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冯巧根‖中国式现代化视角的管理会计创新

冯巧根 财智世界 2024-01-09
原载《财会月刊》2022年第22期
【摘要】新发展格局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客观条件,高质量发展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实践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多维度政治、经济与社会目标的实现,通过进一步改革开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管理会计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微观主体稳定健康发展的制度保证。管理会计创新有助于提升经济主体的自主性、可持续性和韧性。管理会计“看似微观,实则宏观”,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的管理会计,必须从宏观、中观与微观融合的视角推进改革创新,借助于宏观的管理中性、中观的管理弹性与微观的管理韧性,提高产业链与供应链的效率与效益。同时,围绕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构建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创新框架,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帮助管理者明智决策,实现企业管理会计的价值创造与价值增值基本功能。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管理会计;创新发展;共同富裕;现代化经济体系;高质量发展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编号:010413071002)


一、绪论

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一些共同特征,更有基于本土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具有5个特色和9个本质要求,即“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从实体经济视角考察,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促进新时代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着力点,突出了实体经济的核心地位,通过高水平的改革开放,激发微观经济主体的发展活力,增强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效果与中观产业政策的实施效率。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出发,要求“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管理会计“看似微观,实则宏观”,管理会计研究必须自觉服从国家政治、经济与社会的需求,主动拓展自身的管理系统功能。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以企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与实施主体。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充分发挥企业管理会计的功能作用,努力扩展管理会计的管理控制系统和信息支持系统功能。2021年11月,财政部发布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会计职能需要对内与对外进行拓展,对内拓展聚焦于提升微观主体管理能力,对外拓展归集在服务宏观经济与经济治理等方面。”

回顾4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中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变迁往往伴随重要政策制度的推进而实施与发展,政策制度的重要窗口期对于企业规则与战略的形成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当前,积极关注党的二十大等重要窗口期的政策制度,加快促进管理会计创新等问题的研究,是增进中国式现代化征途中管理会计理论自信、方法自信、文化自信的客观需要。从理论意义上讲,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的政策制度拓展了管理会计创新的时空边界,对整个产业或集群区域企业的发展产生着导向功能,并有助于推动组织效率与效益的提升,进而影响管理会计的结构性动因与执行性动因。“看似微观,实则宏观”,管理会计创新映射出的宏观经济变化所延展的经济内涵,是中观产业经济转型升级与微观企业增强活力的重要体现或理论发展。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是丰富或扩展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需要,也是增强我国管理会计自觉、自信的客观追求。从现实意义上讲,管理会计创新由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抽象延展至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实践具象,体现的是“实践—理论—再实践”的产业内涵扩展路径下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的管理会计创新有助于重新梳理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逻辑框架,丰富企业实践中的预期内涵,尤其是“共同富裕”“数字中国”等背景下的商业模式与智能互联等数字产品业态整合后的多维度企业管理模式。由高质量发展推动的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企业主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将先进的管理会计理念及其指引系列中的工具方法有机匹配,不断充实管理会计实践的深刻内涵,促进管理控制系统与信息支持系统功能的丰富与发展。

二、中国式现代化是管理会计创新的理论源泉

中国式现代化是进入新时代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且始终将创新作为战略发展的支撑。管理会计创新要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途中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通过信息支持系统为经济建设提供智能化决策的有用信息,借助于管理控制系统功能强化政治、经济与社会的管理效率、效果与效益。

1.管理会计创新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管理会计的信息支持系统和管理控制系统功能,体现了现代化经济体系存在的普遍性联系,它属于多维多元复杂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系统性不仅是供给侧结构性管理的特性,也是管理会计需求侧开展工作的方法论。坚持管理会计功能系统的“二元观”,就是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增强创新驱动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努力实现企业价值创造与价值增值的客观需求。积极推动管理会计的创新发展,丰富与完善管理会计的系统性功能,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竞争中的“应用环境”,顺应“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当前,我国经济已经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这一过程是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主动适应。党的二十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我国依靠要素投入、规模扩张、外需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中谋求可持续的路径,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的统一。从整体上、内在联系中把握新发展理念,增强贯彻落实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全面性、系统性。要坚持问题意识,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既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又抓住短板弱项重点推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的对外依赖度已大幅降低。对此,既要看到国内国际双循环是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又要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环境中保持开放,即借助于国际循环促进国内循环。国内大循环只有深度融入国际大循环,才能推动双循环的畅通。中国式现代化下的管理会计创新,是基于国内统一大市场的改革实践,是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制度配置,是“双碳”目标下的新发展需要。

2.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管理会计创新的核心内容。中国式现代化是共同富裕基础上的现代化,它对管理会计创新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有充分估计。要抓好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地探索有效路径,总结经验,逐步推开。2021年6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其中提出的“共同富裕”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而且强调收益分配公平、促进组织效率与效益提升等内容,这些均是管理会计创新的重要源泉。比如,如何理解“三次分配体系”与传统“按劳分配体系”的内部控制关系,管理会计的薪酬体系建设如何在企业初次分配中体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等,均对促进管理会计制度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当前财富积累速度很快,但财富差距在扩大,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就需要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增强财富分配公平性,缩小财富分配差距”,以防止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必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管理会计需要引导理论研究的方向,尤其是管理会计定量研究应当主动实施宏观转向。即,服务于宏观经济的新发展格局,助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当前,“共同富裕”下的社会责任成本等管理会计工具“供给”相对不足,加快管理会计的创新与整合,从宏观经济的“双循环”新发展要求出发,设计并开发企业内部管理会计的工具方法,需要主动作为、有机协调。比如,将前景展望、未来管理等纳入企业发展战略的框架之中。

