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士道》22 - 暇满人身(暇满人身的难得性/珍惜暇满人身)

上师的召唤 行愿人间 2023-05-16


第二部分 如何学修三士道


第二章 亲近上师后如何修学



第一节  暇满人身 



四、暇满人身的难得性


    佛陀说,恶道众生犹如大地上的泥土,善道众生如指甲上的灰尘。在六道中,地狱道众生数量是最多的,比其他道要多百倍。畜生道、饿鬼道的众生也很多,人天道的众生数量最少。

    善道的众生少,是因为众生做善业、守善戒很难。恶道众生多,是因为造恶很容易,所以大多数众生后世都堕入了恶道。佛经中也说:

世间多数人,趋向非正道,

因而凡间众,多数堕恶趣。

    而在人道众生里,更稀有的就是得到暇满人身的人。

    佛经里有三个比喻,说明暇满人身的难得性。

    第一个比喻是:有块木板在海面上漂浮不定,木板中间有个洞。在海底有一只瞎了眼的乌龟,每隔一百年浮出海面一次。乌龟浮出海面时,什么时候才能遇到木板,并且头正好能进到木板中间的洞里呢?我们都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这个譬喻里,大海比喻轮回苦海,乌龟比喻为众生,瞎眼喻示无明,乌龟浮出海面并且头进到木板上的洞比喻得到人身。所以,大家就明白了:因为无明,我们一直在六道轮回,得到人身是很难的。

    第二个比喻是:如果向光滑的墙壁上抛撒豌豆,即使撒一百年,也不会有一粒豌豆粘到墙上。人死后,就像抛向墙壁的豌豆一样,纷纷堕入恶道,能得到暇满人身的机会,比豌豆粘到墙上还要稀有。

    第三个比喻是:地上倒插着一根钢针,向针尖上扔芥籽,小小的芥籽要停留在针尖上,是很困难的,都掉到了地上。人死后也是如此,能不堕恶道,得到救拔,并且得到暇满人身的机遇,比停在针尖上的芥籽还要少,几乎是没有可能的。

    另外,博朵瓦大师在《喻法集》中,对人身的难得也有几个比喻:

虫子朝拜骑野鹿,藏巴吃鱼炒面团。

    这里是说四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就是虫子朝拜。是说地下的一个小虫子,钻出地面后就拜佛,嘴里说着皈依上师三宝。我们都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个典故比喻众生脱离恶道后,能获得人身的可能性,就像能朝拜的虫子一样稀有。

    第二个故事是骑野鹿。这个典故中说,有个叫朱古的瞎子,走路时,因为眼睛看不见,从悬崖上掉了下去。这时,悬崖下刚好有一只野鹿走过来,瞎子朱古就掉到了野鹿的背上,然后他紧紧抱住野鹿,野鹿受惊吓乱蹦乱跳,但是也没把他摔下来,等野鹿平静下来后,瞎子就开心地唱起了歌。路边的人就问他,你这瞎子得意什么,瞎子说,我一个瞎子掉下悬崖没摔死,还能骑野鹿,怎么能不得意呢。这个故事说明,我们堕恶道后,能被救护,获得人身的机遇,就像瞎子骑野鹿一样的难得。

    第三个故事是藏巴吃鱼。有一个藏巴地区的人,有一次从外面回来时,妻子做了鱼给他吃,因为他以前从没吃过鱼,觉得很香,就吃了很多,吃到想吐。这时,他马上把鞋带解下来,用鞋带勒紧了喉咙,有人问:“你这是干什么?”他说:“好不容易吃到了鱼,吐出来就可惜了。”我们也应该像藏巴人珍惜鱼肉一样,珍惜自己得到的暇满人身。

