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严经三经前十门13:用顿来帮助渐;有时用渐教来帮助顿教,互补互益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短视频目录(2019.10.02)

近期的目录链接(2019.10.06)

慧律法师楞严经目录(全)

慧律法师《唯识简介》全

慧律法师楞伽经(全)

慧律法师华严经一至四目录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1-70

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全 )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全)


楞严经三 经前十门 13

楞严经三经前十门13
慧律法师
【六、分满对:】“分”就是分证;“满”就是圆满菩提。【分证诸位为宗,圆满菩提为趣。此亦蹑前圆因之位,】你看,前面的趣就是现在的宗,此亦是蹑前面圆因之位,【必经历分证诸位,觉行圆满,始证大圆满觉,无上菩提。】【一经宗趣,由破而显,由显而悟,由悟而入,由入而深,由深而极,行布分明。】“行布”旁边写:次第,次第非常的明显,叫做行布分明。由破而显,由显而悟,由悟而入,由入而深,由深而极,就是佛果,行布分明:次第非常的分明。
【又云:‘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及第十卷云:‘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菩萨所行金刚十地、等觉圆明,入于如来,妙庄严海。’又极圆融,正所谓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也就是次第法不碍圆融法;圆融法也不碍次第法,这是《华严》的思想。【七宗趣通别竟。】
好!把《表解》拿出来,这个《表解》一打开,哇!特别的清楚!诸位!你看第八页,一目了然!师父以前要校对这一本也是很辛苦的,这一本是师父校对的,当时候才二十几岁。
第七、宗趣通别,贤首云:当部所崇曰宗,宗之所归曰趣,具通局二门,通指一代时教;局就本经。先看一代时教的通,佛的一辈子讲经说法,叫做一代时教,佛就是权实二教,没有其他的,权实二教就是佛一辈子所讲的。所以,通:一代时教,有二:1、权乘——多重修成动张因果——因就是宗,果就是趣。2、圆实——多重性具首明悟入——悟即是宗,入就是趣。此经若就通中,圆实以取宗趣,也就是说:圆实以取宗趣,这个不是权乘的,在一代的时教当中,以圆实以取宗趣,就是这一部《楞严经》是圆实教,是圆教、是实教,是究竟说,大乘的终教。以悟明心地为宗,证入果地为趣。局,就是限这一部《楞严经》,约本经有二,依交光法师据本经六对,总意还有别意。总意——圆定为宗,极果为趣,圆定就是刚开始,你要悟入,这是宗。成佛,极果为趣。
别意有六对:一、破显对;二、偏全对;三、悟入对;四、体用对;五、行位对;六、分满对。这个纲领,看总意,圆定为宗,底下说:阿难所请,妙奢摩他、三摩、禅那。而如来所示,三如来藏心,也就是性具圆融大定。极果为趣——阿难所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世尊示:一门深入圆修之法,中中流入,入于如来妙庄严海,圆满菩提——也就是十方佛究竟极果。
别意有六对:一、破显对——征破识心为宗:三番破识(破妄识无处,破妄识非心,破妄识无体)。显发根性为趣:十番显见,令其舍识用根。二、偏全对;“偏”是指只有根性;全,三如来藏统统是。偏指根性为宗:所显的根性——若偏就眼根,以明见精圆明,见精圆明就是不生不灭的见性,眼见,不生不灭的见精圆明即显,见精圆妙,一根如是,根根皆然。耳、鼻、舌也是这样子,无非藏性,不只是只有眼根。底下,眼根把它扩大,就是三如来藏,全彰三如来藏为趣。四科: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见就是(眼根);识就是(六识):为空藏,就是空如来藏。那么,眼根跟六识是属于精神,前面属于物质。
