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笔记2

2016-04-16 一千零一课

2016.4.16,一千零一课,1001天。

周六,第180天,还剩821天。


接上篇:《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笔记1


群体极端表现


在十字军的第一次东征中 ,波斯的苏丹带领一支大军包围了安条克城 。十字军被团团围困 ,士兵们心灰意冷 ,他们无心战斗 ,只是躺在房子里拒绝出来 ,惩罚与利诱都不起作用 。将领们甚至放火烧屋 ,然而士兵们宁愿葬身火海 ,也绝不肯上阵杀敌 。


统帅们并不懂得群体的真正性格 ,因此束手无策 。这时 ,一位年长的牧师出现了 ,他提出了一个计划 ,重新树起了十字军的信心 ,燃起了他们的斗志 ,让这些灰心丧气的士兵重新行动起来 ,击败了六倍于己 、精力充沛的波斯人 。


这位牧师编造了一个离奇的故事 :他自称在攻占安条克城几星期之前 ,他曾经遭遇到了危险 。当他高声向上帝呼救的时候 ,两个头带光环的神灵出现在他面前 ,授予了他一根长矛 ,并声称是当年拯救世界的长矛 。随后使者又将长矛埋进了土里 ,然后告诫牧师 ,等到安条克城从异教徒的魔掌中解脱之后 ,十字军才可以挑选 1 2个人来此挖出长矛 。


十字军的统帅们同意了这个计划 ,于是他们挑选了 1 2个虔诚的人 ,一起去寻找那支神圣的长矛 。他们从天蒙蒙亮就开始挖掘 ,直到日落西山还一无所获 。正担心无功而返的时候 ,牧师跳进了一个坑里 ,念念有词地向上帝祈祷 ,祈求上帝把手里的长矛展现在大家面前 ,增强人们的力量 ,夺得最后的胜利 。刚刚祷告完毕 ,统帅们就看到了土中的长矛尖 ,他们合力将长矛拉出 ,热泪长流 。


这一切都被聚集在周围的群众看在眼里 ,他们为此而感动 。事实上 ,这一切都是事先安排好的 。这支长矛被当成了圣物 ,用一块紫红色的布包裹好 ,在十字军中传看 。而十字军的士气因此一下子就恢复了 ,每个士兵都摩拳擦掌 、跃跃欲试 。虽然他们饥肠辘辘 ,但却浑身充满了力量 ,急着上阵抗击敌军 。看了这个例子 ,我们就会明白 ,对于一个群体来说 ,它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 ,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其间的变化如行云流水般的自然 。


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一次起义中 ,都不乏群体慷慨悲歌 、从容就义的场面 。群体 ,处于冲动状态之中时 ,从不吝惜自己的生命 。


群体没有任何长远打算群体根本不会做任何事先的策划 。群体的情绪是极端情绪化的 ,他们易于被最为矛盾的情感所激发 ;但与此同时 ,他们又总是如同牵线的木偶一样 ,受到当前刺激因素的影响。


群体没有负罪意识 ,群体天然合理 ,他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是合乎正义的 ,因为他们的数量决定了这一点 。数量就是真理 ——当群体中的任何一个人融入其中的时候 ,他就会感觉到自己的天然正确与合法 ,并意识到这种群体的绝对数量赋予他的力量 。这种力量足以让他生出杀人劫掠的念头 ,并且立即会将这种想法付诸实施 ——数量同时还赋予他一种正义的错觉 ,在杀人劫掠的时候 ,他并不认为自己是邪恶的 ,心中反而为一种悲怆的情绪所笼罩 。


我们始终有一种错觉 ,以为我们的感情源自我们自己的内心 。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 。情感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 。对待同一件事 ,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感觉 ,但同一种族在情感指向上是一致的 ,而不同的种族则显出他们之间的明显差异 。所以说 ,种族的基本特点是我们一切情感产生的根本来源 。正因为这样 ,种族的基本特点才会决定性地影响着群体的无意识 。