    第四个故事是炒面团。有一年藏区遇到了灾荒,大家都缺少吃的东西。有一户人家,爸爸到外面讨饭,讨到了一点点炒面,做了些面团,给家里每个人都分了一点点。有个小孩子很鬼,把爸爸给的面团藏在身后,然后再向爸爸讨要,爸爸又给了他一点,他吃掉后,转身一看,身后的面团被狗吃了,这个孩子就大哭,他说,好不容易得到的炒面,却被狗吃掉了。这个比喻说明,对于好不容易才得到的人身,要百倍地珍惜。要真正地利用好自己的人身,用来解脱、成佛,不能轻易浪费难得的暇满人身。

    这是博朵瓦大师讲暇满人身难得的几个典故。我们得到了现在的暇满人身,一定要好好修行,如果能够真正修行的话,想解脱也可以,想成佛也可以,想往生极乐世界也可以,想下一辈子再得到一次暇满人身也可以。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但是如果不珍惜、不修行的话,就真的是白白浪费了暇满人身。

    如果知道了得到暇满人身的条件,就明白了暇满人身难得的程度有多难,因为那些条件的因缘很难具足。具体来说,就是得到暇满人身的种子难种;即使种了也难以护持;即便努力护持了,暇满人身的善果也难以圆满成熟。


(一)暇满人身的种子难种

暇满人身的种子就是发清净愿。这种愿的种子有没有种,即便种下了,接下来能不能发芽、长成,是很难说的。


(二)暇满人身的种子难以护持

发善愿后,还要修持十善戒,才有可能得到暇满人身。

即便是修了十善戒,也积累了能得到暇满人身的福报,但是因为消耗福报的因素特别多,最后也不一定能得到暇满人身。

比如,如果临终前发了大脾气,起了嗔恨心;或者是持有不信因果等等的邪见,就能毁掉累劫的善行,暇满人身的种子就不能得成善果。所以说,这个种子很难护持。


(三)暇满人身的果报难以圆满成熟

    即使没有发生意外消耗福报的事,也没有发脾气、生起嫉妒心,也修了十善戒、发了愿、修了六度。但是临终时,生生世世的业障和福报相比,如果业障重的话,会先显出恶业的果报,暇满人身的善果就推后了,难以圆满成熟。甚至可能会堕恶道,这是世间业力,谁都没办法改变。

    佛经中讲:

世间业力极重者,近业以及习性业,

先行业等按顺序,依次成熟得感应。

    业障和福报一样大时,哪个先出来是很难说的,大小有一点点不同的时候,大的会先出来。所以我们要经常忏悔,尽量把业障变小,不要让它有成熟的机会。

    而且堕了恶道后,根本没机会修善法,会持续造业,很难脱离。投生到恶道后修暇满人身,要比用现在的暇满人身来修行成佛还要困难得多,那时更难得到暇满人身。



五、珍惜暇满人身

    得到了暇满人身后,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它的可贵性,能珍惜暇满人身。而是糊里糊涂、不明不白地过了一生。有的人甚至依托人身造了很多业,死后堕入了恶道,浪费了这个千载难得的暇满人身。另外,有的人福报很大,世间的事业做得很好,赚到很多钱,也做了很多善事。但是,这也只能获得暂时的利益,得到现世富贵或人天果报,不能解决生生世世的大事,更不能解脱成佛,也可以说是浪费了暇满人身。

    要脱离六道轮回,直至解脱成佛,都要用我们这个身体来修,但是,大多数人并不了解自己身体的特性,也没有认识到人身的殊胜之处。

    我们南瞻部洲的人身是非常特别的,有很多无与伦比的特性。比如,为了解脱成佛,必须修戒、定、慧。戒律中的五戒等别解脱戒的戒行功德,必须要靠出离心才能真正生起。但三恶道众生一直处于受苦、挨饿、恐惧之中,天道众生一直在享乐,这些众生都难以发起出离心,可能连出离的念头都没有。娑婆世界中,北俱卢洲的人虽然福报大,但是比较笨,也不适合受戒,其他三个洲中,只有我们南瞻部洲的人才能生起出离心,得到最殊胜的戒律功德。

