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悟与不悟,就是我们心能不能做到一

净空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摘自空法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之十 显见离见

我们讲经文念一段。【阿难!若无明时,名不见者,应不见暗;若必见暗,此但无明,云何无见。】这个经文接着前面一段来的,那么世尊在此地与阿难尊者反复地辨别见明见暗这个问题。世间人往往把见明认为是有见,见暗呢,就不见了,我们平时常识都是这么讲的。白天的时候,看见了没有?看见了。到夜晚的时候、没有灯光的时候,看见没有?没有看见。这个话实在是颠倒的。没有看见,暗不是看见了吗,怎么说是没有见呢?

仔细去观察啦,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这个见解言语,颠倒错乱得实在是太离谱了。可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没有留意,好像习惯了,大家就这么说了,其实是很大的错误。在佛法里面呐,它是要叫我们认识事实的真相,不允许有错误的见解,也不允许有错误的言辞,这样子才能够见到诸法实相,就是一切法的真实相。

那么经文前面两句大意是说,都是讲的见性啊,这个见性没有日、月、灯——那么这就是光明的来源,没有这个明之源,如果我们就叫它作不见。「名不见」,名是名词,我们就给它一个名字叫不见。要真的不见呢,那连暗也不见,才叫作不见。如果说是虽不见明,可是他又见到暗了,那么由此可知,他是不见明相而已,不能说没有见。要说没有见呢,这是错了。那么这是一般常识,很容易体会到。

这个在唯识里面讲,眼识九缘生,第一个条件就是明。那么可见得没有明的时候,眼识不生。在黑暗当中见到暗的时候,诸位要记住,那不是眼识见,那是见性见。眼识,在九缘里头有明,九缘里头离了一个,眼识也不能生起。从这里就能够体会到见性与眼识有什么不相同的所在,什么时候是眼识与见性是联手起作用?这是在明这个缘当中,这是见性跟眼识起联合的作用。没有明的时候,那么换句话就是说,就是没有眼识,单独是见性起作用,这是我们自己能够勘验的呀。而佛在楞严会上,这个经虽然讲得还不太多,这一桩事情,大致我们也能了解一些了。如果要细心来观察呢,这个里面,境缘确实是相当的复杂,决定不是一个单纯的。见明之见,所谓虚妄眼识啊,遍计执情。明暗都能够见,这是阿赖耶的见分,是依他起性。见分如第二月,遍计所执的眼识如水中之月。那么这个第二月就是捏目所见的二月啊,要比起那个水里面的月影,那要是胜过多多了。

那么说到第二月,就是阿赖耶见分之见呢,还比较容易体会到。确实,见性之见呢,不容易体会。那么要到真正能见到见性之见了,这才是禅家所讲的明心见性啊,才能派得上用场。那么这是在一切大乘经典里面,希望大家特别留意,学佛就为了这么一桩事啊,法华里面所讲「一大事因缘」啊。再看下面经文,这佛再叫着:

【阿难!若在暗时,不见明故,名为不见;今在明时,不见暗相,还名不见。】都有一个不见了,明了就不见暗了,那也不见了。暗则不见明了,明啊,那又是不见了。说:【如是二相,俱名不见】啊,诸位想想哪有这个道理呢?说:【若复二相自相陵夺,非汝见性于中暂无。如是则知,二俱名见,云何不见?】这个经文好懂,好懂的我们就不必多说了。明暗是外面境界相啊,境界相在变化啦,见性没有起变化啦。明来见明,暗来见暗,怎么能说不见呢?那么在本经,世尊前面种种开示,我们应当还能够记得,见性确确实实是脱根脱尘的。明暗是尘啦,是色尘啦,眼是根啊。那个眼睛瞎了,盲人,他也能见,可见得这个见性是独立的。那么换句话说,见性岂是四缘所生呢?!这已经就答复明了了。阿难误会见性是缘生的,是因缘生法,我们由事实上种种来证明,见性不是缘生的。这底下就做结论了:

【是故阿难!汝今当知,见明之时,见非是明;见暗之时,见非是暗;见空之时,见非是空;见塞之时,见非是塞。】这是就眼前现量的境界列举出来,让他自己去辨别,能见之性,与所见的境界,不一样的。明暗空塞是所见的境界,能见的见性在境界里面是独立的,不为境界所转呐。境界是缘生的,明暗空塞都是缘生的。凡是缘生的,就是生灭法,也就叫作有为法;不是属于缘生的,则是无为法。有为是假的,无为是真的。那么这是讲这一分带妄之真啊,这是说得见性啊。

