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许金叶 ‖ 管理会计确认与计量

许金叶 财智世界 2024-01-09





原载《财会月刊》2022年第5期

【摘要】应否确认、何时确认,是解决信息是否进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问题。通过提出三个确认条件以解决“应否确认”的问题,并认为“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可并行执行,以解决“何时确认”的问题。针对管理会计计量,在货币尺度的基础上提出时间尺度,并指出“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是管理会计的计量属性。同时认为,公允价值不是计量属性,不仅不适用于管理会计,而且不适用于财务会计。而“均衡价格”导向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则是管理会计计量属性的方向。

【关键词】管理会计;确认;计量;时间尺度;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公允价值



所谓管理会计确认,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辨认哪些数据能否进入、何时进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以及如何进行报告的过程。管理会计确认主要是解决应否确认、何时确认与如何确认等三个关键性问题。计量是对计量对象的某个性质依据计量尺度赋予数值的一种活动。管理会计计量主要考虑计量尺度和计量属性。管理会计确认与计量是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内容,决定了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与有用性,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管理会计确认与计量的相关问题。

 

一、应否确认的问题

 

应否确认的问题也是初始确认的问题,是解决信息是否进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问题。进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事项,除了要满足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应予确认为某一要素所属账户或项目应符合该要素的定义)、可计量性(具有可用货币计量的属性并保证充分可靠)的标准,还要满足如下四个条件:

 

第一,是未来发生事项而不是过去发生事项。依据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标准,有关信息对使用的决策达到至关重要时才能够进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利用某条信息所做决策的结果发生在将来而不是过去,作为决策方案的支持信息必须是面向未来的信息。同时,管理会计是面向未来会计,进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事项必须是未来发生的事项而不是过去发生的事项。因此,可确认进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涉及为决策提供企业未来价值运动的信息,包括各种方案的机会成本(或机会收益),但不包括已经发生的沉没成本(或沉没收益)。当然,由于未来事项尚未发生,其成本信息或收入信息只能靠管理会计人员依据过去的数据通过预测得到。但是,这与决策相关信息涉及事项在未来实现的相关成本与相关收入的性质无关。

 

第二,是决策相关事项而不是决策无关事项。决策是对差异方案进行选择的过程。在所有可获取的方案中,都发生的那部分共同成本或收入对决策不会产生任何影响。这些共同成本或收入一般被称为决策无关事项,在决策中不予考虑。决策时只分析与决策相关的事项,但在不同候选方案中会呈现不同的成本或收入,决策过程中必须分析这些不同的成本或收入。因此,相关成本或相关收入必须选择各方案之间的不同成本或收入。

 

第三,以交易为基础。交易是企业经济中最基本的业务单元,企业经济由各种业务交易组成。交易是指双方的商品交换,既包括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也包括以物易物的交换。商品是商品经济的“细胞”,是以交易为目的的产品。交易是解决商品经济三大矛盾的核心枢纽,因此交易是商品经济活动的基础。财务会计是以过去经济业务的交易作为会计核算的客观依据;管理会计是以未来经济业务的交易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虽然未来经济业务尚未发生,但可以依据管理会计想象力构建未来经济业务的场景来确定未来业务的交易)。没有交易,也就没有会计核算。

 

第四,以“利润表观”而不是“资产负债表观”作为会计要素的确认标准。复式记账法的原理能解决会计的量化问题。反映企业财富增长的量化规律是复式记账法原理的初心,也是复式记账法的结果。

 

商品经济作为“自然经济”的演化产物,是一种以交换为手段的经济形态,其核心目的是实现财富增长。因此,商品经济不仅关注财富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更关注财富的增长,可以说,财富增长是商品经济的本质。适应会计环境变迁是会计发展的重要根源。为满足适应商品经济的需要,复式记账法创造了一套由系列账户构成的核算体系来反映企业创造财富的规律。这主要体现了下列三点:一是商品经济下企业的本质与使命就是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充分利用资源以创造社会财富,而会计就是要反映企业创造价值的根本特质。二是复式记账法是用系统的账簿结构体系(实账户与虚账户)和记账规则来反映企业财富的增长,即企业经营过程投入与产出的差额(利润或亏损)。三是商品经济下企业购买生产商品的原料和其他资产及雇佣工人的目的是为社会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以获取财富,也就是说,企业拥有资产的初心是创造财富而不是待价而沽。因而,企业资产负债表不是价值表,而是反映企业资金来源与占用的报表。基于“资产负债表观”下的利润用公式表示就是:利润=净资产的增加(不包括权益自身的变动)=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资产-期初负债)。式中,期初、期末资产是以现行市价(公允价值)来计量。要注意的是,根据“资产负债表观”所获得的利润是通过“计算”得到的结果,而不是企业资源经过生产经营过程的结果。这种简单的资产计价差异和公式变动并不是复式记账法的真正含义,而是对复式记账法的扭曲;所获得的利润也只是账面或报表上的利润,并不是真正的财富增长。

 

根据上述条件,只有符合与决策相关的未来经济业务的价值活动,并以遵循利润表观而不是资产负债表观作为要素确认标准,才能够被确认进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当前有许多人认为,管理会计的数据来源于财务会计,但是财务会计反映的是过去经济业务的价值活动,这恰好违背了上述标准。

