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月诗魂:中国诗僧纵横谈》1(作者序 引言 诗歌与偈颂 长行与偈颂 )
寒山拾得图
《禅月诗魂:中国诗僧纵横谈》1(自序 引言 诗歌与偈颂 长行与偈颂 )
作者:覃召文
作者序
文化如海,诗僧如贝,这部小书不过是笔者在历史的沙滩上捃拾得来的一串贝壳而已。
留意过那洁白如玉的贝壳吗?浪的冲击,在它身上刻岀了鳞鳞波纹,沙的掩卷,为它磨亮了层层铠甲。别看此刻它只是一个历史的陈迹,但谁也不会忘记,在这美丽的躯壳之中,曾隐遁过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个虽求安身净心,却也吞波弄潮过的小小的生命。它的美,便在于它显现了真,在于它于历史、于现实中的不朽价值。
诗僧的真正价值应该是属于文化哲学的,从单纯的文学或宗教的意义上说,诗僧也许不值得大书一笔:论诗歌,他们的成就当然不及一流文人;讲佛学,他们的功德往往不如得道高僧。但是,当诗僧把诗把佛整合为一体,并将其提升到禅的境界上作心灵的观照、参究之时,这颗心灵的“种子”也便萌发出一种新质的文化,一种迥异于传统诗教文化的诗禅文化。
中国诗禅文化与中国诗教文化是中国诗歌文化的两大主要组成部分。诗歌文化如同一棵树,如果说诗教文化是伸向大地的根系,立足大地的主干的话,那么诗禅文化便是指向天空,拥抱天空的枝叶。这“天空”,不正是那充满文化哲学内蕴,充满自由理性的世界么?
中国诗禅文化的历史进程是漫长的。这一文化的创造者与承载者当然包括文人,如编入《唐贤三昧集》中的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就是这方面的大师,但是,比起作为诗禅文化的专门名家的诗僧来说,这批文人则未免稍嫌逊色了。且不论这类作品的数量,单就质量来说,诗僧之作外显灵气而内存空质,其深层的哲学意蕴往往若禅之无言,冥然自在,只是任凭人们去玄思,去遐想,从而进入逍遥时空、超然忘我的审美境界。这,往往就是文人之笔力难及之处。
如此境界无疑便是诗中的禅境:它是诗僧在对自然与心灵的双重开辟之中拓得的一块“林中空地”,是遁逸者理想的休心之所,是苦闷者寻求的超世之处。在这禅境之中有着禅的玄思妙观,诗的渲泻净化,而它的最高层次便是禅意的圆相与诗意的圆满的合壁:那是禅月的辉耀,诗魂的升腾,是心灵在“恬然澄明”的精神氛围中的无尽的歇息。
这是何等痴心的梦神精神啊,虽说这种精神落入空幻,且有着神秘的意味,但它毕竟体现了诗僧的形而上之追求,体现了诗僧对滚滚红尘、碌碌人生一种虽说片面,但不失为深刻的反思,它的价值当然不仅仅属于历史。
不可否认,在诗僧的心灵中还有着另外一面。结庐在人境,岂无车马喧?树欲静来风不止,风动幡动,总是心动。当诗僧借助于诗歌把自身与社会、与世俗系结起来之时,也便自然被那斩不断、理还乱的烦恼之丝纠缠了起来。于是,他们为生老病死而痛苦,为情爱欲求而感伤,为人伦式微而叹喟,为国家衰亡而悲怆。或者,是面对百般的无奈,作那机趣四溢的调侃;拼将一腔的血泪,发为幽愤深重的痛呼。这样,人生百态、千种风情,便为空灵澄明的僧诗点缀岀了绚丽的五彩,描绘岀了动人的画卷。
展开诗僧发展的历史画卷,评点这画卷上的处处景观,纵说横议,于是便有了这部小书。拈笔属文,笔者本想娓娓道来、漫漫说去,为读者,也为自己赢得个轻松。但握着这历史的卷轴倍觉沉重,凝视那偌大的画面深感迷茫。竭尽才思,及至书成,竟也耗去了大半年时光。个中之酸甜苦辣,委实是一言难尽。
值此书付梓之时,特向关心、帮助此书写作、出版的黄远先生、陈文琴女士等致谢。
覃召文
1993年9月于广州华南师大
引言
世传曹子建在鱼山闻梵天之赞,中空遒亮,于是作梵呗和之。这一传说载入了《梁传》、《高僧传》,更被无数野史谈丛传为佳话。何以如此呢?也许,这是借才高八斗的陈王的名声来弘扬佛德,抑或是借清和精妙的梵音来形容子建的诗篇。个中缘由,出于失考我们是无法得知了。但其中有一点却可以肯定,那就是,鱼山梵呗的传说毕竟把文人骚客与佛法禅意联系了起来。正如空山清钟的遒亮之声是梵音,但何尝不也是诗韵?它促人思,令人悟,感召着佛徒与诗人,引发人们对那空灵之境的神往。
传说毕竟是传说,它多少带有“宗教神秘幻象"的意味。历史上的曹植虽喜读佛经,也许真作过梵呗,却到底并未遁入空灵。而引人深思的是,自那个时代之后,佛教与诗教的联系的确是越来越密切了。曾几何时,那冥冥中飘漾的空灵之音在诗坛引起了诺大的回响!在文人骚客那边,它造就了“神韵”诗:以灵气为主, 兼有空质;而在衲子禅徒那里,则产生了僧侣诗:以空质为主,兼有灵气。应该承认,这是两个并不相同的诗歌领域,但是它们也交叉、融合、互补、共济。正是二者的共同点染,便在中国传统诗教之外显现岀一个空灵莹澈的艺术境界来。
