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服石时代——魏晋名士的危险快感

明 仇英 竹林七贤图


服石时代——魏晋名士的危险快感

 

那是几卷翻动时册页间会响起衣袂飘扬声的史书。

 

“魏晋风度”。历朝历代,大概那一两百年的人活得最潇洒——有时甚至潇洒得不太像个人了。

 

在那个时代中随便挑个日子吧。东晋的某个雪天。旷野中,有一人披件鹤氅,大袖翻卷,踏雪而行。雪花纷飞,依稀可见那人眉目如画。有人刚好看到了这一幕,不由得感叹了一声:“这真是神仙中人啊!”这声感叹,居然被写入了《晋书》。

 

雪中人名叫王恭,时任青、衮二州刺史。

 

但这时如果有人走近这位活神仙,陪他走一段路,便很可能会发现,此公似乎正在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全身微颤,五官不时抽搐,但又不像是冻的——尽管他在严寒里坦着胸怀、着双木屐,而鸟羽编成的鹤氅也并不保暖——因为他的头顶蒸腾着热气,没有一片雪能停留在上 面。

 

最奇怪的是,这位神仙眼光迷离,神情恍惚。

 

但当时人是见惯这种神情的,他们一眼就能看出,王大人定是刚服了药。

 

服了五石散。

 

魏晋两朝,主要时尚之一便是服食五石散。


清 任伯年《竹林七贤图》

 

顾名思义,五石散就是以五种矿石为主,加上其他一些药物配成的散剂。一般说法,五石指的是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和赤石脂,有人认为另外还有一种含砷矿物礜石。

 

服五石散其实是很麻烦的。吃药之后,必须疾走狂奔,闹出汗来散发药性,称为“行散”,后世“散步”一词便是由此而来。而且很痛苦,散发之后全身火热,之后又发冷——这是自然的,因为先前的热不过是提前消耗能量罢了。对付这冷却不能喝热汤,也不能多穿衣(事实也穿不了厚衣,发烧之后皮肤敏感,易磨破,只好穿些轻薄宽大的,倒也由此形成了魏晋穿衣潮流,留给后世一种飘逸的印象),用鲁迅的话说:“倘穿衣多而食热物,那就非死不可。”总之,服石之后要“寒衣、寒饮、寒食、寒卧,极寒益善”,越冷越好,除了酒要温的。简直有点像自虐。

 

王恭有服石习惯,那日雪中漫步很可能正在行散。

 

但仅是麻烦、痛苦还好说,服五石散还很危险。且不说礜石一类的砷化物含有大毒(砒霜就是砷化物中的一种),仅硫黄等五种矿石的温燥药性就已经相当霸道,服用后人体燥热亢奋,极易中毒,轻则痈疮溃烂,重则致残丧生。医家称此为“寒食散发侯”,还出现了专门发散和解毒的药方。但再多的解散方也不能避免中毒:陶弘景就提到过有人根据古法解散,冷水淋身满二百罐,登时僵毙,另一人则因为无法出汗,把自己关在小房间里四角点起火炉熏蒸,也当场送命。

 

谁也数不清几百年间究竟有多少人死于这五石散;服散风气到了隋唐后慢慢平息就是因为死人终于死够了、死怕了。编了《针灸甲乙经》的名医皇甫谧,自己就是服散不当,隆冬腊月还得光着身子嚼食冰块来压制石毒,吃尽了苦头,甚至闹着要自杀,提起五石散就咬牙切齿的; 最后还是治不好,委顿而死。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更是感慨:“宁食野葛(一种毒药),不服五石,明其大大猛毒,不可不慎也。”

 

如此凶险的五石散,为什么还能一代代风行下去;王恭他们,为什么热衷于往嘴里倒这些要命的石粉呢?

