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严经讲解325:下辈子你跟哪一对父母亲有缘,这都是注定好的,这是我们的业力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14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5505mpjg5&width=500&height=375&auto=0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视频讲座: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14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卡卡的,难道不是卡卡的吗?你看啊,英年早逝,所以说,在座诸位!你要讲成就的话,那你看看哪一个人,像歌声啊......那如果说画画,Picasso,那还有哪一个人比他们成就更大,是不是?现在统统变成历史了,历史了!因此我们就知道,世间没有一种东西比佛法更为重要,这个是了生死的关键,这是一把钥匙,打开你开朗的心情。所以在座诸位,你今天打开了那个心胸,你再出国,那完全不一样了,你看什么都是真如,你也不会为了那一点点小钱,跟人家斤斤计较,不会了!以你现在的心境出国去玩,哪里都是极乐世界,你内心已经解脱了,走到哪里都是一样的。「唯进无退」:由于定慧等持,定慧持心,故能令心惟有向上增进,而无退堕。而无退堕就是这辈子你一定要一直前进,就是不能退,一定要给自己一次机会。因此此时境界一直在进步。

义贯:此时「定光」愈加开「发」显「明」,愈加开发显明,而智「明」之「性」亦愈「深入」,愈来愈深入,以定慧持心故「惟进无退,名」为六信位菩萨之「不退心」住。

1844页,(7)七信:护法心住。经文:【心进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来气分交接,名护法心。】注释:「心进安然」:「进」,精进。「安然」,安而行之,指无功用行。「保持不失」:「保持」,保护任持。「不失」,不退失定心。「十方如来气分交接」:「气分」,指法身之气分。与十方如来法身之气分交接。开始有通到十方如来,这个不不得了。「护法心」:指内护心法,外护佛法。

在座诸位!想要当护法的人,一定要先了解心法,我一直强调,嘉奖在家居士,在家居士一颗护法的热忱,如果没有建立在智慧和理性,和我们的正法的角度上,那么这个护持的法,就会转过来变成护人,护人,护人就变成我师父讲的法统统对,其他法师讲的法统统不对,这个是很重要。所以一个护法的人,这个心性没有开,他所护的就不是法,就变成人、感情的因素、相的因素重于佛陀的真理,这个不是理性的佛弟子,所以真正的佛法,回归到智慧、理性的层面。最近很多人就问:师父啊!我们说2012年是世界末日。我说:我说还是要回归冷静跟理性,你一定要了解马雅文化。马雅文化,一个循环是五千一百年左右,五千一百年左右,马雅文化,它是五千一百年一个循环,要记住,它是无穷尽的五千一百年一直循环,在马雅文化里面病没有讲到世界末日,只是它的历算到五千一百多年,终结一个点,那是另外一个,五千一百多年的循环又开始,是这样子,它没有说世界末日,是后来的人一直讲到这个世界末日的问题,那么这个玛马雅文化,就比较有一点,它的究竟义还有观念义,究竟义马雅文化就是,万法皆空,一片寂静。意思就是在马雅文化里面,有寂灭的一个角度就是,万法它都是败坏之相,所以马雅文化的最终八字真言就是,万法皆空,一片寂静,就是这个宇宙本来就是寂静,这是马雅文化里面的,体上来讲的。那马雅文化本身又重视生,马雅文化的人,他是认为要使他生,就必需死更多人,要使他生就必需死更多人,所以马雅文化有用血,人的血来祭祀,而且是用童年,十几岁的小孩子,砍那个十几岁小孩的人头,砍那个人头,才十几岁啊!献这个祭,它认为更多的人死,就会更多的人生,所以马雅文化说,我重视生,其实就是让很多人死,这个观念一直卡住。

所以,你到马雅文化这个地方,有看到哪个水井,那个井,就是我们现在这个井,它那个水井是四方型的,不是我们台湾这个圆,打了圆形的井,他们水井很大,里面潜下去,绝对会看到骨头,二十个骨头,一个井一个井一个井,把尸体把那个头砍下来,将尸体统统丢下去,泡在水里面腐蚀、烂掉,经过了几百年,剩下白骨,这个就是马雅文化,这个就是马雅文化。那么讲到这个护法心,佛法当然也会灭亡,我们能够撑多久?能够多撑一点时间,经过一万年或者二万年这不知道,对不对?而我们现在是末法,而我们能撑多久,就撑多久,但是最主要的,你要有护法的心,一定要先了解我们这颗心性,你护起法来,就回归理性,回归智慧的护持,不会盲从,不会盲从。连师父讲错了,你连这个师父邪知邪见都不能分辨,当什么护法呢?对不对?因此,我们了解,要先护法,要先内护,一定要先了解,真正的心性是什么

