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圆满心髓引导释要(上)《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邱陵 音流瑜伽研究
2024-09-02

西藏鲁康寺壁画(局部)



大圆满心髓引导释要(上)《藏密大圆满法选集》目录

 

第一节前行

一、特别隐密的口授前行

(一)修气

1学习气色

2学习气形

3学习气数

4学习气的去来

5学习宝瓶气

(二)修明点

1观想三脉而修拙火

2拙火炽燃降注明点

3三轮本尊父母融成明点

4五轮本尊父母融成明点

二、大圆满经典义理前行

    (一)外前行

1修身

2修语

(1)印契

①外显印契。

②内蕴印契。

          (2)习力

①外显修习力。

②内蕴修习力。

(3)寻求柔和

(4)趋入于道

3修心

(1)心生处的观察

2)心住处的观察

3)心去处的观察

(二)内前行

(三)密前行

          1住本然

(1)身住本然

(2)语住本然

(3)心住本然

2 入本原

(1)声闻姿势——未住令住

(2)菩萨姿势——已住令固

(3)忿怒姿势——已固令解脱


大圆满心髓引导释要《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本法乃根据贡噶上师1938年春于沙市所传授的《大圆满最胜心中心引导略要》(又名《依黑物上金字显出大圆满最胜心中心引导略要名趋入光朔道》)整理而成。台湾出版的《金刚乘全集》第三辑收入本法,改名为《仰兑》。本法原为宁玛派中期祖师渣华龙清巴尊者所结集的比马拉密渣尊者开示的心要。比马拉尊者曾与莲华生大士互为师徒,于大圆满心要部各有造诣和心得。贡噶上师传本法的时间早于他在南京和昆明讲解大圆满心髓约十年,两法彼此互有异同,但本法具特色而更为殊胜,所以编者单独整理,并基本上改成白话文,以飨读者。

 

贡噶上师于传授本法时指出:“本法为三种传承诸上师之精要,亦为诸智慧空行母之心血,亦为九乘中之心要,内、外密之甚深义理,最上乘所流出者,为清净恶业之水,铲除罪障之刀;又为引入解脱道之导者,更为现刹土之宝镜。谁得此法,皆起满足之心,如得摩尼宝。”所谓“三种传承”指密意传承、表示传承及口耳传承。贡噶上师又说,本法以后为岩传,由莲华生大士封藏于东方黑曼陀罗海岸黑龟岩洞,其后被发现,传承至今。

 

第一节 前行

 

一、特别隐密的口授前行

 

(一)修气

 

1 学习气色

 

用毗卢遮那佛七支坐法,吐出九口浊气,吸入新鲜空气并持气三次后,观想两眉之中间,现出一白色极为鲜明的圆形,像芥子大小,这是一切气聚合的体性,心缘于此。如此修毕,再观想一白色极为鲜明的圆形于头上,如前述而修持。

 

此后观想自己全身,乃至自身之外的一切,即三千大千世界所显现的一切,都变成白色明点,都为白色明点所遍满。于是心于这种境界中安住。经常这样修习,就会感到身像树棉那样柔软,轻而不实;语如火炽,喉舌纯和,心如安住在三摩地(入定),功力就会增长。

 

2 学习气形

 

观想气成明点,圆形、蓝灰色,仅豌豆大小,住于两眉中间,或于鼻尖,以目注视之,即停于此。随着把身内气缓缓地引至极长,向外呼出,同时观想明点徐徐随气而出,身心感到极为空寂,随即吸气,观想此明点亦入于两眉中间,心安定而清爽,于是身于此种境界中定住。若觉身体大部分寒冷,或发寒颤,而感到明点极暖,眉际亦觉暖热,就要适可而止。有此类现象,也说明观想娴熟了。

 

3 学习气数

 

