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72:极端的饮食、生活会伤身体,极端的心也会伤到我们的清净自性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楞伽经(二)25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733esrnhu&width=500&height=375&auto=0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慧律法师讲座
楞伽经(二)25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387页,这一段是根据上面这一段,先翻开385页,念一下经文。【尔时世尊于此偈义复重显示,告大慧言:“有四种非有有建立。云何为四?谓非有相建立、非有见建立、非有因建立、非有性建立,是名四种建立。又诽谤者,谓于彼所立无所得,观察非分,而起诽谤,是名建立、诽谤相。”】
好,翻过来,387页,这一段是常见外道的第一种。【复次大慧,云何非有相建立相?谓阴界入非有自共相,而起计著:此如是,此不异,是名非有相建立相。此非有相建立妄想,无始虚伪过,种种习气计著生。】
复次大慧,说云何非有相建立相,说:大慧,什么叫做本来是空相,非有相的空相,而这个外道虚妄地建立种种的行相呢?这个外道,他们不了解,说:五阴、十八界、十二入,非有自共相,这加一个“本”才能够比较容易理解,“非”的上面加一个“本”字,我们的五阴、十八界、十二入,本来就不存在有所谓的自相、共相,“自相”就是别业,“共相”就是共业所感,当然这是方便说啦,别业里面有共业,共业里面有别业,自相里面有共相,共相里面有别相,那么本来就不存在有五阴的自相和万法的共相,而起计着,而迷失了自、共相。因此在这个自相跟共相起了执着,“此如是”这个语气就非常强烈,“此如是”就是这个绝对是存在的,“此如是”这个是绝对有自相,绝对有这样的一个人,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绝对存在,此绝对如是有自相存在,“此不异”这个是指共相,这个我们看到了一个团体、一栋建筑物啊,这个共同存在的,确实是存在的啊,“此不异”执着这种共相,毕竟不可变异的共相,譬如说,我们看到一座山,你看这阿里山或者是日本的富士山,或者是中国大陆的黄山,我们看到“此不异”,这个是共同执着的一座阿里山或者是日本的富士山,或者是什么山,“此不异”就是决定不能改变的一个共相,语气要非常强烈,所以一切外道不了解空性的道理,此绝对是如是有五阴的自相,此绝对如是有共同的一合相。
“不异”就是绝对存在,“不异”就是共相,此共相是决定存在不可改变的,所有的众生生活在这个人生跟宇宙里面,没有一个不是如此,没有一个不是执着,决定如是,是名非有相建立相,这个叫做本来是空相、非有相,而建立相的种种行相。此非有相建立,后面补一个“之”,“之”妄想,为什么在本非有相,而建立种种的行相?这种妄想怎么来的呢?乃是过去种种不实在,从无量劫无始劫来,种种不实在的一种虚伪,“过”就是指过患,意思就是:这并不是今生今世的事情,换句话说,对这种执着,已经达到非理性的东西了,所以人没有办法恢复到空性的理性跟智慧的层面的时候,他就一定会迷失在这个假相里面,过着一种痛苦煎熬的日子,所以种种~翻过来,种种习气计着生,种种自性所现的妄想习气计着生,这最重要的在告诉我们习气难断,就是无量劫来自心所现的妄想习气,“计着”就是很难断、很难断,非常的难断。
简单讲要离一切相,它有多困难,因为我们每天生活都在相里面,不是生活在自相,要不然就生活在共相,你千万不要忘记,这一本《楞伽经》达摩大师到汉地来传的第一本经典,令无量无边众生开悟的经典,是什么经典呢?是《楞伽经》。就是这一本,这一本。这一本《楞伽经》能令无量无边有缘、根器大利的,圆顿根器的人得大利益,那么,意思就是说:一这本经典在开悟一切众生本有的心体性,不生不灭的真如体性,就是这一本,这一本经典。所以,这一本经典,它是一把钥匙,圆顿大教的一把钥匙。你想想看,达摩大师以这一本为传法,令汉地无量无边的众生得开悟,开、示、悟、入佛的正见,究竟解脱。你就知道,这一本经典犹如树根,树根啊,无量无边的众生,由于这一本经典的思想,而达到了圆顿、达到了解脱。达到了佛的证量解脱境界,可见这一本经典有如此、如此地重要,但是呢,因为这一本经典消失了好几百年,中间消失了好几百年,那么从这个梁武帝到现在一千多年来,以前没有这个所谓的光盘,也没有录音带、录影带、录像带、或者DVD、VCD啊,是近代的人拜科学之赐,才有办法录音跟录影,所以简单讲,这一本经典自古以来,著作的有二、三十种注解的,还是有名、还是有记录的,没有记录的就更多了,散布在各个层面里面都有啊,但是这一本经典,从第一个字讲到最后一个字的,目前还很少看到,应该说没有,师父有鉴于报佛的恩,同时也知道理解这一本经典的,非常非常的重要,因此,我们不厌其烦地来把它讲解,诸位看下去。
