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印度佛教的不杀生思想

K.T.S.萨罗 音流瑜伽研究
2024-09-02

明 丁云鹏 释迦牟尼图轴纸本



古印度佛教的不杀生思想

 

作者:K.T.S.萨罗(印度德里大学宗教系主任)

 

者:心伦

 

印度史上的不杀生思想,最早用于古《奥义书》中提及《夜柔吠陀》的残酷情景时。从那个时候开始,素食的观念产生了,并于元前五世纪由佛陀所大力倡导,且提供理论基础,将不杀生思想列为主要教义之一,认为它具有无量功德。在这里必须指出,佛教“不杀生”思想的主要贡献之一便是将“轮”的象征由神圣的战争(即著名的战轮),转化为神圣的和平(即FA轮)。佛教的不杀生思想后来在各个领域中发挥实效,例如环境伦理、日常生活、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及伦理考量等等,当然,还包括了解被边缘化的人类有什么样的困境。如果我们将杀害的行为放在原始佛教的范筹里面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四类:

 

1 透过有组织性的成斗,如大小型的战争,以及非组织性的击害如谋杀、自杀、堕胎、安乐死等,所造成的“杀生”行为。

 

2 杀害动物乃至人类来作为祭祠供品的“杀生”。

 

3 为提供人类粮食或其他需要一尤其是医疗目的方面的需要,而在猎人、屠夫、渔民手中所造成的杀生行为。因此人类对于鱼、肉方面的消耗形成了暴力的主要根源。

 

4 透过掘地、溉、垦田、收割、践草、踏谷、伐木及毁灭寄居在植物与壤中的虫类等与农耕有关的活动,所导致的杀生行为。

 

我们生长在一个互相伤害的世界里,唯有借着区隔自他,方得以延续生命。在如此境遇之下,各种形式的杀害行为是无法避免的。例如,人类必须进食维生,因此大多数的人均以猎取各类动物与水族为食。有些人不想杀生,便开始茹素。但也有人认为植物同样具有生命,即使茹素也不能称得上是正命。还有,当受到攻击时,所产生的自卫性杀害行为:为减少蚊虻蝇虫挟带病菌所带来的危害,而作经常性的大量扑杀,这些问题算不算得上是杀生呢?此外,人类服用各种药物,杀死体内的细菌,才得以治疗病痛,恢复健康。而事实上,形成现代医疗基础的细菌理论,正涉及各种形式的杀生。还有,科学家们为找寻治愈病苦的良方,而对动物进行实验。因此,如果照字面的意义来实践不杀生思想,连最基本的取食维生都会发生困难,乃至必须到饿死自杀的地步。严格说来,自杀也犯了不杀生戒。换言之,如欲将不杀生戒持守得绝对圆满,在实质上是碍难行的。

 

佛教将不杀生的精神内涵与不杀生的外在形态两者区别开来,视为两回事。因为即使不杀生的思想难以实践得十分圆满,但我们仍得以在心中培养圆满的不杀生精神。佛陀正是在这简单的事实基础上,建设他的不杀生思想。换言之,生命的实相里含容了许多难以解决的矛盾,而唯有以此认知作为基础,才得以实践不杀生的修持。有鉴于此,佛陀对于“不杀生戒”不曾制定过当的条文。这种理性、中道的不杀生教义,或许正是佛教对于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贡献了。在巴利经典中,不杀生戒主要以三种名相来陈述:离杀(Panatipata veramani)、断杀(panatipata pativirati)、不杀(ahijsa)。其中,“不杀”一辞在佛典中最为常见,其它二者意为戒杀,主要用在和禁杀(Panatipata/panavadha/panaghata)有关的戒条中。其中,“离”(veramani)和“断”(pativirati)含有努力防患未然及运用意志克服的意思。努力的意愿对于远离诸如杀生等恶习而言,诚然是十分重要的。当某人发愿“我要持戒,不杀众生”时,戒(Sila)成为一种自我实践的态度,在他努力践行的时候,自然就会显现出来(防非止恶)。孩童不会犯杀戒,因此没有所的戒律的问题,这是因为孩童并没有意识到特戒是在不造恶业。以此类推,我们不能说:不杀生就是持戒的人。不杀生意指谨慎回避对于有情众生的伤害。换言之,佛教徒不只是自己要远离杀业,同时也要避免引起他人的杀机。

 