见性虽然不是缘生,但是诸位要晓得,在唯识当中讲得很清楚,依旧是自己业识变现之物。它是阿赖耶的见分,要比起纯真无妄的妙觉性,还要隔一层。那么我们讲见性,是要以纯真无妄的妙觉性为目标,决不是止于阿赖耶里面的见性。这虽然是高明,问题还是很多。那么像这些境界,我们虽然在初学,也应该略知一二。为什么呢?在我们修学过程当中,不要发生误会,这一点很重要。这个阿罗汉、辟支佛,他们连这个阿赖耶的见分也没见到,何况是真如本性呢?!那么佛在小乘经里面所讲的,多半只讲到六识,这个阿赖耶跟末那不是不讲,很少讲。由此可知,阿罗汉的智慧有限呢。大乘法里面常讲阿赖耶识,可是啊,得见性的菩萨才能够明了。

这一门学问,最大的障碍,就是我们自己的妄念分别,这是我们没有法子离开的啊。在本经,阿难尊者就示现一个例子,确确实实,我们学东西就跟阿难一样,佛这个问给我们讲了,想想,又生另外一个问题,枝枝节节是不胜其烦啊。佛也了不起呀,不厌其烦,一桩一桩来解释,那么这个在修学之中啊,就称作叫渐修啊。那么他是遇到这么一个好老师啊,这老师是高手啊,层层给他剖析。

如果我们遇不到这个高手,几次这个解释还不能懂,就“算了,这孺子不可教也,”那个就难啦。佛祖确实是不一样,他有耐心,只要你肯学,总不舍弃,以种种善巧方便,诱导我们悟入。这个楞严一会啊,我们就看到佛的教学。再看下面经文说:【四义成就。汝复应知,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这个四义,就是讲的明暗塞空。成就啊,是讲比喻,就是用这个四个法子,证明了能见的见性,见于所见的境界,见性不是境界。那么现在也就是例此而议,这是四义成就。那么从这个比喻当中,你啊,「复应知」啊,「复」是又啊,你又应该要觉悟啊,这个知就是觉悟的意思,你要有知觉啊。

【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这两句话很重要。这个里面一共有四个见,这四个见字啊,有真见有妄见。真见见到妄见的时候,真见是见性,妄见是指的这个见识。下面一句,见非是见,真见非是妄见啦!这比这个见性见境界啊,是又要深入一层了。为什么呢?那个妄见也是能见。真见是能见,妄见也是能见,这能见见能见,比那个能见的见性,见外面不能见的境界,这要差很远了。明暗塞空,它不能见呢,它是所见呢。这才是大觉啊。那么这样说呢,这两句诸位就有了一个概念了。那么什么是真?这真到什么程度?要在这一段经文里面来讲,逐渐逐渐讲到纯真无妄。这个十番显见从上来,这个八番呢,都是带妄之真。第九、第十这两段呢,渐渐把那个带的一分妄也要脱掉了。那么这个两句啊,逐渐逐渐向纯真无妄上走了。

【见见,】上一个「见」,是指的妙明真心呢,我们讲的是本性。本性里面本来无一物啊,哪里还有个见呢?那么由此可知,这一个「见」是方便说,是方便说。本性有本觉,不得已啊,将本觉说之为真见,只有言词,决不能执着。我们之所以没有法子悟入,说了一个真见,就执着:“诶,还有一个真见,还有一个妙明真心。”这些名词,要晓得都是废话啦,佛所谓的「黄叶止啼」啊,要晓得它的用意。我们既不能离开它,也不能执着它,这样才能够悟入。离开它,我们没有依靠,好像行路啊,没有个方向。执着它,它变成障碍,动弹不得了,所以要懂得方便。

那么这就好比什么呢?第一月,这是真正的月亮。这第二个见字,就是阿赖耶的见分,「见精明元」呢,犹如捏目所见的二月,这是第二月,这个前面讲得很多了。所以佛在此地告诉他,你又应该要知道,真见的见性,真性,照见阿赖耶见分的时候,这个真见,纯真无妄的,就连阿赖耶的见分都比不上。那么何况眼识那个妄见?!眼识之见,现量可以说太小太小了;阿赖耶的见分,这个见量就相当之大了。

我们晓得,十法界依正庄严呢,那是唯识所变呢。那么阿赖耶的见分,它的能力,也是尽虚空遍法界,它有这么大的能力。可是,它是第二月,它不是第一月。为什么呢?阿赖耶里的见分里头不觉,真性的真见是觉。几时,我们见色闻声,像六祖所说的:「一一见中,一一闻中,生无量智慧」,那个时候就是你真见在用事了,境界就大大地不相同啦!这个真见跟妄见,给诸说,是一不是二啊。既然是一,为什么叫个真、叫个妄呢?觉的时候叫作真;迷的时候叫作妄。阿赖耶与真如本性是一不是二。觉的时候叫真如本性;迷的时候叫阿赖耶。就是这么回事情。由此可知,关键就是在迷悟啊。可这个话啊,实在是说得太多。说多,也就是为了这一桩事情啊,多即是一啊,是为了这一桩事情,一即是多。诸位果然要想悟入的话,一定要在根本上下手。