学习数气的数量,须学观察气去来之法,亦即数息法。当气出(呼),心观其出;气入(吸),心观其入。如是气去来为一数,亦即一呼一吸为一息,依此计数,一昼夜为21600息。修持时,以心数息数,以诱导入定。数100息而心不散乱,就算修持有成了。

 

如此修持,念就会逐渐减少,气的出入也慢慢加长。由此而能维持长时间,身就会感到安乐,不觉得内外有气行。若气能随处安住,就算熟了。

 

4 学习气的去来

 

观想自身鲜明而空,如薄纱帐,内外俱透明,肚脐内现出头颅壳,外白内红。再观想在颅壳内现出由气形成的许多蓝色金刚杵,每个仅像麦粒大,呼气时观想这些蓝色金喇杵由鼻孔而出,吸气时则源源收入颅壳中,心定于极安乐的境界,随自已的能力持气(忍住气)。以后若妄念分别甚微,可于鼻端约一二尺内,观想这些杵与气的出入,于是身体感到极安乐,这就算修习娴熟了。

 

5 学习宝瓶气

 

修法和吸气如前,把气吸入观想的头颅壳内,由气形成的蓝色金刚杵都融化了,观想它们于脐内变成一个(梵文哈)字。这时气满肚脐,猛提谷道,于是依吸、满、消、射四法,观想气与身内一切如雾消散。吸和满,就是由鼻徐徐吸气,渐渐下压至脐下四横指处,同时把下气微微上提,亦至脐下四横指处,如函盖相扣,气藏其中如空瓶,力挺下腹,持气久住,但不可过份,善自审度。消和射,就是住气至不能忍时,把气消散。消散分内消、外消两种:内消者,观气入中脉,而至于心,业气即变为光明智气,外消者,观气遍及全身,由毛孔出,跟着如放箭,直冲于顶,而由鼻孔出。但每修此法,只宜冲顶一次,其他各次可观由鼻孔出。

 

放气出时,心气与空相合,观想成空寂,并与无分别相合而修,由此不觉有身,能知气所去之处,就算是修持此法娴熟了。

 

以上修气熟了,行者能真正看到气,能意到气到,能使气入中脉。更重要的是,能通过修气而入定,实现自身与宇宙融为一体。但若不如理行持,与修法相违,就会发生过失,务请注意。

 

(二)修明点

 

1 观想三脉而修拙火

 

身作六灶手印坐。即两腿曲膝,左右腿在外侧交立于胸前,两手圈住两膝,右手在外侧,互抓两臂,身体保持正直即成。此坐姿极易产生灵热(拙火)。当初,西藏白教祖师密勒日巴尊者,在修行中虽然已证空性,但由于食物太少,体力不足,气息不调,无法由拙火定中产生功德,其师尔巴上师即示以此坐姿修持。

 

南怀瑾老师示范六灶手印坐


观想身空如前。观想于自身空中,现中脉如柱,上抵于顶,下抵脐下四横指处。观想中脉与左、右二脉互不相触,大小如麦杆,具足空明光耀。左、右二脉上端,通过脑部过鼻孔,下端抵脐下四横指处,与中脉连成如字的下部。观想三脉会合处,有(梵文短阿)字,热可炙手,其色鲜明。观想由左、右二脉吸气,以气鼓吹拙火炽燃,直达于脐轮,经心、喉、顶轮,依次遍满智慧火焰,观想身住安乐暖相。

 

2 拙火炽燃降注明点

 

坐姿如前,观想三脉,观中脉顶端月轮处,现白色倒(梵文杭)字。观想拙火如前炽燃,触于顶上倒(梵文杭)字,从此降菩提甘露,遍满顶轮,认识初喜智。又由火炽,降甘露,满喉轮,认识胜喜智。如上复降于心轮,认识超喜智。如上复降于脐轮以下,认识俱生喜智。观想周身内外被白点充满,生起空、乐、智慧的极乐,于此即应习定。

 

3 三轮本尊父母融成明点

 

