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下语文写作《怎样选材》写作指导范文、图文解读
扫码查看下载 全部资源 |
师生资料汇总
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第三单元
第11课《台阶》第12课《卖油翁》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第三单元测试卷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写作指导
生活中的材料很多,要学会会围绕中心选材。文章的中心决定了材料的取舍以及详略的安排;跟中心无关的,舍弃不取;跟中心相关的也要分清主次,选取其中最有利于表现中心的材料作为重点展开,其他可以略写。
此外,还要注意材料的真实与新颖。真实,是指选择的材料应该是自己亲历的事情,而不是道听途说的,或无中生有的。要善于从生活中发掘有意义的材料,为自己所用。
新颖,是指新而别致,与众不同,不落俗套。新颖的材料应该是别人未使用过的,或者虽然已有人用过,但自己又有新的感悟和体验。
《我的一天》写作指导
1.审题上,《我的一天》的关键词是“一天”,即在一天内发生事,“我”则表明所叙之事是与“我”相关的。
2.选材上,可以选择在这一天发生的让“我”印象深刻的、具有警示意义的某件事情来写;也可以选择一天中在“我”身上发生的多件事情来写。注意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不要去编故事,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内容充实、有真情实感的一天。
3.写法上,如果选择一件事来写“我的一天”,则要写出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把表现主题的那部分材料运用描写方法进行详写,其他的部分则简要记叙,交代清楚就行。如果选择多件事来写“我的一天”,最好运用一线串珠、镜头剪接的构思方式来写。写作过程中,还可以运用环境渲染、对比衬托、欲扬先抑等表现手法,突出主题。
范文
我的一天自从有了上次和老爸打赌的经历后,我要说:自律,爱你不容易。热热闹闹的生日宴会结束了,老爸把我叫到了一边,对我说:“孩子,十六岁是大人了,大人有所为有所不为,你应该学会自律了。”“什么是有所不为呢?”我问。老爸答:“比如上网,明天就是周末,你能不能尝试明天一天不上网?”我想了想,哈哈,不就一天,那还不容易呀。打赌就这么开始了。第二天起床后,我坐在书桌前,开始学习:先请出语文课本,诗词默写作业轻松搞定;再拿出数学适应性练习,直奔难题而去。就在这时,同桌打来了电话:“嘿,今天怎么没有见你在线上呀?哥们都想你了,上来杀一局吧!”是呀,要在平时,这个时候,我该是和好朋友们在网上捉对厮杀了。想到这里,我的心里开始痒痒起来,眼前的数学符号似乎变成了我网游中最喜欢的青龙偃月刀,朝着敌人的头上砍去。“来还是不来呀,乖孩子?”同桌继续在电话里激将着。我的心也随着他的催问奔向网游去了。按下电脑的开启键,电源的光束便噗噗地扑到我的眼前。随着电脑的开启,我的内心也激动起来,那游戏中的“轰哈”声开始在耳边回响,既刺激又过瘾。就在电脑桌面跳出来的时候,我的耳边似乎传来了一个声音:“孩子,十六岁应该学会自律了。”我猛地一激灵,想起了昨天和老爸打赌的事。玩还是不玩呢?我的心中有两个声音开始了战斗,一个说:“怕什么,杀它一盘过过瘾,况且现在老爸又不在家,他不会知道的。”另一个则说:“十六岁是大人了,有所为有所不为,难道你的承诺就这么不值钱?”权衡之下,我对电话那头说:“不上了,今天就是乖孩子!”说完,顺手把电脑关了。上午就这么过去了。到了下午,我一会用格列佛尿浇皇宫灭火来抵御游戏的冲击,一会拿孙悟空的金箍棒击碎网络的诱惑……就这样好不容易熬到了晚上。说实话,这一天,我的脑子里都是网游的影子。到了晚上,我自豪地对老爸说:“大人是有所不为的,老爸,我赢了。”尽管,赢,是那么的不容易。点评:心理描写是本文最大的亮点,能细致地写出“我”心里的想法,真实感人。文章语言生动活泼,恰当的用词、表现手法使文章的文采提升。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写作 怎样选材》教学设计
教学意图
一、教学目标
1. 拓宽思路,学习从不同角度打开选材思路。
2. 围绕主题选出新颖、真实、动人的写作素材。
二、教学重点
1. 拓宽思路,学习从不同角度打开选材思路。
2. 围绕主题选出新颖、真实、动人的写作素材。
三、教学难点
围绕主题选出新颖、真实、动人的写作素材。
四、教学课时:2 课时
五、教学方法:读写结合法。
第四单元单元整体架构
人文主题:本单元围绕“修身正己”的主题选取了《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驿路梨花》《最苦与最乐》《短文两篇》这4篇文章组成单元。通过学习,感受人物身上蕴含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了解古今仁人志士的嘉言懿德,树立人生标杆,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加强个人修养和行为规范。