那么这一段师父再把它贯串一下,说:复次大慧,云何在本来非有相,而建立种种的行相,因为众生不了解五阴、十八界、十二入,本来非有自共相,因为不了解而起计着,此绝对如是有自相,此绝对有不异的共相,这是名本非有相建立相的行相,这本非有相而建立的妄想是怎么来的呢?这是因为过去无始劫以来种种不实在、虚伪的过患,不是今生今世的事,种种的自心所现的妄想习气计着而生。
【注释】“此如是,此不异”:谓此法绝对是有如是之自相,此法毕竟有不可变异之共相。“如是”这是指执著自相。“不异”这是指执著共相。因为“不异”则是一,一就是“一相”,也就是所谓的和合一相。凡夫不了和合虚妄,本空,而执著其和合相为毕竟坚固,不可变异,不可破坏,因此落于常见。譬如执著此五阴和合之身为一体的,不可变异,即使死后,投生他处,还是一样,所以人复为人,狗复为狗,这就是常见。因见有实自、共相的缘故。“此非有相建立妄想,无始虚伪过,种种习气计著生”:谓这非有相而建立相的妄想所成之(的)邪执,不是始自今世,而为从过去无始世来,种种虚伪之过恶习气计著而生。换句话说,众生的执着是非理性的,莫名其妙地就执着了财,莫名其妙地就执着了女色,莫名其妙地就执着了名利,因为看不破、透不过去这个缘起的空性的假相,所以时时刻刻被污染,所以禅宗有一句话,直接了当地讲叫:但莫染污,即如如佛。欸,你看他讲的多直接啊,法也不必很多,就是单刀直入,一句就见性。但莫染污,即如如佛。你只要不被外境染污,就是对镜不起执着、妄想、分别,即如如佛。那个内如、外如的佛性就显现出来了。这多直接、多了当,速度多快啊!是不是?所以,禅就是佛的心,它是整个佛教的灵魂,不管你修哪一宗,不了解禅、即心是佛的,那么就是外道。不管你怎么拼,都没有办法成就,接下来。
【义贯】“复次大慧,云何”而为上面所说的(第一种),于一切法中,“非有相”而“建立”相之行“相”?“谓”于五“阴”、十八“界”、十二“入”等诸法中,本“非有自”相或者是“共相”可得,“而”生“起”妄想“计著”,谓:“此”法绝对有“如是”之自相,诸位!这个含有什么?含有斗争不断的意思,“绝对有”就是一定要争,有钱大家就贪,有女色大家就抢、抢,有金钱跟女色,它就会引来杀身之祸,它一定的道理,“绝对是有”。那“有”的东西谁不抢啊!修行人安住在哪里?安住在一个“无”,没有啊!它是一个观念,你所拥有的,不是真正的外境,你所拥有的,只是一种观念,那个观念就是我们无始劫来的执着的角度,境其实不可得。说:此法绝对有如是之自相,“自相”就是指五阴相,或者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可以列为自相。以及“此”法毕竟有“不”可变“异”之(的)共相。
哎呀!看到一座山,所以,因为此法万法不离人生跟宇宙嘛!六根、六尘、六识所建立的万法,一定有不可变异的共相。所以,因此所执着,喔。天文、地理怎么样?一变化,哇!你看看,确实是有这样子的,其实是不可得的。因此,你看晚上放眼看到的种种的星星,有的人对天文特别有兴趣,每天往虚空在找生命,但是那个是变化的东西,不是绝对不可变异的东西,但是一切众生,他一定要欣赏某一种东西,或者是依靠某一种东西,他才会过日子。这便是于非有(自共)相当中,妄计有(自共)相。“是”故“名”为“非有相建立”之“相”。又,“此非有相建立”之“妄想”所成之邪执,什么叫“邪执”?因为发心不正、知见不正,这从哪来的呢?为什么本来在有智慧的佛陀看起来,这诸法本来就空相,这个本非有相建立这种种的妄想,而变成一种邪见而且执着。非始自今世,这不是今生今世,乃是从过去“无始”世来,种种“虚伪”不实之“过”恶,由“种种”自心所现妄想“习气”起“计著”而“生”。
【大慧,非有见建立相者,若彼如是阴、界、入、我、人、众生、寿命、长养、士夫见建立,是名非有见建立相。】