 

服石的风气据说是名士何晏所创。何本是曹操的养子,后来被招了女婿,长得很奶油,并以此自喜,“美姿仪而绝白”,“行步顾影”。鲁迅说他是“吃药的祖师”:“他身子不好,因此不能不服药。”先生没点明,他身子不好是因为长得漂亮消耗太大:帅哥当然被女人喜欢,何况他也一样喜欢女人。《三国志》明言此公“好色”,时间一久势必掏空了身子,如时人评他的相“魂不守宅、容若槁木”,帅哥几乎成了色痨。

 

服石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五石散的源头应该是东汉名医张仲景的两个方子:“侯氏黑散”与“紫石寒食散”,原本用来治疗“五劳七伤”与“伤寒”;何晏一日不知得了什么神启,把这两个方子合并加减成了五石散,带头吃起来。

 

如前所述,五石散药性燥热,这种霸道的兴奋对于虚劳病人作用很明显,如果用于房事,自然能壮阳。服用五石散后,何晏快活极了,兴头上还说了一句著名的广告语:“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另一些得了滋味的人也加油添醋,一吹再吹,简直把五石散吹成了长生不老药。

 

妙人儿如此赞誉,于是此风大行于世,而且一行就是几百年。

 

不过,将“五石散”简单定性为房中药,也不确切。毕竟服石的狂热信徒中,多有僧侣。客观分析,魏晋人服石,大致有三个目的,补虚、长生,末流才是增强性功能。

 

起码,早期服石的名流中,稍晚于何晏的嵇康,服食五石散,便是为了养生。

 

与何晏纵情声色相反,嵇康相当爱惜自己的身体。


阮籍 唐孙位《竹林七贤图》残卷

 

史载嵇康“性好服食,尝采御上药”。他的诗文也常提到修仙,如在《养生论》中他认为虽然神仙不是强学可成,但如果“导养得理”,那么“上获千余岁,下可数百年”,还是有望实现的。并且他似乎有种自傲,觉得自己不是凡人,应该能修成正果:多有“俗人不可亲,松乔(传说中的两位仙人)是可邻”“长与俗人别,谁能睹其踪”之类言辞。对如何养生,他也有一套心得:“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还常拜访高人,学习长生之术。

 

但有个高人却一眼看出了嵇康别说修长生,连性命都可能难以善终。苏门山中有位著名的隐士孙登,嵇康曾随其云游采药,但这孙登总是默然不应嵇康的任何问题。最后要分别了,嵇康无奈地说:“先生竟无言乎?”孙登终于开了口:“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意思是你虽然才学很好,但见识太少,在当今这个世道想保全自己,难啊!

 

“今之世”——那到底是个什么世道呢?

 

十六国后赵的建立者,羯人石勒,很看不起嵇康所在的那个时代, 讥笑说:“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汉末以来,围绕着那张残缺的龙椅接连上演了无数场残酷的政治斗争,嵇康采药时正值司马氏集团得势,摩拳擦掌准备篡魏。司马氏比起当年曹操更加毒辣,《晋书》云“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短短一句话,包含着多少的恐怖和悲愤!第一代服散名士何晏、夏侯玄,就是因为拥曹而死在了司马氏手中。

 

曹家的衰微已经不可挽救,形势越来越明朗,司马氏离宝座越来越近。在迈出最后一步之前,他需要试探人心,就像当年赵高指鹿为马那样。于是他一手握刀、另一手捧着爵禄,四顾朝野——

 

目光森然流转,一片传说中的竹林,就此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嵇康居山阳,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琊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晋书·嵇康传》)

 

“竹林七贤”,如果代以现代词汇,差不多就是一个由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名士组成的在野党,抑或说反对党。

 

把竹林名士视作反对党是有根据的,确切说,他们反对的其实不仅是当时的政治,而是整套维持政局的儒家礼法。嵇康说过一段著名的批判儒礼的话:“六经以抑引为主,人性以从欲为欢……固知仁义务于理伪,非养真之要术;廉让生于争夺,非自然之所出也。”

 

当然,七贤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但渴望挣脱世俗束缚,追求心灵最大的自由,则是他们共通的。这个群体一经缔结,其狂放不羁就在朝野间掀起了一重又一重的大浪。

 

他们的身上,似乎每时每刻都散发着酒气,竹林七贤的名号其实大半是醉出来的。而且喝酒时经常不穿衣,不戴帽。喝得最狠的是刘伶, 某日有客上门,恰逢他赤身裸体喝酒,客人因此责问,他回答说,天地是我的房屋,房屋就是我的衣服,你们为什么钻进我的裤子中来?《世说新语》还记了件至今看来还不可思议的事:七贤之一,阮咸,有次与族人一起大瓮盛酒围地聚饮,有群猪闻到酒香走过来,毫不客气地挤进鼻子也喝了起来;诸人正喝得开心,竟不去理会,在同一个瓮里人喝人的猪喝猪的,直到人猪都酩酊大醉。