这就导致了这样一个社会学现象 :所有的群体都是盲动的 、急躁的 、冲动易变的 。但是 ,不同群体的情绪冲动程度却有着明显的差异 。比如说 ,英国人不论是群体还是个体 ,表现得总是那么冷静 。他们的冲动情绪在其他种族群体看起来近于 “冷漠 ” 。而法国人的情绪表达却毫无遮掩 ,这种差别直接促成了两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性格与命运 。


法兰西民族的冲动已经构成了这一民族最大的特点 ——2 5年前 ,仅仅是一份据说某位大师受到侮辱的电报被公之于众 ,就立即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 ,激起了整个民族的狂烈情绪 ,结果立刻引发了一场可怕的战争 。法国人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公然对普鲁士宣战 ,不论是他的人民或是他的政府都陷入了癫狂的状态 。这种情绪是如此的难以控制 ,以至于拿破仑三世愤而放弃了指挥权 ——没有人能够驾驭一个如此缺乏理性的民族 ,而麦克马洪 ——这位被逼上绝路的法国将军完全是被一群疯子强迫着向沙隆进发 。


拿破仑三世与他同行 ,一同去营救被困在沙隆的马赞将军 ——而后者很快就会因为这场战争的失利而被投入监狱 ——在这期间 ,法国的报纸将法军的兵力数量及全部的进军路线进行详尽的披露 。这样一来 ,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近半数的法国野战军被消灭 ,普鲁士大军兵临巴黎城下 。在这次战争之后 ,又因为谅山一次无足轻重的战争失利的电文 ,再一次引发了人们的怒火 ,由此导致了法国政府立刻垮台 。这一次事件仍然是由于法国军队毫无理性的扩张所引起的 ,法国军队与中国军队展开了旨在决定越南归属的系列战争 。


法国军队以绝对的优势占领了中国的基隆 ,然后攻克了谅山 。但是六个星期之后 ,中国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将军冯子材拿着大刀突然在镇南关对法国军队发起了强攻 ,法国人于毫无防备之下仓惶撤离 ,丢弃了大量的装备 。虽然这场战争无论对于法国还是中国来说 ,都显得那么无足轻重 ,但法国却仍然付出了内阁倒台的代价 。但与此同时 ,英国人在远征喀土穆时却遭受到了一次毁灭性的重创 ,或者至少也称得上是一次非常严重的失败 。但这件事 ,只在英国引起了轻微的情绪 ,甚至连国防大臣都未被解职 。法国人与英国人群体意识的差异 ,由此可以窥见一斑 。群体 ——不管任何一个种族的群体 ,都无可避免地流露出过多的女性化气质 。


但是 ,在拉丁族裔的群体之中 ,女性化的倾向流露最为严重 。他们的爱憎是非标准是那样的扑朔迷离 、变幻不定 ,凡是能够赢得他们好感的人们 ,命运就会立即为之大变 。


群体易于接受暗示 ,是因为他们期待着任何形式的暗示 。群体期待暗示 ,是因为他们需要暗示 。


尽管存在如此之多的不同 ,但作为相互传染的结果 ,事件在群体之中所受到的歪曲是一样的 ,甚至连程度都没有差别 。这样就导致了群体中的所有个人终将表现出同样的状态 。群体中的某一个人对真相的第一次歪曲 ,构成传染性暗示的起点 。


暗示的信息经由群体无意识轻信的哈哈镜的放大 ,呈弥散效应迅速地传递开来 。正像是耶路撒冷所发生的事件一样 ,当十字军官兵云集于此的时候 ,总会有一个人最先产生幻觉 ,认为他在墙壁上看到了圣 ·乔治出现 。于是 ,在暗示与相互传染的推动之下 ——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群体的期待意识 ,他们期待着发生点什么 ,无论是什么 ——一个人编造的奇迹 ,或者是一个人的幻觉 ,就立刻会被所有的人所接受 。


