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 佛教的影响 ▎2 破格出家 ▎3 佛门“千里驹”▎4 立志西行 ▎5 滞留瓜州《唐玄奘一生的修行历程》



佛教的影响 ▎2 破格出家 ▎3 佛门“千里驹”▎4 立志西行 ▎5 滞留瓜州《唐玄奘一生的修行历程》

 

一 佛教的影响

 

隋朝末年,在洛州缑氏县(今河南偃师县西南),有一个依山临水的小村落,叫陈堡谷。村子西头相传就是唐僧玄奘诞生的地方。玄奘本来姓陈,名叫陈祎,玄奘是他出家以后的法名。

 

陈祎的曾祖和祖父都做过官。父亲陈惠曾经当过隋朝的江陵(在今湖北省)县令。由于隋朝末年政治腐败。陈惠就辞官回乡,过起了隐居生活。大约在隋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陈家出生了第四个儿子,陈惠给他取名陈祎。

 

陈惠常常把几个孩子叫到一起,对他们讲解学问。陈祎五岁时有一次和哥哥一起,听父亲讲《孝经》。

 

“今天我讲的是曾子避席。”陈惠一边说,一边把“曾子避席”四个字写在纸上,给识字还不多的小儿子看。然后慢慢说了起来:

 

“古人没有椅子,都是席地而坐的。孔子向他的学生讲书,学生们也就坐在席子上。他的学生很多,曾子就是其中的一个。

 

“那天,孔子和学生们一起谈论天下大事,说着说着,他忽然提了个问题,叫曾子回答。

 

“曾子本来聚精会神地坐着,听着,见老师要他回答问题,赶紧站起来,往边上一站,并且垂下双手,毕恭毕敬地回答了孔子的提问。

 

“这就是‘曾子避席’的故事。以后‘曾子避席’就成了尊师长的典故。你们明白了吗?……”

 

说到这里,陈惠突然不讲了。原来,陈祎霍然站了起来,并且整理好衣襟,恭恭敬敬地站在父亲面前,回答说:“孩儿明白了。”陈患心里一动,问他:“你明白就是了,干吗站起米呢?”

 

“父亲不是问我们明白了没有吗?这就像孔子问他的学生曾子。曾子回答老师的问题要避席,我回答‘明白了’,当然也要避席。”

 

“哦,原来你的理解力这样强!”陈患心上高兴,摸着胡子笑了起来。打那以后,陈惠更喜欢小儿子了。

 

陈惠给儿子们讲解学问,主要讲的是儒家的经书,有时也讲一点佛经。

 

为什么他讲佛经呢?原来,信佛教是当时的一种社会风气。

 

佛教和基督教、YSL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它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是和中国孔子差不多同时代的人。佛教最初起源于尼泊尔、北印度一带,被定为印度的国教,汉朝时传入中国。

 

按照佛教的教义,人的肉体是要死亡的,但是人的灵魂却会永远存在,并且转生来世。不论什么人,只要活着能忍受一切苦难,诚心诚意地修行,来世就可以脱离苦海,如果他几辈子做人都能这么忍受苦难,一心修行,那么,最后就可以到达“无烦恼、无痛苦、无罪恶”的“极乐世界”。这个佛教教义对于受剥削和奴役的劳动人民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许多人这辈子受苦受难、就把希望寄托在下一辈子于是,他们信了佛教。

 

封建统治者也很愿意老百姓信佛教。因为佛教劝人安分守己,忍受剥削和压迫,为“来世”创造幸福。这对于封建统治阶级当然是有利的。假如人们都能够在被压迫、被剥削的苦难生活里安分守己,那就不会有人造反,也就不会有农民起义了。所以,当时的统治阶级就大力提倡佛教,利用它来作为麻醉和统治人民的工具。

 

也有一部分人,不仅信佛教,而且索性出家为僧,男的当和尚,女的做尼姑。他们一辈子不吃肉、不结婚。这些人中间固然有虔诚的佛教徒、善男信女;但也有不少人,只是为了逃避繁重的赋税和谣役负担,才出家进寺院的,因为当了和尚、尼姑就可以不交赋税,不服徭役。

 

中国从东晋以后、佛教的兴盛,僧尼的激增,使佛教寺院遍及全国。唐朝时有个诗人写过一首《江南春绝句》的诗,说:“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光是从四百八十所寺院这个数字,就可以想像当时佛教的兴旺。

 

信佛教既然是当时的社会风气陈惠自己信佛,并向儿子们讲讲佛经,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不仅如此,陈惠的第二个儿子,也即陈祎的二哥陈素,还在洛阳净土寺出家当了和尚,法名长捷。

 

少年时代的陈袆,就生活在这样一个佛教气氛很浓的家庭里。

 

 

 破格出家

 

陈袆从小聪明,理解力强,记忆力也好。他八九岁时开始诵读经书,在父亲指点下,养成了广泛研究学问的兴趣,尤其爱好佛学。可惜,陈祎十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了。

 

二哥陈素很关心小兄弟的学业,问他愿意不愿意随自己到洛阳去,继续学习佛经。陈袆听了这话,马上点头说好。第二年,他真的跟着二哥来到了洛阳。

 