语文要素:四篇课文体裁多样,有散文、小说、议论文和文言文。学习本单元,掌握略读的阅读方法,根据一定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在阅读过程中,对内容和表达等要产生自己的感受和心得。
写作——怎样选材 解析
人文主题:明确写作时应从生活中选材,围绕中心选材,并努力做到真实、新颖。
语文要素:在阅读教学和既有写作积累的基础上,认识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体会选材对于写作的意义,学习选材的方法。
教学过程
单元整体架构
参见上方。
课前准备
【学习准备】
每天上放学的路上注意观察积累素材。
参考如下:
1. 路边的景色;
2. 路上遇到的行人或同学结伴而行的情景;
3. 父母接送自己的情景;
4. 偶遇一个陌生人,观察并记录;
5. 发现一处平时没太注意的建筑或陈设;
6. 公交车里的场景;
7. 连续观察上学或放学时天上的云彩;
8. 连续记录自己的心情。
第一课时新课导入
教师语言: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是写作如何从生活中取材。
我们常常发现,拿到作文题时,有的同学拿起笔便文思如泉涌,一挥而就;有的同学呢,最头疼的就是:我写什么呢?想要写出一篇好文章,闭门造车是肯定要不得的,只有建立在丰富积累上的写作才是最顺畅的,而丰富素材来源就是我们的生活。
【设计意图】激发切身感受,明确学习目的。
取材于生活
教师语言:先来看看一篇日记的片段:
“红色的圈圈杂乱无章地点缀着那令人心酸、无比单薄的纸。每次交纸都要顶着那种在下一秒就会被碎尸万段、挫骨扬灰的压力。不过这同时也锤炼了我的勇气,造就了我脸皮的厚度。而在交上去‘订正’,发下来‘再订正’的情况下,我也是无比崩溃,头皮发麻的。一开始的‘订正’仿佛已是跌入谷底,而接下来的‘再订正’则让我明白了:当你认为跌入谷底时,不要伤心,不要难过。因为接下来,有可能是谷底中的谷底……”
这位同学绘声绘色地描写了拿到再次批改完的默写时的沉痛心情,短短一两百字,写得既细腻又妙趣横生。像这样的小事,每天都在发生,丰富的积累正来自于我们对生活点点滴滴的关注,这样写起文章来就会胸有成竹,不愁没东西可写了。
1. 所以要想写好文章,首先要学会观察生活,积累所见所闻。【课件出示】
这样的观察并不是要求“一日看尽长安花”,而是要学会观察细节,不断转换角度深入;并能够结合所见所闻,用心感悟,体验、反思,让自己的认知升华到更高的层次;这些零散的经历、体验和思想的片段,还需要根据写作的要求进行筛选,哪些片段给自己留下了鲜明的印象,触动了自己的心灵,表达出来才有可能打动读者。
教师语言:我们以学过的课文《散步》和《驿路梨花》为例,向作家学习如何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取材。
《散步》这篇文章关注到了生活里极平常的一件小事:散步。全家有老有小,一起散步,所见景,所历事,都是最熟悉的场景,也最容易表达;《驿路梨花》虽是小说,但取材于作者真实经历,在云南深山大岭里看见少数民族人民为过往行旅建设的小屋,大家自发接力维护,让作者感慨良深,正是有过亲身的经历,所以小说创作非常快,作者说一个下午便完成了。这两篇课文,一篇写平常生活,一篇写自身特别经历,都是在细节上下功夫,人的言行、事的经过、景的衬托,温馨的亲情、诗意的善心,作者娓娓道来,形成完整而细腻的境界。这启示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的细节,把人的言行纳入事件中,把事件置入景内,才能给人以鲜明印象。
反省素材深意
2. 单单积累事件素材还是不够的,亲身体验之后,还需要用心感悟,思考、反省人、景、事里蕴含着什么深意。
以《散步》为例,作者写人称时强调“我”在家庭中主心骨的位置:“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的儿子。看似琐碎繁复,其实暗藏了作者的巧思。初春时满含生命活力的场景又暗含了作者对大病初愈的母亲美好的期望和祝福。儿子对母亲的孝顺,母亲对孙儿的疼爱都表现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选择中,作者诙谐地用民族英雄面对抉择来表明自己对家庭责任的担当意识,也体现了亲情之间的理解与包容。最终作为家庭核心的中年夫妇背起一老一小,走过崎岖的地方。所以说,他们夫妇俩背上的一老一小好像是整个世界。每一个细节,作者都用心琢磨,认知到理,感受到情,简单的小事才有了隽永的魅力。
《驿路梨花》这篇课文虽然是小说,除故事架构外,事件和人物都是有真实生活来源的。作者早年在云南生活过,了解了当地少数民族人民在深山大岭里自发的互助体系,被这样热心互助的民族传统所感动,油然而生钦佩和赞美之情。多年后,结合对雷锋精神的宣传,触动了往昔生活的回忆,将民族传统与雷锋精神宣传相结合,便诞生了这样一个饱含浓郁民族风情与时代热点相结合的故事。从人、景、事的感受出发,情与理达到了高度统一。
学会筛选素材