义贯:此菩萨自「心」任运寂然而「进安然」无功用行,「保」护任「持不」退「失」定心,即与「十方如来」法身之「气分」相「交」相「接」,以佛力加持故,故能内护心法,外护佛法, 「名」为七信菩萨之「护法心」住。(8)信:回向心住

经文:【觉明保持,能以妙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犹如双镜,光明相对,其中妙影,重重相入,名回向心。】注释:「觉明保持」:觉慧增明保持不失。「回佛慈光」:「佛」,此指他佛,亦即外佛。「向佛安住」:「佛」,此指内佛,自己心佛。反过来!「犹如双镜」:「双镜」指内佛与外佛之心明如镜,两两相对。「重重相入」:佛光与心光互相涉入,即密教之「入我我入」也。义贯:此菩萨「觉」慧增「明保持」不失,「能以妙」慧之「力」用,「回」他「佛」之「慈光」,而「向」自己心「佛」光中「安住」,此即「犹如双镜」(两面镜子),其「光明相对,其中妙」光妙「影」,佛光心光「重重相」涉相「入」,光中见光,影中含影,佛光入我,我入佛光,回自向佛,回佛像己,此境界者,「名」为八信菩萨之「回向心」住。

(9)九信:戒心住。经文:【心光密回,获佛常凝,无上妙净,安住无为,得无遗失,名戒心住。】注释:「心光密回」:「心光」,指自心之光。诸位!在佛经所讲的这个光,统统表示智慧的意思,那么你看到佛陀头顶上有光,就表示这个人的智慧非常的高,所以你们有空,去照照看你们头顶上有没有光,要是照不出来,那就表示智慧还很差,很差,抹油的不算,照照看,用摄影机照一下。佛陀如果今天在世的话,那还得了,我们现在的摄影器材一照,佛的光,头顶的光,那就知道这个是圣人,这个是圣人。「密」念念不断,密密相接。「回」,回光返照自身自心。

「获佛常凝,无上妙净」:「凝」,凝定不动。「妙净」,指戒体净妙。谓能获得如来常凝定不动之佛光注照加持,引文得与无上妙净之戒体一同。什么叫做戒体?在座诸位!这个戒体是本自具足的,我们说,我们去受三坛大戒,得了戒体回来。诸位!这是由事相引发内在的戒体,其实戒体并没有增减。你持戒,戒体没有增减,你说破戒,戒体也没有增减。但是,破戒的行为,让人家会轻视佛法,所以说,你这样破戒。因此我们了解,这个戒的究竟的体,并没有任何的增减。「安住无为」:「无为」:以戒体是无作戒体,故是无为。此即安住无作无为戒体。但是这个要修行才开发的出来,虽然本自具足,可是不修行开发不出来,因此,无修而修就是这个意思。无修就是无作,而修就一定要修行,不修行你怎么开采本来的戒体、无作戒体?

义贯:此菩萨自「心」之「光」念念禁「密回」照自身自心,且「获佛」光「常凝」不动之注照,而得与「无上妙净」之戒体,一同「安住」无作「无为,得无」一念「遗」漏忘「失」,而不落于有为, 「名」为九信菩萨之「戒心住」。

(10)十信:愿心住。经文:【住戒自在,能游十方,所去随愿,名愿心住。】注释:「所去随愿」:即随愿往生,或随愿示现。义贯:此菩萨安「住」无住「戒」体,「自在」成就,而「能游」化「十方」世界,随「所」愿「去」何国,即得「随愿」一念便至,「名」为十信菩萨之「愿心住」。单单到这个十信位都不得了,动念就可以到他方国土去,我们没办法,我们要到哪一国统统要坐飞机。所以,如果你得到这个意生身,这个真是好,意身就是如意的法身,统统叫做意生身,意,如意的意,身,如意的法身,简称意生身。随意而往。

底下是2、十住位。(1)发心住。经文:【阿难,是善男子,以真方便发此十心,心精发挥,十用涉入,圆成一心,名发心住。】诸位那个十用涉入,圆成一心,统统在讲什么?统统在讲前面的十信位,把这个前面的十信位集合起来,叫做十用涉入,圆成一心,这个十用是指前面的十信。注释:「是善男子」:指十信满心之人。我们还不到这个阶位。「以真方便」:指大佛顶法之无上法门。「发此十心」:指信位之十心。「十用涉入」:指在十信位上,十心之用互相涉入,不唯独用第十信位之愿心,而是将全部十信所修得之十心一齐起用。「圆成一心」:将十信之十心互相涉入,而圆成一心,此心即初住之心,称为发心住。义贯:「阿难,是」十信位已满之「善男子,以」大佛顶法之「真方便」开「发此」信位之「十心」,本「心精」明之体得以「发挥,十」心之「用」互相「涉入」,而以此十心「圆成一心,名」为初住位「发心住」菩萨。

