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扬尼斯·里索斯诗4首

扬尼斯·里索斯(Yannis Ritsos 1909-1990)希腊著名诗人、现代希腊诗歌创始人之一。诗中采用“戏剧性独白”的形式,是其最独特之处。




早晨


她打开百叶窗。把床单摊在窗台上。她看到了白天。

一只鸟儿盯着她的眼睛。她低语道:“我孤孤单单一个人”。

她进入房间,“我是个鲜活的人啊”。镜子也是一扇窗户。

如果我跳出去,我就会跌入自己的怀中。




中午


他们脱了衣裳,跳入海中;这是下午,三点钟;

凉凉的水并没能阻挡他们击水。极目之处,海滩闪着光,

死寂,无人,荒瘠。远处的房子关着。

世界蒸发着光。一辆马车

在街的尽头碾出了视野。邮局的屋顶上

一面旗子挂在旗杆的半截处。谁离开了人世?




下午


下午满是落下的泥灰,黑石头,干荆棘。

下午有着独特的颜色,因为陈旧的脚步留在了半路

因为院子里埋着老水罐,它们上面长着疲倦和青草。

两个人被杀,五个,十二个——一个接一个,到底有多少。

每个钟头都有被杀。窗户之后

站着那些不见了的,还有水罐,里面装着他们没喝到的水。


而这颗星,这颗坠落在黑夜边际的星,

犹如被截去的耳朵,无法听到蟋蟀的鸣叫,

无法听到我们的说辞——不会屈尊

倾听我们的歌——独立,独行,

独自,与众隔绝,对一切责难或自辩毫无反应。




午夜


恢弘的星夜展露出它的白爪,

异域的脚步盗走你的睡眠,

这阴影爬上了天花板,将房间

切成两半,它是什么?


脚步,摩托车,枪扳机的声音——

提灯照穿窗户玻璃,

蟑螂在士兵的鞋子和头盔中。


月亮的悲悯此刻有何意义?

有些人躲在黑夜的壕沟中,

有些人进入了棺材,旅行,

有些人拿走了账房的钥匙,交出土地,

而这条狗,忘了我们是谁,对着月亮吠叫,

惊醒了远处守望塔上的哨兵,

第一声爆炸端掉了那座桥,

然后是吱呀的门声,转角处站着一队兵,

街灯脸朝下直愣愣地扑倒,火车鸣笛后,

五条路都被刺刀封住。


得 一 忘 二 / 译




布罗茨基散文作品的数量与他的诗作大体相当,在前面提及的俄文版七卷本《布罗茨基文集》中,前四卷为诗集,后三卷为散文集,共收入各类散文六十余篇,由此不难看出,诗歌和散文在布罗茨基的创作中几乎各占半壁江山。布罗茨基生前出版的散文集有三部,均以英文首版,即《小于一》(Less Than One, 1986)、《水印》(Watermark, 1992)和《悲伤与理智》。《水印》一书仅百余页,实为一篇描写威尼斯的长篇散文;另两本书则均为近五百页的大部头散文集。说到布罗茨基散文在其创作中所占比例,帕鲁希娜推测,布罗茨基“各种散文作品的总数要超出他的诗歌”。洛谢夫也说:“《布罗茨基文集》第二版收有六十篇散文,但还有大约同样数量的英文文章、演讲、札记、序言和致报刊编辑部的书信没有收进来。”(洛谢夫《布罗茨基传》中文版第294页)布罗茨基生前公开发表的各类散文,总数约合中文百万字,由此推算,布罗茨基散文作品的总数约合中文两百万字。
据统计,在收入俄文版《布罗茨基文集》中的六十篇各类散文中,用俄语写成的只有十七篇,也就是说,布罗茨基的散文主要为“英文散文”。值得注意的是,布罗茨基的各类散文大都发表在《纽约图书评论》、《泰晤士报文学副刊》、《新共和》和《纽约客》等英美主流文化媒体上,甚至刊于《时尚》(Vogue)这样的流行杂志,这便使他的散文迅速赢得了广泛的受众。他的散文多次入选”全美年度最佳散文“(The Best American Essays),如《一件收藏》(Collector's Item)曾入选“一九九三年全美最佳散文”,《向马可•奥勒留致敬》(Homage to Marcus Aurelius)曾入选“一九九五年全美最佳散文”。一九八六年,他的十八篇散文以《小于一》为题结集出版,在出版当年即获“全美图书评论奖”(The 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作为《小于一》姐妹篇的《悲伤与理智》出版后,也曾长时间位列畅销书排行榜。需要指出的是,出版布罗茨基这两部散文集的出版社就是纽约大名鼎鼎的法拉尔、斯特劳斯和吉罗克斯出版社(Farrar Straus Giroux,简称FSG),这家出版社以“盛产”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而著称,在自一九二零年至二零一零年的九十年间,在该社出版作品的作家中共有二十三位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就包括索尔仁尼琴(1970年获奖)、米沃什(1980年获奖)、索因卡(1986年获奖)、沃尔科特(1992年获奖)、希尼(1995年获奖)和略萨(2010年获奖)等人。顺便提一句,《悲伤与理智》扉页上的题词“心怀感激地献给罗杰•威•斯特劳斯”,就是献给该社两位创办者之一的罗杰•威廉姆斯•小斯特劳斯(Roger Williams Straus, Jr.)的。
散文集《悲伤与理智》最后一页上标明了《掉斯蒂芬•斯彭德》一文的完稿时间,即“一九九五年八月十日”,而在这个日期之后不到半年,布罗茨基也离开了人世,《悲伤与理智》因此也就成了布罗茨基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散文集,是布罗茨基散文写作、乃至其整个创作的“天鹅之歌”。

