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俊明:回望先锋诗歌系列1
名家荐读:胡适 郑愁予 周伦佑 洛夫 痖弦 仓央嘉措 戴望舒 林徽因 徐志摩 卞之琳 海子 废名 穆旦1 穆旦2 顾城 席慕容 余光中 北岛 芒克 食指 鲁迅 14 100k 14 15261 0 0 3137 0 0:00:32 0:00:04 0:00:28 3136>郭沫若 公刘 陈敬容 臧克家 贺敬之 刘大白 刘半农 徐玉诺 冯至 沈从文 汪静之 冯乃超 朱自清 苏金伞 朱英诞 周作人 流沙河 潘漠华 金克木 胡风 方令孺 刘梦苇 邵洵美 孙大雨 韦丛芜 辛笛 鲁藜 陈梦家 方玮德 邵燕祥 罗逢春 陈秀喜 李金发 朱湘 何其芳 周梦蝶 郭小川 沈尹默 闻一多 李广田 羊令野 钟鼎文 艾青 俞平伯 覃子豪 王统照 宗白华 冰心 阿垅 冯文炳 冯雪峰 应修人 骆一禾 穆木天 刘延陵 田间 杜谷 南星 彭燕郊 邹荻帆 康白情 徐雉 于赓虞 饶孟侃 梁实秋 王独清 臧棣 翟永明 韩东 余怒 汤养宗 于坚 李少君 柏桦 谢冕 多多 张枣 东荡子 沈浩波 伊沙 昌耀 杨克 欧阳江河 纪弦 西川 杨黎 杨炼
在1980年代的先锋诗歌地理图景中,紧邻以北京为中心华北地区的东北三省以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属地性格造就了一批生猛的先锋诗人。豪放、粗犷、奔突、狂野的东北大地和白山黑水在这一时期闪现出少有的诗歌亮光。
当时吉林大学77级中文系的徐敬亚、王小妮、吕贵品、刘晓波、邹进、兰亚明、白光等七名学生组成的“赤子心”诗社(人数最多时达到24人)成为80年代这一时期东北先锋诗群的代表。
曾经有人告诉过王小妮说中国有两个地方乞丐最愿意去,一个是东北,一个是深圳。理由是东北人心热,深圳人手松。而王小妮和徐敬亚这两个东北人却机缘巧合与深圳结缘,但其中的辛酸和放逐感只有他们自己最能体悟。
1985年1月3日,东北极其寒冷的时刻,徐敬亚几乎是两手空空独自一人从长春火车站登上南下深圳的列车。
1984年3月2日李亚伟给胡玉写了一封信,鼓动写作“男子汉”气派的诗。短短200来字的一封信李亚伟竟然重复使用了六次“妈妈的”。
也许,并不遥远的成都游人如织的窄巷子32号的白夜酒吧和宽巷子香积厨正在成为是这个商业时代诗人生活的最准确注脚。
到了文革后期诗人之间的交往已经不再局限于私人空间,而是渐渐向公园等公共空间延伸。
1975年春天,北岛、芒克、赵振先、黄锐等人以及三位手里拿着野花的女性在潭柘寺游玩。
1975年秋天,北岛、芒克和蔡其矫、陆焕兴、申礼玲等一行人到北京郊区游玩。有意思的在这十四个人中竟然有七个女性。这些穿着已经具有个性特点且已经有些时髦的女性在那个年代具有某种象征性。
1977年春夏之交第一次到北京的舒婷和北岛、芒克、蔡其矫、艾未未等人尽兴游玩并合影留念(那个年代能用照相机留下影像已实属不易)。同年10月舒婷再次来北京,在八达岭长城与北岛、蔡其矫等游玩。
1977年夏天,北岛、蔡其矫、邵飞(当时北岛的女友)等前往北京郊区的樱桃沟郊游。
1977年秋天,北岛、芒克、蔡其矫、黄锐、赵振先以及另外三位女性在北京郊区门头沟游玩。
场景之一:狭窄的房间里一个身段苗条、穿着发白的军上衣的漂亮女孩在炉子上煮着面条。旁边是芒克和严力。
场景之二:桂桂是一名护士,也是诗歌爱好者,她与北岛在大街上的“接头”暗号就是手里拿一本《今天》。
场景之三:小英当时是北京一家国营棉纺厂的普通女工,为了参与《今天》经常请假矿工,最后被工厂除名。后来她竟然患上精神分裂症,时至今日仍在精神病院。
文革时期食指的诗歌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知青们内部传播,而后来的《今天》即可以看作手抄本和刻板油印时代诗歌传播的又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而值得进一步深究的是北京的大杂院是否对于成长中的一代诗人和正在酝酿生成的《今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由于历史语境、文学史观、书写模式、史料挖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文学史对“今天”以及“朦胧诗”的叙述曾一度处于相当大的变动之中。
这一时期新诗史叙述先锋诗歌的线索、变动以及范式转换可以从这一时期的新诗选本中得到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