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14:处理任何事情,你愈执着愈让自己的心伤害愈大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短视频目录(2019.10.02)

近期的目录链接(2019.10.25)

慧律法师楞严经目录(全)

慧律法师《唯识简介》全

慧律法师楞伽经(全)

慧律法师华严经一至四目录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1-70

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全 )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全)


楞严经四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14

楞严经四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 14
慧律法师主讲

看了以后,我告诉你:你还没有放,他就阻止你了:啊!不要放!马上就阻止你!为什么?他惭愧自己啊!所以,我告诉你,修行这种东西,它是真枪实弹的,你道理懂是一回事情,当你开始要降伏你的习气的时候,因为你从小......所有的众生都这样子,台湾的条件这么好,从小爸爸、妈妈就是宠爱这个孩子,就宠,宠惯了,大家都顺他......你考一百分,我买什么;你考第一名,我买什么,统统顺你......他一下子要来学佛,现在人家不顺他,他一下子没办法适应这种习惯,因为从小到大,爸爸、妈妈、兄弟姊妹都顺他啊;同学也顺他啊!现在一下子刚好反过来,要断这个习气,他会觉得倍加的辛苦!

所以,经过了创伤、痛苦的孩子,反而好,因为他容易成长,他给自己机会解脱。从小到大,大家都顺他,有时候,反而害了自己,因为他的成长的过程当中、修行的过程当中,他会很痛苦:为什么大家都不顺从我?人家就讲:我为什么要顺从你?你是凭什么?然后,他这个心性里面,没有办法发挥这个慈悲妙用,他就会一直起嗔恨心,虽然道理知道;可是,因为不顺遂的时候,他就会一直动念......至少有微波,就像微波炉那种震动......说:某某居士!请不要生气!哪有?没有啊!我没生气!他还能够控制一下;世间人,杀人啊!

所以,懂得禅法有什么好处?也就是说:严重的不幸的事情,就不会发生,至少,至少!如果你认识你的本性,为什么你的烦恼要让它发挥呢?为什么我们的般若智慧不拿出来用?为什么我们一直发挥我们的无知?我们一直认为我们在爱对方、在呵护对方、照顾对方,却是让对方痛苦呢?为什么?所以,有了禅,就有回旋的空间,就是说:将心比心,立场会互相交换。有了禅,他就容易自我检讨,因为他有回旋的空间。所以,一个人的个性会堵死自己,就像车开进去死角,没办法回旋;我们有了禅的思想,我们不敢去伤害众生,将来我们有什么错误,就有时间、空间来检讨自己。你今天把对方逼死到墙角,做了缺德的事情,有一天,换我们犯错的时候,你没有退步的空间,你会很惨!把所有的善缘全部都断掉,就是我们这一副可怕的德性!

所以,诸位要好好的学佛,要下功夫,釜底抽薪,用佛的心,宽恕、交换立场,彼此之间,能够体谅,活在一种和谐的世间里面,和谐。所以,什么是禅?就是宁静的大海,每一个人本来具足的宁静的大海,外面波涛汹涌,或者是滔天巨浪,对一个大悟的人来讲,他根本就没有这回事!为什么?诸法本来就空,那是众生的心才会起起伏伏,佛的心哪有这样子?因此,我们要了解,看你悟不悟?承佛开导,顿证三果,【亦机熟借缘成益也。】

底下,你看看,这是《维摩诘经》里面讲的,【经云:“淫怒痴性,即戒定慧性,”】这个为什么?“即”就是等同,诸位!这一句可是非常重要,这个叫做不二法门。你看这个人淫欲心很重;但是,我告诉你:有一天,他学佛突然大悟,他会发现:淫性本空啊,男女再怎么恩爱,他就是一堆骨头啊!他恍然大悟的时候,哇!也没有什么啊?顿觉清凉!所以,大悟的人,他就看什么都一样,你什么境界现前,他眼睛看、耳朵听,他都知道这个是虚幻的东西。儒家的功夫是这样: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佛教的功夫,超越了儒家的思想,远远超过!为什么?佛教讲:六尘不恶,还同正觉,哇!佛教的功夫吓死人了!六尘不恶,还同正觉,你看这个祖师大悟的人,没有什么,六尘哪里有不好?淫,是你心起淫;怒,是你心起怒;痴,是你心起无明念头,当下空,就是戒、定、慧,它是不二的,多么了不起的功夫啊!如果我们功夫不够,就按部就班来啰!【以登伽之事证之,即可断疑。