 

二、何时确认的问题

 

某一事项何时进行确认主要指该事项所涉及收入或费用的确认时间问题,同时也决定了该事项所涉及资产或负债的确认时间。因为,依据复式记账原理,当一个事项涉及收入确认时,必然要同时确认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相反,一个事项涉及费用确认时,必然要同时确认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当前,收入与费用确认的原则主要有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是按照企业当期的收入、费用是否归属当期而不以收入与费用是否实际发生为标准来确定本期收入、费用的一种方法。收付实现制则是按照收入、费用是否在当期实际收到或付出而不以收入、费用是否归属当期为标准来确定本期收入、费用的一种方法。一般来说,权责发生制下的核算体系以利润为目标,而收付实现制下的核算体系以现金流为目标。利润与现金流是企业需要关注的两种会计信息,两者之间并没有冲突与矛盾。因此,本文认为,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并不是对立的收入与费用确认基础。实际上,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从而形成两套核算系统。理由如下:

 

第一,产品生命周期(或项目生命周期、企业生命周期)内,基于权责发生制的总净利润等于基于收付实现制的总净现金流量。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如果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产品生命周期(或项目生命周期、企业生命周期)内的总净利润就等于总净现金流量。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以“净利润”为关键指标的量化体系与以“净现金流量”为关键指标的量化体系的衡量是等价的,即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可以应用净利润与净现金流量。

 

第二,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是企业量化的两个角度,可以相互依存。企业同时需要有关企业价值活动的现金流动信息和利润信息,而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从不同视角反映了会计主体经济事项和经济业务的价值运动信息。权责发生制强调配比原则,侧重反映企业经济资源运用期间收入与成本配比的利润信息;收付实现制强调现金实现原则,侧重反映企业经济资源运用期间的现金流动信息。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虽不能共存于一个核算体系中,但涉及两个不同角度的量化体系,可以从不同侧面反映企业价值创造信息。

 

第三,财务会计基于权责发生制的净利润和基于收付实现制的净现金流量等指标反映过去价值创造,管理会计基于权责发生制的净利润和基于收付实现制的净现金流量等指标则反映未来价值创造。

 

三、计量尺度

 

会计发展史上有两个计量尺度:时间尺度和货币尺度。时间尺度是一个自然属性的尺度,它在自然经济下的单式记账法中得到普遍应用;货币尺度是一个社会属性的尺度,它在商品经济下的复式记账法中得到普遍应用。货币尺度为人类所共识,本文不再赘述,仅介绍时间尺度。

 

(一)时间尺度及其特点

时间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问题,也是一个极其现实的问题。自人类诞生以来,时间一直是宗教、哲学及物理学等领域探讨、研究的话题,但是至今却未能有一个明确令人信服的答案。所幸的是,时间这一概念与人类单式记账法相互联系,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关于时间的认知已经足够引导人们选择相应的记账方法了。因此,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讨论时间成为计量尺度的理由。

 

1.时间是经济事项的存在方式。社会经济活动的产生与运行过程都呈现出了时间轨迹,这为会计记录经济事项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性质要素——时间。所有经济事项的发生与否以及发生多少都与它们存在与发生的时间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会计记录必须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时间节点与变化情况。

 

2.时间是一种量化的尺度。时间是宇宙的基本结构,是一个以序列方式出现的维度,是对一切事件过程长短和发生顺序的度量,表达事物的生灭排列。度量就要具有可度量的尺度。尺度,原意为“计量长度的定制”和“规定的限度”,后引申为“准则、法度”。时间在物理中的定义是标量。借助时间,事件发生之先后可以按过去—现在—未来之序列得以确定(时间点),也可以衡量事件持续的期间以及事件之间的间隔长短(时间段)。时间作为一种量化的尺度,恰好可以衡量经济事项发生的时间点和时间段,可以说明经济事项何时发生、经过一段时间后变化多少等经济核算内容,而这也恰好是经济事项中需要披露的信息。

 

3.时间不可逆。依据哲学和科学的原理,物质进化是单向且时间不可逆的。“时间不可逆”是世界上最基本的一条真理,阐明了物质运动次序不会混乱的原理。一切违背时间不可逆的理论都是错误的,一切想回到过去的做法都是徒劳无功的。正是由于时间不可逆,因而需要对经济事项进行记录,否则,就无法回忆过去、畅想未来。因此,如果违反时间不可逆原理,会计记账就是假账,其中的逻辑如下:当事项发生时,该记不记,为假账;当事项没有发生时,不该记却记,也为假账。这恰好可以用来解决会计记账过程中经济事务的真实性问题,防止经济事项被修改、被重复等问题的发生。

 

