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笔记3

2016-04-26 闫涛整理 一千零一课

2016.4.26,一千零一课,1001天。

周二,第190天,还剩811天。


第三章 群体的观念、推理与想象力


群体的伪推理能力


群体没有推理能力 ,因此它也无法表现出任何批判精神 ;也就是说 ,它不能辨别真伪或对任何事物形成正确的判断 。群体所接受的判断 ,仅仅是强加给它们的判断 ,而绝不是经过讨论后得到采纳的判断 。


在这方面 ,也有无数的个人比群体水平高明不了多少 。有些意见轻而易举就得到了普遍赞同 ,更多是因为大多数人感到 ,他们不可能根据自己的推理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 。


群体的想象力


无论是独立的个体还是群体 ,一旦他们丧失了思考和推理能力 ,那么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就变得十分模糊 ,甚至不认为世界上还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情 。群体的这种想法十分强烈 ,以至于让他们产生了一种目空一切的极端情绪 。


一般而言 ,它们也会认为 ,最不可能的事情便是最惊人的事情 。凭着这样的信念 ,群体只关注一个事件中最离奇 、最不同寻常的 、最传奇的一面 ,原因便在于此 。


事实上 ,假如我们尝试着对一种文明进行分析 ,就会发现使它得以存在的真正基础 ,乃是那些神奇的 、传奇般的内容 。


在历史上 ,表象总是比真相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而不现实的因素总是比现实的因素更重要 。群体无视现实 ,无论是亲眼所见 ,还是富有逻辑的劝告 ,群体都不会表现出一丝一毫的动摇 ,都会我行我素 、能够打动他们的因素 ,只有形象 。只有形象能吸引或吓住群体 ,成为它们的行为动机 。因为群体只会形象思维 。


因为形象的暗示而产生的感情十分强烈 ,因此 ,就像暗示通常所起的作用一样 ,它们倾向于变成行动 。


即使到了现代 ,这样的故事我们也时有耳闻 。在某个大众剧院中 ,剧院经理仅仅因为上演了一出让人情绪低沉的戏 ,就不得不保护那扮演叛徒的演员离开剧院 ,以免他受到那些义愤填膺观众的粗暴攻击 ,尽管叛徒的罪恶不过是剧作家想象的产物 。可以说 ,这样的故事是对群体心理状态的最好揭示 ,尤其反映了鲜明形象对群体想象力的影响 。这也再次印证了我们的判断 :群体没有理性的思维过程 ,虚构的因素对它们的影响 ,几乎比现实因素的影响还要大 ,他们对于这两者 ,有着不加区分的明显倾向 。


所有时代和所有国家的伟大政客 ,包括最专横的暴君 ,也都把群众的想象力视为他们权力的基础 ,他们从来没有设想过通过与它作对而进行统治 。


拿破仑在这一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他在国会中演讲时曾经这样说过 : “我通过改革天主教 ,终止了旺代战争 ;通过变成一个穆斯林教徒 ,在埃及站住了脚 ;通过成为一名信奉教皇至上的人 ,赢得了意大利神父的支持 。如果我去统治一个犹太人的国家 ,我也会重修所罗门的神庙 。 ”


那么 ,究竟应当如何影响群众的想象力呢 ?


想要掌握这种本领 ,实际上只需要注意一点 ,那就是万万不可以求助于智力和推理 ;这也就是说 ,绝对不能够采用论证的方式 。


从这里可以看出 ,不管刺激群众想象力的是什么 ,都必须遵循以下两点原则 。


第一 :采取的形式必须是令人吃惊的鲜明形象 。


第二 ,一定不要做任何多余的解释 ,只需要伴之以几个不同寻常或神奇的事实就足够了 。


影响民众想象力的并不是事实本身 ,而是它们发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 。因此只有对它们进行浓缩加工 ,它们才会形成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惊人形象 。从这个意义上说 ,只要掌握了影响群众想象力的艺术 ,也就掌握了统治他们的艺术 。


第四章 群体信仰所采取的宗教形式


群体的偶像崇拜


偶像崇拜有着非常简单的特点 ,有五大标志来供我们辨认 。


第一 ,偶像总是凌驾于信徒之上 ,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 ,这一点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


第二 ,信徒总是盲目服从偶像的命令 。


第三 ,信徒没有能力 ,也不愿意对偶像规定的信条进行讨论 。


第四 ,信徒有着狂热的愿望 ,希望把偶像的信条广加传播 。


第五 ,信徒倾向于把不接受它们的任何人视为仇敌 。


一旦民众开始迷信一个人 ,常常会攀比谁更迷信 。


群体的信念有着盲目服从 、残忍的偏执以及要求狂热的宣传等等这些宗教感情所固有的特点 ,因此可以说 ,他们的一切信念都具有宗教的形式 。受到某个群体拥戴的英雄 ,在这个群体看来就是一个真正的神 。


