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法供养品第十三 ▎02 自在神通 绝对实相 ▎03 ▎04 ▎05 《维摩诘经讲记》第13品 法供养
五代 佚名 《维摩经变相图》
纸本 设色 纵73厘米 横31厘米
该画出自敦煌藏经洞。画中文殊菩萨盘腿端坐于榻上,身形高大,身后是众随从护法,文殊似乎正在与人(应是维摩诘)讲经论道,正在激烈辩论之中,众随从一言不发,双掌合什。下方是众供养人,国王领着信徒听讲,意态恭谨。
01 法供养品第十三 ▎02 自在神通 绝对实相 ▎03 天帝的愿心──供养修行 ▎04 供养如来与修行的福德 ▎05 转轮圣王及其千子《维摩诘经讲记》第13品 法供养
01 法供养品第十三
【尔时,释提桓因于大众中白佛言:世尊,我虽从佛及文殊师利,闻百千经,未曾闻此不可思议自在神通,决定实相经典。如我解佛所说义趣,若有众生闻此经法,信解受持读诵之者,必得是法不疑,何况如说修行?斯人则为闭众恶趣,开诸善门。常为诸佛之所护念。降伏外学,摧灭魔怨。修治菩提,安处道场,履践如来所行之迹。世尊,若有受持读诵,如说修行者,我当与诸眷属,供养给事。所在聚落城邑,山林旷野,有是经处,我亦与诸眷属,听受法故,共到其所。其未信者,当令生信,其已信者,当为作护。佛言:善哉善哉。天帝,如汝所说,吾助尔喜。此经广说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不可思议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天帝,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供养是经者,则为供养去、来、今佛。天帝,正使三千大千世界,如来满中,譬如甘蔗竹苇,稻麻丛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以一劫,或减一劫,恭敬尊重,赞叹供养,奉诸所安,至诸佛灭后,以一一全身舍利,起七宝塔,纵广一四天下,高至梵天,表剎庄严,以一切华香、璎珞、幢旛、妓乐,微妙第一,若一劫,若减一劫,而供养之。天帝,于意云何,其人植福,宁为多不?释提桓因言:甚多世尊。彼之福德,若以百千亿劫,说不能尽。佛告天帝: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闻是不可思议解脱经典,信解受持,读诵修行,福多于彼。所以者何?诸佛菩提,皆从此生。菩提之相,不可限量,以是因缘,福不可量。】
【佛告天帝: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时世有佛,号曰药王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世界名大庄严,劫名庄严,佛寿二十小劫,其声闻僧,三十六亿那由他,菩萨僧,有十二亿。天帝,是时有转轮圣王,名曰宝盖,七宝具足,主四天下。王有千子,端正勇健,能伏怨敌。】
【尔时宝盖,与其眷属,供养药王如来。施诸所安,至满五劫。过五劫已,告其千子:汝等亦当如我,以深心供养于佛。于是千子受父王命,供养药王如来,复满五劫,一切施安。其王一子,名曰月盖,独坐思惟:宁有供养殊过此者?以佛神力,空中有天曰:善男子,法之供养,胜诸供养。即问:何谓法之供养?天曰:汝可住问药王如来,当广为汝说法之供养。实时,月盖王子行诣药王如来。稽首佛足,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诸供养中,法供养胜,云何名为法之供养?佛言:善男子,法供养者,诸佛所说深经,一切世间,难信难受,微妙难见,清净无染,非但分别思惟之所能得。菩萨法藏所摄,陀罗尼印印之。至不退转,成就六度。善分别义,顺菩提法,众经之上。入大慈悲,离众魔事,及诸邪见,顺因缘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命,空、无相、无作、无起。能令众生,坐于道场,而转法轮,诸天、龙神、干闼婆等,所共叹誉。能令众生入佛法藏,摄诸贤圣一切智慧。说众菩萨所行之道。依于诸法实相之义,明宣无常、苦、空、无我寂灭之法。能救一切毁禁众生。诸魔外道及贪著者,能使怖畏。诸佛贤圣所共称叹。背生死苦,示涅槃乐。十方三世诸佛所说。若闻如是等经,信解受持读诵,以方便力,为诸众生分别解说,显示分明,守护法故,是名法之供养。又于诸法,如说修行,随顺十二因缘,离诸邪见,得无生忍。决定无我,无有众生,而于因缘果报,无违无诤,离诸我所。依于义,不依语,依于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于法,不依人。随顺法相,无所入,无所归。无明毕竟灭故,诸行亦毕竟灭。乃至生毕竟灭故,老死亦毕竟灭。作如是观,十二因缘无有尽相。不复起相,是名最上法之供养。】
