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法律文化符号的现代演绎 丨 中法评 · 影像
《中国法律评论》于2014年3月创刊并公开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法律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国家A类学术期刊,中文社科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刊号:CN10-1210/D.
订刊电话:010-83938198
订刊传真:010-83938216
按语
文化有其内在蕴藉和外在表现,两者有密切关系,文化的精神实质需要以一定的物质形式表现出来,文化的物质表现也折射了特定的精神实质。举凡与法律和司法有关的建筑、雕塑、绘画、器物、服装服饰等,都是法律文化的外在表现,也有其隽永的精神内涵。历史演进、时代变迁,传统法律符号并非固守静态,而是应时而变,保持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本期影像题为《传统法律文化符号的现代演绎》,刊于《中国法律评论》2021年第1期影像栏目(第161-166页),由乔智炜、李红叶(法律出版社独角兽工作室)供图/撰文,清华大学法学院张建伟教授审校。
壹
律法传承
中国古代法制文明借助于甲骨、器铭、竹木简、版牍、缣帛、纸张等书写载体,得以传承与延续。流传至今的珍稀法律典籍涵盖着丰富的法律思想和治国理政智慧,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简牍是中国古代法制文明最重要的书写载体之一,自简开始,后世书籍开始沿袭自右至左、自上而下的文字书写顺序。图为写有法律条文的秦简。
《唐律疏议·名例》写本残卷。唐写本,现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钦定大清会典》。成书于光绪二十五年,是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五朝所修会典的总称,史称《大清会典》或《大清五朝会典》。
现代书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软皮精装,锁线装订。
法典书灯。现代文创产品,借助书籍外形,点亮后寓意照亮法治之路。
贰
方圆造物
天圆地方是中国古人对自身生存环境的朴素和直观的认知。人们通过方与圆的造型意象表达智慧、行为、规矩、效果等思想观念。
当代司法活动也借助方圆的造型意象折射司法理念,典型的例子如法槌,方形底座与圆形槌体取智圆行方之意,手执规矩、责成方圆,槌、座相击,音质透亮,司法威严通过法槌之声传递出来。
玉琮。琮是一种宗教用具,由圆与方组合起天圆地方的观念。如《周礼》所言:“苍璧礼天,黄琮礼地。”
法槌的“前身”——惊堂木。采取长方形立体造型,便于手执和在桌案上敲出声音来。惊堂木的矩形取贤良方正和庄重威严之意。
“中国大陆庭审第一槌”。底座为矩台形,寓意法官公正、法律规矩;槌头采用独角兽造型,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獬豸意象的传承;槌柄上浅雕麦穗花纹,槌柄靠近槌头处刻有齿轮,寓意法官行使的审判权是来自人民的赋予。
现行法槌。槌身为圆柱形,槌顶镶嵌着金黄色的铜制法徽,槌腰嵌套标明法院名称的铜带;底座为矩台形,四角上镶嵌着极具民族特色的“徽纹”图案。
法槌笔。法槌笔是法槌衍生的文创产品,整体造型接近现行法槌,取材黑檀木,槌头中腰处圈有质感金铜,铜圈刻“法是善良与公正的艺术”,槌柄即是笔身,笔身刻“Ius est ars boni et aequi”。
叁
司法图腾
獬豸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象征。《异物志》:“东北荒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忠,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传说其头顶独角,能辨是非曲直,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便怒目圆睁,用角将其触倒。人们对于獬豸的尊崇,在很多器物中都有体现。
西汉木雕獬豸。独角前刺,尖尾朝天,四肢跨开,呈奋力前冲的姿势。
魏晋青铜獬豸。俯首含胸,颈部高耸,前腿直立,后肢弯曲,头顶长刺,宽尾高扬,呈现屏息俯冲的临战姿态。
唐桥陵中的石雕獬豸。出现于唐睿宗李旦帝王陵墓的神道上,与麒麟形象更为接近。一说为貔貅。
脊兽獬豸。位于故宫金色太和殿角脊之上,和其他九只脊兽象征着太和殿的至高无上,是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完美体现。
现代獬豸雕塑。北大法学院楼前的这座现代獬豸雕塑,几何构造呈现鲜明个性,法之威严气势扑面而来。
法律出版社社标。威严的獬豸头像,富有装饰性,这一形象是古代图案向现代标志的经典演绎。
獬豸正脸形象在《法韵中华》日历封面设计中的展现。
东方法律图腾獬廌摆件。现代文创产品,原型为魏晋时期青铜獬豸,整体采用黄铜材质,以传统失蜡法铸造。通身装饰唐风古典纹理,面部庄严富有灵气,一往无前的动势流畅地传递出神兽神韵,兼具力量与时代美感,极具艺术收藏价值。
肆
权衡规矩
《吕氏春秋·自知》:“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古人常用称量重量的权衡、测量长度的尺寸、识别曲直的绳墨、检验方圆的规矩、衡量容积的斗斛等工具来比喻国家法律制度。
唐代彩绘伏羲女娲绢画。左为女娲,发束高髻,右手执规。右为伏羲,头戴网帻,左手执带墨斗的矩尺。二人上方为太阳,尾下是月亮,两边是星辰。
战国骨尺。骨制,一面略作修整,另一面有刻度和纹饰。
秦代“旬邑”铜权。八角棱体,正式截面呈梯形,中空,器顶口有一长方形横梁。横梁两侧有阳文篆书“旬邑”。
宋代木尺。
黄铜律尺。现代文创产品,侧面水滴造型,表达“平之如水”理念;一面刻有“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另一面刻有“德、能、勤、绩、廉”,有捍卫良好职业操守,坚守正义尺度之意。
伍
古髻遗韵
古人对头发、须眉非常重视。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中记载说:斩人发髻和拔人须眉都要判四年罪刑;与别人打架斗殴时把人家的头发拔脱了,也要受到惩处。
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局部,一妇女照镜,身后一女子为其梳头。
连环画。《三国演义》有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割发具有刑罚意义,来自古人对于身体发肤的观念。
唐开元二十五年(737)敬陵石椁内壁美人览镜图
兵马俑。从兵马俑的各式发型可以看出秦人对发的重视和考究。
束发秦俑胶带。现代文创产品,和纸材质,古风浓郁,兼具实用性和装饰性,人们在日常使用中可感受传统法律文化的魅力。
传统法律文化符号寄托于器物、建筑、服饰、文书等可视的物化形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折射出古人生活风貌、审美情趣、志向追求,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现代法律文创深度注入传统符号与现代审美因子,基于传统,又赋予传统以新的活力,提升了传统符号的文化识别性和审美时代性,构建了具有中华法韵的视觉形态。
影像收藏
《中国法律评论》期刊与微信公众号
唯一投稿邮箱:
chinalawreview@lawpres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