《悲伤与理智》共收入散文二十一篇,它们大致有这么几种类型,即回忆录和旅行记,演说和讲稿,公开信和悼文等。具体说来,其中的《战利品》(Spoils of War)和《一件收藏》是具有自传色彩的回忆录,《一个和其他地方一样好的地方》(A Place as Good as Any)、《旅行之后,或曰献给脊椎》(After a Journey, or Homage to Vertebrae)和《向马可•奥勒留致敬》近乎旅行随笔,《我们称之为“流亡”的状态,或曰浮起的橡实》(The Condition We Call Exile, or Acorns Aweigh)、《表情独特的脸庞》(Uncommon Visage)、《受奖演说》(Acceptance Speech)、《第二自我》(Alter Ego)、《怎样阅读一本书》(How to read a Book)、《颂扬苦闷》(In Praise of Boredom)、《克利俄剪影》(Profile of Clio)、《体育场演讲》(Speech at the Stadium)、《一个不温和的建议》(An Immodest Proposal)和《猫的“喵呜”》(A Cat's Meow)均为布罗茨基在研讨会、受奖仪式、书展、毕业典礼等场合发表的演讲,《致总统书》(Letter to a President)和《致贺拉斯书》(Letter to Horace)为书信体散文,《悲伤与理智》(On Grief and Reason)和《求爱于无生命者》(Wooing the Inanimate)是在大学课堂上关于弗罗斯特和哈代诗歌的详细解读,《九十年之后》(Ninety Yeasr Later)则是对里尔克《俄耳甫斯。欧律狄刻。赫尔墨斯》(Orpheus. Eurydice. Hermes)一诗的深度分析,最后一篇《悼斯蒂芬•斯彭德》是为诗友所做的悼文。文集中的文章大致以发表时间为序排列,其中最早的一篇发表于一九八六年,最后一篇写于一九九五年,时间跨度近十年,这也是布罗茨基写作生涯的最后十年。
这些散文形式多样,长短不一,但它们诉诸的却是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诗和诗人”。布罗茨基在他的诺贝尔奖演说中称:“我这一行当的人很少认为自己具有成体系的思维;在最坏的情况下,他才自认为有一个体系。”(《表情独特的脸庞》)也就是说,作为一位诗人,他是排斥所谓的理论体系或成体系的理论的。但是,在通读《悲伤与理智》并略加归纳之后,我们仍能获得一个关于布罗茨基诗歌观和美学观、乃至他的伦理观和世界观的整体印象。



推荐阅读:

扬尼斯·里索斯诗10首

里索斯诗24首

里索斯诗10首

里索斯诗37首

扬尼斯·里索斯诗77首

屠格涅夫诗28首

连蒂尼《奇妙的爱情》

莱奥帕尔迪诗5首

比亚乔·马林诗3首

米开朗琪罗诗8首

蒙塔莱诗12首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

薄伽丘《悼念彼特拉克》

迪诺·坎帕纳诗3首

卡尔杜齐诗7首

维多丽亚·科隆娜《无题》

加百列·邓南遮诗3首

拜伦诗选

拜伦抒情诗70首

荷马史诗《奥德赛》

斯泰纳尔诗8首

容·乌尔·沃尔诗5首

斯蒂芬斯诗2首

但丁《神曲一脔》

尼伯龙根之歌

布拉吉诗3首

西格福斯·达达松诗4首

古德蒙兹多蒂尔诗2首

斯诺里·夏扎逊诗2首

马格努松诗10首

罗伯特·勃朗宁诗11首

勃朗宁夫人十四行诗

曼德尔施塔姆诗15首

曼德尔施塔姆诗30首

艾略特诗选

艾略特《荒原》

但丁抒情诗选

日拉希诗8首

亚里士多德《致荣誉》

叶赛宁诗20首

庞德诗33首

裴多菲诗49首

提尔泰奥斯诗2首

奥第·安德烈《在匈牙利荒原上》

奥洛尼·雅诺什《在市集上》

阿蒂拉·尤若夫诗5首

惠特曼诗50首

希克梅特诗32首

里索斯诗37首

萨福诗选

塞弗里斯诗16首

西摩尼得斯诗3首

梭伦诗2首

加里·施奈德诗40首

日本古典俳句选

伊比科斯诗首


执伞人不懂淋雨人的悲伤 淋雨人不懂执伞人的绝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