【善性恶性,喻如真金,真金本非善恶,能随善恶之缘。譬如两人,一以真金铸一佛像,】打造成、铸造成一个佛像。【一以真金铸一淫女,此善恶之分也。设有善友,劝彼铸淫女者曰:“汝以贵重之真金,铸此淫女之相,令人动欲念,造罪业,】不好!【何不以真金,铸成佛相,令人生敬心,求福报。”】所以,【其人闻言悔悟,即依其教,不必更换真金,】因为那个淫女熔化就是真金。【别具炉鞴,】这个炉鞴,“炉”就是盛火的器具;“鞴”就是风箱、抽气机等所用的活塞。有一个名词叫做鞲鞴,这个念鞲gou(第一声)。这个鞲鞴,就是以前风箱中,供推送以鼓风助燃之皮块。譬如说:鞲鞴好,鼓起风来就大。所以,就是风箱、抽气机等所用的活塞。不必更换真金,或者是另外准备了炉,或者是鞴。以前的科学没这么发达,我们现在全部都是用科学处理了!

【即得铸成佛像;淫怒痴人,不必更换其性,即可修成戒定慧,三无漏学,亦复如是。】所以,佛法不怕你有缺点,就怕你走不进佛门,这一条路跨不进来,佛法跟语言无关;禅跟语言无关;跟文字无关;跟学历无关;但是,跟什么有关呢?跟宿世的善根有关。换句话说:要跨进佛门这一步,要很有善根的人,才有办法!很有善根,他就会很冷静的念:我学佛!所以,他有因果的观念。因此,无关于语言、文字和学历,但是,最大的关系,就是这个人有没有善根?这个人没有善根,他连坐在底下,他就是不要!我读大一的时候就学佛,我跟旁边的同学说:某某同学!你为什么不跟我去听演讲?因为大一,freshman,新鲜人。他就说:你们成佛去吧,我就是喜欢轮回!他就这样子了,没有根啊!可是,师父一听到佛法,就专注、就倾心听演讲,就知道,这一门是我一辈子要走的路线,这个讲得太有道理了!所以,要有善根,就像诸位一样,要有善根,你才坐得下来。   

【非但善恶之正因同,即善恶之缘、了二因,未尝不同,】非但善恶之正因,如果加“佛性”就更清楚,正因佛性相同。也就是善恶之缘因佛性,还有个了因佛性,三因佛性,这讲过了,未尝不同。

【只在善用而已。登伽一转淫机,顿证三果,圣凡立判,即其验矣!】这样就可以检验了,这些事实摆在眼前了,不怕你恶性重大,就怕你没碰到正法、没有碰到大善知识;碰到了大善知识,像佛,很快就调伏我们,我们本来的每一个人的佛性,就会立刻显露出来,喔!原来我们也是佛,也是未来的佛!【本科发起序竟,并上证信序,初序分竟。】所以,这个证信序,就是让大家相信,《楞严经》是佛说的!然后,发起序就是阿难为发起的因缘。

底下,【乙二正宗分(分二)】这个正宗分,分二个大段,【丙初正修具示成佛妙定】怎么样能够成佛?他的定是什么?【二助道别详护定要法(丙初分三)】你只要记住四个字,正宗分就记住了,就是“正修”,还有“助道”,你要记住这四个字。正宗分的大纲就是正修,奢摩他、三摩、禅那,奢摩他就是妙悟;三摩就是妙修;禅那就是妙证,你只要记住这三个最大的纲领,一个是叫你悟;一个是叫你修;再来,最后就是证。妙悟、妙修、妙证,整个正修三个大段就完整了!你只要记住:奢摩他、三摩、禅那;妙悟、妙修、妙证,正宗分就不会离开正题,90%都掌握住了!第二是:助道别详护定的要法,也就是说:修定,你一定要有外层的保护,看应该怎么样来帮助这个定,修定,助道别详护定要法。记住了这二大纲领:一个是正修,一个是助道,正助双修,就必定成道!

