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济生物总裁李宗海:科海无涯苦做舟,济世有方乐其中

医麦客 峰客访谈 2020-09-03
  点击阅读原文,抢先报名!
本文由医麦客原创,欢迎分享,转载须授权


2019年9月2日/峰客访谈 FENGClub/--8月28日,晴空万里,艳阳高照。科济生物医药(上海)有限公司CAR-T细胞治疗产品商业化生产基地落成典礼在金山区隆重举行。该基地是中国首个CAR-T细胞治疗产品商业化生产基地,其落成标志着科济生物在CAR-T细胞治疗产品的产业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近日,《峰客访谈》有幸采访了科济生物董事长兼 CEO 、CSO李宗海博士,请他分享他的研发经历以及科济生物的成长故事。


 ▲科济生物董事长兼 CEO 、CSO  李宗海博士


立志学医做药,救治肿瘤患者
 
1974年,李宗海出生于福建泉州,福建人敢想敢闯敢拼的性格特征在他身上很明显。199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湖南医科大学(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毕业时,原本考了临床心血管方向的研究生的李宗海因一位亲戚患上肿瘤萌发了做肿瘤研究的念头,成为湘雅医学院肿瘤研究所的研究生。
 
2000年硕士毕业后,李宗海觉得做基础科研离临床转化应用还很远,于是他选择去了一家民企药厂从事基因创新药物的研发工作。但迫于当时创新药研发环境还不成熟,民营企业支持创新药研发的资金也比较有限,因而他决定再次继续深造。
 
2002年,李宗海重回象牙塔,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攻读博⼠学位,师从我国著名的肿瘤分子生物学家、肿瘤基因治疗奠基人之一顾健人院士。读博期间,他筛选到了EGFR靶向多肽GE11,被国际上广泛用于基因治疗、纳米载体、给药系统、靶向影像等研究中,是目前最为广泛应用于靶向肿瘤研究的非天然靶向多肽。
 
为了尽快研发出新药、尽早应用于临床,2005年博士毕业后,李宗海没有选择出国继续深造,而是进入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并自己组建生物治疗实验室。
 
“考虑到创新药研发需要各种尝试,刚开始我就打造了一个近20多人的团队,研究范围比较大,开展了靶点研究、单克隆抗体、双功能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纳米载体等研究。我觉得做新药研发就像行军打仗,既要有战略也要有战术。既要对疾病的临床需求、疾病的基础研究有深刻的理解,也要熟悉各种现有药物技术的优缺点,并对未来创新性药物技术有前瞻性的理解,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发最好的药物。




锁定CAR-T技术,创建科济生物
 
2010年,经过5年的摸索研究,李宗海认为 CAR-T 或是最有可能治愈肿瘤的手段之一,于是决定集中精力研究 CAR-T,并瞄准颇具挑战的实体瘤。因为有了之前的积累,总体来说,研究进程还比较顺利;2014年,李宗海带领团队发表了国际上第一篇 GPC3 CAR-T 的论文,既揭示了GPC3是肝癌良好的靶标,也证明GPC3 CAR-T有可能是治愈肝癌的手段。
 
而实际上,早在 2013年,他们就拿到了两张分别针对肝癌和脑胶质瘤CAR T细胞临床研究的伦理批件,但由于临床研究不能收费,除了资金,还需要相关人才、生产设施去实施项目。因此,成立企业、将科研成果转化成为了李宗海博士下一步的目标。
 
2014年10月,在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和投资方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创造、济世救人”为使命的科济生物应运而生。在李宗海博士的率领下,目前科济团队已开发了11款针对不同靶点的CAR-T细胞候选药物,发起了5项CAR-T细胞治疗血液瘤(2项)和实体瘤(3项)的探索性临床研究。其中,针对肝细胞癌的GPC3 CAR-T、针对多发性骨髓的BCMA CAR-T、和针对复发/难治性侵袭性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B-NHL)的CD19CAR- T细胞治疗产品均已获得国家药监局CDE的临床试验许可。
 
据李宗海介绍,科济生物目前已与仁济医院、北京肿瘤医院、新华医院、长海医院、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多家三级甲等医院开展了十余项肿瘤 CAR-T 细胞治疗的临床研究,涵盖了肝细胞癌、胶母细胞瘤、胃癌、胰腺癌、肺鳞癌、骨髓瘤、淋巴瘤等,为复发难治性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而这些临床研究项目的开展,也让科济生物获得了令人振奋的治疗效果:科济开展的国际首个针对肝细胞癌的GPC3 CAR-T细胞疗法,在早期接受治疗的13名肝癌患者中,无任何患者出现严重毒性(3级或4级),截止2019年3月有2名患者已经长达44个月无病生存。而其开发的国际上首个针对 Claudin18.2 靶点的CAR-T(J Natl Cancer Inst,2019),也初步展示了针对晚期胃癌/胰腺癌很好安全性和疗效,该研究结果入选了2019年全美临床肿瘤大会口头报告。此外,科济开发了首个针对 EGFR/EGFRvIII的CAR-T,用于治疗脑胶质瘤,已经初步验证了有效性;他们还开发了原创性的全人 BCMA CAR-T,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完全缓解率(sCR/CR )达到79.2%,且无3级及以上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有望成为国内外最好的BCMA CAR T细胞药物,更多细节将在九月份于美国波士顿国际多发性骨髓瘤研讨会(IMW2019)披露。