三、中国式现代化驱动管理会计的创新发展

党的二十大描绘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前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高质量开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路径,通过完整准确地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健康发展。

1.构建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管理会计创新框架。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种集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等的产业协同发展体系,目的是形成一种高水平开放的市场机制,展现宏观调控有度、中观产业弹性、微观企业活力四射的场景。强调管理会计“看似微观,实则宏观”的理念,就是要构建宏观中性、中观弹性与微观韧性的创新框架。

从宏观中性角度看管理会计,2016年国务院提出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2022年8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措施,下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持续为市场主体减负激活力,发挥宏观成本管理在促进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此,管理会计要从宏观中性的“管理理性”视角积极研究政府的政策制度,为会计管理当局提供合理化的对策建议。比如,建议各级政府在涉及微观主体的会计政策制度中,秉承监管中性的管理理念,用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公共服务,为科技攻关解决后顾之忧,为市场主体发挥科学逻辑、市场逻辑和社会逻辑统一的政策制度保障。换言之,结合管理会计的宏观中性强调“管理理性”,就是建议政府的政策制度导向要倾向于国有企业不与民争利,并且仅在获得法律授权下为民企排忧,主动为市场主体的创新保驾护航。

管理会计的中观弹性,就是强调产业政策将重点放在市场配置资源的主体地位上,尊重市场及其内在规律,使产业政策等制度行为注重“知”与“止”。只有通过更好地发挥产业组织或企业集群的作用,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才能真正让举国体制下的产业发展“新”意盎然。进而,推动地区间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协同一体化发展,为管理会计创新提供新的知识诉求。比如,以产业转移为纽带,东部地区和中西部、东北地区的产业间、企业间自发联系将更加密切,管理会计需要从行业或产业出发,思考管理工具的创新与应用,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积极功效。再比如,借助于数字化改革,围绕人工智能下的规模效益,实现机器换人,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或者,实施质量优先的差异化战略,坚持量从质量,走品牌发展路线。通过平台运作,引导企业加强存货成本管理,将期权等理论融入存货管理之中。并且,进一步强化集群区域成本管理,探讨更加符合区域特色的融资管理工具。

管理会计的微观韧性,是指会计政策制度作为企业决策与控制的风向标,可以起到引导组织、部门和员工努力完成价值创造与价值增值的目标。从企业角度讲,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合理借鉴国外企业组织有关的管理经验和优秀成果,在积极融入中国智慧的过程中,体现独具特色的中国式道路自信与文化自信,形成适应中国情境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为企业价值创造与价值增值提供发展动力。中国式现代化将摆脱一些学者对“西方化”的迷思,形成我国传承历史、弘扬文化价值观的内生性演化规律。客观地讲,宏观与中观层面的管理会计创新等活动往往是由微观主体的管理会计知识和技术方法创新提供的技术支持及其网络系统共同发力而演进的。

2.围绕高质量发展实施管理会计创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保障。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2022年1月2日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了中国经济的现状,即“需求紧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并被列为2022年全国经济工作的三大挑战。面对挑战,管理会计必须面向宏观,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上狠下功夫,配合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实现稳字当头和稳中求进。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以全新视角,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党的二十大进一步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从“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离不开本土产业或企业的强有力支撑,没有强大的企业就不可能有持续性的经济发展。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需要管理会计的有效决策与控制系统的支持,构建符合时代要求和技术进步特征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将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党中央明确要求,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对管理会计研究而言,自然需要重视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创新需求的驱动规律。管理会计研究的宏观转向体现的是“看似微观,实则宏观”的会计功能转换理念,关注的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宏观与中观层面的社会治理与公司治理等现实问题,且坚持“自上而下”与“从下而上”的结合路径等,并以此为导向开展管理会计创新,体现的是高质量发展下的中国式现代化特征。管理会计创新的宏观意义在于,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在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逆全球化思潮上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全球发展环境下,强调管理会计创新中的“看似微观,实则宏观”的中国文化价值观理念,且突出管理会计研究的宏观转向,是新时代管理会计研究人员的重要使命。

3.适应新发展格局推进管理会计创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站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审视我国和世界的发展”。从扩大改革开放的角度考察,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主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国式现代化下的管理会计创新需要突出财政资金的指向性,提高预算管理的能力和水平。预算能力的提升既涉及预算制度改革,又与预算技术革新有关。宏观视角的管理会计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财力保障。从产业或行业层面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在产业组织变迁、科技进步与绿色发展等方面深化改革,实现生产力的巨大跃升和增长。对此,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离不开管理会计微观层面的企业绩效管理。无论是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还是管理会计本土化发展需求,都决定了必须适应新发展格局,积极开拓管理会计中国化的道路,而这条道路正是以“宏观视角”强化政治经济管理会计的出路。或者说,是形成中国式宏观管理会计学科体系的客观追求。