坐姿如前,观想顶轮、喉轮、心轮三轮。顶轮32支脉,喉轮16支,心轮8支。

 

观想顶轮中有毗卢遮那佛(即大日如来)父母,佛母用一手或两手拥抱着佛父。毗卢遮那佛为菩萨像,跏坐于莲之上,戴庄严的宝冠,穿华丽珞装饰的天衣,手结智拳印,其色清白。

 

观想喉轮中有阿弥陀佛父母。阿弥陀佛身红色,披袈娑,跏跌坐于千叶莲花台上,双手结定印,托满盛甘露的钵盂,慈眼视众生。

 

观想心轮中有金刚萨埵父母,金刚萨埵跏趺坐于莲花月轮座上,身白色,戴五佛冠,天衣重裙,种种璎以为庄严,右手忿怒印持金刚杵置心际,左手忿怒印持金刚铃置于腿际。

 

如前观想拙火炽燃,将三轮诸佛像依次化为明点,遍满全身一切毛孔,像露珠一样,由此习定。

 

4 五轮本尊父母融成明点

 

坐姿如前,观想三脉五轮。三脉为中、左、右脉,五轮为顶轮(32支脉)、喉轮(16支脉)、心轮(8支脉)、脐轮(64支脉)、密轮(32支脉)。

 

观想顶轮中有毗卢遮那佛父母,恣态如前述。

 

观想喉轮中有阿弥陀佛父母,姿态如前述。

 

观想心轮中有金刚萨埵父母,姿态如前述。

 

观想脐轮中有宝生如来父母。宝生如来跏跌坐于莲花台上,身黄色,戴宝冠,穿天衣,左手执衣两角,右手仰掌,成与愿印。

 

观想密轮中有不空成就如来父母。不空成就如来跏肤坐于莲台之上,身杂色(或绿色),戴宝冠,穿天衣,右手举于胸前直立,结施无畏印。

 

如前述拙火炽燃,将五轮诸佛,依次化为明点,融成光明,遍满一切脉轮。观想周身充满空乐,专注于定。

 

以上为气、脉、明点的修持,能使身生空乐,亦能专一安住明体,以此修现前明体(指脱噶),较为方便。

 

二、大圆满经典义理前行

 

(一)外前行

 

1 修身

 

裸体立于宽广舒适的座位上(穿薄内衣短裤亦可),观身如金刚杵状,两足跟相并,两足趾触地,二膝张开。身体须极端直,两手合掌于顶上,而不触顶。二肘张开,下巴压喉结,二肘二膝四处着力,身要用劲。

 观想金刚杵修身


观想身体成为白色三股金刚杵,上达梵天,下抵地基,智慧火光炽燃旋绕。从此火焰中,放出无数白色的金刚杵,像青稞大小,遍布十方,摧毁一切病魔障碍,复收入自身的金刚杵中,遂入定于不散乱上。若行功至疲倦不能立,随其自然倒卧,休息后复如前而修。观想白色金刚杵后,可依次观想成蓝、黄、红、绿色,皆如前修习。一旦身能常住金刚杵状,并不生疾病,是为熟习相。

 

《声极成续》云:“身住金刚跏趺座,修持于心得利益。”

 

2 修语

 

(1)印契

 

①外显印契。跏跌坐,观想心中有蓝色(梵文吽)字,口徐徐和雅长声念阵,从(梵文吽)字放出无数尊(梵文吽)字,其光炽燃,由右鼻孔出,观想房舍地界及世间一切,遍布(梵文吽)字。

 

②内蕴印契。复如前,念(梵文吽)字,放出外面的所有(梵文吽)字一一由左鼻孔入,最后外面所现的一切(梵文吽)字,完全收入自身,观想自头顶至足底,布满(梵文吽)字。

 

修持本法娴熟,外面所显现的境界,均无自性;由于(梵文吽)字在身体内乱窜,感到不乐。这一修法能使外显与内蕴,成为无自性的解脱。

 