洛阳是隋朝的都城,也是当时佛教的中心,寺院遍布,香火旺盛。有四个寺院是经常讲经的场所。陈素每次到那些寺院听高僧讲经,都要把小兄弟陈袆带去,让他学习、熏陶。慢慢地,小陈袆就产生了想当和尚的念头当时,要做和尚可不是那么随便、那么容易的,必须经过政府有关机构的考选,获得准许,然后进行剃度(剃发出家),发给度牒(和尚的证书)。

 

陈袆对二哥说了自己的想法,二哥非常支持,叫他多念佛经,同时等待剃度的机会。到了他十三岁那年,机会可真的来了:隋大业八年(公年612年),隋炀帝派大理寺卿(中央政府中掌管司法、刑狱的大官)、郑善果到洛阳,考选人才,预备剃度一批和尚。陈祎听到消息,马上兴冲冲地赶去报了名。

 

这一次郑善果到洛阳,剃度的名额只有二十七个,可是报名的却有好几百人。他于是邀请在洛阳的几位高僧一起主持考试,从中挑选出合格的人来,考试这天,陈祎的情绪分外紧张,心头像小鹿儿似的撞个不停。他眼看着应试的人一个一个地被叫进去,过一会儿又一个一个地走出来,有的脸孔发红,有的唉声叹气,只偶尔有个把人出来时嘴角挂着一丝笑容。轮到陈祎了,他整整衣冠,克制着内心的激动,尽量镇静地走了进去。

 

没多久,陈祎出来了,他的嘴唇闭得紧紧的,眉头挤得拢拢的,低着头,只管朝外跑。等在门外的二哥赶忙迎上去,间道:“怎么样?行吧?”

 

“唉!”陈袆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考得不好?”

 

“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了,可是,大理寺卿说我年岁大小,他边上两名法师(对有学问的和尚的称呼)问我读过哪些佛经,我照实回答了。他们说我经读得还不多。”

 

“这也难怪。”二哥安慰他说,“你既然尽了努力,也就不要再难过了。”

 

“可是,那两位法师提出的关于佛经的解释的问题,我本来是可以答好的,谁知心里一紧张,说得结结巴巴,而且漏掉了不少。我真懊恼!”

 

二哥只好劝他:“俗话说:‘过了初一,还有十五。’你今年虚岁才十三,就是这回没考上,以后还会有机会的。”

 

话是这么说,可陈祎的心里却总不是滋味儿,无奈,他只得快快地跟若二哥回净土寺去了。

 

天考试的结果很快揭晓,陈祎果然榜上无名。

 

要说陈祎经读得还不多,他是承认的。可是,他又想,我也可以当了和尚再继续读,读上一辈子嘛!至于说陈祎年龄小,他根本就不服气,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佛经上也从来没规定,要多大岁数才可以当和尚。而他最懊恼的,是因为心里慌张,没能把两名法师出的关于佛经解释的问题回答好。

 

这么想着,想若,他就信步跑到了大理寺卿办公事的衙门口。

 

陈祎在衙门走过来走过去,指望能碰到郑善果本人,然后,要是可能的话,请他给自已一次补考的机会。假如再考得不好,就没话说,下回再努力。

 

他入神地想着该怎么跟郑善果提出请求,有个轿子回衙门里来他也没注意到。

 

轿子上的人正是郑善果,他老远就瞧见了衙门口有一个走来走去的少年。

 

郑善果的轿子到衙门口停下了,他觉得这个少年有点面熟,可一时间怎么也想不起来,就叫他走近些,笑眯眯地问道:“娃娃,你是谁家的孩子?”“启禀大人,”陈祎见大理寺不像上回考试老板着脸,就行礼回答道:“我姓陈名祎。先父叫陈惠,当过本朝江陵县令,二哥出家在净土寺,法名长捷。”

 

郑善果想起来了,点点头,和善地问陈祎:“你要出家,是吗?”“是的。我有志于制度出家,但因为根基浅薄,没有达到愿望。”

 

郑善果心里一动,对了,那天我也说过他年龄似乎小了一点的话,看来小家伙不死心哩!

 

“你这么小一个孩子,为什么一定要出家呢?”

 

“我出家只是希望继承佛祖如来(即释迦牟尼)的事业,使佛教教义发扬光大。”

 

大理寺卿听他小小年纪这么有抱负,有志向,不由得点头夸奖了几句。他问陈祎读过什么经书。陈袆像考试那天回答的那样说了一遍,并且说:“那天我回答关于佛经解释的问趣,由于一时紧张,没有答好,大人如果允许,是不是可以让我再考一回?”

 

郑善果想了想,答应了这个请求,当时就叫手下人去把两位协助考试的法师请到衙门来,面试陈祎。

 

这次考试,考场既不像上回那么威严,主考官的脸色也比较和气。陈袆一点不慌张,从容不迫地回答了法师提出的考题。

 

郑善果见他对答如流,好不高兴,和两名法师商量了一下,决定破格录取这位有志于佛学的少年。

 

陈祎高兴极了,立即跪下,向主考官们碴了个响头。

 

第二天,他接受剃度,把头发制了个精光,身上也披上了袈裟。

 

陈祎木来长得唇红齿白、相貌堂堂,剃光了头发,被上了袈裟,更显得干净利落,一表人才,郑善果满心欢喜,感概地对同修们说:“这个孩子风骨难得,将来必能成为佛门栋梁。可惜我年岁已大,恐怕等不到他成才的那一天了。”