3. 最后还要学会筛选素材。注意观察和思考会让你积累很多素材,但是哪些适合表达和使用,需要好好琢磨。虽说写作本身是主观的、个性化的,但素材得先能够让自己入眼入耳入心,才有可能让别人入眼入耳入心,所以素材的筛选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以《散步》与《驿路梨花》为例,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或者类似《散步》这样,虽然是平常小事,但有出乎意料的波澜;或者类似《驿路梨花》,那些地方特色、民族风情,让自己有所触动。这些取材的方法也是我们可以学习的。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学习方法。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中学生写作,取材强调亲历,以突出真实性。要取材新颖,要做到选自己独特的经历,选别人未选,写别人未写,或者就平常素材翻出新意,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感悟。很多身边的事小,也并非新奇,但能通过写作以小见大、感悟深刻,同样能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
第一课时课后活动
课后活动:写作《常见的陌生人》。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落实要求。
第二课时新课导入
教师语言:这节课我们急需围绕“如何选材”来学习,主题是如何围绕中心进行选材。
写一篇文章,首先要考虑所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所谓中心,就是写作意图,你想通过事件、人物或景色的描写表达什么情感、态度和思想,想想看这样的表达是否有意义、有价值。以《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和《阿长与<山海经>》两篇课文为例,张中行先生表达了对叶圣陶先生的追思和敬仰之情,鲁迅先生则表达了对他的保姆长妈妈的怀念之情。无论是大家风范,还是普通人的善良纯朴,都是极具写作价值和意义的。
【设计意图】直接入题,以经典作品的阅读导入。
围绕中心选材
教师语言:围绕中心进行选材,就要选择最能突出中心的材料,舍弃那些看似相关,但与中心无关的材料。
围绕中心选材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考虑材料是否具有典型性;其次考虑材料安排的详略;最后要考虑材料的切入视角。
我们继续以《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和《阿长与〈山海经〉》两篇课文为例进行具体讲解。
1. 围绕文章的中心选材,就必须考虑到材料是否具有典型性。
张中行先生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里表达了对叶圣陶先生的追思景仰之情,他精心选择了生活与工作两个方面的材料,生活上与人宽厚谦和,工作上要求自己谨言自律,立体丰满地表现了叶圣陶先生为人做事的高风亮节,让人顿生追思景仰之情。与张中行笔下的大人物不一样,鲁迅先生写的是个小人物,还是个普普通通没有什么文化的保姆。写小人物,想要打动读者,不能一味拔高,那就失去了真实,虚假的东西是不能打动人的。鲁迅先生就把重点放到这个小人物对自己的成长意义上,采取了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既写到自己孩童时期看到长妈妈粗俗好事、迷信无知的一面——这是时代、妇女的地位、个人见识所限,虽然不讨人喜欢,但又表现出她乐天安命、简单率性的那一面,真实地表现出那个时代一个保姆兼长工身份的妇女形象。后来她为幼年的鲁迅买来她自己并不了解的《山海经》,无条件满足了一个孩子的成长渴求,足以证明她纯朴善良、仁厚慈爱的本性,从而得到了鲁迅先生发自内心的尊重,也让读者能为之动容。
2. 围绕文章中心选材,除了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外,还要考虑到详略的安排。详写的素材一定是印象更深刻,更能表现中心的事情。
比如《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详写叶圣陶先生修润文章,因为作者上门求见时不在家事后书信道歉,分辨“做”与“作”的用法等,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能够直接表现叶圣陶先生与人做事的品行;《阿长与〈山海经〉》中详写了阿长元旦坚持做古怪的仪式、讲长毛故事、买《山海经》这三件事情,她的迷信无知、乐天安命及纯朴善良表现得淋漓尽致,鲁迅先生在成长中受其影响引发了诸多深思。其余略写的事件多为转述,或印象简略,对中心起到的是补充和辅助的作用,让人物的形象更完整、更立体。
3. 文章切入的角度也决定了选材的方向。