佛戒中,不杀第一,此乃基于自然界互助互利的原则。意夺取生命,不但毁坏本自具足的整体,同时也削弱了人性中最基本的慈悲心与尊重心。因此,不杀生戒实乃对生命和创造的呼唤,正如同它是对死亡与灭绝的谴责一般。并非只有蓄意以射、刺、绞、溺、碾、毒、烧等方式对人畜施加痛楚才算是犯戒,举凡遣使他人去杀戮、折磨或危害有情等,同样都是犯了杀戒。虽然透过身、口、意都可以行杀,但是古印度的佛教主要还是关注在身行的杀业上。各种形式的祭献,特别是屠杀动物作为供品,在佛陀的眼里看来,既是不合理的谬行,也是不可饶恕的酷行。这不但是因为他认为这样的祭祠徒劳无功,而且也是基于他对切有情生命的高度尊重。他曾说:“不应伤害一切有情。”复言:“祭祠杀牲……徒劳而无获,无有大名声,利益不广布。犹如农作人,携入荒林,播种于瘠土残枝败根中,风吹复闷热,种子尽腐坏,非时亦非地,天不下好雨。”在《沙门果经》中,又说:“比丘,离杀断杀,弃舍刀杖,有惭有愧,有慈悲心,饶益一切。”

 

由于不杀的实践基础在于慈心、悲心与惭愧心,因此佛教的不杀思想融入了慈悲心与惭愧心。只要心存慈悲,自然行诸于外者皆为不杀之行为。不杀之所以被视为善行懿举,不但因为它是行为的目标,而且更因为实践者皆能由此而得到幸福的果报。反之,心怀瞋恨的人,不仅伤害他人,也为自己带来不幸。杀生是羞耻的谬行,因为它违背了慈悲的精神。实践不杀的人将会明了了爱的真谛,并且获致安稳快乐。

 

这类的幸福达到了精神上的极致,因此欢喜不杀与长养悲心是二而为一的。发慈悲心,就是在希望一切有情都能够得到安稳快乐。佛教的不杀生思想教导我们从人皆惜生畏死的立场出发,并将这种自我宝爱的心理推己及人,进而发扬光大。《法句经》有一句话很能反映这种思想:“一切皆惧死,恕己可为喻,己不杀生,亦不被杀”。

 

奉行不杀生的教义,可以让人体悟爱的真蹄,获致幸福安乐,从而达到精神上的自在解脱。因为慈悲心的发起,先是祝愿一切有情都能得到幸福安乐,进而唤醒一己心中的慈悲去对待无量无边的生命,从而心怀慈悲,涵容一切众生,此即所谓的无量慈悲心。以此为基础,不杀生的修持将再达到所谓的慈悲心解脱,亦即由慈悲心的开展而达到漏净意解、任运自在的境地。因此,佛教中的不杀生思想,实则远超于泛爱一切有情的道德范畴,而能进一步在宗教层面上达到证悟佛果的境界。因此佛教以各种方式来教导我们实践“不杀”,例如:八正道里面的“正业”可以用来诠释不杀的思想。此外,在“十善业”里,也将“不杀”置于首位。而佛陀教导善生在家居士正确的修持方式时,也是以“不杀”为首的。

 

在家优婆塞、优婆夷必须遵守五戒。五戒中,不杀为第一。在家信众持戒不杀,不但心中无有此念,且必须在行动上落实。姑不论其意向,一旦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实践,就是破戒。此类的犯戒虽无杀心,但与其相反的强烈私欲却在那里作。在此情况下,必然为破戒而懊悔,而由内心至诚发出悔。佛教中不杀生教义的重要性可从八关斋戒中的不杀生戒得知。八关斋戒是佛教徒每月持守的四日斋戒。不杀生戒也是沙弥、沙弥尼十戒之首戒,在比丘、比丘尼戒律中的波罗提木叉中也有详细的规定。据戒本中所列的第三条波罗夷罪中指出,比丘或比丘尼若犯杀人戒将被驱摈,这是僧团中最严厉的处罚。佛教强烈谴责“以种种方便,叹誉死,快令彼死”

 

戒律中提及多种致死的方式,包括使用武器及设置陷阱,运用巧妙的心理策略如扮鬼吓人等计谋,当然也包括不当医疗致死。就意图而言,从律本所记载的例子之中,我们可以得知罪状轻重与犯罪当时的心态息息相关。“遣使杀”的中人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涉及作为中介的第三者。大致而言,如无不良意图,并不构成犯戒。如同Andrew Huxley所说,在《俱卢法本生》中强调无意伤人不算是侵犯别人,毋须为此懊恼。此外,佛教视堕胎为杀生,自杀亦然。

 

伤害植物也是被禁止的,佛说:“净人不杀种子,不害草木。”并称此为“慈悲覆物”。佛陀认为人类不应将一已之情感局限于自身,而应扩及一切有情,以使其共沐于人类的慈心之中。佛陀教导我们:“无论多么卑微的生命,都不能予以伤害。”甚至禁止将残食泻着草地或水里,为的是恐怕伤及生存其中的生物。佛说:“若杀生凶弊,极恶饮血,无有慈心于诸众生……此道受短寿。”并认为“此业有如是报也”。又说:“即使为了维生,也不得无故杀生。”此外,非漉水不饮,因恐水中有虫:非无子或却子净之果子也不能食用。