 

仅是狂饮滥喝,倒也罢了,这群人还不时发布一些惊世骇俗的言论。比如阮籍,写了一篇《大人先生传》,“天地解兮六合开,星辰陨兮日月颓”,居然连上下古今也不承认,除了杯中酒,即使天地神仙也毫无意义。

 

更令人震惊的是,阮籍竟敢大肆赞扬上古时“无君而庶物定,无臣而万事理”,“君立而虐兴,臣设而贼生”,公然提倡无政府主义,否定了君臣存在的意义!

 

可想而知,竹林诸贤给恪守礼法的传统士人所带来的冲击。在他们眼中,这片竹林无异于洪水猛兽,必须予以连根拔起。司隶何曾,就曾经建议司马昭严惩阮籍:“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

 

出人意料的是,弑过魏帝曹髦的司马昭,竟哈哈一笑,放过了阮籍。

 

让阮籍逃过一劫的,居然还是酒。


 刘伶 唐孙位《竹林七贤图》残卷


竹林七贤,尽管都不满时政,但政治立场却不尽相同。司马氏淫威之下,七贤其实在慢慢分化,已经有人,比如说山涛,主动投靠了司马氏,最坚定的当属嵇康和阮籍,因为他们与曹家有特殊的关系。阮籍与曹家是世交,自然心向曹魏;而嵇康,干脆就是曹操的曾孙女婿。

 

重压之下,竹林名士自有竹林名士的办法。多喝酒,少说话。喝他个天昏地暗,喝他个不省人事!

 

这法子阮籍用得很好。司马昭曾想与阮籍联姻,希望让儿子司马炎——后来的晋武帝——娶阮籍的女儿;阮籍得知此事后,一连醉了六十日,使媒人根本没机会开口,总算是躲了过去。

 

名士中也有奸细,钟会就是一个。他善于观风向,很早就投到司马门下,经常来竹林刺探,得料后便怂恿司马昭下手治罪。这招在阮籍面前失效了,因为他每次出现,阮籍都是一副东倒西歪的醉猫相,连话都说不成气。

 

正是酒,充当了阮籍与司马昭之间的缓冲剂,避免了清醒状态下忍无可忍的正面冲突。

 

然而,竹林诸贤们喝酒,并不只是为了避祸。

 

文章开头的那位王恭曾经提过一个有意思的问题:“阮籍何如司马相如?”有人答得好:“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的确,阮籍胸中垒块,岂是司马相如可比!

 

或许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阮籍他们的生存状况:一群经历着天崩地裂的无助孤儿。

 

汉武帝起,“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理论树立之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社会秩序基本是稳定的,每个人都能在所属的阶层找到位置,灵魂也能在一座相对稳固的精神殿堂中得以安放。然而东汉末年,随着政局恶化,皇帝或废或立、或囚或杀,被权臣如傀儡般玩弄于手掌;而整个人间,更是沦为弱肉强食的屠场,可对这一切,上天却不闻不问—— 董仲舒为帝国设计的大一统理论彻底被血淋淋的现实击成了齑粉。


山涛 唐孙位《竹林七贤图》残卷

 

王纲解纽,皇权坠地。黄钟毁弃,瓦缶雷鸣,光明与正义被粗暴践踏,曾经可以让人倚靠、供人寄托的信仰土崩瓦解——

 

天塌了!所有人都成了乱世漩涡中的浮沫:

 

彷徨、迷茫、焦虑、癫狂,究竟该如何面对这种幻灭的绝望? 酒,只有酒,能够氤氲出一个心灵的临时避难所。

 

或者还需要石头。

 

饮酒之外,嵇康服石。

 