(2)习力

 

①外显修习力。由猛念(梵文吽)字,观想由左鼻孔放出无数天青色(梵文吽)字,具有锋利如刃、勇往如箭、猛烈如、炽热如火的四相,粉碎身外一切所显事物,由此而知色尘原无实质。

 

②内蕴修习力。观想如前所放出的无数(梵文吽)字,每个约5寸大小,由自身前后、上下、左右,毫无阻碍地穿入,由此而知内蕴并无实质。

 

本法熟习,觉得外面所显示的一切并无实质,内身则感到肌肉颤痛,并现如水月般的觉受。由此能了达外面显现的无实的光明,并得到将来内蕴化为虹霓解脱的利益。

 

(3)寻求柔和

 

口念(梵文吽)字,观想自身成为一二尺长的黑色(梵文吽)字。再观想对面有一同样大小的红色(梵文吽)字。观想从我的黑色(梵文吽)字放出由无数(梵文吽)字所成的长字,右绕对面红色(梵文吽)字。绕后松解,左绕自身的黑色(梵文吽)字,如此反复缠绕多次,复又缠绕自身的黑色(梵文吽)字,将黑色尊(梵文吽)字绕大如山。再观想由对面红色(梵文吽)字放出字,如上放出、缠绕、松解,仍绕在红色(梵文吽)字上,将红色(梵文吽)字绕大如山。此后观想以黑色(梵文吽)字右绕红色(梵文吽)字,以红色(梵文吽)字左绕黑色(梵文吽)字,发出轧轧之声,二(梵文吽)字相合而定住,随后又于左、右、前、后舞动飞跃。二字各收回放出的无数(梵文吽)字,二(梵文吽)字渐大如山,后又渐渐缩小成红、黑芥子小的明点,心缘此二者而入定。

 

本法修习熟练,行者便心不易乱,于是自己的观想能力增强,并能入定。

 

4)趋入于道

 

观想自己身、心、气三者合成一白色(梵文吽)字,大小仅一尺左右,向前面如虫曲折行走,其状如“之”字,但行走时并未触及地面。慢慢念件字,于行走到弯曲处稍停。再继续念字,迅速而行。再观想(梵文吽)字由原路返回。如此修习,可去曾到过或未曾到过的地方,如城市、乡村、森林、旷野等,甚至天上、地下。凡(梵文吽)所经之处,如不清净,都成虹霓而散。最后猛念(梵文吽)字,趋入虚空,现喜乐等觉受。

 

本法熟习后,心能生出智慧。

 

《札坦举根本续》云:

 

“口念字于处所,印契与习力二种,

乃至寻柔趋入道,如此净语心得益。”

 

3 修心

 

(1)心生处的观察

 

观察心的生处,如果说心是灵灵明明的,能感受一切苦乐,那末,心究竟从何处所生?若由外面地、水、风、火四大元素所生,则观察所生之境究竟如何?若由心所显现之境所生,则观察此种境界存在否?既观察所寻的心,又反观能寻的识又如何?

 

如是精进观察,多加修持。

 

(2)心住处的观察

 

观察现在所显现的心,究竟住于何处?其次观察其形色如何?从以上观察,可知并无任何自性。

 

再反观能观的识又如何?

 

(3)心去处的观察

 

观察此心顿然显现,究竟分散于何处?往内或往外?往地下或向虚空?再反观能观之识又如何?