就这样 ,十字军的官兵们全都看到了圣 ·乔治显灵 ,又因为这一说法是不允许质疑的 ,于是 ,类似的幻觉现象就更加多了起来 。


群体观察能力的缺失在上一章中 ,我们了解到了群众思维的特点 ,即群体是利用形象来思维的 。事实上 ,这种集体观察往往是错误的 ,原因就在于群体观察能力的缺失 。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相应的例子 ,可以佐证这一点的正确性 。在 1 8世纪早期的时候 ,全欧洲的注意力几乎全被一种人的疯狂行为所吸引 。


他们来自欧洲各地 ,从事着各不相同的职业 ,但是却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圣梅达尔的痉挛者 ” 。这群人通常会聚集在他们最敬爱的圣 ·帕里斯神父的墓前 ,互相交流着如何进入一种奇妙的癫狂状态 ,目的在于带来身体上的某种奇迹 。在这群人中流传着这样一种信念 ,他们深信那位圣 ·帕里斯神父能够治愈所有的疾病 。


于是通往墓地的大路每天都会被大批蜂拥而至的患者堵塞 。一些人在墓前下跪 ,虔诚祈祷 ;另外一些人则尖声嚎叫 。而一旦墓地的一边有二十个女人进入了痉挛状态 ,墓地的另一边就会有更多的人这样 。在圣梅达尔痉挛者这桩事例中 ,存在着典型的观察力丧失现象 。哪怕这种观察力还能存之寸许 ,那么他们就会意识到 ,这种所谓身体上的奇迹其实是癫痫之类的癔症 ,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被诱发出来 。


但是当个体融入群体之后 ,由于期待意识的作用 ,当第一个人进入了痉挛状态之后 ,这种相互的暗示就会迅速传染 ,从而引起群体性的狂乱 。


事实上 ,即便是那些公认的智力卓越者 ,只要几个人聚合在一起 ,形成一个群体之后 ,在他们的专长之外同样会表现出群体的所有特点 。他们所看到的事情往往会遭到严重的歪曲 ,真相也会被与它无关的幻觉所取代。


如果我们对上述几个案例进一步分析 ,就可以发现群体中个人智力泯灭存在着以下四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是自我意识模糊 ;


第二个阶段是独立思考能力下降 ;


第三个阶段是判断力与逻辑在暗示与传染的作用下趋同一致 ;


第四个阶段是残存的智力品质被彻底吞噬 。


妇女和儿童是群体谎言的最有力坚持者 ,他们的话往往不可轻信 。


根据我们的结论 ,被越多的人证明的事件 ,往往错得最荒谬 。那些受到最严重怀疑的事情 ,往往就是那些观察者人数最多的事件 ;反过来 ,如果说一件事情同时被数千个目击者所证实 ,这通常也就是说真相与公认的记述相去甚远 。


历史书是那样的不可信赖 ,事实上 ,即使是这些已被记载在书上的虚假历史 ,也很难保证它们保持长久稳定 。我们知道 ,群体通常是以形象来思维的 ,这就使得群体的想象力超乎寻常 。


想象力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是必需的 ,但是无边且狂妄的想象力则会越界发挥作用 ,它会歪曲事实的真相 ,甚至是已经记载在史书上的虚假历史 。


比如说时间 ,在圣经的 《旧约全书 》中 ,耶和华是一个嗜血好杀的形象 ,而随着时光推移 ,在 《新约全书 》中出现的上帝 ,则演变成了一位博爱仁慈的化身 。


又比如说种族 ,正如我们在前面所说的那样 ,种族的基本特点会决定性地影响着群体的无意识 。佛教诞生于印度 ,昌盛于中国 ,但是假如我们将印度人所尊奉的佛祖与中国人所信奉的佛祖作一比较 ,就会发现这两者并无太多的共同之处 ,甚至相当于两种完全不同的宗教偶像 。所以说 ,群体的想象力会改变一切 ,不论这件事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 。


正因为这样 ,历史才会最大限度地背离它的本原 ,呈现出光怪陆离的面貌 。群体依靠想象和杜撰来创造英雄 ,这也就是说 ,群体也能够凭借这种本领来毁灭英雄 ,或是让英雄离人们而去 。这种事情不需要几百年的时间 ,转变甚至只发生在几年 、几个月 ,甚至同一天之内 。