“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何晏此语其实不虚。药性散发之时,尽管肉体很难受,但精神却可以进入一种茫然恍惚的迷幻境界,俗世间所有的烦扰愤懑,都随着热气泄出了体外。那一刻,似乎世间所有的一切都已不复存在,什么阴谋、政变、杀戮、耻辱,甚至父母妻儿,统统化为乌有,浑不知今夕何夕,只觉得天地间一片混沌,而自己则在这混沌中浮沉偃仰。肉体越是难当,可能心灵越是爽快,全身燥痛之时,似乎能感觉到灵魂破皮而出,融散在无边的宇宙之中,真正与天地合为一体……这种体验是喝再多的酒也达不到的。

 

直到药性散尽,才颓然醒来,抹一把冷汗,长叹一声,跌坐在肮脏的泥地上。

 

内心深处,嵇康服散到底是为了长生,还是为了感受这片刻淋漓快感呢?

 

不幸生在这个被阮籍形容为虱子乐园的裤裆世界里,服散与醉酒, 都是名士们想拔着自己头发逃离地面的无奈努力吗?

 

不过,若将阮籍嵇康等名士看成只会借酒浇愁躲避现实,倒也小觑了他们。喝酒之于竹林名士,不仅是退却,同时还是进攻。

 

正如有破还须有立,嵇阮诸人,并不甘心龟缩于用酒精营造的虚拟世界,而是希望,赋予这个世界以真真切切的活力,以代替丑陋而不可救药的现实世界。

 

后人称这种思潮为“魏晋玄学”。

 

某种程度上,嵇阮等人的醉里乾坤,正是玄学的精妙之处。

 

“恍兮惚兮,惚兮恍兮,玄之又玄。”玄学,听起来很玄,解释起来也许更玄,其实基本内容不过是道家老庄那套。

 

但是,道家思想能够成为一个时代的重要思潮,所反映出的意义却极其重大。

 

国家本是精神的产物,一个国家必须有一种立国的思想。大而言 之,这种指导国策的思想直接决定了政权的盛衰。当年秦能一统天下便得力于法家不少;汉初天下疲敝,黄老清静之术正宜于休养生息;国力恢复后,为集权中央,法家申韩之术重新抬头;但法家服务的终究只是治权阶层,到底不够光明,仅凭强压势必不能长久,于是武帝罢黜百 家,尊崇儒术,尽管多受人讥“外儒内法”,但毕竟从此儒学走到了台 前,成为帝国的精神支柱。

 

但东汉后期开始,随着帝国危机日益严重而最终分崩离析,统治思想界近四百年的儒学开始遭受了质疑;另一方面,儒学本身的繁琐化、经学化,也令士人对其日益厌倦。

 

久据神坛的儒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与危机。

 

乱世中的人们,尤其渴望心灵得到救赎;对儒学失望之后,老庄道家重新进入了他们的视线。

 

魏晋玄学,开山鼻祖同样可以追溯到那位何晏:除了“吃药的祖 师”,他还是“空谈的祖师”——很多时候,玄学,也被称为“玄谈”,或者“空谈”。风流公子只是他的一个方面,实际上,他还是一个相当优秀的思想家。正是他和同时代的王弼,第一个在思想史上提出了“名教”与“自然”是二还是一的问题。

 

所谓“名教”,也称礼教,即儒家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而“自然”, 则是遵从造化、万物归于虚无之类的道家思想。简单说,何晏首次将“道”,抬高到了与“儒”平起平坐的高度。

 

何晏更大程度上只是提出问题,不久之后,以嵇康、阮籍为领袖的竹林名士,高调地向天下亮出了他们对于儒道两家的态度:

 

“越名教而任自然!”

 

这七个字,无异于一道激烈的檄文,宣告了他们已然皈依道家,而与儒家的彻底决裂:

 

“礼岂为我辈设也?”从此之后神游太虚,再不受儒家任何礼法的约束!