 

郑善果说的话,后来果然都成了事实。

 

从这天起,陈祎就有了一个法名——玄奘。

 

 

 佛门“千里驹”

 

唐僧玄奘原来是因二哥长捷和尚的关系,借住在净土寺的,如今他自己当了和尚,就名正言顺地在净士寺住下学习了。

 

净土寺里有两名和尚:佛学造诣很深,一个叫景法师,一个叫严法师。他俩分别给和尚们讲解《涅经》和《摄大乘论》,这两种佛教经文都不大好懂。可是,玄奘专心致志地听讲,废寝忘食地钻研,并且时常拿经卷向两位法师请教,终于弄懂了经文的内容。

 

有一次,唐僧玄奘把严法师讲的《摄大乘论》,有条有理,完完整整地复述了一遍。这使寺里的和尚们非常惊讶,都说郑善果有眼力,发现了一个难得的人才:对于玄奘的刻苦努力和迅速进步,更是感到十分服。

 

但是,唐僧并没有能在洛阳长久地学习下去,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隋大业十三年,隋朝的封建统治己经被农民起义军打得摇摇欲坠这时,隋朝的太原留守、贵族李,在他的儿子李世民的怂恿下,利用这一有利情势,起兵夺取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占领了今陕西省一带。第二年春天,昏庸荒唐的隋帝在扬州被他的臣子杀掉。李渊就自己做了皇帝,建国号叫做唐。

 

帝是被杀死了,李渊也正式告自己做了皇帝,可是,洛阳却仍旧处在隋朝残余势力王世充的黑统治下。连年的战争把洛阳搞得零破败,到处断墙残垣,路有饿尸。和尚们连肚子都吃不饱,也就不大顾得上讲经说法,谈学论佛了。好在出家人四海为家,不少和尚也就纷纷离开洛阳,云游四方。

 

唐僧瞧这情形,呆在洛阳实在不是长久之计。他便对长捷说:

 

“二哥,眼下局势这么混乱,隋朝的天下眼看着完了,咱们何必在这里干坐若等死呢!”

 

长捷点点头:“是啊,连咱寺的景法师都走了,咱们也跑吧。”

 

“听说唐皇已经占了长安,天下归依,咱们何不投奔到长安去?”

 

“好,我也正这么想呢。”长捷说若,就叫兄弟赶紧收拾行装。

 

出家人的行装再简单不过,一件袈,一个钵,一份度牒,外加几卷经书,打在青布包袱里,背上就可以走。兄弟二人第二天一早就离开了洛阳。从洛阳到长安,路不算远,可长安己是唐王朝的范围。玄奘和长捷到了长安,就在庄严寺里住下了。

 

但是,没多久,唐僧就发觉这里的佛教事业并不兴旺。因为这时唐王朝刚刚建立起来,正处于百废待兴的状况而且,李渊、李世民父子,还没把整个中国统一起来,更没有工夫关心到佛学。长安这么大一座古城,居然没有一处开讲佛经的场所!

 

既然寺庙不讲经,那就找几个佛学学问好的和尚请教请教吧。唐打听了一下,想不到,原来在长安的高僧学者,也都离开长安,到四川去了。因为在隋末唐初这段时期,中国的四川受战争的影响比较小,所以当时许多名僧和研究佛学的学者,大都集中到了四川。

 

唐僧求学不成,只得和二哥一起离开长安,经子午谷前往四川。

 

他们走到汉川(今陕西南郑县)、遇见了两个也准备去四川的和尚,一个叫空法师,一个就是洛阳净土寺的景法师。玄奘很高兴,一路走,一路向两位法师请教学习。四个人边走边讨论着佛学,一个多月后,结伴儿来到了锦城成都

 

四川号称“天府之国”,加上近年来战火没有波及,所以呈现出一派太平景象。从各地游移来的佛学大师,到处大开讲席,传授佛经,有的和尚还与道教展开辩论,很有生气。唐僧看到这番情景,非常高兴。


唐僧跟从道基等法师学习。他专心致志地潜修学问,珍惜每一寸光阴,在短短两三年内,就精心研究了佛教的重要经典。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二十三岁的唐僧在成都受了“具足戒”。这个“具足戒”又称为“大戒”,是佛教僧尼的最高戚律,佛教徒们认为,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僧侣,必须经过长期的修行,而一旦被授予“具足戒”,就说明这个人在佛学上已经具有了很高的、精湛的造诣。

 

唐僧尽管已经成为一个公认的有学问的人,但他仍然不满足,希望能够继续得到深造。他在成都学习了几年,差不多已把四川所有的佛经都研究遍了,感到再留在这里进步不会太大,于是向二哥提议,到各地去访求名师,结识学友。

 

长捷听了兄弟的提议,却不像当初离开洛阳那会儿,说:“兄弟,你我二人在四川,都已有了不小的声望,再说,这里衣食住行样样不愁,干吗还要日晒雨淋地东跑西走呢!”

 

“原来是这样!”唐僧明白了二哥的心思——他满足于已经掌握的佛学知识,贪恋着成都宁静安逸的生活啊——既然这样,人各有志不能勉强,那就分手好了。他想到这里,就说:“那也好,我一个人走。”

 

“什么,你一个人走,不行,我不同意。”长捷连连摇头。

 

“二哥,这就是你的不是了。我请你一起走,你不愿意走我自己一个人走,你又不肯放我走。”唐僧说到这里,见长捷板着险,改换了口气,“兄弟我无论走到哪里,永远也忘不了二哥您对我的关怀和教诲!”

