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7年11月7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张广祥:寻访三娘井

2017-11-05 张广祥 丁中广祥


【往期回读】

我爱上了地方志

古村野田    宜陵老街

游走麾村    小游邵伯

宜陵的历史    樊川的历史

小纪的历史    邵伯的历史

丁伙的历史    武坚的历史

郭村的历史    浦头的历史

真武的历史    吴桥的历史

大桥的历史    小游真武镇

寻访三娘井

江苏省丁沟中学   张广祥

今天,我和夫人远涉20多公里,赶往一个小村庄,只为一口五代时的古井。

此井名唤三娘井。

此井实在了不得!且听我先讲讲它的不朽传奇。

相传后汉(947-950)时期,三娘井所在的村庄住着一户李姓人家,养育着三个儿女。三娘居幼,天赋貌美,聪明贤惠,村上人非常喜爱她。后汉高祖刘知远下诏选妃,三娘应召入宫为妃。高祖见她天生美貌,朴实善良,故特别宠爱。然而,三娘入宫后不久即整日郁郁寡欢。高祖问其原由,方知她不爱荣华,仍留恋清贫的村妇生活,希望皇帝能允其回归庄园和乡民和谐共处。高祖很是怜悯,便答应她回原籍生活,临走时给了足够的银两,并派专人送她回乡。

(还有一说,李三娘自幼父母双亡,由叔婶抚养成人。三娘命苦,常遭叔婶虐待,民间至今流传着“李三娘,挨磨房,粒米度三荒”的民谣。行伍出身的刘知远登上帝位前打仗至这里,与李三娘一见钟情,私订终身。论及婚嫁时,遭到叔婶竭力反对。刘知远因军务在身,无奈别离三娘。不久,三娘珠胎暗结,十月怀胎,产下一子,因无人接产,三娘咬断脐带,唤此娃乳名咬脐郎,这就是后来的后汉隐帝刘承祐。后刘知远当了皇帝,将母子接到宫中。三娘不习惯宫中的荣华富贵,仍喜欢乡村生活,刘知远只好送三娘回归故里。——此传说,后改编成著名评剧剧目《李三娘》。)

话说三娘回乡后,与家人团聚,其乐融融。可是好景不长,一场罕见的旱灾夺走了她的父母亲人和许多乡亲的生命。为了解决吃水困难,她典卖了金银首饰,请人在村子里打了一口井,让乡亲们使用。最初乡邻来打水时,因她是皇娘,不敢靠近她,后见三娘待人和蔼,尊老爱幼,惜穷怜贫,丝毫没有皇娘的威严,大家便又像当初一样与她相处。每天清晨,她为民众打扫井台;冬天,井台冰冻时,她起早把冰凿开,等候乡民提水。

一天,大家来打水时,发现井栏裂开了,便赶紧去告诉三娘,却发现她已经死去,神色非常平静。

三娘死后,每逢大雾弥漫的清晨,人们仍常在井边看到三娘的足迹。

后人为了纪念她,就将此井称作三娘井,庄名也就随之而改称为三娘村。

今天我访古探幽的对象,正是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三娘井。

三娘井的故事还不限于此。

我上周从野田回来之后,同事佴万定就跟我讲到了跟三娘井有关的皇墓墩的事。

皇墓墩,在三娘井东北一里多处,原由两个土墩相连。据传,原来高约15米,面积约2000平方米,现在高约2米、面积500平方米,完全是土墩子罢了。皇墓墩之名,是相传此地埋葬着后汉高祖刘知远。还有一种说法,这里不仅埋葬着李三娘,还有刘知远。传说刘知远一生所娶妃嫔不少,但唯有勤劳朴实的李三娘能给他以慰藉,因此,刘知远晚年十分思念她,并留下遗嘱要与她归葬一处。

上世纪50年代,因开挖通扬运河及农民取土,皇墓墩遭到破坏,为保护皇墓墩,相关部门决定通扬运河开始让道。

皇墓墩西南角有个小湖,人称拜垫湖。湖中间有一个高出水面的土丘,当地称为拜垫子,是人们前来拜祭时放垫子的地方。多少年来,不管多么干旱,湖中始终流水潺潺。不管下多少雨,土丘也不会被淹没。人们都说三娘死后念着百姓,惟恐乡亲来看望祭拜她时被湖水弄湿衣衫,所以显灵将土丘垫高,终年不被水浸。

紧挨拜垫湖西首,地下有一墓,其墓门已被封死,只留有一个比碗口大的透气口。据闻墓内有宝贝,民间至今还流传着先人到墓前焚香叩头,并借碗的故事(竹墩也有借碗的故事)。民间还传,为防止盗墓,该墓建成时,所有工匠都被毒杀,并在方圆百里内建了十几座疑冢,有的疑冢靠近了野田村。