 

上述观察心的生、住、去处,觅心而了不可得,可知心并无实体。如是则知佛与众生的体性、烦恼与智慧的体性等,都归于心,而心的体性离开一切认识,虽明明显现,并无自性。行者了解此理,就不应为意识所障,断除一切疑虑和执着。

 

《札坦举根本续》云:

 

“观察此心初生处,其中安住后所去,

如是能观此三者,修心必知心本际。”

 

(二)内前行

 

修外前行是为了消除身、语、意对外的迷乱而得到净化。修内前行是为了消除身、语、意对外迷乱之因(即种子),也就是消除存在于身脉各处的引起迷乱的种子,从而对身、语、意作进一步彻底的净化。这些种子称为“习气种子”。

 

观想顶轮现出白色(梵文阿)字,喉轮现出绿黄色(梵文苏)字,心轮现出蓝灰色(梵文支)字,脐轮现出红黑色(呢)字,密轮现出绿黑色(梵文遮)字,足心现出烟色(梵文都)字。注视这六个习气种子,收摄所生一切罪障秽气,以消除身、语、意迷乱之因。

 


又观想发际现白色(梵文嗡)字,喉际现红色(梵文阿)字,心际现蓝黑色(梵文吽)字。观想此三字放光,光如火焰,将身、语、意三业所积罪业、以上六习气种子、迷乱及无明等一切立即烧除焚毁,毫无剩余。行者以和雅之声念嗡、阿、三字,默念亦可。

 

对此三字,平日应念70万遍。

 

(三)密前行

 

1 住本然

 

本然,即本来的样子,亦即明体。

 

(1)身住本然

 

《本论》云:

 

“身、语、意三住本然,

身如柴(束柴之草绳)断而坦然,

语如断弦丝而禁语,

无念如无心者住。”

 

一切事业都弃置不做,断除礼拜绕佛,身体亦不随便动摇。如此凝定无散而修。

 

(2)语住本然

 

世间所说一切迷乱无意义的语言,都不要说,断除一切修法,断除默念诵咒。语如弦丝断,安住本然。

 

(3)心住本然

 

不起一般人所显的迷乱,对过去、现在、未来三时所起的分别,顿然消除安住;不起任何本尊观,坦然而住,不起任何观心和想念,即在自体上寂照而住于本然。

 

总之,身须离开各种动摇;语应离开一切言说意应离开一切思念。

 

2 入本原

 

本原,即本来的原始状态。

 

《涅槃后续》云:

 

“声闻菩萨忿怒尊,以彼姿态入本原。”

 

(1)声闻姿势——未住令住

 

用毗卢遮那佛七支坐法:足金刚跏跌,手作禅定印置脐下,脊椎端直如箭杆,腹贴背脊,喉稍勾屈,舌抵上腭,目观鼻端虚空。毫无修作,凝然而视。行者若知安住于此本然的坐法,则修持任运而来。

 

初学者心如劣马,虽欲调伏,但劣马自欲猛烈奔跃,不受驾驭,须以种种方法技巧,慢慢调伏。若勉强调治,则妄念反渐增多。调治之法,在于缓缓住于本然,使入定的性相渐渐生起。此即未住令住之法,分为有相修持及无相修持两法门。

 

①有相修持法

 

A 凝视木块及观想明点

 

凝视木块法:行者置一小木块或小石块于前,目寂寂凝视之,心亦缘之。但不可刻意坚执,亦不可心像一般人的散乱。惟定于自心明体,朗然澄湛,任运而住。渐次放松休息,如是多多修习,不为念所乱。时间长短,随力而修。起身时不可猝然而起,打坐时不可放逸。可用本法缓缓合修其他诸法

 

观想明点法:修持中若昏沉较重,可于两眉中间前方一二尺内虚空处,观想一白色明点,像豆大小,自心不乱,专注于明点,不为境迁而入定。若掉举(散乱)较重,可于肚脐观想黄色光,像拳头大小,专注而定。若能自然安住,观想自心现天青色光,像豌豆大小,不散乱而专注它。若能心安住,则宽松而住于本然。

 

观想心明点灯法:观想自身内空,于心处为心气会合的体性,现出一明点,像灯光赫耀,色为浅蓝,触之暖热,心即专注于此。若有妄念散乱,复如前观。若心觉混沌,观想不明,是为风所生的过患,应断除甘美食物,稍放松专注,以为休息,则过患可除。