73页,【丁初阿难请定二如来答定三当机获益(丁初分二)戊初悔闻请定二会众愿闻今初】 经文:【阿难见佛,顶礼悲泣,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殷勤启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

【此去】就是这一段,【至流通分以前诸文,皆属正宗分,乃一经真正宗要之义,即正说楞严性定宗旨。】性定就是:这个定是天然的,每一个人都具足的,你一定要用这个定修行,才不会走冤枉路,一直重复。见性了,念佛也行;持咒也行;拜佛也行;乃至下厨房帮忙煮饭也行;做工作人员也行;朝山也行;你见性了,无处不是平等法性,做什么事情都有味道!不见性,念起佛来如同嚼蜡,像咬蜡烛一样没味道;拜佛久了,烦;诵经没办法专,因为本性的定没有开采出来。所以,这个明心见性,是列为修行最重大的第一步,“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你看看!

禅宗一句就能点醒我们,明心见性有多么的重要!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你学了就是生灭的东西,都在那边转、绕圆圈,在那边转......就是转不出来啊!法会也多、朝山、佛教的活动,可是,转......转不出来!为什么?没见性啊!见性就单刀直入的契入佛的本怀、每一个人的心性,到哪一个道场,哪一个道场都是空寂、寂灭法,拜山,自性本空,虽拜山,无有能拜所拜,能礼所礼都是性空寂。法会,很多人吃饭,也很多人拜佛,看起来很热闹;悟到了清净自性,好!你对那些热闹,热闹,自性本来就空寂,悟寂灭法,就是性定,悟到诸法皆空,直下入于寂灭,就是即于生灭,当体即空,就是不生不灭的心性,这个就是性定。也就是看一切法,叫做如幻三摩地,见一切相、见一切法,统统知道它是缘起,缘起就是如幻,就是不实在的世间,不要给它骗去!

你只要抓住了重点:这个不是一个实在的世间,凡所有相,都是虚妄;凡所有相,都是要欺骗你的,不要给它骗了!意思就是说:这个世间不值得你这样的执著、哭泣、委屈、痛苦,莫名其妙的烦恼,不值得!因为它不是实在的世间。牢牢记住这样子,心稳定自己的情绪,才不会口不择言,一暴怒起来的时候,什么坏话都讲得出来!你要了解,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慢慢的就可以体会,佛陀的本怀是什么?为什么见性有这么的重要?因为他是每一个人本来具足的性定。你大悟以后,你有免疫系统,你这个人走到哪里,哪里都欢迎,因为你身口意清净,你也不会去说是说非,人家讲是非,你也卷不进去,你很清楚,各人的生死,各人负责,你就会站在制高点了,你是那么的超越、那么的解脱!别人因为某一些角度、观念,二个人大打出手;二个人痛骂对方,指责对方的不是;你站在制高点,看着微笑,为什么?无聊啊,无聊!

所以,学佛不错,能够超越、解脱,既现实又超越;既超越又解脱,也能够把仇恨写在沙滩上;也可以把感恩的心刻在石头上,真是好啊!不管你哪一种行业,只要你大悟,哪一种行业都没关系,只要不要杀人放火!太离谱的职业不要,一般的职业都没问题,你解脱,到哪里都可以面对这个现实;到哪里都可以超越这个现实,既超越又现实;既现实又超越,这个就是禅。悟禅的人不会伤人,他没有棱角,怎么会伤人?圆的东西怎么会伤人?悟禅就是圆,圆满心性,圆的东西就不会伤人了,全是棱角才会伤人!所以,我们要懂得圆满法、佛的心。