【佛告天帝:王子月盖,从药王佛闻如是法,得柔顺忍。即解宝衣严身之具,以供养佛,白佛言:世尊,如来灭后,我当行法供养,守护正法。愿以威神,加哀建立。令我得降伏魔怨,修菩萨行。佛知其深心所念,而记之曰:汝于末后,守护法城。天帝,时王子月盖,见法清净,闻佛授记,以信出家,修习善法。精进不久,得五神通,具菩萨道。得陀罗尼,无断辩才。于佛灭后,以其所得神通、总持、辩才之力,满十小劫。药王如来所转法轮,随而分布。月盖比丘,以守护法,勤行精进,即于此身,化百万亿人,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立不退转,十四那由他人,深发声闻辟支佛心,无量众生,得生天上。天帝,时王宝盖,岂异人乎?今现得佛,号宝焰如来。其王千子,即贤劫中千佛是也。从迦罗鸠孙驮为始得佛,最后如来,号曰楼至。月盖比丘,则我身是。如是,天帝,当知此要,以法供养,于诸供养为上为最,第一无比。是故天帝,当以法之供养,供养于佛。】
(以上为原文。)
现在是第十三品,法供养品。《维摩诘经》到这里,等于是作总结论了。法供养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大家观念中的供养,多半是出些钱,做些功德之类的事。不错,这些也是供养,是培养自己的功德,但是真正的供养是法供养,就是这一品所要讲的。
02 自在神通 绝对实相
「尔时,释提桓因于大众中白佛言:世尊,我虽从佛及文殊师利闻百千经,未曾闻此不可思议自在神通,决定实相经典。」释提桓因依中国人的观念,是玉皇大帝,是欲界忉利天的天主。
文殊师利菩萨是七佛之师,他早已成佛,为了辅佐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界成佛,他化身成菩萨来护法的。护法是护持正法,使正法住世。因此庙子也称作常住,是法常住的意思,代表佛的正法常住。一般显教所塑造文殊师利菩萨的像,是一手持经典,座骑是狮子,代表百兽之王,作狮子吼。普贤菩萨坐的是莲花高台,骑的是六牙白象,代表大愿力,负担众生。在密教,文殊师利菩萨的像,往往是一手拿经典,代表智慧,一手拿金刚宝剑,斩断一切烦恼。
玉皇大帝向佛说,我虽然从您和文殊师利菩萨那儿,听讲过无数次的佛法传授(佛传法被纪录下来的,就是后来的经典),可是从没听过像这样不可思议的法门,讲自在神通。自在神通不是修出来的,是众生本来具备的,但是要明心见性以后才发出来的。换句话说,没有得到自在神通的境界,就不能算是真悟道了。一般认为,神通是能够看见肉眼看不到的东西,或者听到耳朵听不见的,但这些现象很多是精神病态,不是神通,要分辨清楚。
唐代禅宗有名的庞居士庞蕴,学问很好,一辈子不出来作官。他住在湖北重镇襄阳。襄阳在唐代是中国文化财富集中区域,《三国演义》讲刘关张诸葛亮等人,一辈子闹来闹去就在那一带,就是那么重要的地区。庞居士家中富有,中国人喜欢把富贵连起来,有钱就贵。如果只是贵,地位高,可是不富,就不算福气。过年常在门上贴「五福临门」,五福不包括贵的。贵不一定就富,庞居士全家四口,他和妻子和一儿一女,都是悟道的人,是非常特殊的家庭。
庞居士跟马祖学禅,他的修行功夫很好,什么白骨观、数息观、念佛都会,但是不能解决问题,此心不安。不知道你们诸位学了半天,心安了没有。学佛的人就算什么都会,有个还没解决的问题,就是生死问题。生从何来,死向何去。学佛学了半天,成佛是成个什么东西?我们所有怀疑的问题都在内。
庞居士最后去找马祖,就问一个问题,「如何是祖师西来意?」这个问题是问达摩祖师来中国传佛的心法是什么。他问佛的心要,心中心。密宗有心中心法门,有心中心咒。佛过世后,这个心法在印度传了二十八代,到达摩祖师,他也是太子出家的。他发现佛法在印度已经要衰微了,看见东方的震旦(就是中国)有大乘气象,因此渡海来中国,在广州上岸。当时是中国的南北朝,南方是梁武帝,北方是北魏(云岗石窟、嵩山少林寺都是北魏建立的)。
达摩祖师大概先在广州住了一段时间,因为后来他和梁武帝对话,他回答「不识」。在我没去广东之前,一直就把这回答理解成「不认识」,等到学会了一点广东话,才回头想起,原来达摩祖师的意思是「不知道」。好,先交待了祖师西来。
回到庞居士问马祖「什么是祖师西来意?」他问得非常简单,单刀直入,哪像你们学禅,连问个问题都拖泥带水。马祖怎么回答呢?「等到你一口把整条西江的水喝下去了,我才告诉你。」这就是禅,问的是什么话,答的又是什么呢?