 

诸如屠宰、猎捕、捕鱼、强盗等凶弊血腥的职业,都是佛教所不认同的:与切割、鞭笞、劫夺、偷盗有关的工作也都被认为是可憎的,屠牛者“无量千岁,受诸苦”。未曾见闻屠杀贩卖牛、羊、猪……或野生动物者,能享有富贵。杀生者将遭受死堕地狱、恒受诸苦的恶报,即使投胎为人,也是生居下贱,丑陋多病,见者不喜,胆怯惊怖,缺乏慈心,体弱多病,愁忧苦恼,至亲离散,早短寿。

 

原始佛教时期允许在某种不可避免的情况下“间接杀生”。例如,“听边地以羖羊皮、羺羊皮、鹿皮为皮敷卧具”。得非人病者可食生肉、饮血。在《本生谭》中还指出:“在特别情况下菩萨得以杀生”,尤其当他预知有害时。

 

古印度佛教“对于战争、农耕及食肉的看法远比血祭来得复杂。此三者虽涉及杀生,但非怀有瞋恨的杀心”。尽管佛教禁止比丘们参与军事行动,武士也不能加入僧团之列,而且比丘们不准掘地,但在些微地方还是有所抵触,在律藏和经集等经典中载有称誉战争之事例,突显佛教在间接上对于战争的颂扬,此外还有一些记载以战争为譬喻,例如鼓励僧人在与心灵交战时,须如武士在战场伐贼般坚毅不拔。

 

在《供品本生经》中,记载菩萨在念及杀生者的时候,咒愿:“愿此有情省寤恶果,远离杀业。”并颂一偈如下:

 

“若知恶报临,生于极苦处:

众生当止杀,杀者必忧苦。”

 

佛教的不杀生观包含两层意义:消极面,指基于慈悲、自制及拔苦的心态而做出伤害的行为(译者按:此指不得已之伤害)。积极面,指基于相同动机及意图而不予伤害。换言之,积极面的考量视(不得已的)伤害为不杀的推展。因此佛教有关不杀的两层意义是非常切乎实际的。消极面的考量乃是基于世间充满死亡及毁灭的事实,意识到无人能幸免,也无人能生于无害的世间。不杀的积极面则伴随着一股道德理想,乏此则社会秩序、人类秩序和宇宙秩序均无以安在。杀害行为无法完全消灭,乃至在某些情况下也是不可避免的。换言之,在某些情况下必须采取不杀的消极面,例如:为了灭轻痛苦或为保卫妇女的名节时必须做出不可避免的伤害行动。佛教也为伤害人类与伤害动植物两种类别之间作了区隔。虽然伤害二者均有罪业,但程度不同。害人性命的罪业重于斫伐植物的罪业,杀害心智完全发展者的罪业重于杀害心智未完全发展者的罪业。

 

佛教的不杀生思想也与所谓的农业革命产生了直接的关联。实则,农业革命是一种假象。Honer认为,动物在经济效益方面的利用是造成祭祀不受欢迎的部分原因。她曾经指出:“人们越来越认清大规模的祭祀对于心灵上与经济上所造成的不良效果,这是注定它被弃的主要原因。”此话虽有几分真实,但将经济效益与祭祀无效之间拉起关系却有牵强附会之嫌。佛陀主张不杀生的根本原因是出于慈悲心、同理心、平等心、宽容心与善美心,这种思想在原始佛教时代一直都被讴歌赞美,并被认为是获致善报的行为。佛陀要求每个人都应当“以无量慈心对待一切有情”,而非仅以农作物为对象。否则如果佛陀认为这些动物有助于农耕的需求,则应列入不得杀害的名单之列。但这些动物与农耕无关,故其殒命自与农业无关。佛陀之所以批判将动物用来作为祭祠供品,是因为他认为这是凶弊残酷的行为,也是不合情理、徒劳无功的行为。再者,由于牛只对于农耕贡献极巨,因此在古早时代即被列入保护之列。在《经集》中记载,“老婆罗门”被教以视牛为父母、兄弟、至亲好友,视牛为一切有益事物的来源,并为感恩故,永不牛。从载有反对以动物作为牺牲的原始佛教文献,也证明了当时除了婆罗门之外,这项行为并不为一般人所喜爱。再说,将经济效益与祭祀两者拉上关系也是危险的,例如,假使我们依据推想而论定:“现今社会需要降低出生率,而独身有助于降低出生率,因此僧团的独身现象反应了当时的经济需求。”但我们知道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如果因为巴利经典被认为是佛陀金口所说,具有圣言量,而主张佛陀允许食肉;但,巴利文献有没有被后人改的可能呢?大乘经典也被认为是佛陀金口所说,却对食肉大肆抨击,并明确指出食肉违反不杀生戒的精神与内涵,且将使食肉者成为杀生者的从犯,与佛教慈悲为本的教义背道而驰。但是否有什么能证明佛陀禁止肉食呢?遗憾的是,学者们对于大小乘有关肉食上的明显争议未曾作过密的考究。此外,还有一项争议,即有些学者认为佛陀是吃猪肉而死,有些学者则认为佛陀是食毒而亡。根据巴利藏经,佛陀并没有禁止食肉,比丘必须吃“所有放进内的食物”。