【结名以前为正修,】结名就是结经题之名以前,这是正修。【结名以后为助道。】我们讲:本经有五种名(又称《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我们讲过了!【此则阿难悔多闻之无功,请成佛之大定。归来见佛,顶礼者:谢垂救之恩;悲泣者,伤循乞之失。】感伤自己;“循”就是依次,不分贵贱这样乞食。

【恨无始来:恨即悔恨,无始来,言时之久也。】【一向多闻句,】就是你只有听经闻法,没有放在心上实用,那么,佛法便抵不过习气和外在的因素。【谓一味偏向多闻,不勤定力,未曾从闻、思、修,故所以未全道力,不敌邪咒,道力即定力也。此一“恨”字,正是阿难,返迷归悟,改过自新之心。】所以,我们学佛的弟子,应当给自己一次返迷归悟的机会,没有听到正法就没话说;听到了正法,一定要把自己的无知、脾气、习气、恶的习惯、伤人的语言、攻击、排斥、嫉妒、我慢,一定要彻底的返,返迷归悟。

【儒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必须是学生在学习当中,感到了困惑,产生了求知欲,然后,进行启发,教学效果才会显著。什么是不愤不启呢?不愤不启就是:指学生还不到说他想弄明白,还未明白,正想去明白,又还未明白,就那一刹那,还没有到那个时刻,不去启发,因为启发也没有用,启发也没有用啊!今天在座的出家、在家,有的人学佛都二十年了,所以,来讲楞严大法很适合了!今天我如果到台大上课说:我们今天讲什么?讲《楞严经》!阿弥陀佛!你看怎么讲?从哪里讲起呢?因此,我们要了解,不愤不启就是说:这个“愤”就是:心里想弄明白,而还未明白,心里想把它弄明白;可是,还没有明白,就在那一刹那,孔子就不启发他,因为时间、因缘都不具足。

不悱不发,就是心中想说,而说不出来的样子,很想说:恩,说不出来,差不多,快了,差一点点就说得出来了!还没有到想说而说不出来那一种功夫,就是他真的有领悟了,就差那么一点点,这个叫做不悱就不发,也绝对不会启发他。所以,这个不愤不启是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未明白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不悱不发是指:不到学生们想说,而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所以,这个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必须是学生在学习当中感到了困惑,产生了求知欲,然后,进行启发,教学的效果才会显著!如果因缘不具足,强迫他来听,没有用的!所以,我们来讲《楞严经》,我从来没有叫我妈妈说:师妈!你来听《楞严经》!我从来没有劝她这样子;你好好的念南无阿弥陀佛!没办法!她的书读得不多,认字有限了,何况这个是古文?因此老人家多多念南无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这个就最重要!年轻人就不行了,年轻人,你有的是时间啊,今生今世你好好用功,今生今世就能成就!

【今有此一恨,正可改偏闻之辙,】就是偏向多闻,“辙”就是车轮撵过的痕迹,以前留下来的痕迹,叫做辙。意思就是:修行人一定要实修,不能只空谈理论,只有听经闻法,不肯吃苦,没有用!【而趣正修之路矣。】【殷勤启请:诚恳请求也。】【十方如来为极证人;所成菩提,是极证果。梵语菩提,此云觉道,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所成三菩提之道:一、真性菩提,此以理为道;二、实智菩提,此以智慧为道;三、方便菩提,此以应机施教为道。】一个是以理;一个是以智慧;一个是以施教。【真性菩提者。即真如自性,真如是理,此理、为自心本觉之佛性,又即一真平等之性,】所以,悟到本性的人,他就是平等心。【生佛不二,】“生”就是众生;“佛”就是诸佛。【众生迷此,诸佛证此,证极此理,法身显现,即法身德。】

