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伽经42:学佛学了很久,可是一碰到境界佛法用不出来,那就等于没有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楞伽经(一)42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684805md8&width=500&height=375&auto=0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慧律法师讲座

楞伽经(一)42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所以,你的敌人不在外面,而在你内心的深处,那一念强大的执著分别、割舍不下。那么了悟了“万法唯心现量,万法唯心所造”,那么你要把他当作敌人,也可以,那就是卡死了,你要把他当作是增上缘,也行!所以,善于观察一切境界,把他变成逆增上缘,这个是一个修行人会转识成智的根本,转分别心为不分别,其实都在你的心,既然万法唯心现量,那么我们懂得这颗心,要好好地调伏,不要让它妄动妄执妄分别。你想要过快乐的日子,就只有从这个地方下手。世间人不懂,一定要除掉境界,说:这是我的敌人,我一定要干掉他。结果事情愈闹就愈大,愈闹就愈大,愈搞就愈大,到最后就吃上官司。本来一件单纯的事情,就愈闹就愈大,凡夫就是这样子。作茧自缚,就是凡夫,他不知道怎样来解脱自己,放下!歇即是菩提,就达到了这个菩提自性,可是他没办法,总得依靠外境。这个敌人最好在我心中,在我的眼前消失;但是如果他不消失,你怎么办?所以敌人不在外,就在内心的深处。这句话要好好地体会,佛所说的法,一定要用清净自性来照见它。

若修行人有如是过,见有种种妄想的种种境界,则其所论说便会与外道之恶见一样,外道,心外有法,就见种种法,有种种境。佛说:心外无法。因为一切法,起自于自己的无明跟妄动,一切的痛苦,来自于一颗无知的心。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也就是他追求的是由外相来依靠,可是我们佛教所讲的,是打破无明那一念没有烦恼的清凉地,这是我们的目的。所以,外道因为在相上打转,所以他常常前后自相矛盾(“分齐”就是不一致。)而于正理扞格,格格不入,“不”能“通”达。(这叫做“与外道论恶见共”。)这句话,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就是心外见有种种的境界,见有种种的相,见有种种的法,这句的重点在这里,心外无法。

189页。【大慧,愚痴凡夫性,无性自性第一义,作二见论。】大慧!愚痴的凡夫性,因为没有体悟到,所以没有性自性第一义心,于真如法上起种种妄想,而做二见——就是断见跟常见,有见或者是无见。外道看到相,就认为是有,看到没有相的地方,认为它是无,或者是万法都是败坏之相,只是看到坏相,衔接不起来,他说:没有因果。我看到了随起随灭、随起随灭。后面有讲到。这个是断灭见。整句的意思是说:大慧!这些无明,没有智慧的愚痴凡夫性,是因为没有体悟到性自性第一义,这个圣义谛的心,所以在真如的法上,起种种妄想,而做断常,有无二见等等。

【注释】“无性自性第一义”:说凡夫性中没有性自性第一义,不是真没有,而是迷而不自知,一切众生也是这样子,如是则有如同没有。譬如浪子怀宝而不自知,因而为人作种种苦役,乃至沦为乞丐。并非他没有财宝,只是不自知,故不能受用,等于没有。我们也是一样,本来的清净自性,每一个人统统有,人人本自具足,可是就是用不出来。所以,佛教的可贵之处,在于能用。诸位!这句话很重要,佛法用不出来,等于没有。你说你今天学佛学了很久,可是一碰到境界,佛法用不出来,那就等于没有。性自性第一义亦一样,原是圣凡平等,圣人以悟而觉知,故能起大用,凡夫以迷而不知故不能令其产生无边之用。然虽无圣人之大用,亦有凡夫之小用,然亦因迷,诸位!迷就是妄用,如果是“如”,就是妙用,虽然是用,但是不一样,所以圣凡虽然同一颗心,可是凡夫跟圣人的心不一样,究竟处是一样,但是迷惑的众生没有开发出来,所以他会过很辛苦的日子。所以,故并此小用亦不觉知,故说:“日用而不知”,便是此理。“作二见论”:即是因无性自性第一义,故于真如法上,起种种妄想,而“作”断常、有无等“二”边之“见”的言“论”。

【义贯】“大慧、愚痴”的“凡夫”之“性”中,因没有(“无”)体悟“性自性第一义心”,故于一真法界什么叫做“一真”?一真就是绝对,在《华严经》讲叫做海印三昧,一时同时显现,一真就是绝对,用现在的名词,叫做绝对,绝对里面有相对的绝对,这里不是。这是绝对的绝对,无可讨论的绝对,不是比较中的绝对,而是绝对里面的绝对,叫做一真法界。起种种虚妄分别,诸位!如果你懂天文科学,你就会知道,我们这个世间,太阳还有种种的星球,这些都是缘起缘灭的东西,这个色身其实就是颗粒微尘所构成的,了解一下这个色身,也很清楚地了解我们这个色身,其实没有我相,没有真实性,没有真实相。那么,我们在绝对的空无自性的这个法界起种种的虚妄分别,这个在《楞严经》里面讲叫做虚空花——看到了花,看到了相,就像虚空,虚空本身没有花,是因为眼睛有毛病,看到虚空的花,我们的心有毛病,就看到种种的相。所以,达摩大师讲:见相即见鬼——也就是你看到了相,就表示你心中就见到了鬼,因为那个相不真实的东西。既然佛讲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么你为何在虚妄当中,一直分别呢?所以达摩大师讲“见相即见鬼”。法本来就是,诸法本来就空,无可分别,究竟绝对,而“作”有无、断常等“二”边之“见”的言“论”。