诗僧;是一个庞大而被人们冷落的诗群;僧诗,是中国诗歌宝库中蒙上尘垢的珠串。在中国历史上,由于僧侣地位的低下, 僧诗被一律地视为下品,排列在历代诗歌卷帙之末,至于对它的研究,就更是谈不上了。笔者认为,对诗僧与僧诗的冷落与遗忘并不正常。对于这种现象,人们当然可以用千百种理由去臧否褒贬,却不能象长期以往那样总是保持缄默。这是因为,诗僧与僧诗作为中国诗禅文化中的一种存在,与整个中国文化具有不可割裂的关系。它虽说入于空灵但仍出于实际,虽说发生在过去、发生在那个充盈着彼岸智慧的迷幻世界里,但它毕竟又联结着此岸世俗社会,贯通着历史传统,折射着现实精神。因此,这种存在就有着它不可抹杀的文化、文学价值,值得我们今天去深入思考、认真研究。
第一章 诗歌与禅偈
舍筏登岸,
禅家以为悟境,
诗家以为化境,
诗禅一致,
等无差别。
——王士祯
诗偈总一般,
读时须仔细。
——拾得
1 长行与偈颂
诗僧是作诗之释子。要弄清楚诗僧之缘起,首先要把诗歌与禅偈的关系辨明。一般说来,佛子禅徒多能作偈,若以偈当诗,则释子皆为诗僧,这样,也就名不符实了。所以,划清诗歌与禅偈的界限是研究诗僧与僧诗的逻辑起点。
佛陀之歌
偈是佛教禅讲的-种韵文体裁,是裹上了文学外衣的佛理禅髓形式。汉代佛教传入中国,也便把异邦的佛教文学带了进来。佛陀是很有文学才华的,他的弟子也不乏能文善诗者。这样, 佛教经典便往往有着很强的文学色彩,它常常以危言耸听的夸饰吸引大众,并通过巧比妙喻来讲道说法。故早在牟子的《理惑论》之中便有“佛说经牵譬喻”的呵护赞说之辞。可见,佛经虽与诗歌性质不同,却往往象诗歌一样长于比兴,具有诗歌的某些艺术特征。
佛经不仅善于文字的艺术表达,它还采取了韵文形式,借音声之迭代来感精饰听。佛经中的韵文体裁多种多样,但就象中国诗歌中的长歌短引一样,可以大致地分为两端:长者为“长行”, 短者为“偈颂”。长行偏于叙事,故篇幅较大;偈颂重在言理,故体制较小,当然,这种区分只是相对而言的,在不少的内典中,往往二者并存,修短俱用,并非是完全固定不变的。
佛经中的长行对中国诗歌曾产生不小的影响。如东晋昙无谶所译的马鸣菩萨的《佛所作赞》长达9300句,它以韵文形式叙述了佛陀一生的故事。后来晋宋僧人宝云又译了《佛所行赞》,也是以长篇韵诗体写成,它风靡了六朝诗坛,对于中国长篇叙事诗的兴盛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①
┅
注①参见张曼涛《佛教与中国文化》丄书中所选太虚《佛教对于中国文化之影响》与东初《佛教对中国文化思想的影响》等文章。
┅
不过,我们切莫把长行对中国诗歌的影响夸大得过了头。一般地说,佛经中的长行对于中国的讲唱文学,诸如变文、宝卷之类的影响要直接一些,而对诗歌的影响则比较间接。由于中国诗歌的传统是“言志”与“缘情”,因而更器重短篇抒情诗。这样,论及佛教文学与中国诗歌的密切程度,体制宏大的长行其实未必比得上篇幅短小的偈颂。
西方赞呗
偈,梵文Gāthā的译名,音译为“伽陀”,意译为“颂”、“讽颂”。它与“呗”的关系略近于今天人们所说的“诗”与“歌”。梁代慧皎的《高僧传》论“经师第九"曰:
东国之歌也,则结韵以成咏。西方之赞也,则作偈以和声。虽复歌、赞为殊,而并以协谐钟吕、符靡宫商,方乃奥妙。故奏歌于金石,则谓之以为“乐";设赞于管弦,则称之以为“呗”。
可见“偈”实在不过是“赞”的文字形式,只有配上歌呗,披以管弦,那才称得上是“赞”的。
一般的偈颂多为四言、五言,也有六言、七言等形式。常以四句构成,亦有不限于此者。偈颂是佛陀为了便于传诵、记忆教义而创造的文体,他的《法身偈》、《无常偈》、《佛通戒偈》便是最早的偈颂作品。佛陀的后继者亦能作偈,如马鸣、龙树均有偈载入内典。佛教传入东土之后,偈颂也便自然而入。唐以前所译偈如《如来梵》中两则。一曰:“如来妙色身,世间无以等;无比不思议,是故先敬礼。”二曰:“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一切法常住,是故我归依。”此二偈辞意历然,无非是说佛法广大无边而已。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中更是有名偈二则。一曰:“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二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前一种说法是为“色空”,后一种观念是为“六如”,它的文字不假修饰,平白如话,而这,正是早期偈颂的基本特色。