这是“常见”的第二种执着,说:大慧,非有见,“见”就是头上安头,我们今天所讲的,叫做种种的妄想、妄见、知见,种种的看法、观念,也就是执着在自己的角度、观念,乃至这种角度只是一种假设的、一种虚幻的、不实的,那么误认为是真实的东西,所以“非有见”就是本非有种种的妄见、知见,而建立诸见之相,像断见、常见、有见、无见都是这样。在本来我们的涅槃妙性里面没有这些知见,有见、无见、断见、常见,在本非有种种的知见,有知见就会头上安头,就会头上安头。说非有见,那么建立诸见之相了,若彼~“彼”就是之邪计之人,若彼邪计之人,邪见而计着的人,叫做邪计之人,如是五阴、十八界、十二入,中间这个一定要补三个字,否则你看不懂,“作实有”当作是实有,实实在在的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样就看得懂,这一段在讲些什么?若彼邪见之人,如是五阴、十八界、十二入,作实有,坚持确实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寿者相”就是一期的生命,也就是执着,每一个人都希望长寿,希望我这一期的生命久一点叫做寿命,叫做寿者相。也就是每一个人都爱惜自己的生命,希望活长一点叫做寿者相。
长养呢?“长养”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叫做造物主,也就是所讲的上帝啊,上帝。因为不了解涅槃、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来不去的思想,误认为我们这个天地万物有一种造物主在主导我们,吉凶祸福都操纵在祂,人只要匍匐在祂面前讴歌跟赞颂,便得到~怎么样?赦免,没有罪。所以中古世纪很多人卖这个赎罪卷,后来搞到这个教廷,哎呀,被推翻了,卖这个赎罪卷,这个念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因此外道的思想总认为有一个造物主、一个上帝在掌控,或者是印度当时有一个大梵天在掌控天地万物,所以,这个“长养”就是长养万物,长养万物的意思就是造物主创造,然后都是由祂在长养的,就是这个意思。“士夫”就是中国最流行的“灵魂”,“士夫”只是名词不一样而已,灵魂,一切都是灵魂,那么灵魂学、灵魂的建立,其实灵魂是迷了的本性,本性迷了它就产生了叫做所谓的灵魂,那悟了以后呢?就叫做“见性”。不迷的灵魂叫做“本性”,迷了以后叫做“灵魂”。那么外道当时称为叫做“士夫”,也叫做“灵魂”的建立,是名非有见。本非有见,而建立了妄见之相。
整段贯串起来的意思是说:说:大慧,在万法本不生、本不灭的涅槃妙性,本非有见,但却~外道因为妄见,因此头上安头,建立了诸见之相。若彼邪见计着之人,如是对于五阴的建立,对于十八界的建立,对于十二入的建立,作实有而建立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有的人认为万法是由长养造物主、神、上帝所创造的,也建立了这样的思想,还有士夫、灵魂,也建立了种种的知见,是名在本非有见而建立了种种的虚妄的知见之相。
【义贯】“大慧”常见中的第二种,于“非有见”中而“建立”诸见之“相者”,为:“若彼”邪计之人,“如是”于五“阴”、十八“界”、十二“入”中,作实有“我、人、众生、寿命、长养(能长养一切之作者)作者就是造物主,能造作的啦!士夫(灵魂)”等如是妄“见”之“建立”者,“是名”为“非有见”而“建立”见之“相”。意思就是这些知见都是妄见,知见立知是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我们的清净本性里面,本来就没有这一些知、见、法、相,你只要落入四种,那绝对不能成佛,落入知、落入见、落入法、着一相,那你不可能成佛,永远不可能。
389页。【大慧,非有因建立相者,谓初识无因生,后不实如幻,本不生;眼、色、明、界念前生。生已、实已、还坏,是名非有因建立相。】这一段不容易了解,说:大慧,“非有因”就是本来是由内妄动才分内外,可是呢?本来就没有所谓的外因,却妄建立因之相,外因,譬如说上帝创造天地万物,以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外面共同有一个管理者,就是造物主,所以说:本来就不存在外在的因,而妄建立以此为因,就是以大梵天造作为因。
本从哪里来的呢?谓最初~“初识”就是最初一念的识,识心分别,是无因生。这在《楞严经》讲过了,所以讲《楞伽经》以前,能够把《楞严经》的思想讲过一遍,这个是最棒的,为什呢?我们从演若达多这个例子,就知道,妄本无因,若有因,何名为妄!若有所因,何名为妄?也就是妄本来就是妄,妄本无因,若有所因,何名为妄?称他为妄,就是因为无因,以此为因,知道吗?所以这一句还要补上一句“妄本无因”,但是以此为因,以此妄为因,你要讲到因,它就是这个。因为妄动为因,这样子就是一个答案。谓~“初”就是最初,最初这一念,识心分别的妄动是无因而生。因为所谓的“妄”就是无因,那么莫名其妙地,最极微细的妄动,接着怎么样?第二念,“后”就是第二念,前面是最初一念识心无因而生,“后”就是第二念,就不实识心如幻。