(二)会计记账的时间要素与时间管理理念的契合

人类在记录经济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完善了簿记记账的要素与内容。我国会计历史学家郭道扬教授认为,“随着语言、文字等文化条件的改进,奴隶社会私有财产等私有观念的产生,人类产生了把实物数量、单位和文字说明等诸要素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单式记账法记账要素。单式记账法所明确的簿记记录四大要素为:①时间。该要素表明簿记事项发生的时间,所要明确的是簿记账目成立的重要前提。②记账符号。该要素用于明确簿记账目的性质与记录的方位,是识别账目并根据账项性质进行计算处理的指南。③数量。该要素用于明确簿记账项的数量关系,是表现账目内容的主体。④计量单位。该要素用于明确账目数量的形态,揭示账目数量关系的本质,是记账者处理簿记事项的落脚点。以上四个基本要素对一笔账目的表达是密切关联的,缺一不可,否则便不能称之为账目。它们容易使记账者与用账者之间形成共识,也容易得到社会的认同。记账基本要素的明确确立了其社会基础。单式记账法对簿记事项的处理是讲究来龙去脉的。同时,通过对记账要素的科学组合,也促进了单式记账法的演进。”

 

由上述分析可知,时间要素、记账符号、数量要素、计量单位等逐渐成为簿记记账的四大基本要素。相对于其他三个要素,时间要素是唯一一个具有不变性特征的要素。记账符号是一个多样化和不断变化的记账要素。不同的国家采用的记账符号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也会采用不同的记账符号。由于数量要素是账目内容的主体,随着经济事项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数量。计量单位也是一个变化的记账要素。在单式记账的早期,以实物为计量单位,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从物物交换到货币作为一般中介,逐渐采用货币计量单位。因此,时间要素便自然而然地成为单式记账法的核心要素。而时间成为会计记账法的核心要素也与人类时间管理的发展阶段相契合。时间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早就为中外管理者所重视。马克思曾说:“任何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人们对时间的使用管理经历了被动管理到逐渐有序自主安排和进行有效的创造性劳动的过程。序时记账就是时间特征在人类记账中自然抉择的成果。

 

历史是由事项与思想构成的产物。复式记账法与单式记账法的经济基础是不同的,不同的经济基础就需要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单式记账法服务于自然经济,而复式记账法服务于商品经济。序时记账是单式记账法的本质特征,它是人类利用时间的特性对经济事项进行核算的自然反映。许多关于会计史的书籍都提到了“流水账”,可惜地是都忽略了它的重要性。而且,各种账户的记录也是序时的。复式记账法仍然采用序时记账。卢卡·帕乔利在《算术、几何及比例概要》第二篇账务处理(《复式簿记论》第五章、第六章)中提到,记账要用到三本账簿:第一本为备忘簿,第二本为分录簿,第三本为分类簿。“备忘簿,有时也称为杂记簿或家务费用账簿,是商人用来记录一切交易的账簿。记录时,不考虑交易规模的大小,而是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登记。商人应详细地记录有关买卖交易的一切事项,不能够遗漏任何一项。他要清楚地记下这些交易的当事人、内容、时间和地点,就像前面论述财产盘存所提到的那样。”“所有账簿均要标上页码,商人是知道其中的道理的。但许多人认为,给分录簿与备忘簿标上页码并无必要,因为这两本账簿是按时间顺序登记交易的,查阅起来很容易。”

 

根据时间尺度的特性及其在会计记账中的应用原理,管理会计仍应采用时间尺度进行计量。一般来说,时间长度的差异必然带来经济活动及其成果的差异。未来某个时间点与现在构成时间长度的差异,例如一个月、一年、二年等,企业在各个时间长度的经济活动及其成果必然不同。因此,管理会计仍然采用时间尺度进行计量。

 

四、计量属性简述

 

计量属性是指被计量客体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会计计量属性是指会计要素在时间维度上用货币单位进行计量的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通常,要素是以货币交易价格进行计量的。依据要素交易的时间,应该有三个货币交易价格来计量经济资源。一是过去交易时点的交易价格,即历史成本或原始成本,是取得资源的原始交易价格。二是现在时点的交易价格,即现时资源的交易价格,又可分为两种交易价格的计量属性:一种是现时购买的交易价格,即现行成本,类似资源的现时市场购买价格:另一种是现时出售的交易价格,即现行市价,现时出售资源的交易价格。三是未来时点的交易价格,即资源在未来时点的交易价格,也分为两种交易价格的计量属性:一种是可变现(清偿)净值,即资产在正常业务中可望变换为非贴现的现金数额,如应收账款用扣除商业信用条件下合理坏账损失后的净值表示;另一种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或贴现值),即资产在正常业务中可望变换成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或贴现值(非贴现的现金数额减去为实现这一现金流入所需要的现金流出的现值),如长期资产的价值可通过其期望产生未来现金净流量的现值来反映。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未来时点交易价格下的两种计量属性是已经考虑到决策特性而折算为现在时点交易价格的计量属性。

 

根据上述不同时点的交易价格形成了许多不同的计量基础,例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其归纳为五个计量属性:历史成本(收入)、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将其归纳为四个计量属性:历史成本、现时成本、可实现净值或结清价值和现值。

 

