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殊菩萨与民间信仰 1(法王子 五台山 般若 智慧 妙吉祥 文殊师利 释迦牟尼佛 文殊弑佛 陈那)

李利安等 音流瑜伽研究
2024-09-02

文殊菩萨像(日 奈良国立博物馆藏 碎片自拼)


文殊菩萨与民间信仰 1(法王子 五台山 般若 智慧 妙吉祥 文殊师利 释迦牟尼佛 文殊弑佛 陈那)

 

李利安 张子开 张总 李海波 著


编者按Sant Mat的理论来看,佛教所谓“空性”即夏白德,即万能的“那个”,亦即上帝,祂“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龙树菩萨语)

 

当万能的“那个”开始演化时,首先呈现的是无限的般若(智慧),佛教谓之“文殊”。(上帝力量的)其他各种呈现,如大悲、大愿、大行等,都是建立在无限智慧基础上的,所以佛教四德,大智为先;四大菩萨,文殊为上首;四大道场,文殊道场五台山最先形成。


┅┅


大乘佛教得以成立的关键在于“普度”,而普度的承担者就是菩萨,所以大乘又称菩萨乘。菩萨的基本标志是上求般若智能,下化无边众生。前者是理论,以般若学为基础,决定了大乘佛教的内在特质;后者为实践,以菩萨行为核心,决定了大乘佛教的外在形式。中国的菩萨信仰在佛教于中华大地的落地生根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文殊、观音、普贤、地藏为主体的四大菩萨信仰体系。文殊菩萨信仰作为其中的一个典型,展现了大乘佛教为实现普度众生的理想而推行的入世间、度彼岸的菩萨道和菩萨行。

 

文殊菩萨在印度大乘佛教初步成气候时是最具崇高威望的菩萨,几乎主要的大乘经典都会提及,“法王子"在佛经中往往是文殊的专有称呼。随着大乘经籍的传入,文殊信仰在中国流传开来,至唐代达到顶峰。中国佛教通常把文殊菩萨视为智慧的象征,尊其为四大菩萨之首。在佛教“悲、智、愿、行"四德之中,文殊彰显般若大智,观音、地藏、普贤分别代表“悲、愿、行”文殊善萨在四大菩萨中最先形成专有道场——五台山,从而诞生了中国特有的、异于印度本源的佛教信仰形式,对中国佛教乃至中国社会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并反哺印度佛教,传播到整个东南亚的大乘佛教信仰圈。

 

 印顺:《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台北:正闻出版社1981年版,第873页。

 印度只崇奉释迦牟尼的道场,如灵鹫山、祗园精舍、竹林精舍、鹿野苑等。

 

一、文殊信仰的传入

 

文殊信仰的印度渊源

 

佛教诸大菩萨中,文殊菩萨的专有道场五台山最先形成,中国特有的、异于印度本源的佛教信仰形式就此诞生。文殊菩萨在佛教中代表的般若大智,是辅佐佛陀弘法的上首菩萨。然而,小乘佛经中并没有出现他的名字,因此可以肯定地说,文殊信仰是随着初期大乘经籍的问世而形成的。文殊乃“文殊师利”,梵文是manjusri,也音译作“曼殊尸利“、“曼殊室利”、“满祖室哩”等。意译则随佛典之异而有所不同,主要有:《阿目佉经》、《普超经》译为“儒首”;《无行经》译为“妙首”;《大净法门经》、《观察三昧经》等译为“普首";《金刚璨珞经》、《无量门微密经》等译为“敬首”;《大日经》等译作“妙吉祥”;《涅槃经》、《法华经》等译为“妙德"等等。综合说来,“曼殊”或“文殊”是“妙”的意思;“师利"、“尸利”或“室利”是“头”、“德”、“吉祥”的意思,意即文殊的德性、智能已与诸佛相同。故此, 大多数佛经尊称文殊菩萨为“法王子"。

 

文殊在佛教中的地位崇高,通常以释迦牟尼的胁侍身份出现,不少佛经都称文殊为“导师”,这在佛教庞大的神团体系中是除教主之外绝无仅有的殊荣作为大乘经典中最重要的菩萨之一,有关文殊菩萨的历史和身世,佛教经典有着不同的说法。一般而言,菩萨多由历史上的杰出僧侣演化而成,故而都具有亦人亦神的特征。通常认为文殊菩萨是历史上的一位僧人,与释迦牟尼大约同时期。