诸位!二边之见,因为悟得不究竟,没有佛的真如,自觉圣智,因此起种种的有无断常二边之见,这个也是众生生活在极端里面,也是这样。最近也是,黎巴嫩跟以色列就打起来,在加沙走廊就打起来,二个就是打起来。从以前到现在,中东的火药库,就是这样,到现在还在打。最近停火了,这几天停火了,最悲哀的就是那些黎巴嫩的这些难民跑到约旦,二十二万,大概二十二万到二十五万左右,这些难民,加沙走廊,难民,这些难民最悲哀了。这二十四万,大概二十五万左右的难民,逃到约旦,约旦的西边,然后现在麻烦大了,他们要回到这个黎巴嫩加沙走廊这个地方,回到这个地方,他说:我们在战乱的时候,你呀就逃离了。简单讲,就是你不爱这个祖国,所以只要逃出去的这二十四万五千不能回去,他们没有国籍,来到约旦这个西边有一个屯垦区,就是有一个简单的地方,给约旦西边这些人一块地给他们这些难民——二十四万五千到二十五万人左右。然后约旦不承认,不承认你是约旦人,因为你是黎巴嫩的人,这下麻烦大了,没有国籍,也拿不到约旦的护照,也拿不到黎巴嫩的护照,也都拿不到,现在变成大家三不管,这二十五万进不去,下不来,大家都不承认,一出生,小朋友就没有国籍,你在约旦读书可以,读到高中,这个约旦给你们读书,小朋友一出生,给你读到高中,大学你自己想办法,再来怎么样?不准在我这个国土工作,没有工作证,不能回祖国,约旦不承认,联合国不承认,叫做国际孤儿,没有任何的国家承认你这二十五万个人,完全没有!一出生,没有奶粉,大家都去捡破烂,那个生活……那天新闻在报导,哇!那个不是人过的日子,很辛苦、很辛苦的。

你看,有的人一出生,加拿大,一出生,美国,这种福利是很好的,有的人一出生竟然没有国籍,像吉普赛一样,他每天都在流动,吉普赛人也是一样,黎巴嫩的难民也是一样,跑到约旦,人家都不承认,也是一样,这个就是很麻烦,两边一念不和,就大炮火箭啦,就互相地攻击,看了让人难过,所以这个众生,要不做有见无见断见常见,那个很难的,众生总有一种见,知见的“见”,总会有一些看法,这个就是麻烦大了,很大啦!所以知见立知,是无明本,歇既是菩提,我们何不听释迦牟尼佛老人家一句话就可以解决,放下就是菩提,为什么不听他的话咧?问题是大家没听到佛法。听到了佛法,又会讲:放下!喔!这个好难。业力、种子跟习气太难断了。太难断了!

【复次,大慧,妄想三有苦灭,无知爱业缘灭,自心所现幻境随见,今当说。】

看经文。复次,大慧!如果欲令自心的无明由妄想所生的三有——就是三界,(三界)之苦,“灭”就是息灭。如果你欲令自心的无明,由妄想所产生的一种业力,这个业力变成了三界,三有的苦,灭就是息灭,你想要息灭三有之苦,怎么做呢?你必须要灭掉:一、就是无知,无知就是惑,无知就是无明,就是根本无明,根本无明为因,因为没智慧,生生世世也没听到佛法,没有那个善根,没有听到佛法,因此这个根本无明,又叫做发业无明。根本无明为因,所以无知是最可怕的,很可怕的,它是在我们内心深处的无知,就是惑,惑就是不够智慧,智慧不够强大,什么事情都迷惑,困惑在自己的根本无明,我执我见里面,爱业叫做润业无明,这个就是业因,无知是惑,爱业是业,就是润业无明。

缘灭,灭就是息灭。整句话意思就是说,你想要灭掉三有的苦,让它息灭,你必须要灭掉惑的无知,还有执著不放的爱业,这个因跟缘,缘就是因缘,无知是因,爱业就是缘,无知是因,所以,它少了一个“因”字,加一个“因”会更清楚,无知爱业因缘息灭,息灭什么呢?息灭三有之苦,所以无知是惑,爱业是业,把这个惑——根本无明灭了,也把这个润业无明的业因——爱业的因,怎么样?缘,有这个因缘,把它息灭,息灭了无知、息灭了爱业,这个因缘都灭了,那么就息灭了三有之苦,自心所现幻境随见,自心所现的如幻境界,随着佛的教导,皆了悟外境都是如幻,有了这样随着正知正见,这个“见”是正知正见,随见就是随着佛所教导的正知正见,观一切法如幻,本无实体可得,皆能了悟万法如幻境,生灭就是幻,生灭的另外一个名词,就叫做幻,如幻。