 

B 修清净本尊

 

观想金刚萨埵:于对面空中,观想金刚萨,约五寸大小,虽显现而无自性,如水晶一样。行者凝视寂修,务求专一,具足鲜白光明境界。

 

观想释迦牟尼佛:于前面空中,身如紫檀金色,光炽燃,行者的心专注于此。

 

观想自在菩萨:自在菩萨即观世音。于前面虚空中,观想自在菩萨身极鲜明,其心中现出白色:(梵文舍)字。行者心不散乱,寂照观此,时间或长或短均可,应多修之。

 

C 修气

 

心气不二法:这是如何对待妄念之法。念为往昔贪、嗔、痴、慢、嫉等习气的显示。当念一出现时,行者要立即认识它,心应松宽放任而安住。如念一起再起,要不随它去,也不阻止它,方能解脱,这叫做“不随不止”。以后乃于不整治妄念上放松安住。如此不随不止互换而修,则妄念之流相续,而不能相联,妄念即成片断,就会逐渐减少,乃能安定,达到心气无二之境。

 

宝瓶气法:身七支坐,观想从左、右二脉经气管呼出浊气,同时观想自己一切业障病气变成蝎子状,由鼻孔而出,被前面空中的智慧火焰,顿然烧尽,这叫做“清净气毒。”此后吸气如吞涎,压于脐下,不修任何观想而定。至不能持(忍住)气时,即行喷出。

 

金刚诵法:身七支坐,喷出浊气。于吸气时,观想吸入白色(梵文嗡)字。上气下压,下气上提,至脐下盘旋相合而鼓起,当中停住持气,观想红色(梵文阿)字。当气不能持而呼出时,观想呼出蓝色(梵文吽)字。如是吸气成嗡,住气成阿,出气成,配合三字念诵,心无散乱而定住,时常修持,名为无生金刚念诵。

 

②无相修持法

 

A 紧法

 

不修任何观想,眼与眼识唯望前面虚空,坚持心不散乱而安住。若能定住时,则稍放松片刻,寻求能紧之识,即坚持心不散乱之识,又再提紧。如此提紧、寻求、提紧,轮番而修。

 

若起昏沉,亦应遣除。一切行持应依无散乱之念。

 

B 松法

 

把观想状态,顿然放下,心任其自然,如此无任何专注,身心放任自然,没有任何修持,惟不散乱,住于自明体性,离开整治而入定。

 

C 贯联法

 

暂时于心,紧而又紧,惟不散乱而紧,再则松而又松,如放下万缘而入定。

 

时或紧,时或松,如是松紧贯联而修。暂时提紧,凝视虚空,心虽无观想,然而神凝于此,暂时放松,向右凝视心的明体,无散乱而观。继又向左视、向下视等,更番而修。

 

有时观此能观心明体的自体如何,有时置于任运自心之上,有时住于遍满虚空的寂寥之中,如是种种,更番修观,能使心归返本然。

 

以上各修三日,所生定相如何,各人不同,并非一切人皆须按此次第而修。

 

《心性休息》云:

 

“如是修持心可成堪能,

于不散乱外境随缘持,

尽力定住即能同时住,

身语意三遍满喜安乐,

专注一境不动当成止。”

 

当在乐、明、无念的觉受中,若趋于执着,就被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染污,即堕于三界。故无论所生觉受好恶如何,皆不能趋于执着。这样多多修持,乃成道之道也。

 

2菩萨姿势——已住令固

 

全跏跌坐,眼视鼻端前虚空,不得斜瞬转视,应凝眸直视,心住于本体。眼根所显现的外境,不论悦与不悦意,任其显现,不必整治,即于其所显现上自然地入定。

 