所谓切入的角度,就是视角。视角分为两种,一种是人称视角,一种是空间视角。空间视角转换多用在写景散文中,写人叙事文章则更注重人称视角。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与《阿长与〈山海经〉》都是采用第一人称视角“我”,表达亲身的感受与经历。不同的是,《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除了第一人称的经历外,还转述了他人的经历,比如吕叔湘说叶圣陶先生帮他描标点的事情,自身经历与他人经历相结合,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叶圣陶先生的高尚人格也更具说服力。《阿长与〈山海经〉》中比较复杂,第一人称的视角叙述事件,除了买《山海经》一事外,始终是从孩子的视角去看长妈妈,表现出的是孩子式的厌烦与不屑,但作者在最后融入了成年时的观感和视角,说“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知道她的经历和身世,孩子式的厌烦和不屑终于被时间和经历变为同情与怜悯,从称呼“阿长”到“长妈妈”可知,作者从孩童到成年这几十年中,逐渐理解了这些经历悲惨的普通底层妇女,她们尽管见识短浅、迷信无知,仍保持了乐观的心态、纯朴善良的心境,作者理解她的处境,尊重她乐观善良的秉性。孩童与成年两种视角分别切入,展现对同一对象认知的成长,不仅表达了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也展示了长妈妈对我成长的意义所在,展现了社会、时代对人的影响,从而把一篇简单的怀人之文推向更深更宽广的境界,值得读者一再深思。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学习方法。
感受选材过程
教师语言:让我们亲自动手,感受一次选材的过程。
题目:《我的一天》。
学生活动:
任务一:围绕题目,可以选择什么材料来写。
要求:1. 将你想到的材料(主要是事件)用一两句话或几个词写出来。2. 至少写出八则材料或者事件,独立思考,越多越好。
示例(一)
(1)起床磨蹭,被妈妈唠叨。
(2)爸爸送我上学,路上鼓励我。
(3)校门口遇到老师,热情问好。
(4)早餐时,在拥挤的过道同桌给我递来餐盘。
(5)英语课听写不过关很着急,老师找我谈话。
(6)语文课学习了新课文轻松愉快。
(7)下午课间学校发了美味的面包,同学们吃得津津有味。
(8)音乐课上学习吹陶笛很有趣。
(9)放学时值日尽职尽责。
(10)错过了公交车与同学拼车回家。
示例(二)
(1)早自习我们班继续排练;
(2)上课前排练出现错误全班都很着急;
(3)换上演出服特别开心;
(4)数学课上到一半去化妆;
(5)朗诵活动开始了,八年级的表演特别精彩;
(6)轮到我们班候场了很紧张;
(7)老师鼓励我们,挥手送我们上舞台;
(8)第一小节朗诵完音乐没有配上,很担心;
(9)后面的三个小节朗诵得精彩,感到自信;
(10)焦急地等待成绩,终于获奖。
任务二:给已经列出来的材料简单分类,想想看以上材料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思考的,你能不能分出它们分别属于哪个角度?试着分析自己想到的材料属于哪个角度,将各个角度写出来。
示例:
(1)角度有:父母亲情,老师教导,同学交往,课堂学习,课间趣事,学校新事件,放学路上。
(2)角度有:排练准备,紧张候场,表演经过,成绩公布。
任务三:围绕一个作文题目,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思考,从而帮助自己想出更多的材料来?请你认真思考,将你所想到的角度写出来,至少写出四个。
示例:(1)时间角度;(2)地点角度;(3)心情变化;(4)一天的收获。
“画”思路
教师语言:在你所选择的材料中,你认为哪几个材料比较好?为什么?
学生活动:讨论问题。
教师语言:在选材的过程中,我们的思路是有迹可循的,我们一起把思路画下来,在画的过程中一定还会有思维的火花。
学生活动:跟老师一起把《我的一天》作为核心词写在中间。根据大家对自己所选材料的分类,先列出一级目录。举手发言大家认可后请写在黑板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围绕以及关键词发散思维,继续挖掘材料归类,画出下一级目录。师生合作完成思维导图。
选材步骤
教师语言:“我的一天”既可以是时间洪流里平常的一天,也可以是记忆里特殊的一天。选材的第一步是让材料先涌现出来,越多越好,然后才能围绕中心根据需要精挑细选。每一个角度都是一个思维发散点,可以顺着这个点对材料进行分类和整合,然后再进行挖掘和选择,这样选材就不会凌乱。在打开思路的基础上再次对材料进行挖掘,达到对接生活的目的,力争把自己生活中那些独特的经历都挖掘出来,使材料的搜集更加丰富。思考自己罗列的材料,学习甄别和挑选,在选材中明确,那些真实、新颖,自己独有的材料才是好材料。
【设计意图】实践操作,理解要求。
第二课时课后活动
课后活动:根据思维导图写作《我的一天》。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落实要求。
End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知识点及朗读精讲】
文档课件下载网址:
或扫码: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