 

长捷知道理亏,把眼睛闭上了。

 

唐僧明白,要二哥同意他走,实在很困难:“好吧,那就瞅个机会溜走得了。”

 

没几天,唐僧打听到有个商人将要乘船出四川做生意,就决定和他结伴同行。他留下一封信给二哥,独自走了。

 

从此,唐僧和长捷天各一方,彼此再也没有见过面。

 

商船离成都,入长江,过三峡,很快到了荆州(治所在今湖北江陵县)。唐僧告别商人上了岸,在天皇寺住下。

 

他在天皇寺,和那里的法师等人一起研究、讨论了不少佛学问题。当地的和尚和佛教徒知道唐僧对佛学很有研究,也经常请他开席讲解佛经。

 

半年以后,唐僧离开了天皇寺,到河南、河北等地,一面讲解佛经,一面虚心向有学问的人请教。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读了很多佛教经典,而且研究了佛教各家各派的学说。

 

唐僧常想,当初他和二哥到长安时,佛教事业固然很不景气:可是如今,好几年时间过去了,长安毕竟是唐朝的首都,不会再像当初那样的。于是,他又到了长安。

 

果然不出所料,这时的长安,佛事已经兴盛起来,讲经说教的活动也很频繁。唐就经常在长安大觉寺听法常、僧辨两位佛学大师讲解佛经。

 

由于在许许多多听讲的和尚中,唐僧学习和理解得最好,因而不时得到两位法师的称赞。法常和僧辨两人还感慨他说:

 

“我们都已老朽,恐怕不能看到玄奘日后的伟绩了,他真是佛门的‘千里驹’啊!”

 

两位佛学大师对唐僧的赞扬传出后,“佛门千里驹”的名声立时传遍了长安城内外。

 

 

 立志西行

 

唐僧出家十多年来,在国内到处寻访有名的佛学大师,请问求教,弄通了不少重要的经典。但是,他的学问愈广博,疑问也就愈多。尤其是他发现佛教的宗派林立,教义各不相同,很难说哪个才是正确的,极有必要对于各种宗派及其理论作进一步的探讨。

 

同时,他也感到,佛教经典的译本太少了;有些译本不但文笔拙劣,晦涩难懂,而且错误的地方很多。唐僧着重研究的是大乘佛教的“瑜伽法门”,而这方面的系统经典的译本,更加残缺不全。

 

为了解决疑义,深入研究,弄清佛教的根本,传授较好的佛经译本,他认为非亲自到天竺(今印度)去留学不可。

 

恰巧在唐僧二十七岁(公元626年,唐武德九年)那年冬天,中印度(印度有东、南、西、北、中五部分)学者波颇密多罗从海路航行到中国,住在长安。这位波颇密多罗是印度权威学者那烂陀寺戒贤法师的学生,据说能记诵大小乘经典各十万颂。唐僧遇到这么有学问的老师高兴极了,他诚恳地向其请教,求问多年来积下的疑难间题。他从这位老师那儿,不仅在佛学上得到了很大的收获,而且知道,中印度有个全印度最宏大、最壮丽的佛教寺院那烂陀寺,寺里有位全印度人人景仰的佛教权威戒贤法师,这位法师非但深通“瑜伽”,对于佛教其他宗派也都精熟,从这以后,唐僧更加向往印度,尤其向往中印度的那烂陀寺。他到印度去留学的志愿愈加坚定了。

 

但是,中国和印度之间,有险峻的喜马拉雅山阻隔,在交通还不发达的一千三百多年前,人们如果走陆路到印度去,只好绕一个大子:从长安出发,经过今甘肃、新疆,向西越过葱岭(米尔),进入中亚细亚,再由兴都库什山脉的缺口,到达北印度的旁遮普。这条道路是漫长而危险的,特别是要通过茫茫千里的大沙漠,险阻万重,随时随地都可能把性命送掉!

 

困难虽大,却挡不住唐僧的决心。他并且以前人作为楷模,用事实激励自己。这楷模就是:公元5世纪初,佛教徒法显和智严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印度,取得了佛经。唐僧说:“要想有所作为,就应该拿这两位前辈作榜样!”

 

可是,他的决心一开始就受到了挫折。挫折首先来自朝廷方面。因为这时唐王朝还没有实现全国的统一;北方及河西(今甘肃省境内黄河以西地区)一带,存在少数民族突厥侵扰的威胁。所以国家对老百姓出境的限制极其严厉。法律规定,凡是出国的人,必须得到国家的批准,并且领得“过所”才能出发。他约好几个同伴,正式向朝廷提出申请。可是,他们的申请迟迟没有得到批准。

 

他们等待了好久,始终杳无音讯。别人都退缩了,只有唐僧毫不灰心。他一边等待出境的机会,一边专心致志地学习印度和西域各国产语言文字,偷偷打听从陆路去印度的路线,为出国西行进行各种准备。

 

唐僧在长安住得久了,渐渐明白,唐王朝政府之以不像隋朝推崇佛教,还有一个皇帝本人信仰的问题。

 