(2)治地住。经文:【心中发明,如净琉璃,内现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名治地住。】注释:「心中发明」:指于此圆成一心中开发显明。继续就是一直,一直开发,一直显明。「如净琉璃,内现精金」:前面是用明月,现在使用精金,如净琉璃,内现精金。「净琉璃」指净琉璃之器。如在用净琉璃的瓶中装了纯金,前面是用明月,现在是用纯金,琉璃本来明彻,再加上其中之真金,则更加光华四射。光辉四射。所以,在座诸位!你看看这个好莱坞,还一个宝莱坞,印度的宝莱坞,是不是?这印度的宝莱坞,它每一片出来,它都有歌舞,还有,它的服装都是非常的亮丽鲜艳,好像真金打造的。还有一个在非洲,你们不了解的,叫做奈莱坞,奈及利亚一个奈莱坞,你们可能不知道。所以,全世界有三个莱坞,一般都知道好莱坞,不知道后面还有个宝莱坞,还有一个叫做奈莱坞,那个奈莱坞从来不用外国的明显,统统用黑人,那个黑人,奈莱坞拍一部电影,一部电影,两万块美金,一部电影拍起来二万,都怕他们黑人的英雄史,拍他们黑人的种族、文化,就是这样子。底下「以前妙心」:指前面十用涉入之心,以十用涉入,其相微妙,故曰妙心。「履以成地」:「履」,履践,实行、实用之义。谓以此妙心来履践,成就进趣后位之地,称为治地住。

义贯:此菩萨于圆成一[心中]复[发]显[明]妙智,[如净琉璃]器中,「内现精」纯之「金」,更加英华四泻。「以前」十用涉入之「妙心,履」践真如「以成」进趣后位之「地,名」为二住位之「治地住」菩萨。

(3)修行住。经文:【心地涉知,俱得明了,游履十方,得无留碍,名修行住。】注释:「心地涉知」:「心地」为代表二事:「心」之始觉,「地」之本觉。始觉为智,本觉为理。始觉与本觉互相涉知。「俱得明了」:则理与智皆得明显了知。所以,佛教的特色在哪里?在理性跟智性,智慧的智。佛法是理性的宗教,是智慧的宗教,一点都不迷茫。但是佛教有个客观的态度就是,我们对这些其他的宗教,一律要尊重,尊重人家,宗教它是每一个人的心灵甘露,每一个人的药不一样,所以,我们不能说,佛教那么好,别人怎么不来信,我们就骂别人是业障深重。不可以这样子的,我们对每一个宗教,都抱以尊重的态度,这样才是一个理性的宗教。让我们的优点,让人家看到,让我们的优点显露出来,让人家真的从理性判断,从智慧来判断,我们佛教真的是了不起的宗教,这样子让人家心服口服。「游履十方」:指至十方世界去上求佛道,下度众生。

义贯:此菩萨以始觉之「心」智及本觉之「地」互相「涉知」,即理与智「俱得」显「明了」知,故能「游履十方」世界,上求佛道,下度众生,广修妙行,「得无留」难障「碍,名」为三住位之「修行住」菩萨。

(4)生贵住。经文:【行与佛同,受佛气分,如中阴身自求父母,阴信冥通,入如来种,名生贵住。】到了这个时候,行与佛同,用佛气分来相接。简单讲:成佛有望了,所以行与佛同,受佛气分,到这个时候开始产生跟佛的气分交接。

注释:「受佛气分」:领受佛之真如气分。如,再用一个比喻,「如中阴身自求父母」:犹如中阴身虽能自求父母,但仍须与父母之业相同,才能互感。诸位!这个自求,我们要很注意这个用词,在佛教的业力的众生,不是愿力的菩萨,不是示现的愿力的菩萨,没有资格选择,他只有跟有缘的父母。在经典里面这样记载,当我们人断气以后,这个灵魂出来,我们讲第八识出来,看到外面所有的,统统是漆黑的,统统是黑的,只有跟自己有缘的父母,看到的一线的光明,他就朝着这个光明去投胎、去转世,由不得他自己,没有办法,旁边全部都是黑的。所以下辈子,你跟哪一对父母亲有缘,这是都是注定好的,这是我们的业力。那么愿力的佛菩萨就不一样了,就像经典记载的,释迦牟尼佛要来转世,示现成佛的时候,释迦牟尼佛观察,观察,观察在这个地球上,有哪一个种族,修的善最多,又尊、又贵、又富。有了,就迦毗罗卫国的净饭王。迦毗罗卫国的净饭王,修了九十六代的善事,祖先的祖先,祖先的祖先,祖先的祖先,祖先的祖先,修了九十六代的善事,佛陀认为,用他的愿力去转世,给净饭王,示现成佛。所有佛有他的大愿力,神通自在,我们哪有办法,对不对?要不然,我也很想摸对门,摸到,一投胎出来,家财万亿,哇,几百亿,对不对?所以,你就不会转世投胎,给那个有钱人作儿子,是不是?啊!没办法。这个就是一个……我们是随业而来的凡夫,没办法随愿力而转世。底下,如中阴身自求父母,犹如中阴身,虽能自求弗曼,但仍需与父母之业相同,才能互感