上述这类文字尚属转译之偈,并非僧徒自作之颂。僧徒自作偈颂之风气始于东晋。唐代释子道宣《广弘明集•佛德篇第三》 广录东晋名僧支遁、慧远的赞颂文字,其序文曰:“故序现迹之祥瑞,又述颂作之盛德,随类览历,岂不昭彰心性乎!”既然这类赞颂文字是以随类写心,表彰佛德为主,可见这实为僧侣自作偈颂之始。这样一来,偈颂的内容性质也就渐渐地发生了变化,它由梵变华,由转译变为创作,开始向着文人的诗歌逼近了。
作偈传灯
作偈习气的形成固然和整个佛门宗风的转换不无关系,而它和禅家的大力倡导更是紧密相关。禅家讲求自性,不守矩度, 提倡简易可行的修持方法,这种趣向就使得他们热衷于作偈传灯。在禅宗的历史上,从初祖菩提达摩到六祖慧能都有偈颂传世。而且,历代祖师还往往根据弟子的偈颂去观心见性,从而于中选择法嗣。这里且看《坛经》的记录:
第一祖达摩和尚颂曰:
吾本来唐国,传教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第二祖惠可和尚颂曰:
本来缘有地,从地种花生,当本元无地,花从何处生。
第三祖僧璨和尚颂曰:
花种虽因地,地上种花生,花种无生性,于地亦无生。
第四祖道信和尚颂曰:
花种有生性,因地种花生,先缘不和合,于地亦无生。
第五祖弘忍和尚颂曰:
有情来下种,无情花即生,无情又无种,心地亦无生。
第六祖惠能和尚颂曰:
心地含情种,法雨即花生,自悟花情种,菩提果自成。
这六段偈颂文字,郭朋《坛经校释》认为是“‘神会系统’的人在以后附加进《坛经》的”,②此说可供参考。它们是否包含有“作伪”的成分,这也有待于进一步的考证。不过即便这样,当禅宗的法嗣继承以如此这般的面目出现在历史上,它也就成为某种既定的事实,影响了后来禅家的宗风。我们看禅宗的灯录著作,禅师传灯、传衣往往以传偈为前提,可见禅宗十分重视自作偈颂。
┅
②“附加”之说是宇井伯寿之见,郭朋赞同此说。认为从文字、语气等来看,这六段偈颂多有漏洞,乃出于“作伪”、“假托”。
┅
自作偈颂的习气一旦形成,僧侣作诗的大门也就随之洞开。我们可以设想,当僧侣在自作偈颂之中加之以文,施之以采,并济之以情性之后,那原来意义上的“偈颂”不也就脱胎换骨,进入到诗歌艺术的殿堂中来了么?所以,从逻辑上说,打从僧侣自作偈颂之始,也就自然播下了作诗的“种子”,剩下的就是等候“因缘"——等待为这颗“种子”催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了。
《禅月诗魂:中国诗僧纵横谈》目录
作者序
引言
第一章诗歌与禅偏
1长行与偈颂
佛陀之歌
西方赞呗
作偈传灯
2偈颂的诗化
名相替代
质体转换
以诗为佛事
舍筏登岸
3以诗语禅
诗禅共命
无差别境界
神韵要妙与基督英华
4诗歌与禅偈的关系
片面的深刻
文字之结
自然中介
心之所同者理也
偈颂之气
第九章 西方人的难处《心湖上的倒影:给实修者的指导》 附:佛陀 十不信(修行信任的原则)
佛教故事:两师角技 佛胜婆罗门 ▎法能解忧 ▎四月八日灌佛日 ▎ 体悟人生
文殊菩萨与民间信仰 3(清凉山 文殊道场 文殊问疾 华严经)
第五章 藏密瑜伽神咒大修士《自我的金刚——藏密咒术的神秘力量》
文殊菩萨与民间信仰 1(法王子 五台山 般若 智慧 妙吉祥 文殊师利 释迦牟尼佛 文殊弑佛 陈那)
第四章 神咒与密宗高级瑜伽术《自我的金刚——藏密咒术的神秘力量》
飞天图《无字之诗——经典国画品赏82幅》 附:张大千-敦化壁画复原图之:飞天
佛禅大智慧:终南别业 ▎辛夷坞 ▎酬张少府 ▎过香积寺 (诘摩 诗佛 终南山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佛学典故:十恶五逆(十恶不赦) 附:十恶不赦 不能赦免的到底是哪十种“恶”?
* ❈ *
nirat(尼勒) ▎Surat(苏勒,也译苏拉特)---Sant Mat 常用词汇简释
圣.给乐葩.辛格(Sant Kirpal Singh)开示 精华录(一)
《The Crown of Life 生命的桂冠》全集(2022年6月整理)
《圣·瑞金德·辛格语录》《灵性渴望》《神圣的灵光》《灵性珍珠-致开悟的生命》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的教理》《挚爱之所》《通过冥想赋予灵魂力量》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合一 溶入 融入 证悟 证知 了知 了悟教导汇集(2022年6月2日整理)