当前,管理会计创新要主动配合“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战略规划,结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优化管理会计的结构性动因。同时,结合管理会计知识与方法,构建企业战略坐标,提高市场主体的效率与效益,通过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客观地讲,国内大市场的形成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和保障。管理会计创新能助力乡村振兴。时至今日,“先富”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但在“带动后富”上,尚存在明显的局域性和差异性,也就是说,经济发展成果没有从高收入人群扩散至低收入人群,这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城乡间的发展不平衡,因此,必须以乡村振兴与农民富裕作为新发展格局中共同富裕的焦点。由于乡村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加之缺乏经验与技术等,目前还难以在市场中占据竞争优势。或者说,乡村产业在各项技术领域以及管理模式上都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乡村企业大多以出口农产品为主,而农产品种类繁多、数量庞杂,而且农产品的生产有明显的季节性,且周期较长,有的农作物生产周期长达八、九个月,期间可能会遭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因此,对其进行管理会计创新及应用面临着一定的复杂性。然而,乡村企业的成本支出与费用控制等管理会计活动又是最有创新潜力的领域,能够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利的条件或保障。如何有效应用并积极引导乡村企业正确开展管理会计活动,比如结合实际开展成本性态分析、选择生产的产品功能组合、安排适宜的种子化肥等,需要管理会计结构性动因与执行性动因的匹配与创新,对乡村企业进行最佳的收益安排等。总之,乡村振兴离不开管理会计,因为管理会计具备造富一方百姓、实现共同富裕的技术条件或有效方法。同时,管理会计创新对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在增强“内循环”的同时扩大“外循环”,以及政策制定者做出科学决策,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等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并体现其实践价值。因此,在推进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必须将管理会计创新与乡村振兴或者区域协调发展紧密衔接起来,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特征。

4.高水平开放需要管理会计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要遵循世界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要具有符合中国国情的鲜明特点,可概括为“世界性、开放性、市场性、先进性、现代性与独特性”六个特性。当前,中国已基本具备制度型开放的内外部条件或环境,有能力和信心与国际社会开展互利合作,积极维护开放型的世界经济。对此,管理会计创新需要“破旧立新”,加快管理会计制度建设,注重研究中国式现代化下的企业实际问题。并且,以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善于学习和借鉴国外管理会计的优秀成果,注重紧密联系我国实际,有所创新、有所发展。高水平开放为管理会计制度建设提供了“良田沃土”,要敢于破除传统的管理会计理念与方法,结合企业实际独立思考,善于发现和总结企业中出现的新问题,通过管理会计创新探索解决具体问题的路径,推进管理会计实现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值的能力。强调“制度内部化,知识全球化”是制度型开放背景下管理会计创新的内在机制。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是管理会计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制度内部化”意味着管理会计制度需要结合企业内部化特征进行整合与创新,不同企业在应用管理会计理论知识与工具方法时必须具有权变性,要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情境特征。

管理会计知识涉及工具方法类的知识和系统性的知识(涉及组织全局性的知识体系)。知识全球化是指嵌入规则与路径之中的管理会计制度及其内含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本身具有全球性。高水平开放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包括管理会计在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等各种理论知识与技术方法的协同与创新。比如,以CPTPP(全面进步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DEPA(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为代表的大型区域贸易协定,就需要会计规则与经贸规则等的相互融合与发展。这表明,构建高水平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既是管理会计创新驱动的内在需要,也是制度型开放的客观追求。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成功地推进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也实现了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创新突破。高水平本土化的管理会计构建,需要从学术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加以思考与分析,具体如表1所示。

表1表明,管理会计创新发展必须深刻体现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特征,客观分析管理会计创新驱动中学术特征与实践规律,充分考虑各种内外部因素,如外部的竞争压力、市场化程度、产业政策、环境管制以及媒体监管等因素的影响,内部环境中的产权性质、委托代理、信息不对称等变量的影响。从组织创新来看,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推进,网络联盟组织、虚拟产业集群及供应链等将快速形成与发展,需要从“业财融合”及其与数字化改造相结合的视角,积极主动地开发管理会计应用工具,为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管理会计的重要力量。

四、中国式现代化情境下的管理会计功能扩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多维的。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中国式的管理会计现代化,必须从信息支持系统和控制系统入手,优化和拓展管理会计的功能结构。

1.丰富管理会计信息支持系统的功能结构。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当前,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数字经济新时代。当前,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与要求,管理会计要积极适应数字化改革下的信息披露方式变革,主动实施管理会计的数字化转型。亦即,应用新的战略思维、发展理念、制度安排和政策导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情境下的管理会计创新发展。管理会计的信息支持系统要帮助企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生产环节转型,从资源和劳动成本优势向技术和产出效率转型。一方面,需要将数字技术嵌入管理会计的信息支持系统,提高组织间的交流与沟通能力,优化组织流程。另一方面,预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未来态势,挖掘数字化转型中的瓶颈问题,洞察数字化转型的行业趋势,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日益成为企业运用的主流技术,将数字技术嵌入管理会计的信息支持系统功能之中已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一种新趋势。以管理会计工具应用为例,嵌入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场景连通—数据贯通—价值互通”形成数据资源的价值创造逻辑,为全面预算管理提供重要的场景管理保障。从“场景连通”来看:首先是面向客户,与客户加强交流与沟通,使商业活动触达终端;其次是通过技术与业务形成完整的集成功能,即完成场景的重构。这种大数据下的场景应用,使预算编制更精确,比如资金宽松度的把握、销售实现的准确预测等,同时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与效果,即可以预知市场的变化,从而及时加以应对等。并且,还有助于预算管理的创新,使传统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信息沟通与反馈不及时、数据准确性不高、数据易被修改等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随着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移动通讯、云计算和区块链(简称“大智互移云区”)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成熟,管理会计信息支持系统的功能结构必须转型。借助于产业或行业的数据中心,将非结构性数据结构化、外部数据与内部数据相互融合等,已经成为管理会计信息支持系统的重要内容。与早期的管理会计信息化支持手段相比,数字化时代的数据预测不仅数据量大、类型多,而且反应速度快。借助于管理会计的信息支持系统,企业能够准确掌握过去的市场份额、收入结构、重点业务发展等情况,快速分析客户的行为趋势,了解利益相关者的偏好,从而对下一步的经营行为做出科学预测。或者,通过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可以由价值结果全程逆向追索至业务原因,并对各类业务之间存在的内在逻辑及其结构存在的短板进行全面分析。再比如,通过“数字映射”技术可以模拟不同时空情境下的各种业务活动,在数字化技术等手段协助下,可以对整个业务活动实施全过程的事先管理与控制,从而提高实体经济业务活动产出的效率与效益。换言之,将“数字映射”等数字技术工具嵌入管理会计的预测分析之中,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决策次序与效益。数字映射是数字世界中物理资产的实时表示,是物理事物或由物理事物组成的系统的软件模型。值得注意的是,将数字技术嵌入管理会计信息支持系统功能结构之中,必须主动强化风险管理,具体风险包括IT系统优化风险、系统集成风险和流程失控方面的风险等,这些风险是管理会计信息支持系统功能在获得扩展机遇的同时需要面临的挑战。