随着佛所教导的,观一切法如幻,这样的正见,那么你见到了一切三有的因缘业果,就自自然然地一切境界顿然寂灭,这句话非常重要,也就是说,你今天为什么过痛苦的日子,就是你一直认为它“有”,或者认为它“无”,或者著断著常,因为种种的现相,显现在你的自心里面,而这个识心分别,始终卡死在观念里面,也就是一切众生不能解脱是因为一切众生误认为如幻的境界为实“有”,而佛告诉你:所有的境界其实都是如幻,如果你恨一个人,那就麻烦你看一下,他身上的东西,你一定要看清楚,他身上只有骨头,你一定要看清楚他,火化以后,剩下一堆灰尘,而你所有的不满意、恨,其实不存在,或者你死执不放的一个爱人,那么也是一样,观一下白骨,观一下骨灰,也真的没有,所以这个就是佛所讲的自心所现的如幻的境界,皆能了悟,随着这样的正知正见,自然地一切境界就顿然寂灭,一切的三有因缘业报的苦,就完全息灭。

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就是要过幸福快乐的日子,幸福快乐的日子要建立在哪里?建立在摩诃般若的智慧,摩诃般若的智慧产生以后,我们能得什么?能得解脱,也能得自在。所以,学佛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解脱,为了自在,为了过更快乐更幸福的日子,所以释迦牟尼佛说:全世界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快乐,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了解真正的快乐是什么?我在大学一年级看到这一句话,非常地震撼,但是这句话完全讲得就是真的,一点都不虚假,全世界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快乐,但是没有人能了解真正的快乐是什么?哇!真是一针见血。那么,我现在知道了,了悟了人生宇宙的真理,就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那么,整句我把它贯串起来,就是:复次,大慧!如果欲令自心的无明,由妄想所产生的三有,三界的苦来息灭,这个时候你一定要做一种动作,就是你必须先灭去无知的为因、爱业为缘。这个因缘一灭,三有的苦就息灭了。你一定要了解,自心所现的如幻的境界,随着佛陀所教导而能够了悟诸法如幻的境界,不实在的,空无自性的,随着这个佛所教导的正知正见,那么你自然便一切境界,顿然寂灭,一切三有因缘、业果的苦,就会息灭。所以,什么是佛法?就是息灭一切的痛苦、烦恼无知。因此,如果我们一直觉得说:我们这一辈子没钱,我们很烦恼,那么你想想看,还有比我们更可怜的人。我小时候啊,因为我们很穷,有时候上学,在学校里面也看到,这个大概在五十几年前,台湾经济还不怎么发达的时候,很多人,乡下啦,都打赤脚去上课,没有钱买鞋子。那么以前都会哭泣,跟妈妈吵闹,我们没有鞋子穿,没有鞋子,都是打赤脚,都打赤脚,没有鞋子穿。那么以前有时候,我会哭泣啊,难过啊,后来慢慢长大了……当你哭泣没有鞋子穿的时候,要想一想,有的人没有两脚,没有两只脚。当你哭泣没有鞋子穿的时候,应当想一想,有的人没有两只脚。所以,佛法就是让你转念。喔!观知足,快乐就在当下。我们没有鞋子穿,很不幸,家里很穷,是不是?可是有的人连两脚都没有,那一辈子怎么办?这样子转念一下,那个不满意的,不知足的苦,就息灭了。

【注释】“妄想三有苦”:“妄想”就是无明,诸位!有一个人问师父:什么是无明?就是你的妄想。那师父!什么是妄想?就是无明啊,没智慧。什么是无明?就是你的妄想。就是这样子啊。即由“妄想”所生之“三有”之“苦”果。我们今生今世来到了这个三界、六道轮回,欲有、色有、无色有。“三有”,即三界,为欲有、色有、无色有。

诸位!人生已经很苦了,不要火上加油,也就是说,人生这个业报真的很苦了,意思不要火上加油,不要再妄执、妄分别、再妄动,就是不要把不幸,再变成不幸大不幸,我们生命当中来到六道轮回,真的很不幸,可以我们把不幸,化做幸运之人,就是把它转换,变成菩提的道业,所以学佛是非常快乐的事情,学佛是非常智慧的事情,学佛也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情,学佛能令一切众生彻底觉悟。人生宇宙,诸法如幻,那既然诸法如幻,就像六祖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我们今天为什么会烦恼?就是一直惹尘埃。众生就是没什么事,他讲话,他就会讲几句伤人的话,闲在那边没事,他就会有一些动作伤害人家,就是很奇怪的咧。大家朋友讲了讲一些好话,突然间就冒一句,也不管对方能不能接受,就伤人,这个就是众生的妄动,这个坏的习惯,要稍微调整一下,改一下。要不然有时候你会惹上杀身之祸。宁可得罪一千个君子,不可得罪一个小人。得罪一千个君子,他可以原谅你的;我告诉你:你得罪一个小人,四个字:没完没了。你要跟他讲道理,哇!他那个道理,比你讲得更清楚,更会讲话,那个有理扯不清的,你只要落入语言,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来辩论,你上法院看就知道了,原告跟被告,哪一个不是说自己是对的,被抓去关的人,每一个人都讲我没有罪呀。就是这样子,大家都会辩论的。