「阴信冥通」:「阴」,密。「冥」,暗。以密信暗中感通。「入如来种」:即的圣胎。圣胎算很好了,有的人一出生就是怪胎,什么都奇怪就对了。即得圣胎,故称为生贵住。

义贯:此菩萨所修妙「行与佛」想「同」,领「受佛」之真如「气分」,犹「如中阴身」虽能「自求父母」以投生,然仍须与父母之业相同,方能互感,以其「阴信冥通」故得「入如来种」,得成圣胎,「名」为四住位,「生贵住」菩萨。

(5)具足住。经文:【既游道胎,亲奉觉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名方便具足住。】注释:「既游道胎」:「游」,亲历。「道胎」,诸佛正道之胎,「胎」,根本也。「亲奉觉胤」:「觉」,大觉,如来也。「胤」,嫡嗣,正妻所传的儿子,即得佛权实二智之亲传,以彼成身。「人相不缺」:「人相」,佛之大人相,指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义贯:此菩萨「既游」履诸佛正「道」之「胎,亲奉」大「觉」法王之嫡亲「胤」嗣,得佛权实二智以成身,「如胎已成」长,佛之大「人相不缺」,具体而微,「名」为五住位「方便具足住」菩萨。接下来

(6)正心住。经文:【容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注释:「容貌如佛」:所现之色相与佛一般。「心相亦同」:心相圆满亦如佛,成正知见。义贯:此菩萨不但权现之「容貌如佛」,其「心相」之圆满「亦同」,成就正知见,「名」为六住位「正心住」菩萨。

(7)不退住。经文:【身心合成,日益增长,名不退住。】注释:「身心合成」:指表里如一,皆悉成就。「日益增长」:指道胎日长。「名不退住」:住道之心不退,故称不退住。义贯:此菩萨「身心合成」,表里如一,道胎「日益增长」,住道之心不退,「名」为七住位「不退住」菩萨。

在座诸位!想要不退,只有几个办法:一、不能离开善知识。二、不能离开好的道场,这道场都是很精进的。三、不可以交到坏朋友,交到坏朋友一天到晚就是一直玩。所以要这个不退,现在是指这个名词,不是起住众不退,因为你还没到这个七住,连初信都没办法,七住,这是参考啊!参考,凡夫没有到这种工夫,所以讲,如果你想要这辈子修行不退转:一、不能离开大善知识。二、不能离开好的道场。三、不可以交到坏朋友。交到坏朋友,你这辈子麻烦大了,他下去三途,你也会跟着下去的。选择朋友比赚钱更重要,识人好过识钱,跟对法师,好过你打点滴(吊瓶),就是这种意思。识人好过识钱,真的!如果今天在社会,我告诉你,你认识一个人,那个朋友真的有能力,在旁边拉你一把,我告诉你,比你一辈子自己这样闯,这样闯荡,当然你要有实力。可是有的人,他连实力都没有,那就不行,有实力才有办法。所以在座诸位,底下这一句很重要,现在讲世间的事业,世间的事业就是说,你要成功,要八分的实力,还要加上二分的运气,你看这哲学家讲的一句都没有溜掉,八分的实力,二分的运气,你运气好的,就碰到好朋友,运气坏的就糟糕了,就碰到坏朋友,坏朋友就把你败光光了。人的运气,这就看你的福德因缘,能不能碰到好的同参道友。所以七住位,不退住菩萨。

底下,8)童真住。经文:【十身灵相,一时具足,名童真住。】注释:「十身灵相」:指卢舍那佛之十身:声闻身、缘觉身、菩萨身、如来身、法身、智身、虚空身、业报身、众生身、国土身。在座诸位,为什么要加一个身?叫做具体的观念。很多人说:国土也有身?他就不了解这个身,就是叫做具体,具体的观念。虚空,虚空哪有身?虚空当然无身。这个就给他一个具体的观念,叫做身。那么这个身,有人把它当做类,分门别类的类,各种解释都有。(见,《华严经》卷二十六,及《十地经论》卷十。)「名童真住」:此菩萨虽得如来十身,然却具体而微,犹如童子,故称童真住。又,按《华严经》中,八地菩萨方得十身,本经以是圆顿大法,故八住即得。义贯:此菩萨于卢舍那佛之「十身灵相」得「一时具足」,然具体而微,犹为大显,彷如童子,「名」为八住位「童真住」菩萨。反过来