 

就文殊是实际人物的说法有《文殊般涅槃经》等。《文殊般涅槃经》中说,文殊是与释迦牟尼同时代的人,约在公元前6世纪出生在舍卫国多罗聚落婆罗门家,父亲名梵德,是一个著名的大长者。文殊“从母右胁生”,一出生就能语,“如天童子",具有佛陀诞生时才出现过的三十二相、八十种神奇瑞相,天生是一位圣人。文殊出家后辩才无碍,印度同时期流行的诸学派论师无人能胜。

 

文殊是历史上一位僧人的认识尤其得到教界的认可。根据初期大乘经文记载,在大乘佛法兴起时期,文殊始终追随释迦牟尼的左右,是其最得力的弘法助手。凡是大乘法会,文殊必定积极参加,主动提问,而且问题都紧紧围绕佛法修行不同阶段的核心问题。初期大乘经典还说,在日常行事中,文殊经常协助释迦牟尼教育比丘,教育世人,解决僧团遇到的困难等。

 

就文殊是神的一面有,《文殊般涅槃经》中称,文殊有无量神通,“身如紫金山",带有圆光,“圆光内有五百化佛,一一化佛有五(化)菩萨”,一切众生只要称念文殊菩萨之名,或礼拜供养文殊菩萨之像,就可灭罪得福,并于来世“恒生诸佛家”如果出家人见到文殊,“一日一夜成阿罗汉”《阿阇世王经》、《纯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放钵经》等经中称文殊是菩萨之父,甚至说过去无数诸佛皆是文殊弟子,文殊是诸佛“父母”这实际上是把文殊放到与般若佛法同等的地位。也有的佛经说文殊曾经是佛,未来当成佛等等,各经说法不一,如《菩萨处胎经•文殊身变化品》介绍文殊:

 

本为能仁师,今乃为弟子。佛道极广大,清净无增减。我欲现佛身,二尊不并立。

 

《大正藏》第12册,第105页上。

 

这是说文殊早已成佛,而且曾经是释迦佛的老师,因为佛教的规矩是“一佛出世,万佛拥护",所以才以菩萨的身份作为弟子协助释迦牟尼弘法。

 

也有现代学者经研究认为,文殊只是传说中的人物,很有可能是对大乘佛教作出贡献的众多佛教学者的缩影。无论文殊的身份是个体还是代表一个群体,都不难得出文殊对大乘佛教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首先,文殊推动了大乘佛教的弘扬。佛典里记载有很多关于文殊开导门人的故事。文殊重视第一义谛,经常用反诘、否定、突兀的语言或行动等不拘一格的方法来警醒众生,如《大宝积经》卷第105载,灵山会上五百比丘,虽未得法忍亦不诽谤,但以宿命智各见过去诸重罪,内心深受扰乱而于甚深法不能证入,从而有著名的"文殊仗剑逼佛"的一幕场景:

 

会中有五百菩萨,已得四禅成就五通。然是菩萨依禅坐起,虽未得法 忍亦不诽谤。时,诸菩萨宿命通故,自见往昔所行恶业,或杀父、杀母、杀阿罗汉,或毁佛寺、破塔、坏僧。彼等明见如是余业,深生忧悔常不离心,于甚深法不能证入。我心分别彼罪未忘,是故不能获深法忍。

 

尔时,世尊为欲除彼五百菩萨分别心故,即以威神觉悟文殊师利。文 殊师利承佛神力,从座而起,整理衣服,偏袒右膊,手执利剑,直趣世尊。

 

欲行逆害时,佛遽告文殊师利言:“汝住,汝住!不应造逆,勿得害我。我必被害,为善被害。何以故?文殊师利从本已来,无我、无人、无有丈夫,但是内心见有我人,内心起时,彼已害我,即名为害。”

 