 

于是,嵇康阮籍成了孔门的叛徒、儒教的罪人——

 

直到一百多年后,有人还对阮籍等人恨之入骨:如后秦姚兴时期的黄门侍郎古成诜,听说某人倾慕阮籍,也学着阮籍在母丧期间弹琴饮酒,居然恼得拔剑上门刺杀。

 

至于“空谈的祖师”何晏,更是被某些人视为罪恶深于桀纣,甚至认为正是经他奠基的玄学,最终导致了晋室的覆灭。


 王戎 唐孙位《竹林七贤图》残卷


然而,一千六百多年后,另一位同样被很多人目为叛逆的哲人—— 鲁迅,却指出,很可能阮籍和嵇康才是名教真正的卫道士。

 

“魏晋时代,崇奉礼教的看来似乎很不错,而实在是毁坏礼教,不信礼教的。表面上毁坏礼教者,实则倒是承认礼教,太相信礼教。因为魏晋时所谓崇奉礼教,是用以自利……于是老实人以为如此利用,亵渎了礼教,不平之极,无计可施,激而变成不谈礼教,不信礼教,甚至于

 

反对礼教。但其实不过是态度,至于他们的本心,恐怕倒是相信礼教, 当作宝贝,比曹操司马懿们要迂执得多……因为他们生于乱世,不得 已,才有这样的行为,并非他们的本态。”(《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鲁迅所言有据。《晋书·阮籍传》云:“籍本有济世志”;他曾有诗:“昔年十四五,志尚好书诗;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颜闵为谁?孔门高弟颜回、闵子骞也!明显,阮籍也曾有过一番雄心,想用儒术兼济天下。而嵇康,“家世儒学”,明显也是在礼法熏陶下成长的。

 

“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与山巨源绝交书》)或许,老庄典籍中,对竹林名士影响最大的是《胠箧》篇:

 

一只箱子重重缠绕道道紧锁,可遇到真正的大盗却丝毫无用——他们连锁带箱扛起就跑,反倒担心箱子捆扎不牢撒了一地。

 

礼法,不就是帮助大盗捆绑天下人的绳索锁栓吗?

 

满目皆是道貌岸然的大盗。为何不索性剪断绳索、砸碎锁栓,将整只箱子翻个底朝天,将所有的一切,无论青红皂白、香臭美丑,统统袒露在太阳底下呢?

 

为卫道而毁道,其中苦涩,又有多少人能够理解?

 

从另一个角度,“越名教而任自然”,却也是一次思想的解放。挣脱礼法束缚,独立于已经僵化的社会组织之外,以自由的眼光重新审视世界,未尝不是一次个人的觉醒。某种意义上,具有如同西方“文艺复

 

兴”类似的意义,日后王羲之顾恺之等人的成就,此时便已埋下伏笔。

 

然而,信仰的重铸,需要足够漫长的时间和机缘,阮籍嵇康,注定要倒在中途。而任何一个旧信仰崩塌、新信仰未立的时代,沉睡的人都远比清醒的人幸福:

 

阮籍出游,行到山穷水尽之处,不再有路,悲从中来,捶胸顿足放声大哭。

 

刘伶乘着鹿车,载着酒一路喝去,让人扛着铁锹跟着,说:“死便埋我。”

 

嵇康则光着膀子对着熊熊烈火,狠狠地锤打着铁块。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饮酒、服散、长啸、青白眼……

 

竹林收容的,都是那个时代最敏感、最孤独、最痛苦的灵魂。

 

阮籍的儿子也想参加竹林之游,阮籍却断然拒绝;嵇康诫子:待人尽量和气、宁可庸碌也不可张扬,甚至连酒也不能多喝……作为父亲, 无论阮籍还是嵇康,都不愿意下一代人继续走自己的老路。

 

然而,摇曳的竹枝,掩盖了他们的真实面容,致使后人迷惑于竹叶萧萧的风姿,却忽略了竹根深处的酸楚。

 

后世所仰望的,不过只是这片竹林筛下的斑斑点点的碎影。

 

就算有一只巨手一直在蹂躏着这多灾多难的人间,也得休息片刻。晋夺了天下后,满目疮痍的大地摇摇晃晃,终于慢慢稳了下来。刘汉、曹魏俱已成为劫灰,替代之间的恩怨也随着杀戮老死逐渐变得淡泊。板荡多年甫得安宁,举国上下好了伤疤忘了痛,开始享受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习俗越来越豪奢,风气越来越萎靡,世家子弟不用苦学、不用力 行,仅凭门荫,便可平流进取坐至公卿。如此一步到位,精力无处可 用,闲暇无聊,人人学起了名士。

 