如果是换了你们,一定要骂格老子,这马祖简直是疯子!可是庞居士一听就悟了。这是什么道理?后来有人乱加解释,说坐禅坐到气住脉停,就是一口吸尽西江水,真是不知所云。
庞居士悟道后,把全部家财用船载到江心沉掉。这又是为什么?别的地方有记载,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布施?他说人没有钱不会做坏事,把钱给人了,这人会去做坏事,就是帮人造恶业,所以宁可把财产沉到江中。还好他们一家人都悟道了,否则这还得了,太太不跟他闹才怪。
这一下,他们家徒四壁,就靠编织篮子过日子,靠自己劳力吃饭,不是过不劳而获的日子。这也是庞居士同门师兄弟百丈禅师的教训,百丈主张「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自己到了七八十岁还是照样耕作。有一日,庞居士叹一口气说:「难!难!难!」他是讲悟道难,「十石油麻树上摊。」好像想把十担麻油摊在树上,麻油当然不会停在树上,一定流下去了,这个同一口吞下西江水一样地难。他的太太在旁听见了,就回答他:「易!易!易!百草头上祖师意。」到处都是道,也不是一定要研究什么《维摩诘经》。他夫妻俩好像为了菩提在斗嘴,他女儿庞灵照听到了,就说:「也不难,也不易。饥来吃饭困来睡。」佛法就只是如此,没什么难和易的。
庞居士说过,神通与妙用如运水和担柴。什么是神通啊?你眼睛可以看,耳朵可以听,茶来了能喝,这都是神通!是自在神通。除此神通,都是鬼通。你怎么长大的?你怎么会说话?你怎么会记住东西?你怎么会听懂《维摩诘经》?是什么东西让你能做到的?你找也找不到它,这就是不可思议的自在神通,每个人都是现成的,还要去哪里学?
作人平凡就是佛。一般人学佛学成了疯子,不肯平凡。佛在悟道之后感叹「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个个是佛,佛所有的智慧德相大家都有,为什么不能悟道?「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那你只要不妄想不执着就好了嘛,是不是很简单?你说,是啊,所以我天天在除妄想。唉,你那个除妄想的念头不又是妄想执着吗?所以你连一缸水也喝不完,更不必说一江水了。
佛十九岁出家,苦行求道十二年,肚子都饿扁了。后来明白这不是道,就出来接受人家的供养。一直跟他一同修道的几个人,就离他而去,认为佛犯戒了。佛得到补充营养,才有在菩提树下一坐七天而悟道的结果。所以悟道之后就大叹:「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本来佛在悟道后就要入涅槃了,释提桓因等天人,恳请他留下来教化众生。佛说「止!止!」你们不要劝了,「我法妙难思。」佛法是不可思议的,而凡夫偏喜欢在思议上搞,要怎么讲呢?后来天人再三恳求,就先为世人说小乘法,比较简单明了,最后才说大乘法。这一说就说了四十九年,到了八十一岁才走。
这就是祖师西来意啊,就在吃饭喝茶中,你们很多年轻人何苦来这里听经?我看你眼睛都张不开了,累了就睡就是佛法嘛!还在那里打坐,不敢睡。觉都不敢睡,哪有本事一口喝尽西江水?
