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谈丨秦雯:关于“前半生”戏里戏外的是是非非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编剧圈
正在北京卫视热播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凭借犀利洞彻的剧情、鲜活度颇高的人物,除了收视一举夺冠,也成为近年来现实主义情感剧少有的引起广泛热议的话题之作。然而,巨大的争论跟高关注度也相伴而生,特别是该剧改编自著名作家亦舒的同名小说,但除了部分主角的名字,影视化的《我的前半生》可谓“面目全非”。
原著党对此激烈地口诛笔伐。同时,对“作”到极致的全职太太罗子君、“比正室还正室”的第三者凌玲、被抢了男朋友的好闺蜜唐晶等,该剧没有像大多数伦理剧那样作非黑即白的两极化处理——每个人都有其自圆其说的世界,每个人的观念从各自角度都站得住脚。这种设置在即便没有受原著影响的普通观众当中也引发不少争议。
为此,北青报记者采访了编剧秦雯,探寻关于“前半生”戏里戏外是是非非的“源头”。
质疑
“失去了亦舒的原著精神”?
vs
回应
一开始就确立本土化、再演绎的改编原则
Q:这部剧在原著小说的基础上,做了很多加减法,请问整个电视剧改编的原则是什么?
A:在我之前,这部剧的出品人曹华益已经找过一些编剧,但他们不太想改。我以前看过这部小说,接了任务后就决定本土化,用自己的方式再演绎一遍。改编过程中,并没有遇到太大的问题。但从最初的大纲开始,本土化、用自己的方式演绎这个原则,我就很坚定,我们的团队也很坚定。
Q:很多看过原著的读者对于电视剧的改动争议非常大,认为“失去了亦舒的原著精神”,您怎么看?
A:小说和戏剧的表现方式不太一样——小说可以通过文字的愉悦感让你得到满足,小说也可以多描写比较隐忍的内心戏,读者可以一直看下去。但戏剧没有办法做太多的内心描述,你只能通过一些外部的戏剧化的展示来编织戏剧的进度,所以首先要进行一些比较大的改动。至于引发大家的吐槽,我没想过。因为我觉得任何东西肯定都是有人说好、有人说坏的,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是同意我们。如今发生这样的讨论,我才想到原来还有这个问题,但是我觉得不同模式、不同呈现方式之间的探讨也是很好的。
Q:不少观众认为,既然除了人名一致其他都不一样了,为何还要挂“亦舒原著”四个字?
A:我们这个故事依旧还叫《我的前半生》,里面的名字还沿用原来小说中的名字,是因为我们真的是买了亦舒的小说,必须对出处有所尊重。我们确实移植了亦舒的种子,由35年前香港的背景种到了今天上海的土壤,然后长出了自己的一棵树。但是我们依旧承认我们的来处是亦舒的那本《我的前半生》。我们大家都很爱护这棵树,也非常认真地对待了这棵树;我们也尊重原著作者,尊重故事的出处。剧中每一个人都要有自己独立的生活能力,要有自己独立的情感,以及对于情感的追寻,其实跟原著是一脉相承的。
质疑
“女主抢了闺蜜男朋友”?
vs
回应
我们没有安排这样的细节
Q:改编之前有和亦舒沟通过吗?
A:我跟亦舒没有任何沟通。
Q:亦舒原著的结局是女主角找到另外的好归宿,这部剧如何表现当代都市女性三观随时代的改变?
A:亦舒写了35年前香港的某一个女性群体,我们现在展现的可能是当代的某一个,或者说几个不同年龄、阶层的女性,但没有到群体。我觉得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角色,或者任何一个作者都没有办法说我在代言整个时代的女性。亦舒的小说最后都归向于男性,我自己想象,我觉得她是在写一个故事,她只是想把故事讲好看了。其实亦舒小说的女主角并不都是一模一样的,如果你们看过亦舒小说,就会知道她小说中的黄玫瑰、罗子君、喜宝等等都是不一样的,只是说讲好每一个人物的故事而已。
Q:目前“改编走样”最大的“罪证”就是离婚后的子君跟靳东发展恋情,“抢了闺蜜男朋友”或许令剧情好看,但触犯了众怒。当初在做剧本时这条路线的初衷是什么?