然而,由于FASB在2000年公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7号:在会计计量中运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SFAC 7)中认为,“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不能够作为交易或事项初始确认时的计量(初始计量),因而不是一种计量属性,只能是历史成本、现行成本或现行市价初始计量后用于摊销的一种方法。同时,可以通过“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寻找公允价值并捕捉公允价值的各项要素。FASB之所以有这种看法,是基于下列因素:计量属性能够反映被计量要素的交易的可观察的要求;未来现金流与折现率都是估计值,难以形成中立且无偏见的客观估计;现值计量的两种方法(传统法和预期现金流量法)难以达到“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要求。作为对“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替代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得以产生并受到重视。因此,后来IASB决定先将计量基础归为历史成本和现时价值两大类,再将若干个计量基础列于现时价值大类下。其中,现时价值包括基于市场参与者假设的公允价值、基于特定主体假设的使用价值(资产)和履约价值(负债)、基于入账价值的现行成本。由于所有计量基础都可用现金流量折现的方法来算得,IASB将现金流量折现值作为各种计量基础的计算方法。

 

FASB在2004年6月发布的《公允价值计量》中认为,公允价值是这样一种价值:双方以意愿进行现实交易,在尚未进行实际交易的情况下对交易资产或负债的估计价格。因此,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和现行市价作为计量属性仍然有两点特殊性:交易是意愿交易而不是实际交易;交易价格是意愿双方在假设交易下的估计交易价格(其估计技术有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

 

五、未来交易价格下的计量属性:管理会计的计量属性

 

(一)管理会计计量属性的理论依据

1.管理会计的性质。企业管理会计就是为有效配置、充分利用企业资源的管理决策提供信息的价格信号机制。管理会计是面向未来会计,这就需要其计量属性是面向未来的计量属性。

 

2.交易的性质。企业经济是由各种业务交易组成的,交易(或交换)能解决商品经济中的核心矛盾。首先,交易不仅是解决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间矛盾的唯一途径,也是会计核算的客观依据。每笔交易都会形成会计分录。没有交易,就不能解决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也就不存在企业经济活动。其次,交易是企业与第三方共同发生的业务,具有客观真实的基础,能确保会计核算的可靠性与真实性,最终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最后,商品交换所形成的是商品价格而不是商品价值。会计核算通过交易来确认资产的价格。因此,财务会计是以过去经济业务的交易作为会计核算的客观依据,管理会计是以未来经济业务的交易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虽然未来经济业务尚未发生,但可以依据管理会计想象力构建未来经济业务的场景来确定未来业务的交易)。没有交易,也就没有会计核算,这既是利润表观的客观基础,也是管理会计计量属性的基础。

 

(二)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可作为管理会计计量属性

 

1.基于现在时点的决策要求能够反映现值的计量属性。由于货币时间价值及其未来风险因素的存在,未来时点上业务的交易价格并不等同于现在时点的交易价格。因此,未来时点的交易价格需要折算为现值后才能作为管理会计的计量属性。而未来时点是无限的,各个时点的业务经济性质是有差异的。同时,未来时点上不同方案的现金流量也存在差异。因此,在现在时点对不同方案的决策选择需要把不同方案中各个时点的交易价格都折算到现在时点,即计算现值。管理会计的计量属性是基于现在时点的决策要求能够反映现值的计量属性,也就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2.管理会计计量属性不要求“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具有初始确认的性质。首先,管理会计需要应用“管理会计想象力”对各个方案未来经济价值活动进行想象,而不要求可观察、可验证。未来经济价值活动的交易是尚未发生的未来活动,只须符合因果关系或因果涌现的逻辑,无法、也无须可观察、可验证。其次,管理会计计量只须满足管理会计算账的权衡原则,衡量比精确重要,并不要求未来现金流与折现率都是客观估计或精确估计的。未来现金流与折现率都是估计值,并不一定必然影响方案的选择。比如,只要能够权衡估计出各个方案的优先次序,即使没有算出各方案的估值大小与差异大小,仍然能够满足决策的要求。当然,这里也并不是说可以不考虑方案及其未来现金流、折现率的真实性。再次,在当前信息技术条件下,管理会计计量可以应用各种复杂的计量方法,不受传统法和预期现金流量法的限制。

 

因此,“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可以作为管理会计的计量属性。

 

(三)公允价值不是计量属性

公允价值一直被世人当作现时价值,作为“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替代。由此,公允价值成为财务会计的一种计量属性。然而,FASB及西方学者认为“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不是一种计量属性的逻辑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不能够作为交易或事项初始确认时的计量(初始计量),这是因为“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不存在可观察的市场交易,而且该交易价格也不可观察。也就是说,符合会计计量属性的交易价格存在下列两个条件:计量属性应该是市场价格,也就是业务交易价格;交易价格是可观察的。实际上,根据现代复杂性理论中的“计算不可化约性”和“非遍历性”等特征,事情只有经历过才知道结果。一方面,没有真正交易的价格只是其他资源的价格,而不是需要计量资产或负债的价格;另一方面,需要计量的资产或负债如果参与了市场的交易,就必然会影响或改变其市场上的价格,那么新价格就不是原先的计量价格。因此,只有真正交易的市场价格才是可观察的,才有可能成为财务会计初始确认时的计量价格,即初始计量价格。由于公允价值的交易是意愿交易而不是实际交易,且公允价值的交易价格是意愿双方在假设交易下的估计交易价格,因此,公允价值不是真正交易的价格,它与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历史成本具有真实的交易不同,也不应成为财务会计初始确认时的计量价格。那么,公允价值也就不应该成为财务会计的一种计量属性。