后来庞居士要走了,他有个好朋友位居藩镇,是唐代的地方大员,等于是军阀。庞居士知道要走了,就通知这个好朋友,要他来。你看,庞居士生死自在,可以预知自己什么时候走。朋友来了,庞居士告诉他两句很重要的话,「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就是说,宁可把什么都放下都丢掉,不可以把没有的硬抓进来。讲完了,他把头在朋友身上一靠,就走了。其实庞居士告诉他朋友这两句话,是一语双关,一方面是讲佛法,另一方面是暗示他,不要野心太大想作皇帝,他没有这么大的福报。
还有个说法,庞居士宣布他第二天中午要走了,到了第二天差不多是时候了,他就叫女儿出房间,看看太阳当顶了没有。灵照出去看了,回来说,当顶是当顶了,不过太阳周围多了一圈。庞居士觉得奇怪,就下座自己去看,那知道灵照竟然自己坐上去,抢先一步走了。你说庞居士没神通,他怎么可以预知死期?你说庞居士有神通,他居然还上女儿这个当!等庞居士回房间一看,女儿已经走了,他自己只好迟一步走。他儿子当时在田里工作,妻跑去告诉他儿子,说老头子走了,儿子听了,站着拿个锄头就走了。老太太看这情景,一家四口一下子走了三口,气得「不知所终」。我推测庞婆可能一气之下,去了寒山寺,因为文献上记载,当时在寒山寺常有个老婆子出现,所以我作这样的联想。他们一家人对生死都有把握,有自在神通。
讲回《维摩诘经》,释提桓因称这本经是「不可思议,自在神通,决定实相经典」。决定就是绝对,实相是道之体。
要讲禅宗就离不开这本经,《楞严经》是后来才加入的。禅是没办法教的,不是建立在言语文字上的,一用言语文字表达,就已经不是它了,不是实相了。实相无相,无相的东西要怎么讲?你说空,空也是相。所以真正佛法是不可说,不可思议的。我们现在是在不可说,不可思议中,勉强表达出来。
03 天帝的愿心──供养修行
「如我解佛所说义趣,若有众生闻此经法,信解受持读诵之者,必得是法不疑,何况如说修行?」释提桓因继续说,照我所理解佛所说的道理和旨趣,如果有人听了这部经,能深信、理解、领受、保持、读、背诵这本经,一定真正懂了《维摩诘经》所讲的佛法。懂了不算,还要照着修行求证。
这里提到读经,小时候长辈就说读书要入藏。后来学佛了才理解到,是要读入阿赖耶识,藏识。你能入藏的话,不但一辈子不忘记,下辈子也不会忘记。苏东坡的名言「书到今生读已迟」是真话,有些古书我拿来一翻,内容就了解,也都记得住,就好像以前读过的,可是我知道自己这一生中,确实没有读过。
有些同学说记忆力不好,这多半是你读书方式不对,所以要用读诵念出声才容易真读进去。你在这里听了《维摩诘经》,回去有读诵吗?没有读怎么能「得是法无疑」?很多东西要先记住,以后机缘到了,就会恍然大悟。
「斯人则为闭众恶趣,开诸善门,常为诸佛之所护念。」能读诵本经,依法修持的人,就可以避开一切恶趣(地狱、饿鬼、畜生三恶趣道),打开一切善门。我们常常不小心发了兽心,就是畜生道的行为。那一脸凶恶怨恨的样子,就是饿鬼道的行为。这样不能避开恶趣,怎么能去开善门呢?学佛只要常拿这「闭众恶趣,开诸善门」八个字提醒自己,就是学佛。能做到了,自然能「常为诸佛之所护念」。诸佛菩萨要加被你,你就先要有个基础,你本钱都没有,他怎么能加被你呢?
我看年轻人学佛,乃至学其它宗教,会很替他担心。很多年轻人后来学成了神经,因为没有从作人的基本学起,人都作不好,怎么学佛?现在也有提倡人间佛教的,佛教本来就在人间的嘛,不在天上。这么提倡好像自打嘴巴,如果要讲人间佛教,也就先从学作人做起,才算人间。
「降伏外学,摧灭魔怨。」能做到避恶开善,就可以「降伏外学,摧灭魔怨」。魔也好,鬼也好,都是怕善人的,做了善事,你的阳刚之气就大了。我有个老朋友,专去传说中闹鬼的地方,甚至还烧香请鬼现身给他看一看,可是个一辈子就没碰见过鬼。因为他的阳气太强,是常常行善之故。你行恶,阴气就重,那魔就会被你所吸引。一个不打牌的人会有人常来兜他打牌吗?这个道理是一样的,都是在找趣味相投的。
「修治菩提,安处道场,履践如来所行之迹。」菩提是觉悟,所有的地方都是道场。很多人埋怨自己没有一个好的修行环境,告诉你,我刚刚来台湾时先到基隆,作点生意,一个晚上一万两黄金没有了。我只有去租个小房间住,一家四口挤在里面,还要放一张公事桌写文章,吃饭也在上面。打坐时把桌面一清,就爬上去打坐,那就是我的道场、饭厅、办公室、书房。富贵贫贱都一样能过。有时知道明天没有米了,今天晚上到明天还有六七个钟头,先睡觉再说,不管明天的米!它自然会来的,算不定半夜一场大地震什么都下去了,急什么呢?这就是「安处道场」。如果要环境对了才学道,我们这里的环境很好,怎么也没有几个人真在学道啊?