三续:世界、众生、业果相续---为不空藏。也就是说:你不可以否定这个缘起,千万不可以拨无因果,认为说:我本来......万法皆空!然后,胡作非为,那你麻烦大了!因果跑不掉,为什么?业果会相续啊,业力会感应你来继续投胎、继续受苦。所以,善事多做一点,恶事一点都不能做。
四义:(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为空不空如来藏。一为无量,无量为一,一就是平等;无量就是差别,无量的差别,就是平等的心性;平等的心性,可以化为无量的差别相。小中现大,一点点般若智慧,无量的法就现前;大中现小,为空不空如来藏,由偏及全。
三、悟入对;圆悟华屋为宗,求门深入为趣——此也是蹑前所彰藏性,喻如华屋,了解我们如来藏性本来具足了,这个就是华屋;但是,一定要得其门而入啊,也就是阿难大开圆解之后,继请圆修。
四、体用一对:证圆通体为宗——一门深入——解六结——动静根觉空灭。越三空——人空、法空、空空(俱空)。所以,千万不要骂人家:你这个人空空的!那是很赞叹人家,那个不得了啊,那个人空空,就成佛了!空空就不得了了,连那个空都要放下了,这个人是成佛了!越三空。就是证圆通体。体用对——证圆通体为宗,发自在用为趣,所以,会作用的。是不是?观世音菩萨,你看,就是依体起用,哇!获二殊胜,发三用,上合诸佛慈力,下同众生悲仰,这是获得二种殊胜。发三种用——三十二应身,十四种无畏,四不思议,也就是发自在用。诸位看右边:证圆通体;看左边,发自在用。你看,体用、用体,依体起用,摄用归体,所以,体相用要一起讨论。
五、行位对:运圆定行为宗——也就是无作妙行,无作妙行就是无为法,悟到一切法毕竟空,叫做无作妙行,能利众生,能取佛果。历圆因位为趣——圆因五十五位,除掉三渐次、乾慧地、还有妙觉,因为佛是果位,不在阶位里面,佛是究竟觉,不在这个阶位里面。而趣妙庄严海。
六、分满对;分证诸位为宗——蹑前圆因之位,必经历分证。圆满菩提为趣——觉行圆满,始证大圆满觉,成无上菩提。 
36页,【甲八说时前后】讲经的时间,到底是在哪一个阶段、哪一个时间讲的这一部经呢?这一部经的时间,前后是何时?【已知此经,宗趣圆极,未悉说自何时?诸家注疏判时不一,亦各有据。今先明贤首三时,后再审定。三时者:】把笔拿起来,我叫你标号你就标,【一、日出先照时:】标:甲,跳过一行,中间底下,【二、日升转照时,】标号:乙,注意!这个“二”还分三个,还分这个下根器、中根器、上根器的,日升转照时,你只要记得,转照分三个时。
37页第四行,【三、日没还照时,】太阳西下,又过来照到高山,标号:丙。好!诸位看!看甲,甲:一、日出先照时,就是佛陀成道那一刹那,开始转这个圆顿大根大法,转无上根本法轮,讲《华严经》。【为圆顿大根众生,转无上根本法轮,名直显教;】什么叫做直显教?就是毫不保留,直接显示如来藏性,没有任何的善巧、没有任何的方便,一点都没有,《华严经》就是这样子,叫做直显教。【令彼同教一乘人等,转同成别,】什么叫同教一乘人?因为有小、中、大,根器不一样,同教;但是,里面有一些根器比较利的,叫做一乘人,把他过滤,转同成别。转同成别就是筛选,用筛子把他筛选过,你这个根器才有办法听这个大教,叫做转同成别。同时教,有几位根器比较利的,特别教。【如日初出,】太阳刚出来,【先照高山,】太阳出来,高山先照到,高山表示大根器的。佛一证悟就讲《华严》。【即《华严》《梵网》会也。】
 乙:【二、日升转照时:】日升转照有三个,1、【为下、】就是下根,【中、上三类众生,转依本起末法轮,】依本就是依根本;起末:起枝末;如树之根,分开来起这个枝末。转依本起末,就是从根本法轮转为方便。【名方便教;】因为听不懂,不用善巧方便引导,不懂佛在讲什么,太深了!【令彼三类人等,转三成一,】转下根、中根、上根。【如山地有高下,故照有先后,于此一时,照有三转:初转时,为下根众生,】讲四谛,三转四谛法门,在鹿野苑。