时,诸菩萨闻佛说已,咸作是念:“一切诸法悉如幻化,是中无我、无人、 无众生、无寿命、无丈夫、无摩奴、无摩那婆、无父、无母、无阿罗汉、无佛、无法、无僧、无有是逆、无作逆者,岂有堕逆。所以者何?今此文殊师利,聪明圣达智慧超伦,诸佛世尊称赞,此等已得无碍甚深法忍,已曾供养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诸佛世尊,于诸佛法巧分别知,能说如是真实之法,于诸如来等念恭敬,而忽提剑欲逼如来。……是中若有一法和合集聚,决定成就。得名为佛、名法、名僧、名父、名母、名阿罗汉,定可取者,则不应尽。然而今此一切诸法,无体无实,非有非真,虚妄颠倒空如幻化,是故于中,无人得罪,无罪可得,谁为杀者而得受殃?”

 

《大正藏》第11册,第590中,上。

 

由此,五百比丘获得无生法忍,集体赞叹文殊是智人,“深达法源底”这里文殊用杀佛的办法,来教育五百比丘,使之悟解大乘定义,证得法忍,堪称释迦得力的助手。可见,在辅助释迦牟尼宣传大乘佛教思想方面,文殊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的。

 

还有一例,是文殊使许多声闻众回小向大,接受大乘教法。《佛说文殊师利现宝藏经》称,一次二百比丘听文殊讲到“不用见佛,不用求法”时,不能理解大乘空义,以为是错乱说,舍佛而去文殊于众比丘必经之地化作大火,比丘们不得已欲以神足飞空,却见空中布满铁网,周围漫天是水,心生大恐怖,而回视来时路径,却是遍布各色莲华。比丘走投无路即返回佛所,告知所见。佛告比丘:“内火未尽,欲度外火,无有是处。汝诸比丘,坠在见网,欲度铁网,亦无是处。……此之爱见,无所从来,亦无所至。从妄想生,无我无我所。继而说明“水火铁网无所从来,亦无所至,则是文殊师利所现变化也”二百比丘听到佛的教导,余漏永尽,成就阿罗汉果位。这则经文内容说明文殊在协助释迦牟尼的弘法工作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且文殊不仅是一位深解大乘空义的智者,对神通幻术的运用也十分熟练。

 

《大正藏》第14册,第463页中。

 

在被誉为经中之王的《华严经》中,善财童子正是经由文殊的启迪辗转依次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直至悟道。所以,这些“文殊"为宣传大乘教义、稳定僧团人心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次,结集大乘经典。《大智度论》卷一百说释迦牟尼灭度后,文殊按照佛生前的嘱托,与弥勒诸菩萨,“集是摩诃衍(大乘——笔者按)”,和弥勒等大菩萨合作,在印度铁围山结集汇成大乘典籍,从而使大乘佛教得以保存和发扬光大。这种说法符合大乘出现与兴起的历史背景,因为在佛教史上著名的几次结集之后,以文殊、弥勒为首的部分思想比较解放的僧众和居士举行有关大乘思想的结集并非不可能。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中的内容不妨看作这一结集的缘起。该经卷一载:

 

慈氏,我灭度后,令阿难受持所说素达缆藏,其波离受持所说毗奈耶藏,迦多衍受持所说阿毗达磨藏,曼殊室利菩萨受持所说大乘般若波罗蜜多,其金刚手菩萨受持所说甚深微妙诸总持门。

 

《大正藏》第8册,第868页下。

 

阿难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以“多闻第一”而著称,他所受持的“素达缆藏” 即为经藏;波离,又作优婆离,在佛的十大弟子之中以“持律第一"著称;迦多衍,也作迦旃延,号称“论议第一”,他所受持阿毗达磨藏即论藏;曼殊室利,即文殊室利菩萨,受持般若类经典;金刚手菩萨,即密迹金刚力士,所受持的甚深微妙诸总持门是密法的内容。不同的人根据各自所长进行了经典受持的分工,各自令佛陀精神的一部分得以保留和弘扬。

 

最后,就文殊所代表的思想而言,文殊所弘扬的佛教义理是大乘空宗的代表。在印度佛教史上,大乘佛教的“空”、“有”二宗影响极大,因而,文殊所代表的思想体系,在佛学界享有崇高的声誉。如上文所述,文殊菩萨被视为是般若类经典的受持者,那么,总体而言,文殊所受持的般若类经典有哪几类呢?据《金刚仙论》卷第一说有:

 

八部般若:其第一部十万偈(大品)、第二部二万五千偈(放光)、第三部一万八千偈(光赞)、第四部八千偈(道行)、第五部十千偈(小品)、第六部二千五百偈(天王问)、笫七部六百偈(文殊)、第八部三百偈(金刚)……前之七部遣相未尽,但称般若。此第八部遣相最尽,故别立金刚之名也。

 

 一般认为,空宗的创始人为龙树,有宗的创始人为无著、世亲兄弟俩。

 《大正藏》第25册,第798页上。

 

与之相应的是,文殊是般若类经典中最常见的菩萨。如《大般若经》中,文殊经常与佛问答如何修行般若。文殊提出,修甚深波罗蜜多应无所住,于善于恶无增无减,于一切法亦无增减;“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为舍法得法故起”;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厌离生死过失,不为欣乐涅槃功德”,“不见生死况有厌离,不见涅槃况有欣乐,不见诸法有劣、有胜、有失、有得、可舍、可取”,“不得诸法可增可减”,详细深入地为学人分析如何修学甚深般若。再如, 《维摩诘经》中文殊与维摩诘共论“不二法门”,言辞洗练,内容精微,在佛教史上影响很大。

 

⑩⑪《大正藏》第7册,第965页上。

 

总之,无论是从人、从神,还是从文殊所代表的群体以及思想来看,文殊在印度佛教中的地位都十分重要。关于文殊信仰的资料印度等地现存内容很少,万幸的是,中国前往印度求法的僧人对当时印度各地的文殊信仰都有记录。东晋法显在《佛国记》中说,摩头罗国中,“摩诃衍(大乘——笔者按)人供养般若波罗蜜、文殊师利、观世音等”,可见文殊在当时已成为中印度大乘佛教的三大主要崇拜之一。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四也提到种秣罗国的文殊信仰状况:

 

伽蓝二十余所,僧徒二千余人,大小二乘兼功习学。天祠五所,异道杂居。有三窣堵波,并无忧王所建也。过去四佛遗迹甚多,释迦如来诸圣弟子遗身窣堵波,谓舍利弗、目乾连、弥多罗尼子、波厘、阿难陀、罗怙罗,曼殊室利诸菩萨窣堵波等。每岁三长及月六斋,僧徒相竞,率其同好,赍持供具,多营奇玩,随其所宗而致像设。阿毗达磨众供养舍利子,习定之徒供养目乾连,诵持经者供养弥多罗尼子,学毗奈耶众供养波厘,诸苾刍尼供养阿难,未受具戒者供养罗怙罗,其学大乘者供养诸菩萨。是日也,诸窣堵波竞修供养。

 

《大正藏》第51册,第862页下。

窣堵波:也称作塔、浮图等。用于奉安佛物或经文,或为标识死者生存者之毎,埋舍利、牙、发等,以金石土木筑造,使人瞻仰的一种纪念性质的建筑.意译可以作大聚、方坟、圆冢、灵庙、高显处、功德聚等。下文的“石堵波”同此意。

《大正藏》第51册,第870页上。

 

由这段记述可知,秣菟罗国内大小乘兼学,值得注意的是,文中依序点出“释迦如来诸圣弟子”的名字,在提及大乘菩萨信仰时,仅举出一人作为代表,这位代表就是“曼殊室利”,说明该国当时流传的大乘佛教诸菩萨信仰中,以文殊菩萨为最盛。

 

同书描述案达罗国时,提到陈那曾得到文殊化身的指引和帮助。陈那是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论师,佛教新因明的创始人,后人称为“中世纪正理学之 父气文中道:

 

西南二十余里至孤山,山岭有石堵波,陈那在此作《因明论》,深受国王尊敬。当陈那入定时,妙吉祥菩萨知而惜焉,欲相警诫,乃弹指悟之而告曰:“惜哉!如何广大心为狭劣志、从独善之怀弃兼济之愿?欲为善利,当广传说慈氏菩萨所制《瑜伽师地论》,导诱后学,为利甚大。”陈那受其化文殊的指点作《广因明论》。

 