 

公允价值是一种估计价格,是在缺少真实交易的情况下计量资产和负债的估计价格。公允价值可作为未来交易价格的现值即“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替代。由于未来交易时点是不同的,具有N种可能性,必然产生N种交易价格,就有N种“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这与唯一的公允价值之间存在不匹配性,也就是说,唯一的公允价值难以反映未来业务在N个时点交易价格的现值。这就导致公允价值估计的不中立、不公允、不真实。正是由于公允价值估计存在人为、不真实性,导致会计的信息含量逐渐降低,从而影响会计在资本市场中的地位。因此,公允价值不应该成为财务会计的计量属性。

 

公允价值是没有以客观交易为基础的一种估计价格,较大地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与影响,难以成为一种令人信服的计量属性。例如,公允价值的估价市场有三个层次,每个层次之间难以划清边界,自然就带有个人主观判断色彩。正是公允价值具有这一内在缺陷,就难以形成令人信服的估价准则。FASB自2001~2006年相继修订发布的《公允价值计量》建议稿近30份。由于准则不清,难以自圆其说的公允价值自然就难以成为公认的计量属性。

 

综上所述,公允价值不仅不能作为财务会计的计量属性,也不能作为管理会计的计量属性。

 

(四)“均衡价格”导向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管理会计计量属性的方向

与财务会计过去业务交易场景的唯一性不同,管理会计所反映的未来经济业务的交易场景随着时点的差异而不同。由于未来经济业务未曾发生,充满着不确定性,特别是有些业务需要充分应用管理会计想象力才能够加以揭示和衡量,未来经济业务的交易场景是复杂的,交易价格是多样的。这些都给以“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主的管理会计计量属性的确认带来困难。那么,如何构想出合适的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对容易发生的交易价格场景,就是在管理会计计量中需要做的事情。

 

为获得相对公允的价格,公允价值所要求的未来经济业务的要素交易市场应是活跃市场,也是参与要素交易的理智双方充分考虑了市场的信息后达成共识的市场。这种满足公允价值条件所产生的价格恰好是市场稳定的均衡价格,虽然这种价格是管理会计未来经济业务交易场景的一种特殊场景价格,但是,这种均衡价格恰好是更稳定的并且是未来业务交易容易实现的价格,也正是管理会计计量中所希望产生的交易价格。当前社会有观点认为,“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可用来“寻找公允价值、捕捉公允价值的各项要素”。因为,符合公允价值的交易市场容易形成价格均衡,并确保管理会计想象力所想象的市场具有未来可实现性。因此,管理会计计量属性的方向是“均衡价格”导向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主要参考文献
[1]许金叶.序时记账:单式记账法的本质、逻辑与证据[J].财会月刊,2020(18):46~52.

[2]郭道扬.会计史研究:历史·现时·未来(第3卷)[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3]FAS13, SFAC5.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in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Business Enterprises,1984.

[4]IASC. Framework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1989.

[5]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6]张为国.影响国际会计准则的关键因素之二:理论之争(下)[J].财会月刊,2021(8):3~13.

[7]葛家澍.财务会计理论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8]理查德·布克斯塔伯著.何文忠,颜天罡译.理论的终结[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8.

[9]许金叶,鲁梅静,夏凡等.证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边界——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20(1):14~20.



 ↓↓↓ 推荐阅读

许金叶| 管理会计原则:性质、目的、行为
许金叶|管理会计性质、边界与体系
许金叶|管理会计理论如何形成
许金叶|管理会计是科学还是艺术
许金叶|时间:贯穿管理会计理论的主线
许金叶|管理会计理论的使命