他们按着自己肤浅的理解来回味从前的时代。对着镜子,蘸了胭脂水粉描抹几笔,把镜中人想象成前代的风流名士;又根据涂改过的镜中人重新打扮自己,摇摇摆摆,从此自己也应该是一位翩翩名士。揽镜自照,沾沾自喜。

 

但再明亮的镜子也只能照出皮肉,无法映出光彩背后的筋骨热血, 更无法传达刻骨的疼痛。

 

但后起的名士其实并不想真切地体会那种疼痛,他们自有一套讲 究。或许,他们最需要的,只是为躲避礼法约束,肆无忌惮的享受寻找一个似是而非的理由。

 

还是那位王恭,有句名言流传至今:“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他可知道?竹林深处自有一部《离骚》!

 

当然,要做名士最好还得服五石散。这习俗甚至传到了北魏鲜卑 族。孝文帝时朝野流行服散,一日有人躺在路中宛转称热,说是服散石发;别人看他不像吃得起散的(五石散药材昂贵,乃至服散一度成为身份的象征),便问他何时服的散,他答:“我昨天吃的米里面有石头, 现在发散了。”

 

且莫笑他,任何人服石,到头都只能落个笑话。服散确实是件可笑徒劳的事。

 

伤身的酒能救阮籍的命,但五颜六色的石粉却阻挡不了伸向嵇康的屠刀。

 

试探过阮籍的钟会同样试探过嵇康。他走到嵇康面前时,嵇康并没在喝酒,而是与向秀在柳树下打铁——打铁是嵇康极具个性的一大爱 好。嵇康理也不理,顾自干活。过了很久,钟会无趣要走。按说一言不发倒也保险,可嵇康最后还是刺了钟会一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答得也妙:“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冷笑着走了。

 

嵇康其实一辈子也学不了老庄。对此,他自己也有认识。他曾说过“(阮籍)口不言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而自己“刚肠疾恶, 轻肆直言,遇事便发”。他岂不知在这世道只有像阮籍那样“喜怒不形于色”“口不臧否人物”,最多翻个白眼才能安全一点,可硬是忍不过、改不了。

 

孙登应该就是看出了嵇康的这种性格。他的临别赠言另有一个版本:“君性烈而才俊,其能免乎?”说你嵇康难免于今之世,是因为性子太烈。你自己写得很好:“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但只是空 话,血太热的人,根本不能忘情世事,怎么能修道养生?

 

一言成谶。

 

钟会的谗言与嵇康自己“非汤武而薄周孔”的高论,给了日夜想做汤武二王的司马昭足够杀他的理由。

 

原本司马昭看这群名士就很不顺眼:自己煞费苦心高标礼教,可这群酒鬼老是挤眉弄眼阴阳怪气。不过那群人里还是有识相的,山涛、王戎就早早站好队了;就算阮籍老是敷衍,可也没敢拉下面皮。就只嵇康最硬气,想抬举他做官,却大摆臭架子,老朋友山涛来做思想工作,竟然翻转面皮,洋洋洒洒写了文章要与他绝交;此外听钟会说他与那些反贼眉来眼去关系暧昧,看来是留不得了——也好,就从那片竹林中挑出这根最硬的竹子试试刀!

 

四十岁的嵇康盘膝坐着。

 

他今天没喝酒,也没服五石散。他感到从未有过的清醒。

 

从此再也不需要这些东西了。他再也不用一次次劳而无功地逃离这个龌龊的世界,因为这个世界今天终于要彻底释放他了。他记起了《老子》里的那句话:“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嵇康仰起头,看看天。天气不错,出太阳,有风,不冷,也不热。他低下头来,眼光扫过四周。他坐在一个高台上;守台的武士拼命

 

拦截着一浪又一浪涌来的人潮——不知有多少人号啕着、喊叫着想扑到台前,还有很多人手里高高举着酒壶,声嘶力竭地呼唤着自己的名字。看着那无数张泪流满面的脸,嵇康突然觉得心中一热,但随即又仰起了头。

 

阳光斜斜照着,应该还有点时间。

 

他突然开口:“取我的琴来。”他说得很轻,但好像连最远处的人都听到了,因为全场的嘈杂声立刻停了下来。

 

“铮——”嵇康随手一拂,高台仿佛震了一下,所有人的呼吸都为之一窒。

 

嵇康闭上眼,信手弹去。人们似乎看到有朵乌云从他的琴弦间升起,慢慢升到半空中;乌云中隐隐有风雷之声,又好像有马嘶虎吼、兵戈交击,还有人在乌云最深处纵声长啸……

 

琴音越来越高亢,那朵乌云越升越高,终于,砰一声在空中炸得粉碎。

 

天还是那块天,冰冷的阳光直射了下来。

 

嵇康把琴推了出去,长叹一声:“《广陵散》于今绝矣!”