第一念的识,接下来产生第二念不实的识心,什么叫做如幻呢?因为刹那的执着,看起来有连续,其实体性本空,刹那之间,有种种的分别,体性本空,刹那之间,有种种的颠倒见,其实体性本空不可得。所以第二念不实的识心其实是如幻,诸位!幻性本空,当下就是识性,当下就是本性,不离本处,本不生,一切万法本来不生。意思就是:妄境体空,妄心亦空,这一句话的意思:能所本不可得,本来就不生,意识是说:本来万法的妄境,其实本不生,体性本空,因为万法都是因缘所生的东西。而那个内在里面的妄心,其实也不生,因为众生不能了悟一切法无生,而起如幻的识心,就是这个意思。那么万法唯依自心妄现,底下就是举一个例子,例如我们的眼识,既然说妄动的识,内外妄动,有内心的妄,还有外面的妄境的执着,便产生内在的识心分别。
举一个例子,譬如说眼根,接下来就是眼识四缘生,眼识是由四种因缘而生的,譬如说眼根,由眼根,接下来由外面的色尘,“明”就是一种光线,“明”就是光线,那么“界”就是外境,我们眼睛要是没有光线,看不到,“界”就是外境,小小的境界、或者大的境界,山河、大地、鸟兽、虫鱼,我、人、众生、寿者,统统外境啦,怎么样?念前生,这个“念前”把它对调起来才看得懂,叫做“前念”,前念之识妄现有生起之相,叫做“念前生”。“念前”把它颠倒过来叫做“前念”,叫做前面那一念,只是怎么样?妄现有生起的相,怎么样?“生已”这一念生起来,“实已”,注意“实”是对众生讲的,就是说:仿佛若有实体可得。
譬如说,农历年到了,大家啊,我们大家儿女、孙子、兄弟、姊妹要聚一聚,中国人嘛,总是要过过农历年,嗯,好像实在是,你看到他回来了,哇!很高兴,对不对?等到农历年过后,各个要各就各位,要回到各位的岗位了,哎呀,父母亲,年老的父母亲啊,又送这个儿女、孙子到外面,然后就是祝大家平安,年年平安啊,岁岁要增福增寿啊,或者是孙子要去台北,念台大的,然后就是这样~要认真一点念书喔,好像又存在了,没有一个众生会说,这个是如幻的东西,有聚散离合,可是只有佛~空,体会到万法空无自性,聚等于没有聚,散也本来没有散,因为本来就没有聚,也本来没有散,所以他不会伤心难过,也不会过度地兴奋,大家回来了,又过度地兴奋,要离开了,伤心悲痛,因为内心里面,了解体性本空的时候,没有所谓来去、生灭、增减,这些都是如幻的东西,所以圣人要不要过日子,要,也要过缘起的日子嘛,所以在经典里面讲的,圣人要不要过日子,他还是要过缘起的日子,可是他是过超越的日子。凡夫要不要过日子?他也要过日子啊,他过什么日子呢?过束缚的日子啊!看到什么相,就执着什么相。对不对?看到大家回来了,啊!兴奋得不得了,对不对?看到要离开了,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目屎流,目屎滴啰,就是这样子啰!“屎”命必达啊,“屎”命必达,没有智慧的人生,没有智慧,那就“屎”命必达,屎就是眼屎那个“屎”,“屎”命必达,一定会流眼泪的就对了,一定会流眼泪的啦!为什么?如果知道这个识心分别不是实在的,聚,体性本空,没有能所。散,本来也没有能所。
所以,在座诸位喔!当我们了悟了诸法本空的时候,今天我们所有的不幸,都会化成智慧,因为它不存在的,所以一直感觉到不幸的人,可以把这一股转化成更大的爱心,变成推广弘法的力道,就不会活得很无聊啊。不晓得要做什么?对不对?所以,“实已”就是仿佛若有实体,这个识心起来,一念接一念的执着,一念接一念的执着…好像是真的有那么回事,其实是没有,其实是没有。对不对?“还坏”识还坏的,识心分别久了以后,忘记了,因此你在十岁、二十岁以前,很执着、很计较的,现在忘记了,现在忘记了,已经过了,过去心了,那么你去年所执着的识心分别,现在也不存在了,还坏,为什么?它会渐渐、渐渐地,因为它是无体性的东西,刹那生、刹那灭,刹那生、刹那灭…久了就慢慢、慢慢…就变成影像了,是名非有因建立相,其实这个叫做“本非有因”,本来非有外因,而却建立了一些外因,建立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等,建立了山河大地,建立了创造天地万物的外因,其实是没有内跟外,是一念妄动,而外道不懂,以为万法是由造物主所建立的。
整句地贯串起来,说大慧,在本非有外因却妄建了~“妄”虚妄地建立因之相,其实万法本来都是从最初的一念妄识,本来无因而生,因为无明嘛,无明就是无因,无明就是没有光明嘛,无始劫来,无始无明无因而生,那么第二念就执着前念的不实在的识心,如幻,“后”就是第二念,不实在如幻,识心如幻,众生不了解,你所执着的这个识心,所分别的这个识心,他不存在的,其实是本性在作用的。但因为本性被掩盖起来了,被染污了,所以用的是识心在作用,识心叫做“妄用”。那么,本性叫做“妙用”,这个就差很多啰!识心分别,它叫做“妄用”,虚妄的作用,众生也有作用啊,可是他所有的作用都是虚妄的。圣人有没有用?圣人是妙用,般若智慧的用,一样有用,可是他是妙用。