(9)法王子住。经文:【形成出胎,亲为佛子,名法王子住。】哇!这个名字多好,法王子,法王之子,喔!这个听起来真的是好。我要是早想到,讲堂就改成法王子讲堂,喔!很好听又震撼。义贯:此菩萨身「形」长「成」而「出胎」藏,「亲为佛子,」从佛口处,从佛化身,「名」为九住位「法王子住」菩萨。接下来

(10)灌顶住。经文:【表以成人,如国大王以诸国事分委太子。彼刹利王,世子长成,陈列灌顶,名灌顶住。】 1859页,注释: 「表以成人」:以种种仪式来表示太子已成人,行成人礼。这全世界都有行成人礼的。「分委太子」:「委」,委任。谓分王位职务之少分,委派给太子去主持。「陈列灌顶」:谓陈列灌顶之众庄严具,以行灌顶之仪式。经此意识后,太子即受王之职位。比喻十地菩萨受诸佛大智水灌顶,授佛职位,亦如是。十住菩萨之灌顶住虽然未能如十地菩萨之灌顶,而仅得佛职之少分,然其为佛之加持,则是一致。义贯:太子即长,以诸仪式「表以成人」之道,「如国」之「大王以诸国」家大「事,分」其少分「委」任「太子」负责。(如阿里分其佛事之少分,委任十住菩萨负责,亦如是。)亦如「彼刹利王」,其「世子」即已「长成」,即「陈列」众庄严具及仪式,为作「灌顶」,受王职位,(此菩萨受佛灌顶亦如是),「名」为十住位「灌顶住」菩萨。

3、十行位。(1)欢喜行。十行位其实就是十波罗蜜。

经文:【阿难,是善男子成佛子已,具足无量如来妙德,十方随顺,名欢喜行。】注释:「十方随顺」:于十方国土随顺众生而利益教化之,皆令满足。注意!这个随顺众生,是内在没有对立能所的工夫,才有办法恒顺。这个随顺众生,不好拿捏,不好拿捏。因为有的时候众生做得实在太坏了,你还随顺他,那他就会更坏。所以说:「细汉偷挽匏,大汉偷牵牛。」小时候,偷摘人家的瓜,长大了,就会偷牵人家的牛。众生习气不一样,所以这个恒顺众生要看情形。简单讲,内心里面灭有能所,看的众生只要不太为过的,不太严重的,我们能宽恕的,能随顺的就尽量。其实有很多恶劣的众生,一念之间回光返照,对不对?浪子回头金不换。还是有人犯了国发,经过关以后,回来做一个守法的国民,对这个社会,还是有多贡献的。菩萨不舍任何一个罪恶的众生,菩萨也不会舍离业障的任何一位众生,只要有缘就度,那他的缘什么时候会爆炸?不知道。

有一个三十多岁刚结婚的这个少妇,我拿里两片光盘给她,她带回去,从头到尾都不看。结果呢?她带回去的时候,她老公有一天闲着没事,打开来看,看到师父的光盘。说:哇!这个是我要的。他老婆也是很忙。后来,她老公先来皈依,他老婆足足慢了十五年!二片光盘放到她家十几年了,那时候是录音带、录音带,十年到十五年,从来没有看那二片光盘。所以,每一个人的善根福德因缘都不一样,不一样。而有的人,朋友来说:我们今天来文殊讲堂。他只是来参访一下,来走走,结果他也坐下来,听了二个小时,他就善根发现,这个是我要的,他就自己勉励自己,所以这个就很难讲,善根什么时候会开展出来,就不一定了。因此,也给众生机会,也给众生希望,千万不要伤害众生,任何一句重话,伤人自尊心的都不能讲,要守口如瓶,这个是佛的语言。

底下「名欢喜行」:此行为以檀度(法施)为主,檀度者示教利喜,故名欢喜也。「欢喜」者,乃指令众生悉皆欢喜,而非仅指行者而言;以众生欢喜故,菩萨欢喜。义贯:「阿难,是」十住满心之「善男子,成」诸「佛」之真「子已」,得「具足无量如来」之微「妙」功「德」,于「十方」国土「随顺」众生而利化之,悉令满足,「名」为初行位菩萨以檀波罗蜜为首之「欢喜行」。权论:十行位菩萨所修者,主要是十波罗蜜(十度):檀度、戒度、忍度、进度、禅度、慧度、方便度、愿度、力度、知度。十波罗蜜属密教,《华严经》中亦有开阐;此十度为将六度开为十度,亦即将六度之般若波罗蜜开为慧波罗蜜,方便波罗蜜、愿波罗蜜、力波罗蜜、智波罗蜜,所以用背的就很快了,方便、愿、力、智就是这样子。会背吗?方便、愿、力、智,那就背起来了。故知十波罗蜜的后五波罗蜜实为般若波罗蜜所摄。又,十行位各位主修之项目,亦是依十波罗蜜之次第。接下来