 

他紧闭双眼,再不说话,散乱的长发在风中飞舞。一双青筋毕露的大手提起了那把新磨的鬼头刀。

 

临刑前,嵇康将只有十岁的儿子嵇绍,托付给了因劝自己出仕而与之绝交的山涛。当时山涛已是司马昭集团的红人。嵇康告诉嵇绍:“山公尚在,汝不孤矣。”山涛没有辜负嵇康,尽心抚育嵇绍,直到成人。

 

嵇康死后,向秀,也就是当年与他一起打铁的竹林同志,终于出山,接受了司马昭的官职;入都之后,司马昭问他:“听说你有意隐居,为什么来我这里?”向秀回答:“巢父、许由(古代著名的隐士)孤高傲世,并不值得赞赏。”听闻此言,满座欢喜。

 

向秀还作了一篇论文,表达与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不同的观点:人既然生活在现实当中,就做不到“绝五谷、去滋味、寡情欲、抑富 贵”,所以不能摆脱社会规则,而应该“求之以道义、节之以礼”。

 

至于无君无臣,更是荒谬绝伦的酒话。

 

野马重新被系上笼头,最后一片叶子铿然坠地,从此人间再无竹林。

 

不过,若据史家陈寅恪先生考证,“竹林”云云,只是后人取佛家“竹林”之名,比附于嵇阮诸贤——

 

如依此说,天地之间,本来就没有存在过那么一片竹林。

 


相关医药知识摘录:

 

散剂:中药传统剂型之一,指将药物各自研碎,均匀混合而成的干燥粉末。有内服与外用两种。内服可直接冲服,亦可临用时加水煮沸取汁服,还可加茶、米汤、酒等调服。

 

中药传统剂型:汤、丸、散、膏、丹、酒、露、锭、条、捻等。

 

《针灸甲乙经》:为中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该书集《素问》《灵枢》与《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有关内容分类合编而成,原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晋皇甫谧编撰于公元259 年。皇甫谧本为史学学者,中年患重病,始研针灸医术,终成一代名医,被誉为“针灸鼻祖”。

 

《千金要方》:原名《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或《千金方》,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 唐代孙思邈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孙思邈认为人命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价值更当胜于此,因而命名。

 

 

本文摘录自本草春秋 作者:郑骁锋



第四章 访道 《空谷幽兰》


第三章 举世皆浊 《空谷幽兰》


第二章 月亮山《空谷幽兰》


自序 ▎第一章隐士的天堂 《空谷幽兰》


基督教隐士:俄罗斯的“灵性导师” 2——莱奥尼德(Leonid)


基督教隐士:俄罗斯的“灵性导师”  1—— 圣山 ▎俄罗斯的隐士 ▎第一位灵性导师 ▎小隐修团 ▎圣母进堂小修道院


基督教隐士:沙漠圣父 箴言录 (9)同情心


基督教隐士:沙漠圣父 箴言录 (8)明辨


基督教隐士:沙漠圣父 箴言录 (7)关于 骄傲|谦卑


基督教隐士:沙漠圣父 箴言录 (6)关于 “顺服”|“虚荣心”


基督教隐士:沙漠圣父 箴言录 (5) 关于 “禁食”“贫穷”


基督教隐士:沙漠圣父 箴言录 (4)


基督教隐士:沙漠圣父 箴言录 (3)


基督教隐士:沙漠圣父 箴言录 (2)


基督教隐士:沙漠圣父 箴言录 (1)


辨喜箴言

瑜伽箴言


《阿迪.格兰斯》灵性箴言 (7)