【实智菩提者:真实之智,穷彻一心本源,称真如理,所证之根本智,】根本智就是悟到毕竟空,就像树的根。诸位!证到诸法皆空,就是得根本智,见到一切相,就知道它是因缘生,当体即空,无所得,证无所得,就是根本智。有什么好处?【成自受用报身,】了解诸法皆空以后,就不会伤害自己的法身;就不会伤害自己的报身。为什么?有了根本智,诸位!古来有个比喻,执着像一把利刃,执着愈深,所划过去伤害的心的痕迹愈痛!也就是说:当我们面对世间,处理任何事情,你愈执着,愈让自己的心伤害就愈大,因为执着像一把利刃,愈执着,这刀子就愈利,刀子愈利,划过我们的心灵,伤就会愈痛,就是心灵在滴血。一个人灵性受到重创的时候,就像心灵在滴血一样,这个也是因为执着的关系。

所以,我们的执着性,如果稍微放下,了解诸法皆空的道理,我们这一把利刃就没有了,就会转向外面,这把刀就变成可以煮菜,煮种种的好的菜肴来请客,叫做妙用。刀子,执着的刀子,可以伤害心灵;放下的刀子,可以起无量的作用,可以切菜,可以切水果;可以煮出美好的佳肴。意思就是:这刀看你怎么用了?这个心看你怎么用了?执着心会伤害自己;放下的这一颗心,能够起作用,同样一把刀了!看你怎么用?所以,所证的根本智,成自受用报身,【此智照理,理无不彻,又名理智,亦名实智;以真实智,照本觉理,即般若德。】

【方便菩提者:权巧方便,自觉已圆,然后觉他,从根本智,起后得智,】这个后得智就是妙智;根本智叫做空智,证空就是根本智。起后得智,后得智就是:在一切缘起法里面,统统可以展现妙用,叫做后得智。学电脑可以用电脑度众生;学网路可以用网路度众生,后天的学习就配合空,你很会煮素菜,煮菜跟人结缘,也可以度众生;你很会讲经说法,从根本智起后得智,也可以度众生。所以,这个后得智讲究竟的,就是能够利他。【现他受用报身,为大机说法,又应各种机,现应化身,成就度生,各种事业;又名事智,亦名权智;种种示现,自在无碍,即解脱德。】也念解xie(第四声)脱德。【佛证三德,具三身、成就三菩提也。阿难既恨小乘无力敌魔,思修最上一乘之法,此即发回小向大之心,故有此请。】

(《楞严经表解》)打开《表解》二O页,左边,把它归纳起来,就更清楚了!此云:觉道,菩提——有三——一、真性菩提;二、实智菩提;三、方便菩提。所谓真性菩提——就是真如自性;实智菩提——就是真实之智;方便菩提——就是权巧方便。真性菩提——真如是理,此理,为自心本觉之佛性。实智菩提——就是穷彻一心本源,称真如理,所证之根本智。方便菩提——就是自觉已满,然后觉他,从根本智,起后得智。所以,证悟毕竟空是很重要的!真性菩提——证极此理,法身就显,就是所谓法身显现——就是法身德。实智菩提——以真实智,照本觉理——就是般若德。方便菩提——就是种种的示现,自在无碍——解脱德。好!这归纳,看起来就一目了然!

好!翻回来,74页,【妙奢摩他、三(去声)摩、禅那者:】这个都是定的别名。小乘讲毗婆舍那,也叫做内观法,也是修定的一种方法。所以,这定有很多名:奢摩他、三摩、禅那、三昧、毗婆舍那、首楞严大定,这个统统在讲定。【阿难不知,十方如来,因地所修之定名,乃擧常途三种定之别名,】“常途”就是一般,三种定之别名。

【加一妙字以拣之。妙字须贯下三名:妙奢摩他、妙三摩、妙禅那,拣此定,非作意修习之定,乃天然本具之定;非独制识心之定,】为什么作意?作意就是头上安头了,知见立知了,认为在修定;定本来就具足,为什么要修?方便说啰!【乃天然本具之定;非独制识心之定,】不是刻意的压制,让心不散乱。【乃圆含万有之定,故以妙称之。】禅宗里面讲,叫做脱黏解缚;叫做打破黑漆桶;叫做打破无明,就是这个意思。打破无明;打破了黑漆桶,禅宗里面讲,叫做桶底脱落,就彻见本来面目。意思是:你起心动念没关系啊,但是,不要卡住一层无明,你一样行住坐卧,一样生活,但是,就是不能卡住那一层执着、分别和颠倒。什么叫做大悟?大悟就是:在一切的精神作用里面,统统圆满,在他的心的作用里面,没有一样不妙,都是妙不可思议!