陈那后来又进一步举《广因明论》之大义,综其微言,作《因明论》,自此大力弘扬瑜伽学说,成为一代佛教宗师。而他的起点来自“妙吉祥菩萨",即文殊菩萨。“其化文殊"指的是文殊菩萨示现神通以变化身亲自指点陈那。这则信息说明至迟到陈那时代(5—6世纪时案达罗国对文殊菩萨的崇拜和信仰已经达到相当的程度了。



张商英《续清凉传》与文殊法门


无著见文殊——《花出青嶂》选章


文殊菩萨故事三则


1 简介 2 推荐序 3 作者序 4 前言:发现蒂帕嬷《佛陀的女儿:上座部佛教大修行人的传奇心灵》


玛尔巴传(10)


第四章 神咒与密宗高级瑜伽术《自我的金刚——藏密咒术的神秘力量》


引子 ▎第壹篇 《禅的源头:达摩大师<血脉论>讲记》


三、明体分际 ▎四、四瑜伽析《大手印精义》


2 应身之谜《观音菩萨之谜》(附:观音菩萨珍贵图片51张)


第七章 毗婆舍那——观《心湖上的倒影:给实修者的指导》


佛教故事:假佛祖与真长者 ▎艺徒和木孔雀 ▎善恶供养


杨岐方会 ▎五祖法演 ▎四个老婆 ▎摩尼珠《禅的故事》


请问佛教如何解释“我是谁”这一个哲学问题?


探禅记


佛教故事:长生童子 ▎小沙弥的戒行 ▎乌龟的嗔心


飞天图《无字之诗——经典国画品赏82幅》 附:张大千-敦化壁画复原图之:飞天


白话《楞严经》卷七


试说玄奘所见的婆罗门教


宋元悟道居士 ▎无义味语 ▎信施难消 ▎知道不能造《竹窗随笔》


大圆满心髓引导释要(下)《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01 法供养品第十三 ▎02 自在神通 绝对实相 ▎03   ▎04   ▎05  《维摩诘经讲记》第13品 法供养


1 身世之谜《观音菩萨之谜》


介绍几幅故宫收藏的唐卡


桃花源与竹林寺 寺院与佛教传说故事《寺院映现的中国》


佛学典故:晨钟暮鼓


佛禅大智慧:终南别业 ▎辛夷坞 ▎酬张少府 ▎过香积寺 (诘摩 诗佛 终南山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碧岩录》讲座 (3)第二则 赵州至道无难


102 阿罗汉弟子逝世的方式 ▎103 涅槃 ▎104 ... ▎105 ... ▎106 ...《尊者阿迦曼 传》


盘点去过弥勒内院的几位高僧的故事


中国古代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创立律宗的盲人高僧(上)


中国古代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创立律宗的盲人高僧(下)


中国古代高僧:一行——最早测量地球大小的密宗高僧


法藏——华严宗的创始人


惠能——背水砍柴的禅宗祖师


古代高僧:义净——玄奘之后最著名的唐僧(上)


古代高僧:义净——玄奘之后最著名的唐僧(下)


古代高僧:玄奘——不畏艰险取经天竺,传播佛教饮誉华夏


智顗——创立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的智者大师


鸠摩罗什——两朝皇帝发兵万里掳请而来的译经大师(下)


鸠摩罗什——两朝皇帝发兵万里掳请而来的译经大师(上)


法显——渡流沙凌沧海 第一次西天取经的高僧(下)


法显——渡流沙凌沧海第一次西天取经的高僧(上)


古代高僧:安世高 ▍朱士行 ▍佛图澄


东汉二高僧:摄摩腾尊者  竺法兰尊者


唐太宗与佛教


盘点去过弥勒内院的几位高僧的故事


诗与禅:鸟鸣山更幽


弘忍及记述其禅法的《修心要论》


先修禅还是先修密?~南师故事一则




*          *




Sant Mat 常用词汇简释 (一 )


nirat(尼勒) ▎Surat(苏勒,也译苏拉特)---Sant Mat 常用词汇简释


实修技巧严选 合集(一)


灵性故事严选 合集一


实修理论严选 合集(一)


Sant Mat 灵性导师主题教言 汇集(一)


Sant Mat 灵性导师主题教言 合集(二)


《卡比尔诗选》全集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 故事集(一)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视频) 故事集(二)