2.拓展管理会计的控制系统功能。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路径依赖,立足中国大地,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优化制度环境和营商环境。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离不开本土产业或企业的强有力支撑,没有强大的企业就不可能有持续性的经济发展。企业健康发展需要管理会计控制系统功能发挥积极作用。当前,积极融入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实践,通过数字化技术“改良”或“渐进”式地推动管理会计的整合与创新,吸收精华,补充与完善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功能结构,强化产业生态平台的组织建设,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价值协同等,已成为一种客观必然。管理会计控制系统功能的扩展路径包括:一是结合“智能互联”类产品的形成与发展,加强企业产品管理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必须重视对“统一大市场、双循环,以及客户满意、员工满意、流程再造、新产品开发、多样化、市场份额、生产率或效率、安全性、创新、运行指标、战略目标”等概念的权变应用。二是整合“嵌入数字技术的全面预算”等新概念,推进理念和运作模式的与时俱进。通过对纵向的企业历史数据和横向的相关行业数据的整合及比较分析,最大限度地发挥预算管理的战略管理功能,使企业管理当局更加准确地把握企业经营的状况,通过“算法推荐”等手段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判断,充分发挥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全面预算管理优势,培育企业的深度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既利当下又利长远的福祉。管理会计的薪酬制度等改革实践,应当采用“渐进扩展的管理会计范式”而不是“激进式的革命性变迁”,以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规律。当前,面对环境不确定性,管理会计控制系统应赋予“战略差异”等概念新的内涵。比如,通过“战略前瞻”“面向未来”等概念结构的扩展,减少或消除管理控制系统中的不稳定性因素。同时,编制“战略差异报告”,以发现管理会计控制活动运行现状与计划前瞻之间的差异。换言之,通过拓展管理会计控制系统功能,提高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的效率与效益。进一步,管理会计控制系统应当主动关注企业经营模式的创新,以及数字化改革可能对管理会计工具与方法带来的影响。比如,在借鉴其他学科工具方法的同时,加强管理会计自身工具功能的完善。管理会计控制系统功能是在不断修正和提升中逐步演进和自我完善的,注重与其他技术或管理工具的融合是管理会计功能系统权变性特征的客观反映。拓展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功能边界,需要满足企业组织等的期望值或成效,必须增强组织沟通等的可视性或可观察性,具体包括:一是信息的正确性;二是组织文化的支持;三是认知的共享情境。即,管理会计控制系统不仅仅是自上而下的路径,也包括对话与参与这类平行的沟通路径。数字技术加速了管理会计控制系统功能的结构变化,涉及内容包括:一是数字技术下的管理会计价值观发生了改变,需要从时间与空间的不同层面加以考虑;二是产品业态的智能化、数字化等带来的新机遇,使传统的生产方式面临挑战;三是资产与收入、成本等会计要素的内涵与外延面临冲击,比如数字资产的计量,收入与成本的多次配比与确认,对企业收益的影响等;四是管理会计信息需求与报告方式面临挑战,多种形式且可选择的报告方式将成为主流。

五、结束语

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资本逻辑”对物的依赖,始终牢记人民群众是力量源泉,统筹共建共富和共享共富,既要激励全体人民发挥潜能参与“共建”富裕,又要确保发展成果全员“共享”,切实增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主动性与积极性。共同富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互促进,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写照。管理会计研究是动态变化的,在具体的创新驱动过程中要具有权变的思维,要坚持管理会计研究的宏观导向,以体现“看似微观,实则宏观”的价值理念。2014年10月,财政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以及进一步提高管理会计的实践相关性指明了方向。借助于创新管理会计信息支持系统的功能手段和提高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职能是未来管理会计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百年变局、世纪疫情”的管理会计应用环境下,管理战略的实施、经营决策的选择,以及产业链上战略合作等各个不同层面的协同,均离不开管理会计研究的引领与学术思想的丰富、发展。这些既是当前管理会计研究的重点,也是未来管理会计创新的方向。在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时代,传统而经典的管理会计研究范式将在新理念的不断导入下,逐步淘汰旧的理论与方法,整合与创新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管理会计理论模式或研究框架。管理会计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我国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地位正在不断提升,并积极展现了我国政府的政策引导与企业内在的自发创新相结合的宝贵经验。新时代的管理会计正从多个方向展现出魅力,未来的管理会计研究将从宏观、中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多视角探寻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框架,为管理会计学者提供研究与发展的组织平台。

主要参考文献
[1]凤凰网.二十大报告(实录全文)EB/OL].https://news.ifeng.com/c/8K9l4qcZtaw2022-10-16.

[2]冯圆.成本范畴的实践内涵与变迁管理[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27~134

[3]张文魁.数字经济的内生特性与产业组织[J].管理世界,2022(7):79~90.

[4]人民日报海外版“学习小组”.时代之问——出卷·答卷·阅卷[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22.

[5]李实.共同富裕的目标和实现路径选择[J].经济研究,2021(11):4~13.