A:至于大家很关注的抢了闺蜜男朋友的事情,我不知道哪里有看到抢了闺蜜男朋友,大家可以往后面看慢慢就知道结果了。
Q:为什么要加入“贺涵”这个角色?
A:增加靳东扮演的贺涵,是因为原小说确实没有一个贯穿的男主角。这对于电视剧来说是比较难做的,我们需要有一个贯穿的男主角。贺涵是一个,我估计90%上的女生都会喜欢的男性角色,如果他还帮助你的话。我觉得情感的触发是不可以控制的,但是情感发生之后的处理方式是你可以控制的,所以我们从来没有说过有闺蜜抢男朋友的细节。
Q:子君母亲和妹妹的家庭线人物都比较浮夸,有观众诟病说把一个女性励志故事,改编成了婆妈剧。
A:我们不仅仅是女性励志,也是一个都市成长题材,没有觉得是婆妈剧。是你们觉得只要有年纪大的老太太出现的都叫婆妈剧。其实我们也探讨了老太太这个年纪的人,我们也对她做了感情的关照。我们觉得不管任何年龄的女性都应该被关照到情感需求。
质疑
“小三活得比正室还正室”?
vs
回应
她更是主角成长的绊脚石
Q:有观众提出开篇罗子君的人物设计似乎对全职太太有些成见,比如“正室倒活得像小三”,反而吴越扮演的第三者看上去比正室还正室。 这样改编纯粹是追求戏剧效果还是为了其他?
A:我觉得罗子君只是全职太太当中的一个,我身边有全职太太,而且有不同样类型的全职太太。还是刚才那句话,任何一个角色,或者任何一个人都不能代言整个群体。我们只是选取了一个我们认为比较适合讲故事的人物典型,然后把她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我们希望做一个冷静的、带有同情心的叙述者,可以让大家在看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各自有各自的体悟——毕竟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别人去感受。
Q:吴越扮演的“第三者”凌玲关注度很高、争议颇大。你认为现实中这样的第三者能够成功吗?在这个角色身上你注入了怎样的观点?
A:这两天关于这个问题我跟吴越也聊过。凌玲首先是作为戏剧功能性的人物存在,她是主角成长过程当中的一个绊脚石。我们的处理是让她做一个什么样的“绊脚石”?怎么样能够让大家看到一个“绊脚石”的喜怒哀乐和生活?也许站在她的角度,我们会有一些同情、体谅,或者了解都可以。还是刚才说的,我们只是冷静、带有同情心地去展现、去叙述一个我们想要展现给大家的个体。
质疑
“结尾改了六稿”?
vs
回应
找到相信大家都比较喜欢的结果
Q:您如何理解罗子君、唐晶、凌玲形象?
A:我认为这三个女性,其实是每一个女性身上都会有的三面,并不是说绝对的这个人是她,或者那个人是她。罗子君的前半生也许是唐晶未来后半生会去往的地方。唐晶的前半生可能是罗子君后半生会去往的地方,我觉得不管是哪一种,首先都应该是独立的人格,然后是独立的生活能力,这是最重要的。至于职业妇女还是家庭主妇,我觉得没有褒贬的,没有哪个更好。
Q:据说结尾改了六稿,而且是在现场和演员一起边拍边商量,为什么会这样?