接下来,一切法本不生,一切法其实妄体本空,妄心还是空,因为众生不了解这一层深层的道理,不了悟一切法本来就无生,而起如幻的识心,虽是识心,但是它是如幻,举一个例子,眼,眼识四缘生,举一就是包括六根,例如眼识从眼根而来,和合了眼、色、尘,加上有光线,还有外境的外界,因为前念之识生起,妄想妄现有生识之相心,怎么样?生了这个意识心以后,仿佛若有实体,实已,慢慢地,因为识心分别,是刹那败坏的,还坏,意思众生就是生活在一种如幻不实在的生灭一种循环,师父已经讲过了,生命是一种无聊的循环,生命是一种无聊的循环,但是如果大悟了,生命是有意义的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是名本非有因建立相。
【注释】“初识无因生”:“初识”,为最初的第一识念。“无因生”,为不由外在任何原因,而纯是自心一念无明妄动而起。这是真正的根本原因,而外道不懂,认为是上帝所创造的,有内跟外,很多道理讲不通。那么他们也这样子地就接受了,他们感受那种唱唱圣歌啊!把人生的所有的痛苦,都认为那是上帝给我们的磨练啊!把我们所有的荣耀、祸福啊,都归功于上帝的安排,大梵天的安排,可是佛讲的,所有的天地万物分内外,那统统是我们的真如心,因为无明妄动,一念无明妄动而起的,跟外道讲的是完全不一样的。“后不实如幻”:“后”,为指后念之识。谓第一识念依无明心动而起后,第二识念则不实,犹如幻化,接踵而生。所以什么是众生呢?就是没有办法回归当下,就念念一直迷、一直执着,一直迷、一直执着…譬如说赌博,他就一直迷,他就从头到尾一直迷在这个赌博里面,跳脱不出来,完全跳脱不出来。
“本不生;眼、色、明、界念前生”:“本不生”,是一切诸法从本即无有生。“无有生”就是诸法就是~本来就是空无自性,毕竟空,佛陀就是看到了宇宙,照见了宇宙诸法本空,没有一法不空,任何东西都不着,任何东西都放得下,任何东西都离相。“眼、色、明、界”,即(也就是)眼识生起的四缘。眼,是因缘;色,是所缘缘,第一个“缘”是动词,所缘缘,第二个是名词,因为色是眼所缘者,色当然是指,就是长、短、方、圆,或者青、黄、赤、白,那是指外境,因为色是眼所缘者。明,是增上缘,以有光明之助,才能成“见”之事。界,是等无间缘。这个“界”把它深入地来讲呢,就是实,以众生来讲实有的体性,以众生来讲,它是实有的外境,所以这个“界”是等无间缘,妄心依界而有,依等无间缘,所以从来就没有间断过,由此四缘假合,则前念之识方妄现有生起,而实无生,以是因缘和合妄现故。“念前”即(也就是)前念。“生已、实已、还坏”:谓最初之识念妄现生起之后,便显现仿佛若有实体一样地刹那暂住,而有了别之作用,如是暂住之后,便还于当处坏灭。故知识念实是不实如幻。所以前念后念既皆无体,足显内外诸缘本空,若还执著众缘为生识之因,便是于无因中妄立有因。
诸位,众生不了解刹那生灭,因此他的生活都会很辛苦,昨天我看到了一个报导说,说有一个做那个什么蛋卷的,晚上九点就可以去排队,排队喔,还发牌子,那个蛋卷,可能很好吃吧,然后,有的人凌晨三点去排队,去排队买什么?还限定喔,一个人好像只能买两盒,这样子,整夜可以不用睡觉的,那个到十度左右很冷的,然后排队、排队…这样子,为了那两盒蛋卷,这个就不知道~没吃到那个真的会死吗?那个实在是让人想不通,怎么样想都想不通,可以排整夜,只是为了要买它两盒蛋卷,这个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没有必要吃到这种东西,不吃那个也不会死。是不是啊?没有必要搞成这个样子,像这众生如果不了解生命,生命对他来讲是很严重的。
像戎祥一样喔!那个艺人大家都知道,胖胖的啦,人很好的啦!胖胖的,四十三岁,对不对?新闻报导的,准不准不知道,他说他有时候连续三个月,每天都喝酒,一个礼拜喝五天,喝五天,结果这个~人又胖,然后心肌梗塞,一下子就走了。这个就告诉我们,极端的生活方式,就会让身体刹那之间消失,极端的心,极端的心、观念、识心分别也会伤到我们的清净自性。简单讲: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极端。有一个女孩子,非常喜欢吃那个麻辣锅,麻辣锅,很辣、很辣的,她连续吃三天,麻辣锅,结果怎么样?开始一直,胃啊~因为辣的东西它会伤到那个胃肠,结果连续啊、连续啊,腹泻泻了七天七夜喔!七天七夜喔!这个就是极端的生活方式。从身体的这个角度就告诉你,人的心灵是不能用极端的方式解决的,也许纵然对方有错,还是要用中道的思想来解决问题,从这个身体的极端,你就知道它的后遗症有多严重,身跟心是不二的,身体饮食上极端,师父提示这个,就是不实如幻的世间,其实不需要用那么极端的方式来过日子。