【转小乘法轮,名隐实教。】什么叫隐实教?隐瞒、隐藏起来;“实”就是究竟说。把这个一实相、一佛乘、第一义谛的究竟说,先暂时隐藏起来,为下根众生转小乘法轮,名隐实教。【令彼凡夫外道,转凡成圣,】就是给他因缘,虽然他是凡夫、是外道,也给他因缘,佛没有一个众生不度的。佛二种众生没办法度,一、是无缘的众生;二、就是精神病的,精神病,你讲什么,他也听不进去啊,他自已认为自己是对的,他自己出状况,自己不知道啊!所以,我们要了解,令彼凡夫外道,转凡成圣,都给众生一个机会。
【如日升初转,照于黑山,即《提胃》《阿含》会也。】这个《提胃》还有《阿含》二会,就是讲小乘法轮,《提胃经》全名叫做《提胃波利经》,提胃是一个商人,还有一个叫波利,提胃跟波利是佛陀成道后,最初供养、皈依的二个商人。有一本经叫做《提胃波利经》,总共有二卷,北魏昙靖撰,编撰的。又称《提胃五戒经》,或者是叫做《提胃经》。记述佛陀成道后到鹿野苑,于途中为提胃、波利等五百个商人,说人天乘之五戒,还有讲十善业。也就是对这个提胃还有波利,讲人天的五戒和十善。
2、【中转时:】这个也是乙,日升转照时的第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下根的众生;第二个阶段呢?日升转照时的第二个阶段,【为中根众生,转三乘法轮,名引摄教;】“引”就是方便引导;“摄”就是摄入大乘,叫做引摄教。要稍微转换一下,脱胎换骨,不能老是学小乘,要引导,方便引导摄入大乘。【令彼三乘人等,转小成大,】所以,诸位要发大心,才能成就无上菩提。【如日升中转,照于高原,即方等深密会也。】方等会、深密会,《解深密经》。方等经就是大乘经典;《解深密经》就是讲一些唯识上更深一层的。
3、【后转时:为上根众生,转大乘法轮,名融通教;】为什么要讲融通呢?圆满,法法都通。【令彼三乘人等,转权成实,如日升后转,】太阳起来高照,还没有落到西山的时候,继续【普照大地,即妙智般若会也。】这般若讲了二十二年,可见这个般若有多么的重要!
丙,【三、日没还照时:】这个“日”就是指佛陀,佛陀要入涅槃前,叫做日没还照时。就像太阳要西下了,就各个授记:你们将来都可以成佛。【为上上根众生,转摄末归本法轮,】“末”是指什么?就是三乘、五乘叫做末。什么叫做“本”?就是一佛乘。所以,释迦牟尼佛讲二乘、三乘、五乘,其实都是方便说,重点就是要叫你成佛,即心就是佛!所以,师父一再的讲:佛法没有禅宗的思想——即心即佛的思想,这佛法就没有灵魂,名为相说。为什么?即心即佛就是一佛乘,佛所重视,到最后统统要纳入大海——萨婆若海,就是一佛乘。所以,禅宗就直接了当的辨这个真性。转摄末归本法轮,“摄末”就是三乘、五乘归一佛乘。
【名开会教;】“开”就是开权;“会”就是显实、会实。开这个权教,会入这个实教,就是叫做开权显实。不能再善巧方便了,佛陀快入涅槃了!【令彼偏教五乘人等,】偏了就执着某一种角度说,不够圆。【转偏成圆,如日将没,还照高山,即法华、】《法华》最重要的就是授记。【涅槃会也。】《涅槃》重点就是每一个都可以成佛。《法华》是指授记;《涅槃经》有二个重点:一、讲真常、真乐、真我、真净;二、讲一切众生都可以成佛。所以,《法华》跟《涅槃》的思想是相通的。
【以上三时,共有五会,】共有五会,其中中间有三会,【与天台五时,若合符节。】是相符合的。【今按此经,义理因缘,通于前后,未能的指何时,】“的”,这个念的dì,不能念的de,“的”就是专,很难讲专门在哪一个时间讲这个《楞严经》。因为它这个义理的因缘有浅有深,通于前后,很难说《楞严经》在什么时候讲的。然后,他取各种角度了,【若据弹斥经义,】“弹斥”什么?底下加三个字:二乘人,如果据弹斥二乘,二乘人不发大菩提心。如果根据弹斥二乘人,胸量狭劣,不回向无上菩提,这个经义的角度来说,【应属方等会。经云:‘汝等狭劣无识,不能通达清净实相,吾今诲汝,】教诲你们。
【当善思惟,无得疲怠妙菩提路。’】千万不要觉得疲倦,了生死是不能懒惰的。【又告阿难言:‘汝先厌离声闻缘觉,诸小乘法,发心勤求无上菩提,故我今时,为汝开示第一义谛,如何复将世间戏论,】什么叫戏论?无益的戏论,不能了生死的,没有任何意义的。如何复将世间戏论,【妄想因缘,而自缠绕。’】讲那一些没有意义,不能了生死的。【此皆弹偏斥小,】偏是对全、圆满讲的,大乘根基是圆满。斥小,小是对大讲的,偏跟小几乎都是指小乘,指偏颇。“偏”就是不够圆;“小”就是不够大。【意令舍小入大之文。】