周旭东 , 郑石桥 ‖ 论碳审计需求
郑石桥|论碳审计本质

王鹏程 , 黄世忠 ‖ 净化审计环境 推动良法善治——修改《注册会计师法》的十大建议
黄世忠|ESG报告的“漂绿”与反“漂绿”
新经济·ESG名家论文11篇:2021年《财会月刊》黄世忠论文集
黄世忠|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发展披露准则新动向
黄世忠|“资不抵债”迷雾下的共享价值创造——星巴克财务报告和ESG报告分析
黄世忠|谱写欧盟ESG报告新篇章——从NFRD到CSRD的评述
黄世忠|支撑ESG的三大理论支柱
黄世忠|ESG理念与公司报告重构
高明华 ‖ 区块链技术下审计模式、审计冲突及审计质量提升
叶丰滢 , 蔡华玲|气候相关风险的会计影响分析
叶丰滢 , 黄世忠 等|碳排放权会计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展望
叶丰滢 等|新收入准则执行的十大困惑与思考
叶丰滢|合同中重大融资成分的判断及计量问题探讨
黄世忠 , 叶丰滢 , 李诗|碳中和背景下财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黄世忠|滴滴与优步的业绩评价困境
黄世忠|物超所值抑或物有所值——特斯拉股票市值合理性分析
黄世忠 等|游戏驿站现象的解析与启示——基于行为金融的视角
黄世忠|共享经济的业绩计量和会计问题
薛伟|金砖国家的税收风险分析——基于税收协定和税收营商环境
薛伟|数字经济下的增值税:征税机制、避税问题及征收例解
李诗 等|比亚迪创新能力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政府补助视角
刘用铨|基于业财融合的PPP政府方会计解析——对第10号政府会计准则的解读
高明华 等|贵州茅台捐资事件的企业社会责任视角分析
陈菡 等|拼多多的崛起路径与创新机理
白华‖会计教授读名著《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
白华|会计教授读名著《相关性的遗失: 管理会计兴衰史》
白华|会计教授读名著:《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
白华|会计教授读名著:《中庸》
白华|会计教授读名著:《大学》
白华|会计教授读名著:《孟子》
白华|会计教授读名著:《论语》
白华|会计教授读名著:《公司会计准则绪论》
白华|会计教授读名著:《会计理论结构》
白华|会计教授读名著:《君主论》
白华|会计教授读名著:《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
白华|会计教授读名著:《论财务会计概念》
白华|会计教授读名著:《基本会计理论》
白华|会计教授读名著:《簿记论》
白华|会计教授读名著:《1900年前会计的演进》
白华|会计教授读名著
:《会计思想史》
白华|会计教授读名著:《道德经》
白华|会计教授读名著:《企业再造》
白华|会计教授读名著:《审计理论结构》
白华|会计教授读名著 • 印心之旅

张敦力 , 王沁文|“包庇”抑或“蒙蔽”——由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反观独立董事问责之困

张俊瑞 , 王永妍|踔厉奋发:MPAcc人才培养经验借鉴与趋势前瞻
张俊瑞|妙笔生花:MPAcc专业学位论文之“道”与“术”
张俊瑞 , 危雁麟|数据资产会计:概念解析与财务报表列报

杨世忠, 陈晓梅, 尹美群|对新一轮《会计法》修订的思考
杨世忠 , 谭振华|新中国自然资源核算70年:一个会计框架式综述

王竹泉|公共资源配置与政府社会资本

孙芳城, 蒋水全, 尹长萍|长江流域环境审计协同治理:一个理论框架

张为国, 薛爽, 王浩宇|从G7影响力工作组报告看可持续披露的发展趋势
国际会计准则·名家论文9篇:2021年《财会月刊》张为国论文集

张为国|影响国际会计准则的关键因素之四:理事倾向(下)
张为国|影响国际会计准则的关键因素之四:理事倾向(中)
张为国|影响国际会计准则的关键因素之四:理事倾向(上)
张为国|影响国际会计准则的关键因素之三:业绩报告(下)
张为国|影响国际会计准则的关键因素之三:业绩报告(上)
张为国|影响国际会计准则的关键因素之二:理论之争(下)
张为国|影响国际会计准则的关键因素之二:理论之争(中)
张为国|影响国际会计准则的关键因素之二:理论之争(上)
张为国|影响国际会计准则的关键因素之一:大国博弈

高军,薛爽,李志刚|新股低价发行:机构投资者“抱团压价”还是“选美博弈”——以上纬新材为例
薛爽|法制环境变迁与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的法律风险

李若山|供应商评估制度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改善——以TB集团年报审计为例
李若山|试论新经济、新业态的审计技术

徐玉德 |新时代财会监督论
徐玉德 , 李化龙|公共风险视角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治理逻辑
徐玉德 , 李化龙|公共风险转化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现实路径
徐玉德 , 董木欣|数字政务建设整体性治理模式、 架构分析与路径选择
徐玉德 , 陈旭|警惕资本无序流动 强化资本市场科技创新支持

王文红 , 刘浩|叙述性报告信息质量特征最新发展——基于对管理层评论的分析

彭子频 , 叶建芳|上市公司产业投资基金的合并范围研究——以天夏基金为例

曾雪云 , 张舒铭|Prosper商业模式的“双刃剑”效应——兼论社区自治与风险隐患
李晓冬 , 马元驹|国家审计促进乡村振兴:逻辑机理与路径构建
黄冰冰 , 马元驹 , 戴德明|利润确定的变迁与启示
马元驹 , 黄冰冰|论利润贡献率的理论基础及计算方法
马元驹, 李晓冬|国有四大银行半年报让利信息披露质量探析
张庆龙 , 张延彪|企业司库管理体系建立的内外部驱动因素——基于组织身份变革和资源基础理论视角
智能财务研究·名家论文12篇:《财会月刊》张庆龙论文集(2020-2021)
张庆龙 , 张延彪|财务转型视角下的企业司库管理研究
张庆龙 等|内部审计工作模式与信息化关系的历史演进——基于信息技术二重性理论分析
张庆龙 等|内部审计数智化转型的动因研究
张庆龙 等|新时期内部审计创新之路:从数据审计到智能审计
张庆龙 等|财务机器人规模应用与会计人员工作不安全感
张庆龙|智能财务的技术原理分析(系列之十二)
张庆龙|智能财务的应用场景分析(系列之十一)
张庆龙|智能财务研究述评(系列之十)
张庆龙|智能财务七大理论问题论(系列之九)
张庆龙|以数字中台驱动财务共享服务数字化转型(系列之八)
张庆龙|财务共享服务数字化转型路径探析(系列之七)
张庆龙|财务共享服务数字化转型的动因与技术影响(系列之六)
张庆龙|数字经济背景下 集团财务组织架构转型趋势分析(系列之五)
张庆龙|财务数字化转型始于共享服务(系列之四)
张庆龙|集团公司会计数据管理的现状分析(系列之三)
张庆龙|论下一代财务的思维特征(系列之二)
张庆龙|下一代财务:数字化与智能化