 

原始佛教虽准许僧人食肉,但也有下列例外:

 

1 三不净肉不准食用:(1)见杀,(2)闻杀,(3)疑杀,亦即是疑此动物为该僧而杀。这称之为“三净肉”戒。

 

2 不准吃生肉。但为病因缘,可食生肉、饮血。

 

3 由于某些原因,僧人禁食人、象、马、狗、蛇、狮、虎、豹、熊、狼。三净肉戒虽然禁止僧人为食肉而杀生,而且一些当时社会习俗不宜吃的肉类也在禁食之列,但原始佛教对于肉食与不杀生的思想显然还是有矛盾存在。三净肉戒虽然让僧人食肉得以免罪,但佛教却强烈地谴责宰杀动物的行为。近日常见南传比丘啖肉,他们之所以认为食肉正当,不仅是因为巴利经典中记载佛陀准许食肉,而且有佛陀于信徒周那家中应供,食肉而亡为先例(腐肉致使佛陀食物中毒),甚至自称他们是基于无爱无憎的感恩心,接受所有供养在他们面前的物品。他们尽举佛陀的各种言论与行持来证明食肉是正当的,暗指既然佛陀都能吃应供的肉食,他们当然也可以这么做了。在《大般涅盘经》里面有相关经文的记载,谓:

 

周那白佛言:“唯愿世尊德允于明日与比丘僧共赴舍食。”世尊默然受请。……初夜,铁匠周那寻于舍中设糕饼饮食与Sukara-maddava。

 

学者对Sukara-maddava作了各种不同的诠释。Franke将此字译为“柔软的公猪肉”Arthur Waley则对此字作了下列四种解释:猪吃的软食、猪所嗜吃的食物、猪肉中最软的部分,被猪所踏碎的食物。在巴利语中有许多由Sukara(猪)形成的复合字。例如:复合字Sukara-Sali在巴利文献中指一种野生的稻米。如Waley则引用K.E.Neumann的话说:“在Narahairi的Rajanighantu中,有许多的植物名称是以‘猪’字为首的,例如Sukara-kanda/猪——球茎,Sukara-padika/猪脚,Sukaresta/由猪发现的。最后举出的类似的字是Sukara-maddava,意指猪的最爱,并认为这是一种类(译者按:汉译本《长可含经》作“栴檀树耳”)……植物的名称通常用地方的方言来表达。摩竭陀国一带最有可能将Sukara解释为一种类,但位于西部或南部巴利佛教盛行的地方对于此字则可能一无所知,甚或产生误解。”事实上,T.W.Rhys Davids将该字译为“大量的类”,巴利文的猪肉是Sukaranaisa。Edward Thomas则予了以更正:“此字……显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Sukaramajsa/猪肉。’”C.A.F Rhys Davids则指出:“与猪肉有关的复合字曾经出现在一部经中,该经描述一位在家信众邀请佛陀前往受供,这个字就出现在一份详细的菜单里。但Maddava却与肉无丝毫关联”Rhys Davids的说法比较合乎逻辑,他指出:“有一道菜……其根如类,常为猪所觅食,因此被称为‘猪的最爱’。这种根茎类的植物实际上我们也有——唯一般论者不知——即所谓的‘欧洲花生’pignut(直译为猪坚果),是一种像坚果类的球茎,又称为earthnuts,猪和孩童都爱吃。”

 

周那邀请佛陀到家中应供,所以他不可能供养猪肉给佛陀,否则就违犯了三净肉的规定,即使我们认为此乃佛所制戒。关于佛陀有关佛陀对于饮食的规定,供养者通常会征询阿难的意见。我们从律藏中阿难和婆罗门的一段对话即可明显得知:

 

“尊者阿难,如我以米粥、油蜜(供僧),不知瞿昙尊者应允否?”

