饮,来“干”。


暮色已浓,真的要分手了:“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雪由远及近纷纷下个不停一直下到辕门,风不停地吹,一直拉扯着冻僵了的红旗。说话间已到了轮台东门,我们在这儿分别吧,“嗯,再见”,转眼间,朋友就走进了漫天飞雪的天山路。


最后二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意思是说,山回路转的前方、曲曲径径的路上,已看不见武判官的身影了,只看到茫茫的雪原上留下了的长长的马蹄印。这两句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一样意味深长。


品读赏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共分三个部分。


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友人即将登上归京之途,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一夜盛开的梨花,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前面四句主要写景色的奇丽。“即”、“忽如”等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雪景时的神情。经过一夜,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接着四句写雪后严寒。视线从帐外逐渐转入帐内。风停了,雪不大,因此飞雪仿佛在悠闲地飘散着,进入珠帘,打湿了军帐。诗人选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动来表现寒冷,如同选取早晨观雪表现奇异一样是很恰当的。虽然天气寒冷,但将士却毫无怨言。而且“不得控”,天气寒冷也会训练,还在拉弓练兵。表面写寒冷,实际是用冷来反衬将士内心的热,更表现出将士们乐观的战斗情绪。


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体现将士们歌舞的积极意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笔墨不多,却表现了送别的热烈与隆重。在主帅的中军摆开筵席,倾其所有地搬来各种乐器,且歌且舞,开怀畅饮,这宴会一直持续到暮色来临。第一部分内在的热情,在这里迸发倾泄出来,达到了欢乐的顶点。


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归客在暮色中迎着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帜,在白雪中显得绚丽。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虽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万嘱,不肯回去。“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这一部分描写了对友人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迈精神。


这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奇的美好意境,不仅写得声色宜,张弛有致,而且刚柔相同,急缓相济,是一乎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知识点总结

字词

⑴武判官:名不详。判官,官职名。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官,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的僚属。

⑵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

⑶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

⑷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⑸珠帘: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形容帘子的华美。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幕。形容帐幕的华美。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珠帘”“罗幕”都属于美化的说法。

⑹狐裘(qiú):狐皮袍子。锦衾(qīn):锦缎做的被子。锦衾薄(bó):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形容天气很冷。

⑺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一作“雕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

⑻都(dū)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铁衣:铠甲。难着(zhuó):一作“犹着”。着:亦写作“著”。

⑼瀚(hàn)海:沙漠。这句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百丈:一作“百尺”,一作“千尺”。

⑽惨淡:昏暗无光。

⑾中军:称主将或指挥部。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的营帐。饮归客:宴饮归京的人,指武判官。饮,动词,宴饮。

⑿胡琴琵琶与羌(qiāng)笛:胡琴等都是当时西域地区兄弟民族的乐器。这句说在饮酒时奏起了乐曲。羌笛:羌族的管乐器。

⒀辕门:军营的门。古代军队扎营,用车环围,出入处以两车车辕相向竖立,状如门。这里指帅衙署的外门。

⒁风掣(chè):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掣:拉,扯。冻不翻: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

⒂轮台:唐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县境内,与汉轮台不是同一地方。

⒃满:铺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⒄山回路转:山势回环,道路盘旋曲折。

课后练习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白草折( ) 狐裘( ) 风掣红旗( ) 锦衾薄(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胡天八月即飞雪(即: )

⑵将军角弓不得控(控: )

⑶瀚海阑干百丈冰(阑干: )

⑷风掣红旗冻不翻(翻: )

⑸去时雪满天山路(去时: )

3、吟诵下列诗句,挑选句中的一个字仔细品味,说说它的好处。

⑴胡天八月即飞雪。

⑵愁云惨淡万里凝。

4、诗歌前十句描写的是边塞风光,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特点。

考点1

  1、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2、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 送别