唐朝的皇帝姓李,道教的粗师老子李耳,也姓李。

 

唐高祖为了表示自己的祖父先多么了得,就自称是李耳的后代,并借此而抬高道教的地位,把佛教放在道教之下。

 

唐武德九年,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即位做了皇帝,就是唐太宗。唐太宗对于佛教的看法与他父亲相同,因而,唐僧提出的关于出境请求还没有得到批准。

 

安一带遭到严重的自然灾害,庄稼大多给霜、雹毁损,收成极坏。老百姓都饿着肚子,成了统治者头痛的“饥民”。

 

唐太宗李世民拿不出许多米面填饱“饥民”的肚子,又怕他们铤而走险造成麻烦,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缺粮的人都可以逃荒到丰收的地方去要饭吃。

 

趁着这个机会,唐僧提了个简单的行李包,混在外出逃荒的人群中,离开长安,踏上了西行的道路

 

他走出长安没有多久,碰到了一个法名叫孝达的和尚。这和尚是从秦州(今甘肃天水)来到长安学习佛经的,眼下正准备返回秦州去。唐僧听说他正好也往西走,就和他结伴同行,到了秦州。

 

在秦州,他遇到了一些从凉州(今甘肃武威县)到秦州送官马来的人。这批人正要口凉州去,于是,他就随他们到了凉州。

 

凉州是河西的大都市,唐朝西境的国防重镇,奉命镇守这一地区的凉州都督李大亮,严禁人民私自出境。唐僧没有“过所”只好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城市暂且住下来,慢慢想办法。

 

这时的唐僧,己经在佛学界颇有名声,他到达凉州的消息,很快在各个寺院和佛教徒中传了开来。人们请求这位高僧为大家讲讲经。他就在一个寺院里,为当地人士讲了一个多月的经

 

唐僧讲经条理清晰,深入浅出,不仅获得了凉州官绅百姓的崇敬,也使参加听讲的西域各国商人感到软佩。原来,唐朝政府虽然禁止百姓西行,但却不禁止西域人特别是西域商人东行到凉州等地生意。所以,往来于凉州的很多西域商人,每逢唐僧开席讲解佛经时,都跑去听讲。他们回去后,纷纷在本国君王面前称赞唐僧博学多才、满腹经文,说得西域各国的君王和僧人们,都望眼欲穿地盼着唐僧能到他们那里去讲经。

 

唐僧在凉州的名声大振。有人向都督李大亮报告了这一消总,并且说,这个从长安来的和尚可不是只在凉州讲讲经就算了,他要到天竺去取经呢!李大亮听说他想要西行,这件事关系到自己的职责,就派人把唐僧找来,问:“法师到凉州一个多月了。不知法师究竟为了什么从京都长安来到这边防僻地?”

 

唐僧毫不隐地口答:“贫僧想要西行,求法取经,学习佛教真义,所以从长安来到凉州。”

 

李大亮听说他果然打算西行,面孔一板:“朝廷明令,无论什么人都禁止西行。法师又没有出国的‘过所’,怎么可以出境!你还是快快回长安去,否则,别怪我无礼!”

 

唐僧听李大亮的口气这么硬,料定即使说破嘴皮也别想得到他的同意,于是只得默默地退下。

 

他闷闷不乐地回到借住的寺院。寺院的当家和尚慧威法师见他愁眉不展,就间他为什么事担忧。唐僧如实地把自己的志愿和今天见李大亮的情况说了一遍。

 

慧威法师十分同情唐僧,他想了大半夜,决定派手下两个小和尚惠琳和道整,带引唐僧偷偷溜出凉州。

 

第二天夜里,唐僧怀着感激的心情,由惠琳、道整两个小和尚护送,悄悄离开了凉州城。

 

私自出境,当然是一件严重犯法的事情,唐僧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可是,万一叫官兵发觉了,不仅西行求经学佛无法继续,还会连累慧威法师和两个小和尚。他们三人只好白天休息,晚上赶路,一步一步地走过张,出嘉关,几天后赶到了瓜州(今甘肃安西)。

 

途中,道整先去了敦煌到瓜州后,唐僧看慧琳年纪既小,身体又不好,估计他也行不得远路,就打发他回凉州去了。

 

 

 滞留瓜州

 

瓜州刺史复姓独孤,单名一个达,他和凉州都督李大亮有很大的不同:李大亮不信佛,对出家人一点不客气独孤达却是个度诚的佛教徒,对唐僧这位高僧极其恭敬有礼。

 

独孤达把唐僧接到他那里住下,了解了他西行的原由,然后问:

 

“法师既然立志西行,我决不留难。但是,法师对于西行的路线,是不是打听清楚了?”