《阿迪.格兰斯》灵性箴言 (6)


《阿迪.格兰斯》灵性箴言 (5)


《阿迪.格兰斯》灵性箴言 (4)


《阿迪.格兰斯》灵性箴言 (3)


《阿迪.格兰斯》灵性箴言 (2)


《阿迪.格兰斯》灵性箴言 (1)


印度修行精义:瑜伽慢跑法 附:WHO为促进健康推荐的的体力活动量


印度修行精义:瑜伽饮食观(瑜伽食物观与断食)


印度修行精义:《曼都卡奥义书》与《依沙奥义书》


印度修行精义:关于《奥义书》


印度修行精义:个体与宇宙本体的联结


印度修行精义:何谓瑜伽?


印度修行精义:唵(OM)与意识的四种状态 (下)


印度修行精义:唵(OM)与意识的四种状态  (上)




*          *




Sant Mat 常用词汇简释 (一 )


实修技巧严选 合集(一)


灵性故事严选 合集一


实修理论严选 合集(一)


Sant Mat 灵性导师主题教言 汇集(一)


《卡比尔诗选》全集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 故事集(一)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视频) 故事集(二)


圣.给乐葩.辛格(Sant Kirpal Singh)开示 精华录(一)


《巴巴.吉传》全集 附:巴巴•吉故事三则


《明师》《生命的轮回》《死亡之谜》《人 !认识你自己》全集


《修行的完美七要》《生命的桂冠——瑜伽研究》全集


《灵性的芬芳》《素食人生》《神秘主义的秘密》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语录》《灵性渴望》《神圣的灵光》《灵性珍珠-致开悟的生命》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的教理》《挚爱之所》《通过冥想赋予灵魂力量》


┅┅


明师教言:增强我们的爱的唯一的方法


《超脱-跟随瑜伽大师尤迦南达去修行》全集


《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全集


《与尤迦南达的对话》(全集)


来自苏非的教导(一)


来自苏非的教导(二)


苏非的故事(一)


《鲁米诗选:爱的火焰》全集


《鲁米:在春天走进果园》全集


┅┅


那些实修者必须知道的专业理论知识(一)


《体光老和尚开示录》《广钦老和尚开示录》《静老说的话》全集


《坐禅》《坐禅问答录》全集


《缁门崇行录浅述》


《禅宗六祖与中国理学》《禅话》《南禅七日》全集


《花出青嶂》选章  《和颜爱语》全集


禅宗资料汇总(一) 《定慧初修》全集


《禅海微澜》《恒河大手印》《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全集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天台宗纲要》《南怀瑾老师“静坐问答录”》《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略论明心见性》《证悟与神通》《成佛的诀窍》《参禅日记》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圆觉经略说》全集


《唯识与中观》全集


《竹窗随笔》全集一  《金刚经说什么》全集


《七十空性论》今诠  ▎《心经》略说  ▎《楞严经》解读


┅┅


《大师在喜马拉雅山》全集


美赫巴巴的故事(一)


《寿命是自己一点一滴努力来的》&补遗篇(全集)


日本禅宗故事 (全集)▏有禅意的小故事(全集)


《海奥华预言》《 地球守护者》《看见真相的男孩》全集


《死亡好过一切》《去过天堂90分钟》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我有死亡经验》


《影尘回忆录》《来果禅师自行录》《憨山大师的一生》《金山活佛》《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纯印老人故事》《心定和尚讲故事》《辨喜尊者传记》《回忆苏格拉底》《灵性故事合集》一


濒死体验(NDE) 濒死经历案例汇集 (一)


《死亡九分钟》 全集  《生命不死---精神科医师的前世治疗报告》 全集


《阅微草堂笔记》 全集一


《阅微草堂笔记》 全集二


《入门-古埃及女祭司的灵魂旅程》 全集


阿米三部曲:《阿米1:星星的小孩》《阿米2:宇宙之心》《阿米3:爱的文明》全集


┅┅


《从修炼的角度讲述一切神秘现象的原理》全集


《老子他说》(全集)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我说参同契》全集(上)


《我说参同契》全集(下)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丹道见闻录》《庄子现代版》全集《丹道法诀十二讲》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一)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二)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流瑜伽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