这世间法,你看,正反两面,大家都会有辩论的,这个势均力敌,何况说没有见性的凡夫,他一定会在法上翻来覆地,一定要在语言文字里面,还搞个什么出来,诸位!辩论只有几个字做结束,大家都很累,大家都很苦,不会有结果,因为有胜负心,我辩论就是想要赢你,大家到最后,就变成不愉快,兄弟姐妹因为辩论,你看!闹得不愉快,是不是啊?你看台湾那个选举就是这样,蓝、绿的,你看!夫妻之间合不来,兄弟也合不来,本来兄弟搞得很好,一讲到政治,你看,哥哥就住在隔壁,弟弟也住在隔壁,两个老死不相往来,中间还要画一条线,这个就是知见的可怕,我这里没有这样子的。

“无知、爱业缘灭”:“无知”,即是无明,此为根本无明,或称发业无明。什么叫做发业无明?简单讲就是种子。“爱业”即是润业无明。能够滋润这个无明,简单讲,种子起现行,现行又薰种子。这个无知就起这个爱业,这种子起现行,这个爱业又薰习种子,又变成无知的种子,所以根本无明会出现,变成润业无明。这个润业无明,也离不开根本无明,两个无明就是这样子,交叉的,种子起现行,现行薰种子;无知起爱业,爱业又薰无知,所以不得解脱。所以,我常常庆幸,真的在大学一年级听到了佛陀的正法,就知道这一条是人生宇宙究竟的真理,也唯有这一条路,能够让我们过得知足快乐跟幸福,所以师父珍惜每一个跨进文殊讲堂的乃至你距离我(遥远的地方),听说在接近俄罗斯的地方,也有人在看师父的光盘,我也觉得很安慰,乃至你离我(很远),或者美国也有,离师父几万公里,也没关系,我都替你赞叹来随喜,你真的很有善根,所以这个佛法的善根,并不是说住在你的四周围的人,你看!我们那个法会,这些流浪汉,哪里有几个来听经闻法的,对不对?那我们住在对面栋的,有多少户呢?有来吗?没有,很少,很少,是不是?

可是有的人,就是从几万公里来的,这个缘,它就是不一样。所以一跨进文殊讲堂,师父都是非常非常珍惜跟赞叹,你毕竟是不简单的善根。“缘”是因缘。无知是惑,爱业是业,以有起惑与造业的因缘,故有上一句所说的三有的苦果。先说果,后说因,令人由果推因:欲求果灭,必须灭因,三有的苦怎么来的?三有的苦,因为无知还有爱业而来的,而灭因之法则是下面一句所说的“自心所现幻境随见”。意思就是,如果你有佛的正见,就见一切法在你心中,是如幻显现,就是你一切相,都是幻现在你心境当中,没有真实体。那没有真实体,你随着你的佛的正见,所教导的正见,那么一切痛苦就结束了。为什么要学佛?就是要结束我们的烦恼,就是结束我们的痛苦。所以为什么说佛有四种清净——身净、语净、意净、戒净,为什么?因为身会造业、语会造业、意会造业,还有不持戒律也会造业,因此这个业力就变成三有之苦,想要灭三有之苦,就必须要进入佛的领域,要进入佛的领域有四种清净——身净、语净、意净、戒净。

这样你才不会被业力牵得团团转,但是凡夫俗子很难,所以师父一直告诉大家说:有一个办法很容易的,就是你去买一台念佛机,像师父现在来讲的话,我每天都要持“大悲咒”,我去买了、请了一台,什么十段录的方式,来放: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我就开始绕佛,我就开始念佛,然后加持一瓶大悲咒水,然后自己念自己喝,旁边没有人,在客厅自己念自己喝,如果你们要喝,我再分你们一点,就是念大悲咒水,这样一直念;再来大悲咒功课做完了,就是念阿弥陀佛,先念六字的:南无阿弥陀佛……到最后就是念那个中快版的:阿弥陀佛……在座诸位,你看师父四十年的辛苦,我们对禅净律密都有理解,我们还是如实,这么扎实地事相在修行的,不能说空谈理论的。诸位!第一义谛必须有经验,称为经验第一义谛,这个叫做经验第一义谛,不是空谈理论的。我都觉悟了,我见了真如了,我也不必这么麻烦整天在那边无所事事,打开电视,把无明烦恼当做是洒脱,把造业当作是一种随缘、一种喜悦。现在众生“什么是业,什么是解脱”,已经搞不清楚了。每天看电视,就说我心如如不动就好了,可是他控制不了看电视的力道。