像我们中国禅宗所用的方法,我们过去讲过《禅宗集》,讲过《顿悟要门论》,那么这是禅宗最著名的语录,我们读过啊,都是教我们要从根本上下手。根本下手是什么呢?根本是一,不二啊,《维摩经》里讲的不二法门,这个确确实实是最快捷悟入的一个法门。念佛法门就是修这一个法门的代表。你看念佛的宗旨在一心不乱呢,这不是讲一嘛,一心不乱就悟入了。那么我们自己想想,我们是不是在一心不乱上用功夫呢?我们二六时中忙的什么呢?诸位要是忙着一心不乱,就有悟入的指望。要是愈忙心愈乱呢,这事情就麻烦了。那给诸位说,这一生啊,又要空过了啊,没有机会悟入啦。

佛法,对于一切众生是平等的,绝对公平,决定没有偏心。诸位想想,如果要是有偏心,要不公平,你们看看五祖,神秀那一伙人跟五祖三十多年呢,给诸位说,情同父子啊。到最后传法,传给一个什么人呢?一个不相干的人。啊,还是一个没有开化的人,是个野蛮人,又不认识字,来了八个月,才见两次面,就传给他了。诸位想想看,所以当时那些大众啊,他当然不服气呀。那个经里头虽然没有明说,我们能想象得到,大家心里头都是忿忿不平呀,怨恨啦,“这祖师老糊涂啦,怎么把衣钵传给那个人去啦?”所以大家商量,才派人去追啊,想把衣钵抢回来。

佛法是公平的,神秀大师虽然跟了三十年,没悟啊。为什么没悟呢?没有到一心,还是三心二意。你看他呈偈子的时候,又想送去,又不敢送。搞了多少次,最后没办法,贴在墙上。心不一呀,那没入门呢,心里面有疑惑。你看六祖心里头,没有疑惑。所以坛经,我也一再给诸位说,是大乘佛法的纲领。尤其是坛经里面呢,这个曹溪原本里头的第一章,那个第一章啊,就是一部完整的经,序、正、流通,三分具足,那是六祖当年在大梵寺一次的开示,一天所讲的,是一个完整的讲记。六祖大师这个讲记最完整的就是这一篇,向后啊,都不是,那是集起来的,是分门别类集起来的。就是第一章啊,是他完整的一个讲记,那就是完完整整的一部经。诸佛所谓上上乘法,是尽在其中啊,那一章要是悟了,一切都悟了。

我们在这个里面仔细地去观察,这个悟与不悟啊,就是我们心能不能做到一。怎么叫呢?在一切法里面都不起分别,心才一。那个心才起分别,就是二心、三心啊,哪里能够一呢?!诸位要知道,分别是第六意识的功能,分别执着是第七识的事,你要是一切法里面不分别、不执着,就是转识成智啊。智是从一心里面生的呀,一心才生智慧,二心不会生智慧的。一心是佛法,二心是世间法。一心就是圣人、是佛菩萨,二心是凡夫。那么这是关键的所在啊。

妄见是什么呢?就是分别。分别见,执着见,在一切法里头生种种见解,这就叫妄见呢。真见里面绝定没有这些东西,所以,我们只要把这些东西摆脱掉,像六祖大师一样,入一真法界啊。这个是我们的好傍样啊。

我们现在学佛,最放不下的,给诸位说,身见!这个在烦恼里头是第一关,第一关不容易打破。什么都要围绕这个身来想,要名是这个身,要利也是这个身,要怎么样享受也是这个身,身害死人啊。在这个身见里面起无量无边的误会,把虚妄假的当作真的。佛给我们讲真实法,听是听了,偶尔点点头,根本就不相信。所以无量劫来还在生死流转,还摆脱不了轮回。

这是我们现前的境界啊。什么时候能够像六祖一样,什么都不想了,心里面干干净净,一丝不挂啊,本来无一物啊,这就入了境界了。这个时候,真见之体就摆脱了妄见了。摆脱妄见,就是《华严经》里面讲的一真法界,就是《维摩经》里面讲的不二法门,《法华经》里面讲的入佛知见啦。

这一节经文里面所说的,这是境智不二,所以说名为见。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摘录历史目录(点击进入)

所谓成就,就是分别执着没有了,平等性妙观察现前了

不起念则已,起念就是阿弥陀佛,这就有能力往生

迷悟,就在我们六根门口,凡圣也在这个门口

所有的言说全是世间戏论

经的意思,懂了就懂了,不懂不要去想它,不必去研究它

被人骗两事:一是还过去欠他的债;二是放利息,他将来还加倍地奉还的

因缘生一切法,因缘不会生一切性的

正路就是离心意识去读诵经论

凡是有因有种子的皆是生灭法;无因无种子的才是真正的无为法

历史文章选读目录一(新关注的师兄入)

历史文章选读目录二(新关注的师兄入)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祖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接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01--90目录(点击进入)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摘录历史目录(点击进入)

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