行者必须理解,心与心所显现的境界,原为唯一体性。所以,在心境所显现的第一刹那,就要能生起决定,使心与心境彼此遇合,勿令错失,这对于已住令固,实有重要意义。若等到心境显现的第二刹那间,才作出相应遇合的决定,使心与心境各异,就如凡夫观心,错失了时机。

 

3忿怒姿势——已固令解脱

 

行者两足跨立,仰视虚空,念(梵文哈哈)(梵文嘿嘿)等声,心住于离戏论上。离戏,意为人受幻象所愚,一切皆为戏,离却此戏,方能离一切分别与边际,取得修证成就,已固令解脱。





大圆满心髓讲解(下)《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大圆满心髓讲解(上)《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第四章 六道《心湖上的倒影:给实修者的指导》


第一章 玛尔巴与藏密转世秘咒《自我的金刚——藏密咒术的神秘力量》


《西藏生死书》全集


密海寻珍记(代序)《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雪洞:喜马拉雅山上的悟道历程》全集


《寻访终南隐士》全集


修证心得:2 闭关发愿与内景展现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


关于闭关1:冈地珠固的菩提心


关于闭关2:噶玛罗卓 三年三月三周又三天


关于闭关3:德谦喇嘛的闭关收获


关于闭关4、5:苏南喇嘛:找到心灵的安宁 堪布旺嘉:菩提心是根本


关于闭关6、7:实修和理论哪个更重要?堪布依喜嘉强调基础功夫


关于闭关8:八十岁仍在修行的科卡


《甚深内义》全集


《藏密心要十讲》全集


敦珠仁波切对大圆满禅修的私人指导


修持大圆满心髓彻却、脱噶之体验(附:根造上师简传)


“在一个寂静的地方,放下一切来禅修,长期苦修,才会证悟”  ——明色堪布殊胜教诫开示录


《八万四千问》全集  宗萨仁波切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1:藏地最早的教派--宁玛派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2:萨迦派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3:玛尔巴尊者和密勒日巴尊者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4:噶举派的形成|“红帽系”huo•佛•系统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5: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尊者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6:宗喀巴师徒三尊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7:活佛转世制度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8:藏传佛教的论著 ▎经论的修习


关于密宗道教来源的讨论


先修禅还是先修密?~南师故事一则


《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全集



基督教隐士:装饰性的隐士 《隐士:透视孤独》


基督教隐士:俄罗斯的“灵性导师” 4 安布罗斯(Ambrose)


基督教隐士:俄罗斯的“灵性导师” 3 马卡里乌斯(Macarius)(下)


基督教隐士:俄罗斯的“灵性导师” 3 马卡里乌斯(Macarius)  (上)


基督教隐士:俄罗斯的“灵性导师” 2——莱奥尼德(Leonid)


基督教隐士:俄罗斯的“灵性导师”  1—— 圣山 ▎俄罗斯的隐士 ▎第一位灵性导师 ▎小隐修团 ▎圣母进堂小修道院


基督教隐士:沙漠圣父 箴言录 (9)同情心


基督教隐士:沙漠圣父 箴言录 (8)明辨


基督教隐士:沙漠圣父 箴言录 (7)关于 骄傲|谦卑


基督教隐士:沙漠圣父 箴言录 (6)关于 “顺服”|“虚荣心”


基督教隐士:沙漠圣父 箴言录 (5) 关于 “禁食”“贫穷”


基督教隐士:沙漠圣父 箴言录 (4)


基督教隐士:沙漠圣父 箴言录 (3)


基督教隐士:沙漠圣父 箴言录 (2)


基督教隐士:沙漠圣父 箴言录 (1)




*          *




Sant Mat 常用词汇简释 (一 )


实修技巧严选 合集(一)


灵性故事严选 合集一


实修理论严选 合集(一)


Sant Mat 灵性导师主题教言 汇集(一)


《卡比尔诗选》全集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 故事集(一)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视频) 故事集(二)


圣.给乐葩.辛格(Sant Kirpal Singh)开示 精华录(一)