 

“实不相瞒,我只想着去天竺取经学佛,对于西行的路线却还不大清楚。”

 

“那我倒可以贡献一点意见。”独孤达说着,把西行的路线向唐僧作了一番介绍。

 

从瓜州西行,有两条道路可走。一条是北道,一条是南道。南道由瓜州到敦煌,从敦煌过去,沿着今天的阿尔金山脉,经善(今新疆若羌县)、于阗和田(今新和田县),折向西北到莎车,然后从那里越过葱岭,进入今中亚细亚地区,再向西南行,可以到印度。这条路线比较艰险,不大好走。

 

北道比南道安全些:由瓜州向北到伊吾(今新哈密)、高昌(今新吐鲁番),然后沿天山南麓西行,经屈支(今新疆库东县)到疏勒,由疏勒越过葱岭,进入今中亚细亚地区,再向西南,到宾(今克什米尔一带),它的南面,就是北印度了,当时商人的旅行队伍大多走北道。

 

唐指听独孤达说明了路线,心想自己路既不熟,又是单身西行,当即决定走北道。

 

“可是,走北道也困难重重哪!”独孤达说,“从瓜州向北行五十多里,就有一条葫芦河(今疏勒河)。葫芦河河身上游狭窄而下游宽阁,水深流急,很难渡过。河面上虽说有一座桥,但是河对岸桥头的玉门关上,有军队把守,没有‘过所’,决不会放你过去!”

 

唐僧皱了皱眉头,沉思起来。

 

独孤达想,唐僧单身一人,往西行去多半会死在半路上,还是劝他打消这念头。留在瓜州为大家讲讲经吧

 

他接就说:“玉门关是西行的必经之路。就算你出得了玉门关,前面还有八百里莫贺延碛(莫贺延碛又名沙河,即今大戈壁沙漠)。那里有五座烽火台,每座相距一百多里,上面都有军队把守,专门拦阻私自出关往西行的人。因为沿路只有烽火台下才有水草,所以,它们也等于是必经之路。法师没有‘过所’,当然也是通不过的。”

 

“要是玉门关和五座烽火台都通过了呢?”唐僧他自己也不知道这一关和五台到底通得过通不过,但是把路上的困难了解得详细一点,总是有好处的。

 

“那还有八百里大沙漠呀!这是一大片一眼望不到边的不毛之地,上无飞,下无走,没水没草,人马难行。大风一起,沙尘会把天空全都遮住风过后,沙石如雨,旅行队伍往往不幸被活埋在沙石下面。沙漠里的天气又变化莫测,白天烈日当空,热风似火,弄得旅行的人气都透不过来;夜里磷火闪闪。寒风如刀,可以活活把人冻死。途中常可见到堆堆尸骨,他们都是因企图穿过戈壁沙漠而丧生的人,令人看了毛骨悚然,就算这大沙漠也被你闯了过去,也只到了伊吾。再往前去,我就不清楚了,听人说,后半程的危险还有许多呢!”

 

唐僧听到这儿,不仅大体上了解了沿途的艰辛,也明白了独孤达劝阻自己西行的意思。但他早已下定决心,哪管生死安危,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于是,他向独孤达合掌致谢,并重申了自己的志向。

 

独孤达见他如此坚定不移:只好恳切他说:“法师既然执意西行取经,我也不敢拦阻。但是这条道路上实在充满着危险,还望法师三思而行!”

 

唐僧笑了笑,说:“多谢你的关照。但我宁死也要去天竺,不取到真经决不回长安!”

 

独孤达听了这话,也就不再说什么,请他先去歇息。

 

就在唐僧与独孤达谈论西行路线的时候,有一名军士骑着快马驰进了瓜州城。他是凉州都督李大亮派来送一份公文的。

 

瓜州一个名叫李昌的州吏接过公文,打开一看,不由得吃了一惊。

 

公文上赫然写:“有一名从长安出发已过凉州的僧人玄奘,要去天竺取经,各州县应严密捉拿,不得私藏……”

 

可是,李昌对于佛教比独弧达还虔诚。他虽说从没见过唐僧,但就凭公文上说的“从长安出发”,“要去天竺取经”两句,便对这位意志坚强的和尚肃然起敬了。

 

他叫送公文的军士回去复命,自己则向手下人悄悄打听,有没有外地和尚到了瓜州。

 

一问,果然有一个从东边来的和尚,眼下正在本州刺史独孤达那里。

 

李昌了解到这一情况,不由得犹豫了。他想把凉州都督发来公文这件事报告给独孤达,又怕独孤达胆子小,见到公文反而不敢保护唐僧,那就坏了大事了。但是,不报告独孤达,自己就要担当隐匿公文、包庇人犯的罪责。他左思右想,反复考虑了很久,最后决定,还是不报告,出了事由自己一人承担,就是被杀了头,也是为佛门做了件好事。

 

当天夜里,李昌来到唐僧的住处,见左右没人,压低声音问:

 

“法师大名可叫玄奘?”

 

“这个,嗯,这个……”唐僧不知李昌的来意,支支吾吾,不敢明说。“法师不必多疑,尽管实说,如果真是玄法师,弟子一定为您想办法。”

 

唐憎见他说得挺诚悬的,点了点头:“实不相瞒,我是玄奘。”

 

李昌于是从怀里取出那份公文,递将过去。唐僧大略一看,就像那份公文烫手一样,赶紧还给他,接着,坦率地告诉了他自己西行的志向。

 

“我也是个佛教徒,所以一接到这东西,就藏起来了,没有给别人瞧见过。”李昌说者,当唐僧的面把公文撕碎,在烛火上点燃烧了。

 

唐僧十分感动,他明白,要是没有拼一死的决心,是绝对不敢销毁公文的。

 

“法师西行,心诚意真,难能可贵啊!”李昌赞叹地说,“不过,既然凉州都督已发了这样的公文,您在此地就不能久留了。还是请法师尽快西行吧!”