【若据匿王年龄,】就是波斯匿王的年龄。【应属般若会。】前面讲是属于方等会,现在又属于般若会。【匿王与佛同年,经中匿王自述:‘变化密移,】这个生灭的微细变化,【我诚不觉,】很难去觉察。所以,大家都执着、认为有一个实在的我,不知道这是生灭无常。【寒暑迁流,】冬天来了、走了,夏天又到;夏天走了,冬天又到,寒暑迁流,迁流就是生灭变化,渐渐长大成人,【渐至如此,于今六十又过于二。’】就是六十二。我今天就是五十又过于五。是不是?所以,人家问我:法师!您今年贵庚啊?我跟他讲:哎呀!虚度五十五了!一般要这样回答:哎呀!惭愧啊!虚度五十五了!有一个小朋友,我说:弟弟,你今年贵庚?他说:我贵庚十二!(笑)好可爱!小孩子他好直接、好了当,一点都不造作,也不造假,你看,多天真的小朋友!我说:嗯!好!
【佛六十二岁,正说《般若》之中。若据小乘求成佛道,诸圣各说本门,】就是佛弟子各说本门,本门就是本修之门。【耶输】,不是基督教的耶稣,我们这个耶输,是佛陀俗家的老婆,佛陀俗家的妻子,在《法华经》也是被授记,叫做耶输【已蒙受记,】这听起来,只有听声音,好像以为耶稣基督被佛陀所授记了。【善星琉璃事迹,】善星是佛的三子之一,根据历史的考据,佛陀的儿子有二种说法,一个说只有罗睺罗一个儿子;另一种说法,说佛有三个儿子。佛三子之一,修得四禅,误认为四禅就是四果,把四禅的境界,认为是四果阿罗汉。后来接近了恶友,拨无因果、邪见,死堕地狱。佛也没办法,父亲没有办法代替儿子啊!是不是?这是善星。琉璃,这是琉璃太子,是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太子,后面有讲到,事迹。【则此经应在《法华》之后。
【据上诸文,】根据上面的经文,种种的段落,【皆以本经为证,】都是《楞严经》为证,【不得别判一时,】很难判说它到底是方等时、是般若时、是法华涅槃时?很难判断。不得别判一时,因为分成五时嘛,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后面会讲到。【须知说不一时,通前后际,结集者,类为一聚耳,何必强判,以滋诤论?】这个也是我研读《楞严经》的感觉,《楞严经》的心得,就是这一部经绝对不是一次讲完,就是把义理相通的归纳起来,集合、会集成一本《楞严经》,所以,没有办法判定它是什么时候讲的,何必强判何时说此《楞严经》,以兹诤论,来变成诤论呢?
【如定欲判属,则应从多分之经义,判归中转时,方等会。】如果说不得已,从多分,多分的意思就是占大部分,这《楞严经》的大部分的经义在讲什么,按照这个角度来判断,那么,应当判中转时,叫做方等会。【八说时前后竟。】诸位看《表解》第九页,八、说时前后,此经说时,诸家不一,今先明贤首三时后再审定。
三时:一、日出先照时;二、日升转照时,这个第二有三转——初转时、中转时、后转时。第三、日没还照时。
好!我们来先看,一、日出先照时——为圆顿大根众生,转无上根本法轮,名直显教,令彼同教一乘人等,转同成别,如日初出,像太阳刚出来,先照高山,也就是华严时。就是《华严经》、《梵网经》。二、日升转照时——为下中上三类众生,转依本起末法轮,名方便教。前面就是直显教,现在叫做方便教。直显如来的如来藏性。现在,如来藏太深,甚深微密,难以理解,所以,转换一下方便,令彼三类人等,转三成一,如山地有高下,故照有先后,于此一时,照有三转:三转——初转时——为下根众生,转小乘法轮,名隐实教,令彼凡外,转凡成圣。令彼凡夫外道,转凡成圣,如日升初转,照于黑山,也就是提胃阿含。这个是讲人天五戒十善,有《提胃经》、《阿含经》等等。
中转时:为中根众生,转三乘法轮,名引摄教,方便接引,摄入大乘。令彼三乘人等,转小成大,如日升中转,照于高原,也就是方等深密会。就是方等经,还有《解深密经》。这个《深密经》很深的,《解深密经》,这是唯识依据的经典,叫做《解深密经》,也就是唯识的前辈、前驱,这个“驱”是古德有先后,分前驱,就是唯识的依据的经典,是《解深密经》。后转时——为上根众生,转大法轮,令彼三乘人等,转权成实,如日升后转,普照大地,也就是妙智般若会。