Sant Mat 关于 证知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持名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其·坎(Sach Khand)教导汇集(萨特·洛克 第五灵境 超梵天 灵魂 圣人)(2022年6月1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道成肉身 教导汇集(明师 圣人 神人 上帝 夏白德 纳姆 音流(2022年6月1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心智 教导汇集 续1(卡尔 夏白德 萨特古鲁 灵魂 圣人 注意力)(2022年6月1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灵魂 教导汇集(心智 注意力 眼中心 回撤 入内)(2022年6月1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朝圣 礼拜 教导汇集(明师 圣人 萨特古鲁 上帝)(2022年6月1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星光境 千瓣莲花 第一灵境 教导汇集(灵境 境域 回撤 入内)(2022年6月19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主 天父 至上意识 上帝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定 定力 专注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3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入内 回撤 死亡 活时死亡 活时修习死亡法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5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夏白德 音流 纳姆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相信 信靠 信仰 信心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祈祷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29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眼中心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3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注意力 教导汇集(2022年7月1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桑(萨特桑 Satsang)萨桑义 教导汇集(2022年7月2日整理)
┅┅
┅┅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天台宗纲要》《南怀瑾老师“静坐问答录”》《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圆觉经略说》全集
┅┅
美赫巴巴的故事(一)
《死亡好过一切》《去过天堂90分钟》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我有死亡经验》
《影尘回忆录》《来果禅师自行录》《憨山大师的一生》《金山活佛》《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纯印老人故事》《心定和尚讲故事》《辨喜尊者传记》《回忆苏格拉底》《灵性故事合集》一
《死亡九分钟》 全集 《生命不死---精神科医师的前世治疗报告》 全集
阿米三部曲:《阿米1:星星的小孩》《阿米2:宇宙之心》《阿米3:爱的文明》全集
《佛陀的女儿:上座部佛教大修行人的传奇心灵》全集(蒂帕嬷 Dipa Ma 女罗汉)
┅┅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