【义贯】“大慧”于“非有”外“因”而妄“建立”因之“相者,谓”最“初”之“识”念本“无”任何外“因”,但依自心一念无明妄动而“生”起。第一识念以无明妄动而生后,“后”念之识则“不实”犹“如幻”化,接踵而生。然而这一切皆从“本”以来“不”曾有“生”,唯自心妄现,但由“眼”根、“色”尘、光“明”、与“界”四缘假合,则前念之识(就是“念前”)方妄现有“生”起之相,而实无生。初识妄现“生”起“已”,又仿佛若有“实”体而暂住,起了别作用;若有实体,刹那暂住后,“还”于当处“坏”灭,(是故当知识念不实如幻,并无实体,若真有实体,则不应刹那坏灭,应常住不坏。既知前后之识念刹那生灭,并无实体可得,则知四缘亦无实,若还执著众缘为令识实有生起之因,便是无因中妄立有因),“是名”为“非有因”而“建立”因之行“相”。
诸位,万法都是缘起,为什么常常讲随缘、随缘,随缘就是不执着的意思,因缘如此嘛,那我们就不执着,因此在这里得到一个很重大的启示是什么?缘生,也不执着,缘灭,也不执着,换句话说:人生本来就没有得跟失,聚、散、离、合,聚空性,散空性,离空性,合空性,因空性,缘空性,果空性,万法回归当下,当下不是过去,不是现在,不是未来,唯是一心,唯是真如,所以,所有的法,统统在讲这个,无相、无念、无住、不二、离能所,万法都在讲这个,那么了悟了这些识心不实的,所以你今天聚了,聚在一起,你也不用太高兴,因为那是生灭的东西,今天有人离开了,你也不要太伤心难过,万法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嘛!是不是?所以,法师也是这样子啰,出家众也是这样,没有一个出家众、一个团体,就是说,这个出家众是不是~永远是在一起的,那个也不可能,当然有啦,也是少数,铁打丛林流水僧嘛!来来去去,万法本来就是这样子嘛!那么,所以真正的修行人安住在哪里?安住在无所住,无所住是真实的道场,当你了悟了,万法其性本空,了悟了万法刹那生灭,败坏之相,无所住,那么哪里就是道场。
因此,了悟了万法无所住的时候,这个法师、或者这个居士,走到哪里都非常有修养,因为万法无所住嘛,就不会梗在、死在某一个角度和念头,所以修养跟修行等同重要。越有修行的人,就越有修养。越有修养的人,他就越有修行,这是一体两面的东西,一体两面的。对真理越了悟的人,他就越真实,生命就越真实。对生命越迷茫的人,越迷茫的人,生命就越虚幻,他就不晓得要依靠什么过日子,完全不知道要依靠什么过日子,所以会得到重度的忧郁症,会得到重度的躁郁症,会得到精神病,自己逼死自己啊,自己逼死自己啊。因此,有的人啊,人生很无聊,也不晓得要做什么?每天睡觉、睡觉啊,一直睡觉,也不学佛、也不念佛,也不来早课、不晚课,不拜八十八佛,统统不要。那么,有的人~这是有学佛的人懒惰,那没有学佛的更不用讲了,年岁大了,有一点年岁了,没学佛,没有依靠,因此,他就做“万睡爷”,睡觉那个“睡”,万睡爷,一直睡、一直睡…睡觉那个“睡”,很会睡的,那个就是“万睡爷”,万睡爷就是一直睡,因此,我们的生命不能过这么无聊的,所以是,学佛的人是有目标的,是有理想的、有理念的,因为我们过得日子完全是真实的生活,充满智慧的,充满理性的、充满智慧的。
391页。【大慧,非有性建立相者,谓虚空、灭、般涅槃,非作,计著性建立,此离性非性,一切法如兔马等角,如垂发现,离有非有,是名非有性建立相。】
这一段是讲三种无为法,本来就非有性,本非有。这一段是讲,三种无为法本非有性,说:大慧,“非有性”万法体性本空,不着有性、还有无性,所有“非有性”,无为法本非有性中,因为无为法是空无自性然后建立性之行相者,怎么样?谓虚空,“虚空”当然是指无为法啦!还有“灭”就是择灭无为,还有“般涅槃”,就是所谓的真如无为,虚空无为、择灭无为,般涅槃就是真如无为法,这三种无为法、非作,“非作”就是本非造作之性。这个“非作”要不加几个字,你一定看不懂,非作就是“本”非“造”作“性”,意思就是:无为法等如虚空啊!无为法等如虚空,他没有任何的造作啊!叫做本非造作性。计着性建立,那么邪见人、还有小乘人,计着有性的建立,“此”就是这三种无为法,实在是离于~“性”就是有,“非性”就是无,简单讲:这三种无为法离于有跟无,着有、着无都不是无为法。简单讲:无为法本非有无,一切法本空,一切法本空,就像兔跟马等角,本来就不存在,万法其性本空,本来就空。