A:是因为故事走到结局的时候,人物都已经非常鲜活了,每个人的立场又不一样,所以不同的主创就会对于这个故事的结尾走向有自己不同的想法。我们为此改了很多稿,这个过程非常愉快,没有说谁是对的,或者谁是错的,我们最后寻找到了一个相信大家都会比较喜欢的结果。
网友眼中的原著与电视剧的差异
差异一:“白骨精”少了独立性
在1982年出版的原著中,十三年如一日做全职家庭主妇、不谙世事的周子君浑然不知她自以为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已经油尽灯竭,丈夫史涓生出轨女明星结束了她安稳无忧的日子。在好友唐晶和女儿史安儿的鼓励下,她重新踏入职场,明白了独立对于女人的重要性,最终收获了更好的爱情和婚姻,为自己的上半生划上一个完美的分号符。
电视剧中,马伊琍饰演的子君操一口上海弄堂小女人口音,虽然依旧是被丈夫陈俊生(雷佳音饰)圈养的天真金丝雀,但电视剧版的子君已经学会了市井大妈那套提防年轻小姑娘的驭夫之术。只是当丈夫真正的出轨对象凌玲(吴越饰)出现在她面前时,她却浑然不觉,还当对方是姐妹。
袁泉饰演的闺蜜“唐晶”在原著里是一个征战职场十几年、买钻不靠男人的“白骨精”,是亦舒笔下典型的独立女性角色。而电视剧里的唐晶每天围绕着闺蜜子君和男友贺涵(靳东饰)转,见缝插针帮子君查小三。这虽然符合当下人们对姐妹情深的定义,却失去原著里通透、潇洒的独立女性魅力。
差异二:姐妹情让位了蓝颜知己
亦舒小说中的子君涓生原本是四口之家,有平安两姐弟。离异后,大女儿安儿的突然成熟懂事对子君触动很大,她也借此动力努力走回职场;通晓世情的陶瓷大师张允信挖掘了子君的艺术天分,助她离开了小职员的办公桌以艺术家的身份继续生活;唐晶在工作多年后认识了男友莫家谦,遂辞去工作移民澳洲成为主妇。
电视剧里,安儿、张允信和莫家谦都没有了,这些角色对唤醒女主角独立意识的作用都被编剧安排在了靳东所饰演的贺涵身上:不仅劳心劳力帮助子君走出离异的窘境,更给予她感情上的支持。作为唐晶十几年的上司和男友,贺涵这个新角色是为所有单身女性打造的童话王子,靳东出色的演技更给他增添了几分烟火气。按已透露的剧情,这个满嘴金句、无所不能的完美男人最后也会走下神坛,成为唐晶和子君闺蜜相争的归属。这也不由引起许多原著粉的不满,毕竟亦舒所有作品中都是姐妹情比金坚,但编剧似乎要将生活最狗血的一面都加进来,反驳这种单纯的友情。
差异三:时代感少了,婆妈味多了
亦舒1949年生于大陆,迁居香港又移民加拿大。后回至香港生活的亦舒除了有独立女性的骨气,更有一种那个年代港人特有的民族自豪感。在她笔下的所有主角无论和洋人多么亲近,终究是有隔阂甚至带些鄙视的。在亦舒看来,无论时局如何,只有华人才是得体可靠的。她书中的女主角如子君,最后的归宿也是有海归背景、落地归根的华人精英。
电视剧把时代背景放到了2017年的上海,主角们都没有了这种处于殖民时期淡淡的焦虑感、对洋人的高傲感和不服命运被时代摆弄的自尊感。这个时候讨论家庭妇女的单纯不谙世事和女性独立的迫切性就不那么感同身受了。要拍够36集,只能拿家庭婆妈剧的狗血情节和欢喜冤家的肥皂结局来凑数了。
FIN
文丨杨文杰 源丨北青报
推荐阅读
艾美奖预热:揭秘美剧编剧创作大环境丨《军师联盟》争议不断,常江回应“不是刻意为司马懿洗白”丨《明月几时有》编剧何冀平:香港人需要了解自己的故事丨张永琛:行业大洗牌正悄然发生,会玩游戏的优先考虑丨忠于原著还是丢了精髓?《白鹿原》的改编失败了吗丨国内一线编剧访谈(上)丨国内一线编剧访谈(下)丨《欢乐颂2》编剧袁子弹专访丨美剧《宿敌》编剧瑞恩·墨菲专访丨英剧《黑镜》编剧查理·布鲁克专访丨《玉子》导演奉俊昊专访丨《春娇救志明》导演彭浩翔专访丨是枝裕和专访丨《不成问题的问题》导演梅峰专访丨《喜欢你》导演陈可辛专访丨《一念无明》导演黄进、编剧陈楚珩专访丨《人民的名义》编剧周梅森专访丨《剃刀边缘》编剧余飞专访丨编剧与中国式“电影工业”的关系是什么?丨编剧的任务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