“善哉,善婆罗门,我当禀佛。”阿难即白世尊。

“善哉,阿难,听其备办。”

“善战,善婆罗门,汝可备办。”

 

如果说佛陀在考量诸多情况之后准许肉食,这是难以令人接受的。佛陀曾经严词谴责以动物作为供品,并强烈抨击屠宰、猎捕、装设陷阱等残酷血腥的交易行为,实在很难想象他会嗜食这些动物的血肉。对于食肉者而言,无论动物是否因为他而被杀,对于屠宰交易及这些无辜众生的横死,都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从佛陀无数的言教中可以得知,佛陀对于一切有情向来秉持者无限的慈悲心与尊重心,例如,他曾告诫僧徒必须携带漉水囊,以免不慎导致水中微生物死亡,我们实在很难想象佛陀会允许食肉。僧人受过道德的训练,无论是人格的力量或人生的目的都与世间俗人大不相同,是以应能抵抗一般人所经不起的的感官欲乐。有关食肉的经文显然是被僧人或抄写的人所窜改了。三百余年来的经典是用口口相传的,因此不但包含稍早的部分,也纳入了晚期(加入)的部分。

 

在Puttamajsa Sutta中,佛陀教诫徒众:不应为欲乐而食,不应为贪爱而食,不应为声名而食,不应为色胜而食,而仅为资生而食。尽管民以食为天,但众所周知,食也是诱惑之源,因为经由味觉便能引发贪欲,诸多节制饮食的主张于焉产生,尽管还不致于到达苦行的地步。理想中的僧人形象是言行有度,饮食节制的。口腹清淡者饮食节制,自然易于满足,且安稳平和。反之,饮食无度者,行事轻率,缺乏智慧,只为欲乐、骄慢、色胜、贪婪而食。

 

一个主张慈悲喜舍,处处为众谋福的宗教,其教主必然是每日眼观世间,垂慈数度,应当不会允准食肉。而一个好的佛教徒也应该具有慈悲心,不会为了支命维生而啖食众生肉。以肉填腹者实乃屠夫之从犯,即以最普遍可见的动物如牛、羊、鸟、鱼而言,如果没有人吃它们,它们就不会被杀害。除了屠夫、猎人、渔民为了吃食而杀生之外,占绝大多数的肉食者虽仅负间接杀害之责,但无法免于杀业的罪报。因此,巴利三藏中对于直接或间接食肉予以轻恕的说法(包括三净肉的规定在内),显然是佛灭后肉食的比丘所窜改的。

 


八、观空捷径《大手印精义》


充满奥秘的鉴真和尚并没有失明?


醮事谢将杀生 ▎斋月戒杀 ▎戒杀延寿《竹窗随笔》


明师教言:夏白德 是治愈一切新的和旧的污染的药物 (输血 杀生)


明师教言:绝对意义上的“不杀生”是不存在的


明师教言:以杀生罪最小的生物(素食)来维持生命


尤迦南达对不杀生(非暴力主义)的精微教导 附:南泉斩猫 公案一则


为父母杀生——《竹窗随笔》



寒山寺在道光年间的废弃之谜


第肆篇《禅的源头:达摩大师<血脉论>讲记》


佛教故事:舍身守戒 ▎坟中生长遇佛得道 ▎苏曼与她的十个儿子


把门关好 ▎水车 ▎禅的妙用 ▎祝福 ▎夜游《禅的故事》


116心意控制是戒的本质 ▎117一个长者(大上座)的问题 ▎118不渴望即是无我 ▎119在乌东泰尼《尊者阿迦曼传》


一行禅师:直接体验,才是唯一的道路


06 佛说法供养 ▎07 也是法供养——修行 ▎08 四不依 随顺法相 ▎09 . ▎10 .《维摩诘经讲记》第13品 法供养


今天是观世音菩萨成道日,祝各位看官如观音菩萨一般,即身成就!


佛禅大智慧:庐山东林寺夜怀 ▎题破山寺后禅院 ▎沩山水牯牛 ▎咏声


《禅月诗魂:中国诗僧纵横谈》1(作者序 引言 诗歌与偈颂 长行与偈颂 )


第六章 吐蕃本教巫咒的力量(上)《自我的金刚——藏密咒术的神秘力量》


第九章 西方人的难处《心湖上的倒影:给实修者的指导》 附:佛陀 十不信(修行信任的原则)


白话《楞严经》卷八


佛教故事:蛇头和蛇尾 ▎殉难的精神 ▎蜂王警睡魔


文殊菩萨与民间信仰 3(清凉山 文殊道场 文殊问疾 华严经)


《佛陀的女儿:上座部佛教大修行人的传奇心灵》全集(蒂帕嬷 Dipa Ma 女罗汉)