智能财务研究·名家论文4篇:《财会月刊》张敏论文集(2020-2021)
名校会计系主任论坛|潘红波 等:产业政策与要素市场失灵——基于有为政府的视角
名校会计系主任论坛|张敏 等:新文科背景下的商科学生项目制学习方法——以智能会计专业为例
名校会计系主任论坛|陈俊 等:智能财务人才培养与浙江大学的探索
名校会计系主任论坛|汪方军 等:激励与企业创新:综述与展望
名校会计系主任论坛|万良勇, 李宸:企业金融化对实业投资效率的双重效应及门槛特征
名校会计系主任论坛|张敏 等:企业集团业绩考核的智能化转型
名校会计系主任论坛|应千伟 等:外部监督与国有企业经营效率
名校会计系主任论坛|潘红波 等: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文献综述
名校会计系主任论坛|张敏:智能财务十大热点问题论
名校会计系主任论坛|张金若 等:信息披露视角下的商誉减值会计准则改革
名校会计系主任论坛|刘启亮 等: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状与思考
名校会计系主任论坛|杜兴强等:宗教影响与公司行为综述
名校会计系主任论坛|张敏:企业财务智能化 要素·路径·阶段

智能审计研究·名家论文11篇:2021年《财会月刊》程平论文集
程平 , 俞津|基于RPA的应交税费实质性程序审计机器人研究
程平 , 赵新星|基于RPA的应付账款实质性程序审计机器人研究
程平 , 毛俊力|基于RPA的审计抽样软件机器人研究
程平 , 聂琦|基于RPA的主营业务成本实质性程序审计机器人研究
程平 , 钱涂|基于RPA的函证程序审计机器人研究
程平 , 罗梦晴|基于RPA的货币资金实质性程序审计机器人研究
程平 , 徐涵璐|基于RPA的长期资产循环实质性程序审计机器人研究
程平 , 黄鑫|基于RPA的应收账款实质性程序审计机器人研究
程平 , 胡赛楠|基于RPA的职工薪酬实质性程序审计机器人研究
程平 , 陈奕竹|基于RPA的会计分录测试风险评估程序审计机器人研究
程平 , 詹凯棋|基于RPA的初步分析性程序审计机器人研究

热点案例透视·名家论文6篇:《财会月刊》韩洪灵陈汉文论文集(2020-2021)
韩洪灵 , 陈汉文 等|庞氏分红行为的界定、判别与监管——恒大集团分红现象引发的思考
韩洪灵, 陈汉文 等|数据伦理、国家安全与海外上市:基于滴滴的案例研究
韩洪灵, 陈汉文 等|正义抑或伪善:资本市场吹哨行为正当性研究——德勤员工举报事件引发的思考

国企财务研究·名家论文5篇:2021年《财会月刊》李心合论文集
李心合|国有资本出资者财务监管问题研究
李心合|会计监督与财务监督概念的裂变与解析
李心合|国有企业财务决策机制的特殊性研究
李心合|主流企业财务目标函数解析与国有企业财务目标函数重构
李心合|企业财务研究的错位与矫正

会计理论研究·名家论文15篇:2021年《财会月刊》杨雄胜论文集
杨雄胜|东方文明与会计
杨雄胜|西方文明与会计
杨雄胜|现代会计实践透视
杨雄胜|现代会计理论发展
杨雄胜|会计的全方位透视
杨雄胜|会计的“星空”与“内心”
杨雄胜|会计情怀何处寻
杨雄胜|东西方会计源头精神探索
杨雄胜|会计本质问题再认识
杨雄胜|会计本质问题讨论
杨雄胜|论会计应文明而演进
杨雄胜|论会计之文明背景
杨雄胜|会计研究的价值取向与思维范式
杨雄胜|现代会计功效的现实背景与观察视角
杨雄胜|现代会计研究的理论起点

王文兵,王立彦,干胜道 等|长期股权投资会计计量属性选择问题分析
王立彦|问责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考评应用

张绘|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经验与启示——基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分析框架

王凯 , 张志伟|国内外ESG评级现状、比较及展望

樊行健 , 李慜劼|智能财务标准规范建设的前置性研究

黄冰冰 , 马元驹 , 戴德明|利润确定的变迁与启示
马元驹 , 黄冰冰|论利润贡献率的理论基础及计算方法
马元驹, 李晓冬|国有四大银行半年报让利信息披露质量探析