布局全球市场,打造产业闭环
 
在当前的CAR-T领域,全球在研项目依然火热;面对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形势,李宗海表示:“作为一家开发First-In-Class及Best-in-class药物的企业,我们的目标是治愈患者。幸运的是我们有一个精诚团结的团队,大多数已经合作数年甚至近20年。我们起步比较早有先发优势,所以我们也不急功近利,而是朝着目标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把每一个环节尽量做到极致,虽然看起来走得不算快,但是走得稳。
 
自成立以来,为了开发精准靶向、高效、安全、高质量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科济生物在研制CAR-T细胞产品的关键技术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研究和布局,形成了一体化的CAR-T研发综合平台,涵盖早期靶点发现和验证,全人全人及人源化抗体平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下一代CAR-T 技术平台及完善的CAR-T细胞制备平台。
 
为了满足确证性临床试验和商业化生产需求,科济生物继2017年建成3000多平米符合GMP规范的制备中心后,于同年底启动了CAR-T细胞治疗产品商业化生产基地的建设。该基地总建筑面积7600多平方米,严格按照中国、美国、欧盟GMP标准设计、建造,CAR-T细胞年产能可达2000例。另外,该基地还具有生产CAR-T细胞的关键原料——载体的能力,这些载体将用来满足中国、美国、欧洲等的临床试验及商业化生产使用。目前该基地将按计划进行试生产,预计2021年可实现商业化生产。
 
李宗海告诉《峰客访谈》:“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高效的管理、研发、生产团队,拥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储备和两百多名研发人才。我们目前已经打造了从早期发现到商业化生产的闭环研发平台。在如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也需要有全球化视野。本着国际化的战略布局,我们已在美国休斯顿设立运营中心。今年6月和7月,我们开发的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CT053 全人抗BCMA自体CAR-T细胞(CT053项目)分别在美国和加拿大都已经获准进入临床研究。就在8月28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US FDA)授予了该产品‘孤儿药’(Orphan Drug)资格认定。下半年,我们会在多家国际著名的临床研究中心开展该项目的I期临床试验。下一步,我们计划准备在美国建立生产基地,加强国际化建设积极布局开拓全球市场,造福全球患者。

 
科海无涯苦做舟,济世有方乐其中
 
多年来,李宗海一直坚持在科研一线做研究,而新药研发是一个充满未知的漫长过程,尤其是肿瘤的原创新药研发难度更大。在研发的道路上,成功是偶然,失败是常态,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精力和心血。
 
早年实验室初建阶段,为了寻找合适靶点,李宗海经常一天需要看上百篇文献,平均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就连和家人旅游的时候,他竟然躲在游船上看文献。而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做实验搞科研,他放弃了肿瘤所的福利分房,只因觉得上下班路程需要 30 分钟太浪费时间了,宁愿在单位旁边 5 分钟路程的地方租房子住。
 
“这么多年做新药研发,辛苦肯定是辛苦的,虽然身体是累的,但心里却很充实。我觉得人来世上走一趟,总要做点不一样的事情。如果能在有生之年,做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事情,实现自己的价值、对别人也有帮助,这就是我研发新药的最大动力。尤其看到原本绝望病人在新药、新技术的帮助下得到救治,这种成就感是无法比拟的。
 
如今,科济生物已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李宗海的工作重心集中在公司的战略部署、产品开发、商业转化等方面。但他还是很怀念潜心做科研的时光,同时有点纠结:“做科研要集中精力全心投入,但我现在分身乏术。等到公司上市,各项业务走向正轨之后,我还想‘解甲归田’回到实验室研发做科研,研发更多能够治疗甚至治愈病人的新药。现在,我们已经在推进公司上市的计划了,很有可能在明年实现。”



宜明细胞博雅控股 | 邦耀生物 | 赛默飞 | GE医疗 | 博雅辑因 | 岸迈生物 | 科医联创 | 金斯瑞 | 普瑞金 | 恒润达生 | 解放军总医院 | 赛诺生 | 复星凯特 | 澳斯康 亦诺微 昭衍生物 | 中盛溯源 | 贝赛尔特 | 斯微生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