群众杜撰的历史 (下 )


在十九世纪的前半个五十年里 ,这样的事情就发生了多次 。拿破仑曾经是历史上最了不起的伟人之一 ,当法国人身处波旁王朝的统治之下时 ,这位年龄尚轻的军人 ,成了田园派和自由主义的慈善家 ,一个卑贱者的朋友 。在那些幻想民主的游吟诗人眼中 ,拿破仑注定会在社会底层民众的心目中永存 。


然而时间仅仅过了三十年 ,这位步态安详的英雄又变成了一个嗜血成性的暴君 ,他在篡夺权力并毁灭了自由之后 ,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 ,便让 3 0 0万人命丧黄泉 。事态的发展并未停止 ,当法国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战败之后 ,法国人便开始尝试着回忆往昔的辉煌 ,怀念拿破仑曾经的赫赫军功 ,于是这个神话就再次发生变化 。


也许再过几年 ,结论又会有所不同 。


更极端的例子发生在十六世纪的那不勒斯 。一个名叫马萨尼罗的渔夫被暴乱者推上了皇帝的宝座 ,胡作非为 ,残暴无比 。后来被如同疯狗一样打死在路上 ,被割去头的尸体则扔在泥塘里沤泡了几个小时 ,最后被抛进了护城河里 。事态在第二天出现了剧变 ,不知道什么原因 ,群众对他的情感似乎完全颠倒了过来 。无数人举着火炬寻找到他的尸体 ,给他重新披上皇袍 ,隆重地葬于教堂 。


有上万名武装军人和更多的悲痛民众参加了葬礼 。即使是他穿过的衣服 ,也被众人撕成了碎片 ,当成圣物珍藏起来 ,他住处的门板也被拆成碎块 ,制成了种种纪念品 ;破旧的家具陡然身价百倍 ;甚至于他走过的泥土也变成护身符的原料 ,需要用黄金来计价 。以投毒为手段 ,杀死过七个人的杀人犯布瑞薇莉尔夫人被判处死刑 。


这个甚至连骨灰也无权保留的罪行昭彰者 ,在服刑当天凭借她的美貌征服了所有围观的人 ,人们的情感在一瞬间发生了转变 ,并开始切齿痛骂加之于她的酷刑 。这样的惋惜仅仅在几个小时之内就演变成了崇拜 ,当天晚上 ,她就成为了圣人 。不但那些被扬散的骨灰被重新收集起来 ,就连烧焦的木头也为之一空 ,人们甚至坚信 ,这些遗物能够帮助他们抵御巫术 。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 ,但以上这些已经足够帮助我们了解到群体的历史观是何等的善变而混乱 。


它从来就不具备一个明确的标准 ,只凭借想象力和群体的好恶来臧否人物 ,而这样的评判结果又被当成是真实的历史 ,被所谓的史学家们载诸史册 。


我们常常会谈说到 “法不责众 ” ,和它字面意义不同的是 ,这个词说的不是法律的管辖权 ,而是指群体的自我心理暗示 。这是一种非常卑微的心理安全感 。


首先 ,他们认为自己不可能会受到惩罚 ,而且人越多 ,这种信念就越坚强 。


然后 ,他们会因为人多势众而产生出一种强烈的力量感 ,这会使得群体表现出一些孤立的个人不可能有的情绪和行动 。


群体能够利用这种强烈的力量感 ,摧毁一切道德的障碍 !正像古老谚语中所说的那样 :最卑劣的行为总是像有毒的杂草一样生长在群体中 。


究竟是什么东西才能打动群体 ?