从罗马帝国的偶像崇拜中我们可以发现 ,建立一套类似于宗教信仰的机制 ,需要这样几个步骤 。


第一 ,要对群体的想象力善加利用 ,为群体提供一个鲜明的形象 ,使之产生幻想 。


第二 ,当群体开始沉湎于妄想中时 ,就要果断而大胆地对其进行洗脑 ,以夸大其辞 、言之凿凿 、不断重复的方式来煽动群众的情绪 。


第三 ,当群众开始陷入狂热之后 ,则要以领导者的面目出现 ,为他们指出方向 ,用信念来激励他们 ,使得他们重新开始想入非非 ,并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


当这些工作完成之后 ,偶像崇拜就已经被初步建立起来 ,剩下的工作就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 ,来完成对宗教感情的维护 。


理解了群体的宗教情结 ,我们可以对一些十分重要的历史给出这样的解释 。


任何一桩惨案 ,总是群众所为!


第一章 群体的意见与信念中的间接因素


群众运动的导火索


某些观念的暴发并被付诸行动 ,有时看起来显得十分突然 。然而这只是一种表面的结果 ,在它背后肯定能够找到这种延续良久的准备性力量 。


打个比方来说 ,如果说间接因素相当于长时间的虫啃蚁噬 ,那么直接因素就是一次强烈的地震或台风 ,虽然看上去是外力破坏了房屋 ,但房屋的地基实际上早已经被掏空了 。


在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中 ,都可以发现这两种因素相继发生作用 。这里仅以一个最令人震惊的事件为例 ,法国大革命的间接因素包括哲学家的著作 、贵族的苛捐杂税以及科学思想的进步 。


有了这些准备 ,群众的头脑便很容易被演说家的演讲以及朝廷用不疼不痒的改良进行的抵抗所激怒 。有些间接因素具有普遍性 ,可以看出 ,它们是群体一切信念和意见的基础 。这些因素就是民族 、传统 、时间 、各种典章制度和教育 。


第一条导火索:民族


关于民族这一因素的作用 ,以后还会有所涉及 ,我们在这里需要了解的 ,是它对各民族群体气质特征的影响 。事实上 ,正是这种影响存在着差别 ,才决定了今日世界的格局 。


第二条导火索:传统


为了保持传统 ,自从有人类以来 ,他们就在进行着两大努力 ,一是建立传统 ,二是当有益的成果已变得破败不堪时 ,人类社会便努力摧毁这种传统 。无论是新传统还是旧传统 ,倘若没有一个传统存在 ,文明就不可能延续 ;而如果没有新的传统 ,文明也不可能进步 。


第三条导火索:时间 


时间是世界万物的真正创造者 。时间也是世界万物的唯一毁灭者 。积土成山 ,要靠时间 ,从地质时代模糊难辨的细胞到产生出高贵的人类 ,靠的也是时间 。数百年的作用足以改变一切固有的现象 。假如我们赋予蚂蚁足够的时间 ,它也能把勃朗峰夷为平地 。如果有人掌握了随意改变时间的魔法 ,他便具有了信徒赋予上帝的权力 。


时间引起一切信仰的诞生 、成长和死亡 。它们因为时间而获得力量 ,同时也因为时间而失去力量 。具体而言 ,群体的意见和信念是由时间酝酿起来的 ,或者它至少为它们准备了生长的土壤 。一些观念可实现于一个时代 ,却不能实现于另一个时代 ,原因就在这里 。


时间把各种信仰和思想的碎屑堆积成山 ,从而使某个时代能够产生出它的观念 。这些观念的出现并不像掷骰子一样全凭运气 ,它们都深深植根于漫长的过去 。当它们开花结果时 ,是时间为它们做好了准备 。如想了解它们的起源 ,就必须回顾既往 。


第四条导火索:政治和社会制度


我们知道 ,制度是观念 、感情和习俗的产物 。我们又知道 ,观念 、感情和习俗是相当稳定的东西 ,绝不随着改写法典而被一并改写 。


这样一来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 ,它就无法随意选择自己的制度 ,就像它不能随意选择自己头发和眼睛的颜色一样 。既然制度和政府都是民族的产物 ,这就决定了它绝对不可能创造某个时代 ,只能被这个时代所创造 。


形成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改造它也同样如此 。


第五条导火索:教育


尽管国家用教科书制造出这么多有文凭的人 ,然而它只能利用其中的一小部分 ,于是只好让另一些人无事可做 。因此 ,它只能把饭碗留给先来的 ,剩下的没有得到职位的人便全都成了国家的敌人 。


从社会金字塔的最高层到最低层 ,从最卑贱的小秘书到教授和警察局局长 ,有大量炫耀文凭的人在围攻各种政府部门的职位 。商人想找到一个代替他处理殖民地生意的人难上加难 ,可是成千上万的人却在谋求最平庸的官差 。只在塞纳一地 ,就有几千名男女教师失业 。