【奢摩他等三,乃定之别名;首楞严为定之总名。旧注所云,此意极是。】这个道理是非常对的!【然更当知,奢摩他等三,乃定之共名,他经亦有故;首楞严为定之不共名,独局此经故。】“局”就是限制此经。【阿难既加一妙字以拣之,是尅定请佛指示,】针对定,请佛开示。【十方如来得成菩提之定。】 

【佛知阿难问意,已回小向大,发菩提心,故摩顶安慰,】所以,佛在世,摩顶表示鼓励。【示之曰:“有三(去声)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此首楞严王即十方如来,得成菩提,不共之定,】你想成佛,就是要用本性的定。此定圆含奢摩他、三摩、禅那等三种别名,(【此定圆含奢摩他等三种别名,成一佛定总名也。】)

【此一门超出,即一乘了义修证之法门,方能超出权小,而趣妙庄严路。】【佛既示总名之后,仍复按定信解修证次序,逐答三名,】所以,信、解;修就是行,信、解、行、证,是成佛不可或缺的次第,我们必须逐一来修行,按部就班,要信如来语,要解如来义,要行如来行,要证如来的果,这个信、解、行、证,少一样都不行!所以,有人对佛有信心,很好;对极乐世界有信心,但是,第二个步骤没有,不解佛理;不知道净土法义;不知道佛陀的本怀的心性是什么?诸位!你说他这一句佛号能够念得很好吗?念佛是对的,方向对了;但是,问题在哪里呢?人有种种的烦恼、无明,你不解如来的真实义,破不了,烦恼起来了,烦恼比佛号还强;嗔恨心起来了,嗔恨心的声音,比佛号更大声!二个夫妻吵架,你在阳台就听到很大声了,比念佛还大声!一辈子可以很大声,就是不开口念佛!所以,不解如来的真实义,修行没有办法的!所以,解如目,行如足,解就像眼睛;行就像脚,解如目,行如足,没有去行,你达不到目的地的!所以,仍复按定信解修证次序,逐答三名,

【于正说全经文中,三段各有标出,界线分明:第一卷:佛破妄识无处之后,阿难即求世尊,开示我等,奢摩他路。】【当知此下,更破妄识非心,妄识无体,】如果加一个字,你就知道,非“真”心,这样义理就更清楚了!妄识不是真心,我们的真心是不生不灭的,妄识是刹那晃动的。譬如说:你的钱增加了、你的钱减少了,这个叫做妄识;心了解说:钱增加了跟减少,都是虚妄的,这个就是真心。【妄识无体,】没有真实的体性,刹那生就刹那灭,今天感觉很痛苦、很执着,久了以后,慢慢就会淡忘了!心性不一样,当下即空,明天还是这种心情,每天都过年;每天都幸福;每天都快乐;时时刻刻都解脱!为什么?他见到不生不灭的本体嘛!

【乃撤去奢摩他路之障碍;以识心乃楞严大定之障碍,】注意听!识心就是分别心,有分别心的人不能成佛;有分别心的人不能入道。总统来,喔,迎接,乞丐来,哼!衣服穿得破破烂烂的,身上有一股味道,我们更应该怜愍他!所以,我们旁边这个公园,这些公园帮的;现在有星光帮,有公园帮,他们穿得破破烂烂的,然后,身上有味道,来到我们讲堂、法会,每次都有四、五十个来吃饭,师父都起欢喜心,我有机会来弥补,我以前也受人家救济,在最苦的时候,也去捡破烂、捡菜,那个美国人施舍我们,在妈祖庙的旁边煮面,我也跟人家去吃过了。小的时候,人家接济我,因为我苦过,所以,我本着慈悲心;但是,他们一定要按照规矩来,不按规矩来,不行!