第三;前面一个叫日出先照时,第二个叫日升转照时,现在太阳要西下了,日没还照时——为上上根众生,转摄末归本,再把他拉回来。“本”就是一佛乘。所以,讲来讲去,还是要见性,还是要让你成佛,名开会教。“开”就是开权;“会”就是会实,不准再有方便了,直接会入究竟的一实相、一佛乘。令彼偏教五乘人等;“偏”就是不圆。转偏成圆,如日将没,还照高山,也就是法华、涅槃会也。
 审定说时有三:一、据弹斥二乘人的经义,应属于方等会——经云——(1)汝等狭劣无识,不能通达清净实相。(2)为汝开示第一义谛,如何复将世间戏论,妄想因缘,而自缠绕。根据这个角度,它是方等会。二、据波斯匿王的年龄,应属于般若会。因为波斯匿王跟佛是同年龄,波斯匿王自述于今六十又过于二,佛六十二岁,正般若之中。三、据耶输受记,应在法华会——或将出缠,或蒙受记。包括提婆达多也受记;据经典讲,提婆达多是菩萨示现的,生生世世是要成就佛陀的,据《法华经》是这样讲的,可不是一个普通人。依据以上三义,此经不能别判一时,须知说有前后,结集为一类耳。
 翻过来,贤台,“贤”就是华严宗;“台”就是天台宗,华严宗跟天台宗的实教,十门还有五重玄义的会合表,叫做贤台教会合表。贤首十门分别:一、总释经题;起教因缘;藏乘摄属;教理浅深;能诠教体;所被机宜;宗趣通别;说时前后;传译时人;别解文义。因为后面这个传译时人,“时”就是时间;何人所传,是每一部经典都差不多,大同小异。讲到这个传译时人,《楞严经》有《楞严经》的传译时人;《弥陀经》有《弥陀经》的传译时人。《华严经》有《华严经》的传译时人。
别解文义,写一下,别解文义就是包含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就是开始解经典了。所以,一般来讲,虽然说:经前十门,事实上来讲,只有九门。为什么?因为别解文义就是整部经典了,别解文义就是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统统包括在内,所以,真的十门那个容纳不下。所以,大部分都是讲到九门,别解文义就暂时提一下,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就结束。
 好!华严宗的总释经题,就是天台五重玄义的释名。这天台五重玄义我们已经讲过了,就是释名、辨体、明宗、论用、判教。华严宗的总释经题,就是天台宗的释名。华严宗的起教因缘、所被机宜,就是天台宗的论用。华严宗的藏乘摄属、能诠教体,就是辨体。华严宗的教理浅深,还有说时前后,就是判教。最后一个:宗趣通别就是明宗。因此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得到,开跟合而已。总释经题就是释名;起教因缘跟所被机宜就是论用;藏乘摄属、能诠教体就是辨体。教理浅深和说时前后就是判教;宗趣通别就是明宗。因此,我们要了解,其实,十门就是五重;五重就是十门,他把前面的八门,会合天台宗的五重玄义。
底下这个是出自天台《教观纲宗》,天台宗的《教观纲宗》,我们已经讲过,VCD也已经出来,总共二十七片,有因缘可以请来听听。天台五时八教权实总图,五时就是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法华涅槃”要同时念,不能念:法华时、涅槃时,因为性质一样,讲受记皆可以成佛。好!化仪,其实是四教;但是,他写八教,化仪四教,其实是顿、渐、秘密、不定。后面这个,因为法华是非顿、非渐;是显露,绝对不是秘密,决定的,刚好前面的否定。前面顿,这里讲非顿;前面渐,这里《法华经》是非渐;前面秘密,这里就是显露;前面是不定教,这里叫做决定教,决定成佛,决定显露。所以,化仪是四教,八教是方便说。化仪四教叫做顿、渐、秘密、不定,叫做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
好!看下来,顿教就是华严时。渐教就慢慢来,慢慢来,慢慢转小成大,渐教,有渐初、渐中、渐后。渐初——阿含但,“但”就是只讲《阿含》,但:就是唯,唯讲小乘三藏教。前面的华严,“兼”是什么意思?“兼”就是兼别教、兼圆教,二者的根器。化法四教:藏、通、别、圆,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你讲的这个经典是别教的,还有圆教的,《华严经》就含摄了别教还有圆教。阿含但,《阿含经》就是但小乘三藏教。方等是对藏教、通教、别教讲的。