因此,我们在还没有证圣果的时候,完全会借重的、假圣人的境界,来帮助自己的私欲,没有那种功夫,讲的都是圣人的话,这个就是众生最大的毛病,有落差,而自己没有觉悟到,这个叫做经验第一义谛。因此如果你觉得对佛法有所体悟的人,不可以把“解”当做“证”。所以为什么修禅的人,很多都是走错路?就是把“解”当做“证”,他就不念佛也不持咒,他认为自性就是佛,对不对?他完全不念佛也不持咒,也不拜佛,也统统不要。如果果真有六祖大师的那种的功夫,那没话说,对不对?或者《传心法要》里面所讲的、或者是达摩大师、六祖,这些功夫那没话说,但是如果没有这种功夫,我劝你还是老实念佛,这个还是最重要的。所以,因为众生不了解自心所现幻的境界,随佛所教导而有正见,那么这样就可以息灭,那么众生没办法,又不学佛,那么就有什么?有业力。这哲学家讲了一句非常非常好的话,说业力,什么是业力呢?有一个比喻,讲得真是贴切,他说:业力就像死亡与缴税,非做不行,没有选择,除非好好修行。还讲得真是好!业力就像死亡,意思就是,你因缘到了,你不得不死,你没得抗拒的,还有缴税,诸位!哪一个政府不收税金呢?哪一个都要缴税,像我,我也是要缴税的,还缴税,是不是?所以,业力它就像死亡与缴税,非做不行,没有办法、没得选择,除非要好好地修行。什么是业力呢?爱情是走火的友情,业力是走火的惯性。唉呀!讲得真是一针见血。

再讲一遍。爱情是走火的友情,什么叫做走火?就是已经过度的友情了,朋友朋友朋友,所以有的人告诉我们说:男女之间,没有真正的友情,到最后就一定会变成爱情,但有的人讲说,这样讲太偏激了,男女之间还是有真正纯粹的友谊,反正各执己见。爱情是走火的友情,这两个相处在一起,本来是说这个人很丑,这个女孩子长得很漂亮,可是很奇怪,最后就嫁给他,奇怪,这个男人怎么看怎么看都不比我好看,为什么这么漂亮的姑娘会嫁给他呢?没有什么,那就是业力所牵,那种好跟坏,难看跟好看这个不一定的,看久了,缘,它就会浮上来的,是不是?看了这个人的长得这个长相,实在是有待参考的,可是就是有人会爱上他,对不对?叫做爱情是走火的友情。业力是走火的惯性,走火的惯性就是这个人,比如说,哲学家讲的:起先我们造成了惯性,后来惯性变成我们的主人,这句话讲得一针见血。什么是业力呢?叫做走火的惯性。比如说,今天你去赌博,输光了,没有带钱回来,带什么回来呢?带着惯性回来,赌博的习气种子。明天再去赌博,也许赢一点,带一些钱回来,还带什么回来?带一些赌博的习气,后天再去赌博,就这样……到最后已经失控了。

所以,台湾以前有讲了一个,说他去赌博,财到什么情形?他本来就是一个富翁,说十个富,九个秃头,意思就是头发没有毛的人,就是很容易有钱,十富九秃。好!他去赌博,哇!被人家诈赌了,一夕之间,全部输光光。后来他老婆要跟他离婚,他为了表达自己的决心,他像那个日本武士道的精神,拿着刀子起来就把这个手指头砍断了,砍了六个手指头,右手第三第四第五指头砍断了,左手三四五也砍断了,剩下这两指。喔!他就做这个,开始认真做事业,老婆也原谅他,变成一个很和乐的家庭。可是他以前那个赌博的习气太重了,抽烟酗酒玩女人,那种习气太重了,尤其这个赌博,他内心里面成功了,经过十年、二十年的打拼,又有钱了,他的内心里面想说:我现在这么有钱了,我去赌,小赌一下,可是没有手了,只剩下——右手剩下两指,左手剩下两指。台湾有一种四色牌,你有没看过?四色牌(四色牌,是流传于中国南方及东南亚的传统牌具,印有四种颜色的中国象棋棋子。在台湾还称为四色番、芹侯、车马炮;在香港又称为潮州纸牌、打三行。“四色”牌是一种由四种颜色组成,起源于应山民间的棋牌,有人戏称广水市特产。源于中国古老的象棋,是将象棋转化成纸牌类的游戏。“四色”牌形为窄长方形纸牌,大致是高10厘米左右,宽 2厘米左右,两端各标有纸牌的种类标记。“四色”牌由黄、红、白、绿四种颜色组成,每种颜色又分为:将士相、车马炮、卒七组牌,每组各四张,这样“四色”就共有4*7*4=112张。“四色”由于规则严格但又变化多端,在打法上公平透明,能使打牌的人温文尔雅,视之为高尚的娱乐,所以“四色”也称“君子牌”。),杂胡(台语),人家杂胡,就是这样子,对不对?我有看过这样子,像房子一样打开来,四色牌,有没有?对不对?我没有赌过,我看过,结果他没有手,你知道吗?用米筒,像插香一样,那种米筒,一枝一枝地插着,也开始就赌博了,你就知道那种业力跟习气,那个有多难断。后来又倾家荡产了,后来这个人去死了,去上吊自杀,没有救了。新加坡讲的:没有救了,是不是?没有救了。因此碰到了坏朋友,一次就好,一百次不能碰到。