 

唐僧双手合十,向李昌深深地行了一礼,表示感谢,一直把他送到门口,才回屋来。

 

他应该尽快走,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真的要走,却又很不容易。一路上的困难艰险,独孤达已经告诉他了,这条路孤身一人可怎么走啊!

 

他又愁又急,想了好久也没想出办法,终于迷迷懵懵地睡了。



"皂抱龙凤槐"——玄奘的故事

二、玄奘大师承受本经的殊胜因缘-《心经》略说

古代高僧:玄奘——不畏艰险取经天竺,传播佛教饮誉华夏

试说玄奘所见的婆罗门教

“人种博物馆”揽胜《印度文化神秘之谜》2

引言 ▎废墟下的辉煌《印度文化神秘之谜》1

略论印度密教的真言咒语

古印度佛教的不杀生思想

第一章 理性与信仰 印度思想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印度哲学祛魅》

佛教在印度的遭遇

舌尖上的印度《不可思议的印度》

恩怨历千年《不可思议的印度》

众神的国土《不可思议的印度》

印地语的前世今生《不可思议的印度》

骄傲的印度:特蕾莎与披头士

尤迦南达 观点:佛教在印度衰落的真正原因

佛教在印度的遭遇

明师教言:圣人们多降生于印度的原因

明师教言:印度的上师为什么不为提升本国贫穷而无知的老百姓做更多的事呢?

印度修行精义:瑜伽慢跑法 附:WHO为促进健康推荐的的体力活动量

印度修行精义:瑜伽饮食观(瑜伽食物观与断食)

印度修行精义:《曼都卡奥义书》与《依沙奥义书》

印度修行精义:关于《奥义书》

印度修行精义:个体与宇宙本体的联结

印度修行精义:何谓瑜伽?

就在你的鼻端 ▎观察与评估《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解禅偈 ▎范景仁 ▎习俗 ▎厌喧求静 ▎除日《竹窗随笔》

3 白话《法华经》譬喻品第三

易道显密文化体系鸟瞰

熟溜病的病因 ▎熟溜病的过患《谈谈熟溜病的对治》

《终南隐士》5:山里无高人 ▎杭州老尼终南苦修 ▎灵山秀峰南五台 ▎神仙为伴,夜宿灵应台 ▎清辉廖落紫竹林 ▎至相寺里苦行僧

第十三章 金刚乘《心湖上的倒影:给实修者的指导》

信物 ▎菩提什么样 ▎修行要诀 ▎执杖牧牛 ▎不缺盐酱《禅的故事》

藏传佛教故事:放生 ▎腾空转经者 ▎顶礼开悟的流浪汉 ▎妙悟空性

十 光明圆融《大手印精义》

广化律师故事:亲眼看到母升天 ▎闭关度父生西方 ▎终生出家不还俗 ▎出家以持戒为本

6 略说秘密禅《禅定述要》禅定三大法系

心的照料与滋养 ▎一步一步培育心力《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          *




Sant Mat 常用词汇简释 (一 )


nirat(尼勒) ▎Surat(苏勒,也译苏拉特)---Sant Mat 常用词汇简释


实修技巧严选 合集(一)


灵性故事严选 合集一


实修理论严选 合集(一)


Sant Mat 灵性导师主题教言 汇集(一)


Sant Mat 灵性导师主题教言 合集(二)


《卡比尔诗选》全集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 故事集(一)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视频) 故事集(二)


圣.给乐葩.辛格(Sant Kirpal Singh)开示 精华录(一)


《晨间谈话》全集


我如何遇见我的师父 全集


庆祝哈祖尔.巴巴.萨万.辛格诞辰164周年!附:哈祖尔故事四则


热烈庆祝巴巴.古林德.辛格.马哈拉吉(Baba Gurinder Singh,1954-至今)诞辰68周年!


热烈庆祝圣·嘉噶·辛格·马哈拉吉诞辰138周年 附故事二则


热烈庆祝圣·达善·辛格(Sant Darshan Singh)师父诞辰101周年!


《巴巴.吉传》全集 附:巴巴•吉故事三则


《明师》《生命的轮回》《死亡之谜》《人 !认识你自己》全集


《The Crown of Life 生命的桂冠》全集(2022年6月整理)


《修行的完美七要》《生命的桂冠——瑜伽研究》全集


热烈庆祝圣.瑞金德.辛格诞辰七十六周年 !附:师父回印度达善视频 ▎2007年珍贵照片


《圣·瑞金德·辛格语录》《灵性渴望》《神圣的灵光》《灵性珍珠-致开悟的生命》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的教理》《挚爱之所》《通过冥想赋予灵魂力量》


圣者的哲学 (上)


圣者的哲学 (下)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合一 溶入 融入 证悟 证知 了知 了悟教导汇集(2022年6月2日整理)