[6]毛振华.要重视当前经济运行中的预期弱化问题[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6932979372133118&wfr=spider&for=pc,2022-06-29

[7]叶康涛.会计与企业高质量发展[J].会计之友,2022(7):12~16.

[8]洪银兴.论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学维度[J].管理世界,2022(4):1~15.

[9]刘志彪.全国统一大市场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N].光明日报,2022-04-19.

[10]张素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J].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2(4):5~13.

[11]冯巧根.管理会计的制度优化与工具创新[J].财会月刊,2020(22):3~11.

[12]冯圆.数字化改革背景下的成本管理创新[J].财会月刊,2021(23):68~75.

[13]谢志华,沈彦波,杨龙飞.财务管理的转型与发展——“十三五”回顾和“十四五”展望[J].财务研究,2021(1):5~16.


 ↓↓↓ 推荐阅读

冯巧根|管理会计的制度优化与工具创新
冯巧根|对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应用指引的解读


吴水澎‖我的“监督会计”观——对会计委派制的再认识

吴水澎|谈第四次新技术革命环境下会计变革方法

罗进辉 李佳霖‖国有企业混改动因与模式匹配问题:基于多案例的研究
罗进辉 杨楠‖中国亲清政商关系构建:概况、特征与问题
罗进辉 黄泽悦 向元高‖亲清政商关系研究: 述评与展望
罗进辉, 林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时代意义、制度渊源与经济影响——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
温素彬 李慧‖渊思寂虑: 智能会计“热”的“冷”思考

罗党论 等‖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治理: 经验与理论分析

袁亮亮 , 罗党论 等|新时代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发展与挑战——来自问卷调查的经验证据


张绘‖创新多元化投入方式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张绘|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经验与启示——基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分析框架


李志坚 耿建新 等‖ESG理念下我国上市公司土地利用信息披露的改进建议

张庆龙 方汉林 董兴荣‖中央国有企业司库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张庆龙, 方汉林‖保守抑或激进:中央企业司库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
张庆龙, 方汉林‖数智化企业司库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构建
张庆龙‖中央企业司库管理体系建立的基础条件分析——基于SWOT模型
张庆龙, 张延彪‖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现状分析——基于2016~2021年数据
张庆龙, 张延彪‖企业司库管理体系建设的成熟度分析
张庆龙, 方汉林‖企业司库管理体系设计的关键要素分析
张庆龙, 方汉林‖中外企业司库管理:比较与启示
张庆龙 , 张延彪|企业司库管理体系建立的内外部驱动因素——基于组织身份变革和资源基础理论视角
张庆龙 , 张延彪|财务转型视角下的企业司库管理研究
张庆龙 等|内部审计工作模式与信息化关系的历史演进——基于信息技术二重性理论分析
张庆龙 等|内部审计数智化转型的动因研究
张庆龙 等|新时期内部审计创新之路:从数据审计到智能审计
张庆龙 等|财务机器人规模应用与会计人员工作不安全感
智能财务研究·名家论文12篇:《财会月刊》张庆龙论文集(2020-2021)

苑泽明 周炯岚 刘甲‖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游憩价值评估——以重庆市四面山风景区为例
苑泽明 等|“一带一路”概念股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指数研究
苑泽明 等|论混合所有制改革下的国有企业资产评估
郝炜‖政策跟踪审计的规范构造与法治保障——以《审计法》第26条法教义分析为支点

田高良 张晓涛‖数字经济时代智能财务理论与发展路径研究

田高良, 张晓涛‖数字经济时代智能财务基本框架与发展模式研究

田高良, 张晓涛‖数字经济时代智能财务赋能财务管理创造价值
田高良, 杨娜, 张亭‖ESG背景下全景式财务报告体系构建
田高良|“大智移云物”背景下的财务转型研究
田高良|基于RPA技术的财务机器人应用研究


邬瑜骏 曲晓辉‖数字资产监管框架与会计问题研究——兼评美国数字资产行政命令
邬瑜骏, 郭晶莹 ‖“供应商融资安排”会计列报  披露问题研究——兼评IASB《供应商融资安排(征求意见稿)》
曲晓辉 李莹 张国华‖经济指数和会计指数研究: 回顾与展望
高利芳, 曲晓辉‖商业伦理与职业道德高等教育的调查与反思
曲晓辉, 王俊, 张瑞丽‖税率优惠对创新产出的激励效应研究

杨慧辉 顾敏琦 沈红波‖信用评级风险与债券违约——以华晨汽车集团为例

万仁新‖同一控制下的合并报表中两类调整、抵销分录原理探究:基于契约理论

万仁新‖合并报表理论的缺陷与改进:基于契约理论的思路

万仁新 , 唐国平|复式记账借贷符号奥秘的训释
秦荣生‖创新驱动 高质量培养会计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杜兴强‖儒家文化与会计审计行为:一个分析框架

颉茂华, 李玲玉, 李晓玲‖中国碳会计:远景战略、现实挑战与实现路径

罗斌元, 赵依洁‖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据资产确认

杨雄胜‖公司治理制度赋予财务管理新动能

杨雄胜‖立足公司治理夯实财务与会计制度基础

杨雄胜‖论公司真实绩效与行为优化
杨雄胜‖论公司财务约束
杨雄胜 等‖论公司治理与财务理论创新
会计理论研究·名家论文15篇:2021年《财会月刊》杨雄胜论文集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财会月刊》发的杨雄胜教授文章
杨雄胜 等|寻求理性的会计理论