诸位!你交了一百个朋友,中间你不能碰到一个坏朋友,那个坏朋友,再加上你内心里面那种恶劣的惯性,一次就倾家荡产。所以在这里告诉大家一句有智慧的话,也就是你一定要选择善知识,也一定要选择好的同参道友。那个懒惰的同参道友,你千万不要去选择,你千万不要,那个整天看电视的,你千万不要学他一样。说:阿弥陀佛……看韩剧看到凌晨两点,阿弥陀佛!那个光盘一借来,看到凌晨,他也说他自己在研究佛法,有人这样子精进佛道,看韩剧看到凌晨两点的吗?有!那个人不能讲。你看!多悲哀。他也说他在学佛,所以那种恶劣的习气,一培养起来,表面上他好像在学佛,可是控制不了对相上那么错误的习气跟引力。因此哲学家讲了一句话,说:关键时刻,赢家总是挺身而出。今天推广正法正是如此。再讲一遍,One more time:关键时刻赢家总是挺身而出。修行也是一样,你想赢得这一辈子修行的赢,你一定要挺身而出,推广正法也是这样子,现在,那么你想要让正法能够重现,这个现在是关键时刻。我们不是常常讲:要做大功德、大功德吗?所以在经典里面说:在所有的功德里面,传法的功德最大,诸功德当中,传法的功德最大,帮助推广正法的功德的最大。

简单讲,关键时刻,赢家总是挺身而出,我们不是常常讲:要做功德吗,要做功德吗?诸位!这个最大!佛门当中好修福,一粒种子万粒收。所以说在关键时刻,你总是要挺身而出。说推广正法也是这样,一不怕苦、二也不怕死,你这样才有办法推广正法,传了一下子,又萎缩了,觉得很苦,大家都骂。没关系,愈骂愈有经验,以后我就知道怎么来调整了。诸位!弘传正法,难道没有苦吗?像师父来讲的话,以前外道很盛行,那么三十年前尤其在台湾,佛教还不这么兴盛,我们出去外面讲经的时候,人家最后都有供养法师,那个供养法师拿来的时候,都是写信骂你的,写信骂你的。他一样用一个红包装着,你以为那个是钱,可是撕开,不是!那是一篇骂你的文章,从头到尾把你骂到狗血淋头,骂你啊。喔!我们又得到一分的功德。

所以,《金刚经》里面讲:今生今世诵《金刚经》,为人所毁谤,那是前世造的恶业尽此消除。好!好!好!我们也不生气啦,我们也不会生气啦!有的,一个很糟糕,他那个时候,激烈的外道分子,最后讲经完的时候,他怎么样?包了一坨大便,一些大便也是放在信箱里面,一打开,哇!放在供养箱里面:哇!打开,怎么这么恶臭?大便。还有一个在讲经说法完了,然后怎么样?用一个信封包起来,放一个什么?放一个奶嘴,奶嘴就是婴儿在吸的那个奶嘴,就表示你很幼稚的意思,你很幼稚。什么侮辱都有,你知道吗?什么侮辱都有。那么,佛讲的,十方三世一切佛,佛陀最赞叹的德性是什么?就是忍辱。释迦牟尼佛不赞叹苦行喔!虽然赞叹,没有像赞叹忍辱这么赞叹,释迦牟尼佛也赞叹精进喔,但是没有像赞叹忍辱这么地赞叹。你打开经典看看:十方三世一切佛,都赞叹那个能够忍辱的人,那么所以我们就统统忍下来,统统忍下来,就当做没有这回事一样,没有这回事。所以在座诸位!你在弘传正法的当中,推广正法的当中,你已经觉得你尽心尽力了,很奇怪,就会有几个,跟你反对,跟你打对台,他不满你所作所为。师父是如此的,何况一般?对经教心性还没有悟明的人,他怎么会没有逆境的呢?这一定有。所以关键时刻,赢家总是挺身而出,推广正法也正是如此。你现在就是挺身而出的关键时刻,你不要管他,左边跟右边,左批右谤,你不要管他,你就看到了大菩提的大道,你是看到菩提大道,没有看到左边跟右边,毁谤跟批评。接下来191页。

“自心所现幻境随见”:此为倒装句,应是:“随见自心所现幻境”。意思是:“随”着知“见”这一切三有因缘业果,都是“自心所现”之“幻境”,本无所有,接着自然便一切境界顿然寂灭。

【义贯】再者,“大慧,”若欲令自心无明“妄想”所生之“三有”的“苦”果息“灭”,必求无明(“无知”)及“爱业”二种因“缘”息“灭”;而“随”着知“见”这一切三有因缘业果,皆是“自心所现”的如“幻境”界,此时,这一切幻境便会顿时跟着寂灭。这一切,我现在就要解说。

【大慧,若有沙门、婆罗门,欲令无种、有种因果现,及事时住,缘阴、界、入生住,或言生已灭。】《楞伽经》之所以难,你看这一段就知道,完全不知所云,不知道在讲什么。《楞伽经》之所以难,它就这个翻译人,实在简单到让你看不懂,不知道他在讲什么?接下来,师父解释一下,意思就是这一段是怎么样,起邪见的人有两种:一种是不外——是出家,或者是在家,那么当然这出家是指外道,没有佛的正见,外道。