所以一切法本空,一切法就像兔角、马的角,兔角、马角本来就不存在,它只是缘起,它只是如幻的。万法如垂发现,“垂发现”就是因为,有一种人是眼睛有病,妄见有这个毛轮,用这个来讲的话,是古时候的这个讲解,我们现在用飞蚊症来讲,喔,那就更清楚了,飞蚊症你们知道吗?飞蚊症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年岁太大了,或者是退化了,他的眼睛看出去,好像蚊子这样,嗡嗡嗡…好像蚊子一点、一点、一点、一点…黑黑黑黑的,那个就是飞蚊症。或者是你身体缺少某一种元素,它就会有飞蚊症。诸位!正常的人眼睛有没有(飞蚊症)?没有。欸!用这个飞蚊症来解释类似垂发现,眼睛有毛病,就看到,嗯,好像虚空当中,前面我们眼睛,好戏那个有这个什么毛发轮,法轮啊,毛发之轮哪,其实事实上没有,眼睛有毛病的看,有。眼睛正常的,没有。我们这个世间也是,佛陀的智慧的心眼看这个世间,没有。如虚空花。欸!可是众生妄执,就确实~人生宇宙确实是存在,就好像有,不知道那个是虚空花,虚空本来就没有花。
所以,你放眼看出去,用眼睛看出去,用天文望远镜看出去,一颗、一颗星星、星星、星星…在闪烁、闪烁、闪烁…诸位!那个统统是虚空花,虚空本来就无花,因为这是缘起的东西啊,这个地球,这个地球也是虚空花。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也是虚空花,虚空本来就没有花啊,诸位!妄动则见缘起是实体的东西,如如不动,则见缘起是空性的,所以圣人一样生活在缘起的法里面,可是它是超越的,所以即超越又现实,即现实又超越,可是呢?众生不了解缘起法是空性的,他就会执着于所有的缘起法的每一分每一秒,什么都执着,无所不执着,那就见到这个世间好像是实实在在,有实体可得。因此,他的痛苦、他的烦恼、他的无明,他的情绪的躁动是失控的,没有办法控制的。他认为那是实在的东西,当然就着了。说:万法如垂发线,因为眼睛有病,妄见有毛轮,无为的法本离于有跟无,是名非有性建立相,这个就是由事入理的无为。来告诉我们,这是择灭、虚空,或者是般涅槃的无为,其实没有“有”跟“无”。
我把它贯串一下,这一段是三种无为法本非有性,说:大慧,本非有其自性当中的无为法,但是众生、外道不了解,却建立了有性之行相建立。我们了悟虚空无为、择灭无为,“择灭无为”就是用智慧抉择,那么“般涅槃无为”就是真如无为,本来就没有所谓的造作。这些邪见人、小乘人,计着有性的建立,这三种无为法,实在是离于有无,一切法本空,就像兔马等角本不存在,万法因为有病的人见到,就像有相的垂发轮。可是呢?佛看到是正知、正见、正确的智慧,就没有这个垂发现,无为法本来就离于有无,是名在本非有性当中,而妄建立之性,众生不是建立有性,就是建立无性嘛。而无为法里面是离于有无。
【注释】“虚空、灭、般涅槃”:此为三无为;“虚空”,是虚空无为;“灭”,是择灭无为;这个“择灭”前面加三个字比较看得懂,用“智慧抉”择,要灭掉息灭贪、嗔、痴。“择”就是用智慧选择,“灭”就是灭掉贪、嗔、痴。这一种无为法,这样你就比较看得懂。用智慧抉择正法,而息灭了贪、嗔、痴无为,因为在佛法的名相里面,有许许多多的解释啊,都会有一点点少许的差异,大同小异啦,那么“般涅槃”,即(就是)非择灭无为;非择灭的意思就是不用智慧抉择,就是本来存在,本来的,非择灭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即心即佛,即心即理。即心即佛的一种无为法叫做非择灭,不必透过智慧抉择,本来就存在的无为法,或者叫做真如无为。在此,般涅槃亦摄真如无为。“非作、计著性建立”:以上三种无为,本非造作性,而邪小之人计著其为有自性,并作如是建立。
“此离性非性”:而此三无为法实离于有无。“性、非性”,即有无。“性”,是指有性,亦即也就是有见,以计法有自性故。“非性”,是无性,非有自性之义,亦即(也就)是无见,以计一切法皆无有故。“一切法如兔马等角,如垂发现”:“兔马等角”比喻非有。“垂发现”,是如目有病,妄见有毛轮,而毛轮虽是病眼所见,然却是病目者确实有见,故比喻非无;毛轮不像兔马等角之但有空名,从未有人见过。虽然毛轮亦是幻有,若眼无病,毛轮即(就)灭,亦即(也就是),垂发亦(也)不现;比喻一切法之妄有,亦如是,但由众生心目有病所现,若心目不病,则一切法之妄相自然逸去。“逸”就是离去,所以,在座诸位!你今天不管你赚了多少的钱,就是赚了很多的业啦!今天你赚了很多、很多…搞了很多的名,就是搞了很多的业,搞了很多的业,除非你能转它,今天所有的造作,今天万法所有的造作,你什么都得不到,你只有得到一种,就是“业”。这世间你再怎么搞,都是空的,人生可比一出戏,无来无去无事情。你今天所有的造作,统统什么都带不走,但是,But b-u-t,你创造了新的业,这个新的业将来就一定要继续受这个果报,所以愚痴的众生,起心动念无非是业,业能敌须弥,能障圣道,能深巨海,这个业是很可怕的,喔…那我们就知道了,欲望少一点啰!口业也清净一点啰!你那个八识田中的银行多存一点钱,功德啦!免得将来果报现前的时候,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聪明的人一定会储存一点(功德)啦!聪明的人一定要储存一点嘛!