(2)饶益行。经文:【善能利益一切众生,名饶益行。】所以,诸位!你一心一意能够利益众生,那么你就是菩萨,念念众生,念念众生,那么你能够肯施舍,那么你就是菩萨,无论是钱财的布施,或者是出钱出力刻录光盘,对法散播的布施,方便说,统统叫做菩萨。

1862页,义贯:此菩萨「善能」以种种善法「利益一切众生,名」为二行位菩萨以戒博洛尼为首之「饶益行」。詮论:以持如来戒法,其中品者(无破少犯)能再生为人,中上品者(无破微少细犯)能生于天上享受天福;其上品者(戒品清净)能上修菩提,所以,在座诸位!你就知道,想要上修菩提,大前提,一定更要皆戒品清净。底下,或生净土佛国,故戒波罗蜜可于众生作大饶益。附记,其下品者(多所毁犯)不能再得人身,多半堕于三途,不过还有一个希望,就是好好的念佛,早日求忏悔,绝对有希望的,有的人会自暴自弃的说:我犯了杀盗淫妄,菩萨戒统统犯光光了,那我没有希望了,我一定会下三途,他就继续造恶,而不觉得可耻。我们要给他机会回转过来,你要好好的求忏悔,过去不可得,从今日起发菩提心,把这个造恶的身体,转为造善跟造功德,同样这个色身嘛!你可以转嘛!以前造恶嘛!同样这个色身,我现在可以造善,对不对?但看你的决定心。

接下来(3)无嗔行。[自觉觉他,得无违拒,]违拒就是抗拒。[名无嗔恨行。]就是对要一切境界来,他都不会去排斥、去抗拒它,我们之所以会起嗔恨心,是因为我们抗拒境界,这个对方,或者是对象、或者是境界让我们很不舒服,对方的行为举止让我们无法忍受,这时候我们起嗔恨心。在坐诸位!我们不是菩萨,菩萨也会示现嗔恨,那是在教化众生,跟这个凡夫不一样,凡夫起嗔恨行,是真的是业力,好,那么这个是最重要的修养,所以师父鼓励大家,千供养、万供养,脸上无嗔,真供养。经典写的。一千个供养,一万个供养,不如脸上无嗔,没有嗔恨心,何况对自己的上人起嗔恨心,这个是忤逆罪,对自己的上人起嗔恨心,这个是忤逆罪。

所以要了解,在家要孝顺父母,出家要孝敬师长,没有师长,你的法身慧命怎么来?是不是?那么在家要孝敬佛法僧三宝。在座诸位!我们说,世间人要孝敬父母,等同供养一尊等觉菩萨的功德,算是大孝。在座诸位!世间的孝顺比不上出世间,世间的孝顺,你最多给他吃好一点的鱼、肉,或者住更好的,每天来给他妈杀鸡、按摩啊!这个是世间最好的,对不对?出世间的孝,大孝可不一样,出世间的孝,报答父母的恩,是叫父母修行、念佛、了生死,这个是大孝之子,所以我们要做大孝之子,无论出家、在家,要报佛的恩,要报父母的恩。那么这个无嗔行,在座诸位!你今天来这里听经闻法,如果你无所获得,你就要记住从今天起,不要用嗔恨的脸孔给对方看,你今天这二个小时听经闻法,就值回票价,还有,有一点,还有,有一点很重要!那个眼神也不要睨人家,我看那个台语的歌词睨,就是睨,睨人,眼睛瞪,也不要,所以不要给人家不好的脸色,这个真的是很重要的修养。

注释:以修忍法,故无论顺逆,悉皆能受、能忍可。义贯:此披萨常「自觉」而且「觉他」。而已修习忍法故,于一切事、缘、人、法,悉皆能忍,「得无违拒,名」为三行为菩萨以及忍波罗蜜为首之「无嗔恨行」。

