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菩提道次第略论 18-思惟恶趣苦的意义/思惟地狱苦

行愿人间 2023-05-16


菩提道次第略论

正论一一修学引导次第


第三章 共下士道修心次第


第二节 念三恶趣苦


如是决定速死,此生无暇,不能久住,死后复非断灭而复受生。所受之生不能出乎苦乐二趣。彼亦非能自主,当为业所自在之故,以任白黑业之所牵引而受生焉。如是想念:我若生于恶趣,我将如何?则宜思恶趣之苦也。

一、思惟恶趣苦的意义

如龙猛云:“镇日须忆念,极寒热地狱。亦当念饥渴,逼迫诸鬼趣。多愚苦傍生,当视当忆念。断恶修乐因,难得赡部身。得时于恶因,当励力断尽。”(当日日忆念三途,如地狱之寒热,饿鬼之饥渴,畜生之鞭挞等苦,而断除其因,尤其得南洲身者,须励力将恶趣因断尽方可。)

彼中总于流转,特于恶趣之苦而修习之,最为重要。(云何重要)谓若思惟堕此苦海者,则心生厌离,遮止傲慢。及见苦是不善之果,于其罪恶深生羞耻,由不欲苦而希安乐。又见乐为善果,喜修诸善。

复自观察,据己为量,随于他所发起悲心。于流转中心生厌离,而求解脱。又以怖苦故,则能殷重皈依等事,为众多修行心要之大总聚也。

彼苦之功德,《入行论》中虽就自身已有之苦而说,然于未来当受之苦,亦应如是思。

 

二、思惟地狱苦

1.大有情地狱苦

由此地下越三万二千瑜缮那下,有等活狱,彼下每隔四千瑜缮那,递次复有余七也。如是八中:

初,等活狱者。谓彼有情多共聚集,业增上故,种种苦具次第而起,更相残害,闷绝躄地。次,虚空中发大声曰:“汝诸有情可还等活。”彼诸有情欻然复起,复由如前所说苦具更相残害。山此因缘,长时受苦。

二、黑绳狱者。谓彼有情多分为诸所摄狱卒以黑绳拼之,作四方等多种文像,即于其上以锯解之。

三、众合狱者。谓彼有情同处集时,为诸所摄狱卒驱逼令入如糯头等两铁山间,彼既入已,两山迫之。既被迫已,一切窍门血便流注。

四、号叫狱者。谓彼有情寻求舍宅,便入大铁室中。彼才入已,即便火起,由此烧燃。

五、大号叫狱者。与前相同,其差别者,此为二层铁室也。

六、烧热狱者。谓彼所摄狱卒,以诸有情置极热烧燃多瑜缮那大铁鏊上,犹如炙鱼。复以炽燃铁串从下贯之,彻顶而出,由口目鼻耳两两孔中,及一切毛孔,胥皆焰起。复以有情或俯或仰,置于炽燃大铁地上,以极炽燃大铁椎棒,或为击打,或筑捣之。

七、极烧热狱者。谓以三支铁串从下贯之,彻其两膊及顶而出。由此因缘,于口等诸门猛焰流出。又以烧燃极热铁鍱遍裹其身,倒掷于炽燃灰水满铁镬中而煎煮之,上下漂转,涌沸而行。待皮肉皆销烂已,唯留骨琐存在之时,寻复漉之,置铁地上,令其皮肉血脉复生,还置镬中,余如烧热狱说。

八、无间狱者。谓从东方多百瑜缮那,周遍烧燃大铁地上,有猛炽火腾焰而来,于彼有情皮血筋骨如次坏已,以彻其髓,烧如脂烛,一切身分遍成猛焰。所余三方,亦复无所间缺。如是四方火来,和杂聚集,领受是苦。唯以发叫受苦之声,乃知彼猛火中尚有有情存在而已。又于铁箕盛满最极烧燃铁炭而簸揃之,复置热铁地上,令登大热铁山,逼其上下。从其口中拔出其舌,以百铁钉钉而张之,令无皱褶,如张牛皮。复更仰置热铁地上,以大铁钳而开其口,以热铁丸置其口中,灌以烊铜,烧口及喉,彻于腑脏,从下流出。其余苦况,如极热说。

如是受彼诸苦,经几许量。如《亲友书》云:“如是最极剧烈苦,纵然经百俱胝岁,倘其恶业犹未尽,彼于诸苦不能离。”

又于人中五十年,为四天王众之一日。此三十日为月,此十二月为年之五百年,是四天王众之寿量。以此全量为一日,此三十日为月,此十二月为年之五百年,乃等活地狱之寿量也。如是人中百年、二百年、四百年、八百年、千六百年者,如其次第,是三十三天至他化自在天之一日也。其寿量者,天之千年、二千年、四千年、八千年、万六千年也。彼等如其次第,是从黑绳至烧热各各之一日,能至其各各自年之从千至万六千年也。极烧热者,半中劫。无间者,能至一中劫。此如《俱舍》及《本地分》中详说也。


菩提道次第略论连载:

菩提道次第略论 1-归敬颂、本论内容及造论意趣

菩提道次第略论 2-本论作者及殊胜传承

菩提道次第略论 3-本论之殊胜

菩提道次第略论 4-说听轨则

菩提道次第略论 5-依止善知识为入道根本 - 所依善知识之相

菩提道次第略论 6-依止善知识为入道根本 - 能依弟子之相

菩提道次第略论 7-依止之法、依止的胜利

菩提道次第略论 8-不依止的过患

菩提道次第略论 9-总明其义

菩提道次第略论 10-加行修法(洒扫/陈设/威仪/资粮田/七支供)

菩提道次第略论 11-正行修法/结行修法/未修中间/破斥二种妄见

菩提道次第略论 12-何为暇满人身

菩提道次第略论 13-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

菩提道次第略论 14-思惟人身难得

菩提道次第略论 15-三士道建立/引导之相/建立原理

菩提道次第略论 16-不念死的过患/念死的胜利/发何种念死心

菩提道次第略论 17-修念死之法(定死/死无定期/余皆无益)


三士道连载:

三士道 1-道次第的传承

三士道 2-道次第的殊胜-宗喀巴大师

三士道 3-道次第的殊胜-《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殊胜

三士道 4-闻法弟子应具六种想

三士道 5-上师的基本条件要求,传戒上师,大乘上师的条件要求

三士道 5-密乘上师的条件要求

三士道 6-弟子的德相和要求

三士道 7-如何亲近上师 供养侍奉的功德

三士道 7-虔诚信敬、塑上师像、思念祈请、当佛礼敬的功德

三士道 8-不敬上师的罪业(上)

三士道 8-不敬上师的罪业(下)

三士道 9-亲近上师的心态 念师功德 树立信心

三士道 9-亲近上师的心态 念师恩德 激发敬心

三士道 10-前行1-3(净扫道场/摆设佛像/端然安坐 皈依发心)

三士道 11-前行4(七支供养-1礼敬/2供养支)

三士道 11-前行4(七支供养-3忏悔/4随喜/5请转法轮/6请住世/7回向支)

三士道 12-什么是暇满人身

三士道 13-暇满人身的可贵性

三士道 14-暇满人身的难得性

三士道 15-三士道目标/分类/修行次第

三士道 16-人生无常/思惟人生无常(1人必定会死)

三士道 17-思惟人生无常(2死无定期3除佛法外)/临终之相差别/如何成就无常观


以上摘自《陀乐寺法海集(一)》,即《菩提道次第略论》感恩陀乐南宁中心提供连载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