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国盛 | 中医药学——中国独立发展的科技文明

2017-02-19 吴国盛 科学的历程

▲吴国盛


作者 吴国盛 (本号主编,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责编 许小编 刘小编



导读

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奠定了我国中医药学的基础。汉代出现了两大名医,即外科医生华佗和内科医生张仲景,他们与扁鹊一起被称为中医三大祖师。



◆  ◆  ◆  ◆  ◆  


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奠定了我国中医药学的基础。汉代出现了两大名医,即外科医生华佗和内科医生张仲景,他们与扁鹊一起被称为中医三大祖师。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大约生于公元二世纪前半叶,生平不详。在中国民间,有大量关于他的神奇医术的故事流传。最有名的传说是他曾为关羽括骨疗毒。华佗之死据说与曹操也有关。曹操经常患头痛病,只有华佗的针灸能够治好,于是曹操想让华佗成为自己的私人医生。但华佗想着人世间有更多的病人需要他去医治,所以没有答应。曹操一怒之下将华佗杀害了,其时公元208年。据史书记载,华佗最著名的医术是使用麻沸散作为麻醉剂做腹腔外科手术。他先让病人和酒服下麻沸散,病人醉倒后无知觉,便可对腹腔施行手术。手术完毕后缝合并涂上神妙的膏药,四至五天伤口愈合,一个月内完全恢复正常。在这么遥远的年代能够成功施行如此复杂的外科手术,的确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大事。华佗被称为外科之祖亦当之无愧。

▲华佗画像。

华佗在医学上的另一建树是提倡体育锻炼,以防止患病。他继承先秦以来的导引术传统,首创了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自然动作而编创的“五禽戏”。华佗的弟子吴普一直练“五禽戏”,直到九十岁还耳聪目明,牙齿完好。

作为一代名医,华佗不仅有高超的外科医术,而且懂脉象、会针灸、善处方。他注重察声观色,是中医综合诊断传统的继承和光大者。晋人王叔和的《脉经》中有一篇题为“扁鹊、华佗察声色要诀”的文字,记录了不少华佗处理过的病例。据说,华佗在曹操的牢狱中曾将其一生的医术总结成《青囊经》并交与狱卒以流传后人,可惜狱卒怕连累自己不敢接受这份稀世珍宝。华佗在无奈中将其烧毁,遂成千古遗憾。

与华佗大体同时,东汉末年还出了另一位名医张仲景(约150-219年)。他生于南阳(今河南南阳市)一个地主家庭,从小有条件读书。当时战火连天、人民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景象给张仲景以很深的触动,因此内心很想学医,以解除天下百姓身体上的痛苦。成年以后,他也因饱读诗书而官拜长沙太守。但官场上的黑暗使他不愿混迹其中,不久即辞官专心研究医学。自春秋战国以来,我国医药学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综合性的和专科的医书。据历史记载,到公元前26年皇家即已收藏医经7家,216卷,经方11家,274卷。张仲景广泛阅读这些著作,并加以总结概括,于3世纪初写成了《伤寒杂病论》。

▲南阳医圣祠中的张仲景雕像,吴国盛摄。

《伤寒杂病论》被晋人王叔和整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论》两部分,前者主要论述伤寒等急性传染病,后者主要论述内科病以及某些妇科病和外科病。该书创造性的提出了中医诊断学中的“六经辨证”(病分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类)和“八纲原理”(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确立了中医传统的辨证论证的医疗原则,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不仅如此,《伤寒杂病论》中还选收了300多个药方,说明了配药、煎药和服药所遵循的原则,构成了一部非常有价值的经方。总的说来,在我国中医药史上,《伤寒杂病论》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张仲景墓,吴国盛摄。

秦汉以降,我国名医和医书层出不穷,体现了中医药学发展的延绵不绝和繁荣景象。在中药学方面,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后有南朝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唐代的《新修本草》,宋代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以及最为著名的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针灸学方面,有皇甫谧及其《针灸甲乙经》,宋代王惟一及其《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元代滑寿及其《十四经发挥》等。在其他方面,晋代王叔和的《脉经》是中医传统的切脉诊断术的一部经典之作,葛洪的《肘后方》、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孙思邈《千金方》、王焘的《外台秘要》都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的珍品,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医学整体上的进步体现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水平的提高。唐代名医孙思邈是中医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均大大提升了祖国医学的水平。他大约生于公元581年,京兆华原县(今陕西耀县)人,自幼钻研医术,又善谈老庄,使中医理论更富思辨色彩。在孙思邈的著作中,不仅有如何治病的临床手段和方法,而且贯穿着医德、养生和巫术理论。他唯一幸存的著作《千金方》,开首第一卷就讨论医德问题。在书中,他指出光读几本方书不能算好医生,还必须涉猎群书,读五经三史、诸子百家、道论释典等。他主张医生必须有高尚的品德,不能贪图财物,对求治病人无论贵贱应一视同仁。

