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1928—),福建永春人,生于南京。20多岁去台湾,50年代初出版了处女诗集《舟子的悲歌》,此后又相继出版了《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莲的联想》、《五陵少年》、《天国夜市》、《敲打乐》、《在冷战的时代》、《白玉苦瓜》、《天狼星》、《与永恒拔河》、《余光中诗选》和《隔水观音》等。
余光中被称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主张转益多师,故而他的诗风多变,经历了由西洋化向古典化诗歌的转型。余光中的诗风随着文化语境和诗学思想的变化而变化。20世纪50年代,余光中在台湾,由于受到西方浪漫派的启发和新月诗派的影响,多写作格律诗;1958年,余光中赴美留学,置身于西化的现代诗潮之中,诗风现代色彩浓郁,如这个时期创作的《春天,遂想起》、《双人床》等。60年代后,他复归新古典主义,游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如《乡愁》、《乡愁四韵》、《民歌》、《森林之死》、《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
余光中的诗歌,构思奇巧,意境幽远,意味隽永,诗歌语言朴实典雅。如风靡大陆的《乡愁》,全诗共四节,分别代表人生的四个阶段,象征着乡愁笼罩了一生的岁月。母子、夫妻望眼欲穿而又永难相见,诗行虽短,深意无限。《春天,遂想起》中,作者运用了一个非常温暖而又含意丰富的词语“江南”,寄托不尽的乡愁:“喊我,在海峡这边/喊我,在海峡那边/喊,在江南,在江南/多寺的江南,多亭的/江南,多风筝的/江南啊,钟声里/的江南/(站在基隆港,想——想/想回也回不去的)/多燕子的江南”。作者一唱三叹,将渴望归乡而又无奈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余光中非常认同自己的中国人身份,因此他的诗歌意象多为中国式的意象,如《乡愁四韵》中的“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和“腊梅”。余光中将古典意象镶嵌于现代的诗行之中,较好地实现了古典与现代的对接;同时又通过古典化的意象准确传达出了现代情绪与现代性体验。
推荐阅读:
布罗茨基诗21首
杜尔斯·格林拜恩诗3首
特拉克尔诗21首
狄兰·托马斯《羊齿山》
叶甫图申科《娘子谷》
沃兹涅先斯基《戈雅》
纪德《别再等待》
瓦莱里《海滨墓园》
福尔《夜莺》
叶拉金《雨水踮起足尖沿著大街奔跑》
狄兰·托马斯诗6首
米沃什诗10首
狄兰·托马斯诗13首
狄兰·托玛斯诗5首
海姆《哥伦布》
布莱希特《给后生的人们》
容格尔《未来》
伊万诺夫《安谧的傍晚》
波德莱尔诗14首
海伦·邓摩尔诗17首
奥玛珈音《鲁拜集¹》
古米廖夫诗12首
伊夫·博纳富瓦诗12首
高尔基《外祖母阿库琳娜·伊凡诺夫娜的诗》
海涅诗15首
菲利普·拉金诗12首
波特莱尔诗13首
普吕多姆诗15首
伽姆扎托夫诗16首
伐佐夫诗14首
高尔基《少女与死神》
洛威尔诗7首
萨拉·豪诗8首
勃莱诗8首
博尔赫斯诗18首
歌德诗7首
奈莉·萨克丝诗30首
梅雷莱斯诗31首
赫塔·米勒《我怕故我写》
安娜·布兰迪亚娜诗14首
帕索里尼《葛兰西的骨灰》
帕索里尼《胜利》
卡瓦菲斯诗30首
沃兹涅先斯基诗12首
R·S·托马斯诗40首
王尔德诗5首
博尔赫斯《天赋之诗》
贺拉斯《诗艺》
贺拉斯《啊,琵拉》
普拉斯《镜子》
萨福《给所爱》
马洛《牧羊人的恋歌》
米沃什诗20首
特朗斯特罗姆《悲哀贡多拉》
泰德·休斯诗23首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