大慧!若有沙门,如果有出家人,是指恶知见的,所以佛在世的时候,这出家有时候是指佛教的比丘,有时候是指恶知见的外道的出家人。如果有沙门、出家人,或者是婆罗门、在家人,所以泛指一切出家、一切在家的意思,不必用生硬的角度来看这个名相,说沙门就是沙门,婆罗门就是婆罗门,用广泛地指着,指着是什么?指著一切恶知见邪见的出家人,还有一切恶知见的婆罗门,就是指在家人。这些人都妄说——勉强地妄说,因为他们没有佛的正见,就妄说什么呢?欲令无种、有种因果现。

什么叫做无种?无种就是无因而生,叫做断见外道,叫做以“无”而生出种种的法,“种”就是能生出种种的法,这种就是种子,以“无”的断灭见,认为“无”能生出一切种、种种的法,以“无”为种子,能生出种种的法。比如说,虚空,有外道主张:万法都是虚空所生。那虚空是什么?无,无因而生。认为虚空生出一切法,这个就是以“无因”为种。还有一种叫做自然的外道,什么叫自然的外道?草,为什么是绿色?很自然,没有什么。你看这一座山高高低低。很自然,没有因、没有缘、没有果,你看到这些很自然,人自然地生、人自然地死,没有什么佛陀所讲的因缘果报业力,没有!简单讲,这些都是自然的机率所产生的,根本没有能生的因,这个叫做无因外道。简单讲,计一切法从虚空而生,计一切法从自然无因而生,这个叫做无种,这个种子叫做能生一切法,叫做以“无”为种子,能生一切法,“无”就是无因,以无因断见为种子为知见,能生一切法,“种”就是以其能生,所以称为“种”,“种”就是能生一切法,以断灭无因的断见,能生一切法,所以外道计虚空能生一切法、计自然能生一切法,就是这种无因的外道。

有一种是常见外道,叫做“有种”是“有”,这个“有”跟佛讲的缘起的“有”——空无自性,不一样,“有”就是“有”它的出处,它来自于什么?来自于四大的微尘,来自于胜性,来自于大自在天,就有类似于我们,外道有时候计著这个四大——地、水、火、风,认为地、水、火、风常住在这个世间,永恒亘古不变,只是相,转来转去而已,这个叫做微尘,计微尘永远存在,这个叫做常见外道。

一种叫做胜性外道,比如说,大梵天,它有殊胜之性,能创造天地万物,天地万物为它所产生的,而大梵天、大自在天,它不被创造,所以它是永恒,胜性外道,还有自在天外道,就是以“有”,这个“有”就是一直存在,一直存在着四大——地、水、火、风,这常见外道,一直存在着,胜性能创造一切天地万物,或者一直存在着自在天,万法都是自在天所创造出来的,这个叫做常见外道,就像我们今天所讲的上帝创造天地万物,而上帝就是常见,永远存在,但是上帝不被所创造,这个叫做常见外道。

因果现,诸位!这个是邪因邪果,千万要记住,不是佛讲的,由邪因、邪果,意思就是,由有的常见,还有用无因、有因的常见外道,“有种”的常见外道,还有“无种”的断见外道,为生起万法之因,因此是邪因,因此有了所生起诸法之果现,它们是邪因,不是佛所讲的正因正理的因果法则,所以有常见邪因的外道,计微尘、胜性、自在天为种,而产生的邪因邪果,种种的显现,及事就是外境,时就是时间,住就是常住,这是常见外道,也就是说这外境、时间是永远常住不变的,这个叫常见外道,或者是说,缘就是由于,或者是说五阴、十八界,“入”就是十二入,而生,意思就是生起一切法,由五阴生起一切法,十八界或者是十二入而生一切法,生起以后,永远常住,生住就是永生而常住,这五阴、十八界、十二入是永生。住就是常住,这个就是常见外道,意思就是生起以后不会被毁灭,但是我们都知道五阴生灭空无自性,十八界,缘生生灭,空无自性;十二入也是缘生空无自性,这是佛所讲的正因缘果,正因缘之正理。

或言生已灭,即一切法生起后,刹那之间便灭,或言生已灭,这个就是一种断见,无种的外道的断见,执断灭论。或言生已灭,就是一切法生起后,立刻就毁灭了,意思就是这个很严重,就是断了因果的相续,如果生已灭,那我们修什么菩提果呢?你今天发大菩提心也没有用,因为生已灭;今天你行善也没有用,也因为生已灭;今天你听经闻法也没有用,因为生已灭。这个断见外道,断了一切众生的善根。或言生已灭,就是一切法生起以后,刹那之间立刻就灭,这执断灭论,以断灭为他的知见。