荆新 , 丁鑫|基金会计之原理、演变与建制 ——基于我国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领域

谢德仁|自由现金流量创造力十问

刘勤|智能财务中的知识管理与人机协同

孔东民 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企业商业战略

郝玉贵|会计专硕课程“思政+特色”的融合教育目标与实现路径

白晓红|法律视角下审计证据短板与完善路径

刘国英 , 周冬华|IASB概念框架下数据资产准则研究

袁亮亮 , 罗党论 等|新时代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发展与挑战——来自问卷调查的经验证据

贾康 等|海南自由贸易港财税制度建设的国际经验借鉴
贾康|论海南自贸港建设中的创新发展

徐少春|会计的本质就是“真实”——会计管理的变化、趋势及其本质

王爱国|再论智能会计——兼谈智能会计的科学属性

张志强|公司破产风险的定量模型及其应用
张志强|实践走到理论前面了吗——以金融理论与实践为例
张志强|论普通债券的价值评估

刘志远 , 官小燕|风险承担与企业绩效:“险中求胜”的财务逻辑

周华 , 戴德明 等|国际会计准则的困境与财务报表的改进

胡耘通|国家审计与国家监察协同监督路径研究
刘静 , 蔡春|审计结果公告对审计移送处理效率的影响研究
蔡春 , 杨肃昌 , 胡耘通|关于审计法(修正草案)修改的相关意见与建议

马永义|新收入准则与新租赁准则:对照式解析
马永义|新收入、金融工具及租赁准则下资产负债表的填列规则

胡玉明|管理会计的本质与边界

王永海|再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基于系统论和过程理论的功能—结构分析

汤谷良 , 张守文|企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与财务管理转型方向

名家评书|继往开来•系统探索•痛点突破•守正创新——兼评陈汉文教授《审计》一书

刘晔 , 张训常|宏观税负与企业生存——基于生存分析方法的研究

万仁新 , 唐国平|复式记账借贷符号奥秘的训释

伍中信 等|“三权分置”下财产性收入扶贫模式探索与创新

袁广达 等|市场化碳中和目标实现的会计手段与实施
袁广达 , 王琪|“生态资源—生态资产—生态资本”的演化动因与路径

杨志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角色及其民事责任问题

胡明霞 等|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成因及治理对策
胡明霞|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下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探析

付磊 , 陈杰|部门会计制度演变与政府管理职能转变

黄伟 , 徐莉萍 , 辛宇|“母弱子强型”控股集团债券信用评级主体错配——基于华晨集团的案例分析

崔学刚 , 王蔚桐|会计吹哨:公司治理机制重大创新

曹玉珊 , 陈哲|企业信息资源资产化问题再探——基于信息资产分类的视角

雷宇|从审计内容拓展看审计学科和专业建设

杨有红 , 蔡婷婷|空转贸易的动机、后果及对策

叶康涛|业财融合:从财务动因到业务动因

张先治|财务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反思

田昆儒|在历史坐标中认识新中国会计的发展——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作

李长爱 , 刘襄生|地方高校会计学高层次教师资源区域共享:思路及实施

刘波 等|医院财务智能化转型路径探析

孙永尧|大内部控制观研究

郝颖|董事会治理如何影响混改国企的绩效

蔡昌 等|数字经济征税规则:基于GoDaddy特许权使用费跨境交易税案
蔡昌|新时代税收筹划方法论:普适方法与操作技术
蔡昌|新时代税收筹划方法论:理论逻辑与框架构建
蔡昌 等|平台经济的税收治理难点与治理方略

陆正飞 , 李慧|同行业企业收入确认政策差异的成因及影响
陆正飞|商誉减值与摊销:该选择谁——基于准则演进与文献回顾的认识

余明桂 等|支持型股权质押、 融资约束与公司投资

宋建波 等|数字经济时代提升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探究
宋建波 , 荆家琪|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垄断问题及反垄断规制

林钟高|非结构化信息的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会计信息估值与治理功能

龚凯颂|论估值模型的逻辑与演化
龚凯颂|论资产负债表模型的应用

刘启亮 等|罚当其罪抑或罚不当罪:五洋债审计师的民事责任分析

四个月内四次获殊荣|《财会月刊》感恩鸣谢
葛家澍|财务报表和财务报告的概念、 作用及改进(下)
葛家澍|财务报表和财务报告的概念、作用及改进(上)
葛家澍 , 王光远|卢卡·巴其阿勒及其对世界会计的历史贡献
葛家澍|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理论与方法的若干基本观点(下)
葛家澍|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理论与方法的若干基本观点(中)
葛家澍|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理论与方法的若干基本观点(上)
魏明海|公司财务研究的五大陷阱——根植于中国实践的思考
陈晓芳 等|新时代新商科的内涵及“多维度协同”培养体系改革
唐衍军, 蒋尧明|论“四跨”融合下新时代新文科审计人才培养
杨涛, 辛清泉|高校智能财务系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林斌 等|“29岁现象”的成因与治理——基于舞弊钻石理论的分析与讨论
“90后”著名会计学家贺南轩先生回忆录(一)

苑泽明 等|“一带一路”概念股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指数研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