因此,我没有分别心,来对待这些公园帮的可怜的流浪汉,禅宗讲:动念即乖。但是,他们也不能太过分,吵到我们这些拜佛的弟子,不能说我们拜佛的弟子都还没午供,他就来排。伸下去抓饭、抓菜,我们要遏止这种恶劣的行为。因此,我们有平等心;但是,我们也要有善巧方便,这就对行堂的义工,做起来有一点困难。现在好了,我们那个公园排了四、五桌,你们要吃饭统统来,排在那边,跟我们佛弟子隔开。这都是义工想出来的好点子,也不必在那边“气死汝命”,“气死汝命”就是气坏身子(笑),因为国语不会讲,我就借一个音好了。你来吃没有关系,遵守我们的规矩,我们没有分别心,因为禅宗讲的:动念即乖嘛!

所以,在我们的佛弟子,应当同情公园帮,不要起嗔恨心,也不要伤害他们,毕竟他们有可怜之处,才会变成这样子吧!古人讲的还是有一点道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我们慈悲,饭菜给他吃,他把我们所有的东西统统倒走,真的就这样子了!剩下一点饭菜,中午没人的时候,大家休息,放在那边,饭菜统统倒光了,吃了、拿了还不够,还把我们全部倒走,又不能生气,南无观世音菩萨,我该怎么办?南无观世音菩萨,不然怎么办?

底下,以识心乃楞严大定之障碍,分别心不去掉,(【识心不去,】)【大定不成,故此三名,不可用止观释之。以止观不能舍离识心,】为什么?因为止观能所不断。为什么呢?诸位!所观的境,譬如说:境界在这里,我起一个能观的心,诸位!能观的心也是念头。能观的心后面,又一个能观的心,这个又变成能所。所以,这个叫做犯无尽的过失,直下无心,道就现前,道本无形,般若心就是。所以,用止观不能舍离识心,因为设一个空、假、中,这个就是意识心。

诸位!一法不立,是名正法,不可以立任何的知见,何况立一个空、假、中?那个空、假、中叫做方便说,立一个空、立一个假,因为有空才立假;因为有假才立空;因为有空跟假,才立一个中,这个三种都立,统统叫做意识心。所以,止观不能舍离识心,识心不去,就没办法了!【识心有生有灭,】所以,立一个空、一个假、一个中,就不对!因为这个是生灭心。【如以生灭心为因,决定不能发明不生灭性,故佛指示根中,不动摇,不生灭之见性,更与会四科,融七大,极于三如来藏,皆开奢摩他路也。】三如来藏就是: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皆开奢摩他路。

【要阿难开解照了,此常住妙明,不动周圆之定体,即为奢摩他,依正因佛性,略兼了因佛性,微密观照(此观非同意识之作观),】此观照,微密观照就是佛性的显现,【乃性具即定之慧。】所以,这个微密观照,文字看起来,像在观照,有能所,错!微密观照就是佛性在作用,叫做体用一如,看起来有能观所观,事实不然!【佛要阿难,生信发解,圆悟如来藏性,为首楞严定体,文有三卷半,即题中如来密因是也。】

好!我们的时间到了。下课!(未完)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一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二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三套(全)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1:有才干的人,一定要懂得避开灾难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2 :你情绪都控制不住就很难入道,因为这是基本盘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3: 一直强迫对方来接受佛法,佛法有时候会变成毒药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4 :往生是现在的事情不是临命终;布施是现在的事情不是临命终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05 : 你以为有一种境界可以追求,就染污了清净心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6 :守住口业紧闭你的嘴巴,阎罗王也拿你莫可奈何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7 :很有修行功夫的人能瞬间降伏这种瞬间的爆发力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8: 佛灭度之后要以戒为师,戒在佛在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9 : 若你常接近烦恼的众生,你的频率也被感化变成很烦恼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10 : 法是绝对,绝对就不能说;说了,就统统叫做方便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11:修行不是等待,修行必须回归当下,现在就必须解脱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12 : 如果不是欢喜心布施出来的,也得不到功德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13 :  我们三皈依也要如法观想才得纳受戒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