接下来(4)无尽行。经文:【种类出生,穷未来际,三世平等,十方通达,名无尽行。】注释:「种类出生」:是指他可以在众生的十二类当中,菩萨可以示现随类受生。此谓菩萨于十二类众生之中,随类受生,以行教化。1864「穷未来际,三十平等」:此指时间无量。谓菩萨随类受生,其所行之时间无量,且不拣选择任何时段,不论好世恶世,究竟平等度化。「十方通达:」此指菩萨随类受生,不但时间无量。毫无拣择,且空间上亦遍于十方,没有际限,不论净秽国土、善道恶道。

义贯:此菩萨于十二「种类」中随类「出生」,而行教化于时间上「穷未来际」,且「三世」悉皆「平等」普入;于空间上则于「十方」世界悉皆「通达」,无有界限,其行愿广大无尽,「名」为四行为菩萨以精进波罗蜜为首之「无尽行」。在座诸位!平等度化,你的面相,下辈子的面相,就会愈庄严,愈庄严。在座诸位!你要晓得,这辈子,你为什么面相会这么庄严?男众、女众都是一样,比丘、沙弥也是一样,就是因为前世,行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众生,所以面相庄严。在座学佛,学佛以后,就是大家都很庄严。用平等心对待每一个,所以这个美丑也是假相,假相。所以没有学佛的心,跟学佛以后的心,就会差很多,差很多,所以师父这辈子做的最彻底的,就是非常尊重、敬重,每一位人的理念跟选择,包括对待徒弟都是一样的,我都是用感化的。我跟徒弟讲,结夏安居跟徒弟讲:你们来啊!三十几个在结夏安居,有记录的,离开的不算,师父如何一个一个的,在你旁边,盯住你的身口意,叫你要如法如律如佛所说。如果一个出家众,不自我约束身口意,你想,做师父的人,怎么有办法呢?是不是?我也要休息,如果说我这样,师父来,看一下,开门的时候,你也会整理的很干净,关起门来的时候,网路就开了,开了,开了以后,把那个灯光,门的底下遮起来,光线绝对不透露出去,就开始操作电脑上网,就开始了。

有一个,有一个小孩子,日本有一个小孩子,玩这个网路,用这一只(食指)在点点点,移动荧幕,点到这一支,一天完了八个小时,这一只(食指)骨质坏掉,骨头坏掉,坏掉,坏掉是这一辈子,都没有办法恢复的,这一辈子哦!你看看,玩那个网路,iphone、ipad玩到发疯了!所以,我们现在人叫做幸福吗?这就很难讲。还是几千年前的人叫做幸福呢?这个真的很难讲,几千年前,一万年前,所有的大地统统是自然,完全到处都是森林,绿色的,完全都是清净没有污染,因为那时候没有工业,也没有农药啊!那个时候的人,到底比较幸福,还是我们现在高科技的这个世间,我们比较幸福?这个就看各人的角度了,是不是?各有优缺点。因此我就劝:一个出家或者在家众,不能约束自己,就是佛现前也没有用,一个人不想改变自己,这个人就是没有救了。这个孩子没志气,不能举一隅反三隅,孔子也不教。释迦牟尼佛也是一样,孔子骂人朽木不可雕,台湾话说“歹柴不可雕”就是这样子。碰到那个恶劣的根性的学生,就很难,你拿他没办法,是不是,他对师父就应付一下,但是我们留在讲堂,目前来讲,还不错啦!大家都很能够克制,结夏安居,大家也都满用功的,很好!

底下, (5)离痴乱行。经文:【一切合同,种种法门,得无差误,名离痴乱行。】注释:「一切合同」:以定心持一切法,悉皆会合,同为一体。「得无差误」:此指说法而言,谓以定心相应故,一切所说皆无差错谬误。义贯:此菩萨以一念定心持「一切」法,悉皆会「合同」为一体,「种种法门」,随类随机而说,「得无差」错谬「误」,皆令受益,「名」为五行位菩萨以禅波罗蜜为首之「离痴乱行」。

(6)善现行。经文:【则于同中显现群异,一一异相各各见同,名善现行。】注释:「则于同中显现群异」:简言之,即:同中显异。然此「同」为指理;理就是无生,一切法都是缘起,都是性空,都是依他起,都是不可得的。「异,指事。」谓于同一理中能显诸事相之用。此即「从体起用」。就想虚空一样的,就像虚空,虚空没有形相,但是因为虚空可以成就杯子的相,空什么相,空没有形相。空就是杯子的相,杯子的相就是空。什么是虚空的形相?就是毛巾,毛巾的形相就是虚空的形相,因为色即是空,色即是空,因为虚空才成就了毛巾的形相。那么虚空什么形相,虚空没有形相,杯子就是虚空的形相,是不是?那么虚空什么形相?虚空就是卫生纸,卫生纸的形相,色即是空,这个跟虚空的相是一样的。为什么呢?以为这是借着虚空,而来完成这个缘起,虚空可以帮助它,缘起变成卫生纸的形相。什么相其实都是虚空相,虚空无相。虚空就是同相,各各相,不同相,不同相其实等同虚空,虚空就时不同相,不同相就是虚空。「一一异相各各见同」:于分别的事相中,于分别的各事相中,能彻见其共同之理体,亦即摄事归理。