    另外,成佛必需的菩提心,也是我们人身发起的才最有力,所以龙树菩萨在《弟子书》中说:

欲成佛道度众生,具大心力唯人能,

天龙修罗金翅蟒,神仙余趣皆不及。

    受持密乘戒律的情况也是这样,而且,密宗最殊胜的即生成佛,也要求必须是具有六界(肉、皮、血、骨、髓、精)的胎生人身,也就是我们这种肉身。所以,要成佛解脱,用我们人身来修持最适合,心力最大、条件最好、成佛最快。

    明白了这些,我们应该能意识到,依托人身修行解脱会比较快。所以,得到了暇满人身以后,不能浪费掉,马鸣菩萨在《善说宝匣论》中说:

如商至宝洲,空手返自家。

他欺无过此,无过此大愚。

    意思是说,如果一个商人不顾生死、费尽力气到了大海中遍布珍宝的宝洲上,却什么都没拿就空手回家了,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了。我们也要这么想:就像到了宝岛,不能空手返回去;得到了如意宝,不能随意丢弃一样。得到了这么珍贵的人身,要好好地修,不能浪费掉。

    印度曾经有一个王族,战争时家破人亡,只剩下了一个人,大家把他们家里的东西都拿走了,只剩下一块很大很重的沉香木。为了生活,他把沉香木拿到街上去卖,大家看这块沉香木实在太贵重了,都买不起。他很着急,这时,他看到旁边有人在卖炭,有很多人在买,他就把沉香木烧成炭卖掉了。

    得到了宝贵的人身,如果不精进地修法,也相当于烧掉了这个宝贵的人身。如果能想到:浪费暇满人身是非常可惜的。有了这种意识,暇满人身难得的观念就容易生起了。  

    亲近善士,能够得以值遇上师,是学修佛法的外缘;自身是暇满人身,俱足暇满的十八个条件,有条件修学,就是内缘。学佛需要很多不同的缘,这两种是最大、最重要的,我们已经俱足了这两种因缘,今生应该精进修法,才不会虚度、浪费自己的暇满人身。



往期连载:

《三士道》1 - 道次第的传承

《三士道》2 - 宗喀巴大师

《三士道》3 - 《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殊胜

《三士道》4 - 道次第的其他著述

《三士道》5 - 上师及传戒上师的条件要求

《三士道》6 - 大乘上师的条件要求

《三士道》7 - 密乘上师的条件要求

《三士道》8 - 亲近上师(如何亲近/供养侍奉功德-上)

《三士道》9 - 亲近上师(供养侍奉功德-下/虔诚信敬功德-上)

《三士道》10 - 亲近上师(虔诚信敬功德-下/塑造上师像功德/思念祈请功德)

《三士道》11 - 亲近上师(当佛礼敬功德)/不敬上师的罪业(身罪业/语罪业-上)

《三士道》12 - 不敬上师的罪业(语罪业-下/意罪业-上)

《三士道》13 - 不敬上师的罪业(意罪业-下)

《三士道》14 - 亲近上师的心态(念师功德 树立信心)

《三士道》15 - 亲近上师的心态(念师恩德 激发敬心)

《三士道》16 - 如何学修亲近上师(正修时如何修持-上)

《三士道》17 - 如何学修亲近上师(正修时如何修持-中)

《三士道》18 - 如何学修亲近上师(正修时如何修持-下)

《三士道》19 - 弟子的德相和要求

《三士道》20 - 暇满人身(什么是暇满人身)

《三士道》21 - 暇满人身(暇满人身的可贵性/得到暇满人身的条件)



三士道(上) 目录:







阿旺嘉措金刚上师:

    三士道是终生的修行,事部班之前最起码要看三遍,读三遍,对菩提道次第有一个印象,以后慢慢读得越多越会深入。三士道不仅仅是加行班,事部班时还是要读,到了般若班还是要读,到了密宗道生起次第、圆满次第时还是要读,是终生的修行。


以上摘自阿旺嘉措金刚上师《法海宝藏(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