王海兵 等‖内部审计发展文献综述:历史、演进和未来

袁蓉丽, 江纳, 刘梦瑶‖ESG研究综述与展望

黄世忠‖台积电的绩优与隐忧——ESG视角下的业绩观
叶钦华, 黄世忠, 徐珊, 叶凡‖2019~2021年上市公司财报可信度分析
叶钦华, 黄世忠 等‖严监管下的财务舞弊分析——基于2020~2021年的舞弊样本
黄世忠‖ISDS与ESRS的理念差异和后果分析
黄世忠‖第六次大灭绝背景下的信息披露——对欧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准则的分析
叶丰滢, 黄世忠‖SEC气候信息披露新规的解读与分析
黄世忠, 叶丰滢‖可持续发展报告信息质量特征评述
黄世忠, 叶丰滢‖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双重重要性原则评述
黄世忠, 叶丰滢‖《气候变化》的披露要求与趋同分析
黄世忠, 叶丰滢‖《可持续发展治理和组织》的披露要求与趋同分析
黄世忠, 叶丰滢‖《战略与商业模式》的披露要求与趋同分析
叶丰滢, 黄世忠‖气候相关信息披露优秀实践分析
黄世忠 , 叶丰滢 , 李诗|碳中和背景下财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叶丰滢 , 黄世忠 等|碳排放权会计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展望
黄世忠|ESG报告的“漂绿”与反“漂绿”
黄世忠|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发展披露准则新动向
黄世忠|“资不抵债”迷雾下的共享价值创造——星巴克财务报告和ESG报告分析
黄世忠|谱写欧盟ESG报告新篇章——从NFRD到CSRD的评述
黄世忠|支撑ESG的三大理论支柱
黄世忠|ESG理念与公司报告重构
新经济·ESG名家论文11篇:2021年《财会月刊》黄世忠论文集
闫华红, 闫佳睿‖软件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问题与对策
张倩, 刘浩‖可持续发展报告GRI准则的改进及启示
吕颖菲, 刘浩‖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双重重要性的概念、转化和评估——兼与财务报告重要性的比
王文红 , 刘浩| 叙述性报告信息质量特征最新发展——基于对管理层评论的分析
王鹏程‖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预期信用损失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
王鹏程‖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中的审计委员会职责与政策建议
王鹏程‖可持续发展信息鉴证服务的发展机遇与战略应对
王鹏程‖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气候变化风险的考虑
王鹏程 , 黄世忠 ‖ 净化审计环境 推动良法善治——修改《注册会计师法》的十大建议

韩洪灵, 余博, 刘强, 陈汉文‖薪酬治理、知识资本与共同富裕——基于联想集团的案例研究
杨道广,陈波,陈汉文‖智慧审计研究:理论前沿、实务进展与基本结论

点案例透视·名家论文6篇:《财会月刊》韩洪灵陈汉文论文集(2020-2021)

韩洪灵 , 陈汉文 等|庞氏分红行为的界定、判别与监管——恒大集团分红现象引发的思考
韩洪灵, 陈汉文 等|数据伦理、国家安全与海外上市:基于滴滴的案例研究
谢志华, 谢昊宇‖对现金流量表若干理论问题的反思
叶陈云, 叶陈刚‖会计理论规范与实证研究范式:比较与反思
谭祖谊‖政府会计下的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关系剖析——基于经济学视角
冯圆‖全国统一大市场情境下的成本管理发展
孙永尧‖商誉后续计量:减值还是摊销——基于IASB合并会计问题调查证据
代婉瑞, 宋良荣‖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与信用风险经济资本管理:研究综述与展望

徐玉德, 李昌振‖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逻辑机理与现实路径
徐玉德, 李昌振‖发达经济体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基本经验
徐玉德|新时代财会监督论

徐玉德 , 李化龙|公共风险视角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治理逻辑
徐玉德 , 李化龙|公共风险转化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现实路径
徐玉德 , 董木欣|数字政务建设整体性治理模式、 架构分析与路径选择

郑石桥‖论碳审计结果及其运用
郑石桥‖论碳审计方法

郑石桥‖论碳审计目标
郑石桥‖论碳审计内容
郑石桥‖论碳审计主体
郑石桥‖论碳审计客体
周旭东 , 郑石桥 ‖ 论碳审计需求
郑石桥|论碳审计本质

伍中信 , 唐毅豪‖基于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提升的农地股权运作创新
伍中信, 魏佳佳‖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伍中信 等|“三权分置”下财产性收入扶贫模式探索与创新

李若山‖对证券市场“零容忍”政策下退市新规的思考——兼对43家退市公司的案例分析
李若山|供应商评估制度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改善——以TB集团年报审计为例
徐锐, 薛爽‖子公司失控的判断及会计处理——以围海股份为例
高军,薛爽,李志刚|新股低价发行:机构投资者“抱团压价”还是“选美博弈”——以上纬新材为例
薛爽|法制环境变迁与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的法律风险

名校会计系主任论坛‖张金若 等:上市公司商誉披露现状、问题及治理——以掌趣科技为例
名校会计系主任论坛‖张敏 等:“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融合性课程设计——以“大数据审计”课程为例

名校会计系主任论坛|潘红波 等:产业政策与要素市场失灵——基于有为政府的视角
名校会计系主任论坛|张敏 等:新文科背景下的商科学生项目制学习方法——以智能会计专业为例
名校会计系主任论坛|陈俊 等:智能财务人才培养与浙江大学的探索
名校会计系主任论坛|汪方军 等:激励与企业创新:综述与展望
名校会计系主任论坛|万良勇, 李宸:企业金融化对实业投资效率的双重效应及门槛特征
名校会计系主任论坛|张敏 等:企业集团业绩考核的智能化转型
名校会计系主任论坛|应千伟 等:外部监督与国有企业经营效率
名校会计系主任论坛|潘红波 等: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文献综述
名校会计系主任论坛|张敏:智能财务十大热点问题论
名校会计系主任论坛|刘启亮 等: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状与思考
名校会计系主任论坛|张金若 等:信息披露视角下的商誉减值会计准则改革
名校会计系主任论坛|杜兴强等:宗教影响与公司行为综述
名校会计系主任论坛|张敏:企业财务智能化 要素·路径·阶段