义贯:此菩萨「则」能「于同」一之理「中,显现群异」之事相;并可于「一一」别「异」之事「相」上, 「各各见」其共「同」之理体;即摄事归理,即理显事,理事无碍,互相显现, 「名」为六行位菩萨之「善现行」。

(7)无着行。经文:【如是乃至十方虚空,满足微尘,一一尘中现十方界,现尘现界不相留碍,名无着行。】注释:「十方虚空满足微尘」:此菩萨能令十方虚空皆充满具足微尘。「一一尘中现十方界」:并能以神力令彼一一微尘中,皆现出十方世界,即小中现大,小大无碍,即华严之广狭无碍自在门。「现尘现界不相留碍」:「现尘」,所现之微尘。「现界」,所现之世界。此两者皆互不相碍。

 义贯:此菩萨于「如是乃至十方」之「虚空」中,皆能令之充「满」具「足」无量「微尘」(此为大中现小);于彼「一一」微「尘中」能以大神力「现」出「十方」世「界」(此为于小中现大);而所「现」之微「尘」及所「现」之世「界」,皆「不相留碍」(此为广狭无碍自在门),此「名」为七行位菩萨以方便波罗蜜为首之「无着行」。(未完)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200~300链接(未完)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01~200链接(未完)

楞严经讲解300:为了这个很长远的菩提之路,在家饮食营养一定要自己均衡

楞严经讲解301:在如来像前承佛威神力,舍少部分之身以偿宿债之微因求取忏悔灭罪

楞严经讲解302:八识田的种子在梦中会幻化出来,梦中遇到恶境界会念佛念咒就是真的功夫

楞严经讲解303:出家众每天忙于法会说是在度众生,其实跟了生死,跟道都没有关系

楞严经讲解304:选择同参道友,要选择那个心在道业上的

楞严经讲解305:楞严神咒详释:第一会有如调兵遣将布置部队,第二会一声号令下开始突袭

楞严经讲解306:会招感鬼神大部份是身口意不净,所以要全力的护净,一心持净戒

楞严经讲解307:生病的时候拿那个药和一杯水念楞严咒七遍后,水跟药给病人喝

楞严经讲解308:在阴间里面最胜、最尊重的是佛教,很尊敬学佛的人

楞严经讲解309:十方如来所有的功德都给这个持楞严咒的人、佩带楞严咒轮的人

楞严经讲解310:持咒并不能令你于犯戒有豁免权,持咒灭罪是指灭发心持咒之前的旧业

楞严经讲解311:我们今生今世有因缘来听闻到这个佛法,希望大家不要缺席

楞严经讲解312:修习一除恶因要断五辛,二要断婬杀盗妄,三破坏六根不去攀缘六尘

楞严经讲解313:修行人不了解真如自性最痛苦,用功也不对,不用功更不对

楞严经讲解314:要很小心,有这反覆无常的个性、情绪的人很容易堕落化生

楞严经讲解315:凡夫有凡夫的生活方式,圣人有圣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的

楞严经讲解316:犯了重戒的人一般来讲是没有救,但是看到楞严经就会充满希望

楞严经讲解317:当你于一件小事情耿耿于怀,这时的你就已经失去正念了

楞严经讲解318:所有的相都是你的心,对相不满就是对你的心性不满意

楞严经讲解319:觉得修行很行,但为了某件事情又起烦恼,就是你的修行还是不行

楞严经讲解320:证得三昧力的人有这个定,所有的委屈、痛苦、烦恼都不存在

楞严经讲解321:不只以文字言说知解为已足,要看你的内心里面是不是经得起考验

楞严经讲解322:如果人类的欲望无法控制的话,大自然就会自我平衡让人活不下来

楞严经讲解323:佛法僧是一体,你皈依这个师父就是皈依所有的出家众,不是皈依某某人

楞严经讲解324: 修定之人心若一起念贪淫,心即生大动乱,便早已失定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一(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净空法师《法华经大意》目录01-66(全)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287目录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01-23目录(全)

宣化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目录(全)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60链接(未完)

净慧法师僧伽吒经浅释01-18目录(全)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01~300链接(未完)

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寿康宝鉴》原名《不可录》白话版 全

太上感应篇目录01--52(完)

修福者必看:文昌帝君阴骘文大意(净空法师讲述)

自然疗法:不一法师棍棒推拿、按摩疗法教学视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