【义贯】“大慧”于一切法“非有”自“性”中,而妄“建立”有性之“相者,谓”于“虚空”无为、择“灭”无为,与非择灭的“般涅槃”,三种无为法中,本“非”造“作”之性,而彼邪见者,“计著”其为有自“性”,并作如是立论之“建立”;然而“此”三无为法,实“离”于有“性”与“非”有“性”(有无),以“一切法”皆犹“如兔马等角”之非有,亦“如”人有病眼,而见有“垂发”(毛轮)于目前显“现”,而一切法实“离”于“有”与“非有”,皆唯心所现,如兔马等角;所以,在座诸位!这句话如果能了悟,你就知道你这一辈子怎么拼,你什么都没剩下,剩下的就是业,你剩下的,你什么都不剩,就剩下一些业,以后要受果报的业,但是如果你有学佛,哇!那就不得了了,众生存了业,我们存功德啊,对不对?色、受、身、口、意清净啊,推广佛陀的正法,劝发众生发菩提心,对不对?来常住发大心,欸,这个就不得了了啊。或唯病目者所见,如毛轮,其体皆无有自性。(而二乘之人不了,执取偏空为涅槃性,外道则妄计无想就是无想定断灭空为涅槃性,如是邪小皆于非有性中,妄计有涅槃。)“是名”为于“非有性”中“建立”性之行“相”。
【建立及诽谤,愚夫妄想,不善观察自心现量,非圣贤也。是故离建立诽谤恶见,应当修学。】说建立及诽谤,“愚夫”是指没有智慧的,学佛就是学智慧,为什么愚夫,后面一定接着妄想呢?因为那个愚夫,无明的众生,他是时时刻刻浮现出来的识心分别,无时无刻不是妄想。由于愚夫无始以来无明的妄想,所以他不善观察自心现量,因为没学佛,没听到人家讲圆顿大教,喔,原来万法唯心现量,那么我就好好地掌控我自己的情绪、自己的心,令心发菩提,令心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令心福慧双修,令心入佛的正见、正智、正思维、正精进、正定,因为都是自心现量呗,所以因为众生不善观察自心现量,所以他不是圣贤,是故离常见的建立,有见,常见的建立以及断见的诽谤这些恶见,所以“建立”代表常见。“诽谤”代表无见,就是断见。“建立”就是有见,“诽谤”就是无见,这两种恶见应当远离,应当修学。
【义贯】非有而言有之“建立”相,以“及”非无而言无之“诽谤”相,皆是“愚”痴凡“夫妄想”分别,无有智慧,“不善观察”一切法但是“自心”所“现”之“量”,此“非圣贤”之所见“也;是故离”于“建立”与“诽谤”二种“恶见”,汝等“应当修学”。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善知心意意识、五法、自性、二无我相,趣究竟。为安众生故,作种种类像,如妄想自性处,依于缘起。】
这一段很是重要,说: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善知,善于了悟这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识。还有五法:相、名、妄想、正智、如如。三自性:遍计所执性、缘起自性、圆成实性。二无我相:人无我、还有法无我,了知这一切相,为什么要讲这一些呢?提出来,无论是八识,无论是五法,无论是自性,三自性,无论是二无我,了知这一切相,注意,唯心所现,本自如如。这一句话特别、特别地重要,也就是这一些就包括万法。(未完)
楞伽经47:休想从善知识这里得到你内心里面的自性,自性要自悟要自度
楞伽经 49:饮食跟睡眠是一种业力,也是一种习气;破除无明须先破除这个睡眠
楞伽经50:学佛最了不起的就是认识自己,把自己的内心的妄动看得很清楚
楞伽经51:执着是一种观念一种影子都没有意义,没有开悟的人生都在追逐影子
楞伽经52:什么都往好处去想,你八识田中落下去的种子就会是善的
楞伽经53:争论是你在跟自己的无明对话而已,赢输也只是个观念而已
楞伽经54:刻薄的语言是很损德行跟福报的,嘴尖舌利那个坏习惯就一定要改
楞伽经55:要离于群聚,离于习俗,离于睡眠,远离外道的经论、言说
楞伽经56:没有达到究竟解脱之前,要依靠念佛、持咒或诵经来薰习
楞伽经57:证量的解脱境界它只有结果没有如果,有如果的话就表示他没有开悟
楞伽经59:需知环境有多么的重要,遇染则显现染相,遇净缘则显现净相
楞伽经60:当你卡在观念碰到争执不休的时候一定要各退一步,把最困难的事情交给时间
楞伽经61:人是可以顿悟顿证的,问题是习气还在,因此断种子习气叫做修行
楞伽经62:由分裂的无明就知道大部分人都是多重人格,人的情绪常常变来变去
楞伽经64:如来并没有离开我们,尽虚空界法界尽是佛,其中只有一个小人就是我
楞伽经65:人活着就是一种记忆的影像,是一种生生灭灭观念的取代,人是死在观念里
楞伽经66:什么相都是你心所引起的,要重视你的动念,要动善的智慧的念
楞伽经67:根器真的不能勉强,每一个人生生世世所培养出来的根器不一样
楞伽经68:我们要做一个好的杀手,专杀内在的无明,专杀内在的烦恼
楞伽经70:你越贪爱,业就越重。这个爱是指执着,爱心是需要的
楞伽经71:见一切法无我,就什么都可以牺牲,到处都跟人家结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