《晨间谈话》全集


《巴巴.吉传》全集 附:巴巴•吉故事三则


《明师》《生命的轮回》《死亡之谜》《人 !认识你自己》全集


《修行的完美七要》《生命的桂冠——瑜伽研究》全集


《灵性的芬芳》《素食人生》《神秘主义的秘密》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语录》《灵性渴望》《神圣的灵光》《灵性珍珠-致开悟的生命》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的教理》《挚爱之所》《通过冥想赋予灵魂力量》


Sant Mat 关于 证知 教导汇集


圣者的哲学 (上)


圣者的哲学 (下)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光明体 教导汇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专注 教导汇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境域 灵境 教导汇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净土 教导汇集(解脱 入内 回撤)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银线 教导汇集(回撤 入内 解脱 打坐 冥想 禅修 巴赞)


┅┅


《超脱-跟随瑜伽大师尤迦南达去修行》全集


重发:《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全集


《与尤迦南达的对话》(全集)


重发:《超脱-跟随瑜伽大师尤迦南达去修行》全集


来自苏非的教导(一)


来自苏非的教导(二)


苏非的故事(一)


《鲁米诗选:爱的火焰》全集


《鲁米:在春天走进果园》全集


┅┅


那些实修者必须知道的专业理论知识(一)


《体光老和尚开示录》《广钦老和尚开示录》《静老说的话》全集


《坐禅》《坐禅问答录》全集


《缁门崇行录浅述》


《禅宗六祖与中国理学》《禅话》《南禅七日》全集


《花出青嶂》选章  《和颜爱语》全集


禅宗资料汇总(一) 《定慧初修》全集


《禅海微澜》《恒河大手印》《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全集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天台宗纲要》《南怀瑾老师“静坐问答录”》《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略论明心见性》《证悟与神通》《成佛的诀窍》《参禅日记》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圆觉经略说》全集


《唯识与中观》全集


《竹窗随笔》全集一  《金刚经说什么》全集


《七十空性论》今诠  ▎《心经》略说  ▎《楞严经》解读


┅┅


《大师在喜马拉雅山》全集


美赫巴巴的故事(一)


《寿命是自己一点一滴努力来的》&补遗篇(全集)


日本禅宗故事 (全集)▏有禅意的小故事(全集)


《海奥华预言》《 地球守护者》《看见真相的男孩》全集


《死亡好过一切》《去过天堂90分钟》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我有死亡经验》


《影尘回忆录》《来果禅师自行录》《憨山大师的一生》《金山活佛》《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纯印老人故事》《心定和尚讲故事》《辨喜尊者传记》《回忆苏格拉底》《灵性故事合集》一


濒死体验(NDE) 濒死经历案例汇集 (一)


《死亡九分钟》 全集  《生命不死---精神科医师的前世治疗报告》 全集


《阅微草堂笔记》 全集一


《阅微草堂笔记》 全集二


《入门-古埃及女祭司的灵魂旅程》 全集


阿米三部曲:《阿米1:星星的小孩》《阿米2:宇宙之心》《阿米3:爱的文明》全集


《空谷幽兰》全集


《禅的行囊》全集


《寻访终南隐士》全集


《密勒日巴尊者传》全集


濒死体验:《天堂的证据》全集


日本百岁老人的智慧:《活好:我这样活到105岁》全集


《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全集


《八万四千问》全集 宗萨仁波切


《藏密心要十讲》全集


大圆满心髓讲解(上)《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大圆满心髓讲解(下)《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西藏生死书》全集


《甚深内义》全集


《灵心小史》全集


┅┅


《从修炼的角度讲述一切神秘现象的原理》全集


《老子他说》(全集)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我说参同契》全集(上)


《我说参同契》全集(下)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丹道见闻录》《庄子现代版》全集《丹道法诀十二讲》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一)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二)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三)


《方术纪异》全集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流瑜伽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