所以修行不要挑时间和地方,不管在哪里,你心一安定,就对了,就「安处道场」,不用外求。能做到这样了,才是跟着佛的脚印走,才是学佛。如果不能「履践如来所行之迹」,照着佛走过的路线前进,你再怎么听经也没有用。
「世尊,若有受持读诵,如说修行者,我当与诸眷属,供养给事。所在聚落城邑,山林旷野,有是经处,我亦与诸眷属,听受法故,共到其所。」这是释提桓因对着佛所发的愿,假使将来有人受持读诵这部经,照着修行的人,我会带领天兵天将,供养他,为他服务。不论是在城市、乡村、山林、旷野,只要有这部经的所在,我们都会去听法。
我们这课室中有这么多本《维摩诘经》,大家有没有看到他们呢?你小心,说不定就在你身后!所以你的心念不要乱。现在的科学已经可以把你的心念照出来,如果你动恶念或者起善心,照出来光的颜色就不同,你打起坐来,就有不同的颜色,一看就知道。
「其未信者,当令生信,其已信者,当为作护。」天帝继续说,这部经所在之处,如果有不太信的人,我们会影响他,使他起信心;对于已经起了信心的人,我们会保护他。
04 供养如来与修行的福德
「佛言:善哉!善哉!天帝,如汝所说,吾助尔喜。」佛听了释提桓因所发的愿,对他赞许有加,替他高兴,就是随喜功德。所以佛仍然在修功德。
「此经广说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不可思议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本经是过去、未来、现在一切诸佛,想要大彻大悟的不可思议法门。
「是故天帝,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供养是经者,则为供养去、来、今佛。」刚才讲要从作人学起,要学习行善,才能够称得上是善男子善女人,人道才有基础,才够资格学佛。大家不要轻易放过佛经上的用语,善男子善女人就是要从人道做起。所以,假使将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够受持读诵供养这部经的,就等于是供养过去、未来、现在一切诸佛。
「天帝,正使三千大千世界,如来满中,譬如甘蔗竹苇,稻麻丛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以一劫,或减一劫,恭敬尊重,赞叹供养,奉诸所安,至诸佛灭后,以一一全身舍利,起七宝塔,纵广一四天下,高至梵天,表剎庄严,以一切华香、璎珞、幢旙、妓乐,微妙第一,若一劫,若减一劫,而供养之。天帝,于意云何,其人植福,宁为多不?」佛又对天帝说,假如有善男子善女人,用一劫那么长的时间,供养了满布三千大千世界数不尽的如来,乃至在如来过世之后,又为所有如来全身每一颗舍利子,都造一个如天下那么高大的宝塔,又用一劫的时间,用一切一切最上乘的东西,供养舍利塔,你说,这人的功德多不多?