关于这个问题 ,我们其实已经有了答案 。因为群体最热衷于夸大自己的感情 ,因此 ,它只会被极端的感情所打动 。可以肯定地说 ,夸大其辞 、言之凿凿 、不断重复 、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 ——这些都是公众集会上的演说家惯用的论说技巧 ,也是最直接 、最有效的打动群体的手段 。


群体的夸张妨碍智力 (下 )


除了上面我们提到的方面之外 ,群体常常对意识形态也会进行夸张的处理 ,让某种意见以异常极端的形式表现出来 ,即使到了荒唐至极的地步 ,也毫不在意 。


在巴黎公社的暴乱成功之后 ,被广泛鼓吹的妇女权利运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许多妇女开始公然抛头露面 ,她们在各个方面都要求取得与男人相同的权利 ,除了穿男装 、佩带枪支 、骑马之外 ,一些女人甚至认为 ,蹲着小便也是妇女地位低下的象征 。


为此 ,有人专门发明了一种为女子站立小便用的排尿器 。这种排尿器的外貌与我们日常所用的漏斗十分相似 。巴黎圣日耳曼南区有一位名叫拉格非尔德的先生 ,他开了一家容器店 ,在公社建立起来后 ,由于限制公民饮酒 ,因此他的漏斗销量一直不佳 。


正当他为了这个发愁的时候 ,他的老婆给他出了个主意 ,把漏斗的价格提升一倍 ,然后全部当做排尿器出售 。拉格非尔德先生半信半疑地按照他妻子的说法去做 ,结果一天之内就销售掉了七十套 ,第二天购买的人群在店门口排满了长队 。


然而退货的女人很快又蜂拥而至 ,因为排尿器下端的导嘴是倾斜的 ,可以让尿流到较远的地方 ,而漏斗的嘴是直的 ,用这种 “排尿器 ”的妇女往往会将小便弄到自己的裤裆里 。这样的例子听起来十分滑稽 ,但它却是群体善于夸大的典型表现 。


如果我们把道德定义为持久地尊重一定的社会习俗 ,不断抑制私心的冲动 ,那么很明显 ,群体不具备任何道德 。之所以这么说 ,是因为群体既多变 ,又容易冲动 ,因此他们很难遵守我们对道德的定义 。


孤立的个人在生活中满足这种本能是很危险的 ,但是当他加入一个不负责任的群体时 ,因为很清楚不会受到惩罚 ,他便会彻底放纵这种本能 。在生活中 ,我们不能向自己的同胞发泄这种破坏性本能 ,便把它发泄在动物身上 。群体捕猎的热情与凶残 ,和这种破坏性本能有着同样的根源 。


在十七世纪初的伍尔兹堡 ,有个小男孩随口表示 ,如果把灵魂卖给魔鬼就能每天都有好饭吃 ,并且有小马骑的话 ,那么他十分愿意这么做 。于是这个贪图享受的小家伙立刻被抓了起来 ,在上百位成年人的围观下被绞死后烧成灰烬 。更残忍的事情发生在十七世纪末的北美洲殖民地 。


一位名叫高利的男子被指控为男巫 ,尽管他勇敢地拒绝了这种指控 ,但还是遭到了处决 ,他被活活挤压致死 。据说在处决的时候 ,由于感到异常痛苦 ,他把舌头伸到了外面 ,而负责监督行刑的是新英格兰司法长官 ,他竟然命人抓起一根棍子 ,把舌头硬生生地塞了回去 。这样的残忍 ,与几十个猎人聚集成群用猪犬追捕和杀死一只不幸的鹿时表现出的残忍 ,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分别 。


而这些例子也再一次验证了我们前面的研究 ,那就是在群体无意识的作用之下 ,一个原本善良而正直的人 ,究竟会做出怎样违背良知与道德的事情来 。


群体标志着杀人放火 ,标志着无恶不作 。然而 ,他们也不总是会这样 ,甚至在某些时候 ,群体也会表现出极崇高的献身 、牺牲和不计名利的举动 。而这样的崇高行为 ,孤立的个人是绝难做到的 。当群体以名誉 、光荣和爱国主义作为号召的时候 ,最有可能对群体中的个人产生影响 ,甚至于可以让他达到慷慨赴死的地步 。