杨有红‖整合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助推企业可持续性发展
杨有红 , 蔡婷婷|空转贸易的动机、后果及对策
陈虎, 朱子凝‖数据可视化的财务应用研究
陈虎, 杨利明‖数据分析在财务领域的应用研究
陈虎, 刘雅琼‖财务数据源及数据采集研究

陈虎, 孙彦丛‖DT时代基于数据价值链的财务变革
陈虎, 郭奕‖数据价值体系推动财务数字化转型

刘光强, 干胜道‖新经济背景下的智能管理会计报告——基于“区块链+人工智能”数字技能
干胜道 等‖财务资助公告的市场反应探究
干胜道 等‖上市公司财务资助:现状、动机与治理——以上交所为例
王文兵,王立彦,干胜道 等|长期股权投资会计计量属性选择问题分析

黄冰冰, 戴德明, 马元驹‖利润概念的界定
李晓冬 , 马元驹|国家审计促进乡村振兴:逻辑机理与路径构建
黄冰冰,马元驹,戴德明|利润确定的变迁与启示
马元驹 , 黄冰冰|论利润贡献率的理论基础及计算方法
马元驹, 李晓冬|国有四大银行半年报让利信息披露质量探析

王竹泉, 孙文君‖政府社会资本与重大经济风险
王竹泉, 孙文君‖政府社会资本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王竹泉 等‖政府社会资本的规模、结构与测度
王竹泉|公共资源配置与政府社会资本
王竹泉, 槐莹‖制造业企业资本脆弱性评价研究

谈多娇 等‖碳排放核算与碳绩效评价——以“范围三”为研究对象

陈智华, 黄京菁 等 ‖中概股SPAC并购上市路径选择动因探析——基于思享无限案例
王建勇, 陈瑞琛‖对恒大危机的分析与反思
高明华 ‖ 区块链技术下审计模式、审计冲突及审计质量提升
薛伟|金砖国家的税收风险分析——基于税收协定和税收营商环境

洪祥骏, 林娴‖绿色支持政策退出风险与新能源REITs应对举措

叶丰滢 , 蔡华玲|气候相关风险的会计影响分析
叶丰滢 等|新收入准则执行的十大困惑与思考
邓建平, 白宇昕‖域外ESG信息披露制度的回顾及启示

刘启亮, 邓辉 等‖会计师事务所民事赔偿责任的新变化

李九斤, 徐妍妍‖国有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研究

胡耘通‖会计师事务所民事赔偿责任再思考
胡耘通|国家审计与国家监察协同监督路径研究
蔡春 , 杨肃昌 , 胡耘通|关于审计法(修正草案)修改的相关意见与建议

刘勤, 陆诗婷‖人机协同模式下财务流程优化研究——以K公司费用报销流程为例
刘勤|智能财务中的知识管理与人机协同
吴世农 等‖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再探析——基于公司财务、公司治理和决策者方言差异的三重视角
刘峰‖企业财务目标:一个解构性讨论
蒋楠‖论人工智能时代国家审计变革与发展
蒋楠‖论大数据时代国家审计变革与发展
张俊瑞 等‖百花齐发:131篇会计硕士(MPAcc)优秀学位论文研究
张俊瑞, 吴珉瑄‖长路无涯:“丝路会计硕士(MPAcc)联盟”人才培养的探索、特色与展望
张俊瑞, 范苏扬‖数据说话:基于知网的MPAcc专业学位论文现状分析与质量评价
张俊瑞 , 王永妍|踔厉奋发:MPAcc人才培养经验借鉴与趋势前瞻
张俊瑞|妙笔生花:MPAcc专业学位论文之“道”与“术”
张俊瑞 , 危雁麟|数据资产会计:概念解析与财务报表列报
何安宁, 张为国 等‖修订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一种思路——基于我国A股医药企业年报的案例研究
张为国 等‖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发展前景的谨慎估计
张为国, 薛爽, 王浩宇|从G7影响力工作组报告看可持续披露的发展趋势
国际会计准则·名家论文9篇:2021年《财会月刊》张为国论文集
张为国|影响国际会计准则的关键因素之四:理事倾向(下)
张为国|影响国际会计准则的关键因素之四:理事倾向(中)
张为国|影响国际会计准则的关键因素之四:理事倾向(上)
陈斌, 张仕奇‖永续债的资本弱化问题探析——以X公司永续债为例

袁广达 等‖生态补偿信息共享平台设计——基于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视角
袁广达 等‖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标准量化与分摊研究——以长江流域为例
袁广达, 顾鹏程, 吴佳敏‖新冠疫情下上市公司年报审计: 风险与应对
广达 等|市场化碳中和目标实现的会计手段与实施
袁广达 , 王琪|“生态资源—生态资产—生态资本”的演化动因与路径

王善平, 王灿‖创新投入、政府补助与融资约束

高亚莉, 贾康 ‖ 财政投资项目绩效评价:基于修正的成本—效益分析法
贾康 等|海南自由贸易港财税制度建设的国际经验借鉴
贾康|论海南自贸港建设中的创新发展

邬瑜骏, 郭晶莹 ‖“供应商融资安排”会计列报  披露问题研究——兼评IASB《供应商融资安排(征求意见稿)》

杨志国‖中概股外部法律环境以及开展跨境监管合作的制度保障
杨志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角色及其民事责任问题