然后是渐中——就是方等对,就是对于藏、通、别。那么,渐后是般若时,般若时对什么?对通教、别教、圆教所讲的。这个秘密跟不定比较难懂,这个秘密分秘密教还有秘密咒,秘密教就是在前面四时,就是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彼顿此渐,互不相知。一个顿、一个渐,互相不知道,叫做秘密,第一个叫做秘密教,秘密教就是顿渐互相不知。第二个叫做秘密咒,一切陀罗尼章句,也就是五时教中,皆悉有之,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都有咒语,都有秘密咒。所以,这个秘密有二个:一个叫做秘密教;一个叫做秘密咒。秘密教就是顿渐互不相知;秘密咒就是五时统统有
 这个不定也有二个,一、叫做不定教;二、叫做不定益,不定就是不一定。不定教是什么意思呢?有时候,我们刚刚在讲顿教的,小根器的来,听了大法,却悟了小的、小乘;听了小法,有时候却悟了大理,这可不一定呢!这个不定教就是说:彼说顿、此说渐,对这个人讲渐教,对这个人讲顿教,可是,二个人同时知道,同时说法,同时知道,但是获益,所获得的利益不一定,有的获得到顿教的利益;有的只得到渐教的利益。二者互知,所以,宜顿者闻顿;宜渐者闻渐,这个就是不定教的第一个,叫做不定有二义:一叫不定教;二叫不定益,受益不一样,不定益就是:于前四时,或闻顿,讲到这个顿,他就受益;有的人讲到渐,他才受益。
所以,用顿来帮助渐;有时候用渐教来帮助顿教所以,这个叫做不定教。好了!慢慢慢慢就可以体会,所以,秘密教是彼此互不相知;不定教是彼此顿渐相知。不定教,受到的利益都不一定,闻顿的,有的受益;有的闻渐的比较受益,闻顿的可以帮助渐,闻渐的也可以帮助顿,互补互益,所以叫做不一定。知道吧!所以,用这个虚线,虚线就是没有一定。所以,你看,秘密,秘密教,华严,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
好!左边,非顿、非渐、显露、决定,这个就是前面的否定,前面是顿、渐、秘密、不定,这四教。这里是非顿教、非渐教、显露教、决定教,为什么?大家统统都可以成佛,每一个人都有具足佛性。法华,纯,纯就是纯一实相教,纯粹一乘教就是佛乘教,就是叫你成佛。那么,“涅槃”的底下就是追说、追泯,这追说、追泯是什么意思?法华就纯圆,所以,那个“纯”画到这个圆教。追说是什么意思?佛入涅槃,你看这《大般涅槃经》就知道,《大般涅槃经》很坚涩、很不好看。追说就是说:把佛陀的一辈子,从头到尾简略的说,一辈子。所以,追说就是把以前没讲过的:有的人这个时候才出家;有的人这个时候才碰到佛,在《涅槃经》里统统讲,叫做追说,把以前没听过的统统追回来,说给你听。追泯,“泯”就是放下,追说是显示教义、教理;但是,佛告诉你:我讲的法,千万不可以执着,只是方便。“泯”就是灭,对法上的执着也要放下。所以,追说的同时,还是叫你要放下。
 所以,华严兼别教、圆教;阿含但小乘三藏教;方等对藏教、通教、别教;般若是对通教、别教、圆教;法华是纯圆教;涅槃是追说和追泯,具足藏、通、别、圆,统统说!藏、通是真,真就是真谛,是讲空;别、圆是讲中,是讲中谛,就是无生,就是真俗圆融。中谛就是:生就是无生,就是中谛;无生就是生,生就是无生,真俗圆融,叫做中谛,不着中,不着真谛也不着俗谛,叫做中谛。那么,藏跟通就是真谛;别跟圆就是中谛。真谛是讲空,权就是讲俗谛了。中间这个藏、通、别是什么意思呢?藏、通、别就是权,就是方便,就是俗谛,就是有。真谛是空,俗谛就是权,就是讲有,就是权教、就是方便教。那么,藏、通、别统统叫做方便;别教、圆教就是中道。所以,真谛、俗谛、中谛,就是三谛。
那么,圆教就是实教,就是究竟说,究竟说就是实教,没有善巧方便,单刀直入,开权显实,就是实教。这个我们在《教观纲宗》也讲过了,简单的略微提一下。回向(略)(未完)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一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二套(全)