这里提到许多供养的物品,包括用妓乐供养,就是又唱歌又跳舞的。现在很多女士以为去道场不好穿得花花绿绿,我说有什么不好?还要擦口红擦粉呢!诸佛菩萨的像,哪个不穿戴得珠光宝气的?庄严不是在外表,是在心。你心不干净就不庄严了,那道场也不庄严了。所以有人要点香,我说香有八种,你在室内烧香只是一种香,会污染空气,所以最好不提倡。要点香也最好能用卧香炉,直插的香不小心倒了,会引起火灾。这些都是常识。
「释提桓因言:甚多,世尊。彼之福德,若以百千亿劫说不能尽。」释提桓因答,真有这样的人,他的福德大到说不完了。
「佛告天帝: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闻是不可思议解脱经典,信解受持,读诵修行,福多于彼。」你们诸位的福德,比那个人还要大。因为佛说,只要听听这部经,生起信心,能读诵依照修行,福报就更大了。
「所以者何?诸佛菩提皆从此生。菩提之相,不可限量,以是因缘,福不可量。」什么原因呢?有钱固然可以做功德得福报,但是有钱可以买智慧吗?再多也买不到的!佛法是智慧之学,真正的智慧才是大福报。你懂了这个道理,就不会说听听经哪有那么大的福了。你能听进去了,必须照着去做才会生智慧,那才是最大的福报。
要学佛需要多么大的智慧啊!要成佛非要懂得这部经的道理不可,这部经所讲大彻大悟之相,是不可限量的,能懂了这部经的话,那福报是不得了的。
05 转轮圣王及其千子
「佛告天帝: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时世有佛,号曰药王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我们很快地解释几个名词。「应供」,是应受供养。「正徧知」,没有什么不知道的。「明行足」,一切修行的法门具足。「善逝」,过去了就放下了,丢得开,就是孔子说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世间解」,解决一切世间困难。「无上士」,真正大丈夫,最有智慧的人。「调御丈夫」,最能训练众生的人。「天人师」,天上和人间的老师。你真懂了这十个名号代表的意义,你就懂佛法了。
这里讲的是佛的十个名号,其实佛不止十个名号,读《华严经》就知道了,佛又叫神、主、上帝、金仙等等,你不要胸襟太狭隘了,佛没有说信我的才得救,他是信的要救,不信的很可怜更要救。如果学佛还分宗派,还分入世出世,那你不如去学睡觉好了。佛的这些名号,是适用于所有一切佛的,在中国,通常只用佛或如来这两个名号作代表。
「劫」是表示世界从成就到毁灭所经过的时间,依中国观念,我们这个世界从存在到毁灭有十二万亿年。今日的科学认为,地球存在至少已有四十六亿年。
依照佛教的观念,这个世界有成住坏空四个阶段,合起来也称为一大劫,每一阶段分二十小劫。从人的平均寿命八万四千岁开始,每百年减一岁,到人寿十岁,又每百年增一岁,到八万四千岁,这样算一小劫。
在世界住的阶段,住劫的最后一小劫开始,战争、瘟疫、饥荒等小三灾频繁发生。然后到了世界坏的阶段,坏劫前十九小劫内,有情世间逐渐毁灭,当然人类也消失了。最后一小劫,轮次发生大三灾,火灾从地狱一直烧到初禅天,水灾从地狱淹到二禅天,风灾从地狱一直毁到三禅天,彻底毁掉这个物质世界。然后是空劫二十小劫,什么都没有。
再形成这个世界也要二十小劫,是成劫,第一小劫先形成物质世界,此后有情世界,包括人类,渐渐形成。
那么,人种究竟是怎么来的?这是个宗教问题。西方宗教认为,最初的人是上帝照他的样子所造,现在科学对这个说法是怀疑的。佛家的说法,世界到了住劫的二十劫开始,色界天的光音天天人,到这个世界来玩,因为贪着这世界的「地味」,久了就飞升不回去了,所以成了我们的祖先。这还是没有解决问题,光音天天人又从哪里来的?这样一直推下去,就是哲学原人论的问题。你们写论文的同学,这里头随便一抓就有很多数据,很多题目可以写。本经所讲的无量阿僧祇劫,是个不可说不可数的久远概念。
佛告诉天帝,在过去无量阿僧祇劫的时代,有个佛,名叫药王如来。
「世界名大庄严,劫名庄严,佛寿二十小劫,其声闻僧三十六亿那由他,菩萨僧有十二亿。」那时有一个世界叫做大庄严,劫数叫作庄严劫。那位佛的寿命有二十小劫,他的出家弟子中,声闻众有三十六亿那由他之多,大乘菩萨众有十二亿那由他之多。
我们这个世界在佛学中叫作娑婆世界,就是堪忍的意思,也是有缺陷不圆满的意思。正因为不圆满,所以众生会愿意学佛,如果太圆满了,就成了八难之一的灾难,众生反而容易堕落。我们这娑婆世界的劫数叫贤圣劫,有一千个佛会出世,释迦牟尼佛是第四位。所以我们不用担心世界马上会坏,因为还有很多佛要出世,慢慢等吧。