张新民‖资产结构性盈利能力分析

刘淑媛, 黄火灶‖“一轴两翼、双发驱动”的数字化转型模型与应用

洪荭 等‖企业成长、成本优势与技术成本战略 ——基于制造企业双案例研究

陈金林, 曹越‖完善社会保险费代扣代缴制度思考

《财会月刊》转载量和综合指数在会计审计类刊物中排名第二
四个月内四次获殊荣|《财会月刊》感恩鸣谢

王会金‖论军队审计目标

林斌 等‖中国企业反舞弊画像——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分析

马永义‖资产减值相关焦点问题评析
马永义|新收入准则与新租赁准则:对照式解析

沈洪涛 等‖基于风险视角的ESG评级价值相关性再思考
贺宏‖财务报表列报准则:进展、评述与思考

许金叶 ‖ 管理会计加工与报告
许金叶 ‖ 管理会计确认与计量
许金叶|管理会计原则:性质、目的、行为
许金叶|管理会计性质、边界与体系
许金叶|管理会计理论如何形成
许金叶|管理会计是科学还是艺术
许金叶|时间:贯穿管理会计理论的主线
许金叶|管理会计理论的使命

王凯, 李婷婷‖ESG基金发展现状、问题与展望
王凯 , 张志伟|国内外ESG评级现状、比较及展望

张敦力 , 王沁文|“包庇”抑或“蒙蔽”——由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反观独立董事问责之困
杨世忠, 陈晓梅, 尹美群|对新一轮《会计法》修订的思考
孙芳城, 蒋水全, 尹长萍|长江流域环境审计协同治理:一个理论框架

彭子频 , 叶建芳|上市公司产业投资基金的合并范围研究——以天夏基金为例

曾雪云 , 张舒铭|Prosper商业模式的“双刃剑”效应——兼论社区自治与风险隐患
智能审计研究·名家论文11篇:2021年《财会月刊》程平论文集
程平 , 俞津|基于RPA的应交税费实质性程序审计机器人研究
程平 , 赵新星|基于RPA的应付账款实质性程序审计机器人研究
程平 , 毛俊力|基于RPA的审计抽样软件机器人研究
程平 , 聂琦|基于RPA的主营业务成本实质性程序审计机器人研究
程平 , 钱涂|基于RPA的函证程序审计机器人研究
程平 , 罗梦晴|基于RPA的货币资金实质性程序审计机器人研究
国企财务研究·名家论文5篇:2021年《财会月刊》李心合论文集
李心合|国有资本出资者财务监管问题研究
李心合|会计监督与财务监督概念的裂变与解析
李心合|国有企业财务决策机制的特殊性研究
李心合|主流企业财务目标函数解析与国有企业财务目标函数重构
王立彦|问责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考评应用
樊行健 , 李慜劼|智能财务标准规范建设的前置性研究
荆新 , 丁鑫|基金会计之原理、演变与建制 ——基于我国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领域
谢德仁|自由现金流量创造力十问
孔东民 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企业商业战略
郝玉贵|会计专硕课程“思政+特色”的融合教育目标与实现路径
白晓红|法律视角下审计证据短板与完善路径
刘国英 , 周冬华|IASB概念框架下数据资产准则研究
徐少春|会计的本质就是“真实”——会计管理的变化、趋势及其本质
王爱国|再论智能会计——兼谈智能会计的科学属性
张志强|公司破产风险的定量模型及其应用
张志强|实践走到理论前面了吗——以金融理论与实践为例
张志强|论普通债券的价值评估
刘志远 , 官小燕|风险承担与企业绩效:“险中求胜”的财务逻辑

周华 , 戴德明 等|国际会计准则的困境与财务报表的改进

胡玉明|管理会计的本质与边界

王永海|再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基于系统论和过程理论的功能—结构分析

汤谷良 , 张守文|企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与财务管理转型方向

韩鹏|管理会计内容变革扫描与思考

栾甫贵 等|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指数的构建及应用

刘晔 , 张训常|宏观税负与企业生存——基于生存分析方法的研究

刘静 , 蔡春|审计结果公告对审计移送处理效率的影响研究

胡明霞 等|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成因及治理对策

付磊 , 陈杰|部门会计制度演变与政府管理职能转变

黄伟 , 徐莉萍 , 辛宇|“母弱子强型”控股集团债券信用评级主体错配——基于华晨集团的案例分析

崔学刚 , 王蔚桐|会计吹哨:公司治理机制重大创新

曹玉珊 , 陈哲|企业信息资源资产化问题再探——基于信息资产分类的视角

雷宇|从审计内容拓展看审计学科和专业建设

叶康涛|业财融合:从财务动因到业务动因

张先治|财务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反思

田昆儒|在历史坐标中认识新中国会计的发展——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作

余绪缨‖关于培养高层次管理会计人才的认识与实践

余绪缨‖关于杰出管理人才“核心能力”培养问题的探讨

余绪缨‖论知识经济的社会文化观与现代管理会计

余绪缨‖展望21世纪管理会计的新发展——知识经济的形成、发展将对管理会计体系产生重大影响

余绪缨‖论管理会计的技术观与社会文化观

余绪缨‖对管理会计师的职能及综合素质的认识

余绪缨‖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剖析

余绪缨‖试论现代企业的经营环境、财务目标与财务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余绪缨‖简论企业理财的对象、方法论和基本方法

余绪缨‖纵论现代会计的形成与发展

胡玉明‖发白未懈青云志——记中国管理会计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余绪缨教授

刘运国‖余绪缨会计学术思想研究——纪念余绪缨教授诞辰100周年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