圣.给乐葩.辛格(Sant Kirpal Singh)开示 精华录(一)


《晨间谈话》全集


《巴巴.吉传》全集 附:巴巴•吉故事三则


《明师》《生命的轮回》《死亡之谜》《人 !认识你自己》全集


《The Crown of Life 生命的桂冠》全集(2022年6月整理)


《修行的完美七要》《生命的桂冠——瑜伽研究》全集


《灵性的芬芳》《素食人生》《神秘主义的秘密》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语录》《灵性渴望》《神圣的灵光》《灵性珍珠-致开悟的生命》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的教理》《挚爱之所》《通过冥想赋予灵魂力量》


圣者的哲学 (上)


圣者的哲学 (下)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合一 溶入 融入 证悟 证知 了知 了悟教导汇集


Sant Mat 关于 证知 教导汇集(续1)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持名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其·坎(Sach Khand)教导汇集(萨特·洛克 第五灵境 超梵天 灵魂 圣人)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道成肉身 教导汇集(明师 圣人 神人 上帝 夏白德 纳姆 音流(2022年6月10日整理)


┅┅


重发:《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全集


《与尤迦南达的对话》(全集)


重发:《超脱-跟随瑜伽大师尤迦南达去修行》全集


来自苏非的教导(一)


来自苏非的教导(二)


苏非的故事(一)


《鲁米诗选:爱的火焰》全集


《鲁米:在春天走进果园》全集


┅┅


那些实修者必须知道的专业理论知识(一)


《体光老和尚开示录》《广钦老和尚开示录》《静老说的话》全集


《坐禅》《坐禅问答录》全集


《缁门崇行录浅述》


《禅宗六祖与中国理学》《禅话》《南禅七日》全集


《花出青嶂》选章  《和颜爱语》全集


禅宗资料汇总(一) 《定慧初修》全集


《禅海微澜》《恒河大手印》《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全集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天台宗纲要》《南怀瑾老师“静坐问答录”》《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略论明心见性》《证悟与神通》《成佛的诀窍》《参禅日记》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圆觉经略说》全集


《唯识与中观》全集


《竹窗随笔》全集一  《金刚经说什么》全集


《七十空性论》今诠  ▎《心经》略说  ▎《楞严经》解读


┅┅


《大师在喜马拉雅山》全集


美赫巴巴的故事(一)


《寿命是自己一点一滴努力来的》&补遗篇(全集)


日本禅宗故事 (全集)▏有禅意的小故事(全集)


《海奥华预言》《 地球守护者》《看见真相的男孩》全集


《死亡好过一切》《去过天堂90分钟》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我有死亡经验》


《影尘回忆录》《来果禅师自行录》《憨山大师的一生》《金山活佛》《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纯印老人故事》《心定和尚讲故事》《辨喜尊者传记》《回忆苏格拉底》《灵性故事合集》一


濒死体验(NDE) 濒死经历案例汇集 (一)


《死亡九分钟》 全集  《生命不死---精神科医师的前世治疗报告》 全集


《阅微草堂笔记》 全集一


《阅微草堂笔记》 全集二


《入门-古埃及女祭司的灵魂旅程》 全集


阿米三部曲:《阿米1:星星的小孩》《阿米2:宇宙之心》《阿米3:爱的文明》全集


《空谷幽兰》全集


《禅的行囊》全集


《寻访终南隐士》全集


《终南访禅——走进隐士的世界》全集


《密勒日巴尊者传》全集


濒死体验:《天堂的证据》全集


日本百岁老人的智慧:《活好:我这样活到105岁》全集


《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全集


《八万四千问》全集 宗萨仁波切


《藏密心要十讲》全集


大圆满心髓讲解(上)《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大圆满心髓讲解(下)《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西藏生死书》全集


《甚深内义》全集


《灵心小史》全集


《贵人-堪布门色仁波切成就自他的一生》全集


┅┅


《从修炼的角度讲述一切神秘现象的原理》全集


《老子他说》(全集)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我说参同契》全集(上)


《我说参同契》全集(下)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丹道见闻录》《庄子现代版》全集《丹道法诀十二讲》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一)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二)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三)


《方术纪异》全集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流瑜伽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