当我们回顾历史 ,群体为了自己只有一知半解的信仰 、观念和只言片语 ,便英勇地面对死亡 。不断举行示威的人群 ,更有可能是为了服从一道命令 ,而不是为了增加一点养家糊口的薪水 。因此 ,只有群体才能够表现出伟大的不计名利和献身的精神 ,理性的个人有着趋利避害的本能 ,这使得他们只会把个人利益当成行动的唯一动机 ,而这种动机却绝难成为群体的强大动力 。


群体的道德净化作用群体能够让好人变成恶棍 ,这一点我们已经知道了 。然而群体同样具备相反的能力 。


尽管群体经常会放纵自己的低劣本能 ,做出道德败坏的事情来 ,但是也会不时树立起崇高道德行为的典范 。假如我们把不计名利 、绝对服从 、勇于献身真实或虚假的理想算成美德 ,那么毫无疑问 ,群体必定是最具备这种美德的人 。在这一方面 ,群体中个人所达到的水平 ,即使是最聪明的哲学家也难以望其项背 。


如何让群体接受新观念只有简单而明了的观念 ,才能被群体所接受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观念都是简单明了的 。想要让它更容易被群体接受 ,就要对其来一番彻底的改造 ,使其更加通俗易懂 。


特别是那些高深莫测的哲学或科学观念 ,以群体低劣的智力水平是根本无法接受的 ,因此 ,对它的改造也就来得更加深刻 。


尽管随着种族间理性程度和聪明才智的不同 ,这种改造有的时候大一些 ,有的时候小一些 ,但是无论如何 ,改造的方向都必须是低俗化和简单化 。


之所以要这样 ,是因为从社会的角度看 ,观念从来不存在等级制度 。我们从来没发现哪种观念要比另一种高明一些 ,这是因为不管观念刚出现时多么伟大或正确 ,只要它一进入群体的智力范围 ,它那些高深或伟大的成分 ,便会被立即剥夺殆尽 。


 1 7世纪俄国的变革 ,可以称得上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 。当彼得大帝尝试着在俄罗斯开展一场全面的改革时 ,所有来自西方的科学思想 、技术成果都无一例外地遭到了强烈的抵制 ,而且这种抵制不仅仅来自于万千民众 ,甚至连皇太子都加入到其中 。


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 ,以群体的智力水平 ,是无法接受一套复杂的变革观念的 。于是彼得大帝被迫做出了调整 ,将这套变革观念改造成了最低俗也最简单的形式 ,以便于在民众之间传播 。


改造后的新形式是 ——从男性臣民的脸部入手 ,剪掉他们的胡子 。当彼得大帝的欢迎宴会开始后 ,卫兵们就冲上前将来宾都按住 ,强行剃掉他们的胡子 ,震惊的来宾甚至还未能回过神 ,就已经成为了新观念的接受者 。




欢迎关注,持续更新中...

往期文章:

两种螺旋方向|运用这个方法论,你会越来越好

如何让巧合越来越多?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笔记1

你不用讲,我知道你晚上干了些啥

点、线、面

《运动改造大脑》近2万字笔记

张五常:思考的方法(下)

关于自我提升与店铺优化的类比思考

南京德基广场

从精致的个人主义者到城市、国家的综合实力提升

《品味》姚谦|笔记

《十四堂人生创意课1》笔记2

网红网紫是怎样炼成的?

年终奖发什么?|奖励与惩罚

杂货铺与专卖店

时空观与三观

时空观与格局

优劣

标签与筛选

一零零一阅读基金

模糊的目标与明确的目标

一个关键词就是一个世界

从买iPad说开去

那些读书人|3个月总结

拟人拟物

三十年河西

升级

《投资哲学》笔记3|完结

你真的准备好旅行了吗?

《MBA教不了的创富课》笔记1

先后顺序

海绵城市|大脚革命

《罗杰斯环球投资旅行》笔记15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笔记1

仰视,平视,俯视

旅行箱

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

读书多少

凯文凯利《必然》|笔记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