  3、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

  4、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

  5、请你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作一点赏析。

  诗句以梨花喻雪,新颖奇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而一个“忽”字,既写出了塞外气候的变幻奇特,又表现了诗人见到

  7.根据要求写出诗文原句。

  (1)诗中以花喻雪的千古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2)诗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3)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的送别情思的句子是: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8. 这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送别诗。诗中既着力描写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诗中画线句子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构思新颖,联想奇特,请结合诗的内容,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雪花给树木坡上银妆,仿佛突然刮起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

  9. 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上一段赏析的话。

  这句话以南方梨花盛开比喻北方雪压冬林,景象极为神似,颇有浪漫色彩。

  10. 结尾两句较出色,说说你的看法。

  最后两句写出行人身影已经消失,诗人还在深情目送,凝视雪地上的马蹄印,惜别之情跃然纸上,极为动人

考点2

一、作者简介

  岑参(715—770),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为“高岑”,是边塞诗派的重要作家。其诗早年以风格绮丽见长,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陲,风格大变,诗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二、结构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咏雪——瀚海雪景图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送别——风雪送客图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三、问答题

  1、如何从雪景过渡到送别?

  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2、送别地点的转换

  中军 辕门 轮台 天山

  3、既然是送别,为什么要咏雪?二者有什么联系?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4、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描写边地奇异风光,抒发无限惆怅之情

  四、赏析下列诗句

  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第一句写风,一个“卷”字, 一个“折”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两句是诗人由眼前的景色而展开的联想:望着披上银妆的树木,诗人忽然觉得自己好象已置身于大好春光之中,那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竟吹开了这千树万树的梨花,一个“忽”字,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比喻辞格的运用,既清新而贴切写出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3、散八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一个“散”字,写出了风吹雪花点点飘入帐内的情景,一个“入”字,将读者的视线从广漠无垠的空中转移到中军将领们的住所上来,“湿”字写雪花融化,沾湿了罗幕。“狐裘”写白天,“锦衾”写夜晚,“不暖”和“薄”,均可见出雪天的奇寒。

  4、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角弓不得控”和“铁衣冷难着”,生动地表现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将军”与“都护”尚且如此,一般士兵就可想而知了。

  这两句与前两句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的苦寒生活,又从侧面烘托出了大雪的寒威。

  5、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这两句转写野外雪景。“瀚海阑干”绘出了非常开阔的画面;“百丈冰”是夸张的说法,极言奇寒。一个“愁”字,一个“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这一图景与前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表现出诗人思想感情上的矛盾:一方面他热爱边地的特有风光,另一方面武判官的“归京”又牵动了诗的乡土之思。

  6、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写送别宴会,点明地点是在中军营帐。“饮归客”说明举行这次宴会是为了送武判官归京。此句紧扣诗题,连举三种乐器,以借代的方式,写出了送别宴会上的热闹情景。

  7、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酒宴散后,送客出辕门。一个“暮”字,点明时间是在傍晚,“纷纷”极言雪之大,“冻不翻”极言天之寒。

  8、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的担忧。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写与朋友的告别,着力表现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不见”和一个“空”字,传达出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自己归期未卜的惆怅以及对于朋友能否顺利抵达京城的担忧。

  练习题

  1.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1)咏雪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写送别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写分手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诗歌划分为两层,并写出层意。

  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表达感情方面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4.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四幅画面的内容。

  5.说说画根线的诗句在结构或写法上的妙处。

  参考答案

  1.(1)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2)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3)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2.(l)前十句为第一层,从不同侧面写雪;(2)后八句为第二层.写送别。

  3.写友人已去而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二者都写出了分手时凝望友人远去的情景,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

  4.(1)送别前的“飞雪”,八月飞雪苦寒图。(2)中军量酒饯别时的“纷纷暮雪”,军营伐别奇寒图。(3)临别时的“雪满天山路”,东门借别惆怅图。(4)送别后的“雪上空留马行处”,别后雪地思乡图。

  5.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手法上:用对偶、夸张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