这些人全都蔑视农田或工厂 ,只想从国家那儿讨生计 。而被选中的人数却是有限的 ,因此肯定有大量心怀不满的人 ,他们随时会参与任何革命 ,不管它的头领是谁 ,也不管它有什么目标 。可以说 ,掌握一些派不上用场的知识 ,是让人造反的不二法门 。


关于应试教育的题外话


在我们的生活中 ,能够帮助我们走向成功的条件是判断力 ,是经验 ,是开拓精神和个性 !而这些优良品质 ,偏偏是不能从死啃书本中得来的 。教科书和字典固然可以充当有用的参考工具 ,但长久地把它们放在脑子里却没有任何用处 。


那么 ,我们该如何让孩子们接受到有益的教育 ,让它帮助孩子们获得正确的观念呢 ?


要知道 ,观念只有在自然而正常的环境中才能形成 。因此 ,我们需要年轻人每天从工厂 、矿山 、法庭 、书房 、建筑工地和医院中获得大量的感官印象 ;他得亲眼看到各种工具 、材料和操作 ;他得与顾客 、工作者和劳动者在一起 ,不管他们干得是好是坏 ,也不管他们是赚是赔 。


只有采用这种方式 ,孩子们才能对那些从眼睛 、耳朵 、双手甚至味觉中得到的各种细节 ,有些微不足道的理解 。学习者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这些细节 ,默默地推敲 ,在心中逐渐成形 ,并且或迟或早会产生一些提示 ,让他们着手新的组合 、简化 、创意 、改进或发明 。


如果从考试 、学历 、证书和文凭的角度看 ,坐在学校板凳上啃理论和教科书的时间是有点长得过头了 ,而且负担过重 。即使是采用的方法也糟糕透顶 ,以至于已经成了一种严重违反自然的 、与社会对立的制度 。


为此 ,我们不妨看一下我们的教育制度都做了些什么 。


过多地延长实际的学徒期 、培养懒汉的寄宿制度 ,过多的人为的训练和填鸭式教学 、繁重的功课 ,对今后的时代完全没有考虑 ,对人的职业缺乏安排 ,对年轻人很快就要投身其中的现实世界装聋作哑 ,不考虑学生如何适应社会 ,不考虑人类为保护自己而必须从事的斗争 ,不教给学生如何保持坚强意志 … …


反过来呢 ?


所有必要的准备 、所有最重要的学习 、那些丰富的常识 、坚忍不拔的意志力 ,凡是该赋予年轻人的东西 ,我们的学校一样也没有教 。这样看起来 ,我们的教育不但远远没有让他们获得生存能力的素质 ,反而破坏了他们的这种素质 。


也许有人会认为 ,以上对于教育制度的批判 ,已经严重脱离了群体心理学的主题 。


然而可曾有人想过 ,那些今日正在群体中酝酿 ,明日就会出现的各种想法和信念 ,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 ?


它产生的土壤究竟又是怎样的呢 ?


当我们了解了现实之后 ,就更有理由知道 ,那些被恶化的群众头脑 ,究竟是如何由当前的制度培养出来的 ,冷漠而中立的群众是如何变成了一支心怀不满的大军 ,随时打算听从一切乌托邦分子和能言善辩者的暗示 。


如果我们不能认清这一点 ,还任由我们的学校培养一批批狂热的暴徒 、无知的民众 ,那么可以预见的是 ,在不远的将来 ,为我们的民族走向衰败铺平道路的 ,必将是我们的学校 。


下次笔记:第二章、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




欢迎关注,持续更新中...

往期文章:

两种螺旋方向|运用这个方法论,你会越来越好

如何让巧合越来越多?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笔记1

你不用讲,我知道你晚上干了些啥

点、线、面

《运动改造大脑》近2万字笔记

张五常:思考的方法(下)

关于自我提升与店铺优化的类比思考

南京德基广场

从精致的个人主义者到城市、国家的综合实力提升

《品味》姚谦|笔记

《十四堂人生创意课1》笔记2

网红网紫是怎样炼成的?

年终奖发什么?|奖励与惩罚

杂货铺与专卖店

时空观与三观

时空观与格局

优劣

标签与筛选

一零零一阅读基金

模糊的目标与明确的目标

一个关键词就是一个世界

从买iPad说开去

那些读书人|3个月总结

拟人拟物

三十年河西

升级

《投资哲学》笔记3|完结

你真的准备好旅行了吗?

《MBA教不了的创富课》笔记1

先后顺序

海绵城市|大脚革命

《罗杰斯环球投资旅行》笔记15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笔记1

仰视,平视,俯视

旅行箱

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

读书多少

凯文凯利《必然》|笔记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