《千金方》还谈到了养生问题,如提出去“五难”(去名利、喜怒、声色、滋味、神虑),“十二少”(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荣、少喜、少怒、少好、少恶),以及按摩、调气、适时服食等。《千金方》的疗法简单易行,是孙思邈取前人之精华巧工编制的。但有些疗法带有很浓重的巫术色彩,如认为将斧柄置于产妇床下就能生男不生女等。此外,该书收集了800多种药物的使用方法,并对其中200多种的采集和炮制做了详细论述。这些内容既是孙思邈对前人药学知识的继承,更是他多年实地采药丰富经验的总结,在中药学上有极高的价值。他之被后世尊称为“药王”是当之无愧的。据说他活了101岁,于公元682年去世。

提到中国古代的大医学家,人们肯定都会想到李时珍(1518-1593)。这位以巨著《本草纲目》传世的明代名医,生于湖北蕲州(今蕲春县内)一个医生世家。他自幼多病,每每靠父亲的医术转危为安,因此对病人的痛苦和医生的重要性有切身的感受。像当时所有的青年人一样,李时珍一开始也读诗书进科举,但自14岁考中秀才后始终未能中举,遂放弃科举之途潜心学医。

▲蕲春李时珍墓园中的李时珍雕像,吴国盛摄。

在学医的过程中,李时珍注意到前人的《本草》错误很多。这些错误如不纠正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他便立志重新编篡一部新的《本草》。为了写好这本书,他不但阅读了800多种书籍,而且实地考察了许多地方,收集标本和单方,进行药物试验。在历时20多年后,终于写成52卷,190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全书分16部(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62类,共收药物1892种,附方11096个,此外还配有插图1160幅。所收药物有近四分之一为新增。每一种药以正名为题,先释名,把各种异名解释清楚;再集解,说明其形状、出处、产地和采集方法;再列“修治”、“气味”、“主治”和“发明”等项;最后附药方。本书规模宏大,内容准确严谨,是我国药学的集大成之作。不仅如此,《本草纲目》的所列部类反映了我国古代对自然界万物的分类思想,具有极高的思想史价值。正如李时珍的儿子李建元所说,该书“虽名医书,实该物理”,不仅是一部伟大的药物学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博物学、生物学和化学著作。《本草纲目》于1596年在南京出版时,李时珍已经去世,但他留下的这部巨著对中国和世界的科学事业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我国,此书被翻刻了30多次,有许多不同的版本传世。明万历年间传至日本后,在日本也翻刻了9次。以后逐步传向欧洲,被先后译成拉丁文、法文、英文、俄文等 。

▲李时珍墓,吴国盛摄。

 


本文原载于《科学的历程》。第一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12月;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三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8月。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取授权,并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

开篇词:通过历史走向未来

吴国盛:五千年的历程

吴国盛:哈佛科学仪器历史收藏馆

吴国盛:劳伦斯科学厅采风

吴国盛: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东方四大古老文明之“埃及”篇

吴国盛: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东方四大古老文明之“美索不达米亚”篇

吴国盛:神秘的国度—东方四大古老文明之“印度”篇

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奇迹—东方四大古老文明之“中国”篇

吴国盛:百年科技的历史回顾与哲学反思(上)

吴国盛:百年科技的历史回顾与哲学反思(下)

吴国盛:当代中国的科学主义

吴国盛:希腊奇迹与科学精神的起源(上)

吴国盛:希腊奇迹与科学精神的起源(下)

吴国盛:我们追不上乌龟?——芝诺悖论今昔谈

吴国盛:“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缘何争论不休?

吴国盛:为什么要“言必称希腊”

吴国盛:柏拉图学园——不懂数学者不得入内

吴国盛 | 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

吴国盛 | 再谈科学精神

吴国盛 | 长江水患是生态灾难

吴国盛 | 计算机历史博物馆

吴国盛 | 技术创新博物馆

吴国盛 | 科考的疑虑

吴国盛 | 亨廷顿图书馆

吴国盛 | 格里菲思天文台

吴国盛 | 我的技术哲学

吴国盛 | 文明的差异、契约及自由——科学的起源

吴国盛 | 人文到底是什么意思?(“科学与人文”之一)

吴国盛 | 弘扬科学精神

吴国盛 | 阿基米德的故事

吴国盛 | 为什么还没有一部中国古代科学通史?

吴国盛 | 科学巨星与科学传播

吴国盛 | 绿色中国,敢问路在何方

吴国盛 | 走向科学博物馆

吴国盛 | 科学传播与科学文化再思考

吴国盛 | 人之象征

吴国盛 | 农学——中国独立发展的科技文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