说到这些传说,佴万定可是绘声绘色、眉飞色舞,于是最终促成了我今天的一行。

不过,我今天只奔了三娘井;回到家,我才醒悟过来,为错肩皇墓墩而后悔不迭。

8点多钟,驾着宝马,出了校门。窜安大路,再上328国道。晴空万里,风和日丽,煞是好天气,我的心情亦出奇地好!一路欢歌,转眼间,到了周家楼。在一位大叔的指点下,左拐奔向老塘头镇。接着,又请教了一位老奶奶,左拐进了塘张公路。“一直向西,不要拐弯;到了一个桥,就是三娘村。”老奶奶说得详细,生怕我走了冤枉路。沿着这条4米宽的水泥路,穿过邠州村,不一会儿就到了一座桥——实际是一座闸的桥。闸下的河道很宽,也很长,看不到头。这是什么河?不知道。河边有三四人静静垂钓,悠闲恬适。

三娘村到了,但是三娘井坐落在哪里呢?过了闸,是一家饭店。店里坐着一位老奶奶,她正坐在小爬爬子上择菜。向她打听,她呵呵一笑,满脸皱纹,说:“你走过忒了。在河东,向南。”车子往回,河东有一条水泥路,不宽,仅容一辆车子行驶。路口一妇女,趟着一个小三轮。在我小心翼翼驾车经过她身边时,我顺口打听三娘井。“到了,就南面,第二个向东的那条路,一看就看到了!”

果真到了,到了!车刚到那妇女指点的位置时,我就看到了那口井,三娘井!

路边又有一位老大爷,在做着农活。看到我们从车子下来,大声发问:“江都的?”估计老人见惯了江都官员来考察三娘井的情景,便错将我们看作也是这类人了。“不是的,宜陵的,来玩的!”我赶紧声明,希望他平静地看待我。听完我的搭腔,他继续做着他的活。

这是一口什么样的井啊?

整个井栏,外方内圆,上小下大;高出井台约40厘米。井栏下,有一个直径约1米的圆形大盘底座。底座的边沿,有一根3.5厘米宽的铁箍环绕。据说,这铁箍是刘知远得知三娘死讯后,特地请人打的。

最神奇的,是井栏内壁有十九条凹痕,其中18条十分明显。这也是有故事的。据说,原先三娘村共有19户人家,家家都夫妻双全,儿女满堂,只有三娘孤身一人(父母在旱灾中去世)。大家对三娘心存敬畏,打水时总是各人站在各自的位置,三娘平常在井台上站的地方别人从来不站。久而久之,井栏上磨出了打水的19条凹痕,因三娘仅一人,吃水用水都较少,自然有一条凹痕就比其它的浅了。这未必可信,我想,应该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历代村民频繁使用留下的绳痕吧。

井栏井盘,都是花岗石质,初看是灰白色,细看,灰白中泛着暗红。是花岗石自有的颜色吗?截面均凹凸粗朴,苍老憔悴,像风烛残年不堪重负的老人,分明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渗透着人世间的沦海桑田。细细抚摸,细细把玩,我想象着三娘,心灵似乎与三娘有了对话。

我探头往井里看,但见内壁用小青砖砌就,长满着斑斑绿绿的青苔和很多青青旺旺的小草。这些青苔小草,像小村的生活,有滋有味地生长。它令我觉得,老井虽老,可它的歌唱是那样的执着。

井底竟然还有一汪水,而且清澈得很,可以清晰地照出我的头脸。我拿着相机,对着井底的我拍照。那么,千年前的三娘可曾对井理云鬓、贴花黄?想必水质还是甘甜的,真想掬上一捧三娘的水用心品尝,清彻心肺!

据说,井的南边是一条明净的小河,井旁原有民国时刻石一方,题记三娘造井的神奇故事及该井凿修经过。可惜的是,小河早被填平,石碑在“破四旧”的年代被人挖走。所以,我所见到的只是一座孤零零的老井,孑然独立于路边,默默无语。如若三娘有在天之灵,会是一番怎样的所想呢?

回到老人处,老人跟我们讲刘知远,讲三娘;讲他也姓李,讲村子好多人都姓李;讲以前全村人都吃这个三娘井,讲现在人都吃自来水;讲脚边的大河是野田河,讲河西的人家都富起来了……

走了,别了!

回眸三娘井,更觉三娘井孤寂渺小,我的心有了一丝淡淡的伤感。然而,我还是有所欣慰,毕竟,它还存在着,存在于百姓的心间。千年来,十里八乡,百姓口口相传着它的美丽传说,感动着它的恩泽。

感念于心的一口三娘井,也向我们证明:无论是谁,只要他心存善念,热心助人,真心为百姓谋幸福,百姓永永远远不会忘记他!

2017年11月4日晚

安好,世界!安好,朋友!

       本公众号主要发布老夫我的个人动态、丁沟中学及周边的资讯、教育教学等文章。敬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jsdzzgx丁中广祥。本号也欢迎大家投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