「天帝,是时有转轮圣王,名曰宝盖,七宝具足,主四天下。」转轮圣王就是不世出的贤明圣王。转轮圣王也分四等,金轮圣王、银轮圣王、铁轮圣王、铜轮圣王。金轮圣王出世的时候,世界绝对太平,几乎没有坏人。我在本经开头时,讲过一个很好的对子「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这就是写转轮圣王的时代。这个愿很大,是真正的大愿。中国历史上的明君,算是哪一等的圣王,那是历史哲学的问题。
佛经说有转轮圣王出世,必定有七宝呈现,就是七个条件:轮宝(圣王拿在手中的金轮)、玉女宝(贤惠的皇后)、象宝、马宝(好的交通工具,高明的战争工具)、摩尼珠宝、主藏宝(能干的财务大臣)、主兵宝(有计谋的臣子、武将)。用这种标准来衡量,那么中国三千年历史中,好皇帝不多,算得上轮王的恐怕不到十个。好的皇后倒有好几个,像明朝朱元璋的马皇后就是一位,当时的人称她是马如来。提倡妇女运动的人,可以选这种例子来宣扬一下,对于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四天下是包括了四大洲的全部天下,四大洲是南赡部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
佛告诉天帝,那个世界中有一位治世的圣王,叫做宝盖,当时有七宝呈现,他统治四天下。
「王有千子,端正勇健,能伏怨敌。」这圣王有一千个儿子,每个都很端正,又勇敢又身体强健,无人能敌。
在中国的历史上,只有周文王有一百子,当然这是封神榜小说这么写,不是正史。
「尔时,宝盖与其眷属,供养药王如来。」那时宝盖圣王和他的家属,供养药王如来。这又同东方有关,很少人注意这个问题,大乘佛法最后都提到东方的诸佛。为什么轮王出世的时候,也都会有教主出世?这点佛学不提的。
在中国,人类文化分成三道:君道,是统御者,如转轮圣王;师道,例如孔子、释迦牟尼佛这些教主;臣道,能够造福社会的将相。每一部佛经中写君道时代时,师道和臣道一定同样昌明;轮王衰落时,师道也会衰落。
「施诸所安,至满五劫。」药王如来和弟子的一切,都是由宝盖圣王所供养,使他们能安心修道。而且不是只供养一百年,是供养了五劫那么长的时间。
「过五劫已,告其千子:汝等亦当如我,以深心供养于佛。于是千子受父王命,供养药王如来,复满五劫,一切施安。」过了五劫,宝盖圣王吩咐他一千个儿子,我死后你们要学我,以深心,至诚恭敬供养人天师表。这一千个儿子就照着父王的命令,又供养了药王如来五劫,一切如同父王在世一般。
「其王一子,名曰月盖,独坐思惟:宁有供养殊过此者?」一千个儿子当中,有一个叫作月盖,他独自思索,还有什么样更超越的方式来供养佛?
01 见阿閦佛品第十二 ▎02 。。 ▎03 。。▎04 。。 ▎05 。。 ▎06 。。《维摩诘经讲记》第12品 见阿閦佛
07 阿难不敢自谓多闻 ▎08 众香国菩萨问法 ▎09 佛说如何修持▎10 … ▎11 …《维摩诘经讲记》第11品 菩萨行
01 菩萨行品第十一 ▎02 ...▎03 ...▎04 ... ▎05 ... ▎06《维摩诘经讲记》第11品 菩萨行
第五章 色身入内明法界 《贵人-堪布门色仁波切成就自他的一生》 第一部 简传
第二章 莲花生与《中阴度亡经》《自我的金刚——藏密咒术的神秘力量》
佛禅大智慧:终南别业 ▎辛夷坞 ▎酬张少府 ▎过香积寺 (诘摩 诗佛 终南山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07 永远吃不完的饭食 ▎08 香积佛如何说法 ▎09 … ▎10 … ▎11 … ▎12 …《维摩诘经讲记》第10品 香积佛
01 香积佛品第十 ▎02 想吃饭的菩萨 ▎03 众香国的佛与香 ▎04 … ▎05 … ▎06 …《维摩诘经讲记》第10品
29 月上:暗与明平等 ▎30 宝印手:涅槃与世间 ▎31 … ▎32 乐实:… ▎33 文殊:无有文字语言《维摩诘经讲记》
25 上善:身口意三业 ▎26 福田:福行罪行不动行 ▎27 华严:由我而起 ▎28 ...《维摩诘经讲记》第09品 入不二法门
21 无尽意:六度回向一切智▎22 深慧:三解脱门 ▎23 寂根:佛与法众 ▎24 心无碍:了生死问题《维摩诘经讲记》第09品
17 电天:明与无明 ▎18 喜见:喜金刚成就 ▎19 明相:种性转变 ▎20 妙意:眼与色妙观察《维摩诘经讲记》第09品
13 那罗延:世间与出世间 ▎14 善意:生死与涅槃 ▎15 现见:尽与不尽▎16 普守:我与无我《维摩诘经讲记》第09品