Sant Mat 关于 证知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持名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其·坎(Sach Khand)教导汇集(萨特·洛克 第五灵境 超梵天 灵魂 圣人)(2022年6月1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道成肉身 教导汇集(明师 圣人 神人 上帝 夏白德 纳姆 音流(2022年6月1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心智 教导汇集 续1(卡尔 夏白德 萨特古鲁 灵魂 圣人 注意力)(2022年6月1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灵魂 教导汇集(心智 注意力 眼中心 回撤 入内)(2022年6月1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朝圣 礼拜 教导汇集(明师 圣人 萨特古鲁 上帝)(2022年6月1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星光境 千瓣莲花 第一灵境 教导汇集(灵境 境域 回撤 入内)(2022年6月19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主 天父 至上意识 上帝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定 定力 专注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3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入内 回撤 死亡 活时死亡 活时修习死亡法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5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夏白德 音流 纳姆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相信 信靠 信仰 信心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祈祷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29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眼中心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3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注意力 教导汇集(2022年7月1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桑(萨特桑 Satsang)萨桑义 教导汇集(2022年7月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爱 资料汇总(2022年7月17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接纳性 接受性 谦卑 教导汇集(2022年7月28日整理)


Sant Mat:专业打破修行的天花板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感官 教导汇集(2022年8月1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达善(Darshan 、Dashan,达显、达圣、达瞻) 教导汇集(2022年9月15日整理)


Sant Mat 常见词语中英文对照 简释  附:Sant Mat内在诸境域名词的翻译和释义


《灵性的芬芳》全集  (圣.嘉噶.辛格 作品)


静坐问答(圣.给乐葩.辛格 作品)


素食人生 The Vegetarian Way of Life  (素食者 素食主义 吃素 冥想)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情欲 教导汇集(2022年10月13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桑义 印启弟子 印启 教导汇集(2022年10月28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 关于 梵天 超梵天(Parbrahm)教导汇集(境域 灵境 宇宙)(2022年11月5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宇宙 教导汇集(2022年11月13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X知 化身 神明 教导汇集(2022年11月19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五个圣名 圣名 教导汇集(2022年11月20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上S S父 明S 圣人 古L (2022年11月26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 关于  LH  教导汇集 3 (2022年12月2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Y识 至上Y识 Y念 念T 教导汇集(2022年12月2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打坐 冥想 禅修 巴赞  教导汇集(2022年12月3日整理)


┅┅


重发:《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全集


《与尤迦南达的对话》(全集)


重发:《超脱-跟随瑜伽大师尤迦南达去修行》全集


来自苏非的教导(一)


来自苏非的教导(二)


苏非的故事(一)


《鲁米诗选:爱的火焰》全集


《鲁米:在春天走进果园》全集


┅┅


那些实修者必须知道的专业理论知识(一)


《体光老和尚开示录》《广钦老和尚开示录》《静老说的话》全集


《坐禅》《坐禅问答录》全集


《缁门崇行录浅述》


《禅宗六祖与中国理学》《禅话》《南禅七日》全集


《花出青嶂》选章  《和颜爱语》全集


禅宗资料汇总(一) 《定慧初修》全集


《禅海微澜》《恒河大手印》《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全集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天台宗纲要》《南怀瑾老师“静坐问答录”》《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略论明心见性》《证悟与神通》《成佛的诀窍》《参禅日记》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圆觉经略说》全集


《唯识与中观》全集


《竹窗随笔》全集一  《金刚经说什么》全集


《七十空性论》今诠  ▎《心经》略说  ▎《楞严经》解读


什么是中观?(全集)▎什么是唯识?(全集)


白话《楞严经》全集


《维摩诘经》讲记(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全集 (文殊问疾 不二法门 菩萨行 法供养)


┅┅


《大师在喜马拉雅山》全集


美赫巴巴的故事(一)


《寿命是自己一点一滴努力来的》&补遗篇(全集)


日本禅宗故事 (全集)▏有禅意的小故事(全集)


《海奥华预言》《 地球守护者》《看见真相的男孩》全集


《死亡好过一切》《去过天堂90分钟》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我有死亡经验》


《影尘回忆录》《来果禅师自行录》《憨山大师的一生》《金山活佛》《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纯印老人故事》《心定和尚讲故事》《辨喜尊者传记》《回忆苏格拉底》《灵性故事合集》一


濒死体验(NDE) 濒死经历案例汇集 (一)


《死亡九分钟》 全集  《生命不死---精神科医师的前世治疗报告》 全集


《阅微草堂笔记》 全集一


《阅微草堂笔记》 全集二


《入门-古埃及女祭司的灵魂旅程》 全集


阿米三部曲:《阿米1:星星的小孩》《阿米2:宇宙之心》《阿米3:爱的文明》全集


《空谷幽兰》全集


《禅的行囊》全集


《寻访终南隐士》全集


《终南访禅——走进隐士的世界》全集


《密勒日巴尊者传》全集


濒死体验:《天堂的证据》全集


日本百岁老人的智慧:《活好:我这样活到105岁》全集


《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全集


《八万四千问》全集 宗萨仁波切


《藏密心要十讲》全集


大圆满心髓讲解(上)《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大圆满心髓讲解(下)《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西藏生死书》全集


《甚深内义》全集


《灵心小史》全集


《贵人-堪布门色仁波切成就自他的一生》全集


《玛尔巴传》全集


《佛陀的女儿:上座部佛教大修行人的传奇心灵》全集(蒂帕嬷 Dipa Ma 女罗汉)


┅┅


《从修炼的角度讲述一切神秘现象的原理》全集


《老子他说》(全集)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我说参同契》全集(上)


《我说参同契》全集(下)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丹道见闻录》《庄子现代版》全集《丹道法诀十二讲》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一)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二)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三)


《方术纪异》全集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流瑜伽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