整句贯串起来来解释,就是说:起邪见的人,不外乎是出家还有在家众。大慧!如果有出家的沙门起邪见,或者是在家的婆罗门起邪见,欲令无因断见为种,生起一切法,计虚空或者是自然为生因,为能生一切法,这是无因外道;还有的说,计微尘、胜性、自在天为有种,简单讲就是能生一切法,这是常见外道。两个无论是断见或者是常见,都是邪因。这种邪因邪果显现,因为以有无种为因,为能生起万法,因此有所生起诸法之果现,这个因果现,是邪因,外道的邪因邪果,非如同佛所讲的。以有种为因,生起后便依了内身外境而住,因此及事——就是外境,事,外境;时住,就是常时间永恒地安住,这个是常见外道。意思就是,有种为因,生起后便依五阴,常住不坏,十八界,常住不坏外境而住,十二入,常住不坏,永生常住不坏,这个叫做常见外道。这段意思,及事时住,缘阴、界、入生住,意思是说,以有种为因,生起后便依内身外境而住,外境就是“事”,事就是外境,时住。那么内身,就是指五阴、十八界、十二入等等六根六尘六识,然后怎么样?生住,就是生已灭,常住,就是常见外道。或者有一种外道,一切法生起后,刹那之间便灭,或言生已灭,立刻就灭,这是一种断见的外道,执断灭论为他的知见。

【注释】“沙门、婆罗门”:“沙门”是出家修道之人,是梵语,中文意义为勤息,即勤修众善止息诸恶。“婆罗门”是在家修道之人,中文义为净行。所以我们把在家称为净人。这是说起邪见之人,不外在家出家二众。在家出家二众若起邪见,则不异于外道恶见论者。“若”:如,例如。“欲令无种、有种因果现”:“无种、有种”,就是有无二见。因外道邪计有无二法能为一切法之生因,以其为能生,所以称为“种”,故称“种”。“无种”,就是计虚空或自然为生因,这是断见论者。就是无因而生,“有种”,就是计微尘、胜性、自在天等为因,这是常见论者。总之“无种、有种”便是无因及邪因,然邪因虽亦有因,以其因不正,故还同拨无因果。这是最可怕的,拔无因果是最可怕的。坏了因果的法则,一切众生不可能成佛。“现”,是显现、生起之义。“因果现”是以有无二者为能生起诸法之因,因此而有所生诸法之果现起。换言之,亦即:“一切因果,皆是有无之种所生。

“及事、时住,缘阴、界、入生住”:这是指堕常见者,彼等说诸法以有种为因生起之后,便依内身、外境而永住。“事”,即是境,亦即外境。“时”是时间,或长时、永远之义,以时间不断故。“缘”,依、由于。“阴、界、入”,即五阴(五蕴)、十二入、十八界。“生住”,即永生常住之义。“或言生已灭”:外道或有的说,一切诸法生起之后,刹那之间便灭去,这是执断灭论者。

【义贯】“大慧,”例如有出家或在家的修道人,勉强妄说,要“令”、“有”、“无”二法为能生万物之“种”,而谓以此为能生之“因”,乃有所生诸法之“果现”起。并谓诸法如是生起之后,便依“事”境,或依“时”间而永“住”不灭,或“缘阴、界、入”而“生”,生已,常“住”不变(这是落常见论者)。或说一切诸法,依无种为因而生,“生已”,刹那即“灭”(这是落断见论者。)

【诠论】总之,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执有无二论、断常二见者,皆是由于不了常住真心,真心就是真如的本心,都不了解,因而迷于自心所现,因为万法唯心所现,所以你要过快乐的日子,就应当了解这颗心。诸位!不快乐的心,是来自于妄动无明的心,快乐的心、幸福的心、知足的心,来自于一颗摩诃般若的心,因此既然都是那颗心,就记得要过快乐的日子,认识了这颗心,你就认识了生命的真谛,也就是能过快乐的日子。首先必须随喜、必须赞叹,因此才有种种妄,说妄,想言说戏论。因为不了常住真心,常住的真如之心,究竟解脱,涅槃妙心,他不认识,就会有种种妄想言说跟戏论。

请合掌!愿以此功德,消灾在座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一齐念: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好!下课!(未完)

慧律法师楞伽经讲座01-30目录(未完)

楞伽经30 : 有的病医生看不好的那个是属于业障病,可以持咒灭业障

楞伽经31:任何的佛法都必须在三昧当中完成,没有禅定的人就等同没有真正的修行

楞伽经32:要契入第一义谛大空的人一定要了悟:大悟见性与外境无关

楞伽经33 :学佛的人不必去战胜邪恶,你只要自我降伏就赢得生命的一切

楞伽经34 :很多修行修到一半有无力感,他拼不过那个习气,贪念、嫉妒心

楞伽经35:我不反对念佛、诵经,但你一定要了解真如之相才能够用功

楞伽经36:你很容易受境界的影响,就表示临命终没有把握往生极乐世界

楞伽经37:阿赖耶识的来源:就是真如受无明熏习以后变成了现识(阿赖耶识)

楞伽经38:为佛圣弟子,天大的事都要忍下来,这是非常重要的功夫

楞伽经39:这正见与邪见之差凡夫是没办法判别的,就看你的福德因缘善根够不够

楞伽经40:以解做证是修行最可怕的错误的观念,该有的早晚课、事相上的磨练缺一不可

楞伽经41:十方诸佛所体悟到的真如本体佛佛道同,不会有争吵的现象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全)

慧律法师《圆觉经》讲座 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