09 弗沙:善与不善 ▎10 师子:罪与福 ▎11 师子意:有漏与无漏 ▎12 净解:有为与无为《维摩诘经讲记》第09品
05 德顶:垢与净 ▎06 善宿:动与念 ▎07 善眼:一相与无相 ▎08 妙臂:声闻心与菩萨心《维摩诘经讲记》第09品
01 入不二法门品第九 ▎02 法自在:生与灭 ▎03 德守:我与我所 ▎04 不眴:受与不受《维摩诘经讲记》第09品
07 大乘菩萨如何饶益众生 ▎08 大乘菩萨的应化 ▎09 讲述《维摩诘经》回顾《维摩诘经讲记》第08品 佛道
04 什么是如来种 ▎05 大罗汉的感叹 《维摩诘经讲记》第08品 佛道
01 佛道品第八 ▎02 行非道 通佛道 ▎03 菩萨行的反面示现 《维摩诘经讲记》第08品 佛道
13 维摩丈室的八特点 ▎14 女转男的问题 ▎15 生死问题 ▎16 悟道问题《维摩诘经讲记》第07品 观众生
10 天女散花黏罗汉 ▎11 天女说解脱 ▎12 天女说一乘佛法《维摩诘经讲记》第07品 观众生
07 什么是喜 ▎08 什么是舍 ▎09 如何了生死《维摩诘经讲记》第07品 观众生
04 真空妙有 ▎05 什么是慈 ▎06 什么是悲《维摩诘经讲记》第07品 观众生
01 观众生品第七 ▎02 空观 ▎03 真实境界《维摩诘经讲记》第07品 观众生
09 风火音声 ▎10 魔王大菩萨解脱《维摩诘经讲记》第06品 不思议
07 住解脱法门菩萨:时间 ▎08 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所能《维摩诘经讲记》第06品 不思议
05 解脱:不可思议 ▎06 住解脱法门菩萨:空间《维摩诘经讲记》第06品 不思议
12 止观到涅槃的菩萨行《维摩诘经讲记》第05品 文殊师利问疾
11 三十七道品与菩萨行《维摩诘经讲记》第05品 文殊师利问疾
05 维摩居士的侍者 | 06 如何调伏 除病《维摩诘经讲记》第05品 文殊师利问疾
03 众生病 菩萨也病 |04 空室引起的话题:空解脱《维摩诘经讲记》第05品 文殊师利问疾
01 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维摩诘经讲记》第05品 文殊师利问疾
05 长者子善德:布施供养(下)《维摩诘经讲记》第04品 菩萨
05 长者子善德:布施供养(上)《维摩诘经讲记》第04品 菩萨
4.04 持世菩萨:如何修行(下) 《维摩诘经讲记》第04品 菩萨
04 持世菩萨:如何修行(上)《维摩诘经讲记》第04品 菩萨
4.01 菩萨品第四|4.02 弥勒菩萨:什么是菩提《维摩诘经讲记》第04品 菩萨
* ❈ *
圣.给乐葩.辛格(Sant Kirpal Singh)开示 精华录(一)
《圣·瑞金德·辛格语录》《灵性渴望》《神圣的灵光》《灵性珍珠-致开悟的生命》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的教理》《挚爱之所》《通过冥想赋予灵魂力量》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净土 教导汇集(解脱 入内 回撤)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银线 教导汇集(回撤 入内 解脱 打坐 冥想 禅修 巴赞)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慈悲 教导汇集(爱 巴克提 解脱 恩典 明师)
┅┅
┅┅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天台宗纲要》《南怀瑾老师“静坐问答录”》《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圆觉经略说》全集
┅┅
美赫巴巴的故事(一)
《死亡好过一切》《去过天堂90分钟》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我有死亡经验》
《影尘回忆录》《来果禅师自行录》《憨山大师的一生》《金山活佛》《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纯印老人故事》《心定和尚讲故事》《辨喜尊者传记》《回忆苏格拉底》《灵性故事合集》一
《死亡九分钟》 全集 《生命不死---精神科医师的前世治疗报告》 全集
阿米三部曲:《阿米1:星星的小孩》《阿米2:宇宙之心》《阿米3:爱的文明》全集
┅┅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