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守着你离开的世界,没有改变
27岁的罗小凤记得,她第一次试着为两位来自陕西的游客讲解时,他们硬是塞给了她1000元的讲解费。那段时间,她的讲解时常被哭泣打断,有时是她的,有时是客人的。过去10年,对她和这里的人而言,是记忆与遗忘不断撕扯的10年,就像这座在废墟上原址重建的小镇,既不希望被人们遗忘,又期望轻装前行。
中国青年报 郑萍萍 摄影写文
请横屏观看📱
震后,映秀的重建规划云集了贝聿铭、保罗·安德鲁、吴良镛、何境堂等重量级人物。融合了川西民居、藏羌风格的映秀新城渐渐成为一座生态旅游小镇、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培训基地,而镇上几乎每户人家都受益于旅游业的发展。
震后一年,漩口中学的废墟作为遗址保留并对公众开放。27岁的罗小凤清楚地记得,在这里,她第一次为两位来自陕西的游客试讲时,他们硬是塞给了她1000元的讲解费。那段时间,她的讲解时常被哭泣打断,有时是她的,有时是客人的。地震时,她正是在这里被同学倾倒的主教学楼里拉了出来,她12岁的妹妹和226位同学却永远留在了映秀小学的废墟中。
镇上约90位讲解员里,不少人和罗小凤有着相似的失去亲人的经历。她们一遍遍地为游客讲述亲历地震的感受、救灾重建的故事,并对他们的到来、帮助表达感激之情。过去10年,对罗小凤们而言,是记忆与遗忘不断撕扯的10年,就像这座在废墟上原址重建的小镇,既希望不被人们遗忘,又希望轻装前行。
对失去了二分之一多人口的映秀人来说,时间不是一条单行线,它总会兜兜转转地回到改变这一切的起点。
10年过去了,地理老师蒋明君进入陌生空间时,还会下意识地留意逃生路线。地震那一年,他是漩口中学初二年级的一名班主任,他的学生因上体育课逃过一劫,集合时他不敢相信地来来回回点了3遍名。地震后辍学的罗小凤独自和进食障碍症斗争了八九年后,依然不能逃脱对自己当年没有及时寻找妹妹的自责。失去小儿子的徐文秋,10年来从未踏入过镇上的遗址和公墓,虽然她工作的地方离漩口中学遗址大门不到50米。
这10年,对映秀人来说,混杂着太多的悲苦、无助、勇气与骄傲。
4月28日,映秀沉浸在一片花海中,忙碌了一天的罗小凤在朋友圈里写道:这10年似乎没有改变,守着你离开后的世界。
2018年5月10日
中国青年报摄影版
编辑|王婷舒
—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点击以下 关键字 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1|2| 3|4|5|6|7|8|9|10|11|12|13|14|15|16
【头版半月图】 1 | 2 | 3 | 4 | 5 | 6 | 7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