第五章 藏密瑜伽神咒大修士《自我的金刚——藏密咒术的神秘力量》


第贰篇 ▎第叁篇《禅的源头:达摩大师<血脉论>讲记》


第八章 觉照力(下)《心湖上的倒影:给实修者的指导》


第八章 觉照力(上)《心湖上的倒影:给实修者的指导》


佛教故事:两师角技 佛胜婆罗门 ▎法能解忧 ▎四月八日灌佛日 ▎ 体悟人生


佛学典故:大慈大悲


《玛尔巴传》全集


2 应身之谜《观音菩萨之谜》(附:观音菩萨珍贵图片51张)


1 身世之谜《观音菩萨之谜》


解铃还须系铃人 ▎不肯放下 ▎一切皆禅 ▎树根《禅的故事》


白衣观音 救度死厄——濒死体验案例


观音救三难(心定和尚讲故事)


第七章 毗婆舍那——观《心湖上的倒影:给实修者的指导》


杨岐方会 ▎五祖法演 ▎四个老婆 ▎摩尼珠《禅的故事》


1 简介 2 推荐序 3 作者序 4 前言:发现蒂帕嬷《佛陀的女儿:上座部佛教大修行人的传奇心灵》


引子 ▎第壹篇 《禅的源头:达摩大师<血脉论>讲记》


第四章 神咒与密宗高级瑜伽术《自我的金刚——藏密咒术的神秘力量》


佛教故事:假佛祖与真长者 ▎艺徒和木孔雀 ▎善恶供养


请问佛教如何解释“我是谁”这一个哲学问题?


探禅记


佛教故事:长生童子 ▎小沙弥的戒行 ▎乌龟的嗔心


飞天图《无字之诗——经典国画品赏82幅》 附:张大千-敦化壁画复原图之:飞天


张商英《续清凉传》与文殊法门


试说玄奘所见的婆罗门教


宋元悟道居士 ▎无义味语 ▎信施难消 ▎知道不能造《竹窗随笔》


桃花源与竹林寺 寺院与佛教传说故事《寺院映现的中国》


白话《楞严经》卷六


佛学典故:晨钟暮鼓


佛禅大智慧:终南别业 ▎辛夷坞 ▎酬张少府 ▎过香积寺 (诘摩 诗佛 终南山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112卫塞节在清迈说法 ▎113佛陀的诞生和其他人们的诞生 ▎114不要轻蔑别人的业行 ▎115从清迈到曼谷《尊者阿迦曼传》


杨岐方会 ▎五祖法演 ▎四个老婆 ▎摩尼珠《禅的故事》


请问佛教如何解释“我是谁”这一个哲学问题?


一 大印种类 ▎二、白教传承《大手印精义》


第三章 密宗修持中的神咒《自我的金刚——藏密咒术的神秘力量》


佛教故事:长生童子 ▎小沙弥的戒行 ▎乌龟的嗔心


2 在不丹的密林中——雷龙小径徒步记《温和的远方:不丹》


张商英《续清凉传》与文殊法门


《贵人-堪布门色仁波切成就自他的一生》全集


《碧岩录》讲座 (3)第二则 赵州至道无难


最具佛性的树:菩提


一行禅师在赵州柏林禅寺关于行禅的开示


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黄念祖老居士)


弘一法师: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话拂尘《退士闲篇》


中国古代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创立律宗的盲人高僧(下)


中国古代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创立律宗的盲人高僧(上)


中国古代高僧:一行——最早测量地球大小的密宗高僧


法藏——华严宗的创始人


惠能——背水砍柴的禅宗祖师


古代高僧:义净——玄奘之后最著名的唐僧(上)


古代高僧:义净——玄奘之后最著名的唐僧(下)


古代高僧:玄奘——不畏艰险取经天竺,传播佛教饮誉华夏


智顗——创立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的智者大师


鸠摩罗什——两朝皇帝发兵万里掳请而来的译经大师(下)


鸠摩罗什——两朝皇帝发兵万里掳请而来的译经大师(上)


法显——渡流沙凌沧海 第一次西天取经的高僧(下)


法显——渡流沙凌沧海第一次西天取经的高僧(上)


古代高僧:安世高 ▍朱士行 ▍佛图澄


东汉二高僧:摄摩腾尊者  竺法兰尊者


唐太宗与佛教


盘点去过弥勒内院的几位高僧的故事


诗与禅:鸟鸣山更幽


弘忍及记述其禅法的《修心要论》


先修禅还是先修密?~南师故事一则


禅宗以心传心的来源


南怀瑾老师“静坐问答录”(4)  附:禅宗三关


金碧峰禅师的故事 附禅师轶事


禅宗“西天二十八祖”


禅宗精髓仍然鲜活——读《花出青嶂》


禅宗三关


捧杀禅宗


主流禅宗的修习流程(东山法门)