楞严经三科判 01 :科判就是经文分段落来判别, 用简要的纲领提示出来

楞严经三科判 02 :六道轮回的升沉决定在人,投胎成人就有抉择的能力

楞严经三科判03 : 拜佛是以佛为榜样,要把频率调整跟佛一样愈拜愈像佛

楞严经三 科判04 :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共用了四十多年研读才写出来的

楞严经三 科判05 : 佛法离开现前当下这一念,完全没有意义的

楞严经三 科判06 : 这个听经不怕多,听一次有一次的感受

楞严经三经前十门01: 楞严经是大乘的法门属于经藏,摄终、顿、圆三教在内

楞严经三经前十门02 : 一个团体好坏,从这个“诤”就可以看得出来

楞严经三经前十门03: 每天念四十九遍大悲咒求忏悔,念一年,生生世世的冤业解决掉

楞严经三经前十门04 : 只有凡夫在分宗派,真正大悟没有宗派,只有一佛乘

楞严经三经前十门05 :有修没修其次,法不能讲错,法讲错了,就完了

楞严经三经前十门06 : 你只有听经闻法的能力,是比不上修行的力量的

楞严经三经前十门07 : 你千万不要有太多的情绪作用,那些都是意识心

楞严经三经前十门08 : 你想要突破种种的难关,要般若为前导

楞严经三经前十门09 : 现在你的心寂灭你现在就是涅槃。涅槃没有任何的时空性

楞严经三经前十门10 : 不可以各存门户之见,攻击别人就不是佛的心

楞严经三经前十门11 : 语言、文字就是解脱;解脱就是不可以离开语言、文字

楞严经三经前十门12 : 有病一定要看医生,佛菩萨不能违背缘起缘灭、四大的法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