禅是宗教的研究生院


禅门三关浅说(上)


禅门三关浅说(下)


“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禅宗教学法浅谈(上)


“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禅宗教学法浅谈(下)


临济禅(上)


临济禅(中)


临济禅(下)


一行禅师对五戒的重新解释


禅宗资料汇总(一) 《定慧初修》全集


试说玄奘所见的婆罗门教


大圆满心髓引导释要(下)《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介绍几幅故宫收藏的唐卡


《密勒日巴尊者传》全集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3:玛尔巴尊者和密勒日巴尊者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4:噶举派的形成|“红帽系”huo•佛•系统


修证心得:2 闭关发愿与内景展现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


关于闭关1:冈地珠固的菩提心


关于闭关2:噶玛罗卓 三年三月三周又三天


关于闭关3:德谦喇嘛的闭关收获


关于闭关4、5:苏南喇嘛:找到心灵的安宁 堪布旺嘉:菩提心是根本


关于闭关6、7:实修和理论哪个更重要?堪布依喜嘉强调基础功夫


关于闭关8:八十岁仍在修行的科卡


《甚深内义》全集


《藏密心要十讲》全集


敦珠仁波切对大圆满禅修的私人指导


修持大圆满心髓彻却、脱噶之体验(附:根造上师简传)


“在一个寂静的地方,放下一切来禅修,长期苦修,才会证悟”  ——明色堪布殊胜教诫开示录


《八万四千问》全集  宗萨仁波切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1:藏地最早的教派--宁玛派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2:萨迦派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3:玛尔巴尊者和密勒日巴尊者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4:噶举派的形成|“红帽系”huo•佛•系统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5: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尊者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6:宗喀巴师徒三尊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7:活佛转世制度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8:藏传佛教的论著 ▎经论的修习


关于密宗道教来源的讨论


先修禅还是先修密?~南师故事一则


《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全集



撒哈拉沙漠中的隐士:夏尔·富科尔(下)《隐士:透视孤独》


撒哈拉沙漠中的隐士:夏尔·富科尔(上)《隐士:透视孤独》


来自东方的光:罗摩克里希纳《隐士:透视孤独》


基督教隐士:瓦尔登湖畔:亨利·梭罗《隐士:透视孤独》


基督教隐士:装饰性的隐士 《隐士:透视孤独》


基督教隐士:俄罗斯的“灵性导师” 4 安布罗斯(Ambrose)


基督教隐士:俄罗斯的“灵性导师” 3 马卡里乌斯(Macarius)(下)


基督教隐士:俄罗斯的“灵性导师” 3 马卡里乌斯(Macarius)  (上)


基督教隐士:俄罗斯的“灵性导师” 2——莱奥尼德(Leonid)


基督教隐士:俄罗斯的“灵性导师”  1—— 圣山 ▎俄罗斯的隐士 ▎第一位灵性导师 ▎小隐修团 ▎圣母进堂小修道院


基督教隐士:沙漠圣父 箴言录 (9)同情心


基督教隐士:沙漠圣父 箴言录 (8)明辨


基督教隐士:沙漠圣父 箴言录 (7)关于 骄傲|谦卑


基督教隐士:沙漠圣父 箴言录 (6)关于 “顺服”|“虚荣心”


基督教隐士:沙漠圣父 箴言录 (5) 关于 “禁食”“贫穷”


基督教隐士:沙漠圣父 箴言录 (4)


基督教隐士:沙漠圣父 箴言录 (3)


基督教隐士:沙漠圣父 箴言录 (2)




*          *




Sant Mat 常用词汇简释 (一 )


nirat(尼勒) ▎Surat(苏勒,也译苏拉特)---Sant Mat 常用词汇简释


实修技巧严选 合集(一)


灵性故事严选 合集一


实修理论严选 合集(一)


Sant Mat 灵性导师主题教言 汇集(一)


Sant Mat 灵性导师主题教言 合集(二)


《卡比尔诗选》全集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 故事集(一)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视频) 故事集(二)


圣.给乐葩.辛格(Sant Kirpal Singh)开示 精华录(一)


《晨间谈话》全集


我如何遇见我的师父 全集


庆祝哈祖尔.巴巴.萨万.辛格诞辰164周年!附:哈祖尔故事四则


《巴巴.吉传》全集 附:巴巴•吉故事三则


《明师》《生命的轮回》《死亡之谜》《人 !认识你自己》全集


《The Crown of Life 生命的桂冠》全集(2022年6月整理)


《修行的完美七要》《生命的桂冠——瑜伽研究》全集


《灵性的芬芳》《素食人生》《神秘主义的秘密》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语录》《灵性渴望》《神圣的灵光》《灵性珍珠-致开悟的生命》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的教理》《挚爱之所》《通过冥想赋予灵魂力量》


圣者的哲学 (上)


圣者的哲学 (下)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合一 溶入 融入 证悟 证知 了知 了悟教导汇集(2022年6月2日整理)


Sant Mat 关于 证知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持名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其·坎(Sach Khand)教导汇集(萨特·洛克 第五灵境 超梵天 灵魂 圣人)(2022年6月1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道成肉身 教导汇集(明师 圣人 神人 上帝 夏白德 纳姆 音流(2022年6月1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心智 教导汇集 续1(卡尔 夏白德 萨特古鲁 灵魂 圣人 注意力)(2022年6月1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灵魂 教导汇集(心智 注意力 眼中心 回撤 入内)(2022年6月1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朝圣 礼拜 教导汇集(明师 圣人 萨特古鲁 上帝)(2022年6月1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星光境 千瓣莲花 第一灵境 教导汇集(灵境 境域 回撤 入内)(2022年6月19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主 天父 至上意识 上帝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定 定力 专注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3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入内 回撤 死亡 活时死亡 活时修习死亡法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5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夏白德 音流 纳姆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相信 信靠 信仰 信心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祈祷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29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眼中心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3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注意力 教导汇集(2022年7月1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桑(萨特桑 Satsang)萨桑义 教导汇集(2022年7月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爱 资料汇总(2022年7月17日整理)


Sant Mat:专业打破修行的天花板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接纳性 接受性 谦卑 教导汇集(2022年7月28日整理)


┅┅


重发:《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全集


《与尤迦南达的对话》(全集)


重发:《超脱-跟随瑜伽大师尤迦南达去修行》全集


来自苏非的教导(一)


来自苏非的教导(二)


苏非的故事(一)


《鲁米诗选:爱的火焰》全集


《鲁米:在春天走进果园》全集


┅┅


那些实修者必须知道的专业理论知识(一)


《体光老和尚开示录》《广钦老和尚开示录》《静老说的话》全集


《坐禅》《坐禅问答录》全集


《缁门崇行录浅述》


《禅宗六祖与中国理学》《禅话》《南禅七日》全集


《花出青嶂》选章  《和颜爱语》全集


禅宗资料汇总(一) 《定慧初修》全集


《禅海微澜》《恒河大手印》《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全集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天台宗纲要》《南怀瑾老师“静坐问答录”》《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略论明心见性》《证悟与神通》《成佛的诀窍》《参禅日记》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圆觉经略说》全集


《唯识与中观》全集


《竹窗随笔》全集一  《金刚经说什么》全集


《七十空性论》今诠  ▎《心经》略说  ▎《楞严经》解读


┅┅


《大师在喜马拉雅山》全集


美赫巴巴的故事(一)


《寿命是自己一点一滴努力来的》&补遗篇(全集)


日本禅宗故事 (全集)▏有禅意的小故事(全集)


《海奥华预言》《 地球守护者》《看见真相的男孩》全集


《死亡好过一切》《去过天堂90分钟》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我有死亡经验》


《影尘回忆录》《来果禅师自行录》《憨山大师的一生》《金山活佛》《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纯印老人故事》《心定和尚讲故事》《辨喜尊者传记》《回忆苏格拉底》《灵性故事合集》一


濒死体验(NDE) 濒死经历案例汇集 (一)


《死亡九分钟》 全集  《生命不死---精神科医师的前世治疗报告》 全集


《阅微草堂笔记》 全集一


《阅微草堂笔记》 全集二


《入门-古埃及女祭司的灵魂旅程》 全集


阿米三部曲:《阿米1:星星的小孩》《阿米2:宇宙之心》《阿米3:爱的文明》全集


《空谷幽兰》全集


《禅的行囊》全集


《寻访终南隐士》全集


《终南访禅——走进隐士的世界》全集


《密勒日巴尊者传》全集


濒死体验:《天堂的证据》全集


日本百岁老人的智慧:《活好:我这样活到105岁》全集


《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全集


《八万四千问》全集 宗萨仁波切


《藏密心要十讲》全集


大圆满心髓讲解(上)《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大圆满心髓讲解(下)《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西藏生死书》全集


《甚深内义》全集


《灵心小史》全集


《贵人-堪布门色仁波切成就自他的一生》全集


《玛尔巴传》全集


《佛陀的女儿:上座部佛教大修行人的传奇心灵》全集(蒂帕嬷 Dipa Ma 女罗汉)


┅┅


《从修炼的角度讲述一切神秘现象的原理》全集


《老子他说》(全集)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我说参同契》全集(上)


《我说参同契》全集(下)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丹道见闻录》《庄子现代版》全集《丹道法诀十二讲》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一)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二)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三)


《方术纪异》全集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流瑜伽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